專利名稱:用于小面關節(jié)治療的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涉及用于治療小面關節(jié)痛的系統(tǒng)。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治療小面關節(jié)痛的植入物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將有超過七千萬人加入年長者行列。在老齡化人群中,使得骨骼可以相對彼此平滑運動的關節(jié)軟骨會隨著時間和疾病而磨損,并且如同體內的許多組織一樣,關節(jié)軟骨具有有限的自愈能力。此時,有助于減輕重度退化性關節(jié)痛或骨關節(jié)炎的選擇包括關節(jié)置換或融合。舉例來說,每年進行約200,000例全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和超過300,000例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雖然這些選擇在治療患病關節(jié)時一般是有效的,但是這些人工關節(jié)植入物僅夠維持約10-15年。慢性下背痛也同時影響勞動者的生產(chǎn)率和健康保健花費。當前美國每年進行超過500, 000例外科手術程序以試圖減輕下背痛,即使這些外科手術程序通常僅在較為保守的療法(如臥床休息、疼痛和肌肉遲緩藥治療、物理療法或類固醇注射)失敗后才進行。這種疼痛的來源可能是起源于脊柱中所包含的多種解剖學結構(如下文所述)(包括小面關節(jié))中的功能障礙。 為理解脊柱生物力學和功能障礙在療法中的影響,宜首先考慮脊柱解剖結構。脊柱的椎骨照例細分為若干區(qū)段。由頭部(頭端)向尾骨(尾端)移動,區(qū)段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不管位置如何,各椎骨都形成兩個椎弓根和兩個椎弓板,它們組合以界定椎間孔,脊髓在其中受到保護。兩個橫突由椎弓根側向延伸。棘突由兩個椎弓板會合處的椎骨中線延伸。這三個突起充當韌帶和肌肉的連接點。相鄰的椎骨由椎間盤隔開并且相鄰椎骨的表面形成出自兩個椎骨并在兩個椎骨之間的小面關節(jié)的一部分。關于由中間椎骨、緊鄰的頭端椎骨和緊鄰的尾端椎骨組成的脊椎節(jié)段,中間椎骨形成四個小面關節(jié)的一部分,即,兩個與頭端椎骨的小面關節(jié)和兩個與尾端椎骨的小面關節(jié)??紤]到上述背景,圖1A和圖1B說明由上關節(jié)小面22和下關節(jié)小面24構成的小面關節(jié)20。上關節(jié)小面22由椎間盤下方的椎骨面形成(即,上關節(jié)小面由椎弓板和椎弓根的接面向上投影),而下關節(jié)小面24由椎間盤上方的椎骨面形成(即,下關節(jié)小面向下投影)。上關節(jié)面26位于上關節(jié)小面22上,且下關節(jié)面28位于下關節(jié)小面24上。小面關節(jié)的取向與矢狀面傾斜并且關節(jié)間隙本身由前向后彎曲。位于更后面的下關節(jié)面28是凸面,而位于更內部的上關節(jié)面26是凹面。小面關節(jié)20是由兩個相對的骨性面26、28與其間的軟骨30和關節(jié)20周圍的囊32界定的滑液關節(jié)。更具體地說,滑液34由囊32 (其本來是軟組織水密性囊)和完全圍繞和封閉關節(jié)20并且保持關節(jié)面26、28潤滑的韌帶容納于關節(jié)20內部。構成滑液小面關節(jié)20的骨關節(jié)小面22、24的末端通常被關節(jié)透明軟骨30覆蓋,所述關節(jié)透明軟骨30允許骨性面26、28彼此相對滑動,從而提供允許椎體相對于彼此運動的靈活性。如上所述,在每一對椎骨之間存在兩個小面關節(jié),從各椎骨的頂部和底部看,每一邊一個(位于椎骨中心線的后方和側方)。所述關節(jié)與椎間盤間隙組合在每個椎骨層面上產(chǎn)生一個三關節(jié)復合體,并且各關節(jié)延伸和重疊相鄰椎骨小面關節(jié),從而彼此連接并因此將椎骨連接在一起。兩個椎體、介于其間的椎間盤和連接的韌帶、肌肉和小面關節(jié)(接合尾端方向上的下一后續(xù)椎骨的上方關節(jié)突的下方關節(jié)突)的組合稱為“脊柱運動節(jié)段”。各運動節(jié)段促進脊柱的整體靈活性并且促進脊柱對軀干和頭部的運動提供支持的整體能力,并且具體地說,小面關節(jié)限制扭轉(扭曲)運動。當一個或多個椎體的小面退化或以其它方式受到損傷致使椎骨不再彼此接合或彼此適當對準時,會導致運動能力下降和疼痛或不適。因此小面關節(jié)在脊柱運動節(jié)段中的功能性作用與對本文公開的小面關節(jié)系統(tǒng)和方法的手術和功能益處的理解有關,本文公開的所述系統(tǒng)和方法實現(xiàn)動態(tài)穩(wěn)定和運動能力保持而不限制任何平面上的運動。如上文所述,小面關節(jié)位于脊柱的后柱上。在本發(fā)明的上下文中:“前方”是指在脊柱的前面,且“后方”是指在脊柱的后面;“頭端”意謂朝向患者的頭部(有時稱為“上方”),且“尾端”(有時稱為“下方”)是指接 近患者腳部的方向或位置。小面關節(jié)可能由于隨著衰老、外傷或疾病(例如包括炎癥性、代謝性或滑液性病癥在內的病理學)退化而發(fā)生關節(jié)炎。此外,骨折、韌帶撕裂和椎間盤問題(脫水或形成疝)都可以引起運動和對準異常,從而對小面關節(jié)的表面造成額外壓力。對此額外壓力的生理反應是產(chǎn)生骨贅,即骨刺。隨著在小面關節(jié)的邊緣周圍形成骨刺,關節(jié)變大,即一種稱為肥大的病狀,并最終關節(jié)表面發(fā)生關節(jié)炎。當關節(jié)軟骨退化或磨損時,下方的骨骼被暴露并且骨骼相互摩擦。關節(jié)因此發(fā)炎、腫脹和疼痛。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炎是頸部和背部疼痛的重要來源,并且可歸因于約15-30%的持續(xù)性下背痛疾患。通過在熒光透視指導下施用諸如關節(jié)內類固醇/局部麻醉注射劑等對小面關節(jié)疼痛進行保守性治療失敗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可能最終需要用于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炎的外科手術介入,包括例如小面神經(jīng)根切斷術;移除小面關節(jié)以減少對出射神經(jīng)根的壓力的小面切除術;全關節(jié)置換或小面關節(jié)融合術(即,導致融合的固定,其中使關節(jié)的兩個接合表面保持固定或牢固生長在一起并形成單個固體骨骼塊);等。盡管這些外科手術程序可以減輕背痛,但許多關節(jié)置換和所有的融合都不能恢復可歸屬于健康解剖學形式的生理功能和運動。相反,它們通常顯著改變脊柱的生物力學,這可以轉而引起或惡化與脊柱運動相關的其它脊柱層面上或其它關節(jié)中的共存的脊柱不穩(wěn)定性和退化。
在椎間盤完整性、小面負荷和脊柱退化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具體地說,椎間盤高度隨著椎間盤退化的進行性降低通常也改變小面關節(jié)的機械能力,因為小面關節(jié)退化或脫位,并且韌帶的彈性和其載荷能力降低。更具體地說,隨著椎間盤間隙變窄,這經(jīng)常伴隨退化性椎間盤疾病發(fā)生,小面關節(jié)中(尤其是在拉伸時)的負荷增加,并且伴隨小面關節(jié)和關節(jié)囊的退化。因為小面關節(jié)囊主要是在彎曲和旋轉時受到負荷,并且小面關節(jié)是對抗旋轉力或扭轉力的主要阻抗(例如在通常情況下,小面關節(jié)控制約30%的軸向旋轉),因此小面關節(jié)退化明顯改變脊柱運動能力。對于總體脊柱運動能力,首先需要提供使得疼痛減輕同時恢復和保留生理學小面關節(jié)的生物力學功能的侵襲性最低的療法,并且迄今為止,尚未有療法充分滿足所有這些問題,如下文所述。作為一種療法,小面神經(jīng)根切斷術涉及切斷前往小面關節(jié)的小神經(jīng)的技術。所述程序的意圖在于停止疼痛沖動沿這些神經(jīng)的傳播。所述神經(jīng)使用診斷注射加以鑒定。接著,外科醫(yī)生插入一個大的中空針頭穿過下背中的組織。通過所述針頭插入一個射頻探針,并且使用熒光鏡來將所述探針引導至所述神經(jīng)。將探針緩慢地加熱直至神經(jīng)被切斷。使用脈沖射頻的另一技術實際上并不燒灼神經(jīng),而是認為其打擊神經(jīng)。另一技術涉及通過探針尖冷凍來進行去神經(jīng),并且另一程序涉及在小心控制下注射肉毒桿菌毒素來治療肌肉痙攣,所述肌肉痙攣為當小面發(fā)炎并且轉而引起附近與肌肉平行的肌肉發(fā)生痙攣時可能出現(xiàn)的保護性反射。雖然這些程序可以使疼痛減輕,但其不能解決正在發(fā)生的關節(jié)退化(例如接合表面磨損),所述關節(jié)退化導致運動學和生物力學功能障礙,所述障礙轉而又可以在其它層面上引起轉換綜合癥(即,退化和疼痛發(fā)展到其它關節(jié))。雖然某些臨·床醫(yī)師提倡對受損小面關節(jié)進行假體全關節(jié)置換,但實際上,出于多種原因,難以實施這種假體術,所述原因包括小面關節(jié)幾何形狀在小面關節(jié)與小面關節(jié)之間的不同以及小面關節(jié)與脊柱中其它組件之間高水平的相互作用。另外,關節(jié)置換是一種高度侵襲性的耗時程序,需要預先準備關節(jié)表面和移除骨骼,并且因此存在相關風險,包括失血和發(fā)病、麻醉時間增加和恢復時間增加。小面關節(jié)的相關治療性處理需要提供人工小面關節(jié),其中下小面節(jié)段、配合的上小面節(jié)段或兩者用帽覆蓋(即,在小面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上)。一種所述裝置和相關植入方法描述于Fitz的美國專利號Re36,758中。雖然可能可行,但對小面節(jié)段進行加帽具有若干潛在缺點。認為臨床問題由骨膜和股骨頭韌帶(兩者都起向股骨頭遞送營養(yǎng)的作用)的破壞引起,由此導致帽的骨性支持結構出現(xiàn)無血管性壞死。小面加帽的另一潛在缺點在于為適應不僅個體之間,而且在脊柱內的各層面之間小面解剖結構形態(tài)的廣泛可變性,需要極廣范圍的帽尺寸和形狀。更進一步,植入帽(如美國專利號Re36,758中所述的那些)不能以微創(chuàng)方式進行,并且在植入部位做好準備步驟相當重要(例如骨的移除和/或整形)。至少在骨關節(jié)炎性股骨頭上使用帽的情況下,對關節(jié)骨末端進行加帽有時會因機械松動而在臨床上招致失敗。
小面關節(jié)的另一治療性處理是使用小面螺釘將上關節(jié)突固定到下關節(jié)突上。盡管所述固定療法可以減輕與退化的小面關節(jié)相關的癥狀,但是這也犧牲了一些運動節(jié)段運動的能力并且因此也犧牲了一些脊柱以天然方式運動的能力。中央和側向椎管狹窄(關節(jié)縮窄)、退化性脊椎前移和退化性脊柱側凸可能都起因于前部和后部脊柱結構之間的機械關系異常并且誘發(fā)虛弱性疼痛。最近,已研發(fā)出可經(jīng)皮植入的小面關節(jié)穩(wěn)定裝置,且描述于美國申請?zhí)?2/238,196(2008 年 9 月 25 日提交并且名稱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et JointStabilization”)中,所述申請的教導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小面關節(jié)穩(wěn)定裝置通常需要上部主體和下部主體,它們在組合時形成外部螺紋裝置。當插入關節(jié)間隙中時,下部主體和上部主體分別與小面關節(jié)解剖結構的相應下部和上部骨性面建立嚙合關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相對于彼此滑動以促進接近正常的小面關節(jié)運動能力。盡管可行,但仍保留有改進空間,包括保持、長期機能和插入技術。當本發(fā)明預期通過源于經(jīng)皮后部途徑的優(yōu)選途徑接近各種椎骨元件和關節(jié)時,“近端”和“遠端”在所述途徑的此通道的上下文中定義。因此,“近端”接近通道的開始處且因此接近臨床醫(yī)師,而“遠端”遠離通道的開始處且因此離臨床醫(yī)師較遠。當提及接近或遞送工具時,“遠端”將是欲用于插入接近通道中的末端,而“近端”是指相反末端,通常是接近遞送工具的柄的末端。當提及植入物時,一般來說,“遠端”將是首先插入關節(jié)中的前導 端而“近端”是指拖尾端,一般與部署工具嚙合。根據(jù)上文,對適用于小面關節(jié)以便穩(wěn)定和增強小面關節(jié)的附加療法存在需要,以便減輕問題而不會一開始就訴諸于將小面關節(jié)用假體置換和/或固定小面關節(jié)的更為激進的療法和沒有所述運動節(jié)段的天然運動的固有損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些方面涉及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系統(tǒng)。小面關節(jié)解剖結構包括相對的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有鑒于此,所述系統(tǒng)包括上表面整修裝置和下表面整修裝置。上表面整修裝置具有上表面整修體,所述上表面整修體配置成選擇性轉變成符合小面關節(jié)的上關節(jié)面的形狀的形狀。類似地,下表面整修裝置包括下表面整修體,所述下表面整修體配置成選擇性轉變成符合小面關節(jié)的下關節(jié)面的形狀的形狀。就這點來說,各表面整修體顯示由相對平坦的狀態(tài)轉變成插入狀態(tài)的足夠柔性,其中在與典型的成人小面關節(jié)相關的壓縮力存在下所述表面整修體基本上匹配相應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的任何多平面彎曲部分和凹面。在此構造下,所述系統(tǒng)能夠在小面關節(jié)內通過表面整修體的接合表面建立新的滑動界面,由此消除與天然解剖結構相關的引起疼痛的骨間關節(jié)界面。此外,通過符合與天然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相關的天然形狀,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可以微創(chuàng)方式插入,并且不需要重構(例如移除)天然骨性界面。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體是相同的,各自由厚度在約0.25毫米與約4毫米之間的范圍內的盤狀體組成。在相關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體由基于聚醚酮(PEK)的材料形成,諸如或聚醚醚酮(PEEK)。在其它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體提供接合表面和在與接合表面相反的方向上突出的多個齒狀物;所述多個齒狀物用于在插入后建立與相應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的嚙合。根據(jù)本發(fā)明原理的其它方面涉及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痛的方法,且包括將上表面整修體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并且與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解剖結構的上關節(jié)面嚙合。就這點來說,上表面整修體在插入小面關節(jié)后由相對平坦的狀態(tài)轉變成插入狀態(tài),從而回應于小面關節(jié)的壓縮力基本上符合上小面關節(jié)面的形狀。將下表面整修體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且與下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嚙合。作為此插入的一部分,下表面整修體由相對平坦的狀態(tài)轉變成回應于小面關節(jié)的壓縮力基本上符合下關節(jié)面的形狀的插入狀態(tài)。最終插入后,上表面整修體的接合表面可滑動地鄰接下表面整修體的接合表面,由此減輕小面關節(jié)痛。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不存在手術移除小面關節(jié)的正常骨骼,并且同時通過經(jīng)皮技術插入所述表面整修體。根據(jù)本發(fā)明原理的其它方面涉及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套件。所述套件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治療系統(tǒng)(例如具有上表面整修體的上表面整修裝置和具有下表面整修體的下表面整修裝置)以及插入工具組套。插入工具組套可包括遞送插管和植入物插入工具。遞送插管具有遠端并且界定在遠端開放的內部通道。植入物插入工具的尺寸定為可滑動地接納在所述通道內。在此種構造下,所述套件被配置成提供一種插入配置,其中表面整修裝置和植入物插入工具可滑動地接納在通道內,且表面整修裝置與遠端相鄰彼此堆疊并且植入物插入工具的遠側區(qū)域在插管遠端的對面鄰接表面整修裝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裝置各自具有凹陷用于接納由植入物插入工具形成的指狀物以實現(xiàn)其間的選擇性嚙合。
包括附圖以提供對實施方案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所述附圖并入本說明書且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實施方案并且描述用于解釋實施方案的原理。其它實施方案和實施方案的許多預期優(yōu)勢將易于了解,因為通過參考以下詳細說明,它們將變得更好理解。附圖的元件相對于彼此不一定成比例。類似的參考數(shù)字表示相應的類似部件。圖1A是說明適于用本發(fā)明的系統(tǒng)和方法治療的天然小面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的人脊柱節(jié)段的簡化剖面圖。圖1B是圖1A的節(jié)段的一個小面關節(jié)的放大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表面整修體的透視圖。圖3是圖2的表面整修體的側視圖。圖4是具有從中延伸的突片的另一表面整修體配置的頂視圖。圖5是沿圖4中的線A-A所取的表面整修體的截面圖。圖6是圖4的表面整修體的透視圖。圖7是具有從中延伸的突片的另一表面整修體配置的頂視圖。圖8是沿圖7中的線A-A所取的表面整修體的截面圖。圖9是圖7的表面整修體的透視圖。圖1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引導探針組件的頂視圖。
圖11是沿圖10中的線A-A所取的引導探針組件的截面圖。圖12是引導探針組件的尖端部分的放大截面圖。圖1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替代實施方案的引導探針組件的側視圖。圖14是結合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使用的引導插管的透視圖。圖15是圖14的引導插管的側視圖。圖16是根 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遞送插管的側視圖。圖1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工具的側視圖。圖1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替代實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工具的側視圖。圖1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替代實施方案的植入物插入工具的側視圖。圖2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植入物埋頭孔定位器的側視圖。圖21是與植入物插入工具的遠端相鄰定位的表面整修裝置的頂視圖。圖22是與植入物插入工具的遠端上的延伸嚙合的表面整修裝置的透視圖。圖23是插入引導插管中的遞送插管的透視圖。圖24是處于初始位置的植入物插入工具的透視圖,其中表面整修裝置位于遞送插管的內部并且其中遞送插管位于引導插管的內部。圖25是處于插入位置的植入插入工具的透視圖,其中表面整修裝置部分延伸超出遞送插管的遠端。圖26是處于部分縮回位置的植入物插入工具的透視圖,其中表面整修裝置移動超出遞送插管以便將表面整修裝置植入小面關節(jié)中。圖27是用于從遞送插管中撤回植入物插入工具的小葉牽引器工具的側視圖。圖28是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的引導探針組件的透視圖,并且引導插管是在引導探針組件上插入。圖29是已插入一個小面關節(jié)中的表面整修裝置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原理并且適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植入物系統(tǒng)40的一個實施方案說明于圖2中。植入物系統(tǒng)40可包括上表面整修裝置42和下表面整修裝置44。如圖2中所示,上表面整修裝置42可以位于下表面整修裝置44的頂部,以使得在上表面整修裝置42和下表面整修裝置44在植入過程中定向時,上表面整修裝置42與內部表面整修裝置44以相反方向定向。關于表面整修裝置42、44的各種組件的詳情在下文提供。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裝置42、44可以基本上彼此類似,其中上表面整修裝置42與上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例如圖1B的上關節(jié)面26)相鄰安置,且下表面整修裝置44與下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例如圖1B的下關節(jié)面28)相鄰安置。表面整修裝置42、44可能夠基本上符合小面關節(jié)解剖結構的天然存在的形狀或曲率。表面整修裝置42、44由此以實現(xiàn)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運動能力的方式置換天然小面關節(jié)的骨間界面。雖然并不要求,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裝置42、44可基本上彼此類似。因此,對上表面整修裝置42的以下描述同樣適用于下表面整修裝置44。
表面整修裝置42由表面整修體46組成。在下文描述的某些實施方案中,一個或多個附加組件可以附接至表面整修體46或者由表面整修體46延伸。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體46可以具有盤狀形狀,其包括基底網(wǎng)狀物50和多個齒狀物52 ( —般性提及)。基底網(wǎng)狀物50界定相反的主表面54、56,如圖3中所不,其中第一主表面54如下文所述提供或充當接合表面(例如,相對于下表面整修裝置44的相應接合表面的接合(圖2))。因此,第一主表面54還可以稱為表面整修體46的“接合表面”。多個齒狀物52可以從第二主表面56沿大體與第一主表面54相反的方向突出。具體參考圖2和圖3,基底網(wǎng)狀物50界定表面整修體46的外周58。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外周58可以具有大體圓形的形狀,其大體符合表面整修體所要植入的小面關節(jié)的形狀。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周長可具有卵狀形狀(相對于頂面視圖或底面視圖)。表面整修裝置44可以形成為其它形狀,其實例包括正方形、矩形、六邊形和曲線形。表面整修體46的總體尺寸或足跡由外周58界定并且可以根據(jù)所治療的小面關節(jié)的尺寸而變化,但通常相對較 小,尤其在與常規(guī)小面關節(jié)假體和/或加帽裝置相比較時。如上所述,表面整修體46應足夠大以防止小面關節(jié)中的骨間接觸。在某些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體46的直徑可在約3毫米與約15毫米之間的范圍內。在其它實施方案中,表面整修體的直徑可在約5毫米與約10毫米之間的范圍內??上蛑委熍R床醫(yī)師提供具有兩個或更多個不同上表面整修裝置42 (和兩個或更多個不同下表面整修裝置44)的本發(fā)明的小面關節(jié)治療系統(tǒng),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各自具有尺寸不同的表面整修體46。表面整修體的尺寸的實例包括約5毫米、約8毫米、約10毫米和約12毫米。治療臨床醫(yī)師可基于對欲治療的小面關節(jié)的評估選擇尺寸最適合的植入用表面整修裝置。雖然希望表面整修體46足夠大以防止小面關節(jié)內的骨間接觸,但表面整修體46不應過大而致使表面整修體46延伸超出小面關節(jié),因為這種條件可能導致對與表面整修體46所植入的小面關節(jié)相鄰的組織的損傷。出于下文更詳細闡述的原因,表面整修體46可以并有一個或多個控制優(yōu)選插入取向和/或方向的結構。例如,表面整修體46可更容易以特定取向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并隨后以特定取向保留于小面關節(jié)內。相對于圖2和圖3中的配置,夕卜周58可描述為大體界定前導端或遠端70、拖尾端或近端72和相反側74、76。在插入程序期間,表面整修體46的取向可以使得前導端70最先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隨后為拖尾端72。除具有與這些表述相一致(并因此與下文所述的預期插入方向和取向相一致)的結構的齒狀物52外,拖尾端72還可以形成或界定嚙合結構80,如圖2中所示,其促進期望的與獨立提供的插入工具的相互作用,所述插入工具在下文更詳細論述。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嚙合結構80是包括至少兩個孔區(qū)81a、81b的孔。第一孔區(qū)81a可與外周58或接近拖尾端72的邊緣相交。第二孔區(qū)81b與第一孔區(qū)81a連通并且取向在第一孔區(qū)81a與外周58相反的一側。第一孔區(qū)81a所具有的寬度可小于第二孔區(qū)81b的寬度。由此嚙合結構80的形狀提供部分封閉的孔以在插入過程中促進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的連接。將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分離的力應足夠大以使得不會在無意之下就能將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2分離。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分離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2的力為至少I牛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分離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2的力在約I牛頓與約10牛頓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分離力為約5牛頓。分離力可受第一孔區(qū)81a和第二孔區(qū)81b的寬度尺寸以及延伸寬度的差異影響。分離力還可受其它因素影響,諸如表面整修體46和植入物插入工具312上的延伸的剛性。例如,如果表面整修體46或延伸是用柔性材料制造的,那么分離力可以比表面整修體46或延伸是用相對剛性的材料制造的情況下的分離力低。嚙合結構80可以在諸如通過模制形成表面整修體46的其它部分的同時形成?;蛘?,嚙合結構80可以在形成表面整修體46之后諸如通過沖壓出界定第一孔區(qū)81a和第二孔區(qū)81b的區(qū)域來形成。有可能使用用于在將表面整修裝置46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的過程中使表面整修裝置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2保持嚙合的其它技術。一種所述替代性連接技術的實例是用脆性連接來連接表面整修裝置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2。當力大于閾值力時,脆性連接可以斷開由此允許移除植入物插入工具312,同時將表面整修體46留在小面關節(jié)中。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用于斷開脆性連接的力是至少I牛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用于斷開脆性連接的力在約I牛頓與約10牛頓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分離力為約5牛頓。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基底網(wǎng)狀物50在一些構造中具有相對均一的厚度(例如標稱厚度變化為+/-0.05mm),如圖3中所示·。基底網(wǎng)狀物50使所形成的接合表面54相對平滑。此平滑度屬性至少部分隨表面整修體46所用的材料而變,如下文所述。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基底網(wǎng)狀物50的接合表面54可涂有使摩擦(例如較低摩擦系數(shù))和磨損特性得到增強的獨立層。一種具有低摩擦系數(shù)的所述材料的實例是聚四氟乙烯(PTFE),其可以名稱TEFLON獲得。多個齒狀物52從基底網(wǎng)狀物50的第二主表面56中突出。這些齒狀物52可以具有多種形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齒狀物52排列成形成或界定分立的區(qū)或齒狀物組,諸如圖2中大體標識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齒狀物組90、92、94。第一齒狀物組90可以位于中心,沿基底網(wǎng)狀物50在前導端和拖尾端70、72之間延伸。第一齒狀物組90的個別齒狀物可以大體相同。更具體地說,各齒狀物可以包括前導面98和拖尾面100,其從第二主表面56延伸并在尖端102處相交。前導面98的取向可以更接近前導端70 (與拖尾面100相比),而拖尾面100的取向可以更接近拖尾端72。有鑒于這些表述,齒狀物可以構造成界定插入方向,其中由前導面98相對于第二主表面56形成的角α小于由拖尾面100相對于第二主表面56形成的角β。在這些配置中,前導面98相對于前導端70的斜率與拖尾面100相對于拖尾端72的斜率相比可以較為平緩,以使得齒狀物96a在拖尾面100上和沿拖尾面100與前導面98相比更明顯地嚙合獨立結構,諸如小面關節(jié)上部面(未示出)。在一些配置中,由前導面98界定的角α可在20° _60°范圍內,而由拖尾面100界定的角β為約90°。適合角度可受多種因素影響,諸如用以制造表面整修體46的材料。不管怎樣,并返回圖2,第一齒狀物組90的其余齒狀物可如所示在兩行或更多行中彼此對準。第二齒狀物組92和第三齒狀物組94可以分別在相反側74、76上或沿相反側74、76形成,如圖2中所示。就這點來說,雖然第二和第三齒狀物組92、94的個別齒狀物可以相對于上述齒狀物具有上述不對稱關系,但與第二和第三齒狀物組92、94的各齒狀物相關的外部面104確立延伸相對于第二主表面56的接近90°的角度。利用這一種可接受的構造,第二和第三齒狀物組92、94明顯阻止插入后表面整修體46相對于相應小面關節(jié)面從一側到另一側的位移。例如,第二齒狀物組92可阻止表面整修體46的向左位移,而第三齒狀物組94可阻止向右位移。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多個齒狀物52中的各齒狀物可具有相同的或接近相同的高度(或從第二主表面56的延伸),如圖3中所示。在其它實施方案中,第一齒狀物組90的齒狀物的高度可比第二和第三齒狀物組92、94的齒狀物高,并且可組合以界定表面整修體46從前導端70至拖尾端72的錐形高度。換句話說并且相對于第一主表面54是平面的所示實施方案,前導齒狀物96a的高度大于拖尾齒狀物96b的高度。例如,與第一齒狀物組90的齒狀物相關的尖端102組合以界定假設平面P。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平面P相對于第一主表面54的平面不垂直,從而與第一主表面54組合以界定范圍在約1°與約5°之間的夾角Λ。在其它實施方案中,也預期其它角度,其中齒狀物52具有基本上類似的高度。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最高的齒狀物96a可以設置在前導端70上,其最終的位置與小面關節(jié)中的插入點相反。因此,前導齒狀物96a可以建立與相應小面關節(jié)面的更為剛性的嚙合,由此在最終插入后明顯阻止位移。基底網(wǎng)狀物50和齒狀物52組合以界定表面整修體46的總體厚度T。例如,第一主表面54與“最高”齒狀物96a的尖端102之間的側向距離。如下文更詳細描述,表面整修體46所特有的期望適 形性受總體厚度T和基底網(wǎng)狀物厚度t影響,并因此隨同其它參數(shù)一起選擇總體厚度T以實現(xiàn)期望程度的適形性。在一些構造中,表面整修體46的總體厚度在約0.25毫米與約4毫米之間,不過也預期其它尺寸。如所提及,與由治療臨床醫(yī)師選擇用于插入特定小面關節(jié)中的表面整修體46相關的總體厚度T可隨著與插入相關的其它程序而變化。例如,在插入之前不移除任何顯露組織的情況下將表面整修體46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的情況下,總體厚度T可在約0.5毫米與約2.5毫米之間。如果插入程序要求首先從小面關節(jié)中移除軟骨(或其它組織),那么可插入較大型式的表面整修體46,如此表面整修體46的總體厚度T可在約0.5毫米與約3毫米之間。表面整修裝置42、44和因此相應的表面整修體46可由實現(xiàn)期望的適形性的穩(wěn)固材料一體形成。本發(fā)明的表面整修體46在隨患者的移動而與小面關節(jié)發(fā)生典型的接合時,保留它的結構完整性(即極少或沒有磨損),而不發(fā)生粘性或粘著性損傷。在一些構造中,表面整修裝置42、44可由可植入級的塑料形成,不過也可使用其它材料,諸如金屬。例如,表面整修裝置42、44可由聚醚酮(PEK)家族的塑料制成,所述塑料具有適于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并在小面關節(jié)內長期起作用的強度、磨損、柔性和生物相容性特性。已發(fā)現(xiàn)聚醚醚酮(PEEK)不僅提供下文所述的適形屬性,而且還提供長期機械強度和耐磨損性。可并入其它材料,諸如顯示不透輻射特性的材料。例如,表面整修裝置42、44可由載有不透輻射的礦物質(例如鋇)的PEK組合物形成。
還可以通過一個或多個不透輻射的標記帶(例如鉬標記帶)進行觀測。標記帶可包埋在表面整修裝置42、44內。例如,可將不透輻射的桿狀物插入在表面整修裝置42、44中形成的孔中,如圖5中所示。或者,可在表面整修裝置42、44的周邊周圍插入不透輻射的材料。各表面整修裝置42、44的與表面整修體46相關的所選材料、形狀和尺寸使表面整修體46具有或產(chǎn)生足以允許表面整修體46 “匹配”與天然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解剖結構相關的多平面凹面的適形特性。在圖2的表面整修裝置42、44實施方案的情況下,表面整修體46形成相應表面整修裝置42、44的整體。在下文所述的其它實施方案中,可隨表面整修體46納入一個或多個附加組件,以使得關于適形性的以下說明特別適用于表面整修體46,但還可以同樣適用于作為整體的表面整修裝置42、44。一般來說,“適形性”可以與表面整修體46在插入期間的彎曲剛度成反比,并且可以隨表面整修體46加熱 至體溫而增加并使其蠕變。根據(jù)臨床觀點來看,表面整修體46的“適形性”要求表面整修體46符合關節(jié)的C形或J形部分(諸如圖1B的凹形上關節(jié)面26或圖1B的凸形下關節(jié)面28)的曲率半徑。如所提及,在橫向平面上人小面關節(jié)的最小曲率半徑為20毫米級,其中下限(百分之十)為7毫米級。曲率半徑將隨脊柱層面和患者的具體解剖結構和疾病病況而變。插入表面整修裝置42、44前對小面關節(jié)所做的準備也可以改變曲率半徑。本發(fā)明的表面整修裝置42、44可以適應7毫米至無限大(B卩,平坦小面解剖結構)的曲率半徑范圍。矢狀面上也可以存在彎曲部分;本發(fā)明的表面整修體46的適形性質也能夠基本上“匹配”任何矢狀面彎曲部分。有鑒于上述理解,表面整修體46所特有的適形性足以使得表面整修體46容易地由圖2中所示的相對平坦狀態(tài)轉變成插入狀態(tài)(未示出,但例如在圖30中有所反映),在插入狀態(tài)下表面整修體46基本上匹配或模擬表面整修體46所緊固于其上的小面關節(jié)面的天然存在的形狀(例如彎曲部分的曲率半徑)。就這點來說,小面關節(jié)20(圖1B)經(jīng)受或經(jīng)歷在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26、28(圖1B)之間的界面區(qū)域上實現(xiàn)壓縮力的各種負荷。小面關節(jié)20上的這些生理力將隨活動、姿態(tài)、身體負荷和肌肉力而變化,并且在站立時傾向于在身體負荷的約7%與約14%之間。然而,在外科手術/植入期間處于俯臥、稍微屈曲的位置時,這些負荷可能低至僅為零。內在力將隨著插入表面整修裝置42、44(和因此相應的表面整修體46)以及關節(jié)囊32(圖1B)張緊而產(chǎn)生。對下層軟骨和軟骨下骨骼的壓縮、稍微屈曲或椎弓板緊繃可能會產(chǎn)生,并且將容納裝置42、44的一些厚度。然而,將需要上小面的分離/后部平移以容納裝置42、44的全體厚度的大部分。在上小面因關節(jié)囊張緊而分離/后部平移后產(chǎn)生垂直于關節(jié)面26、28并在整個關節(jié)面26、28上的壓縮負荷。表面整修體46的適形性質使得在這些典型壓縮力存在下,表面整修體46將由相對平坦的狀態(tài)轉變成插入狀態(tài),在所述插入狀態(tài)下,表面整修體46基本上匹配表面整修體46所緊固于其上的小面關節(jié)表面的幾何形狀。例如,表面整修體46將彎曲以符合表面整修體46所應用于其上的天然關節(jié)面的宏觀形狀/輪廓,但可能不能符合因由軟骨缺陷、骨裂或準備關節(jié)期間的小空隙(寬度通常在約0.05毫米與約0.5毫米之間)所致的偏差引起的天然關節(jié)面的微觀變化。
這一過程將在由一個小面關節(jié)表面(例如上關節(jié)表面26)的假設凹形區(qū)域的末端和相反關節(jié)小面(例如下關節(jié)表面28)上的相應凸形表面的中心所施加的壓縮力對表面整修體46產(chǎn)生引起應變從而使表面整修體46符合天然解剖結構的彎曲力矩時發(fā)生。如本說明書中所用,在正常生理力(例如假設凈后部剪切平移I毫米時在每個節(jié)段約180牛頓/毫米與約450牛頓/毫米之間)下符合成人小面關節(jié)的最小曲率半徑而不與表面整修體所應用于其上的關節(jié)表面偏差大于I毫米的表面整修體定義為“適形的”及“基本上匹配”小面關節(jié)的多平面彎曲部分。或者,根據(jù)本發(fā)明,尺寸適于放置在成人小面關節(jié)內且顯示適形因子(在下文描述)不大于100牛頓的表面整修體也定義為“適形的”及“基本上匹配”小面關節(jié)的多平面彎曲部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fā)明的表面整修體顯示適形因子不大于50牛頓,且在其它實施方案中不大于25牛頓。已意外發(fā)現(xiàn),用PEEK形成且具有上述足跡尺寸和厚度尺寸的表面整修體46 (且因此圖2的一個實施方案的表面整修裝置42、44中的任一者)實現(xiàn)期望的適形性特征、長期耐磨損性和插入后的小面關節(jié)穩(wěn)定。表面整修體46的另一實施方案于圖4-6中不出。除下文所述外,表面整修體46可以具有與圖2-3中所示的表面整修體類似的總體形狀和類似的齒狀物型態(tài)。表面整修體46可以包括安置于其中的不透射線標記82。不透射線標記82可用于監(jiān)測以非侵襲性方式植入的表面整修體46的位置,因為不透射線標記82可以使用醫(yī)學領域中常規(guī)使用的多種不同類型的成像法來觀察。不透射線標記82應足夠大以利于使用常規(guī)醫(yī)學成像技術來觀察不透射線標記。然而,不透射線標記82應足夠小以使得不透射線標記82不會妨礙植入后表面整修體46的柔性。或者或另外,不透射線標記82可由不 會妨礙表面整修體46在植入后屈曲的能力的柔性材料制成。盡管有可能在用于制造表面整修體46的過程中并入不透射線標記82,但也有可能在制造后將不透射線標記82插入表面整修體46中。一種用于將不透射線標記82插入表面整修裝置中的所述適合技術包括在表面整修體46中形成孔。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孔可以使用鉆頭形成。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不透射線標記82可以從其接近表面整修體46中線的拖尾端72放置于表面整修體46中。使用這種配置得到具有對稱性的表面整修體46以有助于基于不透射線標記82的醫(yī)學成像評估表面整修體46的位置。將不透射線標記82置于表面整修體46中應相對精確以使得不透射線標記82不會延伸穿過表面整修體46的一個表面。發(fā)生這種情形可能導致表面整修體46降級或可能導致小面關節(jié)中與表面整修體46相鄰的組織損傷。為確保不透射線標記82不會延伸穿過表面整修體46的上表面,可在與不透射線標記82相鄰的區(qū)域中設置附加材料區(qū)84,如圖4和圖5中所示。在附加材料區(qū)84中安置的不透射線標記82在表面整修體的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距離可以大致相等??梢詮谋砻嬲摅w46的拖尾端72延伸出長形突片86。長形突片86可用于制造過程中并接著在制造完成后即與表面整修體46的其它部分斷開。或者,與本文所述的植入系統(tǒng)相反,長形突片86可以結合將表面整修體46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來使用。在所述情況下,可在長形突片84與表面整修體46相交的地方設置一條弱化線。表面整修體46的另一實施方案于圖7-9中不出。除下文所述外,表面整修體46可以具有與圖2-3中所示的表面整修體類似的總體形狀和類似的齒狀物型態(tài)。表面整修體46可以包括安置于其中的不透射線標記82。不透射線標記82可用于監(jiān)測以非侵襲性方式植入的表面整修體46的位置,因為不透射線標記82可以使用醫(yī)學領域中常規(guī)使用的多種不同類型的成像法來觀察。不透射線標記82的特征和安置類似于圖4-6中所示的表面整修體46的實施方案中不透射線標記82的特征和安置??梢詮谋砻嬲摅w46的拖尾端72延伸出長形突片86。長形突片86的結構和功能可以類似于圖4-6中所示的表面整修體46的實施方案中長形突片86的結構和功能。表面整修體46和因此系統(tǒng)40可以多種方式通過各種儀器組或系統(tǒng)遞送至小面關節(jié)和插入小面關節(jié)內。一種適用插入工具組套的組件在下文論述。精確遞送表面整修體46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僅精確定位期望的小面關節(jié),而且還相對于小面關節(jié)精 確安置表面整修體遞送系統(tǒng),以允許表面整修體46精確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如圖10-11中所示的引導探針組件200可在一開始用于定位小面關節(jié)中欲插入表面整修裝置46的區(qū)域。引導探針組件200可包括引導探針軸202和從引導探針軸202的遠端延伸的引導探針尖端204。引導探針軸202可具有基本上矩形的輪廓,如圖10和圖11中所示。形成具有基本上矩形輪廓的引導探針軸202使得在引導探針組件200安置成引導探針尖端204至少部分位于小面關節(jié)中后,引導插管260能夠在引導探針組件200上滑動,如下文更詳細論述。當與不利用此插入過程的植入系統(tǒng)相比時,此過程減少與植入表面整修體46相關的時間。為使在患者體內形成的切口尺寸最小,引導探針軸202可形成為寬度和高度大致等于表面整修體46的寬度和高度。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的寬度在約5毫米與約20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的寬度為約12毫米。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的厚度在約0.20毫米與約10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的厚度為約2毫米。引導探針軸202形成為長度使得當引導探針軸202的遠端與小面關節(jié)相鄰時,引導探針軸202的近端能夠定位于患者身體的外部。這種配置有利于使用引導探針組件200的外科醫(yī)生或其它人員相對于小面關節(jié)精確定位引導探針組件200。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的長度在約10厘米與約30厘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的長度為約23厘米。引導探針軸202的遠端可包括錐形區(qū)206,如圖10_11中所示,以提供引導探針軸202與引導探針尖端204之間的轉變。錐形區(qū)206的長度可取決于多種因素,諸如引導探針軸202和引導探針尖端204的寬度和高度的差異。弓丨導探針軸202可由相對剛性的材料制成以有利于使用弓I導探針軸202來使用弓丨導探針尖端204定位小面關節(jié)。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可由不銹鋼制成。在其它實施方案中,有可能由非金屬材料諸如塑料來制造弓I導探針軸202。一個重要準則在于引導探針軸202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如果希望引導探針軸202再用于多個外科手術程序,那么引導探針軸202應能夠承受諸如通過使用高壓鍋進行的重復滅菌過程。引導探針尖端204可操作地連接于弓I導探針軸202的近端。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軸202在其遠端中形成有孔210。此孔210適于接納引導探針尖端204的一部分。引導探針尖端204的延伸至孔210中的部分的長度可比引導探針尖端204的延伸超出引導探針軸202的近端的長度長,以在試圖定位小面關節(jié)中的合意位置時增強引導探針尖纟而204的能力。形成與引導探針組件200的其它部分分離的引導探針尖端204使得具有不同寬度和/或長度的引導探針尖端202能夠根據(jù)表面整修裝置所插入的小面關節(jié)的尺寸、形狀和位置加以使用。引導探針尖端204的厚度和寬度可以都小于引導探針軸202的厚度和寬度。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尖端104的寬度在約5毫米與約20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尖端104的寬度可為約9毫米。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尖端204的厚度可在約0.10毫米與約0.50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尖端204的厚度可為約0.20毫米。弓丨導探針尖端204可形成為近端不尖銳。形成在近端具有此配置的弓I導探針尖端204使得引導探針尖端204將損傷小面關節(jié)中或小面關節(jié)周圍的組織或對所述組織造成其它負面影響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尖端204的近端有可能銳利以使得當試圖接近小面關節(jié)時,引導探針尖端204可用于切割組織。
弓丨導探針尖端204可由剛硬但可彎曲的材料制成。由可彎曲材料形成引導探針尖端204增強在植入表面整修體46時作為初始步驟的將引導探針尖端204至少部分安置于小面關節(jié)中的能力。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探針尖端204由金屬材料諸如不銹鋼制成。也有可能使用本發(fā)明的構想由非金屬材料制造引導探針尖端204。一個重要準則是選擇用于制造引導探針尖端204的材料是所述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如果希望弓I導探針尖端204再用于多個外科手術程序,那么引導探針尖端204應能夠承受諸如通過使用高壓鍋進行的重復滅菌過程。引導探針尖端204可以使用至少一個緊固裝置212附接至引導探針軸202。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使用至少兩個緊固裝置212來將引導探針尖端204附接至引導探針軸202。緊固裝置212可以具有多種不同配置。在一種配置中,緊固裝置212以摩擦方式嚙合穿過在其中形成的孔的引導探針軸202?;蛘撸o固裝置212可以具有螺紋側表面,其使得緊固裝置212能夠扭進具有形狀與其互補的孔的引導探針軸202中。作為圖10-12中所示的引導探針組件200配置的一個替代配置,可以結合本發(fā)明的構想利用引導探針組件200的替代配置。引導探針組件的一種所述替代配置以240說明于圖13中。引導探針組件240包括長形主部242和附接至主部242的近端的柄部244。主部242可以具有與圖10-11中所示的引導探針軸202類似的配置。雖然圖13說明主部242不具有單獨的尖端部分,但有可能改適此實施方案的構想以包涵單獨的尖端部分,使得尖端部分可以具有與延伸出尖端部分的主部242不同的物理特征。即使不設置單獨的尖端部分,主部242的近端也可以逐漸縮小以利于將引導探針組件240引導至小面關節(jié)中的期望位置。柄部244增強插入過程中握持引導探針組件240的能力。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柄部244的寬度可以大于主部242的寬度。柄部244的厚度也可以大于主部242的厚度??梢越Y合引導探針組件200使用引導探針組件240。在這種配置中,主部242可以與引導探針組件200相鄰安置。當用于此配置中時,主部242和引導探針組件200可以比分開使用的配置薄,使得主部242和引導探針組件200可以都安裝在引導插管260內部。此配置可以利用柄部244來將引導探針組件200的遠端引導至小面關節(jié)內的位置中。此后,可抽出引導探針組件240。接著,可將引導插管260置于引導探針組件200上。遞送系統(tǒng)可以包括引導插管260,如圖14和圖15中所示。引導插管260具有從近端延伸至其遠端的內部通道262。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道262可以具有大體矩形的配置。通道262的寬度小于遞送插管280的寬度。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道262的寬度可在約3毫米與約15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通道262的寬度在約5毫米與約10毫米之間。通道262的高度小于遞送插管280的高度。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道262的高度可在約0.50毫米與約5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通道262的高度為約2毫米。
·
為有利于相對于小面關節(jié)精確定位引導插管260,引導插管260的近端可以具有凹形表面266。凹形表面266可以至少部分接納小面關節(jié)的凸形表面,由此防止引導插管260相對于小面關節(jié)側向移動和由此增強將表面整修裝置精確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的能力。引導插管260可以包括與其遠端接近的第一停止機構270。第一停止機構270可以限制遞送插管280可以插入引導插管260中的距離。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停止機構270嚙合從遞送插管280的與其遠端接近的外表面延伸出來的停止表面286。引導插管260還可以包括從其近端延伸出來的第二停止機構272。第二停止機構272限制植入物插入工具300可以插入引導插管260中的距離,由此防止表面整修裝置46過度插入到小面關節(jié)中。當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已在引導插管260中延伸期望的距離時,第二停止機構272可以嚙合植入物插入工具310上的肩部320。為增強使用系統(tǒng)的不同組件的能力,第二停止機構272可以相對于第一停止機構270呈隔開的關系定位。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停止機構270與第二停止機構272之間的間距在約I厘米與約5厘米之間。引導插管260由此有利于將引導探針軸202延伸至矩形通道262的近端中,直至引導插管260的近端與小面關節(jié)相鄰。此后,可通過抽拉引導探針組件200的遠端從引導插管260中抽出引導探針組件200。引導插管260可制造成長度使得遠端能夠接近植入物所要插入的小面關節(jié)定位,同時近端定位于人身體的外部。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引導插管260的長度可以在約10厘米與約30厘米之間。遞送插管280可以具有大體矩形的輪廓,其中寬度和高度都稍微小于引導插管260的寬度和高度。此配置使得遞送插管280能夠在引導停止組件200已從引導插管260中移除后插入引導插管260中。遞送插管280具有從近端延伸至其遠端的內部通道282。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道282可以具有大體矩形的配置。通道282的寬度小于植入物插入工具310的主部312的寬度。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道282的寬度可在約3毫米與約15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通道282的寬度在約5毫米與約10毫米之間。通道282的高度小于植入物插入工具310的主部312的高度。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道282的高度可在約0.5毫米與約5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通道282的高度為約2毫米。接近遞送插管280的近端時,可以移除通道282的側面,以使得遞送插管28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界定一對臂。當植入物插入工具310插入遞送插管280中時,肩部320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可以大于遞送插管280的寬度,如圖24中所示。此配置由此限制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可以插入遞送插管280中的距離。遞送插管280可以包括一對從其遠端延伸出來的小葉284。小葉284可以由彈性材料制成。小葉284最初可彼此相鄰定位。小葉284的寬度可大致與表面整修體46的寬度相同。小于284的遠端可以是彎曲的。由此在小葉移動至至少部分在小面關節(jié)內的位置中以提供小面關節(jié)中適于接納表面整修體46的開口時,小葉284的彎曲遠端使對小面關節(jié)的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的損傷降至最低。小葉284在表面整修體46和植入物插入工具310的遠端在其間延伸時可彼此偏離。由此小葉284能夠維持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嚙合。分離小葉284所需的力應足夠大以使得小葉284保持在閉合配置。然而,所述力不應過大致使表面整修體46在植入過程中難以在小葉284之間推進或致使小葉46在表面整修體46通過小葉284之間時損傷表面整修體46。
·
接近遞送插管280的近端,停止機構286可以從遞送插管280的至少一個外表面延伸。停止機構286可以是取向大體橫斷遞送插管280的軸的高區(qū)。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停止機構286可以包括兩個以間隔開的配置安裝的高區(qū),如圖16中所示。兩個高區(qū)由此界定在其間延伸的通道288。通道288適于接納小葉牽引器工具360的一部分,所述小葉牽引器工具360可用于從引導插管260中抽出遞送插管280。停止機構286嚙合引導插管260上的第一停止機構270。停止機構286由此限制遞送插管280可以插入引導插管260中的距離。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還可以包括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如圖17中所示。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可以包括主部312和附接至主部312的近端的柄部314。主部312的寬度和高度可以稍微小于遞送插管280的寬度和高度。此配置使得主部312能夠在插入表面整修體46的過程中安置于遞送插管280內部并相對于遞送插管280滑動。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主部312的寬度可在約3毫米與約15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主部312的寬度可在約I毫米與約5毫米之間。在某些實施方案中,主部312的高度可在約0.5毫米與約5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主部312的寬度為約2毫米。在接近與柄部314的交點處,主部312可以包括從其至少一側延伸出來的肩部320。肩部320可以用于通過嚙合引導插管260上的第二停止機構272來限制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可以插入遞送插管中的距離。柄部314的取向可以大體垂直于主部312。柄部314由此提供可以用于握持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并由此有利于操縱植入物插入工具310的擴大表面。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柄部314的長度可以在約5厘米與約15厘米之間。主部312的遠端322可以包括彎曲成至少部分符合表面整修體46的表面的凹形表面323。凹形表面由此增強使表面整修體46相對于植入物插入工具310保持處于期望位置的能力。為進一步增強使表面整修體46相對于植入物插入工具310保持處于期望位置的能力,可從遠端322延伸出延伸324。延伸324適于嚙合設置在表面整修體46中的嚙合結構80。延伸324可以具有與嚙合結構80類似但稍小于嚙合結構80的形狀。具體地說,延伸324可以包括第一延伸區(qū)326a和第二延伸區(qū)326b。第一延伸區(qū)326a所具有的寬度小于第一孔區(qū)81a的寬度。第二延伸區(qū)326b所具有的寬度大于第一孔區(qū)81a的寬度且小于第二孔區(qū)81b的寬度。此配置使得延伸324能夠保持處于嚙合結構80中以防止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分離。關于嚙合結構80和延伸324的相對尺寸的更多詳情在上文論述。圖21和圖22說明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之間的關系。在圖21中,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 相鄰但間隔開安置。在圖22中,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嚙合,使得延伸324延伸進入并嚙合所述嚙合結構80。嚙合結構80的形狀可大致與延伸324的形狀相同。因為表面整修體46在小面關節(jié)內的精確安置在成功治療患者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植入物插入工具310配置成插入遞送插管280和引導插管260中直至柄部314嚙合引導插管260上的第二停止機構272。此配置防止表面整修體46被無意過度插入。在某些情況下,根據(jù)表面整修體46所植入的小面關節(jié)的形狀,可能希望將表面整修體46在小面關節(jié)中插入不同距離。為有利于將表面整修體46精確插入期望深度,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利用植入物插入工具330和340,如圖18和圖19中所示。這些植入物插入工具330、340提供表面整修體46在小面關節(jié)中的所選埋頭孔。不同于下文所述的特征,植入物插入工具330、340具有與圖17中所示的植入物插入工具310類似的配置。圖18中的植入物插入工具330包括從其遠端延伸出來的埋頭孔延伸332。埋頭孔延伸332可以具有曲率與表面整修體46的曲率類似的凹形端表面334。與圖17中的實施方案類似,在埋頭孔延伸332上設置延伸336以有助于表面整修植入物46附接至植入物插入工具330。端表面334與凹形表面322間隔開。在某些實施方案中,端表面之間的距離可以在約I毫米與約10毫米之間。在其它實施方案中,端表面之間的距離可為約3毫米。埋頭孔延伸332的寬度和高度可以稍微小于主部312的寬度和高度。這種配置使得埋頭孔延伸332與小面關節(jié)內的組織之間接觸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因為所述接觸可能會引起不希望的副作用。
圖19中的植入物插入工具340與圖18中的植入物插入工具330類似,例外之處為埋頭孔延伸342稍長。在某些實施方案中,埋頭孔延伸342的長度可為約5毫米。也有可能結合將表面整修體46定位于小面關節(jié)內的期望位置來利用埋頭孔定位器350,如圖20中所示。埋頭孔定位器350與圖18中所示的植入物插入工具330類似,例外之處為埋頭孔定位器350不包括從其遠端延伸出來的延伸。由此可在表面整修體46已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后認識到表面整修體46未在小面關節(jié)中插入足夠深時利用埋頭孔定位器350。從遞送插管280中移除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后,將埋頭孔定位器350插入遞送插管280中。類似于植入物插入工具310上限制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可在遞送插管280中插入的距離的柄部314,埋頭孔定位器350上的柄部352限制埋頭孔定位器350可在遞送插管280中插入的距離,以便表面整修體46可在小面關節(jié)內精確定位。在操作時,在患者的接近需要植入表面整修體46的小面關節(jié)處切開。將引導探針組件200插入患者體內以使得引導探針尖端204可用于識別小面關節(jié)中的關節(jié)線。接著,使引導插管260在引導探針組件200上滑動,如圖28中所示,直至引導插管260的遠端與小面關節(jié)相鄰。引導探針組件200由此使得引導插管260能夠精確且快速地安置于用于植入過程的位置。接著將引導探針組件200從引導插管260中抽出,小心操作以使引導插管260相對于小面關節(jié)保持在固定位置。其后,將遞送插管280插入引導插管260中,直至遞送插管280上的肋狀物281嚙合第一停止機構270,如圖23中所示。第一停止機構270由此限制遞送插管280可以插入引導插管260中的距離。在此配置中,小葉284從引導插管260的遠端延伸。當引導插管260的遠端與小面關節(jié)相鄰時,小葉284延伸進入小面關節(jié)以導致形成在后續(xù)操作中可插入表面整修體46的區(qū)域。接著,將表面整修體46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的遠端相鄰定位以便延伸324延伸進入嚙合結構80,如圖22所示。隨后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插入遞送插管280的近端。當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幾乎完全插入遞送插管280中時,表面整修體46隱藏在遞送插管280中,如圖24中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能需要使用小葉擴張器(未示出)使小葉284維持處于隔開配置,以使得表面整修體46可定位于小葉284之間。如果需要使用小葉擴張器,那么可稍微改變負載過程,以使表面整修體46附接至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并接著將植入物插入工具310插入遞送插管280中。繼續(xù)插入植入物插入工具310直至表面整修體46開始從遞送插管280的遠端延伸出來,如圖24中所示。此時,肩部320嚙合第二停止機構272以限制植入物插入工具310可在遞送插管280中插入的距離。如上所述,小葉284可偏轉以提供用于將表面整修體46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的空間。接著,將遞送插管280推離小面關節(jié),如圖26中所示。此運動引起小葉284縮回至遞送插管280內。小面關節(jié)恢復至其初始位置,這引起表面整修體46填充骨之間的空間。在某些情況下, 可能需要使用小葉牽引器工具360 (諸如圖27中所示)來將遞送插管280推離小面關節(jié)。小葉牽引器工具360包括相對于彼此樞軸地安裝的第一柄段362和第二柄段364。第一柄段362嚙合植入物插入工具310上的柄部314。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柄部314可以具有延伸穿過其中的孔且第一柄段362可以延伸穿過所述孔以相對于植入物插入工具310緊固小葉牽引器工具360。此后,第二柄段364的末端嚙合從遞送插管280接近其近端延伸的唇狀物366。第二柄段364相對于第一柄段362樞轉,如箭頭368所示。此樞轉運動引起遞送插管280被推離小面關節(jié),使得小葉284縮回引導插管260內。此運動朝向小面關節(jié)以降低在植入過程中引導插管260由其期望位置背離小面關節(jié)移動的可能性。此后 ,可通過輕緩地拉離表面整修體46以將表面整修裝置42、44留在小面關節(jié)中來使植入物插入工具310與表面整修體46分離,如圖29中所示。植入過程由此完成??稍趯⒁龑Р骞?60從與小面關節(jié)相鄰的位置移除之前使用醫(yī)學成像法來評估表面整修體是否已精確地植入。在前述詳細描述中,提及附圖,所述附圖形成本文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附圖中以圖解說明的方式示出可供實施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就這點來說,方向性術語,諸如“頂部”、“底部”、“前部”、“背部”、“前導”、“拖尾”等是在參考所述圖的取向的情況下使用。因為實施方案的組件可以多種不同取向定位,所以所述方向性術語是用于說明的目的而絕不具有限制性。應理解,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利用其它實施方案并且可進行結構或邏輯變化。因此,所取的前述詳細說明不具有限制性意義,并且本發(fā)明的范圍是由隨附權利要求書界定。預期本申請中公開的特征以及以引用的方式并入的上述申請中所述的特征可以混合和匹配以適合特定情形。各種其它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是顯而易見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小面關節(jié)包括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其中所述系統(tǒng)包括: 可定位于小面關節(jié)的上關節(jié)面與小面關節(jié)的下關節(jié)面之間的表面整修裝置;適于嚙合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植入物插入工具;和具有延伸穿過其中的內部通道的引導插管,其中所述引導插管通道適于接納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包括第一表面整修部分和第二表面整修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顯示足以從相對平坦的狀態(tài)轉變成插入狀態(tài)的柔性,在所述插入狀態(tài)下,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基本上匹配所述上關節(jié)面的任何多平面彎曲部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在其至少一個表面上具有多個齒狀物。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包括第一嚙合結構,其中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包括能夠配合所述第一嚙合結構的第二嚙合結構,其中配合后分離所述第一嚙合結構與所述第二嚙合結構的力為至少I牛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嚙合結構包括第一孔區(qū)和第二孔區(qū),其中所述第一孔區(qū)與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邊緣相交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孔區(qū)與所述第一孔區(qū)連通;且 所述第二嚙合結構包括第一延伸區(qū)和第二延伸區(qū),其中所述第二延伸區(qū)附接至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延伸區(qū)附接至所述第二延伸區(qū)上與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相對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進一步包括: 具有近端和遠端的主部; 附接至所述主部的接近所述近端處的柄部;和 由所述主部與所述柄部中的至少一個延伸出來的肩部,其中所述肩部的寬度大于所述主部的寬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相對于所述引導插管可滑動地安裝。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引導插管具有至少部分符合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邊緣的凹形遠端表面。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且進一步包括引導探針組件,所述引導探針組件包括引導探針尖端,其中所述引導探針組件的寬度小于所述引導插管通道的寬度并且所述引導探針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引導插管通道的高度。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引導探針尖端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至所述引導探針組件。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引導探針尖端的寬度小于所述引導探針組件的寬度并且其中所述引導探針尖端的高度小于所述引導探針組件的高度。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且進一步包括遞送插管,所述遞送插管具有延伸穿過其中的內部通道,其中所述遞送插管通道適于接納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并且其中所述引導插管通道適于接納所述遞送插管。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遞送插管包括一對接近其遠端安裝的小葉并且其中所述小葉是由彈性材料制成。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引導插管相對于所述遞送插管是可滑動地安裝并且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相對于所述遞送插管是可滑動地安裝。
1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系統(tǒng),且進一步包括牽引器工具,所述牽引器工具包括 能夠嚙合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的第一柄段;和 可操作地連接至所述第一柄段的第二柄段,其中所述第二柄段能夠嚙合所述遞送插管。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柄段是樞軸地安裝至所述第二柄段。
18.一種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小面關節(jié)包括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其中所述系統(tǒng)包括 配置成選擇性符合小面關節(jié)的上關節(jié)面和所述小面關節(jié)的下關節(jié)面中的至少一個的形狀的表面整修裝置,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包括第一嚙合結構;和 具有能夠配合所述第一嚙合結構的第二嚙合結構的植入物插入裝置,其中配合后分離所述第一嚙合結構與所述第二嚙合結構的力為至少I牛頓。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配合后分離所述第一嚙合結構與所述第二嚙合結構的所述力在約I牛頓與約10牛頓之間。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嚙合結構包括第一孔區(qū)和第二孔區(qū),其中所述第一孔區(qū)與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邊緣相交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孔區(qū)與所述第一孔區(qū)連通;且 所述第二嚙合結構包括第一延伸區(qū)和第二延伸區(qū),其中所述第二延伸區(qū)附接至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延伸區(qū)附接至所述第二延伸區(qū)上與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相對處。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孔區(qū)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二孔區(qū)寬度,其中所述第一延伸區(qū)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區(qū)的寬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孔區(qū)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延伸區(qū)的寬度。
22.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包括第一表面整修部分和第二表面整修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嚙合結構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部分與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部分中的至少一者中。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 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體顯示足以由相對平坦的狀態(tài)轉變成插入狀態(tài)的柔性,在所述插入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體基本上匹配所述上關節(jié)面的任何多平面彎曲部分;并且 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體顯示足以由相對平坦的狀態(tài)轉變成插入狀態(tài)的柔性,在所述插入狀態(tài)下,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體基本上匹配所述下關節(jié)面的任何多平面彎曲部分。
24.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第一表面整修體和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體各自包括第一側和第二側,其中所述第一側具有多個由其延伸出來的齒狀物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側基本上平坦。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多個齒狀物包括第一組齒狀物、第二組齒狀物和第三組齒狀物,其中所述第一組齒狀物的取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組齒狀物和所述第三組齒狀物。
26.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體和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體各自界定錨定表面和接合表面,其中所述系統(tǒng)配置成使得在插入小面關節(jié)中后,所述接合表面在滑動界面中彼此鄰接。
27.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體和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體各自具有由約5毫米與約13毫米之間的范圍內的直徑界定的圓形形狀。
28.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厚度在約O.25毫米與約4毫米之間。
2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的厚度大致與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厚度相同。
3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的末端包括與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邊緣的至少一部分相應的凹形區(qū)域。
31.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顯示不大于100N的適形因子。
32.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是由基于聚醚酮的塑料形成。
3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至少一個所述齒狀物由前導面和拖尾面界定,由所述前導面與第一主表面的平面界定的角度小于由所述拖尾面與所述第一主表面的所述平面界定的角度以使得與第二相反方向相比,所述至少一個齒狀物明顯阻止相應表面整修體相對于相應小面關節(jié)關節(jié)面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
3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多個齒狀物包括 第一齒狀物組,所述第一齒狀物組的各齒狀物界定相對于第二主表面的第一延伸角;和 第二齒狀物組,所述第二齒狀物組的各齒狀物界定與所述第一延伸角不同的相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的延伸角。
35.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齒狀物組的各齒狀物包括更接近前導端的前導面和更接近拖尾端的拖尾面,所述前導面和拖尾面在與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對的尖端處相交,并且此外,其中所述前導面的長度大于所述拖尾面的長度,以使得相應齒狀物界定相應表面整修體從所述前導端向所述拖尾端插入的方向。
3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系統(tǒng),其中基底網(wǎng)狀物界定基本上均一的厚度并且所述多個齒狀物包括接近所述前導端的第一齒狀物和接近所述拖尾端的第二齒狀物,所述第一齒狀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齒狀物的高度。
37.一種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方法,其中所述小面關節(jié)包括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使表面整修裝置上的第一嚙合結構與植入物插入工具上的第二嚙合結構配合將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緊固于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上; 將引導插管的遠端定位于接近于所述小面關節(jié)處,其中所述引導插管具有延伸穿過其中的內部通道; 使所述表面整修裝置滑動穿過所述引導插管通道直至所述表面整修裝置通過所述引導插管通道的遠端;和 對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施加至少I牛頓的力以分離所述第一嚙合結構與所述第二嚙合結構。
38.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包括第一表面整修部分和第二表面整修部分,并且其中使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部分的形狀類似于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部分。
39.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部分各自具有多個形成于其至少一個表面上的齒狀物。
40.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嚙合結構包括第一孔區(qū)和第二孔區(qū),其中所述第一孔區(qū)與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邊緣相交,其中所述第二孔區(qū)與所述第一孔區(qū)連通,其中所述第二嚙合結構包括第一延伸區(qū)和第二延伸區(qū),其中所述第二延伸區(qū)附接至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區(qū)附接至所述第二延伸區(qū)上與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相對處,且其中當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緊固于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上時,所述第一延伸區(qū)位于所述第二孔區(qū)中。
41.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直徑在約5毫米與約13毫米之間且厚度在約O. 25毫米與約4毫米之間。
42.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且進一步包括通過使引導探針組件在所述上關節(jié)面與所述下關節(jié)面之間延伸來界定所述小面關節(jié)中的關節(jié)線,其中所述引導探針組件的寬度小于所述引導插管通道的寬度并且其中所述引導探針組件的高度小于所述引導插管通道的高度。
43.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表面整修裝置滑動穿過所述引導插管通道包括 使所述表面整修裝置滑動穿過遞送插管中的內部通道,其中所述遞送插管包括一對接近其遠端安裝的小葉,并且其中所述小葉由彈性材料制成;和 使所述遞送插管滑動穿過所述弓I導插管通道。
44.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且進一步包括 使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與牽引器工具的第一柄段嚙合; 使所述遞送插管與所述牽引器工具的第二柄段嚙合;和 使所述第一柄段相對于所述第二柄段樞轉以使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相對于所述遞送插管移動。
45.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進一步包括 將所述第一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第二表面整修裝置以堆疊配置加載至遞送插管的內部通道當中,其中所述遞送插管組件具有遠端,并且界定所述遞送插管通道在所述遠端開放; 將植入物插入工具可滑動地安置于所述遞送插管通道當中,其中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的遠側部分鄰接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 將所述遞送插管組件的所述遠端遞送至所述小面關節(jié);和 使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在所述遞送插管通道內向遠側滑動以使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體和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體彈出所述遠端并進入所述小面關節(jié)。
46.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整修體和所述第二表面整修體各自第一嚙合結構并且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的所述遠側部分具有第二嚙合結構,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哨合結構可與所述第二哨合結構配合。
47.一種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套件,其中所述小面關節(jié)包括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其中所述套件包括 上表面整修裝置,其配置成選擇性轉變成至少部分符合小面關節(jié)的上關節(jié)面的形狀的形狀; 下表面整修裝置,其配置成選擇性轉變成至少部分符合所述小面關節(jié)的下關節(jié)面的形狀的形狀,其中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與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分離;和 插入工具組套,其包括 具有內部通道的遞送插管、 具有內部通道的引導插管;和 尺寸適于在所述遞送插管通道內可滑動地接納的植入插入裝置; 其中所述套件被配置成提供其中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在所述遞送插管通道內可滑動地接納的插入配置,其中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與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的遠側區(qū)域相鄰彼此堆疊。
48.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中的至少一個包括第一嚙合結構,并且其中所述植入物插入裝置包括能夠配合所述第一嚙合結構的第二嚙合結構,其中配合后分離所述第一嚙合結構與所述第二嚙合結構的力為至少I牛頓。
49.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相同并且其中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各自的直徑在約5毫米與約13毫米之間且厚度在約O. 25毫米與約4毫米之間。
50.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上表面整修裝置和所述下表面整修裝置各自由基于聚醚酮的材料形成。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治療患者的小面關節(jié)的系統(tǒng)。小面關節(jié)包括上關節(jié)面和下關節(jié)面。所述系統(tǒng)包括表面整修裝置、植入物插入工具和引導插管。所述表面整修裝置可定位于小面關節(jié)的上關節(jié)面與小面關節(jié)的下關節(jié)面之間。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適于嚙合所述表面整修裝置。所述引導插管具有延伸穿過其中的通道。所述引導插管通道適于接納所述表面整修裝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植入物插入工具。
文檔編號A61F2/46GK103237525SQ201180038949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15日
發(fā)明者羅伯特·阿賽爾, 布萊恩·博賓, 尤金·迪克胡德特 申請人:正格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