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凍瘡的藥物,它主要是由丹參、桂枝、黃芪、生姜、乳香、血余炭、炙龜板、爐甘石、紅花、麝香、石蠟、黃蠟、白凡士林膏、麻油、甘油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的一種中藥膏劑。本發(fā)明具有溫經(jīng)散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生肌斂瘡的功效。維護皮膚正常功能、增加皮膚的抗寒能力、促進創(chuàng)面的愈合,從而更快更有效地消除患者痛苦。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
[0001]【技術(shù)領(lǐng)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凍瘡的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屬于藥物領(lǐng)域。[0002]【背景技術(shù)】凍瘡是一種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癥性皮膚病,系機體對寒冷發(fā)生的異常反應(yīng),是冬天的常見病,中醫(yī)學(xué)認為本病的發(fā)生是由于患者陽氣不足,外感寒濕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而發(fā)病。臨床以皮膚紅腫、發(fā)紫、起泡、潰爛為特征。凍傷后疼癢交替,潰爛流膿水,直接影響出行、工作、學(xué)習(xí)。治療凍瘡主要是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提高組織搞寒能力,使患者能度過寒潮的侵襲。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藥物選擇:丹參、桂枝、黃芪、生姜、乳香、血余炭、炙龜板、爐甘石、紅花、麝香、石蠟、黃蠟、白凡士林膏、麻油、甘油進行組合使各藥物之間產(chǎn)生相互協(xié)同的作用,從而更有效地維護皮膚功能,消除凍瘡疾患。其中選用:
[0004]丹參:性味苦,微寒。歸心、肝經(jīng)?;钛{(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
[0005]桂枝: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解表化氣、散寒止痛。
[0006]黃苗:性味甘、氣微溫,氣薄而味濃,歸脾、肺經(jīng)。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0007]生姜: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縊。發(fā)汗解表、辛溫散寒。
[0008]乳香:性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jīng)?;钛雇?、消腫生肌、化瘀散血。
[0009]爐甘石:性味甘、平,歸肝、胃經(jīng)。防腐生肌、止血化瘀。
[0010]炙龜板:性味咸、甘、平,歸腎、肝經(jīng)。滋陰潛陽、補血正血、補腎健骨。
[0011]紅花:性味辛、溫,歸心、肝經(jīng)?;钛ń?jīng)、散瘀止痛。
[0012]麝香:性味辛、溫,歸心、脾經(jīng)。開竅醒目、活血散結(jié)。
[0013]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方案提供了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丹參20~30克、桂枝10~20克、黃芪20~40克、生姜10~20克、乳香7~9克、血余炭10~20克、炙龜板8~10克、爐甘石10~20克、紅花20~30克、麝香I~3克、石蠟60~80克、黃蠟6~8克、白凡士林膏20~40克、麻油200克、甘油300克;
[0014]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上述治療凍瘡的中藥原料藥用量為丹參25克、桂枝15克、黃芪30克、生姜15克、乳香8克、血余炭15克、炙龜板9克、爐甘石15克、紅花25克、麝香2克、石蠟70克、黃蠟7克、白凡士林膏30克、麻油200克、甘油300克;
[0015]進一步發(fā)明其制備方法:
[0016]a)稱取各原料藥丹參、桂枝、黃芪、生姜、乳香、血余炭、炙龜板、爐甘石、紅花、麝香、石蠟、黃蠟、白凡士林膏、麻油、甘油備用;
[0017]b)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桂枝、黃芪、生姜、乳香、爐甘石五味藥加水煎熬兩次,每次加水以沒過藥物為宜,煎到原來水的四分之一,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在80°C~90°C下干燥,制得干浸膏[0018]c)將所述重量配比的丹參在80%-90%乙醇回流提取,將提取液在70°C~80°C下干燥,制得干浸膏2:
[0019]d)將干浸膏1、干浸膏2、炙龜板、血余炭、爐甘石、麝香分別在60目粉碎機中粉碎成粉,然后混合在起,制得中藥混合物;
[0020]e)將所述重量配比的麻油熬至200°C,加紅花熬制3分鐘,收取過濾油液,涼至100°C加入石蠟、黃蠟、白凡士林膏、甘油、中藥混合物。將其均勻調(diào)和,就制得本發(fā)明藥物的活性成分。
[0021]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溫經(jīng)散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生肌斂瘡。各藥相互配伍。相互協(xié)同更有效地治療凍瘡,維護皮膚正常功能、增加皮膚的抗寒能力、促進創(chuàng)面的愈合,從而消除患者痛苦。
[0022]典型病例
[0023]患者:邵新宇,男,29歲,工人,因冬季長期戶外工作經(jīng)常出現(xiàn)雙手腫脹、皮膚青紫、部分皮膚破潰經(jīng)使用本發(fā)明藥物5天后破潰的皮膚結(jié)痂、腫脹減輕、皮膚出現(xiàn)紅潤,15天后痊愈。
[0024]患者:張欣,女,35歲,教師,因冬季在教學(xué)過程中雙手長期外露,每到冬季雙手經(jīng)常出現(xiàn)腫脹、皮膚青紫,使用過的藥物很多,但很難見效。經(jīng)使用本發(fā)明藥物15天后痊愈。
[0025]實施例1
[0026]a)稱取各原料藥丹參25克、桂枝15克、黃芪30克、生姜15克、乳香8克、血余炭15克、炙龜板9克、爐甘石15克、紅花25克、麝香2克、石蠟70克、黃蠟7克、白凡士林膏30克、麻油200克、甘油300克 備用;
[0027]b)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桂枝、黃芪、生姜、乳香、爐甘石五味藥加水煎熬兩次,每次加水以沒過藥物為宜,煎到原來水的四分之一,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在80°C~90°C下干燥,制得干浸膏I;
[0028]c)將所述重量配比的丹參在80%~90%乙醇回流提取,將提取液在70°C~80°C下干燥,制得干浸膏2;
[0029]d)將干浸膏1、干浸膏2、炙龜板、血余炭、爐甘石、麝香分別在60目粉碎機中粉碎成粉,然后混合在一起,制得中藥混合物;
[0030]e)將所述重量配比的麻油熬至200°C,加紅花熬制3分鐘,收取過濾油液,涼至100°C加入石蠟、黃蠟、白凡士林膏、甘油、中藥混合物。將其均勻調(diào)和,就制得本發(fā)明藥物的活性成分。
[0031]實施例2
[0032]a)稱取各原料藥丹參20克、桂枝20克、黃芪30克、生姜10克、乳香9克、血余岌20克、炙龜板10克、爐甘石15克、紅花30克、麝香3克、石蠟70克、黃蠟8克、白凡士林膏30克、麻油200克、甘油300克備用;
[0033]b)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桂枝、黃芪、生姜、乳香、爐甘石五味藥加水煎熬兩次,每次加水以沒過藥物為宜,煎到原來水的四分之一,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在80°C~90°C下干燥,制得干浸膏I;
[0034]e)將所述重量配比的丹參在80% -9026乙醇回流提取,將提取液在70°C~80°C下干燥,制得干浸膏2;[0035]d)將干浸膏1、干浸膏2、炙龜板、血余炭、爐甘石、麝香分別在60目粉碎機中粉碎成粉,然后混合在一起,制得中藥混合物;[0036]e)將所述重量配比的麻油熬至200°C,加紅花熬制3分鐘,收取過濾油液,涼至100°C加入石蠟、黃蠟、凡士林膏、甘油、中藥混合物。將其均勻調(diào)和,就制得本發(fā)明藥物的活性成分。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凍瘡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丹參20~30克、桂枝10~20克、黃芪20~40克、生姜10~20克、乳香7~9克、血余炭10~20克、炙龜板8~10克、爐甘石10~20克、紅花20~30克、麝香I~3克、石蠟60~80克、黃蠟6~8克、白凡士林膏20~40克、麻油200克、甘油300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藥物,其中原料藥用量為:丹參25克、桂枝15克、黃芪30克、生姜15克、乳香8克、血余炭15克、炙龜板9克、爐甘石15克、紅花25克、麝香2克、石蠟70克、黃蠟7克、白凡士林膏30克、麻油200克、甘油300克。
3.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a)稱取各原料藥丹參、桂枝、黃芪、生姜、乳香、血余炭、炙龜板、爐甘石、紅花、麝香、石蠟、黃蠟、白凡士林膏、麻油、甘油備用。 b)將所述重量配比的桂枝、黃芪、生姜、乳香、爐甘石五味藥加水煎熬兩次,每次加水以沒過藥物為宜,煎到原來水的四分之,合并兩次煎液,過濾得濾液在80°C~90°C下干燥,制得干浸膏I。 c)將所述重量配比的丹參在80%~90%乙醇回流提取,將提取液在70°C~80°C下干煤,制得干浸膏2。 d)將干浸膏1、干浸膏2、炙龜板、血余炭、爐甘石、麝香分別在60目粉碎機中粉碎成粉,然后混合在起,制得中藥混合物。 e)將所述重量配比的麻油熬至200°C,加紅花熬制3分鐘,收取過濾油液,涼至100°C加入石蠟、黃蠟、白凡士林膏、甘油、中藥混合物。將其均勻調(diào)和,就制得本發(fā)明藥物的活性成分。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3479974SQ201210210763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孔祥俠 申請人:孔祥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