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主要由下列藥物組成半夏炙、厚樸、茯苓、生姜、 蘇葉、白術(shù)、川棟子、延胡索、香附。
二、技術(shù)背景功效行氣散結(jié),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氣之痰氣互結(jié)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滑。
現(xiàn)代主要用于本方常用于咽異感癥、癔病、焦慮性神經(jīng)癥、抑郁癥、頑固性失眠、 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食道痙攣、化療或放療所致惡心嘔吐,以及反流性食道炎、新生兒幽門痙攣等屬氣滯痰阻者。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以克服公知技術(shù)之不足。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其特殊之處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半夏炎2-4份、厚樸1-3份、獲茶2-4份、生姜1_3份、蘇葉O. 6-2份、白術(shù)2_4 份、川棟子1-3份、延胡索2-4份、香附1-3份。
半夏炙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jīng)。有燥濕化痰,降逆 止嘔,消痞散結(jié)之功效。
厚樸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有行氣燥濕,降逆平喘之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肺、膀胱、心經(jīng)。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之功效。
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之功效。
蘇葉解表散寒、抑菌解毒、鎮(zhèn)咳化痰、理氣安胎之功效。
白術(shù)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效。
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經(jīng)。有止痛,瀉熱,殺蟲之功效。
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jīng)。有止痛,活血利氣之功效。(元胡)香附味辛、微苦,性平。歸肝、胃經(jīng)。有疏肝理氣,調(diào)經(jīng)止痛之功效。
方解方中半夏炙、厚樸均為苦辛溫燥之品,前者功擅化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后者長于行氣開郁,下氣除滿。兩者相配,痰氣并治,共為君藥。白術(shù)補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滲濕健脾,俾脾運濕去,痰無有生,以增強半夏化痰之力。蘇葉芳香行氣,協(xié)厚樸開郁散結(jié), 其質(zhì)輕入肺,宣肺上行以達病所;延胡索、川棟子止痛活血瀉熱,同為臣藥。香附疏肝理氣, 協(xié)君和胃止痛;生姜辛溫,散郁結(jié),降逆氣,消痰涎,助半夏化痰散結(jié),和胃止嘔,并解半夏之毒。諸藥相合,辛可行氣散結(jié),苦能燥濕降逆,共成散結(jié)行滯,降逆化痰之功;使病情得到有效治療和治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先稱取瓜半夏炙700g、厚樸500g、茯苓700g、生姜500g、蘇葉300g、川棟子500g、香附500g,共3700g,用布袋裝好,用液體多功能濃縮機濃縮成膏狀,再放入低溫電熱真空干燥機烘干,能制出濃縮干藥塊600g-700g,再稱取白術(shù)700g、延胡索 700g,共1400g,放入微波干燥殺菌機160° -200°高溫下,運作3_5分鐘滅菌烘干留下做基質(zhì)用。和濃縮藥塊一起放入冰柜冷凍6小時后,用全封閉粉碎機加工成細粉。再用全自動膠囊充填機制成O. 5克膠囊裝瓶備用。
服用方法成人每日3次,飯后3-4粒,體重在45-60kg,每次服3粒,60公斤以上每次服4粒,飯后服用。
將本品按每千克體重O.1克計算喂食小白鼠,每日一次,連續(xù)喂食30天,小白鼠生理機能正常,檢查小白鼠器官功能正常,沒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
禁忌孕婦忌用。
注意事項有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唐某某,女,45歲。服用一個療程治愈。
何某某,男,36歲。服用一個療程治愈。
丁某某,女,49歲。
服用一個療程治愈?;悸晕秆?,服用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一日三次,飯后3粒, 患慢性胃炎,服用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一日三次,飯后4粒, 患慢性胃炎,服用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一日三次,飯后3粒,
權(quán)利要求
1.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組成半夏炙2-4份、厚樸 1-3份、茯苓2-4份、生姜1-3份、蘇葉O. 6-2份、白術(shù)2_4份、川棟子1_3份、延胡索2_4份、 香附1-3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組半夏厚樸行氣膠囊,其特殊之處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組成半夏炙、厚樸、茯苓、生姜、蘇葉、白術(shù)、川梀子、延胡索、香附。
文檔編號A61P25/24GK102988922SQ20121037861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李承平 申請人:李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