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傳染病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急、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肝區(qū)有壓痛和叩擊痛,部分患者畏寒發(fā)熱,繼而出現(xiàn)尿色加深,鞏膜、皮膚出現(xiàn)黃疸等癥狀。目前采用的普遍治療方法為改善肝功能,增加機體免疫力,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避免使用對肝臟有害藥物等治療方法。經(jīng)過發(fā)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急性黃疸型肝炎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化血膽、十兩葉、四方草、金銀花、定心散、孩兒茶、木豆、北豆根、大黃、大腹皮、白術(shù)、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jīng)過加工制成。制備本發(fā)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制成,化血膽30-50份、十兩葉20-40份、四方草20-40份、金銀花20-40份、定心散20-40份、孩兒茶15-25份、木豆15-25份、北豆根15-25份、大黃10-20份、大腹皮10-20份、白術(shù)8-15份、甘草8_15份。本發(fā)明中藥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化血膽40份、十兩葉30份、四方草30份、金銀花30份、定心散30份、孩兒茶20份、木豆20份、北豆根20份、大黃15份、大腹皮15份、白術(shù)10份、甘草10份。本發(fā)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化血膽微苦,涼。清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黃疸型肝炎,跌打損傷,痛經(jīng)等癥。十兩葉淡、平。利膽退黃,祛風止痛。用于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四方草清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水腫,中暑,跌打損傷等癥。金銀花甘、寒,歸肺、心、胃經(jīng)。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熱毒血痢。定心散微苦、涼。歸心、肝、膽經(jīng)。養(yǎng)心安神,清熱消腫,止咳。用于神經(jīng)衰弱,精神分裂癥,黃疸型肝炎,痄腮,癰腫,蛇咬傷,肺炎,咳嗽,冠心病等癥。孩兒茶苦、涼。歸心、肺經(jīng)。收濕斂瘡,止血定痛,清熱化痰。用于瘡瘍,久潰不斂,濕瘡流水,口瘡,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崩,外傷出血,痔瘡癰腫,痰熱咳嗽等癥。木豆辛、潘、平。歸肝、脾經(jīng)。利濕、消腫、散瘀、止血。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衄血,便血,瘡癤腫毒,產(chǎn)后惡露不盡,水腫,黃疸型肝炎等。北豆根苦、寒、有小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濕。用于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痄腮,瀉痢,黃疸,風濕痹痛,痔瘡腫痛,蛇蟲咬傷等。大黃苦、寒。歸胃、大腸、肝、脾經(jīng)。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的功效。用于實熱便秘,熱結(jié)胸痞,濕熱瀉痢,黃疸,淋病,水腫腹?jié)M,小便不利,目赤等。大腹皮辛、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jīng)。下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胸腹脹悶,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癥。白術(shù)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胃氣虛,運化無力,食少便溏,脘腹脹滿,脾虛水停,而為痰飲、水腫、小便不利,胎動不安等。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用于心氣不足的心動悸、脈結(jié)代,熱毒瘡瘍,咽喉腫痛。急性黃疸型肝炎屬于祖國醫(yī)學“黃疸”、“脅疼”、“急黃”范疇,其病因多為濕熱邪毒侵入人體,濕熱羈留,熏蒸肝膽,阻遏氣機,肝失疏泄,膽汁不循常道入血而發(fā)黃疸。脾為濕 困,運化失司,故有納差惡心嘔吐,濕熱之邪,雍塞脈道,氣血運行不暢,故有脅痛不適。本發(fā)明中化血膽、十兩葉、四方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活血散瘀,為君藥;金銀花、定心散、大黃、北豆根清熱解毒,為臣藥,孩兒茶、木豆、大腹皮、白術(shù)利濕、行水,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之功效,經(jīng)過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對急性黃疸型肝炎具有獨特的療效。本發(fā)明中藥于2006年至2010年臨床觀察急性黃疸型肝炎80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I、一般資料80例患者中,年齡18-67歲,發(fā)病平均時間3天,平均年齡42歲。2、診斷標準診斷標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993年第一輯)為本方案的診斷標準,其具體內(nèi)容如下I)中醫(yī)辨證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fā)熱口渴,腹部脹滿,口干而苦,納呆,惡心嘔吐,小便短少,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脈象弦數(shù)。主證(I)身目俱黃,黃色鮮明,發(fā)熱口渴;(2)納呆;(3)惡心嘔吐;⑷苔黃膩;(5)脈弦數(shù)。次證(I) 口干而苦;⑵腹部脹滿;(3)小便短赤;⑷大便秘結(jié)。凡具備主證(I)及(2)、(3)、(4)、(5)中任何一項,或主證及次證中任何二項均可屬本證。2)西醫(yī)診斷標準(I)臨床分型診斷標準急性黃疸型肝炎凡急性發(fā)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癥狀、體征及化驗異常,血清總膽紅素(SB)在17. lymol/L以上,尿膽紅素陽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可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3、治療方法
3. I處方化血膽40g、十兩葉30g、四方草30g、金銀花30g、定心散30g、孩兒茶20g、木豆20g、北豆根20g、大黃15g、大腹皮15g、白術(shù)10g、甘草10g。3. 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guī)工藝制成湯劑,每日I劑,每日2次,7天為I療程。4、治療結(jié)果 4. I參照《中醫(yī)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痊愈癥狀消失,皮膚,鞏膜黃染及體征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血清總膽紅素降至17 μ mol/L 以下;顯效癥狀明顯改變,皮膚,鞏膜黃染及體征大有好轉(zhuǎn),血清總膽紅素下降至17-25. 5 μ mol/L;有效癥狀有所改善,皮膚,鞏膜黃染及體征好轉(zhuǎn),血清總膽紅素下降至25.6-34 μmol/L ;無效癥狀無改善,體征,血清總膽紅素無變化,甚或加重。4. 2結(jié)果80例患者中,痊愈65例(81. 25%),顯效10例(12. 5% ),有效3例(3. 75% ),無效2例(2.5% ),總有效率為97. 5%05、典型病例5. I劉某,男,32歲,者于I周前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惡心嘔吐,繼見皮膚、鞏膜黃染,色澤鮮明,胃脘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右脅隱痛,尿黃如濃茶水色,大便秘結(jié),總膽紅素28 μ mol/L。肝右脅下腫脹,疼痛。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I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總膽紅素為16. 5 μ mol/L痊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fā)。5. 2陳某,女,42歲,因厭食無力I周伴皮膚黃染伴發(fā)熱3日,時有右脅部隱痛不適,惡心欲嘔,小便黃,大便正常,舌質(zhì)紅苔白膩,脈滑數(shù),診斷為急性黃疸性肝炎。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鞏膜,皮膚黃染明顯好轉(zhuǎn),繼續(xù)服用I個療程黃染及癥狀消失,抽血化驗肝功能正常,血清總膽紅素17 μ mol/L,痊愈,一年后隨訪無復發(fā)。5. 3宋某,男,42歲,因長期飲酒,于3天前出現(xiàn)身目尿黃,并呈進行性加重,伴頭暈、惡心、納差、厭食油膩,右脅脹悶不適,尿黃如濃茶水樣,大便干結(jié),總膽紅素26 μ mol/L,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I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總膽紅素為16. 8 μ mol/L痊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f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對本發(fā)明沒有限制。實施例I, 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是由化血膽30g、十兩葉20g、四方草20g、金銀花20g、定心散20g、孩兒茶15g、木豆15g、北豆根15g、大黃10g、大腹皮10g、白術(shù)8g、甘草8g制成。實施例2,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是由化血膽40g、十兩葉30g、四方草30g、金銀花30g、定心散30g、孩兒茶20g、木豆20g、北豆根20g、大黃15g、大腹皮15g、白術(shù)10g、甘草IOg制成。
實施例3,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是由化血膽50g、十兩葉40g、四方草40g、金銀花40g、定心散40g、孩兒茶25g、 木豆25g、北豆根25g、大黃20g、大腹皮20g、白術(shù)15g、甘草15g制成。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化血膽30-50份、十兩葉20-40份、四方草20-40份、金銀花20-40份、定心散20-40份、孩兒茶15-25份、木豆15-25份、北豆根15-25份、大黃10-20份、大腹皮10_20份、白術(shù)8-15份、甘草8-15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化血膽40份、十兩葉30份、四方草30份、金銀花30份、定心散30份、孩兒茶20份、木豆20份、北豆根20份、大黃15份、大腹皮15份、白術(shù)10份、甘草10份。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中藥,該中藥是由化血膽、十兩葉、四方草、金銀花、定心散、孩兒茶、木豆、北豆根、大黃、大腹皮、白術(shù)、甘草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文檔編號A61K36/889GK102908482SQ201210442748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蔡紅艷, 鄭雪芹, 楊麗梅 申請人:蔡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