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型血液灌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血液灌流器,罐體兩端外壁有與大端蓋圈底端支撐配合的漸變徑云臺,對應云臺部位的罐體內徑為喇叭口形漸變內徑,罐體內徑漸變趨勢小于云臺外壁漸變徑趨勢。
【專利說明】改進型血液灌流器
[0001]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特別是用于血液凈化的血液灌流器。
【背景技術】
[0003]血液灌流器多用于治療尿毒癥,作為血液透析治療的輔助治療手段。很久以來臨床中使用的頻度不大,因而對罐體本身一直沿用幾十年不變的構造。罐體也僅作為吸附劑和血液的容器,對內部結構缺乏細致研究。發(fā)明人收集臨床使用血液灌流器的反映時,注意到在臨床使用時偶爾會發(fā)生罐體密封不嚴,血液會沿大端蓋滲漏。發(fā)明人還注意到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是血液灌流器的必要指標;而研究者為取得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指標,普遍把注意力放在吸附劑技術的研究上。發(fā)明人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做靜態(tài)試驗中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吸附劑在臨床中往往也會出現(xiàn)血液相容性不良的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改進目前血液灌流器的產品,解決臨床使用時存在的血液滲漏和血液相容性不良問題。
[0004]本發(fā)明的內容
[0005]血液灌流器,包括罐體、罐體兩端以密封膠圈支撐的吸附劑隔網、密封罐體兩端的大端蓋、大端蓋中央設置的進出血管接口、封閉血管接口的小端蓋;罐體兩端外壁有與大端蓋圈底端支撐配合的漸變徑云臺;對應云臺部位的罐體內徑為喇叭口形漸變內徑,罐體內徑漸變趨勢小于云臺外徑漸變趨勢。與兩小端蓋配合的罐體兩端血管接口外壁近兩大端蓋處,以及與大端蓋配合的罐體兩端口部位外壁近云臺處分別設計一個止回扣。進出血管接口連接管體內腔部分為喇叭口形漸變徑平滑過渡連接。罐體內壁與腔內血液接觸部位的膠圈內沿是無縫配合平滑對接。將隔網在膠圈近大端蓋的外側由膠圈支撐并繃緊,在大端蓋與罐體緊配合的同時,大端蓋把隔網通過膠圈壓緊在罐體兩端,大端蓋內端面呈中央突起的鼓面,在大端蓋內側周邊與隔網緊密壓接在膠圈上,不存在間隔的空間。大端蓋外端面及外側面設置放射形端面加強筋。
[0006]發(fā)明實施例附圖
[0007]對實施例附圖的簡要說明:
[0008]附圖1是本發(fā)明血液灌流器一個實施例的剖面圖;
[0009]附圖2是附圖1的整體外觀圖。
[0010]圖中的數字標號分別表不:
[0011]1、血液進出血管口小端蓋,2、支撐吸附劑隔網的密封膠圈,3、罐體兩端喇叭口形平滑漸變徑部位,4、大端蓋,5、與大端蓋圈底端支撐配合的漸變徑云臺,6、大端蓋上的加強筋,7、同3,8、喇叭口形漸變徑平滑過渡連接的進出血管接口連接管體內腔部分。
[0012]在罐體內部充填醫(yī)用血液凈化吸附劑。血液灌流器是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大端蓋密封罐體內部,大端蓋中央的小端蓋密封進出血管口。使用時旋開小端蓋將體外循環(huán)血路與罐體兩端的進出血管口連接。
[0013]結合實施例 附圖對本發(fā)明加以具體說明:
[0014]附圖1、2所示的實施例基本結構部件大體和現(xiàn)有技術相同。為了防止血液在任何時候發(fā)生泄漏,本發(fā)明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之處在于,罐體兩端有與大端蓋4圈底端支撐配合的漸變徑云臺5 ;與大端蓋4配合的罐體兩端口外壁近云臺5處分別設計一個止回扣,圖中沒有顯示;其作用是當大端蓋4以旋進方式與罐體外壁兩端口配合至壓緊密封膠圈2的狀態(tài)時,大端蓋內側的螺口被止回扣卡死,防止非人力作用而使大端蓋松扣脫落。在云臺5的位置上現(xiàn)有技術會有一道限位圈,其作用僅限于對大端蓋4的限位。本發(fā)明的云臺5及止回扣還具有對大端蓋4底圈的支撐和緊密配合及防松扣作用,以杜絕臨床使用時罐內壓力大于外部壓力時發(fā)生血液滲漏的事故,和防止在保存時非人力作用使大端蓋松脫。
[0015]血液灌流器罐體兩端的進出血管端口會有一個密封膠塞,圖中沒顯示,小端蓋I與出管口密封配合。本設計在與小端蓋I配合的罐體兩端口外壁近兩大端蓋4處也分別設計一個止回扣,圖中沒有顯示,其作用是當小端蓋I以旋進方式與進出管口配合至壓緊密封膠塞的狀態(tài)時,小端蓋I內側的螺口被止回扣卡死。防止非人力作用而使小端蓋I松口脫落,導致密封膠塞脫落,杜絕在使用前由此而引起的血液滲漏。血液灌流器都是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械,使用時用力旋開小端蓋即破壞了止回扣,保證不會多次使用。
[0016]為了確保大端蓋4在使用時不會因壓力變化導致變形,這也是產生血液滲漏的原因之一,本發(fā)明在大端蓋4上設計了放射形加強筋6.。
[0017]發(fā)明人在反復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在吸附劑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時,血液灌流器內部與血液接觸的部位構造對血液相容性具有影響。經過反復試驗,發(fā)明人改進了現(xiàn)有技術血液灌流器內部的局部構造。改進之處首先是:與云臺5對應的罐體內壁部位,把同一內徑罐體改變?yōu)橄蚬摅w兩端喇叭口形平滑漸變徑部位3和7,此處的漸變徑趨勢要比罐體外壁云臺5的漸變外徑變化小,一般最大直徑僅需要擴大內徑2-5毫米,最大不超過10毫米。再一處改進是:罐體兩端進出血管接口連接管體內腔部分改進為呈喇叭口形漸變徑平滑過渡連接8。罐體內壁與腔內血液接觸部位的膠圈2內沿是無縫配合平滑對接。避免不平滑的縫隙及轉角對 流動中血液細胞的擠壓,破壞血液相容性。
[0018]現(xiàn)有技術中阻止吸附劑外漏的隔網是用膠圈2作為支撐架繃緊的,隔網的位置在膠圈中間,隔網兩側的膠圈厚度基本相同;這樣一來在隔網與壓緊膠圈2的大端蓋4之間有一段間距為半個膠圈2厚度的空間。本設計是將隔網,圖中沒顯示,在膠圈2近大端蓋4的外側由膠圈2支撐并繃緊,在大端蓋與罐體緊配合的同時,大端蓋把隔網通過膠圈壓緊在罐體兩端。大端蓋內端面呈中央突起的鼓面,大端蓋內側周邊把隔網緊密壓接在膠圈2上,膠圈2壓接在罐體上,在大端蓋4與隔網之間不存在由膠圈2間隔的空間,也就沒有血液在流動中貯存的死角或產生的旋流的地方。避免不平滑的縫隙及轉角對流動中血液細胞的擠壓,破壞血液相容性。
[0019]發(fā)明人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罐體內部結構的每一處連接縫和轉角都會對在流動的血液中運動的細胞產生不均衡受力的影響,不平滑的連接縫隙和轉角會破壞細胞外壁組織,使灌流器破壞血液相容性。上述一系列對罐體內部結構的改進,其作用都是在于盡可能地避免存在不平滑的連接縫隙和轉角。以上改進設計的每一項都與改善罐體在使用中保持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相關。
[0020]本設計已經做出試驗樣品在試驗使用中達到預期的目的。
[0021]本設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實質性特點是改進了罐體及與罐體連接的各個部件的設計和連接形式,使血液灌流器的罐體本身具有精密性的突出特點。[0022]本設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進步在于無論在保存期或是在使用時,都具有良好的防滲性能。并且通過改進設計 使血液灌流器本身具有在使用時不破壞血液相容性的質量保證。
【權利要求】
1.血液灌流器,包括罐體、罐體兩端以密封膠圈支撐的吸附劑隔網、密封罐體兩端的大端蓋、大端蓋中央設置的進出血管接口、封閉血管接口的小端蓋;其特征在于:罐體兩端外壁有與大端蓋圈底端支撐配合的漸變徑云臺,對應云臺部位的罐體內徑為喇叭口形漸變內徑,罐體內徑漸變趨勢小于云臺外壁漸變徑趨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在與兩小端蓋配合的罐體兩端血管接口外壁近兩大端蓋處,以及與大端蓋配合的罐體兩端口部位外壁近云臺5處分別設計一個止回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進出血管接口連接管體內腔部分為喇叭口形漸變徑平滑過渡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罐體內壁與腔內血液接觸部位的膠圈內沿是無縫配合平滑對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將隔網在膠圈近大端蓋的外側由膠圈支撐并繃緊,在大端蓋與罐體緊配合的同時,大端蓋把隔網通過膠圈壓緊在罐體兩端,大端蓋內端面呈中央突起的鼓面,在大端蓋內側周邊與隔網緊密壓接在膠圈2上,不存在間隔的空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灌流器,其特征在于大端蓋外端面及外側面設置放射形端面加強 筋。
【文檔編號】A61M1/14GK103893850SQ201210584511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于杰 申請人: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