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制備方法技術(shù)領(lǐng)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目前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一般采用:1、鹽酸嗎啡:可引起眩暈、惡心、嘔吐、心悸、便秘、出汗、排尿困難、呼吸抑制,連續(xù)用易成癮,與成癮戒斷有直接聯(lián)系的是蘭斑核。嗎啡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昏迷、呼吸深度抑制,呼吸頻率可減至每分鐘數(shù)次;瞳孔針尖樣,血壓下降。肝功嚴重減退者、肺源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患者、顱內(nèi)高壓病人、嬰兒及哺乳期婦女禁用;2、奈福泮:嚴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或驚厥患者禁用。肝、腎不良者慎用;3、丙烯嗎啡:毒性小,大劑量引起發(fā)音困難、縮瞳、倦睡、發(fā)汗等;4、鹽酸哌替啶:眩暈、出汗、口干、惡心、心動過速、體位性低血壓。反復用可成癮,突然停藥可產(chǎn)生戒斷現(xiàn)象。短時反復大劑量可引起震顫、肌肉攣縮、反射亢進以至驚厥;5、乙酰水楊酸:①消化道反應:用量較大時可有食欲不振、惡心和嘔吐,嚴重時可致消化道出血,并能誘發(fā)和加重消化性潰瘍。胃潰瘍患者禁用。②水楊酸反應:用量過大可產(chǎn)生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力減退等,稱為水楊酸反應。嚴重者可出現(xiàn)過度呼吸、酸堿平衡失調(diào),甚至精神錯亂。③變態(tài)反應:如皮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誘發(fā)哮喘等。④凝血障礙: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增加出血傾向;6、雙氯芬酸:可有胃腸道反應、頭暈、頭痛、皮疹等。肝腎功能不全、潰瘍病史患者慎用。妊娠初3個月內(nèi)忌用;7、吲哚美辛:常見有上腹部不適、惡心、腹瀉、誘發(fā)或加重胃潰瘍、胃腸道出血等。中樞癥狀也較多見,如頭痛、眩暈、幻覺、精神抑郁、精神錯亂等。較少見的反應有肝功能損害、白細胞減少癥、粒細胞缺乏癥、血小板減少和再生障硬性貧血,還可有角膜混濁、變態(tài)反應等,還可促使?jié)撛谛愿腥驹顝桶l(fā)。
發(fā)明內(nèi)容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發(fā)明一種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制備方法。脅痛是以一側(cè)或兩側(cè)脅痛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癥,本證早在《內(nèi)經(jīng)》已有記載,并明確指出脅痛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肝膽病變。如《靈樞 五邪》篇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薄端貑?藏氣法時論篇》說:“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薄端貑?繆刺論篇》也說:“邪客于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br>
病因病機:外濕內(nèi)侵,或飲食所傷,脾失健運,痰濕中阻,氣郁化熱,肝膽失其疏泄條達,導致脅痛。如《張氏醫(yī)通.脅痛》說:“飲食勞動之傷,皆足以致痰凝氣聚,……然必因脾氣衰而致?!?br>
臨床表現(xiàn):脅痛口苦,胸悶納呆,惡心嘔吐,目赤或目黃、身黃、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它的技術(shù)方案為:取黃芩9重量份、黃連6重量份、黃柏6重量份、黃花母6重量份、救必應3重量份、銀柴胡3重量份、酢漿草9重量份、鼠李3重量份、腹水草3重量份、辟汗草6重量份、九香蟲6重量份、刀豆6重量份、土木香6重量份、川楝子I重量份、云實3重量份、烏藥6重量份、甘松3重量份、龍涎香6重量份、郁金6重量份、蜘蛛香6重量份和甘草9重量份,將以上21味中藥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6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該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本方21味中藥,在藥店均能買到,制作簡單,制成的中藥液毒副作用小,療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磺胺藥、抗菌素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黃芩、黃連、黃柏、黃花母、救必應、銀柴胡、酢漿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以上10味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腫止痛、清熱利濕、散瘀止痛之功效。在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過程中,起主要治療作用,故為君藥。九香蟲、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實、烏藥、甘松、龍涎香、郁金,以上9味藥具有疏肝破氣、散積化滯、舒肝和胃、解煩止渴、行氣止痛功效。在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過程中,能輔助主藥發(fā)揮治療作用,故為臣藥。蜘蛛香:辛、微苦,溫。入肺、胃二經(jīng)。理氣止痛,化濁解表,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散寒,宣肺利水。能率諸藥直達病灶,故為佐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jīng)。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diào)和藥性。既能糾諸藥之偏性,又能緩解諸藥之毒性,故為使藥。黃芩、黃連、黃柏、黃花母、救必應、銀柴胡、酢漿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九香蟲、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實、烏藥、甘松、龍涎香、郁金、蜘蛛香、甘草,這21味藥配伍應用,共同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退虛熱、消腫止痛、清熱利濕、散瘀止痛、、疏肝破氣、散積化滯、舒肝和胃、解煩止渴、行氣止痛之功效。君臣佐使,配伍得當,是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最佳配方。黃芩:寒,苦,入心、肺、膽、大腸四經(jīng)。清熱燥濕、清泄少陽、降火、止血、安胎。黃連:苦、寒。入心、肝、胃、大腸四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苦,寒。入腎、膀胱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退虛熱、堅陰治痿。黃花母:甘、辛、酸、澀、涼、無毒。入心、肝、肺、大腸、小腸經(jīng)。辛涼解表、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救必應:苦,寒。入肺、肝、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清熱燥濕、消腫止痛。銀柴胡:甘、苦,微寒。入肝、胃經(jīng)。退虛熱、虛勞,清疳熱。酢漿草:酸、微潘,寒。入肺、胃經(jīng)。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涼血止血。鼠李:甘、苦,涼。入肝、腎、脾三經(jīng)。清熱利濕、健脾化痰。腹水草:辛、苦,寒。入肝、肺、腎三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行水、散瘀止痛。辟汗草:辛、苦,涼,無毒。入肝、脾、胃經(jīng)。清熱解毒、清熱燥濕、利尿通淋。九香蟲:咸,甘,溫,無毒。入肝、脾、腎經(jīng)。行氣止痛,溫腎壯陽,溫中止瀉。刀豆:甘,平,無毒。入脾、胃、大腸、腎經(jīng)。溫中下氣,益腎補元,祛痰平喘,行氣止痛。土木香:辛、苦,溫。入肺、肝、脾經(jīng)。健脾和胃,行氣止痛,驅(qū)邪治寒瘧,安驅(qū)蛔蟲。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小腸、膀胱經(jīng)。燥濕殺蟲,行氣止痛,清熱泄火。云實:辛,溫。入肺、大腸經(jīng)。行氣止痛,截瘧,止消渴。烏藥:辛,溫。入肺、脾、腎、膀胱經(jīng)。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甘松:辛、甘,溫。入脾、胃經(jīng)。行氣止痛,醒脾健胃,收濕拔毒。龍涎香:甘、酸,氣腥,微溫。入心、肺、肝、腎經(jīng)。行氣活血,利水通淋,止咳平喘,生津盈頰,辟穢解毒。郁金:辛、苦,寒。入心、肺、肝、膽經(jīng)。行氣祛瘀,清心解郁,涼血止血。蜘蛛香:辛、微苦,溫。入肺、胃二經(jīng)。理氣止痛,化濁解表,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散寒,宣肺利水。甘草:甘,平。入十二經(jīng)。補脾潤肺,益氣復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diào)和藥性。
具體實施方式
:取黃岑9g、黃連6g、黃柏6g、黃花母6g、救必應3g、銀柴胡3g、酢衆(zhòng)草9g、鼠李3g、腹水草3g、辟汗草6g、 九香蟲6g、刀豆6g、土木香6g、川楝子lg、云實3g、烏藥6g、甘松3g、龍涎香6g、郁金6g、蜘蛛香6g和甘草9g,以上21味藥一起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共煎藥液360毫升,當肝膽濕熱型脅痛的病人需要治療時,使藥液溫度為36V,每次120毫升,口服,每日三次,二日為一療程,若癥狀仍存,再服第二療程,以至痊愈。318例肝膽濕熱型脅痛患者中,男性153例,占48.11% ;女性165例,占51.89%。女性多于男性。表一、318例肝膽濕熱型脅痛患者的年齡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取黃芩9克、黃連6克、黃柏6克、黃花母6克、救必應3克、銀柴胡3克、酢漿草9克、鼠李3克、腹水草3克、辟汗草6克、九香蟲6克、刀豆6克、土木香6克、川楝子I克、云實3克、烏藥6克、甘松3克、龍涎香6克、郁金6克、蜘蛛香6克和甘草9克,將以上21味中藥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文火煎制30分鐘,過濾去渣共煎藥液360毫升,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 中藥。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備方法技術(shù)領(lǐng)域。目前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一般采用鹽酸嗎啡,可引起眩暈、惡心、嘔吐、心悸、便秘、出汗、排尿困難、呼吸抑制,連續(xù)用易成癮,與成癮戒斷有直接聯(lián)系的是蘭斑核。該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取黃芩、黃連、黃柏、黃花母、救必應、銀柴胡、酢漿草、鼠李、腹水草、辟汗草、九香蟲、刀豆、土木香、川楝子、云實、烏藥、甘松、龍涎香、郁金、蜘蛛香和甘草,將以上21味中藥放入水中浸泡,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藥液即為治療肝膽濕熱型脅痛的中藥。它的優(yōu)點是療程短,治愈率高。君臣佐使,恰到好處。應用中藥的同時,避免了西藥磺胺藥、抗菌素引起的不良反應、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100058SQ20131005047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2月14日
發(fā)明者任瑞, 宋瓊 申請人: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