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及制備方法,中藥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景天三七,蟬花,燈心草根,睡菜,鳳尾七,水菖蒲,甘松,大棗和麥門冬。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中藥藥物,利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具有起效快、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和不易復發(fā)的優(yōu)勢。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藥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心律失常是心臟搏動的起源或傳導異常所引起的心跳節(jié)律或頻率的改變,是臨床最常見的心血管表現(xiàn)之一。心律失?;颊叩呐R床癥狀輕重不一,輕者可無任何不適,偶于查體時被發(fā)現(xiàn),嚴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病人常表現(xiàn)有心慌、氣短、胸悶、頭暈頭痛、耳嗚、健忘、乏力等癥狀。
[0003]心律失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西醫(yī)一般將心律失常分為快速型和緩慢型兩種。大多數(shù)抗心律失常的西藥藥物是作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療藥物則顯得較為單一,且大多數(shù)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就可能導致耐藥性、心律偏慢及存在心律失常的風險,不可持續(xù)服用;而植入人工起搏器治療,價格昂貴,并非所有患者可以承擔。因此,探索其他途徑治療心律失常顯得意義重大。
[0004]中醫(yī)有著悠久的歷史,千百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jīng)驗,與西醫(yī)相比,對許多疾病具有獨到見解、獨特治療方法和確切療效。中醫(yī)注重整體觀念,診療時特別注意根據(jù)臟腑間的相互關系,綜合分析人體各臟腑的功能平衡,進行辨證論治,然后對同一種疾病又常常采用分型辨治的方法,從而能夠更好的針對病癥進行對癥治療,獲得良好的效果。心律失常在中醫(yī)上歸屬為“心悸”或“怔忡”,臨床上又可以將心律失常分為心脾兩虛型、心虛膽怯型、氣陰兩虛型、陰虛火旺型、心陽 不振型、水飲凌心型、氣滯血瘀型和痰火擾心型共八種類型,針對每種類型采用不同的治則。其中的心虛膽怯型,一般臨床表現(xiàn)為:心悸,善驚易恐慌,坐臥不安,少寐多夢易醒,煩躁。舌苔薄白,脈動數(shù)或虛弦。證候分析:驚則氣亂,心神不能自主,故發(fā)心悸;心不藏神,心中惕惕,故善驚易恐,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舌苔薄白,脈動數(shù)或虛弦,或促,均為心膽氣虛,氣血逆亂之癥。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及制備方法,該中藥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具有起效快、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和不易復發(fā)的優(yōu)勢。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景天三七,蟬花,燈心草根,睡菜,鳳尾七,水菖蒲,甘松,大棗和麥門冬。
[0007]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0~40份,酸棗仁25~35份,龍齒30~40份,人參20~30份,遠志20~30份,牛黃10~20份,珍珠母10~20份,南蛇藤根15~25份,麻布七5~15份,云母20~30份,菊花20~35份,紫石英15~30份,太陽針10~20份,纈草15~25份,景天三七20~30份,蟬花5~15份,燈心草根10~20份,睡菜25~35份,鳳尾七10~20份,水菖蒲15~25份,甘松20~30份,大棗30~40份和麥門冬10~20份。
[0008]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還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5~40份,酸棗仁25~30份,龍齒30~35份,人參20~25份,遠志25~30份,牛黃10~15份,珍珠母15~20份,南蛇藤根20~25份,麻布七5~10份,云母25~30份,菊花25~35份,紫石英20~30份,太陽針10~15份,纈草20~25份,景天三七25~30份,蟬花8~12份,燈心草根15~20份,睡菜25~30份,鳳尾七10~15份,水菖蒲20~25份,甘松
25~30份,大棗35~40份和麥門冬10~15份。
[0009]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8份,酸棗仁
26份,龍齒32份,人參23份,遠志29份,牛黃11份,珍珠母18份,南蛇藤根21份,麻布七6份,云母27份,菊花28份,紫石英22份,太陽針13份,纈草21份,景天三七27份,蟬花8份,燈心草根19份,睡菜27份,鳳尾七12份,水菖蒲21份,甘松29份,大棗38份和麥門冬
14份。
[0010]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也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5份,酸棗仁29份,龍齒34份,人參21份,遠志27份,牛黃13份,珍珠母15份,南蛇藤根24份,麻布七8份,云母28份,菊花32份,紫石英24份,太陽針11份,纈草23份,景天三七25份,蟬花11份,燈心草根16份,睡菜29份,鳳尾七15份,水菖蒲23份,甘松26份,大棗36份和麥門冬11份。
[0011]其中,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散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2]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和南蛇藤根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6~8倍的醇濃度為75%~80%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4~6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2~4倍的醇濃度90%~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3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9~1.1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7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85%~90%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13]第二步,將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和景天三七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4~6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
4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4~1.27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0014]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5~8倍的水溶解,加熱煎煮3~6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3~5倍的水溶解,再次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15]第四步,將第一 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隨后過篩成100~120目的細粉,將獲得的細粉投入混合攪拌機中攪拌,即獲得所述中藥散劑。[0016]其中,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7]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和云母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5~8倍量醇濃度為75%~8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小時,分別過濾,各次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6~1.38的膏體,備用;
[0018]第二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7倍量水,煮沸2~4小時,過濾,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2~1.34的膏體;
[0019]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所述膏體混合,70°C~80°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0020]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45%~55% ;將所述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20~35小時,冷藏溫度為5°C~8°C ;
[0021]第五步,將所述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為1: 0.25~0.4;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為1: 0.002~0.003 ;所述加熱處理的時間為45~60分鐘,溫度為 120°C~140°C ;
[0022]第六步,再將第五步獲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中藥制劑口服液成品。
[002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中藥藥物,利用我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 具有起效快、療效確切、安全性高、無毒副作用和不易復發(fā)的優(yōu)勢。
【具體實施方式】
[0024]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景天三七,蟬花,燈心草根,睡菜,鳳尾七,水菖蒲,甘松,大棗和麥門冬。
[0025]其中,上述原料藥材的藥理如下:
[0026]柏子仁:甘,平。歸心、腎、大腸經(jīng)。養(yǎng)心安神,止汗,潤腸。用于虛煩失眠,心悸怔忡,陰虛盜汗,腸燥便秘。
[0027]酸棗仁:甘、酸,平。歸肝、膽、心經(jīng)。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0028]龍齒:澀;甘;涼。歸心;肝經(jīng)。鎮(zhèn)驚安神;清熱除煩。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
[0029]人參:甘、微苦,平。歸脾、肺、心經(jīng)。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30]遠志:苦、辛、溫。歸心、腎、肺經(jīng)。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0031]牛黃:甘,涼。歸心、肝經(jīng)。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fā)狂,咽喉腫痛,□舌生瘡,癰腫疔瘡。
[0032]珍珠母:成,寒。歸肝、心經(jīng)。平肝潛陽,定驚明目。用于頭痛眩暈,煩躁失眠,肝熱目赤,肝虛目昏。
[0033]南蛇藤根:辛;苦;平。歸腎;膀胱;肝經(jīng)。祛風除濕;活血通經(jīng);消腫解毒。主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閉經(jīng);頭痛;腰痛;疝氣痛;痢疾;腸風下血;癰疽腫毒;水火燙傷;毒蛇咬傷。《泉州本草》: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神經(jīng)衰弱,失眠,心悸,哮喘。
[0034]麻布七:苦;辛;溫;有毒。歸心;肝;肺;脾經(jīng)。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瘀。主風濕腰腿痛;關節(jié)腫痛;跌打損傷;胃痛;胸腹脹滿;急慢性菌??;急慢性腸炎;瘰疬;瘡癤?!顿F州草藥》:寧心,理氣,止痛,活血化瘀。治疹癥腹痛,胃氣痛,心悸,跌打損傷。
[0035]云母:甘;溫。歸心;肝;肺;脾;膀胱經(jīng)。安神鎮(zhèn)驚;止血斂瘡。主心t季;失眠;眩暈;癲癇;久瀉;帶下;外傷出血;濕疹。
[0036]菊花:甘、苦,微寒。歸肺、肝經(jīng)。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0037]紫石英:甘,溫。歸心、肺、腎經(jīng)。鎮(zhèn)心安神,溫肺,暖宮。用于失眠多夢,心悸易驚,肺虛咳喘,宮寒不孕。
[0038]太陽針:淡;平。歸心;肝經(jīng)。鎮(zhèn)靜安神。主心慌;心煩;癇癥;中風不語;心悸;失眠。
[0039]纈草:味辛; 苦;性溫。歸心;肝經(jīng)。安心神。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癲狂;臟躁;風濕痹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跌打損傷。
[0040]景天三七:平;甘;微酸。歸心;肝;脾經(jīng)。散瘀;止血;寧心安神;解毒。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斑;外傷出血;跌打損傷;心悸;失眠;瘡癤癰腫;燙火傷;毒蟲螫傷。
[0041]蟬花:甘;寒;無毒。歸肺、肝經(jīng)。疏散風熱;透疹;熄風止痙;明目退翳。主外感風熱;發(fā)熱;頭昏;咽痛;單板機疹初期;疹出不暢;小兒驚風;目赤腫痛;翳膜遮睛;夜啼。
[0042]燈心草根:甘;寒。歸心;膀胱經(jīng)。利水通淋;清心安神。主淋病;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悸不安。
[0043]睡菜:甘;微苦;性寒。歸心;脾經(jīng)。健脾消食;養(yǎng)心安神;清熱利尿。主胃炎;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濕熱黃疸;膽囊炎;水腫;小便不利或赤熱澀痛。
[0044]鳳尾七:味甘;微苦;性平。歸腎;肝經(jīng)。益腎養(yǎng)肝;養(yǎng)心安神;調經(jīng)活血。主勞熱骨蒸;干血癆;頭暈目眩;月經(jīng)不調。
[0045]水菖蒲: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胃經(jīng)?;甸_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主痰厥昏迷沖風;癲癇;驚悸健忘;耳嗚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泄瀉;風濕疼痛;濕疹;擠瘡。
[0046]甘松:辛、甘,溫。歸脾、胃經(jīng)。理氣止痛,開郁醒脾。用于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外治牙痛,腳腫。
[0047]大棗:甘,溫。歸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0048]麥門冬:甘;微苦;寒。歸肺;胃;心經(jīng)。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主肺燥干咳;肺癰;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
[0049]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0~40份,酸棗仁25~35份,龍齒30~40份,人參20~30份,遠志20~30份,牛黃10~20份,珍珠母10~20份,南蛇藤根15~25份,麻布七5~15份,云母20~30份,菊花20~35份,紫石英15~30份,太陽針10~20份,纈草15~25份,景天三七20~30份,蟬花5~
15份,燈心草根10~20份,睡菜25~35份,鳳尾七10~20份,水菖蒲15~25份,甘松20~30份,大棗30~40份和麥門冬10~20份。 [0050]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還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5~40份,酸棗仁25~30份,龍齒30~35份,人參20~25份,遠志25~30份,牛黃10~15份,珍珠母15~20份,南蛇藤根20~25份,麻布七5~10份,云母25~30份,菊花25~35份,紫石英20~30份,太陽針10~15份,纈草20~25份,景天三七25~30份,蟬花8~12份,燈心草根15~20份,睡菜25~30份,鳳尾七10~15份,水菖蒲20~25份,甘松25~30份,大棗35~40份和麥門冬10~15份。
[0051]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8份,酸棗仁
26份,龍齒32份,人參23份,遠志29份,牛黃11份,珍珠母18份,南蛇藤根21份,麻布七6份,云母27份,菊花28份,紫石英22份,太陽針13份,纈草21份,景天三七27份,蟬花8份,燈心草根19份,睡菜27份,鳳尾七12份,水菖蒲21份,甘松29份,大棗38份和麥門冬14份。
[0052]其中,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也可以優(yōu)選為:柏子仁35份,酸棗仁29份,龍齒34份,人參21份,遠志27份,牛黃13份,珍珠母15份,南蛇藤根24份,麻布七8份,云母28份,菊花32份,紫石英24份,太陽針11份,纈草23份,景天三七25份,蟬花11份,燈心草根16份,睡菜29份,鳳尾七15份,水菖蒲23份,甘松26份,大棗36份和麥門冬11份。
[0053]其中,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散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54]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和南蛇藤根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6~8倍的醇濃度為75%~80%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4~6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2~4倍的醇濃度90%~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3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9~1.1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7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85%~90%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55]第二步,將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和景天三七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4~6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
4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4~1.27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0056]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5~8倍的水溶解,加熱煎煮3~6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3~5倍的水溶解,再次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0057]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隨后過篩成100~120目的細粉,將獲得的細粉投入混合攪拌機中攪拌,即獲得所述中藥散劑。
[0058]其中,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59]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和云母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5~8倍量醇濃度為75%~8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小時,分別過濾,各次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6~1.38的膏體,備用;
[0060]第二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7倍量水,煮沸2~4小時,過濾,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2~1.34的膏體;
[0061]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所述膏體混合,70°C~80°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0062]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45%~55% ;將所述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20~35小時,冷藏溫度為5°C~8°C ;
[0063]第五步,將所述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為1: 0.25~0.4;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為1: 0.002~0.003 ;所述加熱處理的時間為45~60分鐘,溫度為 120°C~140°C ;
[0064]第六步,再將第五步獲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中藥制劑口服液成品。
[0065]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
[0066]實施例1本發(fā)明的散劑
[0067]取柏子仁350g,酸棗仁290g,龍齒340g,人參210g,遠志270g,牛黃130g,珍珠母150g,南蛇藤根240g,麻布七80g,云母280g,菊花320g,紫石英240g,太陽針I(yè)lOg,繳草230g,景天三七250g,蝶花I IOg,燈心草根160g,睡菜290g,鳳尾七150g,水菖蒲230g,甘松260g,大棗360g和麥門冬llOg;
[0068]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69]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和南蛇藤根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8倍的醇濃度為7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5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4倍的醇濃度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1.0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7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90%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70]第二步,將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和景天三七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5倍的醇濃度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5°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5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0071]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7倍的水溶解,加熱煎煮4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4倍的水溶解,再次加熱煎煮3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72]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隨后過篩成120目的細粉,將獲得的細粉投入混合攪拌機中攪拌,即獲得所述中藥散劑。
[0073]實施例2本發(fā)明的口服液劑
[0074]取柏予仁380g,酸棗仁260g,龍齒320g,人參230g,遠志290g,牛黃110g,珍珠母180g,南蛇藤根210g,麻布七60g,云母270g,菊花280g,紫石英220g,太陽針130g,繳草210g,景天三七270g,蝶花80g,燈心草根190g,睡菜270g,鳳尾七120g,水菖蒲210g,甘松290g,大棗380g和麥門冬140g;
[0075]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76]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和云母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5~8倍量醇濃度為75%~8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小時,分別過濾,各次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6~1.38的膏體,備用;
[0077]第二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7倍量水,煮沸2~4小時,過濾,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2~1.34的膏體;
[0078]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所述膏體混合,70°C~80°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0079]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45%~55% ;將所述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20~35小時,冷藏溫度為5°C~8°C ;
[0080]第五步,將所述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為1: 0.25~0.4;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為1: 0.002~0.003 ;所述加熱處理的時間為45~60分鐘,溫度為 120°C~140°C ;
[0081]第六步,再將第五步獲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中藥制劑口服液成品。
[0082]毒性實驗:
[0083]急性毒性試驗:應用NIH小鼠40只,SPF級,雌雄各半,體重18~22g,進行急性毒性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0只,即對照組和給藥組,實驗前禁食12小時;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制備的散劑溶解在水中,(濃度為6.58g生藥/ml,最高濃度)灌胃,灌胃容積為5ml/kg (即單次給藥劑量為32.9生藥/kg),對照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一天給藥2次,給藥間隔時間6小時,給藥后連續(xù)觀察14天,并記錄小鼠的的毒性反應及死亡數(shù)。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給藥后小鼠未見明顯差異,實驗連續(xù)觀察14天,小鼠全身狀況、飲食、飲水、體重增長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發(fā)明的散劑LD50 > 32.9生藥/kg,每日最大給藥量為65.8生藥/kg/日。本發(fā)明的中藥臨床用藥量為4.4g生藥/日/人,成人體重以60KG計,平均用藥劑量為0.073g生藥/kg/日。按體重計:小鼠(平均體重以20g計)口服灌胃本發(fā)明的中藥的耐受量為臨床用量的901倍。因此本發(fā)明的中藥麻醉藥物急性毒性低,臨床用藥安全。
[0084]長期毒性實驗:將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散劑對小鼠按7.81、18.34和40.1lg生藥/kg連續(xù)用藥16周(1.0ml/100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4周后,結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對小鼠的毛發(fā)、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均無明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fā)現(xiàn)異樣變化和組織學檢查結果表明,用藥16周及停藥4周后,小鼠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對小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反應,應用安全。
[0085]臨床資料:
[0086]病例選擇:取來源于本院心內科病人的98例心虛膽怯型心律失?;颊?,男52人,女46人;年齡21~67歲。98例病人隨機分為中藥治療組和西藥對照組,中藥治療組49人,男27人,女22人;西藥對照組49人,男25人,女24人。
[0087]診斷標準:1、具有典型心悸癥狀;2、經(jīng)2次以上平靜心電圖或24小時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確診為頻發(fā)性早搏、陣發(fā)性心動過速、快速性房顫等心律失常;3、18~78歲;4、肝、腎功能正常;且符合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醫(yī)證候:驚而氣亂,心神不寧,心不藏神,坐臥不安,少寐多夢,舌苔薄白,脈動數(shù)或虛弦,或促等,具有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一般臨床表現(xiàn)為:心悸,遇驚恐加劇,坐臥不安,多夢易醒,食少納呆,舌淡紅少苔,脈細略數(shù)或弦細。
[0088]排除標準:1、嚴重心功能不全;2、II。、ΙΙ房室傳導阻滯;3、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室撲、室顫;4、竇性心動過緩;5、碘劑過敏。
[0089]治療方法:
[0090]中藥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散劑,每日3次,每次10g。4周為I個療程。
[0091]西藥對照組:口服鹽酸胺碘酮,每次0.2g,每日3次;7天后改為每次0.2g,每日2次;14天后改為每次0.2g,每日I次;4周為I個療程。
[0092]療效評價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24h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早搏全部消失或減少75%以上;好轉:早搏減少50%~75%,臨床癥狀消失或好轉;無效:用藥前后無變化或變化較小。
[0093]治療結果:
[0094]參見表1和表2,從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相對于西藥在治療效果上,具有顯著的改進;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相對于西藥,在治療療程上顯著縮短。
[0095]表1兩組分別治療I個療程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0096]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心虛膽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景天三七,蟬花,燈心草根,睡菜,鳳尾七,水菖蒲,甘松,大棗和麥門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柏子仁30~40份,酸棗仁25~35份,龍齒30~40份,人參20~30份,遠志20~30份,牛黃10~20份,珍珠母10~20份,南蛇藤根15~25份,麻布七5~15份,云母20~30份,菊花20~35份,紫石英15~30份,太陽針10~20份,纈草15~25份,景天三七20~30份,蟬花5~15份,燈心草根10~20份,睡菜25~35份,鳳尾七10~20份,水菖蒲15~25份,甘松20~30份,大率30~40份和麥門冬10~20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柏子仁35~40份,酸棗仁25~30份,龍齒30~35份,人參20~25份,遠志25~30份,牛黃10~15份,珍珠母15~20份,南蛇藤根20~25份,麻布七5~10份,云母25~30份,菊花25~35份,紫石英20~30份,太陽針10~15份,纈草20~25份,景天三七25~30份,蟬花8~12份,燈心草根15~20份,睡菜25~30份,鳳尾七10~15份,水菖蒲20~25份,甘松25~30份,大率35~40份和麥門冬10~15份。
4.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柏子仁38份,酸棗仁26份,龍齒32份,人參23份,遠志29份,牛黃11份,珍珠母18份,南蛇藤根21份,麻布七6份,云母27份,菊花28份,紫石英22份,太陽針13份,纈草21份,景天二七27份,蝶花8份,燈心草根19份,睡菜27份,鳳尾七12份,水菖蒲21份,甘松29份,大棗38份和麥門冬14份。
5.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柏子仁35份,酸棗仁29份,龍齒34份,人參21份,遠志27份,牛黃13份,珍珠母15份,南蛇藤根24份,麻布七8份,云母28份,菊花32份,紫石英24份,太陽針11份,纈草23份,景天二七25份,蝶花11份,燈心草根16份,睡菜29份,鳳尾七15份,水菖蒲23份,甘松26份,大棗36份和麥門冬11份`。
6.如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散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和南蛇藤根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6~8倍的醇濃度為75%~80%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4~6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2~4倍的醇濃度90%~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3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9~1.1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7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85%~90%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和景天三七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4~6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4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4~1.27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5~8倍的水溶解,加熱煎煮3~6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3~5倍的水溶解,再次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隨后過篩成100~120目的細粉,將獲得的細粉投入混合攪拌機中攪拌,即獲得所述中藥散劑。
7.如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和云母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5~8倍量醇濃度為75%~8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小時,分別過濾,各次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6~1.38的膏體,備用; 第二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7倍量水,煮沸2~4小時,過濾,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2~1.34的膏體; 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所述膏體混合,70°C~80°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45%~55%;將所述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20~35小時,冷藏溫度為5°C~8°C ; 第五步,將所述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為1: 0.25~0.4;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為1: 0.002~0.003 ;所述加熱處理的時間為45~60分鐘,溫度為120°C~140°C ; 第六步,再將第五步獲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中藥制劑口服液成品。
8.—種權利要求1至5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散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和南蛇藤根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6~8倍的醇濃度為75%~80%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4~6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一過濾液;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2~4倍的醇濃度90%~95%的乙醇溶解,加熱回流2~3小時后提取,過濾,得第二過濾液;合并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0.9~1.1g生藥/mL,經(jīng)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先用7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85%~90%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麻布七,云母,菊花,紫石英,太陽針,纈草和景天三七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4~6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4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4~1.27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5~8倍的水溶解,加熱煎煮3~6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量的3~5倍的水溶解,再次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合并兩次的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隨后過篩成100~120目的細粉,將獲得的細粉投入混合攪拌機中攪拌,即獲得所述中藥散劑。
9.一種權利要求1至5所述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口服液,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柏子仁,酸棗仁,龍齒,人參,遠志,牛黃,珍珠母,南蛇藤根,麻布七和云母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5~8倍量醇濃度為75%~85%的乙醇回流提取2~4次,每次2~3小時,分別過濾,各次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6~1.38的膏體,備用; 第二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7倍量水,煮沸2~4小時,過濾,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32~1.34的膏體; 第三步,將第一步、第二步獲得的所述膏體混合,70°C~80°C減壓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體,所述含醇膏體的含醇量為45%~55%;將所述含醇膏體依次進行冷藏處理、沉淀處理、過濾處理、回收乙醇處理,得到脫醇膏體,其中,冷藏處理時間為20~35小時,冷藏溫度為5°C~8°C ; 第五步,將所述脫醇膏體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進行加熱處理、過濾處理、稀釋處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為1: 0.25~0.4;所述脫醇膏體與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為1: 0.002~0.003 ;所述加熱處理的時間為45~60分鐘,溫度為120°C~140°C ; 第六步,再將第五步獲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進行過濾處理、灌封處理、滅菌處理,即得所述中藥制劑口服液成品。
【文檔編號】A61K35/413GK103479868SQ201310435535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鄭世杰, 葉靜 申請人:鄭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