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由下列步驟組成:初步乳化,酶解交聯(lián),乳化反應,洗滌精制,均質(zhì)脫色,干燥包裝。采用本方法制備的微孔多聚糖微球,方法簡便、成本低廉,產(chǎn)品為表面布有數(shù)萬個微孔的彈性球形顆粒,具有強吸水性和雙重止血機制,安全性優(yōu)異、止血效果確切。
【專利說明】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尤其是一種具有止血作用的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目前,國內(nèi)外已經(jīng)開發(fā)出多種新型止血材料,應用較普遍的止血敷料有傳統(tǒng)的明膠海綿、海藻酸鹽、膠原蛋白以及新近出現(xiàn)的膠原復合物、多聚糖和沸石等,上述止血材料在動物實驗及臨床應用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不同的止血材料,有看不同的凝血機制,且上述材料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明膠海綿的吸收速率較慢,一般需要4周以上,因此會增加傷口的感染風險,影響傷口愈合。膠原蛋白海綿來自動物組織的膠原提取物,雖然其具有優(yōu)異的止血性能,但終為異種蛋白,容易出現(xiàn)排異性,易引起病人過敏反應,并導致感染人源性和動物性疾病,如肝炎等,臨床上表現(xiàn)為病人過敏反應、傷口愈合慢和傷口易感染并發(fā)癥,故臨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并且蛋白膠不易儲存和運輸、使用不便等。
[0003]天然生物多聚糖產(chǎn)品發(fā)展迅速,其產(chǎn)品主要包括植物多聚糖及蝦蟹類的提取物甲殼素、殼聚糖等,該種止血材料具有優(yōu)異的生物相容性、無毒、無刺激性、不易引起機體過敏反應,同時不會引起傳染或感染人源性及動物源性疾病,使用安全可靠,但該類材料一般溶解性較差,材料易脆,力學強度低,加工過程中一般需加酸溶解,而加酸后,其作用于人體易引起副反應,容易造成周圍組織充血、紅腫、流淚等副反應。
[0004]目前市場上有的微孔淀粉止血材料,是美國公司阿里斯泰的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其有效成分是多微孔多聚糖,包括葡聚糖,該微孔多聚糖由多聚糖與表氯醇反應制得,帶有羥基的表氯醇與淀粉分子作用生成乙基丙乙醇,可以使葡萄糖分子交聯(lián)成三維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當其作用于出血創(chuàng)面時,微孔多聚糖分子能迅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并使血液中有效成分在顆粒表面聚集,形成凝膠狀混合物,達到即刻止血的功效;同時內(nèi)源性凝血因子被激活,局部形成凝血塊,能在數(shù)十秒中完成凝血。由于其來自植物淀粉,可在人體內(nèi)被體液中的淀粉酶降解為單糖,能在體內(nèi)消化吸收,且此止血過程僅為物理過程,材料內(nèi)不含任何動物潛在的疾病,無免疫反應、無過敏反應,對傷口愈合無任何毒副作用,是一種優(yōu)秀的局部止血材料。然而,其在制備過程中,使用了表氯醇作為交聯(lián)劑,此物質(zhì)為無色油狀液體,有毒性和麻醉性,對人體有潛在的危害;從止血效果上,吸水倍率低,吸水速度慢,止血效果不甚理想,特別對活動性出血止血效果欠佳;吸水后形成的凝膠粘性差,不能對破損的組織、血管產(chǎn)生有效的粘性封堵,在活動性出血時,止血粉不易快速附著在出血處,易被血流沖走,若在止血粉上用敷料按壓,則敷料很容易被凝血塊粘連,揭開敷料時易造成再次出血,因此,對活動性出血效果不甚理想,且價格昂貴。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來源于植物淀粉的具有止血作用的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下列技術(shù)方案:
[0007]所述的方法由下列步驟組成:
[0008]初步乳化:以去除植物蛋白的植物淀粉為原料,和水按照1: 0.1-5的比例在150-250°C條件下通過擠壓機進行1-10次反復擠壓處理,形成初步乳化液; [0009]酶解交聯(lián):將上述初步乳化液放冷后,加入用pH7.4的磷酸鹽緩沖液配制的α -淀粉酶溶液(用量1-10% )和交聯(lián)劑(用量0.5-5% ),在40-95°C下,以500-5000轉(zhuǎn)的轉(zhuǎn)速攪拌反應;
[0010]乳化反應:在上述攪拌反應的同時,將含5-50%聚乙二醇(分子量從200-600)的水溶液緩緩滴加到上述反應液中,形成w / w型乳化液,在40-95 °C下,以500-5000轉(zhuǎn)的轉(zhuǎn)速攪拌反應6-24小時;
[0011]洗滌精制:反應完成后,將上述反應液放冷后,加入0.1-10倍量乙醇攪勻后離心沉降靜置,取下層液,用0.1-10倍量乙醇攪拌洗滌1-5次,濾過,取濾渣,用0.1-10倍量水攪拌洗滌1-5次,濾過,加0.1-10倍量水攪拌成乳液;
[0012]均質(zhì)脫色:將上述乳液用均質(zhì)機以100-10000轉(zhuǎn)高速均質(zhì)后,加入20-80目的
0.5-5%的活性炭,在30-80°C下攪拌10-60分鐘,用10-100微米濾芯過濾后得乳液;
[0013]干燥包裝:將上述乳液在100-20(TC下噴霧干燥,過80-200目篩,檢測合格后包裝即得。
[0014]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淀粉為馬鈴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小麥淀粉、高粱淀粉和綠豆淀粉。
[0015]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乳化步驟中通過擠壓機的溫度條件為150-250°C。
[0016]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交聯(lián)步驟中α -淀粉酶為耐高溫α-淀粉酶、中溫α-淀粉酶。
[0017]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交聯(lián)步驟中交聯(lián)劑為
三偏磷酸鈉、聚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氯化鈣、丙烯酸。
[0018]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反應步驟中聚乙二醇為平均分子量200-600的聚乙二醇聚合物。
[0019]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多聚糖微球的粒徑為5-100微米,最佳粒徑為10-30微米。
[0020]采用本發(fā)明制備而得的微孔多聚糖微球的止血療效如下:
[0021]試驗I新西蘭兔脾出血模型止血試驗
[0022]動物及材料健康成年新西蘭兔10只,雌雄各半,體重2.5公斤;微孔多聚糖微球,按實施例1方法制備,滅菌后使用。
[0023]方法新西蘭兔用3%戊巴比妥鈉耳靜脈麻醉后,將動物腹部剪毛并用碘爾康溶液消毒后,沿左側(cè)肋緣下切口,進入腹腔,從肋緣下找到脾臟,在脾臟的平坦面,沿長軸先后劃出長1cm、深I(lǐng)mm的兩條對稱性傷口,其中一條用本發(fā)明制備而得的微孔多聚糖微球,另一條隨機化原則用國產(chǎn)和進口的止血粉,觀察創(chuàng)面止血情況,記錄完成止血的時間,并觀察止血粉末與創(chuàng)面的粘合情況,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制備而得的微孔多聚糖微球平均止血時間為13.8秒,和進口止血粉止血時間相當,優(yōu)于國產(chǎn)止血粉的止血時間(平均止血時間為42秒)
[0024]下面將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闡述,但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下列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例1
[0026]初步乳化:取去除植物蛋白的馬鈴薯淀粉100g,在雙螺桿擠壓機中,以5ml /分鐘的速度加入50ml水,設定擠壓膨化溫度為180°C,反復擠壓處理5次,形成初步乳化液;
[0027]酶解交聯(lián):將上述初步乳化液放冷后,加入用pH7.4的磷酸鹽緩沖液配制的耐高溫α -淀粉酶溶液200ml (含耐高溫α -淀粉酶3g)和三偏磷酸鈉2g,在80°C下,以2500轉(zhuǎn)的轉(zhuǎn)速攪拌反應;
[0028]乳化反應:在上述攪拌反應的同時,將聚乙二醇400的水溶液200ml (含聚乙二醇40060ml)緩緩滴加到上述反應液中,攪拌反應12小時;
[0029]洗滌精制:反應完成后,將上述反應液放冷后,加入1000ml乙醇攪勻后沉降靜置12小時,取下層液,用200ml乙醇攪拌洗滌3次,濾過,取濾渣,用200ml水攪拌洗滌3次,濾過,加200ml水攪拌成乳液;
[0030]均質(zhì)脫色:將上述乳液用均質(zhì)機以3000轉(zhuǎn)高速均質(zhì)30分鐘后,加入3g60目的活性炭,在60°C下攪拌30分鐘,用50微米濾芯過濾后得乳液;
[0031]干燥包裝:將上述乳液在180°C下噴霧干燥,過120目篩,即得微孔多聚糖微球
6.73g,經(jīng)檢測粒徑分布為14.05 ±2.32微米,5分鐘內(nèi)微球吸水溶脹率為580%,止血時間為13.8秒。
[0032]實施例2
[0033]初步乳化:取去除植物蛋白的玉米淀粉100g,在雙螺桿擠壓機中,以5ml /分鐘的速度加入200ml水,設定擠壓膨化溫度為230°C,反復擠壓處理3次,形成初步乳化液;
[0034]酶解交聯(lián):將上述初步乳化液放冷后,加入用pH7.4的磷酸鹽緩沖液配制的耐高溫α -淀粉酶溶液100ml (含耐高溫α -淀粉酶Ig)和三偏磷酸鈉5g,在90°C下,以4000轉(zhuǎn)的轉(zhuǎn)速攪拌反應;
[0035]乳化反應:在上述攪拌反應的同時,將聚乙二醇600的水溶液300ml (含聚乙二醇600100ml)緩緩滴加到上述反應液中,攪拌反應24小時;
[0036]洗滌精制:反應完成后,將上述反應液放冷后,加入500ml乙醇攪勻后沉降靜置12小時,取下層液,用300ml乙醇攪拌洗滌3次,濾過,取濾渣,用300ml水攪拌洗滌3次,濾過,加300ml水攪拌成乳液;
[0037]均質(zhì)脫色:將上述乳液用均質(zhì)機以5000轉(zhuǎn)高速均質(zhì)20分鐘后,加入lg40目的活性炭,在40°C下攪拌40分鐘,用100微米濾芯過濾后得乳液;
[0038]干燥包裝:將上述乳液在200°C下噴霧干燥,過100目篩,即得微孔多聚糖微球
4.80g,經(jīng)檢測粒徑分布為21.3±3.07微米,5分鐘內(nèi)微球吸水溶脹率為420%,止血時間為28秒。
[0039]實施例3
[0040]初步乳化:取去除植物蛋白的馬鈴薯淀粉100g,在雙螺桿擠壓機中,以5ml /分鐘的速度加入100ml水,設定擠壓膨化溫度為250°C,反復擠壓處理8次,形成初步乳化液;
[0041]酶解交聯(lián):將上述初步乳化液放冷后,加入用pH7.4的磷酸鹽緩沖液配制的中溫α -淀粉酶溶液50ml (含耐高溫α -淀粉酶5g)和三偏磷酸鈉lg,在55°C下,以2000轉(zhuǎn)的轉(zhuǎn)速攪拌反應;
[0042]乳化反應:在上述攪拌反應的同時,將聚乙二醇200的水溶液300ml (含聚乙二醇20030ml)緩緩滴加到上述反應液中,攪拌反應8小時;
[0043]洗滌精制:反應完成后,將上述反應液放冷后,加入300ml乙醇攪勻后沉降靜置12小時,取下層液,用100ml乙醇攪拌洗滌3次,濾過,取濾渣,用100ml水攪拌洗滌3次,濾過,加100ml水攪拌成乳液;
[0044]均質(zhì)脫色:將上述乳液用均質(zhì)機以8000轉(zhuǎn)高速均質(zhì)15分鐘后,加入5g80目的活性炭,在30°C下攪拌20分鐘,用60微米濾芯過濾后得乳液;
[0045]干燥包裝:將上述乳液在150°C下噴霧干燥,過150目篩,即得微孔多聚糖微球
5.4g,經(jīng)檢測粒徑分布為17.6±2.8微米,5分鐘內(nèi)微球吸水溶脹率為550%,止血時間為19.2 秒。`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由下列步驟組成: 初步乳化:以去除植物蛋白的植物淀粉為原料,和水按照1: 0.1-5的比例在150-250°C條件下通過擠壓機進行1-10次反復擠壓處理,形成初步乳化液; 酶解交聯(lián):將上述初步乳化液放冷后,加入用PH7.4的磷酸鹽緩沖液配制的α -淀粉酶溶液(用量1-10% )和交聯(lián)劑(用量0.5-5% ),在40-95°C下,以500-5000轉(zhuǎn)的轉(zhuǎn)速攪拌反應; 乳化反應:在上述攪拌反應的同時,將含5-50%聚乙二醇(分子量從200-600)的水溶液緩緩滴加到上述反應液中,形成w / w型乳化液,在40-95 °C下,以500-5000轉(zhuǎn)的轉(zhuǎn)速攪拌反應6-24小時; 洗滌精制:反應完成后,將上述反應液放冷后,加入0.1-10倍量乙醇攪勻后離心沉降靜置,取下層液,用0.1-10倍量乙醇攪拌洗滌1-5次,濾過,取濾渣,用0.1-10倍量水攪拌洗滌1-5次,濾過,加0.1-10倍量水攪拌成乳液; 均質(zhì)脫色:將上述乳液用均質(zhì)機以100-10000轉(zhuǎn)高速均質(zhì)后,加入20-80目的0.5-5%的活性炭,在30-80°C下攪拌10-60分鐘,用10-100微米濾芯過濾后得乳液; 干燥包裝:將上述乳液 在100-20(TC下噴霧干燥,過80-200目篩,檢測合格后包裝即得。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淀粉為馬鈴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小麥淀粉、高粱淀粉和綠豆淀粉。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乳化步驟中通過擠壓機的溫度條件為150-250°C。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交聯(lián)步驟中α-淀粉酶為耐高溫α-淀粉酶、中溫α-淀粉酶。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交聯(lián)步驟中交聯(lián)劑為三偏磷酸鈉、聚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氯化鈣、丙烯酸。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反應步驟中聚乙二醇為平均分子量200-600的聚乙二醇聚合物。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微孔多聚糖微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多聚糖微球的粒徑為5-100微米,最佳粒徑為10-30微米。
【文檔編號】A61L15/42GK103550815SQ201310547183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梁新麗 申請人:梁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