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頸椎牽引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種醫(yī)療、保健器械。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牽引治療對于頸椎病的防治是安全有效的,牽引治療適合于各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癥、頸椎壓縮性骨折、肩關節(jié)周圍炎癥、頸性頭疼痛、跌打損傷、腦供血不足等癥的治療。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頸椎牽引椅。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椅、牽拉件、椅背柱組成,所述升降椅由坐板(7 )通過升降裝置(8 )與椅腳(9 )連接構成;所述椅背柱(6 )固定在椅腳(9 )上或地面上;所述牽拉件由牽拉帶套(1)上設有牽引弓(2),牽引弓(2)通過第一牽引繩(4)與牽引力表(3)的牽引力拉鉤連接,牽引力表(3)的殼體設有第二牽引繩(5)構成;所述牽引力表(3)殼體的第二牽引繩(5)的一端固定在椅背柱(6)上端。所述升降裝置可是液壓泵或齒輪或蝸輪蝸桿等機械升降機構。其工作原理:以身體身軀干為縱軸,椅背柱穿越椅背固定環(huán)抵達椅腳同定。椅背柱上端彎曲為牽引繩固定處。當牽引帶套上頸部時,搖桿將椅面下移后,產生牽引力。利用持續(xù)牽引力和抗牽引力的相互作用,從而緩解頸部肌肉緊張和痙孿,達到頸椎牽引效果。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為頸椎病患者及保健人士提供了一種科學、安全、簡便、有效的牽引器械。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圖1——結構示意圖。圖中:牽引帶套(1),牽引弓(2),牽引力表(3),牽引繩(4)、(5),椅背柱(6),升降椅坐板(7),升降裝置(8),升降椅腳(9),升降驅動搖桿(10)。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椅,包括升降椅、牽拉件、椅背柱組成,所述升降椅由坐板(7 )通過升降裝置(8 )與椅腳(9 )連接構成;所述椅背柱(6 )固定在椅腳(9 )上或地面上;所述牽拉件是牽拉帶套(I)上設有牽引弓(2),牽引弓(2)通過第一牽引繩(4)與牽引力表(3)的牽引力拉鉤連接,牽引力表(3)的殼體設有第二牽引繩(5)構成;所述牽引力表(3)殼體的第二牽引繩(5)的一端固定在椅背柱(6)上端。所述升降裝置可是液壓泵或齒輪或蝸輪蝸桿等機械升降機構。其牽引帶套(1),牽引弓(2),牽引力表(3),牽引繩
(4)、(5),椅背柱(6),升降椅坐板(7),升降裝置(8),升降椅腳(9),升降驅動搖桿(10)等,其所有零部件均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的材料、采用現(xiàn)有技術的方法制造或購買獲得;其組裝可采用現(xiàn)有技術來完成。其工作原理:以身體身軀干為縱軸,椅背柱穿越椅背固定環(huán)抵達椅腳同定。椅背柱上端彎曲為牽引繩固定處。當牽引帶套上頸部時,搖桿將椅面下移后,產生牽引力。利用持續(xù)牽引力和抗牽引力的相互作用,從而緩解頸部肌肉緊張和痙孿,達到頸椎牽引效果。其簡易制作例,主要技術參數(shù):牽引繩(4)、(5),:尼綸索20厘米;牽引力表:0 — 25千克;牽引弓:有30厘米、35厘米、40厘米三種規(guī)格,選用較堅硬的金屬板,做成形狀如水桶梁。牽引帶套:分大、中、小三種規(guī)格。選用透氣性好的棉布。椅背柱:1.8米園形金屬棒。搖桿升降椅:椅軸內裝設液壓泵。使用方法,患者端坐位,面向正前方,將牽引帶套于病人的枕部及下頜部,左右兩側之前后葉綁在一起,啟動搖桿將牽引力調到病人感到舒適的重量,持續(xù)牽引。每次牽引使用約30分鐘,每日1-2次。注意事項’:1、牽引時枕頡帶的前面部分應套于下頜部,切勿滑向頸前喉部,以免引起窒息事故。2、牽引時不必強求頭頸的某一特殊位置。以病人自覺舒適為宜,一般以頭頸部前20°最好。3、牽引時少數(shù)病人可有頭暈、頭脹或頸背部痠軟,可適當調整牽引角度,上述癥狀可緩解。4、為避免頸背疼痛疲勞感,牽引力宜從小逐漸加大。5、年邁、休弱、飲食過飽者不 宜牽引。
權利要求1.一種頸椎牽引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椅、牽拉件、椅背柱組成,所述升降椅由坐板(7)通過升降裝置(8)與椅腳(9)連接構成;所述椅背柱(6)固定在椅腳(9)上或地面上;所述牽拉件由牽拉帶套(I)上設有牽引弓(2),牽引弓(2)通過第一牽引繩(4)與牽引力表(3)的牽引力拉鉤連接,牽引力表(3)的殼體設有第二牽引繩(5)構成;所述牽引力表(3)殼體的第二牽 引繩(5)的一端固定在椅背柱(6)上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頸椎牽引椅,由升降椅、牽拉件、椅背柱組成,其椅背柱固定在椅腳上或地面上;所述牽拉件由牽拉帶套由牽引繩、牽引力表由拉繩固定在椅背柱上構成;為頸椎病患者及保健人士提供了一種科學、安全、簡便、有效的牽引器械;適合于各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癥、頸椎壓縮性骨折、肩關節(jié)周圍炎癥、頸性頭疼痛、跌打損傷、腦供血不足等癥的使用。
文檔編號A61H1/02GK203139040SQ2013201558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日
發(fā)明者李創(chuàng)球 申請人:李創(chuàng)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