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80359閱讀:331來源:國知局
      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包括設置于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彎曲部、前端部、連接部和外套,所述插入部設置有支撐組件、工作通道、控制線纜、電源信號線纜,所述支撐組件設置為第一螺紋線圈,所述工作通道為集成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功能的三合一通道,所述的前端部設置有光源攝像組件和透明隔熱罩,所述連接部包括用于連接操作部和插入部的可拆卸連接機構;所述外套包覆所述插入部和彎曲部。本實用新型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光纖維和蛇形骨架,使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的制造成本極大的降低,避免重復使用消毒不徹底導致的交叉污染,適于各大醫(yī)院及基層醫(yī)院的廣泛推廣,提高相關疾病的檢出率。
      【專利說明】—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內窺鏡是一種常用的醫(yī)療器械,由設置在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彎曲部和前端部組成,其中插入部、彎曲部和前端部合稱為插入管。經(jīng)人體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經(jīng)手術做的小切口進入人體內;使用時將內窺鏡的插入管導入預檢查的器官,可直接窺視有關部位的變化。
      [0003]內窺鏡是一種嬌貴的醫(yī)療器械,國內醫(yī)用內窺鏡市場大部分被國外產品占有,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每次用后要進行復雜且高成本的消毒、維護,有可能因消毒工序不規(guī)范導致交叉感染。傳統(tǒng)的內窺鏡插入組件內設置有送氣/送水通道、吸引通道和活檢通道及控制線纜、信號電纜和導光纖維。細長的通道徹底消毒非常困難,但由于目前內窺鏡的制作成本昂貴,必須重復使用。有必要對傳統(tǒng)內窺鏡進行改進,降低費用和交叉感染的風險。
      [0004]后來逐漸出現(xiàn)了獨立的可拆卸的一次性產品,中國發(fā)明專利“201110056640.0”公開了“一種凈化式醫(yī)用內窺鏡”,其結構是:包括有內窺鏡軟性總體外殼,內窺鏡軟性總體外殼內設置有內窺鏡主體,內窺鏡主體由醫(yī)用樹脂材料將成像鏡頭組件、LED光源和光纖導光束、電源線和信號線包箍在一起,內窺鏡主體內設置有各種通道。
      [0005]上述技術存在以下問題:整體采用醫(yī)用樹脂或軟性材料制成,其剛性差,在使用時,并不能直達患處,并且彎曲角度小,適用范圍窄。內窺鏡主體和內窺鏡軟性總體外殼仍需消毒滅菌,并未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一次性使用。
      [0006]中國發(fā)明專利“200880017615.8”公開了“一種內窺鏡彎曲部”,該內窺鏡彎曲部包括具有筒狀部(28)的、互相同軸地并列設置的多個節(jié)環(huán)(26A、26B),相鄰的兩個節(jié)環(huán)(26A、26B)中的一個節(jié)環(huán)(26A)具有與筒狀部(28) —體設置的、沿筒狀部(28)的徑向延伸的突出部(32),相鄰的兩個節(jié)環(huán)(26A、26B)中的另一個節(jié)環(huán)(26B)具有與筒狀部(28) —體設置的、供突出部(32)能夠以突出部(32)的長度軸線為中心轉動地插入的承受部(42),各節(jié)環(huán)(26A、26B)具有在筒狀部(28)中與筒狀部(28)的圓周方向交叉地延伸的非接合或者接合完畢的不連續(xù)部(34)。
      [0007]上述發(fā)明專利公開的一種內窺鏡彎曲部,結構復雜,制造難度高,生產成本高,不符合一次性內窺鏡的制作要求。
      [0008]因此,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存在問題,亟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性能可靠的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用于單個病人或單個操作過程,然后整體丟棄,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一次性使用。

      【發(fā)明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性能可靠的可供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
      [0010]提供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包括設置于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彎曲部、前端部、連接部和外套,
      [0011]所述插入部設置有支撐組件、工作通道、控制線纜、電源信號線纜,所述支撐組件設置為第一螺紋線圈,所述工作通道為用于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的三合一通道,所述控制線纜的前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接于所述彎曲部,所述電源信號線纜末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接于前端部連接,所述外套的下部包覆所述插入部;
      [0012]所述彎曲部設置有第二螺紋線圈和固定筒,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固接于固定筒,所述工作通道依次穿設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第二螺紋線圈和前端部,所述外套的上部包覆所述第二螺紋線圈;所述控制線纜與所述固定筒固定連接;
      [0013]所述的前端部設置有光源攝像組件和透明隔熱罩,所述光源攝像組件設置有光源、攝像頭和PCB板,所述光源和所述攝像頭固接于所述PCB板,所述PCB板固接于所述固定筒,所述PCB板設置有工作通道孔,所述工作通道孔與所述工作管道的出口對應設置。
      [0014]所述第一螺紋線圈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二螺紋線圈的下端部固定連接。
      [0015]所述連接部包括用于連接操作部和插入部的可拆卸連接機構。
      [0016]其中,所述固定筒設置有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所述上固定筒套設于所述下固定筒,所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側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下固定筒固接于所述第二螺紋線圈的前端,所述PCB板固接于所述上固定筒。
      [0017]其中,設置有彎曲驅動單元,包括至少四條控制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彎曲的控制線纜和設置于控制線纜端部的控制球,所述下固定筒的周向開設有四條連接槽,四條所述控制線纜端部的控制球分別卡設于連接槽內;
      [0018]當驅動控制線纜沿第二螺紋線圈徑向運動時,控制球帶動第二螺紋線圈向控制線纜所處的一側彎曲,當驅動線纜運動停止時,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彎曲靜止,當所述驅動線纜不受力時,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復位。
      [0019]其中,所述第一螺紋線圈設置為等螺距的第一螺紋線圈,所述第二螺紋線圈設置為前端節(jié)距大于后端節(jié)距的第二螺紋線圈。
      [0020]其中,所述光源設置為LED光源,所述攝像頭包括CMOS傳感器和鏡頭,所述鏡頭固接于所述CMOS傳感器,所述CMOS傳感器固接于所述PCB板固接,并與所述PCB板信號連接,鏡頭設置為自動對焦的鏡頭。
      [0021]其中,所述透明隔熱罩設置于所述光源的前方,所述透明隔熱罩的下部套接于所述上固定筒連接,所述透明隔熱罩的下部外側與所述外套熱壓密封連接,所述透明隔熱罩的觀察面設置為弧形,所述弧形觀察面使透明隔熱罩與所述光源之間形成隔熱空腔。
      [0022]其中,所述第一螺紋線圈和第二螺紋線圈與所述外套熱壓密封連接。
      [0023]其中,設置有集成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功能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在插入組件的輸入端設置有送氣/送水接口、吸引接口和活檢接口。
      [0024]其中,所述連接機構包括有設置于操作部前端的凹槽和設置于插入部的凸槽,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槽嵌套配合;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外殼,所述外殼設置為上蓋和下蓋,所述上蓋和下蓋包覆所述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的操作部端設置有活動扣,所述活動扣扣接于所述外殼外側;所述外殼的插入部端設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向后反折包覆所述上蓋和下蓋。
      [0025]其中,所述插入部設置有彎曲驅動單元,所述操作部設置有彎曲驅動控制單元,所述彎曲驅動單元設置有上控制線纜組,所述彎曲驅動控制單元設置有對應上控制線纜組設置的下控制線纜組;所述上控制線纜組的每條控制線纜的下端部設置有連接球,所述下控制線纜組的每條控制線纜的上端部設置有連接球,所述上控制線纜組的上端部與彎曲部連接,所述下控制線纜組下端部與所述彎曲驅動控制單元連接,所述上控制線纜組的下端部與對應的下控制線纜組的上端部通過珠腰扣連接;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內管連接器、吸引連接器和活檢通道連接器,所述內管連接器連通送氣/送水通道,所述內管連接器的輸出端設置有電磁閥;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PCB轉接板,所述PCB轉接板設置有線纜接口,所述線纜接口用于轉接PCB板的電源信號線纜,所述PCB轉接板固定于所述插入部內。
      [0026]其中,所述外套設置為醫(yī)用硅膠材料制成的外套,所述外套上設置有表明長度的刻度。
      [002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8]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包括設置于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彎曲部、前端部、連接部和外套,
      [0029]所述插入部設置有支撐組件、工作通道、控制線纜、電源信號線纜,所述支撐組件設置為第一螺紋線圈,所述工作通道為集成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功能的三合一通道,所述控制線纜的前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接于所述彎曲部,所述電源信號線纜末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接于前端部連接,所述工作通道依次穿設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第二螺紋線圈和前端部;所述外套的下部包覆所述插入部
      [0030]所述彎曲部設置有第二螺紋線圈和固定筒,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固接于固定筒;所述外套的上部包覆所述第二螺紋線圈,所述控制線纜與所述固定筒固定連接;
      [0031]所述的前端部設置有光源攝像組件和透明隔熱罩,所述光源攝像組件設置有光源、攝像頭和PCB板,所述光源和所述攝像頭固接于所述PCB板,所述PCB板固接于所述固定筒,所述PCB板設置有工作通道孔,所述工作通道孔與所述工作管道的出口對應設置。
      [0032]所述第一螺紋線圈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二螺紋線圈的下端部固定連接。
      [0033]所述連接部包括用于連接操作部、插入部的可拆卸連接機構。
      [0034]本實用新型的采用可變距的螺紋線圈,并通過內部設置的彎曲控制單元實現(xiàn)自由彎曲,然后通過可變距的螺紋線圈實現(xiàn)自動復位,相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金屬節(jié)環(huán)工藝制造的彎曲部,成本大大降低,也同時具有了彎曲和復位的功能,本實用新型還采用LED光源、CMOS攝像頭及PCB板,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光纖維和CXD傳感器,使插入組件的制造成本極大的降低。
      [0035]還采用了廉價的螺紋線圈作為插入部的支撐組件,降低了插入部的制造成本;連接部能夠完整的將插入組件整體拆除,使用完畢后能夠更換插入組件,將其廢棄。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成本低廉,彎曲效果和圖片成像效果較好,適用于單個病人或者單個操作過程,然后整體丟棄,避免了傳統(tǒng)內窺鏡消毒成本高,消毒不徹底導致交叉污染等問題,同時,由于整體造價低廉,適于各大醫(yī)院及基層醫(yī)院的廣泛推廣,提高相關疾病的檢出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36]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3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的前端部、彎曲部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的連接部去除下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在圖1、圖2、圖3中包括有:
      [0041]I——外套、2——第二螺紋線圈、3——光源、4——鏡頭、5——工作通道孔、
      [0042]6——上固定筒、7——下固定筒、8——連接槽、9——控制球、10——透明隔熱罩、
      [0043]11——PCB板,12——第二螺紋線圈,13——上控制線纜組、14——下控制線纜組、
      [0044]15——珠腰扣、16——導線板、17——PCB轉接板、18——活動扣、19——工作通道、
      [0045]20——前端部、21——彎曲部、22——插入部、23——連接部、24——操作部、
      [0046]25——插入組件、26——凹槽、27——凸槽、28——轉接筒、29——內管連接器、
      [0047]30—固定套、31—吸引連接器、32——活檢通道連接器、33——電磁閥、34下蓋。
      【具體實施方式】
      [0048]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49]實施例1
      [0050]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25,如圖1、圖2所示,所述插入組件25包括設置于操作部24前端的插入部22、彎曲部21、前端部20、連接部23和外套1,
      [0051]所述插入部22設置有支撐組件、工作通道19、控制線纜、電源信號線纜,所述支撐組件設置為第一螺紋線圈12,所述工作通道19為集成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功能的三合一通道,所述控制線纜的前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12,接于所述彎曲部21,所述電源信號線纜末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12,接于前端部20連接,所述工作通道19依次穿設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12,第二螺紋線圈2和前端部20 ;所述外套I的下部包覆所述插入部22
      [0052]所述彎曲部21設置有第二螺紋線圈2和固定筒,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固接于固定筒;所述外套I的上部包覆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所述控制線纜與所述固定筒固定連接;
      [0053]所述的前端部20設置有光源3攝像組件和透明隔熱罩10,所述光源3攝像組件設置有光源3、攝像頭和PCB板11,所述光源3和所述攝像頭固接于所述PCB板11,所述PCB板11固接于所述固定筒,所述PCB板11設置有工作通道孔5,所述工作通道孔5與所述工作管道的出口對應設置。
      [0054]所述第一螺紋線圈12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的下端部固定連接。
      [0055]所述連接部23包括用于連接操作部24和插入部22的可拆卸連接機構。
      [0056]本實用新型的采用可變距的螺紋線圈,并通過內部設置的彎曲驅動單元實現(xiàn)自由彎曲,然后通過可變距的螺紋線圈實現(xiàn)自動復位,相比現(xiàn)有技術中的金屬節(jié)環(huán)工藝制造的彎曲部,成本大大降低,也同時具有了彎曲和復位的功能,本實用新型還采用LED光源3、攝像頭及PCB板11,替代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導光纖維和CXD傳感器,使插入組件25的制造成本極大的降低。
      [0057]還采用了廉價的第二螺紋線圈2作為插入部22的支撐組件,降低了插入部22的制造成本;連接部23能夠完整的將插入組件25整體拆除,使用完畢后能夠更換插入組件25,將其廢棄。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成本低廉,彎曲效果和圖片成像效果較好,適用于單個病人或者單個操作過程,然后整體丟棄,避免了傳統(tǒng)內窺鏡消毒成本高,消毒不徹底導致交叉污染等問題,同時,由于整體造價低廉,適于各大醫(yī)院及基層醫(yī)院的廣泛推廣,提高相關疾病的檢出率。
      [0058]其中,所述固定筒設置有上固定筒6和下固定筒7,所述上固定筒6套設于所述下固定筒7,所述上固定筒6和下固定筒7側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下固定筒7固接于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的前端,所述PCB板11固接于所述上固定筒6。
      [0059]上固定筒6用于固定前端部20,將PCB板11牢固的固定于上固定筒6,使光源攝像組件在使用時不產生晃動,上固定筒6和下固定筒7使用螺栓連接,將上固定筒6套接于下固定筒7,卡設于下固定筒7的控制球9被牢固的限定于連接槽8內,避免在使用時,控制球9脫離。
      [0060]其中,設置有彎曲驅動單元,包括至少四條控制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彎曲的控制線纜和設置于控制線纜端部的控制球,所述下固定筒7的周向開設有四條連接槽8,四條所述控制線纜端部的控制球分別卡設于連接槽8內;
      [0061]當驅動控制線纜沿第二螺紋線圈2徑向運動時,控制球9帶動第二螺紋線圈2向控制線纜所處的一側彎曲,當驅動線纜運動停止時,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彎曲靜止,當所述驅動線纜不受力時,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復位。
      [0062]本實用新型的彎曲驅動單元,能夠方便的控制第二螺紋線圈2彎曲,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的彎曲驅動單元,制造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0063]其中,所述第一螺紋線圈12設置為等螺距的第一螺紋線圈12,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設置為前端節(jié)距大于后端節(jié)距的第二螺紋線圈2。不等距的第二螺紋線圈2,彎曲效果好,同時在不受力的情況下,能夠實現(xiàn)自動復位,使用效果良好,制造成本低。
      [0064]其中,所述第一螺紋線圈12和第二螺紋線圈2與所述外套I熱壓密封連接。熱壓密封連接有效保證了連接的緊密性,使插入部22、彎曲部21能夠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
      [0065]其中,所述插入組件25內設置有工作通道19,所述工作通道19為集成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功能的三合一通道,所述工作通道19在插入組件的輸入端設置有送氣/送水接口、吸引接口和活檢接口。三合一通道節(jié)約了工作通道19的直徑,使其制造成本降低,適用范圍更廣。
      [0066]其中,所述第二螺紋線圈2通過轉接筒28與所述第一螺紋線圈12固定連接。
      [0067]實施例2
      [0068]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25,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主要技術方案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未作解釋的特征,采用實施例1中的解釋,在此不再進行贅述。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
      [0069]所述光源3設直為LED光源3,所述攝像頭包括CMOS傳感器和鏡頭4,所述鏡頭4固接于所述CMOS傳感器,所述CMOS傳感器固接于所述PCB板11并與所述PCB板11信號連接,鏡頭4設置為自動對焦的鏡頭4。LED光源3和CMOS傳感器的設計取代了傳統(tǒng)造價昂貴的導光纖維和CXD傳感器,傳統(tǒng)的光源攝像組件造價昂貴,幾萬元的制造成本,高昂的制造成本,極大的阻礙了內窺鏡的使用及流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極大的降低了此部件的的制造成本,LED光源3、CMOS傳感器和自動對焦式鏡頭4能夠清楚的采集患處的信息,并將其發(fā)送至主機。
      [0070]其中,所述透明隔熱罩10設置于所述光源3的前方,所述透明隔熱罩10的下部套接于所述上固定筒6,所述透明隔熱罩的下部外側與所述外套I熱壓密封連接,所述透明隔熱罩10的觀察面設置為弧形,所述弧形觀察面使透明隔熱罩10與所述光源3之間形成隔
      熱空腔。
      [0071]透明隔熱罩10的觀察面設置為弧形,弧形的觀察面不僅擴大了視距的范圍,能夠提高鏡頭4采集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并且弧形觀察面野能夠不刮傷人體,尤其是一些容易破碎的患處。并且透明隔熱罩還能夠增加視距,透明隔熱罩緊密貼合在患處的情況下,鏡頭仍能清楚的采集患處的圖像。
      [0072]實施例3
      [007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25,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主要技術方案與實施例1或者實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未作解釋的特征,采用實施例1或者實施例2中的解釋,在此不再進行贅述。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或者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
      [0074]連接機構包括有設置于操作部24前端的凹槽26和設置于插入部22的凸槽27,所述凹槽26和所述凸槽27嵌套配合;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外殼,所述外殼設置為上蓋和下蓋34,所述上蓋和下蓋34包覆所述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的操作部端設置有活動扣18,所述活動扣18扣接于所述上蓋、下蓋34外側;所述外殼的插入部端設置有固定套30,所述固定套30向后反折包覆所述上蓋和下蓋34。
      [0075]其中,所述插入部24設置有彎曲驅動單元,所述操作部24設置有彎曲驅動控制單元,所述彎曲驅動單元設置有上控制線纜組13,所述彎曲驅動控制單元設置有對應上控制線纜組設置的下控制線纜組14 ;所述上控制線纜組13的每條控制線的下端部設置有連接球9,所述下控制線纜組的每條控制線的上端部設置有連接球9,所述上控制線纜組的上端部與彎曲部21連接,所述下控制線纜組14下端部與所述彎曲驅動控制單元連接,所述上控制線纜組13的下端部與對應的下控制線纜組14的上端部通過珠腰扣15連接。
      [0076]其中,送氣/送水接口、吸引接口和活檢接口分別與內管連接器29、吸引連接器31、活檢通道連接器32連通,所述連通送氣/送水通道,所述內管連接器29的輸出端設置有電磁閥33。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PCB轉接板17,所述PCB轉接板17設置有線纜接口,所述線纜接口用于轉接PCB板11的電源信號線纜,所述PCB轉接板17固定于所述插入部22內。
      [0077]本實用新型的連接部還設置有導線板16,導線板16對應上控制線纜組13設置有導線孔,用于將上控制線纜組13的控制線纜分離,使其不發(fā)生纏繞。
      [0078]在操作部24前端和插入部22后端設置有用于連接操作部24與插入部22的可拆卸連接機構,使用完畢后,將插入組件25拆除丟棄,換裝新的插入組件25,真正實現(xiàn)了內窺鏡的一次性使用。
      [0079]其中,所述外套I設置為醫(yī)用硅膠材料制成的外套I。硅膠材料制成的外套I舒適度高,使用效果好。[0080]所述外套I上設置有表明長度的刻度,方便使用者掌握內窺鏡插入長度。
      [0081]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包括設置于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彎曲部、前端部、連接部和外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部設置有支撐組件、工作通道、控制線纜、電源信號線纜,所述支撐組件設置為第一螺紋線圈,所述工作通道為用于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的三合一通道,所述控制線纜的前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接于所述彎曲部,所述電源信號線纜末端穿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接于前端部連接,所述外套的下部包覆所述插入部; 所述彎曲部設置有第二螺紋線圈和固定筒,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固接于固定筒,所述工作通道依次穿設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第二螺紋線圈和前端部,所述外套的上部包覆所述第二螺紋線圈,所述控制線纜與所述固定筒固定連接; 所述的前端部設置有光源攝像組件和透明隔熱罩,所述光源攝像組件設置有光源、攝像頭和PCB板,所述光源和所述攝像頭固接于所述PCB板,所述PCB板固接于所述固定筒,所述PCB板設置有工作通道孔,所述工作通道孔與所述工作管道的出口對應設置; 所述第一螺紋線圈的上端部與所述第二螺紋線圈的下端部固定連接; 所述連接部包括用于連接操作部和插入部的可拆卸連接機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設置有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所述上固定筒套設于所述下固定筒,所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側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下固定筒固接于所述第二螺紋線圈的前端,所述PCB板固接于所述上固定筒。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設置有彎曲驅動單元,包括至少四條控制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彎曲的控制線纜和設置于控制線纜端部的控制球,所述下固定筒的周向開設有四條連接槽,四條所述控制線纜端部的控制球分別卡設于連接槽內;當驅動控制線纜沿第二螺紋線圈徑向運動時,控制球帶動第二螺紋線圈向控制線纜所處的一側彎曲,當驅動`線纜運動停止時,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彎曲靜止,當所述驅動線纜不受力時,所述第二螺紋線圈復位。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設置為等螺距的第一螺紋線圈,所述第二螺紋線圈設置為前端節(jié)距大于后端節(jié)距的第二螺紋線圈。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設置為LED光源,所述攝像頭包括CMOS傳感器和鏡頭,所述鏡頭固接于所述CMOS傳感器,所述CMOS傳感器固接于所述PCB板,并與所述PCB板信號連接,鏡頭設置為自動對焦式鏡頭。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隔熱罩設置于所述光源的前方,所述透明隔熱罩的下部套接于所述上固定筒連接,所述透明隔熱罩的下部外側與所述外套熱壓密封連接,所述透明隔熱罩的觀察面設置為弧形,所述弧形觀察面使透明隔熱罩與所述光源之間形成隔熱空腔。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紋線圈和第二螺紋線圈與所述外套熱壓密封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設置有集成送氣/送水、吸引和活檢功能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在插入組件的輸入端設置有送氣/送水接口、吸引接口和活檢接口。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包括有設置于操作部前端的凹槽和設置于插入部的凸槽,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槽嵌套配合;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外殼,所述外殼設置為上蓋和下蓋,所述上蓋和下蓋包覆所述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的操作部端設置有活動扣,所述活動扣扣接于所述外殼外側;所述外殼的插入部端設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向后反折包覆所述上蓋和下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yī)用內窺鏡插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設置有彎曲驅動單元,所述操作部設置有彎曲驅動控制單元,所述彎曲驅動單元設置有至少四條上控制線纜組,所述彎曲驅動控制單元設置有對應上控制線纜組設置的下控制線纜組;所述上控制線纜組的每條控制線纜的下端部設置有連接球,所述下控制線纜組的每條控制線纜的上端部設置有連接球,所述上控制線纜組的上端部與彎曲部連接,所述下控制線纜組下端部與所述彎曲驅動控制單元連接,所述上控制線纜組的下端部與對應的下控制線纜組的上端部通過珠腰扣連接;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內管連接器、吸引連接器和活檢通道連接器,所述內管連接器連通送氣/送水通道,所述內管連接器的輸出端設置有電磁閥;所述連接機構設置有PCB轉接板,所述PCB轉接板設置有線纜接口,所述線纜接口用于轉接PCB板的電源信號線纜,所述PCB轉 接板固定于所述插入部內。
      【文檔編號】A61B1/00GK203400119SQ201320508433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姜泊, 凌代年 申請人:姜泊, 凌代年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