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主體、插入裝置、旋轉單元、旋轉力傳遞單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插入主體具有:基體,其沿著中心軸配置;旋轉體,其以能夠相對于基體繞中心軸旋轉的方式配設在基體的外周,配設在其內側的旋轉力傳遞單元的旋轉力傳遞部繞長度軸旋轉,由此,能夠使配設在其外側的旋轉單元旋轉;以及通道,其具有設置在基體上的引導部,使旋轉力傳遞單元通過其前端的開口端部而貫穿插入,其中,所述引導部能夠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引導旋轉力傳遞部,在所述第1位置處,在旋轉力傳遞單元從插入主體外側插入到內側時,能夠使旋轉力傳遞部的長度軸相對于中心軸傾斜,在所述第2位置處,旋轉力傳遞部的長度軸平行于中心軸,能夠從旋轉力傳遞部向旋轉體傳遞旋轉力。
【專利說明】插入主體、插入裝置、旋轉單元、旋轉力傳遞單元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能夠插入到狹小的孔內的插入主體、插入裝置,此外,涉及可相對于插入主體拆裝的旋轉單元和旋轉力傳遞單元。
【背景技術】
[0002]例如,在日本特開2007-185394號公報的內窺鏡的插入部中內置有旋轉力傳遞單元,該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旋轉齒輪和固定在該旋轉齒輪的基端的驅動軸。在通過旋轉力傳遞單元的驅動軸向旋轉齒輪傳遞旋轉力時,隨著旋轉齒輪的旋轉,具有與旋轉齒輪嚙合的內齒的筒狀螺旋部進行旋轉。
[0003]通常,旋轉力傳遞單元的前端的旋轉齒輪的外徑形成為大于其基端側的驅動軸的外徑。因此,在將旋轉力傳遞單元從內窺鏡的插入部的基端側朝前端側貫穿插入的情況下,需要具有與旋轉齒輪的外徑相同或更大的內徑的通道直徑。因此,為了確保收納光導束、拍攝纜線或處置器械貫穿插入通道這樣的在插入部的內部延伸設置的伸設置部件的空間,需要使插入部增大直徑。
[0004]另一方面,顯而易見的是,在從插入部的前端與基端之間的中途部分處按驅動軸、旋轉齒輪的順序來配設旋轉力傳遞單元的情況下,能夠使插入部縮小直徑。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從插入部的前端與基端之間的中途部分處將旋轉力傳遞單元配置到設置空間(通道)中的插入裝置、插入裝置,此外,提供相對于插入主體可拆裝的旋轉單元和旋轉力傳遞單元。
[0006]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是細長的插入裝置的插入主體,該插入主體在其外側配設有能夠繞中心軸旋轉的旋轉單元,旋轉力傳遞單元能夠從該插入主體的外側插入到內側并能夠從該插入主體的內側向外側拔出,該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能夠繞與所述中心軸不同的長度軸旋轉的旋轉力傳遞部并能夠向所述旋轉單元傳遞旋轉力,其中,該插入主體具有:基體,其沿著所述中心軸配置;旋轉體,其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基體在所述中心軸的軸向上移動并能夠繞所述中心軸旋轉的方式配設在所述基體的外周,配設在該旋轉體的內側的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的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繞所述長度軸旋轉,由此,能夠使配設在該旋轉體的外側的所述旋轉單元旋轉;以及通道,其具有設置在所述基體上的引導部和設置在其前端的開口端部,供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穿過所述開口端部和所述引導部而貫穿插入,其中,所述引導部能夠在第I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引導所述旋轉力傳遞部,在所述第I位置處,當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從所述通道的外側插入到內側或從所述通道的內側向外側拔出時,能夠使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的長度軸相對于所述中心軸傾斜,在所述第2位置處,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的長度軸平行于所述中心軸,能夠從所述旋轉力傳遞部向所述旋轉體傳遞旋轉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概略圖。
[0008]圖2A是示出相對于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可拆裝的旋轉力傳遞單元的概略立體圖。
[0009]圖2B是從圖2A中的箭頭2B方向觀察到的概略主視圖。
[0010]圖2C是示出相對于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可拆裝的旋轉力傳遞單元的變形例的概略立體圖。
[0011]圖3是示出從圖1的背面?zhèn)扔^察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的操作部的狀態(tài)的概略圖。
[0012]圖4是示出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的插入部中的主動彎曲部的一部分、被動彎曲部和第I蛇管部的一部分的概略縱剖視圖。
[0013]圖5A是示出在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的插入部中,將旋轉力傳遞單元的驅動軸從第I蛇管部和第2蛇管部之間的蛇管連接部處導入到插入部的基端側的狀態(tài)的概略立體圖。
[0014]圖5B是示出在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的插入部中,將旋轉力傳遞單元的驅動軸從第I蛇管部和第2蛇管部之間的蛇管連接部處導入到插入部的基端側的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
[0015]圖6A是示出在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的插入部中,將旋轉力傳遞單元的驅動軸從第I蛇管部和第2蛇管部之間的蛇管連接部處導入到插入部的基端側,將旋轉單元配置在插入主體的外周,使旋轉單元能夠相對于插入主體旋轉的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
[0016]圖6B是沿著圖6A中的6B-6B線的位置的概略橫剖視圖。
[0017]圖7A是示出要利用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的操作部,對相對于通過插入主體貫穿插入旋轉力傳遞單元的出口向基端側突出的驅動軸的基端,連接驅動源的旋轉軸的狀態(tài)的概略縱剖視圖。
[0018]圖7B使沿著圖7A中的箭頭7B-7B線的位置的概略橫剖視圖。
[0019]圖8是示出在一個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的內窺鏡的插入部中,限制旋轉力傳遞單元的驅動軸朝插入部的基端側移動的限制部的變形例的概略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參照圖1?圖8,對用于實施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21]如圖1所示,該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10具有內窺鏡(插入裝置)12、包含未圖示的圖像處理器等圖像處理單元并對系統(tǒng)10整體進行控制的控制單元14、光源單元16、監(jiān)視器等顯示單元18、鍵盤和鼠標等輸入單元20。
[0022]光源單元16與控制單元14電連接。在控制單元14上電連接有顯示單元18和輸入單元20。另外,在內窺鏡12的后述插入部32的前端硬性部52中配設有光源的情況下,可以不需要光源單元16。
[0023]在該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10中,使圖2A所示的旋轉力傳遞單元22和圖1所示的驅動源24相對于內窺鏡12可拆裝。S卩,內窺鏡12具有通道30,該通道30規(guī)定了供旋轉力傳遞單元22和驅動源24進行拆裝的貫穿插入路徑。
[0024]內窺鏡12具有:插入到管孔內等狹小的孔內的插入部(插入裝置)32 ;以及設置在插入部32的基端部上的操作部34。插入部32例如被插入到大腸的內部、小腸的內部等管腔中。操作部34與通用纜線36的一端連接。在通用纜線36的另一端配設有鏡體連接器36a。鏡體連接器36a與控制單元14和光源單元16連接。
[0025]插入部32具有細長的插入主體42以及以能夠拆裝的方式安裝在插入主體42的外周且能夠繞插入主體42的后述中心軸C旋轉的旋轉單元44。能夠繞中心軸C旋轉的旋轉單元44能夠相對于插入主體42的外側進行安裝和拆卸。此外,旋轉力傳遞單元22能夠從插入主體42外側插入到內側,并從其內側朝外側拔出,其中,旋轉力傳遞單元22能夠繞與中心軸C不同的長度軸L旋轉,通過后述的旋轉齒輪172向旋轉單元44傳遞旋轉力。
[0026]插入主體42從前端朝向基端依次具有前端硬性部52、主動彎曲部54、受到外力作用而被動彎曲的被動彎曲部56、第I蛇管部58、第2蛇管部60。通過插入主體42的前端(前端硬性部52的前端)和基端(第2蛇管部60的基端)規(guī)定了插入部32的中心軸C。
[0027]主動彎曲部54與被動彎曲部56之間通過彎曲管連接部62連接。被動彎曲部56與第I蛇管部58之間通過中繼連接部64連接。第I蛇管部58與第2蛇管部60之間通過蛇管連接部66連接。在第2蛇管部60與操作部34之間配設有防折件68。S卩,插入主體42除了前端硬性部52、主動彎曲部54、被動彎曲部56、第I蛇管部58和第2蛇管部60以夕卜,還具有彎曲管連接部62、中繼連接部64和蛇管連接部66。
[0028]在圖1所示的前端硬性部52中固定有觀察光學系統(tǒng)、照明光學系統(tǒng)、處置器械通道等在內窺鏡12的內部延伸設置的各種延伸設置部件12a的前端。觀察光學系統(tǒng)和照明光學系統(tǒng)的延伸設置部件12a分別穿過插入主體42的內部、操作部34的內部、通用纜線36的內部而與連接器36a連接。處置器械通道的延伸設置部件12a即通道管穿過插入主體42的內部而與操作部34連接。
[0029]圖3示出圖1所示的操作部34的相反側的側面。如圖3所示,操作部34具有處置器械插入口 72,該處置器械插入口 72上連接有作為處置器械通道的延伸設置部件12a的基端。因此,從處置器械插入口 72插入的處置器械穿過延伸設置部件12a即處置器械通道而從前端硬性部52的前端突出。
[0030]此外,操作部34具有安裝部192,該安裝部192與處置器械插入口 72并排設置,可對驅動源24進行拆裝,后面將進行記述。
[0031 ] 如圖3所示,在操作部34的外表面設有彎曲操作旋鈕74,該彎曲操作旋鈕74是被輸入主動彎曲部54的彎曲操作的彎曲操作輸入部。在操作部34的內部,在彎曲操作旋鈕74上連接有用于使主動彎曲部54彎曲的未圖示的彎曲線的基端。彎曲線在插入主體42(插入部32)的內部沿著中心軸C延伸設置,前端與主動彎曲部54的前端部連接。通過彎曲操作旋鈕74的彎曲操作對彎曲線進行牽引,由此,主動彎曲部54彎曲。被動彎曲部56通過直接作用外力或經由主動彎曲部54間接作用外力而被動彎曲。例如當朝向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的外力作用于被動彎曲部56時,被動彎曲部56彎曲。并且,當朝向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的外力作用于彎曲后的主動彎曲部54時,外力還經由主動彎曲部54作用于被動彎曲部56,被動彎曲部56彎曲。
[0032]另外,在操作部34中配設有例如送氣/送水開關或抽吸開關等各種開關76。在操作部34中還配設有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該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將使旋轉單元44繞插入主體42的中心軸C相對旋轉的信號輸出到控制單元14。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例如將如下的信號輸出到控制單元14:當按壓標號78a所示的位置而使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傾斜時,使旋轉單元44向第I方向旋轉,當按壓標號78b所示的位置而使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傾斜時,使旋轉單元44向第I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2方向旋轉。
[0033]插入主體42的外周的旋轉單元44具有沿著中心軸C延伸設置的管主體82、在管主體82的外周部相對于中心軸C呈螺旋狀延伸設置的翅片部84、配設在管主體82的前端的管狀的管前端部86以及配設在管主體82的基端的管狀的管基端部88。
[0034]圖4示出被動彎曲部56附近的插入主體42和旋轉單元44的結構。圖5A?圖6B示出了蛇管連接部66的附近的插入主體42和旋轉單元44的結構。
[0035]如圖4所示,主動彎曲部54具有金屬制的多個第I節(jié)輪102。各個第I節(jié)輪102以能夠相對于相鄰的第I節(jié)輪102轉動的方式進行連結。在位于最前端方向側的未圖示的第I節(jié)輪上固定有所述未圖示的彎曲線的前端。在對彎曲線進行牽引時,第I節(jié)輪102相對于相鄰的第I節(jié)輪102轉動,主動彎曲部54彎曲。
[0036]被動彎曲部56具有金屬制的多個第2節(jié)輪104。各個第2節(jié)輪104以能夠相對于相鄰的第2節(jié)輪104轉動的方式進行連結。另外,在各第2節(jié)輪104中未設置支承彎曲線的線導向件。因此,通過朝向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外力,第2節(jié)輪104相對于相鄰的第2節(jié)輪104轉動,被動彎曲部56彎曲。
[0037]在位于最前端方向側的第2節(jié)輪104a上,以嵌合狀態(tài)固定有位于最基端方向側的第I節(jié)輪102b。通過對第I節(jié)輪102b與第2節(jié)輪104a之間進行固定,在主動彎曲部54與被動彎曲部56之間形成彎曲管連接部62。在彎曲管連接部62中,第I節(jié)輪102b與第2節(jié)輪104a之間被固定,通過第I節(jié)輪102b和第2節(jié)輪104a形成的金屬部分的壁厚增大。因此,彎曲管連接部62的撓性比主動彎曲部54和被動彎曲部56的撓性低,不會由于朝向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外力而彎曲。
[0038]在第I節(jié)輪102和第2節(jié)輪104的外周覆蓋有金屬制的網狀管(編織層)106。在網狀管106的外周覆蓋有外皮108。彎曲部外皮108例如由氟橡膠形成。
[0039]如圖4所示,在第I蛇管部58上設有金屬制的第I螺旋管(第I波紋管)112。在第I螺旋管112的外周覆蓋有金屬制的第I網狀管(第I編織層)114。在第I網狀管114的外周覆蓋有第I外皮116。第I外皮116例如由聚氨酯和聚酯的混合樹脂材料等撓性比主動彎曲部54和被動彎曲部56的外皮108的撓性低的材料形成。并且,第I螺旋管112與多個第I節(jié)輪102的連結體和多個第2節(jié)輪104的連結體相比,作用有外力時的彎曲性低下。因此,第I蛇管部58的撓性比主動彎曲部54和被動彎曲部56的撓性低。但是,以具有通過在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外力而彎曲的程度的撓性的狀態(tài)設置第I蛇管部58。
[0040]在第I螺旋管112和第I網狀管114中,以嵌合狀態(tài)固定有位于最基端方向側的第2節(jié)輪104b。通過對第2節(jié)輪104b與第I螺旋管112和第I網狀管114之間進行固定,在被動彎曲部56與第I蛇管部58之間形成中繼連接部64。在中繼連接部64中,第2節(jié)輪104b與第I螺旋管112和第I網狀管114之間被固定,通過第2節(jié)輪104b、第I螺旋管112和第I網狀管114形成的金屬部分的壁厚增大。因此,中繼連接部64的撓性比被動彎曲部56和第I蛇管部58的撓性低,不會由于朝向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作用的外力而彎曲。
[0041]彎曲部外皮108的基端和第I外皮116的前端位于中繼連接部64中。在彎曲部外皮108與第I外皮116之間,在第I外皮116和彎曲部外皮108上卷繞有線122,并且覆蓋有粘接劑124。
[0042]另外,雖然省略部分圖示,但是,在第I節(jié)輪102、彎曲管連接部62、第2節(jié)輪104、中繼連接部64、第I螺旋管112的內部的空間中分別貫穿插入有延伸設置部件12a。
[0043]圖5A、圖5B和圖6A所示的第2蛇管部60采用與第I蛇管部58相同的結構。因此,雖然省略詳細說明,但是,以具有通過在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上作用的外力而彎曲的程度的撓性的狀態(tài)來設置第2蛇管部60。另外,圖5B和圖6A中標號128所示的管狀體表示螺旋管和配設在其外周的網狀管。后述的第2罩138b被用作外皮。因此,第I蛇管部58和第2蛇管部60的構造相同。
[0044]如圖5A?圖6B所示,第I蛇管部58和第2蛇管部60之間的蛇管連接部66具有:作為基體的金屬材料制的連接接頭132 ;前端側接頭134 ;具有內齒(內周齒輪部)136a的環(huán)狀的旋轉體136 ;以及分別為圓筒狀的第I罩138a和第2罩138b。此外,連接接頭132借助插入主體42,沿著中心軸C配置。
[0045]前端側接頭134固定在第I蛇管部58的基端。前端側接頭134在此處具有供未圖示的延伸設置部件12a(參照圖4)貫穿插入的空洞132a。在前端側接頭134的基端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凸緣142。該凸緣142能夠與旋轉體136的前端的環(huán)狀部136b嵌合。S卩,前端側接頭134的基端能夠與旋轉體136的環(huán)狀部136b嵌合。因此,前端側接頭134能夠限制旋轉體136朝插入主體42的前端側移動,并且,將旋轉體136保持在前端側接頭134的基端。
[0046]旋轉體136的外周面136c以與旋轉單元44的例如管基端部88的后述的嵌合面204嵌合的方式形成為圓形以外的形狀,例如大致正八邊形等。
[0047]在前端側接頭134的基端,固定有連接接頭132的前端。連接接頭132在此處具有空洞132a,該空洞132a供未圖示的延伸設置部件12a(參照圖4)貫穿插入,并與前端側接頭134的空洞132a連通。
[0048]在連接接頭132的外周配設有旋轉體136,該旋轉體136能夠沿著插入主體42的中心軸C而在軸向上移動,并能夠繞中心軸C旋轉。在連接接頭132的基端,固定有第2蛇管部60的前端。雖然沒有圖示,但第I蛇管部58的內部空間、前端側接頭134的空洞132a、連接接頭132的空洞132a和第2蛇管部60的內部空間分別連通并被貫穿插入有延伸設置部件12a。
[0049]在連接接頭132的基端部的外周面,覆蓋有分別由例如樹脂材等形成而具有絕緣性的第I罩138a和第2罩138b。此外,第I罩138a位于連接接頭132的外周,而第2罩138b位于第2蛇管部60的外周。而且,優(yōu)選相比于第2罩138b,第I罩138a由硬質材料形成。此外,第2罩138b的前端以與第I罩138a的基端接觸的狀態(tài)固定于第I罩138a的基端O
[0050]第I罩138a在其外周面具有與管基端部88的內周面的后述的環(huán)狀的卡合部202卡合的環(huán)狀的卡合部144。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罩138a的卡合部144在I對環(huán)狀凸部144a、144b之間形成有環(huán)狀凹部144c。
[0051]此外,連接接頭132、前端側接頭134、旋轉體136分別由金屬材料形成,因此形成為難以相對于第I蛇管部58和第2蛇管部60彎曲。例如,即使通過大腸等的內壁對蛇管連接部66施加了外力,蛇管連接部66也不彎曲。
[0052]圖5B和圖6B所示,在連接接頭132上形成有齒輪配置空洞146 (通道30的開口端部),該齒輪配置空洞146將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后述的旋轉齒輪(旋轉力傳遞部)172配置為能夠通過后述的引導部148進出。該齒輪配置空洞146朝連接接頭132的外側開口。如圖6B所示,齒輪配置空洞146的位置的橫截面形成為例如大致U字狀。另外,在齒輪配置空洞146中配設有旋轉齒輪172的狀態(tài)下,旋轉齒輪172的一部分(圖6B中的上側部位)配設在從齒輪配置空洞146突出的位置。
[0053]如圖5B所示,在連接接頭132中,在靠近齒輪配置空洞146的位置(附近)樞軸支承(樞支)有引導部148。引導部148借助與插入主體42的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的樞軸支承軸148a,能夠相對于連接接頭132轉動。引導部148具有:轉動部件148b,其繞樞軸支承軸148a轉動;以及筒狀部(支承部)148c,其與轉動部件148b —體地形成,引導旋轉力傳遞單元22并將其支承為能夠旋轉。引導部148的轉動部件148b形成為在齒輪配置空洞146的基端側的一部分上作為蓋。引導部148能夠在圖5B所示的位置與圖6A所示的位置之間轉動。在引導部148位于圖5B所示的位置的情況下,引導部148與第I罩138a的前端抵接,規(guī)定了引導部148的最大敞開位置。在引導部148位于圖6A所示的位置的情況下,其被保持在管基端部88的內周面,規(guī)定了關閉位置。筒狀部148c與轉動部件148b形成為一體,因此隨著引導部148的轉動部件148b的轉動而轉動。此外,筒狀部148c的入口(最前端部分)的內徑大于驅動軸174的外徑,小于旋轉齒輪172的基端的外徑。因此,筒狀部148c能夠將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驅動軸174支承為可繞長度軸L旋轉。
[0054]而且,在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的入口(前端側位置)固定有環(huán)(環(huán)狀部)150。即,引導部148具有環(huán)150。環(huán)150具有等于或大于驅動軸174的最大外徑的內徑,并且,具有比旋轉齒輪172的基端的外徑小的內徑。優(yōu)選環(huán)150是由例如硅材料等、具有耐熱性、耐摩擦性的樹脂材形成的O環(huán)。環(huán)150被用作限制旋轉齒輪172朝向轉動力傳遞單元22、弓丨導部148以及后述的通道管154的各自的長度軸L的基端側移動的限制部。此外,環(huán)150不限于配設在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的入口,也可以配設在相比筒狀部148c的前端靠基端側的位置。此外,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的內徑可以不是固定的,此外,筒狀部148c的入口的內徑也可以形成為大于旋轉齒輪172的基端的外徑。
[0055]在連接接頭132中,在與齒輪配置空洞146連通的位置固定有旋轉力傳遞單元22用的圓筒狀的通道接頭152。通道接頭152以水密的方式固定在連接接頭132上。在該通道接頭152的外周面固定有旋轉力傳遞單元22用的通道管154的前端。因此,能夠使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后述的驅動軸174貫穿插入到通道管154的內側。通道管154在插入主體42的內部沿著中心軸C朝向基端方向延伸設置。
[0056]通道管154以水密的方式固定在通道接頭152上,并且與作為延伸設置部件12a之一的處置器械通道管并列設置。
[0057]此處,圖2A所示,旋轉力傳遞單元22具有旋轉齒輪(旋轉力傳遞部)172和驅動軸174,其中,旋轉齒輪172形成為大致圓柱狀,其外周具有外周齒輪部(外齒)172a。旋轉齒輪172的外徑形成為大于驅動軸174的外徑。旋轉齒輪172被固定在驅動軸174的前端。而且,由旋轉齒輪172和驅動軸174規(guī)定了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長度軸L。
[0058]驅動軸174例如對將金屬裸線編織成圓筒網狀而得到的部件進行了重疊而形成為多層,或者由重疊了右旋和左旋線材而得到的多層線形成,具有旋轉追隨性和柔軟性。如圖2B所示,驅動軸174的基端例如形成為圓形狀。在驅動軸174的基端形成有D字狀的凹部176,在該凹部176中嵌合有驅動源24的后述D字狀的旋轉軸184。因此,驅動源24的旋轉軸184的旋轉被傳遞到驅動軸174,驅動軸174的旋轉被傳遞到旋轉齒輪172。
[0059]如圖7A所示,驅動源24具有電機主體182、旋轉軸184、電機纜線186。電機纜線186的遠位端以能夠拆裝的方式與控制單元14連接。電機主體182中的與旋轉軸184的軸向正交的旋轉軸184的橫截面的外形和電機主體182的橫截面的外形例如分別形成為大致D字狀。
[0060]如圖7A所示,在操作部34中設有安裝部192,該安裝部192規(guī)定了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驅動軸174的基端的出口 192a,并且安裝有向驅動軸174的基端傳遞旋轉力的后述驅動源24。另外,在安裝部192上配設有保持電機主體182的外周的保持環(huán)194。
[0061]另外,圖5B和圖6A所示的通道管154穿過插入主體42的內部和操作部34的內部而與安裝部192的出口 192a連通。因此,通道管154的基端在安裝部192的出口 192a處開口。
[0062]這樣,在插入主體42的蛇管連接部66和第2蛇管部60中,從前端朝向基端依次規(guī)定了齒輪配置空洞146、環(huán)狀部件150、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通道接頭152、通道管154和安裝部192,形成了作為供旋轉力傳遞單元22貫穿插入的貫穿插入路徑的通道30。
[0063]如圖5B、圖6A和圖6B所示,旋轉單元44能夠沿著插入主體42的中心軸C的軸向移動。特別是,旋轉單元44能夠通過前端硬性部52相對于插入主體42進行拆裝。
[0064]管主體82由聚氨酯等樹脂材料形成。管主體82在與圖4所示的彎曲部外皮108的外周面和圖6A所示的第I蛇管部58的外周面之間具有間隙G。S卩,以在與插入主體42的外周部之間具有間隙G的狀態(tài)設置管主體82。因此,在旋轉單元44相對于插入主體42旋轉時,防止在插入主體42與管主體82之間產生摩擦。
[0065]管前端部86例如由橡膠材料等比管主體82軟的材料形成。如圖4所示,管前端部86的內周部形成為,與管主體82的內周方向側的部位相比,使旋轉單元44與彎曲部外皮108之間的間隙G減小。
[0066]旋轉單元44的管基端部88可以與管主體82 —體地形成,也可以分體地形成。管基端部88形成為環(huán)狀,在其基端側的內周面具有能夠與蛇管連接部66的卡合部144的凹部144c卡合的凸狀的卡合部202??ê喜?02的內徑形成為小于蛇管連接部66的卡合部144的凸部144a的最大外徑,而與蛇管連接部66的卡合部144的凹部144c的最小外徑為同等程度。因此,在旋轉單元44從圖5B所示的位置朝圖6A所示的位置移動時,旋轉單元44的管基端部88的朝徑向內側突出的卡合部202,與其周邊一并進行彈性變形,越過蛇管連接部66的卡合部144的凸部144a而卡合在凹部144c中。進而,管基端部88在卡合部144,202彼此卡合的狀態(tài)下,產生能夠維持該卡合狀態(tài)的力。
[0067]在管基端部88中的比卡合部202更靠前端側的內周,形成有嵌合面204,該嵌合面204具有與旋轉體136的外周面136c相同的形狀,與旋轉體136的外周面136c嵌合。此夕卜,圖6B所示的旋轉體136的外周面和嵌合面204例如形成為大致八邊形狀。如圖6A所示,嵌合面204無間隙地存在于引導部148的遠離樞軸支承軸148a的位置的外周。因此,該嵌合面204起到與旋轉體136的外周面136c嵌合并限制引導部148的轉動的作用。
[0068]在管基端部88中的比嵌合面204靠前端側,形成有朝徑向內側突出的環(huán)狀凸部206。在環(huán)狀凸部206的基端,以與旋轉體136的前端面抵接的方式形成有階梯部(環(huán)狀的抵接面)206a,且內徑形成得較大,使得能夠沿著中心軸C相對于前端側接頭134的凸緣142的外側自如移動。
[0069]在管主體82的外周部延伸設置的翅片部84例如由橡膠材料形成。翅片部84通過粘接或熔接等固定在管主體82上。如圖1所示,翅片部84從基端方向觀察呈順時針的螺旋狀延伸設置。在內窺鏡I的插入部32插入小腸的內部、大腸的內部等管腔中時,旋轉單元44的翅片部84與管腔壁抵接。在該狀態(tài)下,使旋轉體136和旋轉單元44相對于插入主體42繞中心軸C旋轉。由此,沿著中心軸C的軸向的方向的推進力作用于插入部32。
[0070]接著,對該實施方式的內窺鏡系統(tǒng)10的作用進行說明。這里,主要對在插入主體42上安裝旋轉力傳遞單元22和旋轉單元44、在操作部34上安裝驅動源24的組裝步驟進行說明。
[0071]如圖5A和圖5B所示,設置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使得引導部148的長度軸L的軸向相對于插入主體42的中心軸C傾斜(引導部148的第I位置)。
[0072]使圖2A所示的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驅動軸174從其基端通過圖5A所示的蛇管連接部66的環(huán)狀部件150、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通道接頭152、通道管154而導入到插入主體42的基端側。旋轉齒輪172的基端的外徑大于驅動軸174的外徑,因此,其移動被環(huán)狀部件150限制。此時,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長度軸L相對于插入主體42的中心軸C傾斜。
[0073]此處,如圖7A所示,驅動軸174的基端位于安裝部192的內部或其附近。在該該狀態(tài)下,將圖7A所示的驅動源24安裝到安裝部192中,并且,使旋轉軸184嵌合到D字狀的凹部中。
[0074]此外,使位于圖5A和圖5B所示的位置的引導部148轉動到圖6A所示的位置(引導部148的第2位置)。因此,借助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將旋轉齒輪172收納在齒輪配置空洞146中。此時,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長度軸L平行于插入主體42的中心軸C。在該狀態(tài)下,使位于圖5A和圖5B所示的位置旋轉體136朝向插入主體42的基端側相對移動到圖6A所示的位置。因此,如圖6B所示,旋轉體136的內齒136a與旋轉齒輪172的外周齒輪部172a嚙合。
[0075]進而,使位于圖5B所示的位置旋轉單元44朝插入主體42的基端側相對移動到圖6A所示的位置。此時,旋轉單元44的卡合部202通過旋轉體136的外側、引導部148的外偵牝與第I罩138a的凸部144a抵接。進一步移動旋轉單元44,使旋轉單元44的卡合部202和第I罩138a的凸部144a進行彈性變形,使旋轉單元44的卡合部202與第I罩138a的凹部144c嵌合。
[0076]與此同時,使旋轉體136沿圓周方向適當轉動而對齊方向,使得旋轉體136的外周面136c與管基端部88的嵌合面204能夠嵌合。進而,使管基端部88的嵌合面204與旋轉體136的外周面136c嵌合。
[0077]此時,根據(jù)旋轉體136的位置,旋轉體136的前端的環(huán)狀部136b與環(huán)狀凸部206的階梯部206a抵接。
[0078]內窺鏡12的插入部32能夠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行使用。即,插入部32的旋轉單元44能夠相對于中心軸C向第I方向和第2方向旋轉。
[0079]例如,在要使插入部32的旋轉單元44向第I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在使圖1所示的內窺鏡系統(tǒng)10起動的狀態(tài)下,按壓圖1和圖3所示的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的由標號78a示出的位置。該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的按壓信號經由通用纜線36、連接器36a而被輸入到控制單元14??刂茊卧?4通過電機纜線186和電機主體182,使驅動源24的旋轉軸184朝第I方向旋轉。由于旋轉軸184朝第I方向的旋轉,驅動軸174朝第I方向旋轉。由于驅動軸174朝第I方向旋轉,其旋轉力傳遞到旋轉齒輪172,旋轉齒輪172朝第I方向旋轉。因此,與旋轉齒輪172嚙合的旋轉體136朝第I方向旋轉。伴隨著旋轉體136朝第I方向旋轉,與旋轉體136嵌合的旋轉單元44朝第I方向旋轉。
[0080]另外,在要使插入部32的旋轉單元44向第2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在使圖1所示的內窺鏡系統(tǒng)10起動的狀態(tài)下,按壓旋轉操作輸入開關78的由標號78b示出的位置。
[0081]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基端方向觀察呈順時針的螺旋狀延伸設置翅片部84。因此,通過使旋轉體136和旋轉單元44沿從基端方向觀察的順時針(第I方向)旋轉,朝向前端方向的推進力作用于插入部32。由此,管腔中的插入部32的插入性提高。另一方面,通過使旋轉體136和旋轉單元44沿從基端方向觀察的逆時針(第2方向)旋轉,朝向基端方向的推進力作用于插入部32。由此,管腔中的插入部32的拔出性提高。
[0082]在內窺鏡12使用之后,對內窺鏡12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并再次利用。簡單說明該步驟。
[0083]首先,將驅動源24的旋轉軸184從驅動軸174的基端的凹部176拔出。
[0084]使旋轉單元44朝插入主體42的前端側移動,解除圖6A所示的狀態(tài)的卡合部144、202彼此的卡合。進而,解除旋轉體136的外周面136c與旋轉單元44的嵌合面204的嵌合。即,使旋轉單元44相對于插入主體42移動到圖5B所示的位置。進而,使旋轉體136移動,使得旋轉體136與前端側接頭134的凸緣142嵌合,解除旋轉齒輪172的外周齒輪部172a與旋轉體136的內齒136a的嚙合。
[0085]進而,如圖5B所示,轉動引導部148,即,使旋轉齒輪172的長度軸L相對于連接接頭132的中心軸C從平行的狀態(tài)變?yōu)閮A斜的狀態(tài),從插入主體42的通道30中拔出旋轉力傳遞單元22。
[0086]這樣,在從插入部32上取下旋轉單元44和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狀態(tài)下,能夠使用未圖示的刷子等清洗通道30內。
[0087]根據(jù)該實施方式,可以說實現(xiàn)了如下內容。
[0088]能夠從插入主體42的前端與基端之間的中途部分處將旋轉力傳遞單元22安裝到內窺鏡12中。即,根據(jù)該實施方式,可提供能夠將旋轉力傳遞單元22從插入部32的前端與基端之間的中途部分處配置到設置空間(通道30)中的插入主體42、插入部(插入裝置)32、此外,可提供相對于插入主體42可拆裝的旋轉單元44和旋轉力傳遞單元22。此處,在放入了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驅動軸174后,最后將旋轉齒輪172安裝到插入主體42中,因此,能夠防止基端側的插入主體42的外徑比安裝旋轉齒輪172的位置大出旋轉齒輪172的量。
[0089]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使引導部148能夠借助樞軸支承軸148a轉動且轉動力傳遞單元22相對于插入主體42可拆裝的例子進行了說明。只要是能夠從插入主體42的前端與基端之間的中途部分進行安裝的結構即可,也可以構成為使轉動力傳遞單元22相對于插入主體42不能拆卸。
[0090]通過在引導部148上配置環(huán)狀部件150,能夠限制旋轉力傳遞單元22朝基端側移動。具體而言,防止了旋轉齒輪172朝長度軸L的軸向基端側移動。因此,能夠防止旋轉齒輪172的外周齒輪部172a與旋轉體136的內齒136a之間的嚙合意外地脫離。
[0091]該實施方式的旋轉單元44相對于插入主體42可拆裝,旋轉力傳遞單元22和驅動源24也相對于內窺鏡12可拆裝。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通道30的內部的洗凈等。并且,還能夠容易地進行插入主體42的外周面的清洗等。
[0092]在相對于插入主體42拆裝旋轉單元44時,旋轉單元44的內周面能夠限制引導部148朝連接接頭132的外側打開,與旋轉體136嵌合并且能夠限制旋轉體136可移動的范圍。即,關于旋轉體136,在圖5B所示的狀態(tài)中,能夠將旋轉體136保持為與前端側接頭134的凸緣142嵌合的狀態(tài),在圖6A所示的狀態(tài)下,能夠使旋轉體136僅在引導部148的前端與階梯部(抵接面)206a之間移動。因此,在相對于插入主體42拆裝旋轉力傳遞單元22時,能夠防止旋轉體136成為妨礙,在向旋轉單元44傳遞來自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旋轉力時,能夠容易地進行旋轉力的傳遞。
[0093]在相對于插入主體42拆裝旋轉力傳遞單元22時,引導部148的轉動部件148b和筒狀部148c借助樞軸支承軸148a轉動,不需要向驅動軸174施加例如勉強使驅動軸174彎曲到接近90°等的力。因此,通過該實施方式的引導部148,能夠容易地相對于通道30拆裝旋轉力傳遞單元22,而不需要勉強向旋轉力傳遞單元22的驅動軸174施加力。
[0094]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使圖5A?圖6A所示的卡合部144與圖5B和圖6A所示的卡合部202卡合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與這些結構相反。即,可以使蛇管連接部66的外周面的第I罩138a的凸部與管基端部88的內周面的凹部卡合。
[0095]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A?圖6A所示,對將環(huán)150固定在引導部148的筒狀部148c的入口處的例子進行了說明。如圖2C所示那樣,替代該環(huán)150而在驅動軸174的前端部附近固定有環(huán)(環(huán)狀部)150a,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此外,該環(huán)150a可以使用與環(huán)150相同的材料。
[0096]此外,也可以與使用環(huán)150—并地采用圖8所示的結構、或替代使用環(huán)150而采用圖8所示的結構,或者,與使用環(huán)150a—并地采用圖8所示的結構、或替代使用環(huán)150a而采用圖8所示的結構。在通道接頭152的前端部的內周面,形成有環(huán)狀凸部(環(huán)狀部)152a,在驅動軸174的外周面,形成有與通道接頭152的環(huán)狀凸部152a嵌合的凹部174a。通過這樣的結構,也得到與使用環(huán)150、150a相同的效果。
[0097]此外,圖8中的通道接頭152的環(huán)狀凸部152a和驅動軸174的凹部174a夸大地進行了描繪,但只要是能夠使環(huán)狀凸部152a保持驅動軸174的外周面的程度即可。即,根據(jù)環(huán)狀凸部152a的內徑和驅動軸174的外徑之間的關系,驅動軸174的外周面的凹部174a不是必須設置。
[0098]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使用電機來作為驅動源24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可以手動地旋轉旋轉軸184。
[0099]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將旋轉單元44安裝到內窺鏡12的插入主體42中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內窺鏡12,例如,也可以采用從手術用機械手(插入裝置)等的插入主體42的中途部分處將旋轉力傳遞單元22貫穿插入到基端側,并將旋轉單元44安裝到該插入主體42的外周的結構。
[0100]到此為止,參照附圖,對一個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而包含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進行的全部實施。
[0101]標號說明
[0102]12:內窺鏡(插入裝置),22:旋轉力傳遞單元,30:通道,32:插入部、42:插入主體,44:旋轉單元,58:第I蛇管部、60:第2蛇管部、66:蛇管連接部、82:管主體,84:翅片部、88:管基端部、132:連接接頭(基體),132a:空洞,134:前端側接頭,134a:空洞,136:旋轉體,136a:內齒,136b:環(huán)狀部、136c:外周面,138a:第I罩,138b:第2罩,142:凸緣,144:卡合部、144a、144b:環(huán)狀凸部、144c:環(huán)狀凹部、146:齒輪配置空洞,148:引導部、148a:樞軸支承軸,148b:轉動部件,148c:筒狀部、150:環(huán)(環(huán)狀部件),152:通道接頭,154:通道管,172:旋轉齒輪,172a:外周齒輪部、174:驅動軸,202:卡合部、204:嵌合面,206:環(huán)狀凸部、206a:階梯部。
【權利要求】
1.一種插入主體,該插入主體在其外側配設有能夠繞中心軸旋轉的旋轉單元,旋轉力傳遞單元能夠從該插入主體的外側插入到內側并能夠從該插入主體的內側向外側拔出,該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能夠繞與所述中心軸不同的長度軸旋轉的旋轉力傳遞部并能夠向所述旋轉單元傳遞旋轉力,其中,該插入主體具有: 基體,其沿著所述中心軸配置; 旋轉體,其以能夠相對于所述基體在所述中心軸的軸向上移動并能夠繞所述中心軸旋轉的方式配設在所述基體的外周,配設在該旋轉體的內側的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的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繞所述長度軸旋轉,由此,能夠使配設在該旋轉體的外側的所述旋轉單元旋轉;以及 通道,其具有設置在所述基體上的引導部和設置在其前端的開口端部,供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穿過所述開口端部和所述引導部而貫穿插入,其中,所述引導部能夠在第I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引導所述旋轉力傳遞部,在所述第I位置處,當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從所述通道的外側插入到內側或從所述通道的內側向外側拔出時,能夠使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的長度軸相對于所述中心軸傾斜,在所述第2位置處,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的長度軸平行于所述中心軸,能夠從所述旋轉力傳遞部向所述旋轉體傳遞旋轉力。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其中, 在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貫穿插入到所述通道中且所述引導部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狀態(tài)下,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的所述旋轉力傳遞部被配置為比所述引導部靠所述插入主體的中心軸的前端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其中, 所述引導部具有:樞軸支承軸,其被設置在所述基體上;轉動部件,其繞所述樞軸支承軸轉動;以及支承部,其被設置在所述轉動部件上,引導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其中, 所述支承部將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支承為能夠繞所述長度軸旋轉。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其中, 所述通道具有限制部,該限制部限制所述旋轉力傳遞部朝向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和所述通道的長度軸的基端側移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插入主體,其中, 所述通道的限制部具有環(huán)狀部,該環(huán)狀部容許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繞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的長度軸旋轉,防止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在沿著長度軸的方向上移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其中, 所述引導部被配設在所述開口端部附近。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其中, 所述開口端部向所述基體的外側開口。
9.一種插入裝置,其中,該插入裝置具有: 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以及 旋轉力傳遞單元,其能夠從所述插入主體的外側插入到內側,并能夠從所述插入主體的內側向外側拔出,該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能夠繞與所述插入主體的中心軸不同的長度軸旋轉的旋轉力傳遞部,能夠向配設在所述插入主體的外側的旋轉單元傳遞旋轉力, 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驅動軸,該驅動軸能夠貫穿插入到所述通道中,從所述長度軸的基端側向前端側傳遞驅動力,將驅動力傳遞到所述旋轉力傳遞部。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裝置,其中, 所述旋轉力傳遞部在其外周具有外周齒輪部, 所述旋轉體在其內周具有內周齒輪部,該內周齒輪部被傳遞來自所述外周齒輪部的旋轉力。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裝置,其中, 在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和所述通道的至少一方中具有限制部,該限制部限制所述旋轉力傳遞部朝向所述轉動力傳遞單元和所述通道的長度軸的基端側移動。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插入裝置,其中, 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驅動軸,該驅動軸能夠貫穿插入到所述通道中,從所述長度軸的基端側向前端側傳遞驅動力,將驅動力傳遞到所述旋轉力傳遞部, 所述通道的限制部具有環(huán)狀部,該環(huán)狀部容許所述驅動軸繞所述驅動軸的軸線旋轉,防止所述驅動軸在沿著長度軸的方向上移動。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插入裝置,其中, 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驅動軸,該驅動軸能夠貫穿插入到所述通道中,從所述長度軸的基端側向前端側傳遞驅動力,將驅動力傳遞到所述旋轉力傳遞部, 所述轉動力傳遞單元的限制部具有設置在所述驅動軸的外周上的環(huán)狀部,以容許所述驅動軸繞所述驅動軸的軸線旋轉,并防止所述驅動軸在沿著長度軸的方向上移動。
14.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裝置,其中, 所述旋轉力傳遞單元具有驅動軸,該驅動軸能夠貫穿插入到所述通道中,從所述長度軸的基端側向前端側傳遞驅動力,將驅動力傳遞到所述旋轉力傳遞部, 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的基端的外徑形成為大于所述驅動軸的最大外徑, 所述通道的限制部位于所述引導部, 所述引導部的限制部具有環(huán)狀部,該環(huán)狀部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驅動軸的最大外徑的內徑,并且具有比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的基端的外徑小的內徑。
15.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裝置,其中, 所述插入裝置還具有旋轉單元,該旋轉單元以能夠拆裝的方式配設在所述插入主體的外側,能夠繞所述中心軸旋轉。
16.一種旋轉單元,其中, 該旋轉單元能夠安裝在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的所述旋轉體的外側,能夠隨著所述旋轉體的旋轉而旋轉。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轉單元,其中, 該旋轉單元能夠在離開所述引導部而不能從所述旋轉力傳遞部向所述旋轉單元傳遞旋轉力的位置、以及被配置為覆蓋所述引導部且能夠傳遞來自所述旋轉力傳遞部的旋轉力的位置之間,沿著所述中心軸相對于所述基體移動。
18.一種旋轉力傳遞單元,其中, 該旋轉力傳遞單元能夠相對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主體的所述通道進行插拔。
【文檔編號】A61B1/00GK104349707SQ20138002781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內藤公彥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yī)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