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其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該中藥制劑治療作用平穩(wěn)、副作用小、能有效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牙周病是口腔常見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口腔失牙的主要原因,其是指發(fā)生在牙齒支持組織上的慢性進行性破壞性疾病,牙周炎局部的主要表現(xiàn)是牙跟紅腫出血、牙周袋形成、溢膿、牙槽骨吸收和牙齒松動,最終導致牙齒脫落?,F(xiàn)代醫(yī)學觀點認為,牙周病主要是細菌侵襲和宿主防御之間維持的動態(tài)平衡被打破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從局部來看,細菌和菌斑是引起牙周病的始動因子,同時全身因素如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免疫缺陷或者功能改變降低宿主的防御和修復能力,從而有助于疾病的發(fā)生或發(fā)展。由于大部分牙周病是一個以局部因素為主,又有全身因素參與的疾病,而目前對其治療主要以局部為主,對全身機體狀態(tài)調(diào)整考慮較少,致使有時難以獲得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
[0003]對于牙周炎治療,西醫(yī)常規(guī)使用機械清除菌斑和牙石的方法,包括潔治、刮治、根面平整(Scalingandrootplaning, SRP)等,是治療牙周炎、防止其復發(fā)的最主要的、簡單而有效的手段。同時,要配合藥物治療。牙周炎的藥物治療包括全身藥物治療和局部藥物治療,全身藥物治療常用抗菌藥物,如硝基咪哇類藥物,甲硝哇、替硝哇;局部用藥主要有含漱藥物、局部涂消炎收斂藥、抗菌藥物沖洗、緩釋及控釋局部抗菌藥物。但以上治療方法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方面,常規(guī)治療包括超聲波跟上潔治、齲下刮治,有時治療反應不佳,或者有些部位反復潔治、刮治后仍效果不佳甚至復發(fā),另一方面,全身用抗菌藥物或局部用抗菌藥物,藥物到達牙周局部的濃度較低;長期療效不理想,而且副作用較多,不宜長時間服用,加之近年來病原微生物的抗藥性不斷增強,抗生素的療效日益降低,大劑量長時間使用易造成菌群失調(diào),誘導耐藥菌株產(chǎn)生;易產(chǎn)生全身過敏、胃腸道副反應等,消滅細菌的同時,近年來又提出了調(diào)節(jié)宿主防御功能的治療方法,即阻斷宿主產(chǎn)生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zhì)。但多數(shù)為動物研究,或缺少大樣本量的臨床證據(jù)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0004]中醫(yī)理論認為牙周炎主要`是腎氣虧虛、胃火熾熱或氣血不足所致。腎主骨,齒為骨之佘,牙齒由腎氣充養(yǎng),足陽明胃經(jīng)經(jīng)鼻外入上齒齦,手陽明大腸經(jīng)經(jīng)頸部至面頰入下齒齦,牙齦則與胃腸功能密切相關,一旦出現(xiàn)胃失和降,腸失傳導,則濁氣與濕氣上熏于口,本身已使牙病和牙周病易發(fā),再有外邪六淫、內(nèi)邪七情與外傷污染的原因,正虛邪入,全身與局部相結(jié)合,從而最終引起牙周病。
[0005]中醫(yī)的治療往往著眼于整體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辨證論治,“扶正固本”注重局部與全身的聯(lián)系,重視發(fā)揮人體的抗病潛能。在改善中醫(yī)證候方面有較好療效。中藥治療作用平穩(wěn)、副作用小、能有效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采用中醫(yī)藥治療牙周炎療效已逐步得到肯定,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其治療作用平穩(wěn)、副作用小、能有效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無毒副作用。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其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
[0008]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3g~63g、蔓荊子20g~30g、知母32g~42g、牡丹皮27g~37g、魚腥草31g~41g、雞血藤39g~49g、墨旱蓮35g~45g、玄參29g~39g、英絲子34g~44g、黃精52g~62g、赤茍29g~39g、大黃31g~41g、虎杖33g~43g、明黨參26g~36g、甘草21g~31g、秦究16g~26g、龍船花22g~32g、桂枝17g~27g、姜黃29g~39g、卷柏36g~46g、桑寄生27g~37g、巴戟天25g~35g、鴨兒Ir 33g~43g、九龍?zhí)?2g~32g、忍冬藤29g~39g、山茱萸23g~33g、五加皮41g~51g、蓍草22g~32g、香茶菜27g~37g、山白菊19g~29g、肉蓯蓉35g~45g、升麻27g~37g和竹節(jié)參36g~46g。
[0009]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6g~60g、蔓荊子23g~27g、知母35g~39g、牡丹皮30g~34g、魚腥草34g~38g、雞血藤42g~46g、墨旱蓮38g~42g、玄參32g~36g、英絲子37g~41g、黃精55g~59g、赤茍32g~36g、大黃34g~38g、虎杖36g~40g、明黨參29g~33g、甘草24g~28g、秦究19g~23g、龍船花25g~29g、桂枝20g~24g、姜黃32g~36g、卷柏39g~43g、桑寄生30g~34g、巴戟天28g~32g、鴨兒Ir 36g~40g、九龍?zhí)?5g~29g、忍冬藤32g~36g、山茱萸26g~30g、五加皮44g~48g、蓍草25g~29g、香茶 菜30g~34g、山白菊22g~26g、肉灰蓉38g~42g、升麻30g~34g和竹節(jié)參39g~43g。
[0010]其中,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8g、蔓荊子25g、知母37g、牡丹皮32g、魚腥草36g、雞血藤44g、墨旱蓮40g、玄參34g、菟絲子39g、黃精57g、赤芍34g、大黃36g、虎杖38g、明黨參31g、甘草26g、秦艽21、龍船花27g、桂枝22g、姜黃34g、卷柏41g、桑寄生32g、巴戟天30g、鴨兒芹38g、九龍?zhí)?7g、忍冬藤34g、山茱萸28g、五加皮46g、蓍草27g、香茶菜32g、山白菊24g、肉灰蓉40g、升麻32g和竹節(jié)參41g。
[0011]其中,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散劑和口服液。
[0012]其中,所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散劑采用內(nèi)服的方式,每日3次,每次100g。
[0013]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散劑時,具體為:
[0014]第一步,將骨碎補、牡丹皮、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巴戟天、山茱萸、五加皮、肉蓯蓉和竹節(jié)參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4~6倍醇濃度為70%~80%的乙醇中,浸潰24小時~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4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15]第二步,將佘下組分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加入冷水中浸泡3小時~5小時,以文火煎煮2小時~3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2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I~2倍,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16]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粉末混合,相對于其質(zhì)量0.01~0.05倍的蛋白糖、0.1~0.2倍的糊精,I~2倍的淀粉放入攪拌機中攪拌30分鐘~I小時,即制成散劑,用分裝機分裝即可。
[0017]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當所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口服液時,具體為:
[0018]第一步,將骨碎補、牡丹皮、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巴戟天、山茱萸、五加皮、肉蓯蓉和竹節(jié)參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4~6倍醇濃度為70%~80%的乙醇中,浸潰24小時~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4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19]第二步,將佘下組分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加入冷水中浸泡3小時~5小時,以文火煎煮2小時~3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2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I~2倍,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20]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粉末質(zhì)量3~5倍量的蒸餾水,0.1~0.3倍的鹿糖,0.01~0.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
[0021]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散劑,其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
[0022]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口服液,其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
[002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24]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制劑治療作用平穩(wěn)、副作用小、能有效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牙周炎屬中醫(yī)“牙宣”、“齒蛆”、“齒牙動搖”、“風瘡”、“食床”等范疇。祖國醫(yī)學通過辨證施治,認為牙宣的主要病因大致如下:一、素食辛辣肥甘厚味,飲食不節(jié),內(nèi)傷脾胃,蘊熱化火,其熱循經(jīng)上蒸齒釀。正如《明醫(yī)雜注》所說:“腸胃傷于美酒,厚味、膏梁、甘膩之物,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能安而動搖,黑爛脫也,世人皆作腎虛論治。殊不知此屬陽明經(jīng)濕熱。齒雖屬腎而生于牙床,上下牙床屬陽明大腸與胃腸。胃傷于美酒、厚味、膏粱、甘滑之物,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能安而動搖,黑爛脫落也”。如《外科全書》指出:“牙宣謂脾胃中熱涌而宣露也”。又如《血證論.齒帆》說:“牙床尤為胃經(jīng)脈絡所繞,故凡蛆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隨火動,治法以清理胃火為主”。
[0026]二、腎精虧損,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王冰曰:“腎主于骨,齒為骨佘,腎氣既衰,精無所養(yǎng),故令發(fā)墮,齒復干枯?!鄙蚪瘀椩?“齒者,腎之標、骨之本也。齒又為手足陽明經(jīng)所過,上齒隸坤土,足陽明胃脈貫絡也~.…下齒屬手陽明大腸脈絡也?!泵鞔t(yī)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指出:“蓋齒為骨之所終,而腎主于骨也,故曰腎衰則齒豁,精固則齒堅,至其為病,則凡齒脆不堅,或易于動搖,或疏豁,或突而不實……凡不由蟲不由火而齒痛者,必腎氣不足,此則或由先天之察虧或由后天之跟喪,皆能致之,是當以專補腎氣為主。”
[0027]三、氣血不足:素體虛弱,或久病耗傷,氣血不足,不能上輸精微于齒跟,齒是肉失養(yǎng)所致。在人的一生中腎氣由盛到衰,’腎陰虛則虛火上炎,造成陰虛火旺,從而出現(xiàn)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調(diào)節(jié)功能低下;胃腸功能由強到弱,胃失和降、腸失傳導,則濁氣與濕熱上薰,本身已使牙病和牙周炎易發(fā),再有外邪六淫、內(nèi)邪七情與外傷、污染等原因,正虛邪入,全身與局部因素結(jié)合,從而最終引起牙周炎的產(chǎn)生。齒為腎所主,而上下牙床屬陰陽大腸和胃經(jīng),齒及齒跟均需血氣的濡養(yǎng),故本病可由胃火上蒸、精氣虧虛、氣血不足等因素引起。胃腑積熱,陽明火熾,濕熱熏蒸于上而形成牙宣;腎元虛損,腎主骨,齒為骨之佘,腎精虧損,不能上達,齒失濡養(yǎng),引起牙齒松動,牙跟萎縮;氣血虧虛,齒齲失養(yǎng),病邪入侵,客于齒間而導致牙釀出血、萎縮、牙根顯露、松動。 [0028]本發(fā)明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滋腎清胃為治療原則,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其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
[0029]進一步,所述中藥制劑僅由上述原料藥構(gòu)成。
[0030]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3g~63g、蔓荊子20g~30g、知母32g~42g、牡丹皮27g~37g、魚腥草31g~41g、雞血藤39g~49g、墨旱蓮35g~45g、玄參29g~39g、英絲子34g~44g、黃精52g~62g、赤茍29g~39g、大黃31g~41g、虎杖33g~43g、明黨參26g~36g、甘草21g~31g、秦究16g~26g、龍船花22g~32g、桂枝17g~27g、姜黃29g~39g、卷柏36g~46g、桑寄生27g~37g、巴戟天25g~35g、鴨兒芹33g~43g、九龍?zhí)?2g~32g、忍冬藤29g~39g、山茱萸23g~33g、五加皮41g~51g、蓍草22g~32g、香茶菜27g~37g、山白菊19g~29g、肉蓯蓉35g~45g、升麻27g~37g和竹節(jié)參36g~46g。
[0031]進一步,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6g~60g、蔓荊子23g~27g、知母35g~39g、牡丹皮30g~34g、魚腥草34g~38g、雞血藤42g~46g、墨旱蓮38g~42g、玄參32g~36g、英絲子37g~41g、黃精55g~59g、赤茍32g~36g、大黃34g~38g、虎杖36g~40g、明黨參29g~33g、甘草24g~28g、秦究19g~23g、龍船花25g~29g、桂枝20g~24g、姜黃32g~36g、卷柏39g~43g、桑寄生30g~34g、巴戟天28g~32g、鴨兒Ir 36g~40g、九龍?zhí)?5g~29g、忍冬藤32g~36g、山茱萸26g~30g、五加皮44g~48g、蓍草25g~29g、香茶菜30g~34g、山白菊22g~26g、肉灰蓉38g~42g、升麻30g~34g和竹節(jié)參39g~43g。
[0032]最優(yōu)選,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8g、蔓荊子25g、知母37g、牡丹皮32g、魚腥草36g、雞血藤44g、墨旱蓮40g、玄參34g、菟絲子39g、黃精57g、赤芍34g、大黃36g、虎杖38g、明黨參31g、甘草26g、秦艽21、龍船花27g、桂枝22g、姜黃34g、卷柏41g、桑寄生32g、巴戟天30g、鴨兒芹38g、九龍?zhí)?7g、忍冬藤34g、山茱萸28g、五加皮46g、蓍草27g、香茶菜32g、山白菊24g、肉灰蓉40g、升麻32g和竹節(jié)參41g。[0033]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0034]骨碎補:味苦,性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腎壯骨,續(xù)傷止痛的作用,用于腎虛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肝腎陰虛,虛陽上亢而致的耳聾耳鳴,牙齒松動疼痛或牙齦出血,脾腎兩虛而致久瀉久痢等證。
[0035]蔓荊子:味辛、苦,性微寒,歸膀胱、肝、胃經(jīng),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主治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等證。
[0036]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腎經(jīng),有清瀉胃火、瀉熱除煩,滋陰潤燥、清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熱病,高熱煩躁,肺熱燥咳,內(nèi)熱消渴等癥狀;其苦寒質(zhì)潤,性沉降,既能清熱,又能生津,善治溫熱病邪入氣分,熱盛傷津;也用于治療消渴癥;痰熱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利;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等癥狀,知母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0037]牡丹皮:性寒,味苦、涼,入心、肝、腎、肺經(jīng),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溫熱病熱入血分,發(fā)斑,吐衄,熱病后期熱伏陰分發(fā)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等證。
[0038]魚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咳喘,熱毒血痢,濕熱淋證,熱毒瘡癰,蛇蟲要上等證。
[0039]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擴張血管,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血虛有淤之月經(jīng)不調(diào),四肢疼痛不仁,腰膝酸軟、疼痛等證。
[0040]墨旱蓮:味甘、酸,性寒,歸肝、腎經(jīng),起到補益肝腎,涼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肝腎陰虛所致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腰膝酸軟;適宜于陰虛有熱者,用于治療胃中積熱之吐血,熱傷肺絡之咳血等證。
[0041]玄參:味甘、苦、成,性`微寒,歸肺,胃,腎經(jīng),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養(yǎng)腎的功效,主治溫邪入營,內(nèi)陷心包,溫毒發(fā)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等證。
[0042]菟絲子:味甘、辛,性平,入肝、腎、脾經(jīng),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腎陽不足之陽痿,遺精早泄,小便頻數(shù),頭暈耳鳴;腎虛腰疼,婦人帶下,胎氣不固;肝腎兩虧、肝血不足之雙目昏花、視物不清;脾腎兩虛之便溏腹痛,完谷不化等癥狀,通過加入菟絲子,促進肝腎細胞的修復,滋腎陰,保肝解毒,促進新陳代謝,減緩疫情,增強抗病能力,同時減少流產(chǎn)、產(chǎn)死胎、弱胎或木乃伊胎的發(fā)生。
[0043]黃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填精的作用,用于脾胃氣陰虧虛,食少無力,陰虛肺燥,干咳少痰,陰虛內(nèi)熱之消渴,腎虛精虧、陽痿遺精、頭暈耳鳴、目昏眼花等證。
[0044]赤芍:味苦、微苦,歸肝經(jīng),具有瀉肝火,清熱涼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肝火旺盛之目赤腫痛,頭暈目眩,胸脅疼痛,溫熱病熱入血分之身熱舌絳,斑疹出血,以及血瘀經(jīng)閉;火熱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血尿血;婦女血熱之行經(jīng)過多;血行阻滯所引起的各種疼痛;血熱毒盛之瘡癤癰腫等證。
[0045]大黃:味苦,性寒,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灣火;涼血;祛瘀;解毒的功效,主治實熱便秘;熱結(jié)胸痞;濕熱瀉??;黃疸;淋??;水腫腹?jié)M;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熱嘔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滯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熱毒癰瘍;丹毒;燙傷等證。
[0046]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有祛風利濕、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關節(jié)痹痛,濕熱黃疸,經(jīng)閉,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
[0047]明黨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脾、肝經(jīng),具有潤肺化痰,養(yǎng)陰和胃,平肝解毒的功效,用于肺熱咳嗽,嘔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暈,疔毒瘡瘍等證。
[0048]甘草:味甘,性平,入十二經(jīng),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藥性,祛痰止咳的作用,并能健脾和中,緩急止痛,主要用于脾胃虛弱之腹脹納呆,乏力;能緩解腹中拘攣性疼痛,緩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和毒性,減輕藥物對機體的毒副作用或?qū)ξ改c道的刺激,通過加入甘草能起到補氣中和,調(diào)和各組分的作用。
[0049]秦艽:味辛、苦,性微寒,歸胃經(jīng)、肝經(jīng)、膽經(jīng),具有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jié)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fā)熱等證。
[0050]龍船花:茜草科龍船花屬植物龍船花的花,味甘、淡,性涼,具有散瘀止血,調(diào)經(jīng),降壓,清肝,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高血壓,月經(jīng)不調(diào),筋骨折傷,瘡瘍。根、莖:肺結(jié)核咯血,胃痛,風濕關節(jié)痛,跌打損傷等證。
[0051]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干燥嫩枝溫經(jīng)通脈,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的功效,橫通肢節(jié),用于外感風寒表證,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用,亦用于風濕痹痛、胃寒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風濕痹痛,肩臂肢節(jié)冷痛等證,痰飲證和膀胱蓄水,心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胸脅脹滿,咳逆頭暈等痰飲證。
[0052]姜黃:味苦、辛,性溫,入肝經(jīng),具有破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脅剌痛,閉經(jīng),癥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撲腫痛等證。
[0053]卷柏:為卷柏科植物卷柏或墊狀卷柏的干燥全草,味辛,性平,歸肝、心經(jīng),具有活血通經(jīng)的功效,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痞塊,跌撲損傷,吐血,崩漏,便血,脫肛等證。
[0054]桑寄生: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的功效,主治肝腎不足所致的腰酸疼痛,筋骨痿軟,足膝無力,肝腎不足,精血虛虧,胎元不固之胎動不安,腰腹疼痛等證。
[0055]巴戟天: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等證。
[0056]鴨兒芹:味辛,苦;性平,具有祛風止咳;利濕解毒;化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肺炎,肺膿腫,淋病,疝氣,風火牙痛,癰疽疔腫,帶狀皰疹,皮膚瘙癢等證。
[0057]九龍?zhí)?味苦、辛,性平,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活血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偏癱,胃脘痛,疳積,痢疾等證。
[0058] 忍冬藤:味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的功效,主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jié)紅腫熱痛等證。
[0059]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功效。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nèi)熱消渴等證。
[0060]五加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腎,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活血脈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贏弱;跌打損傷;骨折;水腫;腳氣;陰下濕癢等證。[0061]蓍草:味辛;苦;性平溫,具有祛風止痛;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頭風痛;牙痛;風濕痹痛;血瘀經(jīng)閉;腹部痞塊;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毒等證。
[0062]香茶菜:味苦,辛,氣香,性涼,歸心、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淋證,水腫,咽喉腫痛,關節(jié)痹痛,閉經(jīng),乳癰,痔瘡,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證。
[0063]山白菊:味苦、辛,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涼血的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肝炎,腸炎,熱淋,癰腫疔毒,蛇蟲咬傷等證。
[0064]肉蓯蓉:味甘、成,性溫,入腎,大腸經(jīng),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作用,用于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陽痿早泄,不孕不育,腰膝酸痛,耳鳴耳聾,尿頻尿數(shù),腎虛腸燥及產(chǎn)后血虛、病后津液不足的便秘等證。
[0065]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的功效。用于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fā)斑;脫肛,子宮脫垂等證。
[0066]竹節(jié)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脾、肺經(jīng),具有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的功效,主治病后虛弱,勞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撲損傷等證。
[0067]所述中藥制劑可以制備成散劑和口服液。
[0068]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散劑,具體為:
[0069]第一步,將骨碎補、牡丹皮、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巴戟天、山茱萸、五加皮、肉蓯蓉和竹節(jié)參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4~6倍醇濃度為70%~80%的乙醇中,浸潰24小時~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4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70]第二步,將佘下組分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加入冷水中浸泡3小時~5小時,以文火煎煮2小時~3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2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I~2倍,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71]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其質(zhì)量0.01~0.05倍的蛋白糖、0.1~0.2倍的糊精,I~2倍的淀粉放入攪拌機中攪拌30分鐘~I小時,即制成散劑,用分裝機分裝即可。
[0072]本發(fā)明還提供上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口服液,具體為:
[0073]第一步,將骨碎補、牡丹皮、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巴戟天、山茱萸、五加皮、肉蓯蓉和竹節(jié)參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4~6倍醇濃度為70%~80%的乙醇中,浸潰24小時~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4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74]第二步,將佘下組分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加入冷水中浸泡3小時~5小時,以文火煎煮2小時~3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2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I~2倍,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0075]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粉末質(zhì)量3~5倍量的蒸餾水,0.1~0.3倍的鹿糖,0.01~0.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
[0076]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
[0077]實施例1散劑I
[0078]將骨碎補58g、牡丹皮32g、雞血藤44g、墨旱蓮40g、玄參34g、菟絲子39g、黃精57g、赤芍34g、巴戟天30g、山茱萸28g、五加皮46g、肉蓯蓉40g和竹節(jié)參41g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2.6kg醇濃度為80%的乙醇中,浸潰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蔓荊子25g、知母37g、魚腥草36g、大黃36g、虎杖38g、明黨參31g、甘草26g、秦艽21g、龍船花27g、桂枝22g、姜黃34g、卷柏41g、桑寄生32g、鴨兒芹38g、九龍?zhí)?7g、忍冬藤34g、蓍草27g、香茶菜32g、山白菊24g、升麻32g分別粉碎,混合,加入1.8kg冷水中浸泡4小時,以文火煎煮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Ik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20g蛋白糖、150g糊精,1.5kg的淀粉放入攪拌機中攪拌I小時,即制成散劑1,用分裝機分裝即可。
[0079]毒理學實驗
[0080]小鼠急性毒性試驗結(jié)論:將實施例1制備的散劑溶解在水中,獲得Ig / ml的溶液,灌胃給予ICR小鼠后,測不出LD5tl,測得最大給藥量為48g藥粉/ kg,相當于150g生藥/kg,是擬臨床人用劑量的750倍。
[0081]大鼠長期毒性試驗
[0082]用大鼠120只,按體重性別隨機分為4組,每組30只,雌雄各半,以中藥散劑1,最大給藥量7.2g藥粉/ kg作為大鼠長期毒性試驗的大劑量,三個劑量分別為7.2g藥粉/kg、3.6g藥粉/ 1^、1.88藥粉/ kg,相當于擬臨床用量的122.5倍、56.2倍、28.1倍。灌胃給于大鼠180天,每日灌胃給藥一次,每周給藥6天。
[0083]①對大鼠一般狀況的觀察:給藥組及對照組大鼠在6個月試驗期及恢復期內(nèi)均活動正常,行為活潑,毛發(fā)光潤,`未見糞便異常,無分泌物及呼吸困難等病理改變。
[0084]②對大鼠體重的影響: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制劑三個劑量組與對照組動物體重比較,部分動物體重減輕。
[0085]③對大鼠攝食量和攝水量的影響:給藥組動物攝食量和攝水量和對照組動物變化
基本一致。
[0086]④對大鼠臟器系數(shù)的影響:心、肝、脾、肺、腎、腦、腎上腺、胸腺、睪丸、前列腺、卵巢、子宮臟器系數(shù)統(tǒng)計與水對照組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
[0087]⑤對大鼠血液學指標的影響:給藥組血液學指標與對照組比較,白細胞分類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P〈0.01),但均在正常范圍(正常范圍:淋巴細胞66%-84%、嗜中性細胞9%-34%)內(nèi),故無生物學意義。給藥3個月后紅細胞和網(wǎng)織紅細胞與對照組比較,顯著升高(P〈0.05,P〈0.01),但波動范圍較小,給藥6個月及恢復期無明顯差異,屬于正常的生理波動,無生物學意義。恢復期中劑量HGB和PLT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但波動范圍較小,屬于正常的生理波動,無生物學意義。其他血液學指標無明顯異常。
[0088]⑥對大鼠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給藥組血液生化指標與對照組比較,給藥3個月,本品中劑量ALT顯著降低(P〈0.01),大劑量和中劑量的Cr顯著降低(P〈0.01,P〈0.05),給藥3個月及恢復期,大劑量和中劑量的GLU有波動(P〈0.01,P〈0.05),從數(shù)據(jù)看,變化幅度很小,屬于正常的生理波動,無生物學意義。本品對大鼠血液生化指標無明顯影響。
[0089]⑦對大鼠病理組織學的檢查:對給藥3個月、6個月及停藥恢復期所處死的對照組及大劑量組動物所有臟器及組織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組織學觀察,并通過大劑量組與對照組對比觀察,認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制劑對大鼠的心、腎、脾、腦、垂體、腎上腺、胸腺、甲狀腺、胰腺、胃、十二指腸、回腸、結(jié)腸、睪丸、前列腺、膀胱、子宮、卵巢、腸系膜淋巴結(jié)、胸骨、脊髓、視神經(jīng)等無病理性損傷作用;肝細胞水腫在對照組及大劑量組均有出現(xiàn),可能與給藥無關;對照組及大劑量組均有間質(zhì)性肺炎分布,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而和給藥無關。結(jié)合血液學指標及血液生化學指標可知: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制劑對大鼠各種臟器組織無病理性損傷作用。
[0090]結(jié)論: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本試驗條件下,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制劑對大鼠的一般情況、飲食飲水、血液學、血液生化學、系統(tǒng)解剖、臟器系數(shù)和組織病理學均無明顯影響,部分動物體重減輕、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長期毒性反應,恢復期亦無延遲性毒性反應,結(jié)果提示: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制劑灌胃給予大鼠180天,大鼠無毒反應劑量為7.2g藥粉/ kg日,19.1g原藥材/ kg日。
[0091]毒理學實驗表明本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服用方便,安全、無毒副作用,藥效明確、具有顯著的臨床推廣應用前景。
[0092]實施例2散劑2
[0093]將骨碎補56g、牡丹皮30g、雞血藤42g、墨旱蓮38g、玄參32g、菟絲子37g、黃精55g、赤芍32g、巴戟天28g、山茱萸26g、五加皮44g、肉蓯蓉38g和竹節(jié)參39g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2.5kg醇濃度為80%的乙醇中,浸潰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蔓荊子23g、知母35g、魚腥草34g、大黃34g、虎杖36g、明黨參29g、甘草24g、秦艽19g、龍船花25g、桂枝20g、姜黃32g、卷柏39g、桑寄生30g、鴨兒療36g、九龍?zhí)?5g、忍冬藤32g、蓍草25g、香茶菜30g、山白菊22g、升麻30g分別粉碎,混合,加入1.8kg冷水中浸泡4小時,以文火煎煮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Ik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20g蛋白糖、150g糊精,1.5kg的淀粉放入攪拌機中攪拌I小時,即制成散劑2,用分裝機分裝即可。
[0094]實施例3散劑3
[0095]將骨碎補60g、牡丹皮34g、雞血藤46g、墨旱蓮42g、玄參36g、菟絲子41g、黃精59g、赤芍36g、巴戟天32g、山茱萸30g、五加皮48g、肉蓯蓉42g和竹節(jié)參43g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2.6kg醇濃度為80%的乙醇中,浸潰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蔓荊子27g、知母39g、魚腥草38g、大黃38g、虎杖40g、明黨參33g、甘草28g、秦艽23g、龍船花29g、桂枝24g、姜黃36g、卷柏43g、桑寄生34 g、鴨兒療40g、九龍?zhí)?9g、忍冬藤36g、蓍草29g、香茶菜34g、山白菊26g、升麻34g分別粉碎,混合,加入2kg冷水中浸泡4小時,以文火煎煮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Ik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加20g蛋白糖、150g糊精,1.5kg的淀粉放入攪拌機中攪拌I小時,即制成散劑3,用分裝機分裝即可。
[0096]實施例4 口服液[0097]將骨碎補60g、牡丹皮34g、雞血藤46g、墨旱蓮42g、玄參36g、菟絲子41g、黃精59g、赤芍36g、巴戟天32g、山茱萸30g、五加皮48g、肉蓯蓉42g和竹節(jié)參43g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2.6kg醇濃度為80%的乙醇中,浸潰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蔓荊子27g、知母39g、魚腥草38g、大黃38g、虎杖40g、明黨參33g、甘草28g、秦艽23g、龍船花29g、桂枝24g、姜黃36g、卷柏43g、桑寄生34g、鴨兒療40g、九龍?zhí)?9g、忍冬藤36g、蓍草29g、香茶菜34g、山白菊26g、升麻34g分別粉碎,混合,加入2kg冷水中浸泡4小時,以文火煎煮3小時,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Ikg冷水中,以文火煎煮2小時,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將前面獲得的粉末混合,獲得500g粉末,加2kg蒸懼水,70g的鹿糖,7g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
[0098]實施例5臨床資料
[0099]一般資料
[0100]選擇牙周炎患者共1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90例,治療組年齡36~54歲,平均46.2歲,病程6個月~6年;對照組90例,年齡38~54歲,平均46.5歲,病程5個月~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0101]治療方法
[0102]對照組:局部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3% H2O2牙周袋沖洗根面平整、調(diào)整咬牙合去除異常合力、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口腔衛(wèi)生指導等。全身治療包括甲硝唑片和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口服I個月(甲硝唑片,北京曙光藥業(yè)責任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060,每片0.lg,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051,每片0.1g,每次0.2g,每天2次,口服)。
[0103]治療組:局部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3% H2O2牙周袋沖洗根面平整、調(diào)整咬牙合去除異常合力、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口腔衛(wèi)生指導等。全身治療包括口服本發(fā)明實施例I制備的散劑1,將其溶解在水中,口服,每日3次,每次100g。
[0104]兩組均以I個月為I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
[0105]觀察指標
[0106]牙齦指數(shù)(GI)分級:0級:牙齦正常;1級:牙齦輕度炎癥,齦緣色澤有改變,探診不出血;2級:中度炎癥,牙齦紅腫波及附著齦,探診出血;3級:重度炎癥,牙齦明顯紅腫糜爛,自發(fā)出血。
[0107]牙周袋ro
[0108]用牙周探針測量,患牙各牙面最深的牙周袋深度,復診時測量相同病變部位的牙周袋最深度以毫米(mm)為單位。
[0109]每顆牙的菌斑指數(shù)(Plaque index, PLI)分4級
[0110]O級:在近齦緣處的牙面上無菌斑;1級:肉眼看不到,用探針尖的側(cè)面劃過近游離齦區(qū)的牙面上時才能發(fā)現(xiàn)薄的菌斑;2級:在齦緣區(qū)或牙鄰面有肉眼可見的中等量菌斑;3級:在齦溝內(nèi)和(或)齦緣區(qū)及鄰近牙面有大量菌斑堆積。
[0111]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分6級
[0112]O級:牙齦健康,探診無出血;1級:探診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無水腫及顏色改變;2級:探診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有顏色改變,無水腫;3級:探診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顏色改變、輕度水腫;4級:探診后出血,齦乳頭和邊緣齦顏色改變,明顯水腫;5級:探診出血,有自發(fā)出血和顏色改變及水腫。
[0113]療效標準
[0114]顯效:疼痛消失,全身癥狀顯著減輕,局部牙齦紅腫消失,無炎性分泌物,牙齒松動II度轉(zhuǎn)為I度,牙齦萎縮無顯著變化。有效:牙齒疼痛消失,全身癥狀減輕,牙齦紅腫顯著減輕,基本無炎性滲出物,牙齒松動減輕,牙齦萎縮無變化。無效:同治療前,但一般無加重情況。
[0115]統(tǒng)計學方法
[0116]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
[0117]結(jié)果
[0118]療效比較,結(jié)果見表1。
[0119]表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0120]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3g~63g、蔓荊子20g~30g、知母32g~42g、牡丹皮27g~37g、魚腥草31g~41g、雞血藤39g~49g、墨旱蓮35g~45g、玄參29g~39g、英絲子34g~44g、黃精52g~62g、赤茍29g~39g、大黃31g~41g、虎杖33g~43g、明黨參26g~36g、甘草21g~31g、秦究16g~26g、龍船花22g~32g、桂枝17g~27g、姜黃29g~39g、卷柏36g~46g、桑寄生27g~37g、巴戟天25g~35g、鴨兒芹33g~43g、九龍?zhí)?2g~32g、忍冬藤29g~39g、山茱萸23g~33g、五加皮41g~51g、蓍草22g~32g、香茶菜27g~37g、山白菊19g~29g、肉蓯蓉35g~45g、升麻27g~37g和竹節(jié)參36g~46g。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6g~60g、蔓荊子23g~27g、知母35g~39g、牡丹皮30g~34g、魚腥草34g~38g、雞血藤42g~46g、墨旱蓮38g~42g、玄參32g~36g、英絲子37g~41g、黃精55g~59g、赤茍32g~36g、大黃34g~38g、虎杖36g~40g、明黨參29g~33g、甘草24g~28g、秦究19g~23g、龍船花25g~29g、桂枝20g~24g、姜黃32g~36g、卷柏39g~43g、桑寄生30g~34g、巴戟天28g~32g、鴨兒芹36g~40g、九龍?zhí)?5g~29g、忍冬藤32g~36g、山茱萸26g~30g、五加皮44g~48g、蓍草25g~29g、香茶菜30g~34g、山白菊22g~26g、肉蓯蓉38g~42g、升麻30g~34g和竹節(jié)參39g~43g。
4.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骨碎補58g、蔓荊子25g、知母37g、牡丹皮32g、魚腥草36g、雞血藤44g、墨旱蓮40g、玄參34g、菟絲子39g、黃精57g、赤芍34g、大黃36g、虎杖38g、明黨參31g、甘草26g、秦艽21、龍船花27g、桂枝22g、姜黃34g、卷柏41g、桑寄生32g、巴戟天30g、鴨兒芹38g、九龍?zhí)?7g、忍冬藤34g、山茱萸28g、五加皮46g、蓍草27g、香茶菜32g、山白菊24g、肉灰蓉40g、升麻32g和竹節(jié)參41g。
5.如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的劑型為散劑和口服液。
6.如權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散劑時,采用內(nèi)服的方式,每日3次,每次100g。
7.權利要求1至6所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散劑時,具體為, 第一步,將骨碎補、牡丹皮、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巴戟天、山茱萸、五加皮、肉蓯蓉和竹節(jié)參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4~6倍醇濃度為70%~80%的乙醇中,浸潰24小時~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4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佘下組分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加入冷水中浸泡3小時~5小時,以文火煎煮2小時~3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2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I~2倍,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粉末混合,相對于其質(zhì)量0.01~0.05倍的蛋白糖、0.1~0.2倍的糊精,I~2倍的淀粉放入攪拌機中攪拌30分鐘~I小時,即制成散劑,用分裝機分裝即可。
8.權利要求1至7所述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中藥制劑制備成的口服液時,具體為, 第一步,將骨碎補、牡丹皮、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巴戟天、山茱萸、五加皮、肉蓯蓉和竹節(jié)參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zhì)量4~6倍醇濃度為70%~80%的乙醇中,浸潰24小時~36小時,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4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滲漉液減壓濃縮,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佘下組分分別粉碎,按重量混合,加入冷水中浸泡3小時~5小時,以文火煎煮2小時~3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將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放入冷水中,以文火煎煮I小時~2小時,所加入的冷水的質(zhì)量是第一步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I~2倍,合并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獲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對于粉末質(zhì)量3~5倍量的蒸餾水,0.1~0.3倍的蔗糖,0.01~0.02倍的苯甲酸鈉,攪拌,煮沸,冷卻,過濾,分裝,滅菌即獲得口服液。
9.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散劑,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
10.一種用于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骨碎補、蔓荊子、知母、牡丹皮、魚腥草、雞血藤、墨旱蓮、玄參、菟絲子、黃精、赤芍、大黃、虎杖、明黨參、甘草、秦艽、龍船花、桂枝、姜黃、卷柏、桑寄生、巴戟天、鴨兒芹、九龍?zhí)?、忍冬藤、山茱萸、五加皮、蓍草、香茶菜、山白菊、肉蓯蓉、升麻和竹?jié)參。
【文檔編號】A61K9/08GK103705871SQ201410011385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劉 文, 王燕, 宋玲, 張春艷 申請人:青島華仁技術孵化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