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10-50g,胡黃連10-35g,雷丸10-25g,使君子10-30g,烏梅10-40g,川椒10-20g,檳榔10-34g,川楝子10-40g,白芍10-50g,枳殼10-40g,苦楝樹根10-20g,麻仁10-35g,入地金牛10-50g。利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對147例膽道蛔蟲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觀察,最短療程1天,最長療程4天,平均治療療程2天,147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達(dá)100%,見效快,療效好,且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膽道蛔蟲癥是腸道蛔蟲病中最嚴(yán)重的一種并發(fā)癥,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蛔蟲運動活躍,并鉆入膽道而出現(xiàn)的急性上腹痛或膽道感染,發(fā)作時病人疼痛難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療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通常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驅(qū)蟲、殺蟲,但西藥副作用明顯。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膽道蛔蟲見效快、療效好、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10-50g,胡黃連10-35g,雷丸10-25g,使君子10_30g,烏梅10-40g,川椒10-20g,檳榔10-34g,川楝子10_40g,白芍10_50g,枳殼10_40g,苦楝樹根10-20g,麻仁10-35g,入地金牛10-50g。
[0005]優(yōu)選的,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40g,胡黃連20g,雷丸15g,使君子20g,烏梅30g,川椒20g,檳榔20g,川楝子30g,白芍30g,枳殼40g,苦楝樹根20g,麻仁15g,入地金牛30g。
[0006]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空腹服用。
[0007]本發(fā)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0008]救必應(yīng),性寒,味苦,歸肺、肝、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胃痛,署濕泄瀉,黃疸,痢疾,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濕疹,瘡癤。
[0009]胡黃連,苦、寒,歸心、胃、大腸經(jīng),清熱,涼血,燥濕。治疳疾,驚癇,瀉痢,勞熱骨蒸,白汗,盜汗,吐血,紐血,火眼,痔瘺,瘡瘍。
[0010]雷丸,苦、寒,歸胃、大腸經(jīng),消積,殺蟲,治蟲積腹痛,疳疾,風(fēng)癇?!端幮哉摗?能逐風(fēng),主癲癇狂走,殺蛔蟲。
[0011]使君子,甘,溫,歸脾、胃經(jīng),驅(qū)蟲消積。用于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等癥。
[0012]烏梅,酸、潘,平,歸肝、脾、肺、大腸經(jīng),斂肺,潘腸,生津,安蛔。用于肺虛久咳,虛熱煩渴,久痕,久灣,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綱目》:斂肺M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涌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黃毒。
[0013]川椒,辛、溫,麻,歸脾、胃、腎經(jīng)。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
[0014]檳榔,苦,辛,溫,歸脾、胃、大腸經(jīng),殺蟲,破積,下氣,行水。
[0015]川楝子,苦,寒,歸肝、小腸、膀胱經(jīng),舒肝行氣止痛,驅(qū)蟲。《本經(jīng)》:主溫疾、傷寒太熱煩狂,殺三蟲疥竊,利小便水道。[0016]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jīng),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柔肝平肝,斂陰止汗?!睹t(yī)別錄》: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0017]枳殼,苦、辛、酸,溫,歸脾、胃經(jīng),理氣寬中,行滯除脹。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0018]苦楝樹根,苦,寒,歸脾、胃、肝經(jīng),清熱,燥濕,殺蟲,主治蛔蟲病、鉤蟲病、蟯蟲病。
[0019]麻仁,甘,平,歸脾、胃、大腸經(jīng),潤腸通便,腸燥便秘,潤燥,殺蟲。
[0020]入地金牛,辛、微溫,歸肝、心二經(jīng),行氣止痛,活血散瘀,祛風(fēng)通絡(luò)。
[0021]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對147例膽道蛔蟲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觀察,最短療程I天,最長療程4天,平均治療療程2天,147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達(dá)100%,見效快,療效好,且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fā)明構(gòu)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0023]實施例1
[0024]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30g,胡黃連35g,雷丸IOg,使君子30g,烏梅20g,川椒15g,檳榔34g,川楝子IOg,白芍40g,枳殼20g,苦楝樹根15g,麻仁35g,入地`金牛20g。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空腹服用。
[0025]實施例2
[0026]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10g,胡黃連20g,雷丸20g,使君子30g,烏梅10g,川椒IOg,檳榔30g,川楝子40g,白芍50g,枳殼IOg,苦楝樹根15g,麻仁10g,入地金牛50g。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空腹服用。
[0027]實施例3
[0028]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40g,胡黃連20g,雷丸15g,使君子20g,烏梅30g,川椒20g,檳榔20g,川楝子30g,白芍30g,枳殼40g,苦楝樹根20g,麻仁15g,入地金牛30g。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空腹服用。
[0029]實施例4
[0030]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50g,胡黃連30g,雷丸25g,使君子IOg,烏梅40g,川椒20g,檳榔10g,川楝子20g,白芍IOg,枳殼30g,苦楝樹根10g,麻仁20g,入地金牛10g。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空腹服用。
[0031]方中,救必應(yīng)清熱解毒、利濕、止痛;胡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雷丸追風(fēng)散寒、行氣止痛;使君子、川椒、檳榔驅(qū)蛔殺蟲;烏梅安蛔;白芍柔肝止疼;枳殼舒肝理氣止痛;苦楝樹根清熱、燥濕、殺蟲;麻仁潤腸通便,利于蟲體排除;入地金牛行氣止痛、活血散瘀。
[0032]利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對147例膽道蛔蟲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觀察,最短療程I天,最長療程4天,平均治療療程2天,147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達(dá)100%。
[0033]典型病例I
[0034]王**,男,18歲,腹痛拒按,晚上輾轉(zhuǎn)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白,苔白潤,脈弦數(shù),診斷為膽道蛔蟲癥。用次方加減治療3天,諸癥悉除痊愈。
[0035]典型病例2
[0036]孫**,女,9歲,腹部疼痛難忍,面色蒼白,并伴有惡心嘔吐,苔黃厚膩,脈弦數(shù),B超檢查證實為膽道蛔蟲癥。用本 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治療2天后,經(jīng)大便排除數(shù)條蛔蟲,排便后諸癥消除痊愈。
【權(quán)利要求】
1.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10-50g,胡黃連10-35g,雷丸10-25g,使君子10_30g,烏梅10_40g,川椒10_20g,檳榔10-34g,川楝子10-40g,白芍10-50g,枳殼10_40g,苦楝樹根10_20g,麻仁10_35g,入地金牛10-50go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膽道蛔蟲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救必應(yīng)40g,胡黃連20g,雷丸15g,使君子20g,烏梅30g,川椒20g,檳榔20g,川楝子30g,白芍 30g,枳殼40g,苦楝樹根20g,麻仁15g,入地金牛30g。
【文檔編號】A61P33/10GK103768317SQ201410054802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2月18日
【發(fā)明者】竇亞麗 申請人:竇亞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