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其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該外用中藥組合物療效顯著,方便,安全,能夠在短期內(nèi)緩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專利說明】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jié)果,其病理生理學核心改變是各種原因所致的鼻竇口狹窄阻塞,以及黏膜纖毛清除功能障礙。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應(yīng)首先選擇藥物治療,只有在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無效或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下才考慮手術(shù)治療。對慢性鼻竇炎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抗炎、抗過敏、促進黏膜纖毛傳輸、改變機體免疫缺陷及中醫(yī)中藥治療等。
[0003]感染是慢性鼻竇炎的首要致病原因,抗生素一直是慢性鼻竇炎藥物治療的首選藥物。國內(nèi)部分學者認為慢性鼻竇炎多為非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所致;但國內(nèi)外亦有文獻報告多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所致;厭氧菌的存在此例尚存爭議,但是近年來呈上升趨勢。然而,因耐藥菌株如抗青霉素菌株等的產(chǎn)生,使青霉素或頭孢類等常用抗生素變得無效。
[0004]長期小劑量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取得較好的療效,對頑固性鼻竇炎、復(fù)發(fā)性鼻竇炎也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對流涕癥狀有比較好的改善,有利于竇腔黏膜水腫的消退,但對嗅覺障礙效果很差。嗜酸粒細胞是鼻竇炎關(guān)鍵的炎性因子,體外試驗發(fā)現(xiàn)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治療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的作用機制是抗炎作用而不是抗菌作用。
[0005]雖然抗生素治療 作為慢性鼻竇炎藥物治療過程中的首選藥物,但是其耐藥性是不容忽視的,另外,抗生素仍然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
[0006]鼻竇炎屬祖國醫(yī)學的“鼻淵”范疇,臨床以慢性鼻竇炎更為常見,多繼發(fā)于急性鼻竇炎病后失于調(diào)理、疏于治療而成,致使毒邪滯留鼻竅;或久病體虛,病后失養(yǎng)致肺氣虛弱,衛(wèi)外之力不足,易受外邪侵襲,正氣虛抗邪無力,瘀熱毒邪結(jié)聚鼻竅所致。其病理過程可以概括為:始于邪,成于熱,釀膿涕,久致虛,兼痰瘀。病變多涉及肺、脾,系肺脾氣虛而致,肺開竅于鼻,鼻為肺所主,肺氣虛弱則鼻功能失調(diào),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則濁陰不能下降,濕濁聚積,內(nèi)停鼻竅。
[0007]西藥治療慢性鼻竇炎一般來說見效較快,但本病長期久用有一定副作用,中藥雖然見效慢,但療效穩(wěn)定,副作用少,辨證施治,標本兼顧,改善鼻塞均有良好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藥物,其療效顯著,方便,安全,能夠在短期內(nèi)緩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0009]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鼻腔沖洗液,其制備方法具體為:
[0010]將上述鼻腔沖洗液中各中藥原料藥組分送人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入不銹鋼提取爸中,添加4kg~6kg的水,進行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進行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進行煎煮I~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
[0011]其中,所述各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
[0012]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其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
[0013]其中,所述外用中藥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魚腥草33g~37g、虎杖41g~45g、辛夷52g~56g、王不留行21g~25g、蒲公英30g~34g、陳皮17g~21g、法半夏25g~29g、柴胡32g~36g、黃苗43g~47g、薏該仁22g~26g、高良姜30g~34g、乳香26g~30g、沒藥31g~35g、桔梗27g~31g、石菖蒲27g~31g、三七23g~27g、節(jié)節(jié)花30g~34g、桂枝19g~23g、黃山藥33g~37g、五色梅25g~29g和白酒草31g~35g。
[0014]其中,所述外用中藥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魚腥草35g、虎杖43g、辛夷54g、王不留行23g、蒲公英32g、陳皮19g、法半夏27g、柴胡34g、黃芪45g、薏苡仁24g、高良姜32g、乳香28g、沒藥33g、桔梗29g、石菖蒲29g、三七25g、節(jié)節(jié)花32g、桂枝21g、黃山藥35g、五色梅27g和白酒草33g。
[0015]其中,所述外用中藥藥物制備成鼻腔沖洗液。
[0016]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外用中藥藥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外用中藥藥物的劑型為鼻腔沖洗液時,具體為,
[0017]將上述鼻腔沖洗 液中各原料藥組分按照所述的質(zhì)量按比例送人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入不銹鋼提取釜中,添加4kg~6kg的水,進行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進行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進行煎煮I~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
[0018]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鼻腔沖洗液的使用方法,具體為用使用前紗布將鼻腔沖洗液過濾2次,靜置后裝入鼻腔沖洗器,保持溫度30°C~40°C,每次沖洗量為300ml~400ml,左右鼻腔交替進行,一天2次。
[0019]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鼻腔沖洗液,其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
[00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21]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藥物,療效顯著,方便,安全,能夠在短期內(nèi)緩解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細菌感染在慢性鼻竇炎中有重要地位,感染與變態(tài)反應(yīng)造成的黏膜水腫是鼻竇炎的主要原因。黏膜水腫可以導(dǎo)致 狹窄的竇口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局部組織缺氧,纖毛活動能力下降,為病原體進一步繁殖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另外,慢性鼻竇炎是由竇黏膜充血,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黏膜水腫,纖毛運動遲鈍或停止,分泌物呈漿液性或黏膿性所引起,所以,抗炎抗水腫、通暢引流成為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一個關(guān)鍵。
[0023]鼻竇炎屬祖國醫(yī)學的“鼻淵”范疇,臨床以慢性鼻竇炎更為常見,多繼發(fā)于急性鼻竇炎病后失于調(diào)理、疏于治療而成,致使毒邪滯留鼻竅;或久病體虛,病后失養(yǎng)致肺氣虛弱,衛(wèi)外之力不足,易受外邪侵襲,正氣虛抗邪無力,瘀熱毒邪結(jié)聚鼻竅所致。其病理過程可以概括為:始于邪,成于熱,釀膿涕,久致虛,兼痰瘀。病變多涉及肺、脾,系肺脾氣虛而致,肺開竅于鼻,鼻為肺所主,肺氣虛弱則鼻功能失調(diào),脾氣虛弱運化失職,則濁陰不能下降,濕濁聚積,內(nèi)停鼻竅。治療原則為通竅暢竇,斷絕膿源,排膿引流,活血化瘀,兼扶正袪邪。
[0024]基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藥物,其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
[0025]進一步,所述外用中藥藥物僅由上述原料藥構(gòu)成。
[0026]所述外用中藥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魚腥草33g~37g、虎杖41g~45g、辛夷52g~56g、王不留行2Ig~25g、蒲公英30g~34g、陳皮17g~21g、法半夏25g~29g、柴胡32g~36g、黃苗43g~47g、薏該仁22g~26g、高良姜30g~34g、乳香26g~30g、沒藥31g~35g、桔梗27g~31g、石菖蒲27g~31g、三七23g~27g、節(jié)節(jié)花30g~34g、桂枝19g~23g、黃山藥33g~37g、五色梅25g~29g和白酒草31g~35g。
[0027]更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外用中藥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魚腥草35g、虎杖43g、辛夷54g、王不留行23g、蒲公英32g、陳皮19g、法半夏27g、柴胡34g、黃芪45g、薏苡仁24g、高良姜32g、乳香28g、沒藥33g、桔梗29g、石菖蒲29g、三七25g、節(jié)節(jié)花32g、桂枝21g、黃山藥35g、五色梅27g和白酒草33g。
[0028]方中,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等功效,魚腥草素對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等多種草蘭陽性和革蘭陰性細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力,虎杖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在體外有較廣的抗菌譜,對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對多種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辛夷是治療鼻淵的要藥,具有辛溫發(fā)散、芳香通竅之功效,辛夷外用收斂止血,可產(chǎn)生蛋白凝固物;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辛夷含揮發(fā)油等成分,有收縮鼻粘膜血管的作用,可替代麻黃堿,抑制過敏反應(yīng),保護鼻粘膜,促進粘膜分泌物的吸收,減輕炎癥,抗病原微生物、抑菌、鎮(zhèn)痛等作用,王不留行具有行氣活血、散瘀通竅功能,蒲公英清熱解毒、燥濕化膿,陳皮宣散邪氣、通利鼻竅,法半夏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柴胡苦辛微寒,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黃芪、薏苡仁則有補益肺脾之功,“脾主肌肉”,兩者結(jié)合能很好的懨復(fù)鼻的功能,促進鼻部肌肉的去腐生肌,高良姜溫通經(jīng)絡(luò),散寒濕,袪頭痛鼻塞,乳香和沒藥行氣,活血散瘀以改善鼻甲粘膜和鼻竇粘膜的充血、腫大,桔梗引藥上行,石菖蒲化痰開竅,消腫止痛,三七止血散瘀,消腫止痛,節(jié)節(jié)花涼血散瘀,清熱解毒,桂枝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黃山藥理氣止痛,解毒消腫,五色梅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白酒草清熱止痛,去風化痰,諸藥配合,具有通竅暢竇,斷絕膿源,排膿引流,活血化瘀、兼扶正去邪的功效。
[0029]各原料藥藥理如下:
[0030]魚腥草:味辛,性微寒,入 肺、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咳喘,熱毒血痢,濕熱淋證,熱毒瘡癰,蛇蟲要上等證。[0031]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有袪風利濕、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關(guān)節(jié)痹痛,濕熱黃疸,經(jīng)閉,微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
[0032]辛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jīng),具有袪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頭痛,目眩,鼻淵,鼻寒流涕,齒痛,面腫等證,辛夷功善宣肺氣而通鼻竅,為治療鼻淵之專藥,藥理作用表現(xiàn)為保護鼻黏膜,促進黏膜分泌物吸收,減輕炎癥,促鼻腔通暢,抗過敏、抗多巴胺。
[0033]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入肝,胃經(jīng),具有活血通經(jīng),下乳消癰,利尿通淋的作用,主治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難產(chǎn);產(chǎn)后乳汁不下,乳癰腫痛;熱淋,血淋,石淋等證。
[0034]蒲公英:味甘、苦,性寒,人肝、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瘡瘍腫毒的治療,對乳癰效果尤其顯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等癥狀的治療,此外,還具有利尿除濕的作用,用于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病癥的治療,普通應(yīng)對黃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副傷寒甲、白色念珠?? ⑴P筒际蠗U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對同心性毛癬菌、許嵐黃癬菌、鐵銹色小芽孢菌、石膏樣小芽孢癬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0035]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jīng),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于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又能行氣寬中,用于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證。
[0036]法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痰厥頭痛等證。
[0037]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具有疏散退熱、升陽舒肝的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證。
[0038]黃芪:味甘、性溫,歸肺、脾經(jīng),有補益脾土,升舉陽氣,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療脾肺氣虛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 自汗盜汗;氣血不足、陽氣衰微之瘡瘍不起、膿成不潰、潰久不斂;以及氣虛失運之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黃芪對動物血糖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能增加貧血者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促進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者懨復(fù)正常,并能提高或懨復(fù)紅細胞的功能。
[0039]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利水的功能,用于脾胃虛弱,便溏腹瀉,或婦女帶下病,脾虛濕盛水腫,小便不利,或腳氣腫痛;濕熱痹痛,手足拘攣,酸楚疼痛;肺癰咳唾膿痰,或腸痛拘急腹痛。
[0040]高良姜:味辛,性熱,歸脾、胃經(jīng),具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證。
[0041]乳香:味辛,苦,性溫,人心、肝、脾經(jīng),具有調(diào)氣活血,定痛,追毒的功效,主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刺痛等證。
[0042]沒藥:味苦,辛,性平,人肝、脾、心、腎經(jīng),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瘡瘍、腸癰、
[0043]目赤腫痛。
[0044]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jīng),具有宣肺、利咽、袪痰、排膿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等證。
[0045]石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胃經(jīng),具有化痰開竅,化濕行氣,去風利痹,消腫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療痰蒙清竅,神志昏迷,該品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不但有開竅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濕,豁痰,辟穢之效故擅長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之神志昏亂;亦用于治療濕阻中焦,脘腹痞滿,脹悶疼痛。該品辛溫芳香,善化濕濁、醒脾胃、行氣滯、消脹滿;亦用于治療健忘,失眠,耳鳴,耳聾。該品人心經(jīng),開心竅、益心智、安心神、聰耳明目。
[0046]三七: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經(jīng),具有止血,散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產(chǎn)后血暈,惡露不下,跌撲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等證。
[0047]節(jié)節(jié)花:味甘,性寒,具有涼血散瘀,清熱解毒,除濕通淋等證,主治咳血,吐血,便血,濕熱黃疸,痢疾,泄瀉,牙齦腫痛,咽喉腫痛,乳癰,癰疽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證。
[0048]桂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的作用,桂枝溫經(jīng)通脈,橫通肢節(jié),用于外感風寒表證,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yīng)用,亦用于風濕痹痛、胃寒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風濕痹痛,肩臂肢節(jié)泠痛等證,痰飲證和膀胱蓄水,心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胸脅脹滿,咳逆頭暈等痰飲證。
[0049]黃山藥:拉丁名Dioscorea Panthaicae Rhizoma,味甘、微辛,性平,歸胃、心經(jīng),具有理氣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胃痛、吐瀉腹痛,跌打損傷,外用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等證。
[0050]五色梅:味苦,微甘,性涼,具有清熱,止血的功效,主治肺癆咳血,腹痛吐瀉,濕疹,陰癢等證。
[0051]白酒草: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熱止痛,袪風化痰的功效,主治喉炎,肺炎,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等證。
[0052]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采用局部沖洗,可使藥氣從鼻孔直達肺,通經(jīng)貫絡(luò),透徹全身,中藥經(jīng)鼻吸人,藥液隨呼吸充分到達病變所在部位,藥物霧化還可引起濕潤鼻道粘膜的作用,有利于鼻分泌物的排除。另外藥物中的有效生物成分可起到增加組織免疫力的作用。鼻腔給藥具有起效快,用 藥方便,全身副作用小等特點。而對于慢性炎癥來說,全身用藥起效緩慢,長時間服藥又有可能影響患者所患其他疾病的治療,且易產(chǎn)生副作用。因此,中藥鼻腔沖洗結(jié)合西藥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顯著,治愈率高。
[0053]本發(fā)明提供的外用中藥藥物制備成鼻腔沖洗液。
[0054]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鼻腔沖洗液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55]將上述鼻腔沖洗液中各原料藥組分按照所述的質(zhì)量按比例送入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入不銹鋼提取釜中,添加4kg~6kg的水,進行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進行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進行煎煮I~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
[0056]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鼻腔沖洗液的使用方法,具體為用使用前紗布將鼻腔沖洗液過濾2次,靜置后裝入鼻腔沖洗器,保持溫度30°C~40°C,每次沖洗量為300ml~400ml,左右鼻腔交替進行,一天2次。
[0057]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yīng)用技術(shù)手段來解決技術(shù)問題,并達成技術(shù)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
[0058]實施例1鼻腔沖洗液I
[0059]將魚腥草35g、虎杖43g、辛夷54g、王不留行23g、蒲公英32g、陳皮19g、法半夏27g、柴胡34g、黃芪45g、薏苡仁24g、高良姜32g、乳香28g、沒藥33g、桔梗29g、石菖蒲29g、三七25g、節(jié)節(jié)花32g、桂枝21g、黃山藥35g、五色梅27g和白酒草33g送入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入不銹鋼提取釜中,添加6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3kg的水,進行煎煮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2kg的水,進行煎煮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I。
[0060]實施例2鼻腔沖洗液2
[0061]將魚腥草33g、虎杖41g、辛夷52g、王不留行21g、蒲公英30g、陳皮17g、法半夏25g、柴胡32g、黃芪43g、薏苡仁22g、高良姜30g、乳香26g、沒藥31g、桔梗27g、石菖蒲27g、三七23g、節(jié)節(jié)花30g、桂枝19g、黃山藥33g、五色梅25g和白酒草31g送入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入不銹鋼提取釜中,添加6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3kg的水,進行煎煮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2kg的水,進行煎煮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2。
[0062]實施例3鼻腔沖洗液3
[0063]將魚腥草37g、虎杖46g、辛夷56g、王不留行26g、蒲公英34g、陳皮21g、法半夏29g、柴胡36g、黃芪47g、薏苡仁26g、高良姜34g、乳香30g、沒藥35g、桔梗31g、石菖蒲31g、三七27g、節(jié)節(jié)花34g、桂枝23g、黃山藥37g、五色梅29g和白酒草35g送人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人不銹鋼提取釜中,添加6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3kg的水,進行煎煮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渣中再次添加2kg的水,進行煎煮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3。
[0064]實施例4中藥急性毒性試驗
[0065]實驗分組:4組采用實施例1至實施例3制備的中藥鼻腔沖洗液I至3,均進行濃縮,獲得生藥濃度為3g生藥/ml的藥液,非給藥組。每組10只昆明小鼠,體重18~22g,雌雄各半。
[0066]實驗步驟:(I)采用小鼠口服灌胃給藥,如上述分4組,給藥前禁食12h,然后給予上述中藥鼻腔沖洗液I至鼻腔沖洗液3灌胃,每日3次,連續(xù)給藥7d,空白對照組不給藥,觀察此較并記錄小鼠的毒性反應(yīng)及死亡數(shù)。
[0067]實驗結(jié)果:給藥后30min小鼠出現(xiàn)輕微活動減少,此左右懨復(fù)正常,實驗小鼠連續(xù)觀察7d,其全身狀況、攝食、飲水、大小便和體重增長均正常。無一動物死亡。7d后處死動物,剖解肉眼觀察心、肝、脾、肺、腎等重要臟器,未發(fā)現(xiàn)異常改變。
[0068]實施例5臨床資料
[0069]所有患者均來自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在門診五官科就診的患者,診斷標準參照《實用耳喉鼻科學》中“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擬定。(I)癥狀:鼻塞、流膿、嗅覺減退或者消失,且多伴有頭痛、頭暈、頭脹。(2)體征:鼻道中有膿性分泌物流出,鼻甲肥大、水腫或者息肉樣改變。(3)輔助檢查:所有病例均攝柯、華氏X線片檢查顯示符合鼻竇炎性改變。排除鼻竇其它性質(zhì)病變。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的鼻竇炎患者共127例,其中男65例,女62例;年齡12-59歲,平均36.2歲;病程2.5-7年,平均3.6年。將入選的127例病例隨機分為2組,即中藥組67例、西藥組60例。2組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此性。
[0070]治療方法
[0071]中藥組:用紗布將實施例1制備的鼻腔沖洗液I過濾2次,靜置后裝入鼻腔沖洗器,保持溫度30°C~40°C,每次沖 洗量為300ml~400ml,左右鼻腔交替進行,一天2次。[0072]西藥組:鼻竇慶大霉素沖洗,I次/14d,慶大霉素16萬U(2mL)用30mL生理鹽水稀釋雙側(cè)沖洗,沖洗3次為I療程。
[0073]觀察方法
[0074]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第4周末、治療第8周末分別采血查白細胞計數(shù)(WBC)、C-反應(yīng)蛋白(CRP)。
[0075]療效標準
[0076]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鼻道內(nèi)無膿性分泌物流出,鼻竇X線片示炎癥改變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減輕,鼻黏膜水腫、充血好轉(zhuǎn),鼻竇X線片示炎癥改變消失;無效:自覺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鼻道內(nèi)仍存在大量膿性分泌物,鼻甲仍明顯水腫,鼻竇X線片示炎癥無明顯改變。
[0077]統(tǒng)計學方法
[0078]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構(gòu)成此表示,采用X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0079]各組治療后WBC、CRP改變情況,結(jié)果見表1。
[0080]表1各組治療前后WBC、CRP改變情況
[0081]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鼻腔沖洗液,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具體為, 將所述鼻腔沖洗液中各中藥原料藥組分送入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入不銹鋼提取釜中,添加4kg~6kg的水,進行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進行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進行煎煮I~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藥鼻腔沖洗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
3.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藥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魚腥草33g~37g、虎杖41g~45g、辛夷52g~56g、王不留行21g~25g、蒲公英30g~34g、陳皮17g~21g、法半夏25g~29g、柴胡32g~36g、黃苗43g~47g、薏該仁22g~26g、高良姜30g~34g、乳香26g~30g、沒藥31g~35g、桔梗27g~31g、石菖蒲27g~31g、三七23g~27g、節(jié)節(jié)花30g~34g、桂枝19g~23g、黃山藥33g~37g、五色梅25g~29g和白酒草31g~35g。
5.如權(quán)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藥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魚腥草35g、虎杖43g、辛夷54g、王不留行23g、蒲公英32g、陳皮19g、法半夏27g、柴胡34g、黃芪45g、薏苡仁24g、高良姜32g、乳香28g、沒藥33g、桔梗29g、石菖蒲29g、三七25g、節(jié)節(jié)花32g、桂枝21g、黃山藥35g、五色梅27g和白酒草33g。
6.如權(quán)利要求3至5所述的外用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制備成鼻腔沖洗液。`
7.權(quán)利要求3至6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鼻腔沖洗液時,具體為, 將所述鼻腔沖洗液中各原料藥組分按照所述的質(zhì)量按比例送入攪拌機中混合,隨后送人不銹鋼提取爸中,添加4kg~6kg的水,進行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2kg~3kg的水,進行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在濾洛中再次添加Ikg~2kg的水,進行煎煮I~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三次過濾獲得的濾液混合,獲得鼻腔沖洗液。
8.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外用中藥鼻腔沖洗液,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魚腥草、虎杖、辛夷、王不留行、蒲公英、陳皮、法半夏、柴胡、黃芪、薏苡仁、高良姜、乳香、沒藥、桔梗、石菖蒲、三七、節(jié)節(jié)花、桂枝、黃山藥、五色梅和白酒草。
9.權(quán)利要求8所述鼻腔沖洗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前紗布將所述外用中藥鼻腔沖洗液過濾2次,靜置后裝入鼻腔沖洗器,保持溫度30°C~40°C,每次沖洗量為300ml~400ml,左右鼻腔交替進行,一天2次。
【文檔編號】A61K36/9062GK103861000SQ20141008567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3月10日
【發(fā)明者】江峰, 翁婉丹, 靳一鳴, 徐雷, 張 杰, 古洪亮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