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素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葫蘆素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具體涉及葫蘆素為葫蘆素B或葫蘆素D中的一種或二者的組合物在制備通過抑制血管新生或者誘導細胞凋亡進而抗腫瘤的藥物中的應用。本發(fā)明通過常規(guī)工藝可制備成多種劑型,如片劑、散劑、膠囊劑、混懸劑、糖漿劑、口服液、軟膏劑、貼劑、注射劑??梢詥为毥o藥或者聯(lián)合治療,用于抑制血管新生、誘導細胞凋亡而抗腫瘤。
【專利說明】葫蘆素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葫蘆素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具體涉及葫蘆素B或葫蘆素D中的一種或二者的組合物在制備通過抑制血管新生或者誘導細胞凋亡進而抗腫瘤的藥物中的應用,屬于生物醫(yī)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葫蘆素(Cucurbitacins)屬于19-甲基出現(xiàn)在C_9位上的一類四環(huán)三職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葫蘆科植物中,在十字花科、玄參科、秋海棠科、杜英科、四數(shù)木科等高等植物及一些大型真菌中也有發(fā)現(xiàn)。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邱明華帶領科技人員在發(fā)現(xiàn)的一系列新型葫蘆素的基礎上,研究了 229個幾乎所有的葫蘆素類化合物,提出了新的結構分類模式,由此前的5類結構類型重新分為12類,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目前,我國批準生產(chǎn)的葫蘆素又叫葫蘆素BE,為中藥甜瓜蒂(別名:苦丁香)提取物,主要含葫蘆素B、E等成分,現(xiàn)有的提取物中葫蘆素B含量為60%以上,其質量標準收載于我國部頒標準中(標準編號:WS3-B-3711-98,第十九冊,P223~224)。葫蘆素片用于治療慢性肝炎(葫蘆素片,藥學通報1986,21(6): 357),經(jīng)上海、北京、重慶等地十三家醫(yī)院臨床,其有效率為75.2%,顯效率為44.6%。臨床上觀察到葫蘆素片能較全面地改善慢性肝炎常見癥狀和主要體征,并有明顯的降酶(S-GPT)、降濁(TTT、ZnTT)和降膽紅質作用,停藥后不引起S-GPT反跳,對蛋白倒置和高球蛋白血癥也有明顯的糾正作用,還能提高慢性肝炎患者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能力,無明顯毒副作用。除此以外,葫蘆素片還能用于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經(jīng)上海、北京、廣西等地六家醫(yī)院臨床觀察,統(tǒng)計169例,有效率69%,顯效率39%。臨床觀察表明,該藥與5-氟脲嘧啶比較,其改善癥狀、消除肝痛、縮小瘤體、延長生存期、恢復體力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無一般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治療肝炎、肝癌新藥葫蘆素片,中草藥,1987,18(10):21 ;葫蘆素治療原發(fā)性肝癌50例臨床觀察,新藥與臨床,1984,3 (2):21-22 ;葫蘆素的藥理與臨床應用,中草藥,1992,2`3(11):605-608).最近有作者將葫蘆素片與化療藥聯(lián)合,治療中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期由單一化療藥的6.1 ±7.12月,提高到12.5±7.54月(葫蘆素片加化療藥治療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療效觀察,癌癥,1989,8 (6):434-436);另有文獻發(fā)現(xiàn)葫蘆素B,E對鼻咽癌細胞具有較強的殺傷作用;有文獻指出,長療程用藥(6周)能明顯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防止肝脂肪變性以及肝硬變的形成和發(fā)展?,F(xiàn)有專利多為與劑型相關的專利,如“納米葫蘆素制劑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申請?zhí)?0110358.3,,、“葫蘆素環(huán)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劑,申請?zhí)?02153647.3”、“葫蘆素脂質體組方及其制劑,申請?zhí)?02144633.4”、“葫蘆素滴丸及其制備方法,申請?zhí)?200310100943.3”。最近公開了一項新用途專利“200610046738.7”,將葫蘆素用于升白和與化療藥物聯(lián)合治療,逆轉化療藥物的降白作用。盡管諸多研究表明葫蘆素提取物可以用于腫瘤的治療,但作用機制不詳,造成藥物用藥劑量較大,不良反應多。麻醉狗急性試驗表明,葫蘆素混合物在6mg/kg時會導致狗的死亡。在大鼠亞急毒性試驗中,劑量為2mg/kg,服用兩個月后,會對動物心臟功能產(chǎn)生一定影響;當劑量增至5、10及15mg/kg時,可分別導致個別動物死亡及部分死亡,甚至是大部分死亡。隨著劑量從0.12、0.3至0.9mg/kg的提高,動物會逐漸出現(xiàn)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嚴重貧血,死亡等嚴重后果。明確藥物的作用機制,可以增加用藥的針對性,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0003]肝癌是指原發(fā)于肝臟的惡性腫瘤,包括原發(fā)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兩種,據(jù)最新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新發(fā)肝癌患者約60萬,居惡性腫瘤的第五位。目前我國原發(fā)性肝癌發(fā)病人數(shù)約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肝癌已經(jīng)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殺手,其危險性不容小視。然而,由于肝癌細胞具有易侵入和易擴散等生物學特性,目前對于肝癌的治療效果不容樂觀。
[0004]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從已有血管發(fā)芽生成新血管的過程,對惡性實體腫瘤的生長、轉移乃至預后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血管生成是惡性實體腫瘤突破上皮基底膜后進一步生長所必須的。腫瘤中新形成的血管具有其自身獨特的結構特點。多數(shù)學者認為,新生血管的結構特點使惡性腫瘤組織發(fā)生遠處轉移成為可能。因此,惡性實體腫瘤中新生血管的定量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獨立的預后標志?,F(xiàn)有研究結果未見有關將“葫蘆素B或葫蘆素D”、通過抑制血管新生而抑制腫瘤的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針對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申請保護葫蘆素的一種新的用途,即葫蘆素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具體涉及葫蘆素B或葫蘆素D中的一種或二者的組合物在制備通過抑制血管新生或者誘導細胞凋亡進而抗腫瘤的藥物中的應用。葫蘆素為葫蘆科、十字花科、玄參科、秋海棠科、杜英科、四數(shù)木科植物及其大型真菌中提取的一類四環(huán)萜類化合物。
[0006]本發(fā)明中,所述葫蘆素的有效成分為葫蘆素B和葫蘆素D,其中,葫蘆素B和葫蘆素D抑制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增殖的半抑制濃度分別為0.037 μ M和0.28 μ M ;本發(fā)明葫蘆素B和葫蘆素D誘導細胞凋亡和 抑制新血管生成的有效給藥劑量均為I μ Μ。
[0007]本發(fā)明通過常規(guī)制備工藝可加工成多種劑型,如片劑、散劑、膠囊劑、顆粒劑、混懸劑、糖漿劑、口服液、軟膏劑、貼劑、注射劑;本發(fā)明的給藥途徑包括外用、口服或者注射??梢詥为毥o藥也可以聯(lián)合治療,通過抑制新血管生成和誘導細胞凋亡,進而抑制腫瘤擴散和癌細胞轉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葫蘆素B和D對人體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HUVEC)活力的影響;
[0009]圖2為葫蘆素B和D對新生血管的影響圖;
[0010]圖3為葫蘆素B和D對人體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HUVEC)凋亡的影響圖;
[0011]圖4為葫蘆素B和D對Bax,Bcl-2,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達的影響,其中圖A為葫蘆素B,圖B為葫蘆素D,I為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2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 來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更為清楚。但實施例僅是范例性的,并不對本發(fā)明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細節(jié)和形式進行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0013]實施例1葫蘆素B (CuB,檢測純度大于97%)和葫蘆素D (CuD)體外抑制細胞增殖的藥效學試驗
[0014]1、將人體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HUVEC)(購自ATCC)置于96孔板中,調整細胞濃度為每孔I X IO4個,并在每孔加入200 μ L培養(yǎng)液,恒溫37°C培養(yǎng)過夜;
[0015]2、將CuB和CuD以PBS溶解至不同濃度并加至上述細胞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12h ;
[0016]3、將MTT儲備液加至上述細胞培養(yǎng)液中,于37°C在黑暗處培養(yǎng)4h ;
[0017]4、移去培養(yǎng)液并加入一定量的DMSO后,室溫下震蕩15min,并于490nm處測定各樣品的吸收。
[0018]結果見圖1和表1 ;由圖1可知,CuB和CuD可抑制HUVEC的增殖并且該作用成劑量依賴性;由表1可知,CuB和CuD抑制HUVEC增殖的IC5tl值分別為0.037 μ M和0.28 μ Μ。
[0019]表1CuB和CuD抑制HUVEC增殖的IC5tl值
【權利要求】
1.葫蘆素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蘆素在制備通過抑制血管新生或者誘導細胞凋亡進而抗腫瘤的藥物中的應用,其中,葫蘆素為葫蘆素B或葫蘆素D中的一種或二者的組合物。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蘆素為葫蘆科、十字花科、玄參科、秋海棠科、杜英科、四數(shù)木科植物或大型真菌中提取的一類四環(huán)萜類化合物。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蘆素B和葫蘆素D抑制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增殖的半抑制濃度分別為0.037 μ M和0.28 μ M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蘆素誘導細胞凋亡和抑制新血管生成的有效給藥劑量均為I μ M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蘆素結合醫(yī)學上可接受的載體通過常規(guī)制備工藝可加工成片劑、散劑、膠囊劑、顆粒劑、混懸劑、糖漿劑、Π服液、軟膏劑、貼劑或注射劑。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蘆素的給藥途徑包括外用、口服或者注射。`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3877101SQ201410089854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楊寶峰, 張妍, 杜智敏, 王立波, 朱久新, 樸賢美, 吳立軍 申請人:哈爾濱醫(y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