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306876閱讀:344來源:國知局
      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其原料藥包括麻黃、鵝不食草、羌活、徐長卿、五味子、延胡索、蘇木、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荊芥、丹參、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梔子、牛蒡子、地膚子、巴戟天、五香草、元寶草、厚樸、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該藥物制劑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少,復(fù)發(fā)率低,對于減少蕁麻疹患者病痛及預(yù)防具有重大意義。
      【專利說明】用于治療寒冷性尋麻修的藥物制劑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颈尘凹夹g(shù)】
      [0002]蕁麻疹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xiàn)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yīng)。本病以突發(fā)的局部或全身大小不等的風(fēng)團(tuán),突起表面,劇烈痙癢,發(fā)無定處,忽起忽退,來去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跡為特點。中醫(yī)學(xué)稱之為“癮疹”、“風(fēng)疹”等。常見的致病因素有食物、藥物、感染、物理因素、化學(xué)因素、內(nèi)臟和全身性疾病等。
      [0003]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個特殊類型,多由于冷空氣、冷水或寒冷物的刺激,在手、面等暴露部位或觸及部位出現(xiàn)痙癢性風(fēng)團(tuán)、水腫、紅斑;重者有頭痛、呼吸急促等全身癥狀,甚或休克。多于冬天加重,夏天減輕;遇冷或風(fēng)吹則加劇,得熱則減輕。冷試驗陽性。
      [0004]寒冷性蕁麻疹的發(fā)生主要由于皮膚毛細(xì)血管的滲出,其直接原因是肥大細(xì)胞脫顆粒釋放各種炎性介質(zhì)。炎性介質(zhì)包括:①組織胺;②嗜酸性及嗜中性粒細(xì)胞趨化因子;③血小板激活因子;④前列腺素;⑤抗IgE的IgE抗體;⑥神經(jīng)多膚。寒冷性蕁麻疹的發(fā)病機制是肥大細(xì)胞脫顆粒以IgE介導(dǎo)為主,其最終發(fā)病過程有多種因素參與。
      [0005]目前,對于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西醫(yī)推薦使用賽庚定或咪哩斯汀,但療效往往不甚滿意,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類藥物及免疫抑制劑有一定作用,但副作用大,同樣不能控制復(fù)發(fā),且會給發(fā)作時的治療帶來困難。
      [0006]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蕁麻疹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療程短,復(fù)發(fā)率低,中醫(yī)認(rèn)為寒冷性蕁麻疹是因天賦不足,氣血虛弱,衛(wèi)氣失固,復(fù)遇風(fēng)寒相博,客于肌膚腠理,使經(jīng)脈氣血結(jié)聚,營血瘀滯而發(fā)病,是以正虛為本,外邪風(fēng)寒為標(biāo)所致的一種慢性皮膚病,本病證源于人體陽氣不足。“夫陽氣者,如霧露之溉”,以溫煦四肢百骸五臟六腑,陽氣不足則衛(wèi)外不固肌膚失濡,若再受寒邪,寒邪搏于肌膝則可出現(xiàn)疹塊,保暖則可助己虛之陽氣溫煦氣血,氣血暢達(dá)營衛(wèi)調(diào)和則疹塊自消。然人體衛(wèi)外之陽來源于臟腑,臟腑陽氣不足則衛(wèi)陽無源,因此,對于寒冷性蕁麻疹的治療原則為疏風(fēng)散寒、調(diào)和營衛(wèi)、益氣固表,本發(fā)明就是在此中醫(yī)治療理論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一種新型的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其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少,復(fù)發(fā)率低,對于減少蕁麻疹患者病痛及預(yù)防具有重大意義。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其原料藥包括麻黃、鵝不食草、羌活、徐長卿、五味子、延胡索、蘇木、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荊芥、丹參、天竺 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地膚子、巴戟天、五香草、元寶草、厚樸、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佟?br> [0009]其中,所述藥物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35重量份~45重量份、鵝不食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憲活25重量份~35重量份、徐長卿10重量份~20重量份、五味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延胡索25重量份~35重量份、蘇木25重量份~35重量份、獲茶20重量份~30重量份、威靈仙10重量份~20重量份、魚腥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虎杖35重量份~45量份、蒲公英30重量份~40重量份、荊芥10重量份~20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20重量份、天竺黃15重量份~25重量份、黃精35重量份~45重量份、首烏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5重量份、英絲子20重量份~30重量份、桅子25重量份~35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地膚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巴戟天20重量份~30重量份、五香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元寶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厚樸10重量份~20重量份、山大黃10重量份~20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5重量份和九龍?zhí)?0重量份~20重量份。
      [0010]其中,所述藥物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40重量份~45重量份、鵝不食草25重量份~30重量份、憲活30重量份~35重量份、徐長卿15重量份~20重量份、五味子40重量份~45重量份、延胡索30重量份~35重量份、蘇木30重量份~35重量份、獲茶25重量份~30重量份、威靈仙15重量份~20重量份、魚腥草25重量份~30重量份、虎杖40重量份~45量份、蒲公英35重量份~40重量份、荊芥10重量份~15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15重量份、天竺黃15重量份~20重量份、黃精35重量份~40重量份、首烏藤20重量份~25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0重量份、英絲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桅子25重量份~30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20重量份、地膚子10重量份~15重量份、巴戟天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香草10重量份~15重量份、元寶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厚樸10重量份~15重量份、山大黃10重量份~15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0重量份和九龍?zhí)?0重量份~15重量份。
      [0011]其中,所述藥物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40重量份、鵝不食草25重量份、憲活30重量份、徐長卿15重量份、五味子40重量份、延胡索30重量份、蘇木30重量份、茯苓25重量份、威靈仙15重量份、魚腥草25重量份、虎杖40重量份、蒲公英35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丹參15重量份、天竺黃20重量份、黃精40重量份、首烏藤25重量份、石斛30重量份、菟絲子25重量份、桅子30重量份、牛蒡子20重量份、地膚子15重量份、巴戟天25重量份、五香草15重量份、元寶草25重量份、厚樸15重量份、山大黃15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和九龍?zhí)?5重量份。
      [0012]其中,所述藥物制劑的劑型可以為片劑和顆粒劑。
      [0013]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當(dāng)所制備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具體為,
      [0014]第一步,將麻黃、鵝不食草、五味子、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五香革、元寶草、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 [0015]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藥洛以及該藥物制劑除第一步的原料藥之外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0016]第三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清膏和第二步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糊精或蔗糖3g、矯味劑和甜味劑適量,將細(xì)粉與蔗糖/糊精、矯味劑和甜味劑混合均勻,加入適量水或乙醇制成軟材,過篩制粒,干燥,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
      [0017]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當(dāng)所制備的劑型為片劑時,具體為,
      [0018]第一步,將麻黃、鵝不食草、五味子、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五香草、元寶草、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伲謩e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
      [0019]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藥渣以及該藥物制劑除第一步的原料藥之外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
      [0020]第三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清膏和第二步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硬脂酸鎂0.01g、羧甲基淀粉鈉0.03g、微晶纖維素0.3g,將浸膏粉與羧甲基淀粉鈉、微晶纖維素混合,過篩,使其混勻,加入適量水或乙醇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鎂,然后用沖壓裝置將顆粒壓制成片,即得片劑。
      [002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22]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少,復(fù)發(fā)率低,對于減少蕁麻疹患者病痛及預(yù)防具有重大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0023]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其原料藥包括麻黃、鵝不食草、憲活、徐長卿、五味子、延胡索、蘇木、獲茶、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荊芥、丹參、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地膚子、巴戟天、五香草、元寶草、厚樸、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佟?br> [0024]進(jìn)一步,所述藥物制劑僅由上述原料藥構(gòu)成。
      [0025]所述藥物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35重量份~45重量份、鵝不食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蕪;活25重量份~35重量份、徐長卿10重量份~20重量份、五味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延胡索25重量份~35重量份、蘇木25重量份~35重量份、獲茶20重量份~30重量份、威靈仙10重量份~20重量份、魚腥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虎杖35重量份~45量份、蒲公英30重量份~40重量份、荊芥10重量份~20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20重量份、天竺黃15重量份~25重量份、黃精35重量份~45重量份、首烏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5重量份、英絲子20重量份~30重量份、桅子25重量份~35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地膚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巴戟天20重量份~30重量份、五香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元寶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厚樸10重量份~20重量份、山大黃10重量份~20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5重量份和九龍?zhí)?0重量份~20重量份。
      [0026]進(jìn)一步,所述藥物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40重量份~45重量份、鵝不食草25重量份~30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35重量份、徐長卿15重量份~20重量份、五味子40重量份~45重量份、延胡索30重量份~35重量份、蘇木30重量份~35重量份、獲茶25重量份~30重量份、威靈仙15重量份~20重量份、魚腥草25重量份~30重量份、虎杖40重量份~45量份、蒲公英35重量份~40重量份、荊芥10重量份~15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15重量份、夭竺黃15重量份~20重量份、黃精35重量份~40重量份、首烏藤20重量份~25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0重量份、英絲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桅子25重量份~30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20重量份、地膚子10重量份~15重量份、巴戟天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香草10重量份~15重量份、元寶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厚樸10重量份~15重量份、山大黃10重量份~15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0重量份和九龍?zhí)?0重量份~15重量份。
      [0027]最優(yōu)選,所述藥物制劑中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40重量份、鵝不食草25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徐長卿15重量份、五味子40重量份、延胡索30重量份、蘇木30重量份、茯苓25重量份、威靈仙15重量份、魚腥草25重量份、虎杖40重量份、蒲公英35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丹參15重量份、天竺黃20重量份、黃精40重量份、首烏藤25重量份、石斛30重量份、菟絲子25重量份、桅子30重量份、牛蒡子20重量份、地膚子15重量份、巴戟天25重量份、五香草15重量份、元寶草25重量份、厚樸15重量份、山大黃15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和九龍?zhí)?5重量份。
      [0028]本發(fā)明提供的藥物制劑可以按照常規(guī)制備方法制備成各種常規(guī)劑型,優(yōu)選為片劑和顆粒劑。
      [0029]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當(dāng)所制備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具體為,
      [0030]第一步,將麻黃、鵝不食草、五味子、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五香草、元寶草、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
      [0031]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藥渣以及該藥物制劑除第一步的原料藥之外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
      [0032]第三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清膏和第二步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糊精或蔗糖3g、矯味劑和甜味劑適量,將細(xì)粉與蔗糖/糊精、矯味劑和甜味劑混合均勻,加入適量水或乙醇制成軟材,過篩制粒,干燥,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
      [0033]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當(dāng)所制備的劑型為片劑時,具體為, [0034]第一步,將麻黃、鵝不食草、五味子、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五香草、元寶革、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
      [0035]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藥渣以及該藥物制劑除第一步的原料藥之外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
      [0036]第三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清膏和第二步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硬脂酸鎂0.01g、羧甲基淀粉鈉0.03g、微晶纖維素0.3g,將浸膏粉與羧甲基淀粉鈉、微晶纖維素混合,過篩,使其混勻,加入適量水或乙醇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鎂,然后用沖壓裝置將顆粒壓制成片,即得片劑。
      [0037]各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0038]麻黃: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jīng),具有發(fā)寒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風(fēng)寒之發(fā)熱無汗等表實證;風(fēng)濕性痹痛;寒邪犯肺或熱邪壅肺至咳喘氣逆,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0039]鵝不食草:拉丁名Centipedae Hebra,味辛,性溫,入肺、肝經(jīng),具有祛風(fēng)寒,通鼻竅,止咳祛痰,散瘀消腫的作用,用于風(fēng)寒表證,鼻塞流涕及鼻淵,咳嗽痰多,百日咳,瘡癰腫痛等證。 [0040]憲活:拉丁名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味辛、苦,性溫,入腎、膀胱經(jīng),具有解表散寒、祛風(fēng)勝濕、止痛的功效,具有風(fēng)寒夾濕表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如裹,頸項脊背強痛,肢體沉重,骨節(jié)酸痛,風(fēng)寒濕痹等證。
      [0041]徐長卿:味辛,性溫,歸肝、胃經(jīng),具有祛風(fēng)化濕、止痛止癢的功效,主治風(fēng)濕痹痛、胃痛脹滿、牙痛、腰痛、跌撲傷痛、風(fēng)疹、濕疹等證。
      [0042]五味子:性溫,味酸、甘,歸肺、心、腎經(jīng),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nèi)熱消渴,心悸失眠等證。
      [0043]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心、胃經(jīng),善行走散,可升可降,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胸痹心痛,脅肋、脘腹諸痛,頭痛、腰痛、疝氣痛、筋骨痛、痛經(jīng)、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腹痛,跌打損傷等證。
      [0044]蘇木:拉丁名sappan lignum,味甘、咸,性平,歸心、肝、脾經(jīng),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骨折傷筋,淤滯腫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胸腹刺痛等證。
      [0045]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經(jīng),有滲濕利水、健脾寧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蘊結(jié)之熱淋,脾虛濕困之食少便溏、痰飲停滯、癲癇等證。
      [0046]威靈仙:拉丁名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味辛、咸,性溫,有小毒,入膀胱經(jīng),具有祛風(fēng)除濕,通絡(luò)止痛,消痰水,散癖積的功效,主治痛風(fēng)頑痹、風(fēng)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膝冷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腳氣,瘧疾,癥瘕積聚,破傷風(fēng),扁桃體炎,諸骨鯁咽等證。
      [0047]魚腥草:拉丁名houttuyniae herba,味辛,性微寒,入肺、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咳喘,熱毒血痢,濕熱淋證,熱毒瘡癰,蛇蟲要上等證。
      [0048]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入肝、膽、肺經(jīng),具有祛風(fēng)利濕,散瘀定痛,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風(fēng)濕痹痛,濕熱黃疸,泄瀉痢疾,淋濁帶下,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肺熱咳嗽痰多等證。
      [0049]蒲公英:拉丁名Taraxaci Herba,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清肝明目、利尿通淋的作用,主要用于瘡瘍腫毒的治療,對乳癰效果尤其顯著,亦可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等癥狀的治療。
      [0050]荊芥: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jīng),具有祛風(fēng)解表,宣毒透疹,理血止痙的功效,主治感冒寒熱,頭痛,目癢,咽痛,咳嗽,麻疹,風(fēng)疹,癰瘡,準(zhǔn)將,吐血,血塊血,便血,崩漏,產(chǎn)后中風(fēng)、血暈等證。
      [0051]丹參: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經(jīng),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等證。
      [0052]天竺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的功效,主治熱病神昏譫妄,中風(fēng)痰迷不語,小兒驚風(fēng)抽搐,癲癇。痰熱咳嗽等證。
      [0053]黃精:拉丁名Polygonati Rhizoma,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填精的功效,用于脾胃氣陰虧虛,食少無力,陰虛肺燥,干咳少痰,陰虛內(nèi)熱之消渴,腎虛精虧、陽痿遺精、頭暈耳鳴、目昏眼花等證。
      [0054]首烏藤:味甘、微苦,性平;歸心、肝經(jīng),具有能養(yǎng)心安神、祛風(fēng)通絡(luò)的功效,主治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肌膚麻木,風(fēng)濕痹痛,風(fēng)瘡疥癬等證。
      [0055]石斛:拉丁名Dendrobii Caulis,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jīng),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主治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等證。
      [0056]菟絲子:味甘、辛,性平,入肝、腎、脾經(jīng),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腎陽不足之陽痿,遺精早泄,小便頻數(shù),頭暈耳鳴;腎虛腰疼,婦人帶下,胎氣不固;肝腎兩虧、肝血不足之雙目昏花、視物不清;脾腎兩虛之便溏腹痛,完谷不化等證。
      [0057]桅子:拉丁名gardeniae fructus,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有除煩灣火、疏肝解郁、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作用,主要用于溫?zé)岵嵊粜仉渲臒┎话?、煩擾不寧;肝郁不舒或肝經(jīng)有熱之頭暈?zāi)垦?,胸脅疼痛,目赤咽干;濕熱黃疸;氣滯血瘀之脘腹脹痛等癥狀。
      [0058]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jīng),具有疏散風(fēng)熱,清熱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腫的功效,主治風(fēng)熱感冒、溫病初起;風(fēng)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fēng)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證。
      [0059]地膚子:拉丁名Kochiae Fructus,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利濕,祛風(fēng)止癢的功效,主治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fēng)疹、濕疹、皮膚瘙癢等證。
      [0060]巴戟天JiTgMorindae Officinalis Radix,味辛、甘,性微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fēng)濕的功效,用于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宮冷不孕,肝腎不足所致的筋骨痿軟、腰膝冷痛等證。
      [0061]五香草:性溫 ,味辛,具有祛暑解表,理氣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中暑,痧氣,胃氣痛,咽喉腫痛等證。
      [0062]元寶草: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元寶草的全草,味苦,辛,性寒,歸肝、脾經(jīng),具有涼血解毒,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風(fēng)通絡(luò)的功效,主治各種出血,腸炎痢疾,乳癰,癰腫疔毒,燙傷,蛇咬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白帶,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口瘡等證。
      [0063]厚樸:味苦、辛,性溫,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具有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的功效,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等證。
      [0064]山大黃:拉丁名Radix et Rhizome Rhei Franzenbachii,為寥科植物波葉大黃的根及根莖,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瀉熱解毒;涼血行瘀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痢疾;經(jīng)閉腹痛;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癰腫疔毒;口舌糜爛;燒燙傷等證。
      [0065]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fēng)濕、安胎元的作用,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腰酸疼痛,筋骨痿軟,足膝無力,肝腎不足,精血虛虧,胎元不固之胎動不安,腰腹疼痛等證。
      [0066]九龍?zhí)?味苦、辛,性平,具有祛風(fēng)除濕,行氣活血的功效,主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偏癱,胃脘痛,疳積,痢疾等證。
      [0067]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xì)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yīng)用技術(shù)手段來解決技術(shù)問題,并達(dá)成技術(shù)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
      [0068]實施例1顆粒劑I
      [0069]將麻黃40g、鵝不食草25g、五味子40g、茯苓25g、威靈仙15g、魚腥草25g、虎杖40g、蒲公英35g、天竺黃20g、黃精40g、首烏藤25g、石斛30g、英絲子25g、桅子30g、牛蒡子20g、五香草15g、元寶草25g、山大黃15g、桑寄生30g和九龍?zhí)?5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將前面獲得的藥渣以及羌活30g、徐長卿15g、延胡索30g、蘇木30g、荊芥15g、丹參15g、地膚子15g、巴戟天25g、厚樸15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將前面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蔗糖3g、矯味劑0.1g和甜味劑0.1g,將細(xì)粉與蔗糖、矯味劑和甜味劑混合均勻,加入適量水制成軟材,過篩制粒,干燥,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I。
      [0070]實施例2顆粒劑2
      [0071]將麻黃45g、鵝不食草30g、五味子45g、茯苓30g、威靈仙20g、魚腥草30g、虎杖45g、蒲公英40g、天竺黃20g、黃精40g、首烏藤25g、石斛30g、英絲子25g、桅子30g、牛蒡子20g、五香草15g、元寶草25g、山大黃15g、桑寄生30g和九龍?zhí)?5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將前面獲得的藥渣以及羌活35g、徐長卿20g、延胡索35g、蘇木35g、荊芥15g、丹參15g、地膚子15g、巴戟天25g、厚樸15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將前面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蔗糖3g、矯味劑0.1g和甜味劑0.1g,將細(xì)粉與蔗糖、矯味劑和甜味劑混合均勻,加入適量水制成軟材,過篩制粒,干燥,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2。
      [0072]實施例3顆粒劑3
      [0073]將麻黃40g、鵝不食草25g、五味子40g、茯苓25g、威靈仙15g、魚腥草25g、虎杖40g、蒲公英35g、天竺黃15g、黃精35g、首烏藤20g、石斛25g、菟絲子20g、桅子25g、牛蒡子15g、五香草10g、元寶草20g、山大黃10g、桑寄生25g和九龍?zhí)買O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將前面獲得的藥渣以及羌活30g、徐長卿15g、延胡索30g、蘇木30g、荊芥10g、丹參10g、地膚子10g、巴戟天20g、厚樸IO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將前面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蔗糖3g、矯味劑0.1g和甜味劑0.1g,將細(xì)粉與蔗糖、矯味劑和甜味劑混合均勻,加入適量水制成軟材,過篩制粒,干燥,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3。
      [0074]實施例4片劑的制備
      [0075]將麻黃40g、鵝不食草25g、五味子40g、茯苓25g、威靈仙15g、魚腥草25g、虎杖40g、蒲公英35g、夭竺黃20g、黃精40g、首烏藤25g、石斛30g、菟絲子25g、桅子30g、牛蒡子20g、五香草15g、元寶草25g、山大黃15g、桑寄生30g和九龍?zhí)?5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將前面獲得的藥渣以及羌活30g、徐長卿15g、延胡索30g、蘇木30g、荊芥15g、丹參15g、地膚子15g、巴戟天25g、厚樸15g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的清膏備用,將前面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硬脂酸鎂0.01g、羧甲基淀粉鈉0.03g、微晶纖維素0.3g,將浸膏粉與羧甲基淀粉鈉、微晶纖維素混合,過篩,使其混勻,加入適量水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鎂,然后用沖壓裝置將顆粒壓制成片,即得片劑。
      [0076]實施例5毒理性試驗
      [0077]將實施例1制備的顆粒劑溶解在水中,用于灌服給藥。
      [0078]因無法測出 LD5tl,故進(jìn)行了最大給藥量的測定。結(jié)果顯示,以藥物最大給藥濃度IOg生藥/ml,最大給藥體積40ml/kg于24小時內(nèi)給小鼠灌胃給藥兩次,小鼠最大給藥量為800g生藥/kg,相當(dāng)于臨床用量的1400倍(臨床用量40g生藥/人/日,人以70kg計算),動物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及死亡。解剖觀察各臟器未見異常。
      [0079]本試驗應(yīng)用SD大鼠80只,設(shè)對照組及給藥組12g、30g生藥/kg劑量組,連續(xù)灌胃給藥4周,觀察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顆粒劑對動物各項指標(biāo)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連續(xù)給藥4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顆粒劑對大鼠的體重、攝食量、外周血象、凝血時間、心電圖、臟器指數(shù)等均無明顯影響;血液生化十二項指標(biāo)測定結(jié)果,各項指標(biāo)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各組各臟器大體觀察未見異常。
      [0080]實施例6臨床資料
      [0081]病例選擇
      [0082]納入標(biāo)準(zhǔn):按《臨床皮膚病學(xué)》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皮膚上發(fā)現(xiàn)鮮紅或白色風(fēng)團(tuán),其大小形態(tài)不一,發(fā)作時間不定,風(fēng)團(tuán)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少數(shù)可達(dá)至數(shù)天后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fù)或成批發(fā)生,伴有劇癢,且反復(fù)發(fā)作達(dá)數(shù)月以上。符合上述標(biāo)準(zhǔn)者納入觀察病例。
      [0083]排除標(biāo)準(zhǔn)
      [0084]I)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70歲。2)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3)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yán)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按規(guī)定服藥,未完成療程及資料不全者。
      [0085]一般資料
      [0086]共收集150例,均為2010年I月~2012年12月醫(yī)院皮膚科門診確診為寒冷性蕁麻疹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75例,男45例,女30例,對照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齡18~69歲。病程3個月~10a,平均1.7a。兩組的性別、年齡、臨床分型、病程等差異無顯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0087]治療方法
      [0088]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顆粒劑,將顆粒劑溶解在水中,供患者服用,每日服用60g顆粒劑,每次20g,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4周后觀察療效,停藥2個月后隨訪。
      [0089]對照組:1)依巴斯汀片10mg,I次/d 口服。2)甲氰咪呱片0.2g,I次/d 口服。月艮藥時間及隨訪方法同治療組。
      [0090]療效判定標(biāo)準(zhǔn)
      [0091]《臨床皮膚病學(xué)》的診斷標(biāo)準(zhǔn):皮膚上發(fā)現(xiàn)鮮紅或白色風(fēng)團(tuán),其大小形態(tài)不一,發(fā)作時間不定,風(fēng)團(tuán)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少數(shù)可達(dá)至數(shù)天后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fù)或成批發(fā)生,伴有劇癢,且反復(fù)發(fā)作達(dá)數(shù)月以上。符合上述標(biāo)準(zhǔn)者納入觀察病例。
      [0092]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0093]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 2檢驗。
      [0094]結(jié)果
      [0095]兩組近期臨床療效,結(jié)果見表1。
      [0096]表1兩組近期臨床療效比較
      [0097]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寒冷性蕁麻疹的藥物制劑,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麻黃、鵝不食草、羌活、徐長卿、五味子、延胡索、蘇木、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荊芥、丹參、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地膚子、巴戟天、五香草、元寶草、厚樸、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佟?br>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制劑,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35重量份~45重量份、鵝不食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憲活25重量份~35重量份、徐長卿10重量份~20重量份、五味子35重量份~45重量份、延胡索25重量份~35重量份、蘇木25重量份~35重量份、獲茶20重量份~30重量份、威靈仙10重量份~20重量份、魚腥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虎杖35重量份~45量份、蒲公英30重量份~40重量份、荊芥10重量份~20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20重量份、天竺黃15重量份~25重量份、黃精35重量份~45重量份、首烏藤20重量份~30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5重量份、英絲子20重量份~30重量份、桅子25重量份~35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25重量份、地膚子10重量份~20重量份、巴戟天20重量份~30重量份、五香草10重量份~20重量份、元寶草20重量份~30重量份、厚樸10重量份~20重量份、山大黃10重量份~20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5重量份和九龍?zhí)?0重量份~20重量份。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物制劑,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40重量份~45重量份、鵝不食草25重量份~30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35重量份、徐長卿15重量份~20重量份、五味子40重量份~45重量份、延胡索30重量份~35重量份、蘇木30重量份~35重 量份、獲茶25重量份~30重量份、威靈仙15重量份~20重量份、魚腥草25重量份~30重量份、虎杖40重量份~45量份、蒲公英35重量份~40重量份、荊芥10重量份~15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15重量份、天竺黃15重量份~20重量份、黃精35重量份~40重量份、首烏藤20重量份~25重量份、石斛25重量份~30重量份、英絲子20重量份~25重量份、桅子25重量份~30重量份、牛蒡子15重量份~20重量份、地膚子10重量份~15重量份、巴戟天20重量份~25重量份、五香草10重量份~15重量份、元寶草20重量份~25重量份、厚樸10重量份~15重量份、山大黃10重量份~15重量份、桑寄生25重量份~30重量份和九龍?zhí)?0重量份~15重量份。
      4.如權(quán)利要求1至3所述的藥物制劑,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份分別為麻黃40重量份、鵝不食草25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徐長卿15重量份、五味子40重量份、延胡索30重量份、蘇木30重量份、茯苓25重量份、威靈仙15重量份、魚腥草25重量份、虎杖40重量份、蒲公英35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丹參15重量份、天竺黃20重量份、黃精40重量份、首烏藤25重量份、石斛30重量份、英絲子25重量份、桅子30重量份、牛蒡子20重量份、地膚子15重量份、巴戟天25重量份、五香草15重量份、元寶草25重量份、厚樸15重量份、山大黃15重量份、桑寄生30重量份和九龍?zhí)?5重量份。
      5.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所述的藥物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制劑的劑型可以為片劑和顆粒劑。
      6.權(quán)利要求1至5所述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dāng)所制備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具體為, 第一步,將麻黃、鵝不食草、五味子、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天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五香草、元寶草、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俜謩e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藥渣以及該藥物制劑除第一步的原料藥之外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 第三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清膏和第二步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糊精或蔗糖3g、矯味劑和甜味劑適量,將細(xì)粉與蔗糖/糊精、矯味劑和甜味劑混合均勻,加入適量水或乙醇制成軟材,過篩制粒,干燥,整粒,分裝,即得顆粒劑。
      7.權(quán)利要求1至6所述藥物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dāng)所制備的劑型為片劑時,具體為, 第一步,將麻黃、鵝不食草、五味子、茯苓、威靈仙、魚腥草、虎杖、蒲公英、夭竺黃、黃精、首烏藤、石斛、菟絲子、桅子、牛蒡子、五香草、元寶草、山大黃、桑寄生和九龍?zhí)俜謩e粉碎,送 入攪拌機中混合均勻,獲得混合物,加醇濃度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質(zhì)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同時揮發(fā)乙醇,藥渣留用; 第二步,將第一步獲得的藥渣以及該藥物制劑除第一步的原料藥之外的原料藥組分分別粉碎,送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獲得混合物,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相對于該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2次濾液,減壓濃縮至溫度為60°C、相對密度1.30~1.32的清膏備用; 第三步,將第一步獲得的清膏和第二步獲得的清膏合并,混勻,于65°C干燥,粉碎并過成80目細(xì)粉,取細(xì)粉10g、硬脂酸鎂0.01g、羧甲基淀粉鈉0.03g、微晶纖維素0.3g,將浸膏粉與羧甲基淀粉鈉、微晶纖維素混合,過篩,使其混勻,加入適量水或乙醇制粒,干燥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鎂,然后用沖壓裝置將顆粒壓制成片,即得片劑。
      【文檔編號】A61K9/20GK103989993SQ201410211562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翁婉丹, 江峰, 靳一鳴, 徐雷, 張 杰, 古洪亮 申請人:寧波大學(xué)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