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口炎顆粒的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口炎顆粒的制備工藝,包括下列步驟:(1)稱取原料:石膏50份、知母15份、地黃80份、玄參30份、青蒿5份、川木通5份、淡竹葉20份、板藍根10份、兒茶5份、蘆竹根10份;(2)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5小時,煎液備用;(3)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1.5-3小時,煎液備用;(4)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專利說明】—種口炎顆粒的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技術(shù),特別涉及一種口炎顆粒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shù)】
[0002]所謂牙齦腫痛,實即牙齒根部痛,而且其周圍齒肉腫脹,故稱牙齦腫痛,也叫牙肉腫痛。牙齦腫痛主要是牙齦有炎癥,牙齦下的炎癥通過牙縫,牙結(jié)石,口腔死角進行多方位的傳播,導致牙齦附著牙菌斑而導致牙齦腫痛。引起牙齦腫痛的原因主要是本身就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最為常見是牙周炎引起的病癥,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牙齦上的炎癥擴散到牙齦下,在牙齦下形成牙周袋,大量的牙菌斑附著在牙表面和牙縫,牙結(jié)石以及口腔中清洗不到的死角,導致流動性的病菌侵襲牙齦,一旦在牙齦下形成牙周袋,牙齦的毛細血管開始膨脹,血管的壓強升高,牙齦長時間處在充血的狀態(tài),牙周袋容易受到外界的撞擊。天氣非常干燥,人體的唾液分泌減少,呼吸道干燥,血管的脆性增強,本來就很容易感染細菌。如果再吃補品或者辛辣刺激的食物,就會加速血液的運行,中醫(yī)稱之為“血熱妄行”,將病菌帶到全身,引發(fā)牙肉腫痛、流鼻血、干咳、喉嚨發(fā)炎等癥狀。
[0003]現(xiàn)在市場以及臨床上大量使用的華素片、甲硝唑,均為化學制劑,其毒副反應較大,因而療效較差;洗必泰漱口液控菌斑的歷史悠久,效果較為肯定,但洗必太因具有使牙染色、味苦等缺點,使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中草藥具有藥源豐富、價格低、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故中藥具有更大的臨床使用前景。
[0004]口炎顆粒為國家著名的中成藥,屬于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口炎清主要成分為石膏、知母、地黃、玄參、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蘆竹根、甘草。主治功能:清熱解毒,用于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
[0005]然而,目前口炎顆粒制備工藝復雜,操作非常不便,且耗費時間長,十分不適合工業(yè)生產(chǎn)。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制備工藝進行改進。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提供口炎顆粒的新的制備工藝,該工藝操作簡單、時間短,且產(chǎn)物產(chǎn)率高,適合工業(yè)生產(chǎn)。
[0007]具體地,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如下:
[0008](I)稱取原料:石膏50份、知母15份、地黃80份、玄參30份、青蒿5份、川木通5份、淡竹葉20份、板藍根10份、兒茶5份、蘆竹根10份;
[0009](2)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5小時,煎液備用;
[0010](3)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1.5-3小時,煎液備用;
[0011] (4)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0012]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工藝為:
[0013](I)稱取原料:石膏50份、知母15份、地黃80份、玄參30份、青蒿5份、川木通5份、淡竹葉20份、板藍根10份、兒茶5份、蘆竹根10份;
[0014](2)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5小時,第二次煎煮1.5小時,煎液備用;
[0015](3)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備用;
[0016](4)合并濾液,濃縮至在8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0017]現(xiàn)有的工藝操作復雜,需將部分原料自然曬干后粉碎煎煮,制備耗時長,如遇雨季,則無法生產(chǎn);另外,現(xiàn)有的工藝中,沒有根據(jù)各味中藥材的性質(zhì)分開煎煮,造成藥材有效成分提取不均。改進后的工藝無需日曬,且根據(jù)各味中藥材的性質(zhì)分開煎煮,保證了有效成分的提取,耗時短,操作簡單。
具體實施例
[0018]實施例1:
[0019]稱取原料:石膏50g、知母15g、地黃80g、玄參30g、青蒿5g、川木通5g、淡竹葉20g、板藍根10g、兒茶5g、蘆竹根1g ;
[0020]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5小時,第二次煎煮1.5小時,煎液備用;
[0021]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備用;
[0022]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0023]實施例2:
[0024]稱取原料:石膏100g、知母30g、地黃160g、玄參60g、青蒿10g、川木通10g、淡竹葉10g、板藍根20g、兒茶10g、蘆竹根20g ;
[0025]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煮5小時,第二次煎煮5小時,第三次煎煮1.5小時,煎液備用;
[0026]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3小時,煎液備用;
[0027]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0028]實施例3:
[0029]稱取原料:石膏50g、知母15g、地黃80g、玄參30g、青蒿5g、川木通5g、淡竹葉20g、板藍根10g、兒茶5g、蘆竹根1g ;
[0030]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5小時,第二次煎煮1.5小時,煎液備用;
[0031]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3小時,煎液備用;
[0032]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0033]實施例4:
[0034]稱取原料:石膏50g、知母15g、地黃80g、玄參30g、青蒿5g、川木通5g、淡竹葉20g、板藍根10g、兒茶5g、蘆竹根1g ;
[0035]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3小時,第二次煎煮1.5小時,煎液備用;
[0036]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備用;
[0037]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0038]實施例5:
[0039]稱取原料:石膏50g、知母15g、地黃80g、玄參30g、青蒿5g、川木通5g、淡竹葉20g、板藍根10g、兒茶5g、蘆竹根1g ;
[0040]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5小時,第二次煎煮3小時,煎液備用;
[0041]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備用;
[0042] 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口炎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稱取原料:石膏50份、知母15份、地黃80份、玄參30份、青蒿5份、川木通5份、淡竹葉20份、板藍根10份、兒茶5份、蘆竹根10份; (2)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5小時,煎液備用; (3)將知母、地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1.5-3小時,煎液備用; (4)合并濾液,濃縮至在50-10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稱取原料:石膏50份、知母15份、地黃80份、玄參30份、青蒿5份、川木通5份、淡竹葉20份、板藍根10份、兒茶5份、蘆竹根10份; (2)將石膏研磨后,與青蒿、川木通、淡竹葉、板藍根、兒茶、盧竹根一起,加入適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5小時,第二次煎煮1.5小時,煎液備用; (3)將知母、地 黃、玄參用冷清水浸泡2-5小時后,濾過,棄水;繼續(xù)向鍋內(nèi)放入適量水,煎煮2小時,煎液備用; (4)合并濾液,濃縮至在80°C相對密度為1.00-1.50濃膏,低溫干燥,粉碎,加入適量糊精、環(huán)拉酸鈉,混勻制粒,繼續(xù)干燥,即得顆粒劑。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4027636SQ201410222566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曹暉, 尚強, 彭招華, 孔祥生 申請人:麗珠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