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以原蠶沙,佛手柑,尋骨風,甘草,山礬根,鐵蕨雞,八角茴香,芭蕉根,郁金,金錢草,延胡索,麥芽,八月札,橙皮,枳殼,太白艾,榕樹葉,獨活,柴胡,鐵馬豆,川烏頭,蜂乳,蔗糖為原料制成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中藥顆粒劑能夠疏肝利膽,理氣行滯,清熱利濕,通經(jīng)活絡,祛風止痛,可以迅速有效的治療膽管炎,尤其是慢性膽管炎,本發(fā)明還能夠消食開胃,益肝健脾,增強患者身體抵抗力,同時本發(fā)明中藥顆粒劑服用方便,安全,無毒副作用,適合患者長期服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膽道炎癥以膽管炎癥為主者稱膽管炎,以膽囊炎癥為主者稱膽囊炎。膽管炎和膽囊炎時常同時發(fā)生,多是在膽汁淤積的基礎上繼發(fā)細菌感染。細菌可經(jīng)淋巴道或血道到達膽道,也可從腸道經(jīng)十二指腸乳頭逆行進入膽道。膽管炎的致病菌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桿菌最多見。本病起病急劇、兇險,是膽石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常表現(xiàn)為中上腹不適、脹痛,或呈絞痛發(fā)作,進食油膩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很少有發(fā)熱和黃疸,腹部體征不明顯,可僅有上腹輕壓痛,膽囊不腫大。如發(fā)生急性發(fā)作,則出現(xiàn)腹痛,寒戰(zhàn)高熱和黃痕等二聯(lián)征。
[0003]目前,膽管炎的治療以手術治療和西藥治療為主。手術治療不僅成本高,患者還要承受極大的痛苦和手術風險。西藥治療多采用注射或者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藥、皮質(zhì)激素、抗纖維化藥物、青霉胺等,不僅副作用大,易誘發(fā)其他并發(fā)癥,而且藥物依賴性強。
[0004]中醫(yī)認為膽管炎是由于飲食不節(jié),進食油膩之物,寒溫不調(diào),情志不暢等因素引起的肝膽氣滯,濕熱壅阻,通降失常。膽管炎分為急性膽管炎和慢性膽管炎兩種類型。急性膽管炎治療不徹底就會轉變?yōu)槁阅懝苎?。慢性膽管炎無特異性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中上腹不適和脹痛,有時或呈絞痛發(fā)作。進食油膩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一般很少有發(fā)熱和黃疸。腹部體征也不明顯,可僅有上腹輕壓痛,膽囊不腫大。本發(fā)明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主要針對慢性膽管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藥原料制成:
原蠶沙5?15份,佛手柑2?10份,尋骨風6、份,甘草擴20份,山礬根1.5^3份,鐵蕨雞Γ3份,八角茴香3?9份,芭蕉根Γ3份,郁金9?15份,金錢草10?30份,延胡索3?9份,麥芽6?10份,八月札2?6份,橙皮6?10份,枳殼5?10份,太白艾9?15份,榕樹葉6?12份,獨活6?12份,柴胡9?30份,鐵馬豆2?6份,川烏頭I?3份,蜂乳2?4份,蔗糖100?250份,糊精10?30份;
本發(fā)明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原蠶沙擴15份,佛手柑4、份,尋骨風61份,甘草12?16份,山礬根1.5^2.5份,鐵蕨雞1.5^2.5份,八角茴香5?8份,芭蕉根2?3份,郁金1(Γ?2份,金錢草15?25份,延胡索4?7份,麥芽6?9份,八月札2?6份,橙皮6?8份,枳殼6?9份,太白艾10?14份,榕樹葉9?12份,獨活6?10份,柴胡15?20份,鐵馬豆3?5份,川烏頭1.5?2.5份,蜂乳2.5?4份,蔗糖150?220份,糊精15?25份。
[0007]本發(fā)明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原蠶沙12份,佛手柑8份,尋骨風7份,甘草15份,山礬根2份,鐵蕨雞2份,八角茴香7份,芭蕉根2.5份,郁金11份,金錢草20份,延胡索6份,麥芽9份,八月札3份,橙皮7份,枳殼7份,太白艾12份,榕樹葉12份,獨活8份,柴胡16份,鐵馬豆4份,川烏頭2.5份,蜂乳3份,蔗糖170份,糊精17份。
[0008]本發(fā)明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Cl)按配比稱取各味中藥,將蜂乳以外的各味中藥在清水浸泡2(Γ30分鐘;
(2)將浸泡過的藥物放入砂鍋內(nèi)份兩次煎煮,第一次加5倍量水煎煮1.5^2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備用;第二次向砂鍋內(nèi)加4倍量水,煎煮f 1.5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備用;
(3)合并兩次煎煮所得濾液,5(T90°C加熱濃縮,得到體積為濾液體積1/5的濃縮液;力口入2.5倍量的95% (質(zhì)量分數(shù))的乙醇,邊加邊攪拌;靜置使其沉淀,取上清液備用;
(4)取上清液,5(T90°C加熱濃縮,得到體積為上清液體積1/5的濃縮膏;室溫下冷卻后加入蜂乳,蔗糖和糊精,混勻;
(5)加入I倍量的95%(質(zhì)量分數(shù))的乙醇,邊加邊攪拌;混勻,50°C下干燥15分鐘;造粒,得到粒徑為廣2.5毫米的顆粒,干燥后裝袋,得成品。
[0009]本發(fā)明涉及的中藥的藥性及藥理分別為:
原蠶沙:味甘、辛,性溫;歸肝、脾經(jīng)。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定痛的作用。用于風濕痹痛,風疹瘙癢,頭風頭痛,皮膚不仁,關節(jié)不遂,急劇吐瀉轉筋,腰腳冷痛,爛弦風眼。
[0010]佛手柑:味辛、苦,性溫;歸肝、胃、脾、肺經(jīng)。能夠舒肝理氣,和胃化痰。常用于肝氣郁結之脅痛、胸悶,肝胃不和、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暖氣、惡心,久咳痰多。
[0011]尋骨風:味辛、苦,性平;歸肝、胃經(jīng)。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骨拘攣,脘腹疼痛,跌打傷痛,外傷出血,乳癰及多種化膿性感染。
[0012]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13]山礬根:味苦、辛,性平;歸肝、胃經(jīng)。能夠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祛風止痛。主治黃疸,泄瀉,痢疾,血崩,風火牙痛,頭痛,風濕痹痛。
[0014]鐵蕨雞:味苦、澀,性寒;歸心、胃經(jīng)。具有通經(jīng)活絡,理氣化濕的療效。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痢疾,氣滯胃痛,勞傷疼痛。
[0015]八角茴香:味辛、甘,性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能夠散寒,理氣,止痛。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嘔吐,脘腹疼痛,寒濕腳氣。
[0016]芭蕉根:味甘,性寒;歸胃、脾、肝經(jīng)。能夠清熱,止渴,利尿,解毒。主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0017]郁金:味辛、苦,性寒;歸肝、心、肺經(jīng)。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的作用。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
[0018]金錢草: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膽、腎、膀胱經(jīng)。能夠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治肝膽及泌尿系結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0019]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jīng)。具有活血,利氣,止痛的作用。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跌撲腫痛。
[0020]麥芽: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的作用。主治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用于脾虛食少,乳汁郁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于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
[0021]八月札:味微苦,性平;歸肝、胃、膀胱經(jīng)。具有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利小便的功效。主治肝胃氣滯,脘腹、脅助脹痛,飲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氣疼痛,腰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癭瘤瘰疬,惡性腫瘤。
[0022]橙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jīng)。具有快氣利隔,化痰降逆,消食和胃,解酲,殺魚蟹毒的作用。主治胸膈氣滯,咳嗽痰多,飲食不消,惡心嘔吐,醉酒。
[0023]枳殼:味苦、辛、酸,性溫;歸脾、胃經(jīng)。能夠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要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nèi)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0024]太白艾:味辛、微苦,性平。能夠祛風鎮(zhèn)靜,清熱解毒。常用于小兒驚風,風濕麻木,闌尾炎。
[0025]榕樹葉:味淡,性涼。具有清熱發(fā)表,解毒消腫,祛濕止痛的作用。用于流感,慢生氣管炎,百日咳,扁桃體炎,目赤,牙痛,菌痢,腸炎,乳癰,燙傷,跌打損傷。
[0026]獨活:味苦、辛,性微濕;歸腎、膀胱經(jīng)。能夠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主治風寒濕痹;腰膝疼痛;頭痛齒痛。
[0027]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jīng)。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的作用。主治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官脫垂,脫肛。
[0028]鐵馬豆:味苦,性涼;歸肝、膽經(jīng)。能夠清肝泄熱,除蒸寧咳。用于陰虛潮熱,午后骨蒸,虛癆咳嗽,乳腺炎,腮腺炎。
[0029]川烏頭:味辛、苦,性熱,大毒;歸心、肝、脾、腎經(jīng)。能夠祛風除濕,溫經(jīng),散寒止痛。主治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陰疽腫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反半夏、栝樓、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
[0030]蜂乳:味甘、酸,性平;歸肝、脾經(jīng)。能夠滋補,強壯,益肝,健脾。主治病后虛弱,小兒營養(yǎng)不良,老年體衰,白細胞減少癥,遷延性及慢性肝炎,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哮喘,糖尿病,血液病,精神病,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功能性不孕癥及禿發(fā)等。
[0031]蔗糖和糊精為市面上常見的食品原料添加劑,可從市場上采購得到。
[003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中藥顆粒劑能夠疏肝利膽,理氣行滯,清熱利濕,通經(jīng)活絡,祛風止痛,可以迅速有效的治療膽管炎,尤其是慢性膽管炎,本發(fā)明還能夠消食開胃,益肝健脾,增強患者身體抵抗力,同時本發(fā)明中藥顆粒劑服用方便,安全,無毒副作用,適合患者長期服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實施例1:
處方:原蠶沙5g,佛手柑2g,尋骨風6g,甘草9g,山礬根1.5g,鐵蕨雞lg,八角茴香3g,芭蕉根lg,郁金9g,金錢草10g,延胡索3g,麥芽6g,八月札2g,橙皮6g,枳殼5g,太白艾9g,格樹葉6g,獨活6g,柴胡9g,鐵馬豆2g,川烏頭Ig,蜂乳2g,鹿糖10g,糊精10g。
[0034]制備方法:
(1)按配比稱取各味中藥,將蜂乳,蔗糖,糊精以外的各味中藥在清水浸泡2(Γ30分鐘;
(2)將浸泡過的藥物放入砂鍋內(nèi)份兩次煎煮,第一次加5倍量水煎煮1.5^2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備用;第二次向砂鍋內(nèi)加4倍量水,煎煮f 1.5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備用;
(3)合并兩次煎煮所得濾液,5(T90°C加熱濃縮,得到體積為濾液體積1/5的濃縮液;力口入2.5倍量的95% (質(zhì)量分數(shù))的乙醇,邊加邊攪拌;靜置使其沉淀,取上清液備用;
(4)取上清液,5(T90°C加熱濃縮,得到體積為上清液體積1/5的濃縮膏;室溫下冷卻后加入蜂乳,蔗糖和糊精,混勻;
(5)加入I倍量的95%(質(zhì)量分數(shù))的乙醇,邊加邊攪拌;混勻,50°C下干燥15分鐘;造粒,得到粒徑為廣2.5毫米的顆粒,干燥后裝袋,每袋10g,得成品。
[0035]服用方法:開水沖服,每次一袋,一日三次;忌辛辣油膩之物,忌煙酒;孕婦慎用。
[0036]實施例2:
處方:原蠶沙9g,佛手柑4g,尋骨風6g,甘草12g,山礬根1.5g,鐵蕨雞1.5g,八角茴香5g,芭蕉根2g,郁金10g,金錢草15g,延胡索4g,麥芽6g,八月札3g,橙皮6g,枳殼6g,太白艾1g,榕樹葉9g,獨活7g,柴胡15g,鐵馬豆3g,川烏頭1.5g,蜂乳2.5g,蔗糖140g,糊精Hg。
[0037]制備方法及服用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38]實施例3:
處方:原蠶沙12g,佛手柑8g,尋骨風7g,甘草15g,山礬根2g,鐵蕨雞2g,八角茴香7g,芭蕉根2.5g,郁金llg,金錢草20g,延胡索6g,麥芽9g,八月札3g,橙皮7g,枳殼7g,太白艾12g,榕樹葉12g,獨活8g,柴胡16g,鐵馬豆4g,川烏頭2.5g,蜂乳3g,蔗糖170g,糊精17g。
[0039]制備方法及服用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40]實施例4:
原蠶沙15g,佛手柑9g,尋骨風8g,甘草16g,山帆根2.5g,鐵蕨雞2.5g,八角茴香8g,15蕉根3g,郁金12g,金錢草25g,延胡索7g,麥芽9g,八月札4g,橙皮8g,枳殼9g,太白艾14g,榕樹葉12g,獨活9g,柴胡20g,鐵馬豆5g,川烏頭2.5g,蜂乳4g,蔗糖210g,糊精24g。
[0041]制備方法及服用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42]實施例5:
原蠶沙15份,佛手柑10份,尋骨風9份,甘草20份,山礬根3份,鐵蕨雞3份,八角茴香9份,芭蕉根3份,郁金15份,金錢草30份,延胡索9份,麥芽10份,八月札5份,橙皮10份,枳殼10份,太白艾15份,榕樹葉12份,獨活10份,柴胡30份,鐵馬豆6份,川烏頭3份,蜂乳4份,蔗糖250g,糊精30g。
[0043]制備方法及服用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0044]實施例6:臨床觀察一、臨床資料
2012年I月至2013年12月,共隨機選取了膽管炎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40例。
[0045]二、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腹部壓痛、脹痛、絞痛,發(fā)熱等癥狀完全消失,愈后未復發(fā),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0046]有效:腹部壓痛、脹痛、絞痛,發(fā)熱等癥狀明顯減輕,發(fā)病周期增長,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0047]顯效:腹部壓痛、脹痛、絞痛,發(fā)熱等癥狀減輕。
[0048]無效:治療前后檢查對比,功能、癥狀、體征好轉不明顯。
[0049]三、治療結果
280例患者治愈率為89.3%,有效率為7.1%,顯效率3.6%,總有效率達100%。
[0050]四、典型臨床病例
病例1、李某,男,24歲。患者就診前6個月突患急性膽管炎,后采用注射抗生素等方法治療,一周后炎癥消失;就診前2個月腹部不時出現(xiàn)脹痛,進食油膩食物后疼痛加重,后確診為慢性膽管炎。連續(xù)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所得中藥顆粒劑10天后治愈,隨訪未復發(fā)。
[0051]病例2、劉某,女,32歲?;颊呔驮\前I個月腹部不時出現(xiàn)脹痛,進食油膩食物后疼痛加重,檢查發(fā)現(xiàn)腹部有壓痛點,膽總管擴張,管壁增厚,后確診為膽管炎。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4所得中藥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14天后治愈,隨訪未復發(fā)。
[0052]病例3、譚某某,男,40歲?;颊甙Y狀:發(fā)熱,右上持續(xù)性腹痛,且陣發(fā)性加重,呈鈍痛,無房舍,平臥屈膝位時略有減輕,同時自覺腰痛,頭痛,腹部超聲提示膽總管正常高值,余未見異常,膽囊不腫大,后確診為膽管炎。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所得中藥酒,15天后治愈,隨訪未復發(fā)。
[0053]病例4、徐某,女,36歲?;颊咴技毙阅懝苎?,采用西藥治療約一周后炎癥消失;3個月后又出現(xiàn)了發(fā)熱,腹部絞痛等癥狀,檢查發(fā)現(xiàn)膽管壁增厚,膽囊不腫大,后確診為膽管炎。內(nèi)服外用本發(fā)明實施例5所得中藥湯劑8天后治愈,隨訪未復發(f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藥原料制成: 原蠶沙5?15份,佛手柑2?10份,尋骨風6、份,甘草擴20份,山礬根1.5^3份,鐵蕨雞Γ3份,八角茴香3?9份,芭蕉根Γ3份,郁金9?15份,金錢草10?30份,延胡索3?9份,麥芽6?10份,八月札2?6份,橙皮6?10份,枳殼5?10份,太白艾9?15份,榕樹葉6?12份,獨活6?12份,柴胡9?30份,鐵馬豆2?6份,川烏頭1?3份,蜂乳2?4份,蔗糖100?250份,糊精10?30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原蠶沙擴15份,佛手柑4、份,尋骨風61份,甘草12?16份,山礬根1.5^2.5份,鐵蕨雞1.5^2.5份,八角茴香5?8份,芭蕉根2?3份,郁金1(Γ?2份,金錢草15?25份,延胡索4?7份,麥芽6?9份,八月札2?6份,橙皮6?8份,枳殼6?9份,太白艾10?14份,榕樹葉9?12份,獨活6?10份,柴胡15?20份,鐵馬豆3?5份,川烏頭1.5?2.5份,蜂乳2.5?4份,蔗糖150?220份,糊精15?25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原蠶沙12份,佛手柑8份,尋骨風7份,甘草15份,山礬根2份,鐵蕨雞2份,八角茴香7份,芭蕉根2.5份,郁金11份,金錢草20份,延胡索6份,麥芽9份,八月札3份,橙皮7份,枳殼7份,太白艾12份,榕樹葉12份,獨活8份,柴胡16份,鐵馬豆4份,川烏頭2.5份,蜂乳3份,蔗糖170份,糊精17份。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膽管炎的中藥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按配比稱取各味中藥,將蜂乳,蔗糖,糊精以外的各味中藥在清水浸泡2(Γ30分鐘; (2)將浸泡過的藥物放入砂鍋內(nèi)份兩次煎煮,第一次加5倍量水煎煮1.5^2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備用;第二次向砂鍋內(nèi)加4倍量水,煎煮f 1.5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備用; (3)合并兩次煎煮所得濾液,5(T90°C加熱濃縮,得到體積為濾液體積1/5的濃縮液;力口入2.5倍量的95% (質(zhì)量分數(shù))的乙醇,邊加邊攪拌;靜置使其沉淀,取上清液備用; (4)取上清液,5(T90°C加熱濃縮,得到體積為上清液體積1/5的濃縮膏;室溫下冷卻后加入蜂乳,蔗糖和糊精,混勻; (5)加入1倍量的95%(質(zhì)量分數(shù))的乙醇,邊加邊攪拌;混勻,50°C下干燥15分鐘;造粒,得到粒徑為廣2.5毫米的顆粒,干燥后裝袋,得成品。
【文檔編號】A61P1/16GK104258288SQ201410522126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郗艷榮 申請人:濟南高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