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及制備方法,其中,中藥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梔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銀花、蒲公英、四季青、魚腥草、生甘草、虎杖、垂盆草、鴨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龍、葶藶子、大青葉、板藍根、貫眾、玉竹、黃精、山藥、蕨麻、麥冬、蒼術(shù)、桔梗、獨葉白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具有疏風(fēng)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兼以養(yǎng)陰祛痰、益胃生津、宣肺止咳,主治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且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小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藥,能直達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fù)發(fā)。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藥學(xué)【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及制 備方法。
[0002]
【背景技術(shù)】
[0003] 大葉性肺炎(I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病變累及一個肺段以上 肺組織,以肺泡內(nèi)彌漫性纖維素滲出為主的急性炎癥。病變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 一個肺段或整個大葉。臨床上起病急驟,常以高熱、惡寒開始,繼而出現(xiàn)胸痛、咳嗽、咳鐵銹 色痰,呼吸困難,并有肺實變體征及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等。疾病常見誘因有受涼、勞累 或淋雨等。
[0004] 病因 多種細菌均可引起大葉性肺炎,但絕大多數(shù)為肺炎鏈球菌,其中以III型致病力最強。肺 炎鏈球菌為革蘭陰性球菌,有莢膜,其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體的莢膜對組織的侵襲作 用。少數(shù)為肺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肺炎鏈球菌為 口腔及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群,若呼吸道的排菌自凈功能及機體的抵抗力正常時,不引發(fā) 肺炎。當(dāng)機體受寒、過度疲勞、醉酒、感冒、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使呼吸道防御功能被削 弱,細菌侵入肺泡通過變態(tài)反應(yīng)使肺泡壁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漿液及纖維素滲出,富含蛋 白的滲出物中細菌迅速繁殖,并通過肺泡間孔或呼吸細支氣管向鄰近肺組織蔓延,波及一 個肺段或整個肺葉。大葉間的蔓延系帶菌的滲出液經(jīng)葉支氣管播散所致。
[0005] 臨床表現(xiàn) 1.起病急驟,寒戰(zhàn)、高熱、胸痛、咳嗽、咳鐵銹色痰。病變廣泛者可伴氣促和紫紺。
[0006] 2.部分病例有惡心、嘔吐、腹脹、腹瀉。
[0007] 3.重癥者可有神經(jīng)精神癥狀,如煩躁不安、譫妄等。亦可發(fā)生周圍回圈衰竭,并發(fā) 感染性休克,稱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
[0008] 4.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鼻翼扇動。
[0009] 5.早期肺部體征不明顯或僅有呼吸音減低和胸膜摩擦音。實變期可有典型體征, 如患側(cè)呼吸運動減弱,語顫增強,叩診濁音,聽診呼吸音減低,有濕羅音或病理性支氣管呼 吸音。
[0010] 中醫(yī)學(xué)將本病歸屬于"喘咳"、"肺脹"、"風(fēng)溫"等范疇。認為本病多在正氣不足,衛(wèi) 外功能減弱的情況下,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如清代醫(yī)家葉桂曾指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 即風(fēng)溫等外邪侵襲人體,涉及肺臟,產(chǎn)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外邪既可以是風(fēng)熱之邪,也可以 是風(fēng)寒之邪,初起侵犯肺衛(wèi),使肺失宣肅而產(chǎn)生疾病,也可熱邪蘊結(jié)于肺,或痰濕停留于肺。 本病在發(fā)展過程中,一般經(jīng)邪正斗爭的交爭,往往正能勝邪,后期可出現(xiàn)氣陰兩傷的證情。 若正不勝邪則可形成陽氣欲脫的危重證候。
[0011] 中醫(yī)辨證分為: 1、風(fēng)熱犯肺:身熱無汗或少汗,微惡風(fēng)寒,咳嗽痰少,頭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 脈浮數(shù)。2、痰熱壅肺:身熱煩渴,汗出,咳嗽氣粗,或痰黃帶血,胸悶胸痛,口渴。舌紅苔黃, 脈洪數(shù)或滑數(shù)。3、肺胃熱盛:身熱,午后為甚,心煩懊依,口渴多飲,咳嗽痰黃,腹?jié)M便秘。舌 紅,苔黃或灰黑而燥,脈滑數(shù)。4、熱閉心包:壯熱,煩躁不安,口渴不欲飲,甚則神昏譫語、痙 厥或四肢厥冷。舌絳少津,苔黃,脈弦數(shù)或沉數(shù)。5、氣陰兩虛:身熱漸退,干咳痰少而粘,自 汗神倦,納少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shù)。6、邪陷正脫:呼吸短促,鼻翼煽動,面色蒼白,大 汗淋漓,甚則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紫紺,煩躁不安,身熱驟降?;蚱鸩o身熱,面色淡白,神 志逐漸模糊。舌質(zhì)淡紫,脈細數(shù)無力,或脈微欲絕。
[0012] 西醫(yī)療法 1、 抗菌素治療:青霉素、磺胺類藥、紅霉素、潔古霉素、先鋒霉素IV號; 2、 對癥治療:(1)高熱者:阿斯匹林、安痛定;(2)胸痛劇烈著:口服可待因;(3)咳嗽咯 痰著:氯化銨合劑;(4)保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5)休克呼吸衰竭作相應(yīng)處理。
[0013] 但是,西醫(yī)治療大葉性肺炎,療程較長,長期大量應(yīng)用抗生素、祛痰劑易產(chǎn)生耐藥 性,臨床療效不甚理想,病情易反復(fù)發(fā)作,嚴(yán)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等。
[0014] 然而,中醫(yī)藥治療大葉性肺炎,具備獨特的優(yōu)勢與特點:利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在整 體觀的基礎(chǔ)上,通過調(diào)節(jié)氣血循環(huán),增強機體免疫力,進行辨證論治,據(jù)不同的病證多靶點 治療,增強呼吸肌的呼吸功能,促進排痰止咳、平喘,保持呼吸道通暢,藥效直達病灶,安全 有效,療程較短,且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成本價較低、給藥方便,病人易于接受,可明顯提高治 愈率,降低并發(fā)癥、降低復(fù)發(fā)率,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等。
[0015]
【發(fā)明內(nèi)容】
[0016]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及制 備方法,本發(fā)明具有疏風(fēng)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兼以養(yǎng)陰祛痰、益胃生津、宣肺止咳,主治 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本發(fā)明利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配方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小 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藥。本發(fā)明為中藥制劑,但精選氣味平和的中藥, 使中藥制劑的氣味并不濃烈。本發(fā)明采用不同藥性的中藥材,進行了科學(xué)配伍,能達到理想 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備簡單,能直達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fù)發(fā)。
[0017]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 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桅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銀花、蒲公英、四季青、魚腥草、生甘草、 虎杖、垂盆草、鴨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龍、葶藶子、大青葉、板藍根、貫眾、玉竹、黃精、山 藥、蕨麻、麥冬、蒼術(shù)、桔梗、獨葉白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
[0018] 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可以優(yōu)選為:桅子22-32份、天花粉26-39 份、白茅根20-30份、金銀花28_38份、蒲公英16-25份、四季青12-21份、魚渥草11-19份、 生甘草9-15份、虎杖13-20份、垂盆草10-16份、鴨拓草12-17份、柴胡10-15份、望江南子 12-16份、地龍8-14份、葶藶子10-15份、大青葉6-12份、板藍根6-11份、貫眾5-9份、玉竹 14-20份、黃精13-19份、山藥12-16份、蕨麻14-21份、麥冬17-27份、蒼術(shù)12-17份、桔梗 11-16份、獨葉白芨16-20份、羅漢果13-16份、百部15-25份和紫菀10-18份。
[0019] 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也可以優(yōu)選為:桅子23-30份、天花粉28-36 份、白茅根20-26份、金銀花28-35份、蒲公英18-23份、四季青14-18份、魚腥草13-16份、 生甘草9-13份、虎杖15-18份、垂盆草10-14份、鴨拓草13-16份、柴胡11-14份、望江南子 13-16份、地龍10-13份、葶藶子11-14份、大青葉7-10份、板藍根6-9份、貫眾5-8份、玉竹 16-19份、黃精14-17份、山藥13-16份、蕨麻14-19份、麥冬18-23份、蒼術(shù)14-17份、桔梗 11-15份、獨葉白芨16-19份、羅漢果13-15份、百部18-23份和紫菀11-15份。
[0020] 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還可以優(yōu)選為:桅子25份、天花粉30份、白 茅根22份、金銀花30份、蒲公英20份、四季青15份、魚腥草15份、生甘草10份、虎杖16 份、垂盆草11份、鴨拓草14份、柴胡12份、望江南子14份、地龍12份、葶藶子13份、大青 葉8份、板藍根8份、貫眾6份、玉竹18份、黃精15份、山藥15份、蕨麻16份、麥冬20份、 蒼術(shù)15份、桔梗12份、獨葉白芨18份、羅漢果15份、百部20份和紫菀12份。
[0021] 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又可以優(yōu)選為:桅子23份、天花粉36份、白 茅根20份、金銀花35份、蒲公英23份、四季青14份、魚腥草16份、生甘草13份、虎杖15 份、垂盆草14份、鴨拓草16份、柴胡11份、望江南子13份、地龍13份、葶藶子11份、大青 葉7份、板藍根9份、貫眾5份、玉竹19份、黃精14份、山藥16份、蕨麻14份、麥冬18份、 蒼術(shù)14份、桔梗15份、獨葉白芨19份、羅漢果13份、百部23份和紫菀11份。 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還可以優(yōu)選為:桅子30份、天花粉28份、白茅根 26份、金銀花28份、蒲公英18份、四季青18份、魚腥草13份、生甘草9份、虎杖18份、垂盆 草10份、鴨拓草13份、柴胡14份、望江南子16份、地龍10份、葶藶子14份、大青葉10份、 板藍根6份、貫眾8份、玉竹16份、黃精17份、山藥13份、蕨麻19份、麥冬18份、蒼術(shù)17 份、桔梗11份、獨葉白芨169份、羅漢果14份、百部18份和紫菀15份。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的制 備方法,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所述比例稱取所有原料藥材,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3-5倍的水浸泡3-10小 時,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鐘至藥液的劑量為100-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 液過濾,濾液加熱得浸膏1,藥渣備用; b、 將步驟a的藥渣加60-90%乙醇浸泡0. 5-1. 5小時,提取兩次,每次1-2小時, 合并提取液,80-160目濾過,取6000-10000轉(zhuǎn)/分鐘離心后的上清液,經(jīng)截流分子量為 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得相對密度為80°C時1. 35的浸膏2 ; c、 將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釋即得噴霧劑。
[0022]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 的制備方法,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含片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生甘草、白茅根、玉竹、黃精、山藥、蕨麻和麥冬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 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4?6倍的醇濃度90%?95%的乙醇浸泡,加熱回流2?4小時后提取,過 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浸泡, 加熱回流1?2小時后提取,過濾;合并兩次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 0. 8?I. 2g生藥/mL,利用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兩次,先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 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3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90%?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 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蒼術(shù)、桔梗、獨葉白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 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5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兩次提取液合并, 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 對密度為1.20?1.23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5倍的水 浸泡,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3倍的水浸 泡,加熱煎煮1?2小時,過濾;合并兩次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進一步加入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 質(zhì)量0.05?0.1倍的羧甲基淀粉鈉、0.05?0.1倍的微晶纖維素,混勻,制粒,干燥后,加入 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〇.01?〇.05倍的硬脂酸鎂,然后用沖壓裝置將顆粒壓制成片,即 得含片劑。
[0023]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 的制備方法,當(dāng)所述中藥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8倍的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3?5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度緩緩 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〇.06?0. 09Mpa下減壓濃縮至50?60°C時相對密度為 1. 04?1. 10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fēng)溫度160?175°C、出風(fēng)溫度80?85°C, 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驟二: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zhì)量0.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0024]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shù)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具有疏風(fēng)散熱、清熱解毒的功 效,兼以養(yǎng)陰祛痰、益胃生津、宣肺止咳,主治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本發(fā)明利用傳統(tǒng)中醫(yī) 理論,配方簡單、制作工藝簡便,毒副作用小且給藥方便,藥劑易于制造,成本低廉。本發(fā)明 為中藥制劑,但精選氣味平和的中藥,使中藥制劑的氣味并不濃烈。本發(fā)明采用不同藥性的 中藥材,進行了科學(xué)配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備簡單,能直達 病灶,治愈時間短,治愈后不易復(fù)發(fā)。
[0025]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中醫(yī)學(xué)將本病歸屬于"喘咳"、"肺脹"、"風(fēng)溫"等范疇。認為本病多在正氣不足,衛(wèi) 外功能減弱的情況下,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如清代醫(yī)家葉桂曾指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 即風(fēng)溫等外邪侵襲人體,涉及肺臟,產(chǎn)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外邪既可以是風(fēng)熱之邪,也可以 是風(fēng)寒之邪,初起侵犯肺衛(wèi),使肺失宣肅而產(chǎn)生疾病,也可熱邪蘊結(jié)于肺,或痰濕停留于肺。 本病在發(fā)展過程中,一般經(jīng)邪正斗爭的交爭,往往正能勝邪,后期可出現(xiàn)氣陰兩傷的證情。 若正不勝邪則可形成陽氣欲脫的危重證候。
[0027] 因此,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本發(fā)明以疏風(fēng)散熱、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原 貝1J,選用方劑:桅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銀花、蒲公英、四季青、魚腥草、生甘草、虎杖、垂盆 草、鴨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龍、葶藶子、大青葉、板藍根、貫眾、玉竹、黃精、山藥、蕨麻、麥 冬、蒼術(shù)、桔梗、獨葉白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
[0028] 其方中桅子、天花粉、白茅根、金銀花、蒲公英、虎杖、敗醬草、金盞銀盤、垂盆草、鴨 拓草、柴胡、望江南子、地龍、葶藶子、大青葉、板藍根、貫眾疏散肺熱,清熱解毒,由于大葉性 肺炎為病毒感染,故在早期應(yīng)用大量清熱解毒藥物,以防止其入里化熱加重病情;生甘草、 白茅根、玉竹、黃精、山藥、蕨麻、麥冬益胃生津、以防熱毒之邪耗傷陰液,使正氣虛弱無力抗 邪;蒼術(shù)、桔梗為辛溫反佐之品,既能助諸藥祛邪外出,又能協(xié)助胃升達津液,防止熱毒傷 肺,獨葉白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止咳;縱觀全方,配伍嚴(yán)謹。
[0029] 其中,上述原料藥材的藥理如下: 桅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經(jīng)。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0030] 天花粉: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經(jīng)。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0031] 白茅根:甘,寒。入肺、胃經(jīng)。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0032] 金銀花:甘,寒。入肺、胃、心、脾經(jīng)。清熱解毒。
[0033] 蒲公英:蒲公英:性味甘,微苦,寒。入脾、胃、腎三經(jīng)。清熱解毒,拔毒攻癰,利尿 通淋?!侗静萁?jīng)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無毒。當(dāng)是入肝入胃,解熱涼血之要藥。乳癰屬肝 經(jīng),婦人經(jīng)行后,肝經(jīng)主事,故主婦人乳癰腫乳毒,并宜生暖之良。"《滇南本草》:"敷諸瘡腫 毒,疥頹癬瘡;祛風(fēng),消諸瘡毒,散瘰癘結(jié)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清熱解毒,消 癰散結(jié)。
[0034] 四季青:苦、澀,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0035] 魚腥草:辛,微寒。入肺經(jīng)。清熱解毒,消癰腫。
[0036]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jīng),有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濕,散瘀定痛,化痰止咳 的作用,用于關(guān)節(jié)痹痛,濕熱黃疸,經(jīng)閉,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撲損傷,癰腫瘡毒。
[0037] 垂盆草:性涼,味甘、涼;歸肝、膽、小腸經(jīng)。清利濕熱,解毒。用于濕熱黃疸,小便不 利,癰腫瘡瘍,急、慢性肝炎。有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作用。用于急性肝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 炎的活動性。
[0038] 鴨拓草: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利尿。為消腫利尿、清熱解毒之良藥,此 外對麥粒腫、咽炎、扁桃腺炎、宮頸糜爛、腹蛇咬傷有良好療效。功能主治:行水,清熱,涼血, 解毒。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黃疸肝炎,熱痢,瘧疾,鼻衄,尿血,血崩, 白帶,咽喉腫痛,癰疽疔瘡。
[0039]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具疏肝利膽、疏氣解郁、散火之功效。功能: 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主治:治感冒發(fā)熱、寒熱虛勞發(fā)熱。小兒痘疹余熱,面黃肌 瘦腹部膨大,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
[0040] 望江南子:苦,微寒,無毒。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腫痛,頭暈頭脹, 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
[0041] 地龍:清熱,鎮(zhèn)痙,利尿,解毒。用于熱病驚狂、小兒驚風(fēng)、咳喘、頭痛目赤、咽喉腫 痛、小便不通、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半身不遂地龍菜等癥。外用涂丹毒、漆瘡等癥。
[0042] 葶藶子:辛、苦、寒;歸肺經(jīng)、心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膀胱經(jīng)。功能瀉肺降氣,祛痰平喘, 利水消腫,泄逐邪。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 心臟病、心力衰竭之喘腫、瘰疬結(jié)核。
[0043] 大青葉:苦,寒;入肝、心、胃經(jīng)?!侗静菥V目》:〃主熱毒痢,黃疸,喉痹,丹毒。〃〃藍 葉汁,解斑蝥、芫青、樗雞,朱砂、砒石毒。〃《本草正》:〃治瘟疫熱毒發(fā)狂,風(fēng)熱斑疹,癰瘍腫 痛,除煩渴,止鼻衄、吐血,殺疳蝕、金瘡箭毒。凡以熱兼毒者,皆宜藍葉搗汁用之。〃清熱,解 毒,涼血,止血。
[0044] 板藍根: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主治溫毒發(fā)斑,高熱頭痛,大頭瘟疫, 舌絳紫暗,爛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瘡腫、癰腫,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腦,乙 腦,肺炎,神昏吐衄,咽腫,火眼,瘡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 骨髓炎。
[0045] 貫眾:性味苦,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的功 效??芍髦物L(fēng)熱感冒,溫毒發(fā)斑;血熱出血;蟲疾;本品還可用于治療燒燙傷及婦人帶下等 病證。
[0046] 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jīng)?!端幮哉摗?"主時疾寒熱,內(nèi)補不足,去虛勞客熱,頭 痛不安,加而用之良。"《日華子本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 天行熱狂。"《本草綱目》:"主風(fēng)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脾胃虛乏,男子小便頻數(shù),失精,一 切虛損。" 黃精: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填精的功效,用于脾胃 氣陰虧虛,食少無力,陰虛肺燥,干咳少痰,干咳痰少,消渴多飲,脾胃虛弱,脾氣虛或脾陰不 足,陰虛內(nèi)熱之消渴,腎虛精虧、陽痿遺精、頭暈耳鳴、目昏眼花等證。
[0047] 山藥:甘、平,入脾、肺、腎經(jīng)。健脾開胃,補氣養(yǎng)陰,止瀉澀精。主治脾虛泄瀉,虛勞 久嗽,消渴遺精,帶下尿頻等癥。
[0048] 蕨麻:甘,平。補氣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濕。用于病后貧血,營養(yǎng)不良,脾虛腹 瀉,風(fēng)濕痹痛。
[0049] 麥冬:甘;微苦;寒。歸肺;胃;心經(jīng)。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主肺燥干 咳;肺癰;陰虛勞嗽;津傷口渴;消渴;心煩失眠;咽喉疼痛;腸燥便秘;血熱吐衄. 蒼術(shù):性味辛、苦,溫。歸脾、胃、肝經(jīng)。祛風(fēng)除濕,溫經(jīng)止痛,收濕止帶?!墩渲槟摇啡眨?"能健胃安脾,諸濕腫非此不能除。"《本草綱目》曰:"治濕痰留飲……及脾濕下流,濁浙帶 下,滑瀉腸風(fēng)。"《新修本草》稱其能"利小便"。主治:脾為濕困引起的運化失調(diào),食欲不振, 嘔吐煩悶,腹脹泄瀉,關(guān)節(jié)疼痛。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寒濕白帶,濕溫病以及濕熱下注、 腳膝腫痛、痿軟無力。
[0050] 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jīng)。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 勞、養(yǎng)氣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瘡、目赤 腫痛、小便癃閉。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
[0051] 獨葉白芨:苦,平。補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治硅肺,肺結(jié)核,百日咳,氣管炎,消 化道出血,癰腫,外傷出血。
[0052] 羅漢果:味甘;性涼。歸肺;脾經(jīng)。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潤腸通便。主肺熱痰炎咳 嗽;咽喉炎;扁挑體炎;急性胃炎;便秘。
[0053] 百部:性味甘、苦,微溫。歸肺經(jīng)。《滇南本草》記載其:"潤肺,治肺熱咳嗽;消痰定 喘,止虛癆咳嗽,殺蟲"。具有潤肺止咳,殺蟲滅虱的功效。主新久咳嗽,肺癆,百日咳,蟯蟲 病,體風(fēng),癬疥。
[0054] 紫菀:性溫,味苦、辛?!侗静萁?jīng)疏》:"紫斃,觀其能開喉搏,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 矣,而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證也,不宜專用及多用,即用亦須與天門冬、百部、 麥冬、桑白皮苦寒之藥參用,則無害。"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虛勞嗽,肺痿肺癰,咳 吐膿血,小便不利。
[0055] 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fā)明如何應(yīng)用技術(shù)手段 來解決技術(shù)問題,并達成技術(shù)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
[0056] 實施例1本發(fā)明的噴霧劑 取桅子25g、天花粉30g、白茅根22g、金銀花30g、蒲公英20g、四季青15g、魚腥草15g、 生甘草10g、虎杖16g、垂盆草llg、鴨拓草14g、柴胡12g、望江南子14g、地龍12g、葶藶子 13g、大青葉8g、板藍根8g、貫眾6g、玉竹18g、黃精15g、山藥15g、蕨麻16g、麥冬20g、蒼術(shù) 15g、桔梗12g、獨葉白芨18g、羅漢果15g、百部20g和紫菀12g。
[0057]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按所述比例稱取所有原料藥材,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3倍的水浸泡10小時, 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分鐘至藥液的劑量為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過濾,濾液 加熱得浸膏1,藥渣備用; b、 將步驟a的藥渣加60%乙醇浸泡1. 5小時,提取兩次,每次1小時,合并提取液,160 目濾過,10000轉(zhuǎn)/分鐘離心后的上清液,經(jīng)截流分子量為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 壓濃縮得相對密度為80°C時1. 35的浸膏2 ; c、 將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釋即得噴霧劑。
[0058] 實施例2本發(fā)明的含片劑 取桅子23g、天花粉36g、白茅根20g、金銀花35g、蒲公英23g、四季青14g、魚腥草16g、 生甘草13g、虎杖15g、垂盆草14g、鴨拓草16g、柴胡llg、望江南子13g、地龍13g、葶藶子 llg、大青葉7g、板藍根9g、貫眾5g、玉竹19g、黃精14g、山藥16g、蕨麻14g、麥冬18g、蒼術(shù) 14g、桔梗15g、獨葉白芨19g、羅漢果13g、百部23g和紫菀llg。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生甘草、白茅根、玉竹、黃精、山藥、蕨麻和麥冬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 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5倍的醇濃度95%的乙醇浸泡,加熱回流3小時后提取,過濾;將濾渣再次 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倍的醇濃度95%的乙醇浸泡,加熱回流1小時后提取,過 濾;合并兩次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I. 2g生藥/mL,利用體積為5L的 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兩次,先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3倍樹脂柱 體積的醇濃度為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蒼術(shù)、桔梗、獨葉白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 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倍的醇濃度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兩次提取液合并,用管式離心 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 23的膏 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倍的水浸 泡,加熱煎煮3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倍的水浸泡,加熱煎 煮1小時,過濾;合并兩次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進一步加入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 質(zhì)量〇. 1倍的羧甲基淀粉鈉、〇. 1倍的微晶纖維素,混勻,制粒,干燥后,加入相對于獲得的 混合物質(zhì)量〇. 05倍的硬脂酸鎂,然后用沖壓裝置將顆粒壓制成片,即得含片劑。
[0059] 實施例3本發(fā)明的顆粒劑 取桅子30g、天花粉28g、白茅根26g、金銀花28g、蒲公英18g、四季青18g、魚腥草13g、生甘草9g、虎杖18g、垂盆草10g、鴨拓草13g、柴胡14g、望江南子16g、地龍10g、葶藶子14g、 大青葉l〇g、板藍根6g、貫眾8g、玉竹16g、黃精17g、山藥13g、蕨麻19g、麥冬18g、蒼術(shù)17g、 桔梗llg、獨葉白芨169g、羅漢果14g、百部18g和紫菀15g。
[0060]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5倍的醇濃度為95%的乙 醇,加熱至沸騰回流4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 隨后在真空度0. 〇7Mpa下減壓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 06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 機的進風(fēng)溫度175°C、出風(fēng)溫度85°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驟二: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zhì)量0. 3倍的蔗糖粉和0. 1倍的糊精,制 成顆粒,于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0061] 毒性實驗: 急性毒性試驗:應(yīng)用NIH小鼠60只,SPF級,雌雄各半,體重17?24g,進行急性毒性 試驗。小鼠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0只,即對照組和給藥組,實驗前禁食12小時;將本發(fā)明的 實施例3制備的顆粒劑溶解在水中,(濃度為5. 74g生藥/ml,最高濃度)灌胃,灌胃容積為 5ml/kg(即單次給藥劑量為28. 7生藥/kg),對照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一天給藥2次,給藥 間隔時間6小時,給藥后連續(xù)觀察14天,并記錄小鼠的的毒性反應(yīng)及死亡數(shù)。實驗結(jié)果表 明:與對照組比較,給藥后小鼠未見明顯差異,實驗連續(xù)觀察14天,小鼠全身狀況、飲食、飲 水、體重增長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發(fā)明的顆粒劑LD50>28. 7生藥/kg,每日最大給藥量 為57. 4生藥/kg/日。本發(fā)明的中藥臨床用藥量為4. 6g生藥/日/人,成人體重以60KG 計,平均用藥劑量為〇.〇77g生藥/kg/日。按體重計:小鼠(平均體重以21g計)口服灌胃 本發(fā)明的中藥的耐受量為臨床用量的745倍。因此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顆粒劑急性毒性低, 臨床用藥安全。
[0062] 長期毒性實驗:將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噴霧劑對小鼠按6. 43、15. 72和36. 41g生藥 /kg連續(xù)用藥16周(I.Oml/lOO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4周后,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制 劑對小鼠的毛發(fā)、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biāo)均無明 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fā)現(xiàn)異樣變化和組織學(xué)檢查結(jié)果表明,用藥16周及停藥4周后,小鼠 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對小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 反應(yīng),應(yīng)用安全。
[0063] 長期毒性實驗:將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含片劑對小鼠按6. 43、15. 72和36. 41g生藥 /kg連續(xù)用藥16周(I.Oml/lOOg體重,每天2次)及停藥4周后,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中藥制 劑對小鼠的毛發(fā)、行為、大小便、體重、臟器重量、血象、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標(biāo)均無明 顯影響,臟器肉眼沒有發(fā)現(xiàn)異樣變化和組織學(xué)檢查結(jié)果表明,用藥16周及停藥4周后,小鼠 各臟器均無明顯改變。說明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對小鼠長期用藥后毒性小,停藥后也沒有異樣 反應(yīng),應(yīng)用安全。
[0064] 臨床資料: 病例選擇:選自我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患者共184例, 其中男性88例,女性96例,年齡最小26月,最大49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我院胸部X線、 血常規(guī)、痰涂片以及肺炎支原體抗體等檢查后確診為大葉性肺炎;。隨機分為四組,四組差 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 05),具有可比性。
[0065] 噴霧劑治療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6] 含片劑治療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7] 顆粒劑治療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8] 西藥對照組:46人,男22人,女24人。
[0069] 診斷標(biāo)準(zhǔn): 臨床表現(xiàn)出咳嗽、發(fā)熱以及氣促; 體檢結(jié)果顯示其肺部呼吸音出現(xiàn)增粗現(xiàn)象,肺部聽診可聞及濕哆音,局部呼吸音呈 現(xiàn)出減弱趨勢,對病灶部位叩診之后表現(xiàn)出濁音或者實音; 對其進行胸部X線檢查,結(jié)果顯示肺葉里面表現(xiàn)出均一的實變影像。
[0070]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biāo)準(zhǔn)》風(fēng)溫肺熱病的診斷依據(jù): 風(fēng)熱犯肺型:身熱無汗或少汗,微惡風(fēng)寒,咳嗽痰少,頭痛,口微渴。舌邊尖紅,苔薄白, 脈浮數(shù)。
[0071] 凡符合上述臨床診斷標(biāo)準(zhǔn)確診為大葉性肺炎,中醫(yī)辨證符合風(fēng)熱犯肺型。
[0072] 治療方法: 噴霧劑治療組: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噴霧劑,每日3次,每次噴3下,5天為1個 療程。
[0073] 含片劑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制備的含片劑,每日3次,每次4片,5天為1 個療程。
[0074] 顆粒劑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制備的顆粒劑,每日3次,每次1包,5天為1 個療程。
[0075] 西藥對照組:青霉素80萬單位,肌注,1日2次或1200萬單位,靜滴;鏈霉 素〇. 5g肌注,1日2次;1周為1個療程。若應(yīng)用上述抗生素3日,體溫不下降,癥 狀、體征無改善,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先鋒霉素IV、氨芐青霉素、紅霉素或選用敏感抗生 素,常規(guī)用量。
[0076] 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體溫降至正常,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降至正常,X線肺片檢查病灶吸收;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大部分消失(2/3以上),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降 至正常,X線檢查病灶大部分(2/3以上)吸收; 有效:臨床癥狀、體征部分消失(1/2以上),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降至正常或 接近正常,X線檢查病灶部分吸收(1/2以上); 無效:臨床癥狀、體征、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X線檢查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0077] 治療結(jié)果: 參見表1和表2,從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相對 于西藥在治療效果上,具有顯著的改進;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發(fā)明的中藥治療風(fēng)熱犯肺 型大葉性肺炎,相對于西藥,在治療療程上顯著縮短。
[0078] 表1四組分別治療10天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風(fēng)熱犯肺型大葉性肺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藥材:桅子、天 花粉、白茅根、金銀花、蒲公英、四季青、魚腥草、生甘草、虎杖、垂盆草、鴨拓草、柴胡、望江南 子、地龍、葶藶子、大青葉、板藍根、貫眾、玉竹、黃精、山藥、蕨麻、麥冬、蒼術(shù)、桔梗、獨葉白 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比為: 桅子22-32份、天花粉26-39份、白茅根20-30份、金銀花28-38份、蒲公英16-25份、四季青 12- 21份、魚腥草11-19份、生甘草9-15份、虎杖13-20份、垂盆草10-16份、鴨拓草12-17 份、柴胡10-15份、望江南子12-16份、地龍8-14份、葶藶子10-15份、大青葉6-12份、板藍 根6-11份、貫眾5-9份、玉竹14-20份、黃精13-19份、山藥12-16份、蕨麻14-21份、麥冬 17- 27份、蒼術(shù)12-17份、桔梗11-16份、獨葉白芨16-20份、羅漢果13-16份、百部15-25份 和紫菀10-18份。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數(shù) 比為:桅子23-30份、天花粉28-36份、白茅根20-26份、金銀花28-35份、蒲公英18-23份、 四季青14-18份、魚腥草13-16份、生甘草9-13份、虎杖15-18份、垂盆草10-14份、鴨拓草 13- 16份、柴胡11-14份、望江南子13-16份、地龍10-13份、葶藶子11-14份、大青葉7-10 份、板藍根6-9份、貫眾5-8份、玉竹16-19份、黃精14-17份、山藥13-16份、蕨麻14-19 份、麥冬18-23份、蒼術(shù)14-17份、桔梗11-15份、獨葉白芨16-19份、羅漢果13-15份、百部 18- 23份和紫斃11-15份。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 數(shù)比為:桅子25份、天花粉30份、白茅根22份、金銀花30份、蒲公英20份、四季青15份、 魚腥草15份、生甘草10份、虎杖16份、垂盆草11份、鴨拓草14份、柴胡12份、望江南子14 份、地龍12份、葶藶子13份、大青葉8份、板藍根8份、貫眾6份、玉竹18份、黃精15份、山 藥15份、蕨麻16份、麥冬20份、蒼術(shù)15份、桔梗12份、獨葉白芨18份、羅漢果15份、百部 20份和紫菀12份。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 數(shù)比為:桅子23份、天花粉36份、白茅根20份、金銀花35份、蒲公英23份、四季青14份、 魚腥草16份、生甘草13份、虎杖15份、垂盆草14份、鴨拓草16份、柴胡11份、望江南子13 份、地龍13份、葶藶子11份、大青葉7份、板藍根9份、貫眾5份、玉竹19份、黃精14份、山 藥16份、蕨麻14份、麥冬18份、蒼術(shù)14份、桔梗15份、獨葉白芨19份、羅漢果13份、百部 23份和紫菀11份。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中各原料藥材的重量份 數(shù)比為:桅子30份、天花粉28份、白茅根26份、金銀花28份、蒲公英18份、四季青18份、 魚腥草13份、生甘草9份、虎杖18份、垂盆草10份、鴨拓草13份、柴胡14份、望江南子16 份、地龍10份、葶藶子14份、大青葉10份、板藍根6份、貫眾8份、玉竹16份、黃精17份、 山藥13份、蕨麻19份、麥冬18份、蒼術(shù)17份、桔梗11份、獨葉白芨169份、羅漢果14份、 百部18份和紫菀15份。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制 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按所述比例稱取所有原料藥材,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3-5倍的水浸泡3-10小 時,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鐘至藥液的劑量為100-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 液過濾,濾液加熱得浸膏1,藥渣備用; b、 將步驟a的藥渣加60-90 %乙醇浸泡0. 5-1. 5小時,提取兩次,每次1-2小時, 合并提取液,80-160目濾過,取6000-10000轉(zhuǎn)/分鐘離心后的上清液,經(jīng)截流分子量為 5000-10000的超濾柱超濾,超濾液減壓濃縮得相對密度為80°C時1. 35的浸膏2 ; c、 將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釋即得噴霧劑。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含片劑時,其制 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生甘草、白茅根、玉竹、黃精、山藥、蕨麻和麥冬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對于獲得 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4?6倍的醇濃度90%?95%的乙醇浸泡,加熱回流2?4小時后提取, 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4倍的醇濃度85 %?95%的乙醇浸 泡,加熱回流1?2小時后提取,過濾;合并兩次過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藥液濃度為 0. 8?1. 2g生藥/mL,利用體積為5L的大孔吸附樹脂柱洗脫兩次,先用5倍樹脂柱體積的 去離子水或蒸餾水洗脫,再用3倍樹脂柱體積的醇濃度為90%?9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 洗脫液,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二步,將蒼術(shù)、桔梗、獨葉白芨、羅漢果、百部和紫菀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 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3?5倍的醇濃度85%?9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兩次提取液合 并,用管式離心機離心除雜,將除雜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60°C時 相對密度為1. 20?1. 23的膏體,將濃縮后的膏體用噴霧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第三步,將剩余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2?5倍的水 浸泡,加熱煎煮2?4小時,過濾;將濾渣再次用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的1?3倍的水浸 泡,加熱煎煮1?2小時,過濾;合并兩次過濾液,減壓濃縮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將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獲得的粉末混合,進一步加入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 質(zhì)量0. 05?0. 1倍的羧甲基淀粉鈉、0. 05?0. 1倍的微晶纖維素,混勻,制粒,干燥后,加入 相對于獲得的混合物質(zhì)量〇. 01?〇. 05倍的硬脂酸鎂,然后用沖壓裝置將顆粒壓制成片,即 得含片劑。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的劑型為顆粒劑時,其制 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所述原料藥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4?8倍的醇濃度為 85%?95%的乙醇,加熱至沸騰回流3?5小時,過濾,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 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隨后在真空度〇. 06?0. 09Mpa下減壓濃縮至50?60°C時相對密 度為1. 04?1. 10的膏體,噴霧干燥,噴霧干燥機的進風(fēng)溫度160?175°C、出風(fēng)溫度80? 85°C,隨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驟二:在獲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對于干膏粉質(zhì)量0. 2?0. 4倍的蔗糖粉和0. 1?0. 2 倍的糊精,制成顆粒,于40?50°C干燥,獲得顆粒劑。
【文檔編號】A61K35/62GK104398938SQ201410664205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楊光霞, 程云濤 申請人:楊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