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它是由菊花、炒白芍、酸棗仁、丹參、紫蘇梗、玫瑰花、香附、延胡索、川芎、吳茱萸、枳殼、附子、厚樸、炒蒼術(shù)、干姜、肉桂、高良姜、黃芪、飴糖、烏藥、砂仁、五靈脂、生蒲黃、炙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成,具有強肝養(yǎng)胃、溫胃散寒、理氣寬中、祛瘀止痛的功效,治療效果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本發(fā)明還涉及該 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常發(fā)生疼痛為主的疾患。胃痛是臨床上常見 的一個癥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jīng)宮能癥。也見于胃粘膜脫垂、胃 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癥等病。歷代文獻中所稱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 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醫(yī)學正傳》說:"古方九種心痛……。 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于心。"至于心臟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癥,《黃帝內(nèi)經(jīng)》曾指出: "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在臨床上與胃痛是有區(qū)別的。胃痛發(fā) 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弱等。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若寒邪客 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滯氣機,可致胃氣不和而疼痛或因飲食不節(jié),饑飽無度,或過食肥甘, 食滯不化,氣機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對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惱怒抑郁,氣郁傷肝, 肝失條達,橫逆犯胃,亦可發(fā)生胃痛;若勞倦內(nèi)傷,久病脾胃虛弱,或稟賦不足,中陽虧虛,胃 失溫養(yǎng),內(nèi)寒滋生,中焦虛寒而痛;亦有氣郁日久,瘀血內(nèi)結(jié),氣滯血瘀,阻礙中焦氣機,而 致胃痛發(fā)作總之,胃痛發(fā)生的病機分為虛實兩端,實證為氣機阻滯,不通則痛;虛證為胃腑 失于溫煦或濡養(yǎng),失養(yǎng)則痛。
[0003] 目前許多治療胃痛的藥物,多是化學合成的,有一定的副作用,臨床效果并不理 想,治標不治本,并且藥物本身還具有對胃部的刺激作用,患者服藥后很容易對藥物產(chǎn)生依 賴,停藥后容易反復(fù),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該中藥制劑對于胃痛具有療效 確切,價格低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標本兼治,養(yǎng)胃消痛的特點。
[0005]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0006] 發(fā)明人在多年的臨床醫(yī)療實踐中,觀察到胃痛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根據(jù)該病癥的 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中藥的配伍原則,并通過大量的臨床驗證,反復(fù)探索總結(jié)出一種治療胃痛 的中藥制劑的新配方,本發(fā)明選擇菊花、炒白芍、酸棗仁、丹參、紫蘇梗、玫瑰花、香附、延胡 索、川芎、吳茱萸、枳殼、附子、厚樸、炒蒼術(shù)、干姜、肉桂、高良姜、黃芪、飴糖、烏藥、砂仁、五 靈脂、生蒲黃、炙甘草進行組合,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使之具有 強肝養(yǎng)胃、溫胃散寒、理氣寬中、祛瘀止痛的功效,從而能夠有效治療胃痛。
[0007] 本發(fā)明中藥物的作用: 其中: 菊花: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頭狀花序。性味:甘、 苦,微寒。歸肺、肝經(jīng)。功效: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目艮 目昏花。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可以治療因肝氣失調(diào)所引起的胃部不適。
[0008] 炒白芍:為雙子葉植物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i.的干燥根。性 味:涼,苦酸,微寒。功效:補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炒白芍較之白芍藥性稍緩,以養(yǎng) 血斂陰為主。炒后長于養(yǎng)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虛痛瀉者,本品能養(yǎng)肝血、斂肝陰、抑肝陽、 疏肝氣,又能緩攣急、止疼痛,為治療肝經(jīng)各種疼痛之良藥?!兜崮媳静荨罚?瀉脾熱,止腹疼, 止水瀉,收肝氣逆疼,調(diào)養(yǎng)心肝脾經(jīng)血,舒經(jīng)降氣,止肝氣疼痛?!ā侗窘?jīng)》芍藥,雖未分別赤 白,二者各有所主。然尋繹其主治諸病,一為補血養(yǎng)肝脾真陰,而收攝脾氣之散亂,肝氣之恣 橫,則白芍。
[0009] 酸麥仁:為鼠李科植物酸麥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Hu ex H. F. Chou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味平,甘、酸。歸心、脾、肝、膽經(jīng)。功效:養(yǎng)肝,寧心,安神,斂 汗?!侗静萁?jīng)疏》:酸棗仁,實酸平,仁則兼甘。專補肝膽,亦復(fù)醒脾。熟則芳香,香氣入脾,故 能歸脾。能補膽氣,故可溫膽。母子之氣相通,故亦主虛煩、煩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熱,邪 結(jié)氣聚,及四肢酸疼濕痹者,皆脾虛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膽為諸臟之首,十一臟皆取決 于膽,五臟之精氣,皆稟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臟。
[0010] 丹參: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屬植物丹參Salvia /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莖。性味:苦,微寒。歸經(jīng):入心、肝經(jīng)。功效:活血調(diào)經(jīng), 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jié)塊?!度杖A子本 草》:養(yǎng)神定志,通利關(guān)脈。治冷熱勞,骨節(jié)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 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diào)婦人經(jīng)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 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0011] 紫蘇梗: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的干燥莖。性味: 辛,溫。歸肺、脾經(jīng)。功效:理氣寬中,止痛,安胎。《藥品化義》:蘇梗,能使郁滯上下宣行,凡 順氣諸品惟此純良。其性微溫,比枳殼尤緩。病之虛者,寬胸利膈,疏氣而不迅下。入安胎 飲,順氣養(yǎng)陰;入消脹湯,散虛腫滿。
[0012] 玫瑰花:為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性味:溫、甘、微 苦。歸肝、脾、胃經(jīng)。功效:行氣解郁,和血,止痛,強肝養(yǎng)胃,活血調(diào)經(jīng),潤腸通便,解郁安神。 主治:胸膈滿悶,胃脘、脅肋、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泄瀉痢疾,跌打損傷,風痹,癰 腫?!侗静菡x》中記載:玫瑰花香氣最濃,清而不濁,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氣活血,宣通壅 滯而絕無辛溫剛燥之弊,推斷氣分藥之中,最有捷效而最為馴良者,芳香諸品,殆無其匹。
[0013] 香附: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莖。性味:辛、微苦、微 甘,平。歸肝、脾、三焦經(jīng)。功效:行氣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安胎,理氣舒郁,調(diào)和肝胃。本品辛散 苦泄,為疏肝理氣之要藥,可用于肝氣郁滯所致諸痛證?!兜崮媳静荨罚赫{(diào)血中之氣,開郁,寬 中,消食。
[0014] 延胡索:為S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塊莖。性 味: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功效:活血,利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 阻,跌撲腫痛。本品辛散溫通,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活血行氣止痛,善治血瘀氣滯所致 的多種疼痛,其止痛作用優(yōu)良?!侗静萸笳妗分杏涊d:延胡索,不論是血是氣,積而不散者,月艮 此力能通達,以其性溫,則于氣血能行能暢,味辛則于氣血能潤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諸痛, 往往獨行功多。
[0015] 川彎:為傘形科植物川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 溫。歸肝、膽、心經(jīng)。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本品辛散溫通,能上行巔頂,下達血海,夕卜 徹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又能行氣,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 達、止痛等功能。
[0016] 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 Benth.、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 )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吳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實。性味:辛、 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jīng)。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于厥陰頭痛, 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jīng)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常配生姜、補骨脂等。
[0017] 積殼: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 性味:苦、辛、酸,溫。歸脾、胃經(jīng)。功效: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 積不化,痰飲內(nèi)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侗静萁?jīng)疏》:枳殼形大,其氣散,其性緩,故其 行稍遲,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腸也。其主風癢麻痹,通利關(guān)節(jié),止風痛者,蓋肺主皮 毛,胃主肌肉,風寒濕入于二經(jīng),則皮膚瘙癢,或作痛,或麻木,此藥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 諸風藥入于二臟,故為治風所需,風邪既散,則節(jié)自然通利矣。
[0018]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性味 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jīng)。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用于亡陽虛脫, 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本品大熱,祛寒 力強,故能治寒邪內(nèi)侵之胃腹疼痛、泄瀉,以及寒濕阻絡(luò)之痹痛。
[0019] 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葉厚樸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 枝皮。性味: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功效: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滯傷中, 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對氣滯胸腹脹痛,可配木香、枳殼同用。常與蒼 朮、陳皮等配合用于濕困脾胃、脘腹致脹滿等癥。
[0020] 炒蒼術(shù):為菊科植物茅蒼術(shù)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 DC.或北蒼術(shù) 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辛、苦,溫;歸脾、胃、肝經(jīng);功 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本品苦辛性溫,芳烈燥散,可升可降,走而不守,能是濕邪除 而恢復(fù)脾的運化功能。
[0021] 干姜: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莖。性味:辛、熱。歸脾、 胃、心、肺經(jīng)。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 冷脈微,痰飲喘咳。干姜外用治療外傷化膿性感染。品辛熱燥烈、主入脾胃經(jīng),長于溫暖中 焦脾陽而散寒,故凡中焦寒證,無論外寒內(nèi)侵之實寒證,還是陽氣不足之虛寒證,均為要藥, 常配高良姜治療脘腹冷痛、泄瀉。
[0022]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樹皮。性味大熱,辛、甘。歸 腎、脾、心、肝經(jīng)。功效: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通血脈。本品甘熱,入脾 腎經(jīng),善于補陽氣而溫暖脾腎,散寒止痛,中醫(yī)講脾通經(jīng)脈于胃,脾健則胃部不適自消。
[0023] 高良姜: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莖。性味:辛, 熱。歸脾、胃經(jīng)。功效: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侗静輩R 言》中記載:"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 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切沉寒窟冷,功與桂、附同等。茍非客寒犯胃,胃冷嘔 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ū酒纷饔脺睾停m合老幼孕以及身體虛弱 的病人。
[0024] 黃苗: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 Hsiao 或膜莢黃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的干 燥根。性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jīng)。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斂汗、利水消腫、托瘡排 膿、通調(diào)水道。在《本草匯言》中有記載:黃芪,補肺健脾,實衛(wèi)斂汗,驅(qū)風運毒之藥也。故陽 虛之人,自汗頻來,乃表虛而腠理不密也,黃芪可以實衛(wèi)而斂汗;傷寒之證,行發(fā)表而邪汗不 出,乃里虛而正氣內(nèi)乏也,黃芪可以濟津以助汗;賊風之疴,偏中血脈而手足不隨者,黃芪可 以榮筋骨;癰瘍之證,膿血內(nèi)潰,陽氣虛而不斂者,黃芪可以生肌肉,又陰瘡不能起發(fā),陽氣 虛而不愈者,黃芪可以生肌肉。
[0025] 飴糖:將米或其他淀粉物質(zhì),經(jīng)過浸漬蒸熟后,加入麥芽,使其發(fā)酵,再加水煎熬, 溶出所有糖分,濾除渣質(zhì),濃縮,即成飴糖。性味:甘,溫。歸脾、胃、肺經(jīng)。功效:緩中,補虛, 生津,潤燥。治勞倦傷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本草經(jīng)疏》:飴糖,甘 入脾,而米麥皆養(yǎng)脾胃之物,故主補虛乏,仲景建中湯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則發(fā)渴,火上炎, 迫血妄行則吐血,甘能緩火之際,則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0026] 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Kosterm.的干燥塊根。性味: 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jīng)。功效:順氣止痛,溫腎散寒。用于胸腹脹痛,氣逆喘急,膀胱虛 冷,遺尿尿頻,疝氣,痛經(jīng)。
[0027]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 Amomum villosum Lour.、綠殼砂 Amomum viI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功效: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對于濕阻脾胃引起的 食欲不振及嘔吐泄瀉等癥,常配合白朮、陳皮等同用。
[0028] 五靈脂:為I吾鼠科動物橙足I吾鼠 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或飛鼠 科動物小飛鼠 Pteromys volans L.的干燥糞便。性味:甘,溫。入肝、脾經(jīng)。功效:活血散 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經(jīng),血瘀經(jīng)閉,產(chǎn)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 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0029] 生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東方香蒲T.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屬植物的干燥花粉。生蒲黃是將其揉碎過篩。性味:甘、平、澀。歸肝、心包經(jīng)。 功效:行血消瘀,止血。本品性平,既能止血又能化痰,對出血證無論寒熱,有無淤血,均可隨 證配伍應(yīng)用,但以屬實夾淤尤宜。配五靈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常用于產(chǎn)后腹痛、痛經(jīng)及 胃腹瘀痛。
[0030] 炎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炎甘草 為甘草的蜜烘制加工品。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功效:補脾和胃,益氣復(fù)脈。《日 華子本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yǎng) 氣,壯筋骨,解冷熱。
[0031] 本發(fā)明的方解是:方中菊花清風散熱,炒白芍補血柔肝、平肝止痛,酸棗仁養(yǎng)肝寧 心,丹參祛瘀止痛,紫蘇梗理氣寬中,玫瑰花強肝養(yǎng)胃、行氣解郁,以上六味共為君藥,中醫(yī) 上講肝氣犯胃,是指肝對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惱怒抑郁,氣郁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 亦可發(fā)生胃痛,君藥以補血柔肝、養(yǎng)肝寧心為主,從疾病的根本上控制疾病的生成,阻止胃 痛癥狀不斷反復(fù)的發(fā)生,并且安撫五臟,使胃有所養(yǎng),從而達到治療胃痛的目的。香附行氣 解郁、調(diào)和肝胃,延胡索理氣止痛,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吳茱萸、附子散寒止痛,枳殼理 氣寬中,厚樸、蒼術(shù)燥濕健脾,散寒止痛,以上七味共為臣藥,一方面脾不健運也會引起胃部 不適,脾不健運則勞倦內(nèi)傷,脾胃虛弱,或稟賦不足,中陽虧虛,胃失溫養(yǎng),內(nèi)寒滋生,中焦 虛寒而痛,亦有氣郁日久,瘀血內(nèi)結(jié),氣滯血瘀,阻礙中焦氣機,而致胃痛發(fā)作。因此臣藥從 健脾理氣,散寒止痛的方面治療胃痛,同時臣藥也增加了君藥調(diào)和肝胃的做用,君臣協(xié)助, 從多方面調(diào)理身體,減輕胃部不適。干姜、肉桂、高良姜溫胃散寒、消食止痛,黃芪補氣升陽、 調(diào)通水道,飴糖緩中補虛、生津潤燥,烏藥順氣止痛,砂仁化濕開胃,五靈脂配生蒲黃祛瘀止 痛,以上幾味共為佐藥,一方面多有溫中散寒的作用,驅(qū)散中焦?jié)窈?,溫暖胃部,緩解胃部?痛,另一方面補氣升陽、補虛生津,使胃部得以儒養(yǎng),患者逐漸恢復(fù),炙甘草補脾和胃,調(diào)和 諸藥,引藥歸經(jīng),為使藥。此方諸藥合用,君臣協(xié)力,佐使共輔,具有強肝養(yǎng)胃、溫胃散寒、理 氣寬中、祛瘀止痛的功效,能夠有效治療胃痛。
[0032] 本發(fā)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jīng)發(fā)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 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菊花4-14份、炒白芍10-20份、酸棗仁13-23份、丹參13-23 份、紫蘇梗10-20份、玫瑰花4-14份、香附7-17份、延胡索13-23份、川芎7-17份、吳茱萸 3-9份、枳殼7-17份、附子7-17份、厚樸7-17份、炒蒼術(shù)10-20份、干姜13-23份、肉桂3-9 份、高良姜3-9份、黃芪19-29份、飴糖15-25份、烏藥3-9份、砂仁3-9份、五靈脂4-14份、 生蒲黃7-17份、炙甘草3-9份。
[0033] 其中優(yōu)選為:菊花9份、炒白芍15份、酸棗仁18份、丹參18份、紫蘇梗15份、玫瑰 花9份、香附12份、延胡索18份、川芎12份、吳茱萸6份、枳殼12份、附子12份、厚樸12 份、炒蒼術(shù)15份、干姜18份、肉桂6份、高良姜6份、黃芪24份、飴糖20份、烏藥6份、砂仁 6份、五靈脂9份、生蒲黃12份、炎甘草6份。
[0034] 本發(fā)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guī)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guī)內(nèi)服制劑,如丸劑、散 齊IJ、片劑、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沖服;可以用水煎, 經(jīng)過濾得濾液,加入防腐劑制成口服液;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服用湯劑。
[0035] 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制備方法是丸劑,其制備方法如下: 步驟一:按本發(fā)明重量配比,先將酸棗仁、吳茱萸、枳殼、砂仁、五靈脂,用紗布包成藥 包,放于水中浸泡約45分鐘,過濾,備用; 步驟二:按本發(fā)明重量配比,將炒白芍、丹參、香附、川;、附子、厚樸、炒蒼術(shù)、干姜、肉 桂、高良姜、黃芪、烏藥、放入砂鍋中加步驟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過藥面3?4厘米,用武 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鐘,過濾,得濾液,在剩余藥渣中加入3厘米左右的水,然 后加入紫蘇梗、延胡索、炙甘草以及步驟一中的藥包煎煮約30分鐘,之后加入菊花、玫瑰花 煎煮10分鐘過濾,得濾液,合并兩次濾液,過濾,棄渣,合并兩次濾液,趁熱將飴糖放于熱湯 藥中烊化,然后濃縮加乙醇,放置沉淀,過濾,棄沉淀,濾液回收乙醇,備用; 步驟三:將步驟二中所得藥液濃縮為75°C環(huán)境下相對密度1. 15?1. 20的稠膏,將稠 膏風干粉碎,加入蜂蜜、防腐劑、潤濕劑等,進行捶打、搓條、成丸,晾干,分裝入袋,既得本發(fā) 明所述治療胃痛的蜜丸。
[0036] 本發(fā)明藥物具有強肝養(yǎng)胃、溫胃散寒、理氣寬中、祛瘀止痛的功效,且療效確切,價 格低廉,安全方便,副作用小、標本兼治,養(yǎng)胃消痛。據(jù)對臨床180例患者觀察統(tǒng)計,使用本 發(fā)明藥物一個療程總有效率85%,兩個療程總有效率97. 2%。
【具體實施方式】
[0037] 實施例一、菊花4份、炒白芍10份、酸棗仁13份、丹參13份、紫蘇梗10份、玫瑰花 4份、香附7份、延胡索13份、川芎7份、吳茱萸3份、枳殼7份、附子7份、厚樸7份、炒蒼術(shù) 10份、干姜13份、肉桂3份、高良姜3份、黃芪19份、飴糖15份、烏藥3份、砂仁3份、五靈 月旨4份、生蒲黃7份、炎甘草3份。
[0038] 實施例二、菊花9份、炒白芍15份、酸棗仁18份、丹參18份、紫蘇梗15份、玫瑰 花9份、香附12份、延胡索18份、川芎12份、吳茱萸6份、枳殼12份、附子12份、厚樸12 份、炒蒼術(shù)15份、干姜18份、肉桂6份、高良姜6份、黃芪24份、飴糖20份、烏藥6份、砂仁 6份、五靈脂9份、生蒲黃12份、炎甘草6份。
[0039] 實施例三、菊花14份、炒白芍20份、酸棗仁23份、丹參23份、紫蘇梗20份、玫瑰 花14份、香附17份、延胡索23份、川彎17份、吳茱萸9份、枳殼17份、附子17份、厚樸17 份、炒蒼術(shù)20份、干姜23份、肉桂9份、高良姜9份、黃芪29份、飴糖25份、烏藥9份、砂仁 9份、五靈脂14份、生蒲黃17份、炎甘草9份。
[0040] 下面是患者使用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統(tǒng)計資料: 一、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180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87例,平均年齡37歲,病程幾天年到幾年 年不等。
[0041] 二、中醫(yī)診斷標準 1、 胃胺痞滿,食后加重,喜溫喜按; 2、 納少便溏、身疲力乏、面色無華或萎黃、舌質(zhì)淡有齒?。?3、 胃痛夜甚,痛久不愈、胃脘灼燒脹痛; 4、 口干、口苦、口臭,小便赤黃、大便干結(jié)。
[0042] 三、治療方法: 按照本發(fā)明藥物實施例二,以及優(yōu)選的制備方法制成的丸劑,溫水送服,每天3次,每 次3-5粒,10天為一個療程。
[0043] 四、療效評定標準: 1、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胃脹、胃痛、口苦口干現(xiàn)象完全消失。
[0044] 2、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減輕,胃部疼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疼痛緩解,面色逐漸改善。
[0045] 3、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或加重。
[0046] 五、治療結(jié)果統(tǒng)計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制劑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成: 菊花4-14份、炒白芍10-20份、酸棗仁13-23份、丹參13-23份、紫蘇梗10-20份、玫瑰花 4-14份、香附7-17份、延胡索13-23份、川芎7-17份、吳茱萸3-9份、枳殼7-17份、附子7-17 份、厚樸7-17份、炒蒼術(shù)10-20份、干姜13-23份、肉桂3-9份、高良姜3-9份、黃芪19-29 份、飴糖15-25份、烏藥3-9份、砂仁3-9份、五靈脂4-14份、生蒲黃7-17份、炎甘草3-9份。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制 成:菊花9份、炒白芍15份、酸棗仁18份、丹參18份、紫蘇梗15份、玫瑰花9份、香附12份、 延胡索18份、川彎12份、吳茱萸6份、枳殼12份、附子12份、厚樸12份、炒蒼術(shù)15份、干 姜18份、肉桂6份、高良姜6份、黃芪24份、飴糖20份、烏藥6份、砂仁6份、五靈脂9份、 生蒲黃12份、炙甘草6份。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為丸 劑。
4. 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如下:步驟一:按本 發(fā)明重量配比,先將酸棗仁、吳茱萸、枳殼、砂仁、五靈脂,用紗布包成藥包,放于水中浸泡約 45分鐘,過濾,備用;步驟二:按本發(fā)明重量配比,將炒白芍、丹參、香附、川芎、附子、厚樸、 炒蒼術(shù)、干姜、肉桂、高良姜、黃芪、烏藥、放入砂鍋中加步驟一中浸泡后剩余冷水,超過藥面 3?4厘米,用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煎20?30分鐘,過濾,得濾液,在剩余藥渣中加入3厘 米左右的水,然后加入紫蘇梗、延胡索、炙甘草以及步驟一中的藥包煎煮約30分鐘,之后加 入菊花、玫瑰花煎煮10分鐘過濾,得濾液,合并兩次濾液,過濾,棄渣,趁熱將飴糖放于熱湯 藥中烊化,然后濃縮加乙醇,放置沉淀,過濾,棄沉淀,濾液回收乙醇,備用;步驟三:將步驟 二中所得藥液濃縮為75°C環(huán)境下相對密度1. 15?1. 20的稠膏,將稠膏風干粉碎,加入蜂 蜜、防腐劑、潤濕劑等,進行捶打、搓條、成丸,晾干,分裝入袋,既得本發(fā)明所述治療胃痛的 蜜丸。
【文檔編號】A61P1/04GK104353051SQ201410689914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27日
【發(fā)明者】金妍 申請人: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