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下述原料制成:八角楓根、滇地黃連、腰骨藤、紫彈樹枝、鷹爪楓、壯筋草、制何首烏、小紅袍、抽筋草、爬藤榕、紅馬蹄烏、發(fā)痧藤、寬筋藤、紫藤根、半楓荷根、橄欖根、穿根藤、烏欖根;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八角楓根5g、滇地黃連3g、腰骨藤6g、紫彈樹枝5g、鷹爪楓12g、壯筋草9g、制何首烏10g、小紅袍6g、抽筋草3g、爬藤榕9g、紅馬蹄烏12g、發(fā)痧藤5g、寬筋藤6g、紫藤根10g、半楓荷根9g、橄欖根10g、穿根藤5g、烏欖根6g;該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具有益氣化瘀、利濕通絡、祛風散寒、消炎止痛之功效。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jié)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 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 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 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fā)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jié)失穩(wěn)、松 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 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0003]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進入老齡化、汽車,電腦,逐漸家庭化,與此同時人 們的生活、工作節(jié)奏也在加快,這樣就導致頸椎病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 法五花八門并且層出不窮,但都普遍存在費用高,周期長,恢復不穩(wěn)定,對身體損害大,風險 1?等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益氣化瘀、利濕通絡、祛風散寒,藥材搭配合 理,治愈率高,價格低廉,且長期服用不會造成潛在性危險的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
[0005]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所述中藥藥劑由以下原料制成:八角楓根、滇地黃連、腰 骨藤、紫彈樹枝、鷹爪楓、壯筋草、制何首烏、小紅袍、抽筋草、爬藤榕、紅馬蹄烏、發(fā)痧藤、寬 筋藤、紫藤根、半楓荷根、橄欖根、穿根藤、烏欖根;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八角 楓根5 g、滇地黃連3g、腰骨藤6g、紫彈樹枝5g、鷹爪楓12g、壯筋草9g、制何首烏10g、小紅 袍6g、抽筋草3g、爬藤榕9g、紅馬蹄烏12g、發(fā)痧藤5g、寬筋藤6g、紫藤根10g、半楓荷根9g、 橄欖根l〇g、穿根藤5g、烏欖根6g。
[0006]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的制備方法。
[0007]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1) 原料處理: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八角楓根5 g、滇地黃連3g、腰骨藤6g、紫彈樹枝5g、 鷹爪楓12g、壯筋草9g、制何首烏10g、小紅袍6g、抽筋草3g、爬藤榕9g、紅馬蹄烏12g、發(fā)痧 藤5g、寬筋藤6g、紫藤根10g、半楓荷根9g、橄欖根10g、穿根藤5g和烏欖根6g,撿去雜質, 篩掉灰屑,用清水清洗干凈,備用; 2) 潤藥:將步驟1)中清洗干凈的藥材置于鋪有三層濕潤席布沙鍋容器內,期間翻動一 次,使其充分濕潤; 3) 切藥材:將步驟2)中充分濕潤的藥材切成I. 5cm長的小藥段,備用; 4) 取步驟3)中切好的小藥段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以沒過藥物為宜,然后用大火煮 沸,改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1次,煎熬時間為9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5) 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渣置于容器內然后加水,水量以沒過藥物為宜,進行第二次 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6) 取步驟5)中的濾液與步驟6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fā)明的中藥藥劑。
[0008] 上述中藥的服用方法是:飯后服用,早晚各一次,每次100-200ml,每月一療程。
[0009]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其藥材功效作用分別為: 1、八角楓根:祛風,通絡,散瘀,鎮(zhèn)痛,松弛肌肉;2、滇地黃連:祛風通絡,行氣止痛;3、 腰骨藤:祛風除濕,通絡止痛;4、紫彈樹枝:祛風除濕,通絡止痛;5、鷹爪楓:祛風活血,主治 風濕筋骨痛;6、壯筋草:舒筋活血,治肢體麻木;7、制何首烏:強筋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 耳鳴,腰膝酸軟,肢體麻木;8、小紅袍:祛風除濕,活血止痛;9、抽筋草:舒筋活血,利濕,解 毒;10、爬藤榕: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11、紅馬蹄烏:舒筋活絡,活血止痛;12、發(fā) 痧藤:舒筋活絡,祛風解表;13、寬筋藤:舒筋活絡,祛風止痛;14、紫藤根:治筋絡風氣,補 心;15、半楓荷根:祛風除濕,活血消腫;16、橄欖根:主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17、穿根藤 : 祛風濕,壯筋骨,止痛,消腫;18、烏欖根: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本發(fā)明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多種中藥,合理的 搭配后提高了藥性,從而能更好的益氣化瘀,利濕通絡,祛風散寒,消炎止痛,提高治愈率 高,且長期服用不會造成潛在性危險。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特征、技術手段及所達到的具體功能,下面以具體實施 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1] 實施例: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所述中藥藥劑由以下原料制成的:八角楓根、滇地黃連、 腰骨藤、紫彈樹枝、鷹爪楓、壯筋草、制何首烏、小紅袍、抽筋草、爬藤榕、紅馬蹄烏、發(fā)痧藤、 寬筋藤、紫藤根、半楓荷根、橄欖根、穿根藤、烏欖根;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八 角楓根5 g、滇地黃連3g、腰骨藤6g、紫彈樹枝5g、鷹爪楓12g、壯筋草9g、制何首烏10g、小 紅袍6g、抽筋草3g、爬藤榕9g、紅馬蹄烏12g、發(fā)痧藤5g、寬筋藤6g、紫藤根10g、半楓荷根 9g、橄欖根l〇g、穿根藤5g、烏欖根6g。
[0012] 所述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的制備方法過程如下: 1) 原料處理: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八角楓根5 g、滇地黃連3g、腰骨藤6g、紫彈樹枝5g、 鷹爪楓12g、壯筋草9g、制何首烏10g、小紅袍6g、抽筋草3g、爬藤榕9g、紅馬蹄烏12g、發(fā)痧 藤5g、寬筋藤6g、紫藤根10g、半楓荷根9g、橄欖根10g、穿根藤5g和烏欖根6g,撿去雜質, 篩掉灰屑,用清水清洗干凈,備用; 2) 潤藥:將步驟1)中清洗干凈的藥材置于鋪有三層濕潤席布沙鍋容器內,期間翻動一 次,使其充分濕潤; 3) 切藥材:將步驟2)中充分濕潤的藥材切成I. 5cm長的小藥段,備用; 4) 取步驟3)中切好的小藥段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以沒過藥物為宜,然后用大火煮 沸,改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1次,煎熬時間為9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5) 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渣置于容器內然后加水,水量以沒過藥物為宜,進行第二次 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6)取步驟5)中的濾液與步驟6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fā)明的中藥藥劑。
[0013] 實驗例: 實驗對象:60名頸椎病程度相等的患者,按治療手段不同分為兩大組,每組30人。
[0014] 實驗方法與時間: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手段治療,實驗組使用本發(fā)明治療頸椎病的中 藥藥劑。記錄時間為3個月,記錄次數為1次。
[0015] 紀監(jiān)結里·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八角楓根、滇地黃連、 腰骨藤、紫彈樹枝、鷹爪楓、壯筋草、制何首烏、小紅袍、抽筋草、爬藤榕、紅馬蹄烏、發(fā)痧藤、 寬筋藤、紫藤根、半楓荷根、橄欖根、穿根藤、烏欖根;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配比:八 角楓根5 g、滇地黃連3g、腰骨藤6g、紫彈樹枝5g、鷹爪楓12g、壯筋草9g、制何首烏10g、小 紅袍6g、抽筋草3g、爬藤榕9g、紅馬蹄烏12g、發(fā)痧藤5g、寬筋藤6g、紫藤根10g、半楓荷根 9g、橄欖根l〇g、穿根藤5g、烏欖根6g。
2. -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頸椎病的中藥藥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驟: 1) 原料處理:按重量份數配比提取八角楓根5 g、滇地黃連3g、腰骨藤6g、紫彈樹枝5g、 鷹爪楓12g、壯筋草9g、制何首烏10g、小紅袍6g、抽筋草3g、爬藤榕9g、紅馬蹄烏12g、發(fā)痧 藤5g、寬筋藤6g、紫藤根10g、半楓荷根9g、橄欖根10g、穿根藤5g和烏欖根6g,撿去雜質, 篩掉灰屑,用清水清洗干凈,備用; 2) 潤藥:將步驟1)中清洗干凈的藥材置于鋪有三層濕潤席布沙鍋容器內,期間翻動一 次,使其充分濕潤; 3) 切藥材:將步驟2)中充分濕潤的藥材切成1. 5cm長的小藥段,備用; 4) 取步驟3)中切好的小藥段放置于砂鍋中加水,水量以沒過藥物為宜,然后用大火煮 沸,改小火煎熬,煎熬時攪拌藥料1次,煎熬時間為9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5) 取步驟2)中過濾后的藥渣置于容器內然后加水,水量以沒過藥物為宜,進行第二次 煎熬,煎熬方式與上述相同,煎熬時間為60min,完成煎熬后過濾; 6) 取步驟5)中的濾液與步驟6中的濾液進行合并,即為本發(fā)明的中藥藥劑2。
【文檔編號】A61K36/74GK104435229SQ20141075969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夏放軍 申請人:夏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