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用保溫輸液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包括輸液導管及其兩端的針頭,所述輸液導管分是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端的針頭與輸液瓶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的針頭與人體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上設置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至少為雙層保溫結構。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可有效保證輸液時液體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液體溫度均勻,避免病人輸液過程中由于液體溫度低而致的肢端冰涼、麻木、疼痛等負面癥狀。
【專利說明】醫(yī)用保溫輸液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醫(yī)用保溫輸液管。
【背景技術】
[0002]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輸液,而通常輸液時液體的溫度與人體體溫越接近越好?,F(xiàn)有醫(yī)療過程中,液體溫度往往低于人體溫度,特別是冬天、急救、野外、救災等環(huán)境惡劣、溫度較低等環(huán)境下,病人輸入大量低溫液體后,會使人們輸液部位局部的體溫下降,以至于病人感覺輸液局部身體冰涼、麻木,甚至輸液的肢端有疼痛感,而低溫液體的輸入也會引起血管收縮,阻礙血液的流通,嚴重的會引發(fā)其他疾病,特別是可能造成患者身體的二次打擊,甚至造成病人休克。中國專利CN201098440Y公開了一種保溫式輸液管,包括輸液管和輸液針,輸液管上固定設有環(huán)繞輸液管一周的保溫器,保溫器的上緣固定設有注水管。這雖然有助于減輕病人輸液過程中由于液體溫度低而致的肢端發(fā)涼、麻木、疼痛等負面癥狀,但是并不能保證液體溫度持續(xù)處于接近人體的溫度,不能真正避免輸液過程中由于液體溫度不同于人體溫度而對并人造成的不利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可有效保證輸液時液體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液體溫度均勻,避免病人輸液過程中由于液體溫度低而致的肢端冰涼、麻木、疼痛等負面癥狀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5]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包括輸液導管及其兩端的針頭,所述輸液導管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另一部分是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端的針頭與輸液瓶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端的針頭與人體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上設置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至少為雙層保溫結構。
[0006]保溫層至少為雙層保溫結構可有效保證保溫給藥室外的輸液軟管部分的液體處于恒定狀態(tài),有效保證輸入人體的液體與人體溫度接近,有效預防低溫液體對人體造成的局部血管收縮、肢端冰涼、麻木不適等不利效果。
[0007]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所述保溫層包括第一保溫層和第二保溫層,所述第一保溫層位于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的外層,所述第二保溫層位于第一保溫層的外層。
[0008]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所述保溫層還包括第三保溫層,所述第三保溫層位于所述第二保溫層的外層。
[0009]第三保溫層為韌度較好的塑膠材質。
[0010]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所述第三保溫層可以在第二保溫層上自由滑動。
[0011]第三保溫層可以在第二保溫層上自由滑動,這可以方便在特定的位置進行保溫,保證輸入人體的液體處于最接近人體體溫的狀態(tài)。
[0012]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所述第三保溫層的中部帶有空腔。
[0013]空腔可以有效發(fā)揮保溫層的作用,有效保證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中液體的溫度。
[0014]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所述空腔占第三保溫層的80%以上。
[0015]空腔占第三保溫層的80%以上可以更有效地保證保溫效果。
[0016]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所述第三保溫層僅有兩端部與第二保溫層相接觸。
[0017]僅有兩端部與第二保溫層相接觸時,可以保證空腔盡可能地大,使保溫效果更好。
[0018]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與所述針頭相接處,還設置有溫度檢測器。
[0019]所述溫度檢測器可以自動檢測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內的液體溫度,并將其顯示與電腦等控制設備上,以方便醫(yī)護人員對液體溫度的實時監(jiān)護,保證而患者的舒適、健康。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可有效保證輸液時液體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液體溫度均勻,避免病人輸液過程中由于液體溫度低而致的肢端冰涼、麻木、疼痛等不適癥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對比文件中CN201098440Y中的保溫式輸液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實施例1中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是實施例2中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是實施例3中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6]實施例1
[0027]如附圖2所示,I為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的輸液導管,1.1為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2為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2為與人體相連接的針頭,3為第一保溫層,4為第二保溫層,5為第三保溫層,7為溫度檢測器。
[0028]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如附圖2所示,包括輸液導管I及其兩端的針頭,所述輸液導管I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1,另一部分是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1端的針頭與輸液瓶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端的針頭2與人體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與所述針頭2相接處,還設置有溫度檢測器7,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上設置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由內向外依次包括第一保溫層3、第二保溫層4以及第三保溫層5,第三保溫層5可以在第二保溫層4上自由滑動,所述第三保溫層5滑動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上位于針頭2的一端。
[0029]使用時,將針頭2扎于人體上,液體經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1輸送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內,然后經針頭2輸入人體內,這個過程中,三層保溫層共同發(fā)揮作用,可有效保證輸液時液體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液體溫度均勻,避免病人輸液過程中由于液體溫度低而致的肢端冰涼、麻木、疼痛等負面癥狀。
[0030]實施例2
[0031]如附圖3所示,I為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的輸液導管,1.1為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2為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2為與人體相連接的針頭,3為第一保溫層,4為第二保溫層,5為第三保溫層,7為溫度檢測器。
[003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三保溫層5滑動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上相對于針頭2的另一端。
[0033]實施例3
[0034]如附圖4所示,I為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的輸液導管,1.1為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2為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2為與人體相連接的針頭,3為第一保溫層,4為第二保溫層,5為第三保溫層,6為空腔,7為溫度檢測器。
[003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第三保溫層5的中部帶有空腔6,第三保溫層5僅有兩端部與第二保溫層4相接觸。
[0036]帶有空腔的第三保溫層5具有更好的保溫效果。
[0037]本實用新型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可有效保證輸液時液體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液體溫度均勻,避免病人輸液過程中由于液體溫度低而致的肢端冰涼、麻木、疼痛等負面癥狀。
[003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醫(yī)用保溫輸液管,包括輸液導管(I)及其兩端的針頭,所述輸液導管(I)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1),另一部分是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內的輸液導管(1.1)端的針頭與輸液瓶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端的針頭(2)與人體相連,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上設置有保溫層,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溫層至少為雙層保溫結構; 所述保溫層包括第一保溫層(3)和第二保溫層(4),所述第一保溫層(3)位于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的外層,所述第二保溫層(4)位于第一保溫層(3)的外層; 所述保溫層還包括第三保溫層(5),所述第三保溫層(5)位于所述第二保溫層(4)的外層; 所述第三保溫層(5)可以在第二保溫層(4)上自由滑動; 所述第三保溫層(5)的中部帶有空腔(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占第三保溫層(5)的80%以上。
3.如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溫層(5)僅有兩端部與第二保溫層(4)相接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用保溫輸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置于保溫給液室外的輸液導管(1.2)與所述針頭(2)相接處,還設置有溫度檢測器(7)。
【文檔編號】A61M5/14GK203943954SQ201420165621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8日
【發(fā)明者】李佳睿, 李宜達, 高保華 申請人:李佳睿, 高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