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醫(yī)用靜脈輸液器輔助設備,屬于醫(yī)療器械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已有輸液加熱器流通,但是缺乏既可以對藥液進行加熱又可以制冷的低成本裝置。醫(yī)藥領域很多藥品在加熱甚至室溫下不能穩(wěn)定存在,需要進行低溫儲存,但是在輸液過程中如果不對其采取制冷措施,容易導致藥物的分解,降低藥效,從而病人需要注射更多量的藥液以達到藥效。冬天輸液時,病人身體會感覺更加寒冷,增加了病痛的痛苦,如果及時對藥液進行合理的加熱,可提高人體舒適度。藥品的滴速應因人而異,不同身體素質的人亦應控制不同滴速??扇缃竦嗡俚目刂疲瑑H憑醫(yī)務人員的經驗和病人身體的反應調節(jié),大大增加了用藥的危險性,而且市場上尚缺廉價的非接觸液體測量滴速的裝置。同時,目前大部分輸液過程一般是由患者本人或另一名陪侍人員或醫(yī)護人員時刻觀察藥液殘余量情況,但也常常未能及時發(fā)現,造成大量人力浪費,效率低下。在病人輸液時,需要患者或其陪護人員密切注意輸液進度,防止因為出現滴空現象,如果液體輸完而未能及時發(fā)現并更換液體或拔除針頭,會出現空氣進入血管的情況,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實現根據其化學性質對藥液進行溫度的維持、根據病人身體素質通過滴速的顯示進行滴速的控制、輸液完畢報警的目的,既能實現藥效利用的最大化、降低用藥的風險性,又能提高輸液時病人身體的舒適度,還能免除患者或其看護人員眼睛總是盯著輸液器的麻煩,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以根據不同藥液的性質與人體舒適度相結合的原則,對藥液進行持續(xù)制冷或加熱,又能及時顯示滴速,并同時還能實現藥物注射完畢后的報警從而方便醫(yī)務人員結合病人的身體情況和藥品在人體內的反應進行準確的調節(jié)適合病人的滴速的一種低成本、高利用率的醫(yī)用靜脈注射器輔助設備。
本發(fā)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輸液瓶保溫套(圖2),該保溫套(圖2)從外到內分別為絕熱層10(材料為eps),導熱層9(材料為鋁),絕熱層10與導熱層9之間的空間15被導熱材料隔板8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在絕熱層10存在一個掛鉤7,用來固定控溫包,根據熱傳導特性,實現對輸液瓶溫度的控制。
由于輸液管是一根透明的塑料管,管內無藥水滴下的時候,管壁對光線的影響很小,光線近似于筆直通過;管內有藥水滴下的時候,光線經過點滴,會產生一定的反射、折射和吸收,使光線的前進路線發(fā)生改變,到達光線接收器的光強就很小。根據這一原理只需要在點滴罐的同一水平線上安裝一個光線發(fā)射器1和光線接收器2,就可以把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無液滴滴下時光強大,有液滴滴下時有光強小,連續(xù)滴下時,形成一個脈沖電路,根據這一特征,編寫程序燒寫進入單片機(17)即可實現滴速檢測和報警,同時溫度檢測利用溫度傳感器ds18b20(12)檢測輸液瓶的溫度即可實現,再利用lcd1602(18)顯示實際測量的數值,達到顯示溫度滴速和報警的目的。
測量滴速的原理是:選擇的單片機晶振為12m,一個機器周期為1微秒,也就是定時器加一花1微秒的時間。采用的16位定時器可以定65535個數,通過把定時器初值設置為55535,這樣單片機定時一次溢出就花了10000微秒的時間。3滴的時間每溢出多少次就有多少個10000微秒,1分鐘是60000000微秒,用1分鐘的微秒數除以3滴里面花掉的時間(微秒)就知道1分鐘里有多少個3滴的數目,然后乘3就可得出1分鐘的液滴數目,從而得到所需測量的滴速。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根據藥液的化學性質和人體的舒適度、安全性的綜合考慮,對藥液進行制冷或者加熱,從而有利于所注射的藥液在病人體內發(fā)揮最大的功效,提高了藥品的利用率,緩解了患者在注射藥液時的痛苦。根據不同患者體質,不同的藥物可由醫(yī)務人員根據流速的顯示進行合理的控制以達到最佳藥效,能夠自動響應終點,顯示輸液瓶內藥液的溫度,同時極大地減輕了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看護負擔,減少了意外的發(fā)生。本發(fā)明價格低廉,應用性強,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為醫(yī)用輸液輔助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保溫套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保溫套蓋結構內示意圖
圖4為保溫套內筒結構示意圖
圖5為保溫套外筒結構示意圖
圖6為保溫套下底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測速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8為主控制盒結構示意圖
圖9為總控制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溫度顯示模塊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滴速測量模塊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報警模塊電路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光線發(fā)射器;2光耦三極管;3夾子;4保溫蓋拉環(huán);5保溫蓋;6、7、16均為掛鉤;8導熱隔板;9保溫套內筒;10保溫套外筒;11彈簧;12感溫裝置;13保溫套底部;14保溫套底層圓孔;15保溫套內部空間;17主控制盒;18電子顯示屏;19綠色指示燈;20紅色指示燈;21揚聲器;s1s2s3s4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圖1為醫(yī)用注射器輔助設備的示意圖。保溫套(圖2)被環(huán)形鐵圈固定于醫(yī)用支架上。打開保溫蓋5,將三包控溫袋依次掛入保溫套三部分空間15的掛鉤7上。將輸液瓶裝入網兜,網兜上的掛鉤懸掛于保溫蓋5上的掛鉤6,瓶口剛好對準在保溫套底部13原有的圓孔14中,此時溫度傳感器12剛好貼于輸液瓶瓶壁,并將保溫蓋5蓋好。將一次性輸液管的瓶塞穿刺器插入輸液瓶中,將輸液管繞過保溫套下面的掛鉤16,將傳感器裝置(圖7)固定于滴壺上半部,固定完畢后儀器插頭插入電源插座,主控制盒17上的顯示屏18顯示此時的溫度與滴速(此時滴速為0),依次按下s2、s3按鈕。待醫(yī)護人員給病人注射成功后,按下s1按鈕,此時顯示燈為綠色,儀器正常運轉。輸液時,lcd顯示屏18顯示工作時的滴速和輸液瓶時刻變化的溫度值,醫(yī)護人員根據輸液知識和經驗通過顯示的滴速值來控制流速調節(jié)器進行對滴速的控制,輸液時,若醫(yī)護人員發(fā)現測得的滴速或者溫度明顯不符時,可按下s4開關對裝置進行復位操作。輸液完畢后,顯示屏滴速為0,指示燈顯示紅色,蜂鳴器通過揚聲器21聲音放大進行警報以提醒醫(yī)務人員及病人。待醫(yī)務人員趕到,可將s2按鈕關閉以停止蜂鳴器的警報聲音,并進行換瓶(換瓶后應將按鈕重新打開)或拔針。醫(yī)護人員進行更換輸液瓶時,將保溫蓋5打開,拔下輸液管,進行輸液瓶的更換,此時保溫套內的控溫包由于傳熱與散熱導致溫度降低,此時醫(yī)護人員可根據顯示屏18的溫度打開蓋子5進行更換控溫包。對于低溫穩(wěn)定、對低溫要求較高的藥液,可由醫(yī)護人員提前將控溫包放入冰箱20~30分鐘,控溫包可進行循環(huán)利用。對于溫度要求不高的藥液,考慮到病人身體的舒適度,可對藥液進行加熱,此時需要醫(yī)務人員將控溫包放入恒溫箱進行加熱10~20分鐘后放入保溫套(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