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假肢,尤其涉及的是一種假手。
背景技術:
1、斷臂或斷腕患者可以裝配假手來恢復正?;顒幽芰?,現(xiàn)有技術中,公開號為cn109381285a的專利文獻中,通過電機驅動蝸輪轉動,并帶動指骨轉動,實現(xiàn)手指的彎曲和伸直。但是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手指的轉動角度并不相同,僅采用電機并不能較好地限制手指的轉動角度范圍。
2、因此,現(xiàn)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fā)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假手,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僅采用電機并不能較好地限制手指的轉動角度范圍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假手,包括:掌部和至少一個指部;所述掌部用于與用戶的斷手連接,且所述掌部與所述指部轉動連接;其中,所述假手還包括:
4、肌電感應器,設置于所述掌部,并與所述斷手連接,且用于檢測所述斷手的肌電信號;
5、至少一個角度限制裝置,與所述肌電感應器電連接,并用于限制所述指部的轉動角度范圍;
6、其中,所述角度限制裝置相對于所述掌部活動,以調節(jié)所述轉動角度范圍。
7、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假手還包括:
8、至少一個第一驅動器,設置于所述掌部,并用于驅動所述指部轉動;
9、控制器,設置于所述掌部,并與所述肌電感應器、所述角度限制裝置以及所述第一驅動器電連接。
10、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指部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楔形槽,所述楔形槽沿所述指部的轉動方向延伸,所述楔形槽的小端遠離所述掌部且所述楔形槽的大端靠近所述掌部;
11、所述角度限制裝置包括:
12、轉動軸,與所述掌部轉動連接;
13、至少一個楔形凸起,設置于所述轉動軸;
14、第二驅動器,設置于所述掌部,并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且用于驅動所述轉動軸轉動;
15、其中,所述楔形凸起插入所述楔形槽,并與所述楔形槽適配;
16、所述楔形凸起轉動至不同角度時,所述楔形槽受到所述楔形凸起的限制,且所述指部的轉動角度范圍不同。
17、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指部包括:
18、第一指段,與所述掌部轉動連接;
19、第二指段,與所述第一指段轉動連接;
20、連桿,兩端分別與所述掌部、所述第二指段轉動連接;
21、其中,所述楔形槽設置于所述第一指段遠離所述第二指段的一端。
22、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假手還包括:
23、角度檢測器,設置于所述掌部,并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且用于檢測所述指部的轉動角度;和/或
24、運動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指部,并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25、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運動傳感器為imu傳感器。
26、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角度檢測器包括:
27、感應器,設置于所述第一指段;
28、檢測器,設置于所述掌部,并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且用于檢測所述感應器的轉動角度。
29、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指部的轉動角度為-5°~90°;和/或
30、所述肌電感應器包括:針電極肌電感應器、表面電極肌電感應器中的至少一種。
31、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第一驅動器包括:
32、電機,設置于所述掌部;
33、阻尼器,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34、蝸桿,轉動設置于所述掌部,并與所述阻尼器連接;
35、其中,所述阻尼器的阻尼系數(shù)可調;
36、所述蝸桿上設置有第一螺紋,所述指部設置有第二螺紋,所述第二螺紋與所述第一螺紋嚙合。
37、所述的假手,其中,所述阻尼器的阻尼系數(shù)根據(jù)所述轉動角度范圍確定。
38、有益效果:由于肌電感應器可以獲取肌電信號,從而判斷運動意圖,在同一運動意圖下,轉動角度的大小是變化較小的,則可以通過角度限制裝置調整指部的轉動角度范圍,使得指部的轉動與運動意圖匹配,指部在轉動角度范圍內的轉動靈活性較高,更加接近于真實手指,方便用戶使用假手。
1.一種假手,包括:掌部和至少一個指部;所述掌部用于與用戶的斷手連接,且所述掌部與所述指部轉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手還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手還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器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包括: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手還包括: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傳感器為imu傳感器。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檢測器包括: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的轉動角度為-5°~90°;和/或
9.根據(jù)權利要求2-8任一項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器包括: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阻尼系數(shù)根據(jù)所述轉動角度范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