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子宮內避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與避孕工具有關,具體地說,是關于子宮內避孕裝置。
本發(fā)明可用于婦科以預防不希望的受孕,也可以作為家庭計劃生育的預防手段。
眾所周知,子宮內避孕裝置(US,A,4I98966)由平板、桿、螺旋和線組成。軸與平板相連,并與平板組成T形部件。桿上繞有銅螺旋。用于動態(tài)觀察的引線與軸相連。
在已知的裝置中,螺旋是由清潔度很高的金屬絲,即純銅制成,從而增加了整個裝置的重量和從子宮內掉出來的危險性。銅螺旋在長時間使用中逐漸張開,最后會斷裂,形成尖的突端,使子宮壁受損傷,引起流血。
已知的子宮內避孕裝置Nova T Cu 200Ag〔A/O呼合塔米亞基(
),萊拉斯(
),芬蘭(
)〕,包含有平板,與平板相連與其組成T形部件的桿、繞在桿上并帶有銀底板的銅絲螺旋及連在桿端用以進行動態(tài)觀察子宮內避孕裝置是否在子宮腔內的引線。
已知裝置的特點是,由于有銀底板的銅絲制成的螺旋,這既增加了整個裝置的重量,也增加了掉出來的危險性。
完善螺旋的結構以減少子宮內避孕裝置在使用時掉出來的可能性是本發(fā)明的宗旨。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是使包含有平板與平板相連并與之組成T形部件的桿、繞在桿上的螺旋和與桿相連,用以觀察子宮內避孕裝置是否在子宮腔內的引線,根據本發(fā)明,子宮內避孕裝置上的螺旋應至少有兩層,而且第一層由彈性聚合材料制成,成為底板,直接貼近桿,第二層由金屬材料制成。
更合理的是,讓子宮避孕裝置內的螺旋有由金屬制作,在第一層上,并貼近桿的第三層。
螺旋有由金屬制的兩個側面層也很好,它們都放在第一層上。
同樣,子宮內避孕裝置中的底板作成空心的也很好,可用于綜合避孕。
這樣,在上述各種方案中,由于使用了由彈性聚合材料制成的底板,保證了整個裝置的輕巧性,同時,在螺旋的金屬層完全張開時防止了螺旋斷裂,即保證了非外傷性。
下面舉出一些具體結構的例子,示于圖上,并加以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畫出的子宮內避孕裝置的總圖;
圖2~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畫出的各種方案的螺旋剖面圖。
子宮內避孕裝置(圖1)包含平板1、桿2(與平板1相連,并與平板組成T形部件)、螺旋3(繞在桿2上)和線4(與桿2相連,用以進行動態(tài)觀察子宮內避孕裝置是否在子宮腔內)。
下面再看有不同螺旋的子宮內避孕裝置的各種方案。
螺旋3有兩層(圖2),而且第一層5由彈性聚合材料制成,是底板,直接貼近桿2(圖1),第二層6(圖2)由金屬制成。螺旋3(圖1)有第三層7(圖3)。第三層由金屬材料制成,在第一層5上,且靠近桿2(圖1)。螺旋3有兩個側面層8、9(圖4、5)。每個側面層都是由金屬制成的,每個均放在第一層5上。成為底板的第五層(圖6)作成空心的,為綜合性避孕用。上述方案中放在底板上的金屬層可由,銅、銀、鎳制成。
子宮內避孕裝置的ぷ鞣絞餃縵隆 通過將平板1與帶螺旋3的桿2和用作動態(tài)觀察的引線4置于同軸而預先放在同一直線的子宮避孕裝置安放在專門注射器上(圖中未示出)。借助注射器將裝置直接引入子宮腔內。在子宮腔中,避孕裝置所處的位置應與子宮形狀相適應。在子宮腔中,裝置的平板1緊貼在子宮壁上,而用作動態(tài)觀察的引線4的自由端則留在子宮頸外面。
在子宮內避孕裝置的使用過程中螺旋3的金屬層逐漸張開,而在完全張開時,由彈性聚合材料制成的底板不會斷裂,從而消除了使子宮壁穿孔,及由此引起的流血。這樣就降低了外傷性。此外,由于在子宮內避孕裝置中采用的螺旋有彈性的底板,且在底板上附有金屬層,如前所述,這樣將使整個裝置的重量減少,從而可降低掉出來的危險性和外傷性。
權利要求
1.子宮內避孕裝置,包含有平板(1)、桿(2)(與平板(1)相連,并與它組成T形部件)、螺旋(3)(繞在軸(2)上)和線(4)(與桿(2)相連,為動態(tài)觀察子宮內避孕裝置是否在子宮腔內用),其特點在于螺旋(3)至少有兩層(5、6),而且第一層(5)由彈性材料制成,是底板,直接貼近桿(2),第2層(6)由金屬制成。
2.權利要求1中的子宮內避孕裝置,其另一特點是螺旋(3)有由金屬制的第三層(7),第三層在第一層上,靠近桿(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子宮內避孕裝置,其另一特點是,螺旋(3)有兩個由金屬制的側面層(8、9)。側面層放在第一層(5)上。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的子宮內避孕裝置,其特點是,底板作成空心的,為綜合避孕用。
全文摘要
子宮內避孕裝置包含平板(1)、桿(2)(與平板(1)相連,并與平板組成T形部件)、螺旋(3)(繞在桿(2)上)、線(4)(與桿(2)相連,為了動態(tài)觀察子宮內避孕裝置是否在子宮腔內用)。螺旋(3)至少有兩層(5、6)。第一層(5)由彈性聚合材料制成,是底板,直接靠近桿(2)。第二層(6)由金屬制成。
文檔編號A61F6/14GK1032621SQ8710697
公開日1989年5月3日 申請日期1987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1987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拉伊薩·夫拉迪米羅夫納·加約迪諾瓦, 伯里斯·安里維奇·朱羅夫, 本特希安·莫西維奇·馬佐, 維拉·米特羅法諾夫納·彼羅瓦 申請人:“醫(yī)療儀器”科學生產聯合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