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白癜風外用藥水配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屬于一種治療皮膚疾病的藥物,更具體地是涉及治療一種白癜風皮膚病的外用藥水,由十六種中草藥配制而成的。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的色素代謝障礙性皮膚病,一般采用西醫(yī)、中醫(yī)或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常用內(nèi)服藥或內(nèi)服藥和外用藥結(jié)合使用,雖然近三十年來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不論內(nèi)服藥或外用藥都不能消除白癜斑的痕跡,特別是外用藥,大多使用后對患有白癜風的表皮細胞破壞過多。有的外用藥療效不佳。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以中草藥配制的外用藥水而治療白癜風皮膚病。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中醫(yī)外用藥水,而不損傷被搽的皮膚的表皮。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上述兩個目的而提供的一種能使患有白癜風的皮膚的退白,對已用過其他外用藥損傷被搽過皮膚的白癜風有抑制擴散作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中草藥配制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的特征是以中草藥為原料混合配制,其配伍為黃芪6~12克,首烏6~12克,茵陳6~12克,地楓12~20克,川烏6~12克,白蒺藜6~12克,苦參7~14克,紅參10~20克,川芎6~12克,白鮮皮6~12克,草烏6~12克,旱蓮草6~12克,密陀僧6~12克,姜黃10~20克,銀環(huán)蛇2~6克,七葉一枝花10~20克。
上述十六種中草藥去除雜質(zhì),研碎混合,以1比1.5酒精,1比0.75白酒浸漬30~90天,過濾后即為外用藥水。
川烏、草烏在與其他中藥混合前,各自與研碎或絞碎的生姜、皂角、甘草混合煎煮60分鐘后取出,川烏在烘干后研碎,草烏在曬干后研碎。
姜黃在與其他中草藥混合前,與黑豆1比0.15混合煮60分鐘后取出,曬干研碎。
本發(fā)明所述的首烏最好為鮮首烏,在洗凈后先蒸后曬,反復8次,待呈黑色后研碎。
本發(fā)明所述的酒精為95度的酒精。所述的白酒為60度白酒。
本發(fā)明配制的外用藥水,直接搽擦白癜風患部,每晚搽一次。搽擦后需每天日照太陽一小時左右。天陰或雨天可用白熾燈100W的燈直接照射在患部。三十天為一個療程。一般為三個療程就可痊愈。有些病例,患病時間較長,用過其他治療白癜風的外用藥,對患部的表皮細胞損傷較重,因此使用本發(fā)明外用藥療程時間較長,首先使其患部的表面皮膚得以恢復正常,然而對本發(fā)明外用藥才能很好吸收。本發(fā)明配制治療白癜風外用藥水,療效可靠,無副作用,無痛苦,患者易接受。
本發(fā)明自1989年開始對40例患白癜風者進行治療,由于病史不一,治療效果為痊愈率70%,治療有效者30%。這些治療有效者正在繼續(xù)搽用本發(fā)明的外用藥。40例患者詳細記載如下
圖1是患者使用本發(fā)明配制的外用藥水的第一療程后的癥狀。
圖2是患者治療第二療程的療效圖。
圖3是患者治療第三療程的療效圖。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法,結(jié)合附圖的療效,通過實施例給出。
實施例1王××,男,24歲,1981年開始,在胸上部開始出現(xiàn)白癜風,從小到大,而越變越白。1985年秋冬之間,在腰下部亦出現(xiàn)白癜風。1986年春夏之間開始使用“8-甲氧補骨脂素”外搽,無明顯療效。1988年夏在左手腕、左頸部位及雙耳背后又出現(xiàn)白癜風,總患部面積達270平方厘米。1988年秋將上述三部位服用敏白靈藥片,三個月服后未見好轉(zhuǎn)。又服用白癜風膠丸一個月,也未見有療效(參見附圖1)。1989年5月28日開始使用本發(fā)明配制的外用藥。其具體的配制方法第一療程黃芪12克,首烏8克,茵陳6克,地楓12克,川烏8克,白蒺藜12克,苦參14克,紅參20克,川芎6克,白鮮皮12克,草烏6克,旱蓮草6克,密陀僧6克,姜黃10克,七葉一枝花10克,銀環(huán)蛇6克,用1比1.5酒精和1比0.75白酒配制。第一療程用藥配制的目的是使以前用過外用藥的患部細胞損傷得以恢復,以培養(yǎng)黑色素為主,早晚各搽一次,第二天照光一小時,使患部的黑色素生成率約百分之二十。
第二療程用藥以黑色素生成加大為主,其配制方法黃芪10克,首烏8克,茵陳8克,地楓16克,川烏6克,白蒺藜12克,苦參12克,紅參20克,川芎8克,白鮮皮12克,草烏8克,旱蓮草8克,密陀僧10克,姜黃14克,七葉一枝花12克,銀環(huán)蛇6克,用1比1.5酒精,1比0.75的60度白酒浸漬30天,搽用于患部,配合照光,第二療程結(jié)束使其黑色素生成加大占患部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五。參見圖2。
第三療程用藥以黑色素繼續(xù)加大,使其連成一體,其配制方法黃芪8克,首烏12克,茵陳12克,地楓16克,川烏6克,白蒺藜12克,苦參12克,紅參20克,川芎12克,白鮮皮12克,草烏10克,旱蓮草12克,密陀僧12克,姜黃16克,七葉一枝花12克,銀環(huán)蛇6克,以1比1.5酒精,1比0.75的60度白酒浸漬30天。用第三療程配制的外用藥配合照光,其黑色素生成面積占患部的百分之七十五?;颊呷栽诶^續(xù)用藥,療效顯著。
實施例2朱××,女,20歲,1981年開始在頸部出現(xiàn)白癜風,逐年從頸部往下發(fā)展到上半身,其患部面積共410平方厘米。8年之久,經(jīng)其他醫(yī)院治療無效。1989年7月開始使用實例1配制的第一療程用藥,其患部縮小為百分之十。第二療程后,患部面積又縮小達百分之五十五。第三療程后患部面積痊愈。
實施例3徐××,男,8歲,1987年從頭部開始患有白癜風,二年后發(fā)展到頭頂部,頭發(fā)漸漸發(fā)白并擴大,患部面積為54平方厘米,經(jīng)其他醫(yī)療單位治療無效。1989年5月開始使用實施例1給出的療程配制方法。第一療程后,患部面積縮小為百分之二十。第二療程患部面積縮小為百分之三十,第三療程患部面積縮小為百分之四十,第四療程仍用第三療程的配方,其患部面積已縮小達百分之八十,第五療程仍用第三療程的配制方法,其患部痊愈。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白癜風外用藥水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a、以中草藥為原料混合配制,其配伍為黃芪6~12克 川芎6~12克 首烏 6~12克白鮮皮 6~12克 茵陳6~12克 草烏 6~12克地楓12~20克 旱蓮草 6~12克 川烏 6~12克密陀僧 6~12克 白蒺藜 6~12克 姜黃 10~20克苦參7~14克 銀環(huán)蛇 2~6克 紅參 10~20克七葉一枝花 10~20克上述十六種中草藥去除雜質(zhì),研碎混合,以1比1.5酒精,1比0.75白酒浸漬30天,過濾雜質(zhì)為外用藥水,b、川烏、草烏在與其他中草藥混合前,各自與研碎的生姜、皂角、甘草混合煎煮60分鐘后取出,川烏在烘干后研碎,草烏在曬干后研碎,c、姜黃在與其它中草藥混合前,與黑豆1比0.15混合煮60分鐘后取出,曬干研碎。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白癜風外用藥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首烏為鮮首烏,洗凈后先蒸后曬,反復8次,呈黑色后研碎。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癜風外用藥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酒精為95度。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癜風外用藥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酒為60度。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白癜風外用藥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川烏與生姜、皂角、甘草混合煎煮的混合比為川烏100克,生姜、甘草各15克,皂角5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涉及一種治療白癜風外用藥水配制方法,特征是以16種中草藥研碎混合,以1比1.5比例的酒精和1比0.75比例的60度白酒浸漬30天而成。使用本發(fā)明配制方法的治療白癜風外用藥,在患部搽用,早晚各一次,每天配合照光2~3小時。一般患者在3~5療程后可基本痊愈,治療40例痊愈率為70%,有療效為30%。本發(fā)明無毒,無副作用,療效可靠,使用方便,患者易接收。
文檔編號A61K9/08GK1045033SQ9010009
公開日1990年9月5日 申請日期1990年1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0年1月6日
發(fā)明者唐大發(fā) 申請人:唐大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