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搖式多功能牽引整復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手搖式多功能牽引整復床,屬于骨科醫(yī)療器械,用于骨科牽引整復,可作腰椎、頸椎、四肢骨折等牽引整復床,可直接觀察牽引整復狀態(tài),特別適于中小型醫(yī)院配置。
現(xiàn)有技術骨科牽引床,種類較多,有腰椎牽引床、下肢骨折牽引治療床(如CN2065891U)、多功能推拿牽引床(如CN2064224U)、牽引復位床等。這類牽引復位床普遍存在功能單一、應用范圍局限,牽引力不易掌握,牽引整復狀態(tài)不能直接觀察,床體笨重,移動不便等不足之處。
本發(fā)明目的,為了克服現(xiàn)有牽引復位床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可做腰椎、頸椎、四肢骨折等多功能牽引整復床,且能直接觀察牽引整復狀態(tài),能顯示牽引大小,床體靈活、操作簡便的多功能牽引整復床。
本發(fā)明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總裝示意圖;圖2是牽引動力機構圖;圖3是X光觀察裝置底座結構圖;圖4是X光觀察裝置底座A-A剖視圖;圖5是X光觀察裝置底座B-B剖視圖;圖6是X光觀察裝置支架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結構特征本實用新型手搖式多功能牽引整復床,主要包括床架(1)、床面(2)、牽引動力機構(3)、肢體固定架(4)、X光觀察裝置(5)等組成。其特征在于(1)牽引動力機構(3)(如圖2)是由蝸桿(6)、蝸輪(7)、搖把(8)、箱體(9)、牽引繩軸(10)、繩(11)、滑輪架(13)、拉力指示器(12)構成。牽引動力機構(3)安裝在床架(1)的中支架(35)的右上端,手搖搖把(8),蝸桿(6)旋轉,帶動蝸輪(7)旋轉,牽引繩軸(10)與蝸輪(7)同步轉動,拉緊或伸長牽引繩(11),牽引繩軸(10)轉一圈,牽引繩拉緊或伸長約6cm。牽引繩(11)經(jīng)過滑輪架(13)串接拉力指示器(12),拉力指示器(12)另一端與人體牽引帶連接。根據(jù)杠桿原理,為了牽引省力,蝸桿(6)與蝸輪(7)的咬合受力中心點是蝸桿(6)軸長的1/3處,蝸桿(6)與蝸輪(7)的傳動比為301(即蝸桿(6)順轉或反轉30圈,蝸輪(7)轉一大圈),蝸輪(7)與牽引繩軸(10)為同芯軸其直徑比為31;(2)裝有X光觀察裝置(5)如
圖1,主要由熒光屏(14)、球管(15)、主軸(17)、橫架(18)、聯(lián)接活動套(19)、操作臺(21)等,其特征設有與多功能牽引床配套使用的底座(20)、支架(16)、軸套(22)、接口套(23)等,底座(20)安裝在床架(1)的下支架(36)上,軸套(22)裝在底座(20)上,支架(16)用螺栓(46)固定在橫架(18)上,支架(16)上端聯(lián)接熒光屏(14),下端聯(lián)接球管(15)。
底座(20)(如圖3)的座體有橫梁(25)、豎梁(26)、彈簧固定架(27)、輪軸(28)、軸承輪(29)等,二個彈簧固定架(27)焊在二根豎梁(26)的豎壁上,二個彈簧固定架(27)的中心位置按裝軸套(22)。
軸套(22)(如圖3、圖5所示)軸中心有圓形軸芯孔,孔內(nèi)插接口軸套(23),軸套(22)下端部左、右方向用銷釘(47)活動安裝在豎梁(26)的豎壁上,軸套(22)下端部與銷釘(47)的相對應位置的A、B兩側用二個彈簧(24)卡緊。
支架(16)(如圖6所示)用鋼管制成,支身(30)上有固定孔,支身(30)兩端各向右伸出橫臂(31),上、下橫臂(31)長度相等,彼此平行且與支身(30)垂直,上、下橫臂(31)的端頭向上伸有豎臂(32)、(33),上、下豎臂(32)、(33)平行且垂直于橫臂(31),上豎臂(32)長度為60-70mm,下豎臂(33)長度為120-140mm,固定孔距下豎臂(33)為160mm。
(3)床面(2)(如
圖1所示)由主床面(40)和輔助床面(41)組成,主床面(40)是由若干塊活動橫板(42)拼成,可以隨意折卸或拼裝。輔助床面(41)用活頁(44)聯(lián)接在床架(1)的上支架(34)上,可以向下折疊,尾部帶獨腿(43),用于支撐輔助床面(41),獨腿(43)腿底部裝萬向輪(45)。
(4)床架(1)由上支架(34)、中支架(35)、下支架(36)和床腿(37)構成,下支架(36)用角鐵做成,角鐵寬度大于軸承輪(29)的輪寬。底座(26)在下支架(36)上左右滑動(如圖4所示)。
下面結合實施例如
圖1,詳細描述工作原理床體長為220cm、寬60cm、高60cm,床架用鑄鐵做成,床面可折疊,輔助床面不大于60cm。床架(1)的上支架(34)上,安裝主床面(40)和聯(lián)接輔床面(41),主床面(40)是由若干塊活動橫板(42)拼成,活動橫板(42)寬約20cm,可隨意拼裝或折卸。主床面(40)的右端頭床面上安放X光操作臺(21)、滑輪架(13)和拉力指示器(12)。
中支架(35)的右端頭處安裝牽引動力機構箱體(9),蝸桿(6)、蝸輪(7)、牽引繩軸(10)、繩(11)等安裝在箱體(9)內(nèi),將牽引繩軸(10)上的繩(11)的引出端從箱體(9)拉出經(jīng)過滑輪架(13)與拉力指示器(12)串接,拉力指示器(12)另一端與人牽引帶連接。搖把(8)從床體的中支架的B向伸出。中支架(35)上還裝有滑動夾(39),肢體固定架(4)垮在主床面(40)AB兩側后插在滑動夾(39)內(nèi),可根據(jù)需要上、下滑動。滑動架(39)可隨意的在中支架(35)上左、右滑動,實際使用時先選定肢體固定架(4)的位置后,用螺栓(46)將滑動夾(39)鎖住。
下支架(36)上放X光觀察裝置(5)的底座(20),底座(20)(如圖3),其座體主要由二根橫梁(25),二根豎梁(26)、二個彈簧固定架(27)等構成,它們均是用角鐵做成,彼此焊接連接。二個彈簧固定架(27)焊在二個豎梁(26)的豎臂上。二個彈簧固定架(27)的中心位置安裝方形軸套(22),軸套(22)下端部左、右方向用銷釘(47)活動安裝在二根豎梁(26)的豎臂上,軸套(22)的下端部與銷釘(47)的相對應位置的A、B兩側用二個彈簧(24)卡緊,彈簧(24)另一端與彈簧固定架(27)相勾。軸套(22)軸芯孔內(nèi)插接口軸套(23),X光觀察裝置(5)的主軸(17)插在接口軸套(23)內(nèi)。主軸(17)可通過接口軸套(23)、軸套(22),依靠彈簧(24)的彈力可在A、B方向搖動,可通過接口軸套(23)旋轉。底座(22)座體的上、下二根橫梁(25)的左、右端頭處分別垮裝帶軸承輪(29)的輪軸(28)(如圖5所示),輪軸(28)帶著橫梁(25),依靠軸承輪(29)使底座(20)沿著床身(1)在下支架(36)上左、右滑動。從而實現(xiàn)了X光觀察裝置能沿著牽引整復床的床身左、右移動到所需觀察位置,底座(20)位置選定在某一位置后,其主床面相應位置活動橫板(42)折卸,其它位置活動橫板(42)拼裝上,供患者躺著用。
X光觀察裝置(5)觀察系統(tǒng)的熒光屏(14)和球管(15)是用支架(16)連接(如
圖1),支架支身(30)全長為54cm,上、下橫臂(31)長為12cm,上豎臂(32)長7cm,下豎臂(33)長13cm,支身(30)有固定孔,固定孔距下豎臂(33)約16cm。支架(16)的上豎臂(32)與熒光屏(14)連接,支架(16)的下豎臂(33)與球管(15)聯(lián)接,支架(16)用螺栓(46)固定在橫架(18)上,橫架(18)穿過主軸(17)上的聯(lián)接滑動套(19)與主軸(17)聯(lián)接,聯(lián)接滑動套(19)可在主軸(7)上、下滑動和旋轉,橫梁(18)可在聯(lián)接活動套(19)左、右滑動和旋轉。X光觀察裝置(5)觀察系統(tǒng)工作前,通過操作臺(21)接通電源,根據(jù)牽引復位不同部位的觀察需要,可通過主軸(17)、支架(16)、滑動架(19)、橫架(18)等上、下、左、右移動和旋轉,調整使熒光屏(14)對準觀察部位,并使它觀察最清晰。
下面結合實施例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應用。
例如整上肢時,將輔助床面(41)折疊,患者坐在床邊左前臂骨折坐右邊,右前臂骨折坐左邊,上臂骨折患者坐正面,整復下肢時,將輔助床面(41)折上抬平,患者平臥床面。
整復前先用X光觀察裝置(5),將X光觀察裝置(5)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對病人骨折部位進行拍片和觀察,將患肢伸向床面,把骨折近端關節(jié)固定于床架或肢體固定架上,把傷肢遠端關節(jié)套入肢體牽引帶,與牽引繩(11)連接。在X光觀察裝置(5)觀察下,根據(jù)病情轉動搖把(8),待斷端牽開后,施以手法,待X光觀察裝置(5)觀察復位滿意后記錄拉力指示器讀數(shù),松動牽引繩,做縱向擠壓使斷端嵌合緊,再施以外固定。
再如對于斜形及不穩(wěn)定型的骨折,可在維持牽引的同時記下拉力指示器讀數(shù),在X光觀察裝置(5)的觀察下無菌穿克氏針等再配合外固定,爾后放松牽引,用X光觀察裝置(5)直接觀察治療效果,滿意后整復結束。若屬下肢骨折,可直接將病人推入病房。
再如脊柱牽引時均需將輔助床面折起抬平,通過移動主床面(40)的活動橫板(42),將X光觀察裝置(5)移到床體右邊,做腰椎牽引時病人頭朝向床體左端,仰臥床面,用固定帶將胸部固定于床架,用人體牽引帶套住骨盆,連接牽引繩(11),轉動搖把致病人感到腰脊部已拉緊并能夠承受時為準,并記錄拉力指示器的計數(shù)。
再如頸椎牽引時,病人頭朝主床面右端仰臥,套頸椎牽引帶,連接牽引繩(11),牽引繩置于X光觀察裝置橫架(18)上,經(jīng)過伸降橫架(18)調節(jié)牽引角度。在骨盆部套一固定帶連接于床體左部,旋轉搖把(8)至病人自覺頸部受力時為準,觀察并記錄拉力指示器(12)的計數(shù)。從上可見本實用新型手搖式多功能牽引整復床的主要優(yōu)點是1、操作時可直接觀察牽引力大小和觀察牽引整復狀態(tài)及效果,克服了過去只憑醫(yī)生個人經(jīng)驗揣測復位,然后再移到X光觀察室檢查觀察牽引或整復狀態(tài),給患者減少痛苦。為骨科牽引整復術積累了大量臨床數(shù)據(jù),為今后研究、指導培養(yǎng)人才提供科學依據(jù);2、牽引床的動力主要是蝸輪傳動,牽引力強,操作簡便省力,可根據(jù)需要,將牽引力維持于任何牽引狀態(tài)的同時,可以完成捺正、旋轉、反折、分離等手法,使骨折的短縮、旋轉或成角移位得到糾正和治療;3、牽引床的床面靈活,主床面的床板可以隨意拼裝或折卸,X光觀察裝置設有與牽引床配套的滑動底座、支架、軸套等結構,可將X光觀察裝置選擇停留在牽引床的任何需要觀察的位置;4、床體靈活輕巧、移動方便,可作治療、檢查、病人推車等用。;5、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便于中小型醫(yī)院推廣應用。
本多功能牽引整復床,已經(jīng)山西省陽城中醫(yī)院約四年時間臨床試用,已對骨科腰椎、頸椎、四肢骨折等不同患者近一千人次進行了牽引復位,頗受患者和醫(yī)務人員的好評,特別適合于中小型醫(yī)院配置,有廣闊的推廣前景。
權利要求1.一種手搖式多功能牽引整復床,主要包括床架(1)、床面(2)、牽引動力機構(3)、肢體固定架(4)等組成,其特在于(1)牽引動力機構(3)是由蝸桿(6)、蝸輪(7)、搖把(8)、箱體(9)、牽引繩軸(10)、繩(11)、滑輪架(13)、拉力指示器(12)構成,安裝在床架(1)的中支架(35)的右上端,手搖搖把(8),蝸桿(6)旋轉帶動蝸輪(7),牽引繩軸(10)與蝸輪(7)同步旋轉,拉緊或伸長牽引繩(11),牽引繩(11)經(jīng)過滑輪架(13)串接拉力指示器(12),拉力指示器是一端與人體牽引帶連接。(2)裝有X光觀察裝置(5),其設有配套使用的底座(20)、支架(16)、軸套(22)、接口套(23)、底座(20)安裝在床架(1)的下支架(36)上,軸套(22)裝在底座(20)上,支架(16)用螺栓(46)固定在橫架(18)上,支架(16)上端聯(lián)接熒光屏(14)、下端聯(lián)接球管(1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動力機構,其特征在于蝸桿(6)與蝸輪(7)的咬合受力中心點是蝸桿(6)軸長的1/3處,蝸桿(6)與蝸輪(7)的傳動比為30比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引動力機構,其特征在于蝸輪(7)與牽引繩軸(10)同心軸,其直徑比為3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X光觀察裝置,其特征在于底座(20)的座體有橫梁(25)、豎梁(26)、彈簧固定架(27)、輪軸(28)、軸承輪(29)等,彈簧固定架(27)安裝在豎梁(26)上,二個彈簧固定架的中心位置安裝軸套(2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X光觀察裝置(3)的軸套(22),其特征在于軸套(22)軸中心有圓形軸芯孔,孔內(nèi)插接口軸套(23),軸套下端部左、右方向用銷釘(47)活動安裝在豎梁(26)的豎壁上,軸套(22)下端部相對應位置的AB兩側用彈簧(24)卡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X光觀察裝置(5)的支架(16),其特征在于支架(16)用鋼管制成,支身(30)上有固定孔,支身(30)兩端各向右伸出橫臂(31),上、下橫臂(31)長度相等,彼此平行且與支身(30)垂直,上、下橫臂(31)的端頭向上伸有豎臂(32)、(33),上、下豎臂(32)、(33)平行且垂直于橫臂(31),上豎壁(32)長度為60-70mm,下豎臂(33)長度為120-140mm,固定孔距下豎臂(33)160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牽引整復床,其特征在于床面(2)由主床面(40)和輔床面(41)組成,主床面(40)是由若干塊活動橫板(42)拼成,可以隨意折卸或拼裝。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牽引整復床,其特征在于床架(1)由上支架(34)、中支架(35)、下支架(36)和床腿(37)構成。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手搖式多功能牽引整復床的床架(1),其特征在于下支架(36)用角鐵做成,角鐵寬度大于軸承輪(29)的輪寬。
專利摘要手搖式多功能牽引整復床,可作脊柱、四肢牽引整復。床體靈活,床面由主床面和副床面組成,副床面可折疊,主床面是由若干塊活動橫板拼成,可隨意拼裝或拆卸,床體上設有蝸桿蝸輪和指示器構成的牽引動力機構,操作簡便省力,能指示牽引力大?。贿€設有X光觀察裝置,可沿床架左右移動,其觀察系統(tǒng)可上下左右移動和旋轉對準所需觀察位置,患者在復位床上,醫(yī)生可直接觀察骨折程度、性質及整復效果。特別適宜于中小醫(yī)院配置。
文檔編號A61F5/04GK2095652SQ9122322
公開日1992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8月19日
發(fā)明者張劍峰 申請人:張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