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局部缺血或損傷后多肽生長因子的給藥的制作方法
此處所述的工作得到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資金(P01 NS 10828)的部分授權支持。因此政府具有本發(fā)明的特定權利。
本發(fā)明的領域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局部缺血損傷的治療。
背景技術:
神經(jīng)因子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所必需的多肽。第一種發(fā)現(xiàn)的神經(jīng)因子即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現(xiàn)已知其是一大類生長因子的一部分,后者也包括腦衍生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和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NT3和NT4/NT5)。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s)構成了另一大類多肽生長因子,該類生長因子在多種細胞(包括神經(jīng)元)中誘導促有絲分裂、趨化性和血管生成活性(Thomas,FASEB J.1:434-440,1987;Burgess等,生化年評(Ann.Rev.Biochem.)58:575-606,1989;Moscatelli等,美國專利4,994,559)。雖然多肽生長因子在動物發(fā)育中的作用日漸明顯,但其在成年動物,特別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成年動物中神經(jīng)元的損傷或死亡造成的運動原和/或認知的缺陷常常是永久性的?;肌爸酗L”或任何其它形式大腦缺血的病人常常部分恢復,但常留下中度到嚴重的衰弱。目前,除了理療外,還沒有改善患大腦局部缺血病人預后的可靠的治療方法。
發(fā)明簡述我們發(fā)現(xiàn)在大腦局部缺血后,以多肽生長因子給藥可提供明顯的好處,甚至在缺血后相當長時間后給藥也是如此。功能恢復出現(xiàn)而梗塞(infarct)(即,局部缺血造成的壞死組織)的大小沒有減小。此外,在梗塞(即局部缺血造成的壞死組織)不減小的情況下即能恢復功能。
因此,本發(fā)明涉及通過以多肽生長因子對病人給藥而治療患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如局部缺血或外傷損傷的病人的方法,其中給藥在損傷開始大于6小時后進行;在更晚階段給藥是有益的,即在局部缺血發(fā)作后12、24小時、48小時或更長時間后給藥。
用來給藥的多肽生長因子可以是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家族成員,如堿性FGF(bFGF)、酸性FGF(aFGF、hst/Kfgf基因產物、FGF-5或int-2;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家族的成員,如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腦衍生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3(NT3)或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4/5(NT4/5);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如IGF-1、或IGF-2;睫狀神經(jīng)營養(yǎng)生長因子(CNT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制瘤素M;或白細胞介素。
本發(fā)明同樣包括“功能性多肽生長因子,”它具有此處所述多肽生長因子的一種或更多種生物學功能或活性。這些功能或活性將在下面詳細描述,該功能或活性主要涉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局部缺血后恢復的增強。因此,多肽生長因子其它的分子形式也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例如,已觀察到bFGF具有分子量為17.8、22.5、23.1和24.2kDa的形式。較高的分子量形式為17.8kDabFG的共線性(colinear)N-末端延伸(Florkiewicz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Natl.Acad.Sci.USA)86:3978-3981,1 989)。
另一方面,用于本發(fā)明中的多肽生長因子可由這些因子的活性片段所組成。這里用于指代多肽生長因子的“活性片段”意指能產生與全長多肽相同活性的多肽的任何部分。該活性片段將產生至少40%,優(yōu)選至少50%,更為優(yōu)選至少70%,且最優(yōu)選至少90%(包括達到100%)全長多肽的活性。可用任一方式容易地測定任何給定片段的活性。例如,當根據(jù)這里所述的本發(fā)明方法給藥時,在功能測試中顯示與用全長bFGF多肽給藥產生作用相當?shù)腷FGF片段即bFGF的“活性片段”。熟練技術人員完全有能力測定多肽生長因子(不考慮其大小)是否維持了全長野生型多肽生長因子功能活性。
如這里所使用的,“蛋白”和“多肽”意指任意的氨基酸殘基鏈,不考慮其長度或翻譯后加工(如糖基化或磷酸化)。用于本發(fā)明中的多肽生長因子稱為“基本上純的”組合物至少含有重量(干重)占60%的目的多肽,如bFGF多肽。優(yōu)選地,該多肽組合物為目的多肽重量的至少75%,更優(yōu)選至少90%,且最優(yōu)選至少99%。純度可通過任何適當?shù)臉藴史椒ǎ缰鶎游?、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或HPLC分析加以測定。
此外,多肽生長因子領域的命名復雜,主要是因為許多因子由不同的研究組獨立地分離而且傳統(tǒng)上是根據(jù)純化該因子分析過程中所用的組織類型而加以命名。堿性FGF在科學出版物中至少有23種不同的名稱。這包括白血病生長因子、巨噬細胞生長因子、胚腎衍生血管生成因子2、前列腺生長因子、星形膠質細胞生長因子2、內皮生長因子、腫瘤血管生成因子、肝細胞癌生長因子、軟骨肉瘤生長因子、軟骨衍生生長因子1、眼衍生生長因子1、肝素結合生長因子Ⅱ類、成肌生長因子、人胎盤純化因子、子宮衍生生長因子、胚胎腫瘤衍生生長因子、人垂體生長因子、垂體衍生軟骨細胞生長因子、脂肪細胞生長因子、前列腺成骨細胞因子和哺乳動物腫瘤衍生生長因子。因此,前面所說的任何一種因子都被包括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用于本發(fā)明的多肽生長因子可以是天然產生的、合成的或由例如bFGF的一部分與不同多肽的第二部分的雜合或嵌合多肽所組成的重組分子。這些因子可從生物樣品中純化、化學合成或通過標準的技術重組制備(見,如,Ausubel等,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方法,紐約,JohnWiley和Sons,1993;Pouwels等,克隆載體實驗室手冊,1985,1987增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治療方案依據(jù)給藥方式、給藥時間和劑量而進行從而改善病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傷的不利后果中得到的功能恢復;即,由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多肽生長因子給藥而病人的運動技能(如姿勢、平衡、握力或步態(tài))、識別技能、語言和/或感官知覺(視覺、味覺、嗅覺和本體感覺)改善。
根據(jù)本發(fā)明多肽生長因子的給藥可通過任何一種已知的給藥途徑進行,包括靜脈內,口腔、或大腦內(例如心室內、鞘內或腦池內)給藥;腦池內給藥可,例如用0.1至100μg/kg/注射并單一注射或連續(xù)注射進行給藥。例如,在局部缺血24小時或更長時間后的治療方案中,腦池內給藥可由以下的注射方式所組成,包括例如,損傷后24小時的給予的單一注射、損傷后如24和48小時后施予的2次注射或,如果必要,給予每周2次(例如,每3-4天)的3.0μg/kg/注射的系列注射。該治療方案可持續(xù)很多周?;蛘?,在局部缺血后24小時或更長時間后的治療方案中,腦池內給藥可由1.5μg/kg/注射的系列注射、一次注射、2次注射或,例如一周2次注射所組成。
或者,該多肽生長因子可由靜脈內給藥。一般地,靜脈內給藥的劑量將大于腦池內給藥的劑量,如可以10-1,000μg/kg多肽生長因子給藥。優(yōu)選地,該多肽生長因子以1-100μg/kg/小時的濃度范圍靜脈內給藥。下面詳細討論治療方案。
本發(fā)明可用于治療由于任何一種原因造成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的不良后果。血栓、栓子(embolus)、和低血壓是大腦局部缺血最為常見的原因。其它損傷可由以下因素所致,這些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壓腦血管疾病(Hypertensiv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動脈瘤破裂、血管瘤、體液不調、心臟病、心動停止、心原性休克、敗血性休克、頭部損傷、脊髓損傷、癲癇發(fā)作、腫瘤出血或其它血液損失。
如下所述,局部缺血若與中風相關,它可以是全面性的(global)也可以是病灶性的(focal)局部缺血。一般認為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多肽生長因子給藥是有效的,甚至給藥在損傷后相當長時間后進行還能有效,至少部分是因為這些肽刺激了神經(jīng)元新的生長過程。此外,多肽生長因子可保護其免受退行性神經(jīng)元死亡,即與梗塞區(qū)域死亡的神經(jīng)元形成突觸的神經(jīng)元的死亡。
“局部缺血”意為導致組織供血不足的任一種情形。大腦局部缺血由于腦供血不足所致。同樣作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一部分的脊髓,也對降低的血流所致的局部缺血敏感。與血栓或栓子中發(fā)生的情況一樣,局部缺血可由血管的收縮或阻斷所致?;蛘?,局部缺血可由任何一種形式的損傷的心臟功能,包括上述的心動停止所致。預期本發(fā)明對治療由于機械力量,如頭部或脊髓的沖撞而造成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也是有用的。損傷可包括組織傷害如擦傷、切傷、扭傷、刺傷、壓傷等,它們可產生于外來物與頭、頸或脊柱的任何位點或附屬物的損傷性接觸。其它形式的損傷可產生于液體不適當?shù)姆e累(例如,正常腦脊液或玻璃體腫瘤體液產生、更新或體積調節(jié)的受阻或失常,或硬膜下或顱內的血腫或水腫)而造成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收縮或擠壓。同樣地,損傷性收縮或擠壓可由于大塊異常組織,如轉移原發(fā)腫瘤的出現(xiàn)而產生。
這里用于針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病灶性局部缺血”(focal ischemia)是指這樣的情形,即由于供應大腦或脊髓血液的單一動脈受阻而導致由該動脈所供應區(qū)域中所有細胞組分的死亡(全部壞死)。
這里針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用的“全面性局部缺血”(global ischermia)是指這樣的情形,即由于到達整個大腦、前腦或脊髓血流的普遍下降,從而導致所有這些組織局部脆弱區(qū)域神經(jīng)元的死亡。這些情形中的每一種在病理學上是相當不同的,而其臨床上是相關的。病灶性局部缺血的模型可應用于病灶性腦梗塞的病人,而全面性局部缺血類似于心動停止及其它系統(tǒng)性低血壓的成因。
本發(fā)明的方法具有幾個優(yōu)勢。首先,多肽生長因子可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后的數(shù)小時、數(shù)天、數(shù)周或甚至數(shù)月給藥。這是有利的,因為無法預測何時會發(fā)生損傷。所有導致上述局部缺血或損傷的事件都不可預見。其次,該治療方案改善了其功效而無副作用。
在此所引用的所有出版物、專利、專利申請及其它文獻都被引入本文作為參考。
下面將要描述的優(yōu)選方法、材料和實施例僅是為了說明而并不打算限制類似或相當于這里所述的材料和方法可用于本發(fā)明的實踐或測試中。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和權利要求,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簡述注,在圖2A-2B和3A-3B中,沿Y-軸描述的是代表以總共8μgbFGF處理的大鼠表現(xiàn)的得分,得分越低,代表表現(xiàn)越好,與X-軸交點最近。相反,在圖5A-5B和6A-6B中,沿Y-軸描述的為代表以總共4μg的bFGF處理大鼠的行為得分,得分越低,代表表現(xiàn)越好,與X-軸交點最遠。造成該前者表示方法向后者的轉變是為了讓改進表現(xiàn)為上升趨勢,而不是下降趨勢。
n.s.=不顯著。
圖1A-1F為以蘇木精和曙紅染色的一系列大腦切片的照片。顯示了在相鄰的中腦動脈(MCA)閉塞后產生的典型大腦梗塞。與前囟相比,冠狀切面為+4.7(圖1A),+2.7(圖1B),+0.7(圖1C),-1.3(圖1D),-3.3(圖1E)和-5.3(圖1F)。
圖2A-2B為描述bFGF處理的動物(3μg/kg/注射;總bFGF遞送量=8μg/動物;N=9只動物;實心方框)和載體處理的動物(N=8,空心方框)受影響的(左邊的)肢體的前肢置位(placing)(2A)和后肢置位(2B)的得分的2個圖。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SD。ANOVA(前肢置位)處理F(1)=17.7,p=0.0008。ANOVA(后肢置位)處理F(1)=26.0,p=0.0001。*=與通過雙尾未配對t檢驗且以Bonfirroni校正(P<0.05)的以載體處理的動物的相應值不同的以bFGF處理后的動物的值。
圖3A-3B為描述bFGF處理的動物中(3μg/kg/注射;總bFGF遞送量=8μg/動物;N=9只動物;實心方框)和載體處理的動物(N=8只動物,空心方框)中的平衡木(3A)和姿勢反射(3B)得分的2個圖。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SD。ANOVA(平衡木)處理F(1)=7.5,p=0.002。ANOVA(姿勢反射)處理F(1)=7.2,p=0.02。*=與通過雙尾未配對t檢驗且以Bonferroni校正(P<0.05)的以載體處理的動物的相應值不同的以bFGF處理后的動物的值。
圖4為描述bFGF處理的動物(3μg/kG注/射;總bFGF遞送量=8μg/動物;N=9只動物;實心方框)和載體處理的動物(N=8只動物,空心方框)體重的圖。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SD。ANOVA處理F(1)=2.8,p=n·s。
圖5A-5B為描述以低劑量(LD)bFGF處理的動物(1.5μg/kg/注射;總承載的bFGF=4μg/動物;N=8只動物;實心方框)和載體處理的動物(N=6只動物;空心方框)受影響(左邊的)肢體的前肢置位(5A)和后肢置位(5B)得分的圖。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SEM。ANOVA(前肢置位)處理F(1)=32.65,P=0.0001。ANOVA(后肢置位)處理F(1)=34.58,p=0.0001。
圖6A-6B為描述以低劑量bFGF-治療的動物(1.5μg/kg/注射;總bFGF遞送量=4μg/動物;N=8只動物;實心方框)和載體治療的動物(N=6,空心方框)平衡木(6A)和姿勢反射(6B)得分的圖。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SEM。ANOVA(平衡木)處理F(1)=15.933,P=0.0018。ANOVA(姿勢反射)處理F(1)=1.998,p=n.s.。
圖7的圖顯示腦池內接受低劑量bFGF的動物(遞送的總bFGF=4μg/動物;N=8只動物;實心方框)、腦池內接受載體的動物(N=6;空心方框;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SEM。ANOVA處理F(1)=3.02,p=n.s.、靜脈內接受bFGF的動物(實心圓)和靜脈內接受載體的動物(空心圓)體重之間沒有差異。
圖8A-8B為以描述靜脈內注射bFGF(3小時50μg/kg/小時;見實心圓)處理的動物或靜脈內僅接受載體處理的動物(見空心圓)受影響(留下的)的肢體前肢置位(8A)和后肢置位(8B)得分的兩個圖。這些數(shù)據(jù)與一周2次腦池內接受bFGF注射的動物(0.5μg/kg/注射;即低劑量處理的動物)的數(shù)據(jù)放在一起從而表明恢復是可比較的。
圖9A-9E為手術誘導中風和腦池內bFGF處理后進行GAP-43免疫反應性染色的大鼠腦(前端至前囟)組織學切片的圖像分析儀照片(圖9A-9D)和素描圖(圖9E)。前端切片收集自假手術(sham-operated)/載體的處理的動物(圖9A)、誘導中風/載體處理的動物(圖9B)、假手術/bFGF-處理的動物(圖9C)和誘導中風/bFGF-處理的動物(圖9D)。較黑的區(qū)域代表GAP-43免疫及反應活性的區(qū)域,每張載玻片上其光密度是胼胝體的1.5倍或更高。彎箭頭指向大腦梗塞區(qū)。素描中顯示了各個腦區(qū)域(圖9E)Cg=帶狀皮層(Cingulate cortex);FR 1,2=前部皮層(frontal cortex),1區(qū)和2區(qū);FL=前肢區(qū)域(are);Par 1,2=頂骨皮層(Parietal cortex),1區(qū)和2區(qū);I=腦島皮層(insular cortex);Pir=梨狀皮層(piriform cortex);CC=胼胝體;Sep=中間核(Septal nucleus);CP=尾狀核(Caudoputamen)。
圖10A-10B為手術誘導中風和腦池內bFGF處理后GAP-43免疫反應性染色的大鼠腦(后端(posterior)至前囟)組織學切片的圖像分析儀照片(圖10A-10D)和素描圖(圖10E)。后端切片收集自假手術/載體處理的動物(圖10A)、誘導中風/載體處理的動物(圖10B)、假手術/bFGF處理的動物(圖10C)和誘導中風/bFGF處理的動物(圖10D)。較黑的區(qū)域代表GAP-43免疫反應活性的區(qū)域,每張載玻片上其光密度是胼胝體的1.5倍或更高。彎箭頭指向大腦梗塞區(qū)(圖10B中所有的壞死組織都已從載玻片上排出;在圖10D中一些梗塞的組織保留(較低的彎箭頭),但通過對鄰近切片的蘇木精(hemotoxylin)和曙紅染色測定其為壞死的)。各個腦的區(qū)域顯示于素描圖中(圖10E)Rs=后夾肌(retrosplenial)皮層;FR 1,2=前部皮層,1區(qū)和2區(qū);HL=后肢區(qū)域;Par 1,2=頂骨皮層,1區(qū)和2區(qū);Prh=鼻周(perirhinal)皮層;Pir=梨狀皮層;Am=杏仁核;CP=尾狀核;H=海馬;Hy=下丘腦。
發(fā)明詳述為了開發(fā)用于治療腦和/或脊髓損傷病人的方法,以多肽生長因子堿性FGF(bFGF)對中腦動脈(MCA)閉塞后的動物給藥。MCA閉塞是病灶性局部缺血普通接受的模型并認為它模擬了中風后的人出現(xiàn)的情況。在MCA閉塞后24小時開始以bFGF處理的動物在各種功能/行為測試中比未治療的動物好得多。
首先描述了以多肽生長因子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局部缺血發(fā)作的病人給藥的方法,接著有特定的實施例,其中的bFGF在腦池內或靜脈內給藥并表現(xiàn)出增強手術誘導的病灶性局部缺血的恢復。
多肽生長因子可按下述以治療有效量對病人給藥。治療有效量指足以導致功能恢復的劑量,其功能恢復高于所期望的沒有以多肽給藥的功能恢復。
有效劑量給定的多肽生長因子的毒性和治療效應可通過標準的藥物方法,用培養(yǎng)的細胞或實驗動物測定LD50(50%群體致死的劑量)和ED50(在50%的群體中治療上有效的劑量)而加以測定。毒性和藥物效應之間的劑量比為治療指標,并且其可表示為LD50∶ED50的比值。表現(xiàn)較大治療指標的多肽是優(yōu)選的。雖然可使用顯示毒副作用的多肽生長因子,但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未受影響細胞的潛在傷害因而降低副作用而應仔細地設計將這種化合物定向運送至受影響組織的運載系統(tǒng)。
獲自細胞培養(yǎng)分析和動物研究,特別是下述大鼠研究的數(shù)據(jù)可用于制定用于人的劑量范圍。這種多肽的劑量優(yōu)選位于包括ED50的具有很少或不具有毒性的循環(huán)濃度范圍內。依據(jù)所用的劑量形式和給藥的途徑,該劑量可在此范圍內加以改變。對于用于本發(fā)明方法的任何多肽,最初可根據(jù)下述哺乳動物腦中手術誘導的局部缺血研究而估計治療有效量。
可在動物模型中制定劑量以得到由下述體內研究中所測定的包括IC50的循環(huán)血漿濃度范圍(即,達到半最大化恢復誘導測試多肽的濃度)。該信息可用于更為準確地測定用于人的劑量。血漿水平可通過放射免疫測定法(RIA)加以測定。
制劑和使用用于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可用常規(guī)的方式使用一種或更多種生理上可接受的載體或賦形劑加以配制。
這樣,可配制多肽生長因子通過吸入或吹入法(或經(jīng)嘴或經(jīng)鼻)或口服(oral)、口腔含服(buccal)、腸道外或直腸給藥。
對于口服給藥,該藥物組合物可采取例如,常規(guī)方法制備的片劑或膠囊的形式,其中具有可藥用的賦形劑如結合劑(例如,預膠凝(pregelatinised)的玉米淀粉、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填充劑(例如,乳糖、微晶體纖維素或磷酸氫鈣);滑潤劑(例如,硬脂酸鎂、滑石或硅);分解劑(例如,土豆淀粉或淀粉甘醇酸鈉(sodium starch glycolate);或增濕劑(例如正十二烷基硫酸鈉)。片劑可用本領域已知的方法包被??诜o藥的液體制劑可采取例如,溶液、糖漿或懸液的形式,或者它們可作為干燥產物存在,使用前與水或其它的載體組合。這種液體制劑可通過常規(guī)的方法加以制備,其中具有可藥用的添加劑如懸浮劑(例如,山梨醇糖漿、纖維素衍生物或氫化的食用脂肪);乳化劑(例如,卵磷脂或金合歡膠(acacia));非水性賦形劑(例如,杏仁油,油性酯,乙醇或分級的植物油);和防腐劑(例如,甲基或丙基對羥基苯甲酸酯(hydroxybenzoates)或山梨酸)。該制品也可有適當?shù)木彌_鹽、調味劑、著色劑及甜味劑。
口服給藥的制劑可適當?shù)刂苽湟允乖摶钚曰衔镉锌刂频尼尫拧?br>
對于口腔含服給藥,該組合物可采取以常規(guī)方式配制的片劑或糖錠的形式。
可配制該多肽生長因子以通過注射,例如,通過集合藥團注射或連續(xù)灌注的注射非經(jīng)腸給藥。用于注射的制劑可以單位劑量的形式保存于例如安瓿中或保存于具有附加防腐劑的多劑量容器中。該組合物可采取如懸液、溶液或油性或水性賦形劑中的乳劑形式,并可含有配劑如懸浮劑、穩(wěn)定劑和/或分散劑?;蛘撸摶钚猿煞挚梢詾榉勰┑男问?,在使用前與適當?shù)馁x形劑,例如,無菌無致熱源的水組合。
該多肽組合物也可配制成直腸組合物如,含有常見的栓劑基質如可可油(cocoa butter)或其它甘油酯的栓劑或滯留灌腸劑(retention enemas)。
除了前述的制劑外,該化合物也可配制成貯藏劑(depot preparation)。這種長時間起作用的制劑可通過植入(例如皮下或肌肉內)或肌肉內注射給藥。因此,例如,該化合物可與適當?shù)木酆匣蚴杷镔|(例如配制成可接受油中的浮劑)或離子交換樹脂一起配制或作為較不溶解的衍生物,例如略微溶解的鹽。
如果必要,該多肽生長因子可存于含有活性成分的一個或更多個單位劑量形式的填充器或分配器中。該填充物可包括例如金屬或塑料箔,如泡狀填充物(blister pack)。填充物器或播撒器可伴以給藥說明。
本發(fā)明的治療性多肽生長因子也可含有載體或賦形劑,其中的許多對熟練技術人員是已知的??墒褂玫馁x形劑包括緩沖液(例如,檸檬酸緩沖液、磷酸緩沖液、醋酸緩沖液和碳酸氫鹽緩沖液)、氨基酸、尿素、醇(alcohols)、抗壞血酸、磷脂、蛋白(例如,血清蛋白)、EDTA、氯化鈉、脂質體、甘露醇、山梨醇、和甘油。本發(fā)明的核酸、多肽、抗體或調節(jié)化合物可通過任何一種標準的途徑給藥。除了上述的途徑外,本發(fā)明的多肽生長因子可經(jīng)靜脈內、動脈內、皮下、肌內、顱內、眼眶內、眼的(opthalmically)、心室內、小管內、脊髓內或腦池內給藥。
根據(jù)相應的給藥途徑,該多肽生長因子可以各種方式配制。例如,液體溶液可制備用于攝入或注射;可制備凝膠或粉末用于攝入、吸入或局部應用。用于制備這樣的制劑的方法是已知的并見于例如,“雷明頓藥物科學”(“Remin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A.Gennaro,編,Mark出版社,1990)。預期優(yōu)選的給藥途徑將是靜脈內給藥。已知靜脈內給藥的bFGF穿過受傷的血腦屏障以進入局部缺血大腦組織(Fisher等,大腦血流與代謝雜志(J.Cereb.Blood Flow Metab.)。15:953-959,1995,Huang等,美國生理學雜志(Amer.J.Physiol.)待發(fā)表)。
在醫(yī)學領域已知任何一個病人的劑量依賴于許多因素,包括病人基本健康、性別、體表面積和年齡以及待給藥的特定化合物、給藥的時間和途徑和目前正在給藥的其它藥物。確定給藥的最適劑量和途徑在熟練內科醫(yī)生的能力范圍之內。
中腦動脈手術閉塞的實驗試劑和方法這里使用的局部缺血動物模型是病灶性局部缺血的中腦動脈(MCA)閉塞模型(Kawamata等,大腦血流與代謝雜志.,16:542-547,1996;Gotti等,腦研究.522:290-307,1990)。用于該研究的動物為體重250-300克的Sprague-Dawley大鼠(Charles River)。用于手術方法,將動物在70%NO2/30%O2中以2%的氟烷麻醉。將尾動脈插入套管從而能夠監(jiān)測血液毒劑和血糖。體溫以直腸探測器加以監(jiān)測并用加熱墊(heatingpad)將其維持于37±0.5℃。近端右中腦動脈(MCA)用改進的Tamura等方法(大腦血流與代謝雜志.1:53-60,1981)加以永久性閉塞。簡言之,將近端MCA跨顱(trans cranially)暴露而不去除顴弓或橫切面神經(jīng)。然后將該動脈用雙極性微凝集劑(microcoagulator)在緊臨下腦靜脈的嗅束處加以電凝集(electrocoagulated),然后將其橫切(Bedcrson等,中風(Stroke)17:472-476,1986)。觀察大鼠直至它們恢復知覺且然后將其放回籠內。為了防止感染在中風手術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將一種抗生素頭孢唑啉鈉(40μg/kg,腹腹內)給藥于所有的動物。
多肽生長因子的給藥制備重組的人bFGF的濃縮貯存液(2μg/ml;Scios Nova Corp,MountainView,CA)并貯于-80℃。在準備使用過程中,將該貯備液以PH7.4,含有100μg/ml牛血清蛋白(BSA;寶靈曼,目錄號.#711454)的0.9%的鹽稀釋。以得到20μg/ml的bFGF終濃度。對照動物接受沒有bFGF而具有相同濃度所有其它成分的溶液。
腦池內給藥腦池內注射時將大多數(shù)動物分成2組一組動物接受3μg/kg/注射的劑量(“高劑量bFGF”),且另一組動物接受1.5μg/kg/注射的劑量(“低劑量bFGF”)。為了實施注射,將動物在70%NO2/30%O2中以氟烷麻醉并置于趨實體架(Stereotaxic frame)上。含有溶液的生長因子或僅含載體的溶液的腦池內注射方法是相同的。
下面是對以“高劑量”bFGF完成的腦池內給藥的描述。用無菌技術,以配有26號標準針頭的Hamilton注射器通過皮膚注射(50μl/注射)將bFGF(N=9只動物,3μg/kg/注射;N=8只動物,1.5μg/kg/注射)或僅將載體(N=8只動物,“高劑量”bFGF研究中;N=6只動物,“低劑量”bFGF研究中)導入小腦延髓池中(Yamada等,大腦血流與代謝雜志11:472-478,1991)。每次注射之前,用Hamilton注射器抽出1-2μl腦脊液(CSF)以證實針頭置入了珠網(wǎng)膜下的空間。初步研究證實以這種方式遞送的一種染色劑(1%的Evans藍)經(jīng)基底池自由擴散并在注射后的1小時內越過大腦皮層。
從中風后24小時開始,連續(xù)4周每周2次進行腦池內注射(即,中風后1、4、8、11、15、18、22和25天)。動物隨機分成bFGF處理組或賦形劑處理組。
第三組動物僅在中風后的第1和第2天接受2次0.5μg/注射的bFGF腦池內注射。由于大鼠的平均重量為300-400克,每體重相當?shù)膭┝繉⑹?.5μg/kg/注射。這些注射按上述給藥。對照動物在中風后的第一和第二天也與該治療組匹配,并接受沒有bFGF而具有相同終濃度其它成分的溶液。
靜脈內給藥按上述(即,通過含100μg/ml BSA的0.9%的鹽溶解)制備bFGF從而使終濃度為30μg/ml。然后以50μg/kg/小時連續(xù)3小時將bFGF靜脈內對鼠給藥。MCA閉塞一天后進行給藥。對照動物以不含bFGF但含有與接受bFGF處理組動物灌注中相同組分的靜脈內灌注進行處理。
功能/行為測試為了將動物適應將對行為/功能測試必要的處理,手術前將它們每日10分鐘處理3天。手術后,將其放入單獨的籠子中。
用4次功能/行為測試分析閉塞后的感覺運動和反射功能。有關這些測試詳細細節(jié)另有描述(Bederson等,中風17:472-476,1986;DeRyek等,腦研究.573:44-60,1992;Markgraf等,腦研究.575:238-246,1992;Alexis等,中風26:2338-2346,1995)前肢置位測試簡言之,前肢置位(placing)測試由3個子測試所組成。每只前肢獲得單獨的得分。對視覺置位子測試,研究者將動物垂直放置并接近桌面。肢體正常置位于桌上得分為“0”,延遲置位(<2秒)得分為“1”,沒有或非常延遲的置位(<2秒)得分為“2”。先將動物帶向前然后沿側向再次帶到桌子時分別獲得得分(每只肢體最大得分=4;每種情況越高的數(shù)目代表更大的缺陷)。對于觸覺置位子測試,也這樣放置動物從而使其不能夠看到桌面或以其觸須接觸到桌面。先將動物帶向前時其背前爪輕輕地接觸桌面且然后將其沿側向帶至桌。每次置位得分如上(每只肢體最大得分=4)。對于本體感覺置位測試,僅將動物帶向前并對背前爪施加更大的壓力;置位得分如上(每只肢體最大得分=2)。將這些子得分加起來以得到每只前肢總的前肢置位得分(范圍=0-10)。
后肢置位測試后肢置位測試以與前肢置位測試相同的方式進行但僅包括后肢的觸覺和本體子測試(最大得分分別為4和2;總得分范圍=0-6)。
修改的平衡木測試修改的平衡木測試檢測動物在一長而窄的橫梁上(30×1.3cm)平衡60秒時的前庭運動反射(vestibulomotor reflex)活力。在橫梁上平衡能力的得分如下1=動物以所有4只爪平衡于橫梁頂部;2=動物將爪置于橫梁側面或在橫梁上搖擺;3=一只或兩只肢體滑下橫梁;4=三只肢體滑下橫梁;5=動物試圖以爪平衡于橫梁上但落下來;6=動物懸于橫梁上,然后落下來;7=動物沒有試圖平衡而直接從橫梁上落下來。手術前動物接受三次訓練嘗試;最后一次得分計為基本分。
姿勢反射測試姿勢反射測試既測量反射又測量感覺運動功能。動物首先由尾部懸掛于地板的上方。以2只前肢對稱地到達地板的動物得分為“0”。然后將顯示異常姿勢(肢體彎曲(flexing),身體旋轉)的動物置于塑料支撐的紙上。能夠抵抗具溫和側向壓的并排運動的動物其得分為“1”,而不能夠對抗這樣運動的動物得分為“2”。所有的功能/行為測試在剛中風手術前和然后從中風后第1天至第31天每隔一天進行。在每次實驗中,在測試開始前30分鐘讓動物適應測試室30分鐘。
組織學分析在中風后第31天(即MCA閉塞后31天),將動物以苯巴比妥深度麻醉并以肝素化的鹽經(jīng)心臟灌注然后灌以10%緩沖的福爾馬林。取下大腦,切成3片,并在脫水和石蠟包埋前以10%緩沖的福爾馬林貯存。在可動顯微切片機上切出冠狀切片(5μm),固定至玻片上且以蘇木精和曙紅染色。對7張切片的每一張上大腦的梗塞區(qū)(+4.7、+2.7、+0.7、-1.3、-3.3、-5.3、和-7.3,與前囟相比)用計算機介面的圖像處理系統(tǒng)(Bioquant,R & MBiometnix,Inc.,Nashville,TN)進行測定。通過“間接的方法”將每張切片的總梗塞面積測定成[完整對側半球的面積]-[完整同側半球的面積]以矯正處理期間大腦的收縮(Swanson等,大腦血流與代謝雜志。10:290-293,1990)。梗塞體積然后表示為完整對側半球體積的百分比。皮層和紋狀體的梗塞區(qū)也用這些方法分別加以測定。
在收集所有的數(shù)據(jù)前進行腦池內注射、行為測試和組織學分析的實驗者對分配的處理是盲目的(blinded)。數(shù)據(jù)表示為平均值±SD或平均值±SEM且通過方差的反復測定分析(ANOVA)然后通過適當未配對的雙-尾t檢驗而加以分析,并且為了多重比較而進行了Bonferroni校正。
生長相關蛋白-43的免疫染色生長相關蛋白-43(GAP-43)為周圍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新軸突生長過程中受選擇性上行調節(jié)的神經(jīng)細胞膜和生長錐(growth cone)的磷蛋白成分(Skene,神經(jīng)科學得鑒(Ann.Rev.Neurosci.).12:127-156,1989;Aigner等,細胞83:269-278,1995;Woolf等,神經(jīng)科學(Neuroscience)34:465-478,1990;Benowitz等.,分子腦研究(Mol.Brain Res.)。8:17-23,1990)。GAP-43是在大腦發(fā)育和大腦損傷或局部缺血后新軸突生長的可靠標記(Stroemer等.,中風26:2135-2144,1995;Benowitz等.,見上;Vaudano等,神經(jīng)科學雜志(J.Neurosci.).15:3594-3611,1995)。檢測接受或沒有接受腦池內bFGF的患病灶性梗塞(由上述的MCA梗塞產生)的動物的GAP-43免疫反應性(IR)。梗塞后24小時開始,接受bFGF的動物給予0.5μg/注射。連續(xù)4周每2次或直至殺死動物之前每周2次持續(xù)注射。
為了組織學分析,在中風手術(MCA閉塞)后第3、7或14天殺死動物,然后以常規(guī)的鹽再以2%的甲醛、0.01M的偏高碘酸鈉(Sodium-m-periodate)和0.1M磷酸鈉緩沖液(pH7.4;PLP溶液)中的0.075M L-賴氨酸單鹽酸(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穿顱灌注固定。取下它們的大腦,后固定并用振動切片機將其切成40μm的切片。將切片冷凍保存。
將自由漂浮的切片相繼孵育于20個常規(guī)羊血清、一個抗GPA-43的小鼠單克隆抗體(1:500,91E12克隆,寶靈曼,Inaianapolis,IN)和吸附抗大鼠IgG的生物素化馬抗小鼠IgG(45μl/10ml;Vector,Burlingame,CA)中。然后將切片固定至玻片上,空氣干燥,浸于梯度乙醇中并覆以蓋玻片。將每個時間點的所有動物(即,中風手術后3、7或14天殺死的動物)的大腦切片同時免疫染色。不用一級抗體處理的對照切片并沒有顯示出特異性的染色。
免疫染色后,檢查2張橫跨大腦梗塞的標準冠狀切片;+0.2mm處的“前端”(anterior)部分與前囟相比較且0.28mm處的“后端”(posterior)的部分與前囟相比較。GAP-43免疫反應性(IR)強度和范圍的相對改變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用計算機界面圖像處理系統(tǒng)(Bioquant,Nashville,TN)加以定量。將用蘇木精和曙紅通過標準方法染色的相鄰大腦切片用于鑒定梗塞的范圍。相對低的GAP-43IR區(qū)域(胼胝體)的光密度(O.D.)被看作是每張切片的“背景”值。
測量用兩種方法進行。在第一種方法中,顯示出至少背景區(qū)1.5倍O.D.的所有大腦區(qū)域被鑒定出來并加以突出顯示(圖9A-9D和圖10A-10D)。測定每張切片背側感覺運動皮層中突出顯示區(qū)域的面積(mm2)并計算每組動物的平均值。在第二種方法中,用發(fā)表的標準大鼠大腦圖譜(Paxinos和Waston,“在趨實體性座標中(Stereotaxic Coordmates)的大鼠大腦”,學術出版社,圣地亞哥,CA)鑒定背側感覺運動皮層的特異性區(qū)域。在“前端”大腦切片中,這些包括同側半球中的內側周梗塞皮層(medial peri-infarctcortex)(從梗塞邊緣≤1mm)和兩半球的前面皮層1區(qū)和2區(qū)(圖1,2)和皮層區(qū)域的前肢區(qū)(FL)(圖9A-9E)。在“后端”的切片中,這些包括同側半球的內側周梗塞區(qū)以及FR1,2和兩側皮層區(qū)的后肢區(qū)(HL)(圖10A-10E)。測定每張切片每個區(qū)域的O.D.并用背景歸一化。對于每種方法,在假處理或賦形劑處理中的數(shù)據(jù)和假處理或bFGF處理的動物中的數(shù)據(jù)沒有不同,因此收集這些值用于分析。所有組的數(shù)據(jù)表示為與中風/賦形劑治療動物相比的比值。
結果在bFGF處理或賦形劑處理的動物之間總的梗塞體積沒有差異在中風手術期間,隨后接受bFGF或賦形劑處理的動物之間血液毒素或血糖水平?jīng)]有差異。在存活的動物中,在第31天殺死的在右側大腦皮層和MCA區(qū)域紋狀體下面顯示出較大的梗塞(圖1)。由梗塞嚴重損傷的大腦區(qū)域包括部分的皮層、1區(qū)和2區(qū)(Par1、Par2)和粒狀島區(qū)皮層(granular insularcortec)(GI)。由梗塞部分損傷的區(qū)域包括前部皮層、1區(qū)、2區(qū)和3區(qū)(FR1、FR2、FR3);粒狀島區(qū)皮層(Al);顳皮層(temporal cortex),1區(qū)和3區(qū)(Tell,T313);側枕葉皮質,2區(qū)(Oc2L);皮層前肢區(qū)(FL)、和尾狀核(cPu;Paxinos和Waston,1986)。皮層后肢區(qū)(HL)一般較少發(fā)生梗塞。
在以3μg/kg/注射bFGF(“高劑量”bFGF)處理的動物與載體處理的動物之間總的梗塞體積沒有差異(分別為31.1±5.9對30.0±5.3%的完整對側半球體積,N=9對N=8,t=0.4,P=n.s.)。同樣,在以1.5μg/kg/注射bFGF(“低劑量”bFGF)處理的動物或賦形劑處理的動物之間的總梗塞體積也沒有差異。此外,當這些體積分別計算時,生長因子處理的動物和載體處理的動物之間的皮層或紋狀體梗塞體積沒有差異。
檢查蘇木精和曙紅染色的切片顯示在bFGF治療的動物中沒有異常細胞增殖的跡象。
在功能中測試中以bFGF處理的動物表現(xiàn)好于以載體處理的動物梗塞以后,動物在所有四次行為測試中顯示出感覺運動和反射功能的嚴重紊亂。對于肢體置位測試,將缺陷局限于對側(左側)肢體。中風后第一個月中在所有四次行為測試中動物顯示出部分的恢復(圖2A-2B和圖3A-3B)。此外,bFGF處理的動物較賦形劑處理的大鼠恢復得更快并且恢復程度更大。經(jīng)bFGF處理的動物和賦形劑以處理的動物的恢復改進的對比表明在前肢和后肢置位行為中最為顯著,并且對于橫梁平衡和姿勢反射測試盡管仍然明顯但較少顯著。圖2A-2B和圖3A-3B中顯示腦池內接受“高”劑量bFGF后在四次行為測試中動物的表現(xiàn),和圖5A-5B和圖6A-6B顯示在腦池內接受“低”劑量bFGF后在四次行為測試中動物的行為。bFGF處理后在肢體置位測試的所有子測試(視覺、觸覺和本體)中見到增強的恢復。
以較高劑量的bFGF(即從3μg/kg/注射)處理的14只動物中的5只在中風后第一個月內經(jīng)歷了嚴重漸進式的體重下降然后死去。這些動物的表現(xiàn)與那些在中風后7-23天死亡之前的經(jīng)bFGF處理的動物的表現(xiàn)類似。以3μg/kg/注射的bFGF處理并死亡的動物的平均體重在死亡之日為165±11g。以該相同劑量處理而存活下來的動物中風后顯示出較小程度的起始體重下降,然后體重逐漸恢復(圖4)。bFGF處理后存活的動物較賦形劑治療的大鼠體重恢復趨于更慢(圖4)。相反,以較低劑量即,1.5μg/kg/注射bFGF處理的動物與僅以賦形劑處理的動物體重之間沒有差異。接受較低劑量bFGF的動物沒有經(jīng)歷接受較高劑量所致的體重下降;其體重與僅以賦形劑處理動物的體重相同(圖7)并且在前肢和后肢置位測試中表現(xiàn)好于以賦形劑處理的動物(圖5A-5B)。
僅得到2次bFGF注射的(即中風后的第1天和第2天以0.5μg/注射的bFGF注射)動物的恢復與得到8次bFGF注射(即,一周2次注射“高”或“低”劑量bFGF一個月)的動物的恢復是相近的。例如,中風后30天,每周2次得到8次腦池內注射(3或1.5μg/kg/注射)動物的前肢置位測試平均得分約為“2”,這與中風后僅第一天和第二天得到腦池內注射(1.5μg/kg/注射)動物的平均得分相同。相反,全部無bFGF處理的動物在相同的測試中平均得分約為“5”。
當靜脈內給藥時bFGF也增強了恢復(MCA閉塞后)。如圖8A-8B中所示,靜脈內給藥bFGF動物的前肢置位(圖8A)和后肢置位(圖8B)(見實心圓)與腦池內給藥bFGF的動物(0.5μg/kg/注射,4周)相同。用作靜脈內注射組對照的動物與用于腦池內注射組的對照動物恢復至相同的程度(見圖8A-8B中的空心圓)。此外,以bFGF靜脈內治療的動物體重與腦池內得到bFGF動物的體重沒有差異。
根據(jù)這些結果,在局部缺血后至少一天開始,腦池內和靜脈內給藥bFGF在病灶性大腦梗塞后增強了行為恢復。在這里使用的大鼠局部缺血模型中觀察到了改進的行為恢復,而bFGF處理的動物與賦形劑處理的動物的梗塞體而之間沒有而化。局部缺血后一天開始給予bFGF,超過了其間bFGF可降低梗塞大小的表觀“治療窗口”(therapeuticwindow)。目前的發(fā)現(xiàn)第一次證實了在中風動物模型中外源性給藥的神經(jīng)營養(yǎng)生長因子可增強行為恢復而不降低梗塞的大小。
由bFGF所致的恢復增強在受影響肢體的感覺運動功能測試中最為顯著且在反射和姿勢功能測試中較少顯著。我們的梗塞沒有完全損傷前肢和后肢皮層區(qū),這與MCA區(qū)域的病灶性梗塞后肢體置位測試中的恢復相協(xié)調。在梗塞后的第一個月中以bFGF的治療既增強了行為恢復的速度又增強了行為恢復的程度。
在bFGF治療后大腦梗塞對側的完整感覺運動皮層中GAP-43的免疫反應性選擇性增加bFGF增強恢復的可能機制可能包括(1)保護退化的細胞死亡和/或(2)加快新的神經(jīng)元產生和突觸的形成。在丘腦和其它部位由bFGF治療中未受損的(Spared)遠端神經(jīng)元可建立新的功能連接因而增強恢復是可能的。雖不希望束縛到作用的特定內在機制上,但對GAP-43表達的檢查表明軸突,且可能是樹突的新的生長可能在局部缺血損傷的功能恢復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檢查的所有時間點(見上)上,在接受bFGF或賦形劑的假手術動物中GAP-43免疫反應性的模式類似于前述完整、成熟大鼠大腦的情形(Benowitz等,神經(jīng)科學雜志(J.Neurosci).8:339-352,1988)。特別地,GAP-43免疫反應性在腹外側大腦皮層和紋狀體、下丘腦、部分丘腦、扁桃體和海馬結構中相對較高。GAP-43的免疫反應性除了在“前端”大腦部分的FR1、2、皮層和“后端”部分的HL皮層中之外,在背外側感覺運動皮層中相對較低。
中風后(由MCA閉塞所誘導),在同側半球的梗塞周皮層中發(fā)現(xiàn)有增加了的GAP-43免疫反應性,局部缺血后第三天達到高峰,這與前面的報告一致(Stroemer,見上)。在中風/賦形劑處理和中風/bFGF處理的動物之間的同側梗塞周皮層中沒有發(fā)現(xiàn)GAP-43免疫反應性的不同。中風/賦形劑處理的動物與假/賦形劑處理或假/bFGF處理的動物相比,其對側半球中沒有發(fā)現(xiàn)差異(圖9A-9E和圖10A-10E)。然而,在中風/bFGF處理的動物中,在對側感覺運動皮層中發(fā)現(xiàn)有GAP-43免疫反應性的選擇性增加。特別地,高GAP-43免疫反應性的區(qū)域更大,向腹部延伸以包括整個FR1,2皮層和“前面”大腦部分的部分FL皮層(圖9A-9E),并包括“后面”大腦部分的Par1皮層(圖10A-10E)。
副作用腦池內bFGF劑量僅僅增高了2的處理也會產生副作用。當劑量從3.0μg/kg/注射降至1.5μg/kg/注射時,功能/行為恢復得到增強但動物體重沒有下降,并且沒有動物死亡。同樣地,靜脈內接受bFGF的動物體重也沒有下降,并且沒有動物死亡。我們在較高劑量觀察到的改進的行為得分僅僅是較低體重的人為假象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為除了平衡木測試外,所用的所有行為測試均以研究者支撐動物來完成的。盡管已知bFGF對神經(jīng)膠質細胞和內皮細胞有促分裂效應,應該注意到其它的情況是在bFGF處理的動物大腦中沒有異常細胞增殖的明顯證據(jù)。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傷病人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用多肽生長因子對病人給藥,該給藥在損傷開始后大于6小時進行。
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損傷包括局部缺血。
3.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損傷為外傷。
4.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多肽生長因子為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
5.權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為堿性FGF(bFGF)、酸性FGF(aFGF)、hst/Kfgf基因產物、FGF-5、int-2,或其有活性的片段。
6.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多肽生長因子為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
7.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為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大腦中衍生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3(NT3)、或神經(jīng)營養(yǎng)蛋白4/5(NT4/5)或其活性片段。
8.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多肽生長因子為睫狀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CNT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抑瘤素M或白細胞介素。
9.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多肽生長因子根據(jù)一定的治療方案給藥,該方案包括足以改進所述病人的功能從損傷的不良后果恢復的劑量、給藥模式和給藥的時間選擇。
10.權利要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功能恢復包括所述病人至少以下一種的改進(a)運動技能,(b)認識技能,(c)感覺和(d)語言。
11.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在所述的局部缺血后大于12小時進行。
12.權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在所述的局部缺血后大于24小時進行。
13.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在所述的局部缺血后大于48小時進行。
14.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包括靜脈內給藥。
15.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靜脈內給藥包括以10-1,000μm/kg的多肽生長因子給藥。
16.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包括大腦內給藥。
17.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大腦內給藥為腦池內給藥。
18.權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腦池內給藥包括約0.1-100μg/kg/注射的單一注射的給藥。
19.權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給藥在所述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后約24小時進行。
20.權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腦池內給藥包括約1.5-3.0μg/kg/注射的一系列注射的給藥。
21.權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給藥每周進行2次。
22.權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給藥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述損傷后的約24小時進行。
23.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局部缺血為全面性大腦局部缺血。
24.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局部缺血為病灶性大腦局部缺血。
25.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局部缺血由以下因素所致,包括高血壓、高血壓大腦血管疾病、動脈瘤破裂、栓子、血栓、血管瘤、血液不調、心臟病、系統(tǒng)性低血壓、心動停止、心原性休克、敗血性休克、脊髓損傷、頭部損傷、癲癇發(fā)作、腫瘤出血或其它血液損失。
26.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可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新神經(jīng)元生長和突觸形成的加速。
27.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可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退化神經(jīng)元的死亡。
28.權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治療方案包括髓鞘內給藥。
29.一種用于治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的多肽生長因子,其中治療在損傷開始后大于6小時進行。
30.用于制備治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藥劑的多肽生長因子的用途,其中治療在損傷開始后大于6小時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通過向腦池內或靜脈內以多肽生成因子,如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給藥而治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此方法提供的顯著好處是給藥可在損傷后的較長時間內進行。
文檔編號A61K38/00GK1219133SQ97194749
公開日1999年6月9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3月22日
發(fā)明者塞思·P·芬克爾斯坦 申請人:通用醫(yī)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