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濕疹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濕疹的藥物--蛇床子素及其制備方法。
眾所周知濕疹是易診斷難治療的皮膚科常見疾病。目前,治療濕疹的藥物主要為激素類藥物。激素類藥物對于并發(fā)細菌及病毒感染者,必須與抗菌藥物合用。而激素類藥物能通過皮膚吸收,對患部面積大或長期使用者,,可能產(chǎn)生副作用。特別是易誘發(fā)感染,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細菌或真菌感染激素類藥物又屬于禁用,因而激素類藥物在治療皮膚病中受到限制。且激素類藥物治療濕疹易復發(fā),致使不病人長期處于無良藥可選的境地;有的患者病程長達數(shù)年或十年以上。
蛇床子素(osthol)由傘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實提取,化學名7-甲氧基-8-異戊烯基香豆素,目前尚無其在臨床藥用方面的報道及其制備方法的報道。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濕疹的藥物,即給出蛇床子素在治療皮膚濕疹上作為藥用的新用途。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用乙醇提取、分離、精制蛇床子素的工藝方法。
本發(fā)明目的之一是這樣實現(xiàn)的即采用結構式為(I)的化合物作活性成分,與多種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賦形劑或/和載體結合,采用混合等已知工藝制備成液態(tài)或膏狀或固態(tài)形式制劑,其中,結構式(I)的化學分子式C15H16O3,結構式表示如下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是這樣實現(xiàn)的即采用乙醇提取、分離、精制的工藝提取蛇床子素,其提取工藝流程參見附圖
。
附圖為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圖。
參見附圖蛇床子素的提取、分離、精制具體構成如下提取稱取蛇床子100Kg揀選,粉碎成10目粗粉,以95%乙醇潤濕后,置滲漉器中,加乙醇按滲漉法提取至滲出液呈淡綠色為止,合并滲漉液,回收乙醇,提取液濃縮至約30升備用。
分離將上述提取濃縮液30升放置10℃以下靜置結晶,減壓抽濾或離心分離得粗制結晶,取出母液,在10℃以下靜置再結晶,同法結晶分離二、三次,母液供以后集中處理,收集結晶體備用。
精制將上述粗晶體置于布瓷漏斗中,加適量乙醇及時減壓抽洗四、五次(所洗醇液濃縮后再結晶)除去油脂雜質,得綠色或淡綠色晶體,置燒瓶中,加適量乙醇加熱溶解,加入3%活性炭加熱回流20分鐘脫色,趁熱過濾,濾液靜置結晶,濾出晶體,再用熱醇重結晶二、三次,即可得無色柱狀結晶--蛇床子素。
母液的處理收集各次的母液,加20%氫氧化鈉溶液使其與其中的脂肪、揮發(fā)油等皂化,加水稀釋攪拌后靜置,減壓過濾,分取沉淀,用蒸餾水抽洗數(shù)次,加前法在熱乙醇中溶解,加活性炭脫色,重結晶二、三次,即可得無色柱狀結晶--蛇床子素。
根據(jù)上述工藝,蛇床子素總收得率為生藥量的0.7%以上,乙醇消耗量約為250升。
本品經(jīng)薄層斑點測試與蛇床子素標準品完全一致。
本品熔點82~84℃。
本品與蛇床子素標準品作對照用紫外分光法進行含量測定,含蛇床子素在96%以上。經(jīng)薄層鑒定為單一的化學成分。熔點為82~84。水份測定、重金屬測定等均符合中國藥典1995年版的要求。長期保存質量穩(wěn)定無改變。
將蛇床子素配制成軟膏劑,在重慶市急救醫(yī)療中心皮膚科、重慶醫(yī)科大學附一院皮膚科、重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進行臨床預試,療效觀察總結如下臨床研究治療濕疹臨床觀察95例,總結如下
以上病例的病程為2周~10年,平均病程2.12年的患者在使用期間無明顯副作用發(fā)生,以上證明該藥是一個安全有效的藥物,尤其是對亞急性濕疹及慢性濕疹療效顯著。
在臨床安全有效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藥效與毒理的研究、工藝研究、質量分析研究等。
藥效與毒理的研究在制劑中含蛇床子素高、中、低劑量對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腫脹、透明質酸酶所致大鼠足腫脹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P<0.05~0.01);對組織胺所致小鼠毛細血管滲透性增高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P<0.01);對DNCB誘發(fā)豚鼠過敏性接觸性皮類,制劑中含蛇床子素高、中、低劑量均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P<0.01),對DNCB所致小鼠皮膚過敏反應(伊文思蘭比色法),蛇床子素高劑量組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P<0.01);制劑中蛇床子素高、中、低劑量均能提高磷酸組胺致癢閾(P<0.05-0.01)。制劑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淋病奈瑟氏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動物急性毒性試驗高劑量制劑(含蛇床子素為該制劑兩倍),臨床用制劑給豚鼠破損皮膚按1g/只/次,一日2次給藥,未見毒性反應,觀察七日,各組動物均健存,體重均有增加。
皮膚刺激試驗用制劑給家兔破損皮膚按1g/只/日連續(xù)給藥7天后觀察7天,未見皮膚刺激反應。
皮膚過敏試驗本方劑對豚鼠過敏試驗,不產(chǎn)生致敏作用。
動物長期性試驗豚鼠于破損皮膚涂制劑中蛇床子素高劑量/只/天,臨床制劑/只/天,每天1次,連續(xù)28天,逐日觀察一般狀況,給藥期滿活殺一半動物取血檢查血液及血生化6項指標,肉眼觀察心、肝、脾、肺、腎等器官組織并稱濕重計算臟器系數(shù),并作心、肝、脾、腎及涂藥部位的皮膚的病理組織學檢查。停藥觀察兩周后,再活殺剩余動物進行上述測定和組織學檢查。
實驗結果表明在本實驗條件下,各組動物一般狀況良好,藥物組豚鼠破損皮膚逐日好光潔。整個給藥期及恢復期藥物組與對照組比較,體重變化基本一致。給藥期結束,血常規(guī)、血生化及臟器系數(shù)檢查結果表明,藥物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肉眼觀察各臟器組織,未發(fā)現(xiàn)有任何病變。心、肝、脾、肺、腎及涂藥皮膚病理組織學檢查均未見明顯病理改變。觀察期結束檢查上述指標,均無明顯延遲性毒性反應。
工藝研究有完善的工藝研究,從生藥蛇床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總收得率為生藥量的0.7%以上。
質量分桿研究原料蛇床子素及制劑均有嚴格的質量標準,經(jīng)分批檢查,結果均符合所訂的質量標準。
綜上所述,蛇床子素(osthol)是一種中藥有效成分的精品,配制成制劑臨床實踐證明,療效突出,無明顯的毒副作用,而中藥蛇床子藥源廣易得,提取、分離、精制工藝不復雜,總收得率不低,質量穩(wěn)定,值得進一步研究開發(f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濕疹的藥物,其特征在于采用結構式為(I)的化合物作活性成分,與多種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賦形劑或/和載體結合,采用混合等已知工藝制備成液態(tài)或膏狀或固態(tài)形式制劑,其中,結構式(I)的化學分子式C15H16O3,結構式表示如下
2.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藥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的工藝步驟a.提取稱取蛇床子100Kg揀選,粉碎成10目粗粉,以95%乙醇潤濕后,置滲漉器中,加乙醇按滲漉法提取至滲出液呈淡綠色為止,合并滲漉液,回收乙醇,提取液濃縮至約30升備用;b.分離將上述提取濃縮液30升放置10℃以下靜置結晶,減壓抽濾或離心分離得粗制結晶,取出母液,在10℃以下靜置再結晶,同法結晶分離二、三次,母液供以后集中處理,收集結晶體備用;c.精制將上述粗晶體置于布瓷漏斗中,加適量乙醇及時減壓抽洗四、五次(所洗醇液濃縮后再結晶)除去油脂雜質,得綠色或淡綠色晶體,置燒瓶中,加適量乙醇加熱溶解,加入3%活性炭加熱回流20分鐘脫色,趁熱過濾,濾液靜置結晶,濾出晶體,再用熱醇重結晶二、三次,即可得無色柱狀結晶--蛇床子素;母液的處理收集各次的母液,加20%氫氧化鈉溶液使其與其中的脂肪、揮發(fā)油等皂化,加水稀釋攪拌后靜置,減壓過濾,分取沉淀,用蒸餾水抽洗數(shù)次,加前法在熱乙醇中溶解,加活性炭脫色,重結晶二、三次,即可得無色柱狀結晶--蛇床子素。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濕疹的藥物——蛇床子素,以其為活性成分,與多種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賦形劑或/和載體結合,采用混合等已知工藝制備成液態(tài)或膏狀或固態(tài)形式制劑,療效顯著、配制簡單、無任何副作用。本發(fā)明同時公開了一種用乙醇提取、分離、精制蛇床子素的工藝方法。
文檔編號A61K31/352GK1263764SQ99127838
公開日2000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曾慶通 申請人:曾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