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
[0001]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方。
【背景技術(shù)】
[0003]帶狀皰疹中醫(yī)稱“纏腰蛇”,是一種同時損及神經(jīng)和皮膚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目前西藥主要是靠針劑治療,其缺點是,醫(yī)藥費用高,治愈慢且易留后遺癥。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西藥治療帶狀皰疹病,費用高,治愈慢且易留后遺癥的問題,提供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其特殊之處是組分為:當(dāng)歸、赤藥、生地、元參、桃仁、紅花、只殼、公英、葛根、白芷、大黃、甘草、薄荷、黃連、沒藥、麥冬、火麻仁、二花、連殼、柴胡、白散引;
成份劑量為:當(dāng)歸5克、赤藥10克、生地30克、元參30克、桃仁6克、紅花6克、只殼15克、公英30克、葛根5克、白£ 9克、大黃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黃連10克、沒藥5克、麥冬15克、火麻仁10克、二花30克、連殼15克、柴胡5克。
[0006]熬制與服用:把配齊的中藥倒入容器內(nèi)加水,以淹沒藥面為宜,浸泡2-5小時,移于火上煎煮10 - 15分鐘,濾出藥汁待放溫稍涼時服用,一天2 — 3次。
[0007]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效果是,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以實現(xiàn)一種成本低廉,療效尚佳的帶狀皰疹治療中藥。方中當(dāng)歸、赤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起引導(dǎo)入血之用為使;大黃、甘草,瀉火涼血,活血祛瘀,降胃中濕熱;枳殼理氣行痰,散積;葛根、柴胡、薄荷,辛涼解表理氣,引解毒藥達(dá)表,發(fā)散積熱;黃連、桅子清心火燥濕熱,瀉火解毒涼血除煩;二花、連殼、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生地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解毒散結(jié);潤肺清心,沒藥、白芷,活血止痛,消腫排膿;共同合用相互增強(qiáng)作用,使毒熱之邪皆除,使本病內(nèi)消而愈,一般3 - 7天痊愈,不留疼痛等后遺癥。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稱取當(dāng)歸5克、赤藥10克、生地30克、元參30克、桃仁6克、紅花6克、只殼15克、公英30克、葛根5克、白£ 9克、大黃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黃連10克、沒藥5克、麥冬15克、火麻仁10克、二花30克、連殼15克、柴胡5克。將上述劑量的中藥倒入砂鍋內(nèi)加水,淹沒藥面二指,浸泡2-5小時,移于溫火上煎煮10 - 15分鐘,濾出藥汁分兩份,早晚各服一次。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其特殊之處是組分為:當(dāng)歸、赤藥、生地、元參、桃仁、紅花、只殼、公英、葛根、白芷、大黃、甘草、薄荷、黃連、沒藥、麥冬、火麻仁、二花、連殼、柴胡、白散引; 成份劑量為:當(dāng)歸5克、赤藥10克、生地30克、元參30克、桃仁6克、紅花6克、只殼15克、公英30克、葛根5克、白芷9克、大黃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黃連10克、沒藥5克、麥冬15克、火麻仁10克、二花30克、連殼15克、柴胡5克。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其特殊之處是組分為:當(dāng)歸、赤藥、生地、元參、桃仁、紅花、只殼、公英、葛根、白芷、大黃、甘草、薄荷、黃連、沒藥、麥冬、火麻仁、二花、連殼、柴胡、白散引;成份劑量為:當(dāng)歸5克、赤藥10克、生地30克、元參30克、桃仁6克、紅花6克、只殼15克、公英30克、葛根5克、白芷9克、大黃10克、甘草6克、薄荷10克、黃連10克、沒藥5克、麥冬15克、火麻仁10克、二花30克、連殼15克、柴胡5克。它解決了西藥治療帶狀皰疹病,費用高,治愈慢且易留后遺癥的問題,是治療帶狀皰疹的極佳中藥。
【IPC分類】A61K36-8968, A61P31-22
【公開號】CN104645008
【申請?zhí)枴緾N201310576743
【發(fā)明人】于玲玲, 劉新建
【申請人】于玲玲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3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