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組合物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
【背景技術】
[0002]慢性鼻炎,主要癥狀是鼻塞,中醫(yī)名為“鼻窒”,病因一般是外感風寒或風熱未治或治療不徹底,邪毒滯留血瘀,此時鼻部癥狀加重。鼻為呼吸器出入的門戶,肺開竅于鼻,故鼻病與肺的關系密切;若肺氣素虛,肺的氣化功能紊亂,寒邪易凝聚壅塞鼻竅,若小兒流涕不
已,多屬脾虛,不能逐化水溫而流涕。
[0003]目前臨床上治療鼻炎大多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對致病菌易產(chǎn)生耐藥性,故療效不高。中醫(yī)古方蒼耳子散、辛夷散的溫散之力強,而清熱化痰消腫之力弱,故療效不高。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療效好、見效快、無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辛夷8-12份,蒼耳子13-17份,金銀花26-34份,連翹13-17份,冰片4_6份,鴉膽子8_12份,山慈菇8-12份,爐甘石13-17份,大黃13-17份,黃連8-12份,白芨8_12份,三棱8_12份,莪術8-12份,雄黃8-12份,皂刺8-12份,麝香2_4份,半枝蓮13-17份。
[0006]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優(yōu)選方案為,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辛夷10份,蒼耳子15份,金銀花30份,連翹15份,冰片5份,鴉膽子10份,山慈菇10份,爐甘石15份,大黃15份,黃連10份,白芨10份,三棱10份,莪術10份,雄黃10份,皂刺10份,麝香3份,半枝蓮15份。
[0007]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優(yōu)選方案為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辛夷8-12份,蒼耳子13-17份,金銀花26-34份,連翹13-17份,冰片4_6份,鴉膽子8_12份,山慈菇8-12份,爐甘石13-17份,大黃13-17份,黃連8_12份,白芨8_12份,三棱8_12份,莪術8-12份,雄黃8-12份,阜刺8-12份,麝香2_4份,半枝蓮13-17份,火索麻4_6份,石松子4-6份,石楓藥8-10份,青魚膽草1-3份。
[0008]使用方法,將各種原料粉碎過篩,按照常規(guī)煉制方法制得藥丸。將藥丸用紗布包裹放入一個鼻孔,一個藥丸使用5天,5天一療程。根據(jù)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使用2_3療程,重病患者使用4_6療程即可疫愈。
[0009]三棱,中藥名。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 erum, Buch.-Ham.的干燥塊莖。
[0010]阜刺本品為豆科植物阜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
[0011]山慈菇,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云南獨蒜蘭的干燥假鱗莖。
[0012]辛夷,木蘭科植物望春花、玉蘭或武當玉蘭的干燥花蕾。
[0013]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Don)是唇形科黃苳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0014]火索麻,梧桐科山芝麻屬植物火索麻的根。
[0015]石松子為石松科石松屬植物石松、玉柏石松、單穗石松及扁枝石松屬植物高山扁枝石松的孢子。
[0016]石楓藥為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纖花耳草的全草。
[0017]青魚膽草為龍膽科雙蝴蝶屬植物蛾眉雙蝴蝶的全草。
[001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療效好、見效快、服用簡單方便,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主治慢性鼻炎、鼻竇炎、額竇炎、鼻息肉。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
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辛夷10克,蒼耳子15克,金銀花30克,連翹15克,冰片5克,鴉膽子10克,山慈菇10克,爐甘石15克,大黃15克,黃連10克,白芨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雄黃10克,皂刺10克,麝香3克,半枝蓮15克。
[0020]使用方法,將各種原料粉碎過篩,按照常規(guī)煉制方法制得藥丸。將藥丸用紗布包裹放入一個鼻孔,一個藥丸使用5天,5天一療程。根據(jù)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使用2_3療程,重病患者使用4_6療程即可疫愈。
[0021]實施例2
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辛夷8克,蒼耳子13克,金銀花26克,連翹13克,冰片4克,鴉膽子8克,山慈菇8克,爐甘石13克,大黃13克,黃連8克,白芨8克,三棱8克,莪術8克,雄黃8克,皂刺8克,麝香2克,半枝蓮13克。
[0022]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
[0023]實施例3
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辛夷12克,蒼耳子17克,金銀花34克,連翹17克,冰片6克,鴉膽子12克,山慈菇12克,爐甘石17克,大黃17克,黃連12克,白芨12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雄黃12克,皂刺12克,麝香4克,半枝蓮17克。
[0024]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
[0025]實施例4臨床驗證 1、一般資料
共收治慢性鼻炎患者200例采用實施例1-3的藥物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男112例,女88例,年齡16?71歲,均為慢性鼻炎診患者,癥狀為鼻塞、流濃鼻涕、鼻音、嗅覺障礙、頭痛等。
[0026]2,治療方法,將各種原料粉碎過篩,按照常規(guī)煉制方法制得藥丸。將藥丸用紗布包裹放入一個鼻孔,一個藥丸使用5天,5天一療程。根據(jù)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使用2_3療程,重病患者連用4_6療程即可疫愈。
[0027]3,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用藥4-6療程后,嗅覺障礙、頭痛、鼻塞、鼻音、流濃鼻涕等臨床體癥消失。
[0028]有效:用藥4-6療程后;臨床體癥大部分消失。
[0029]無效:用藥6個療程后,臨床體癥無改變。
[0030]4,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188例,占94% ;有效12例,占6% ;無效O例;總有效率100%。
[0031]本發(fā)明對100例服用本藥物的鼻竇炎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同樣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用藥4療程后,治愈90例,治愈率占90% ;好有效10例,有效率占10% ;總有效率100%,無效O例。
[0032]實施例5
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辛夷8克,蒼耳子13克,金銀花26克,連翹13克,冰片4克,鴉膽子8克,山慈菇8克,爐甘石13克,大黃13克,黃連8克,白芨8克,三棱8克,莪術8克,雄黃8克,皂刺8克,麝香2克,半枝蓮13克,火索麻4克,石松子4克,石楓藥8克,青魚膽草I克。
[0033]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6
本發(fā)明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辛夷12克,蒼耳子17克,金銀花34克,連翹17克,冰片6克,鴉膽子12克,山慈菇12克,爐甘石17克,大黃17克,黃連12克,白芨12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雄黃12克,皂刺12克,麝香4克,半枝蓮17克,火索麻6克,石松子6克,石楓藥10克,青魚膽草3克。
[0034]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7臨床驗證
本發(fā)明人對慢性鼻炎患者100例采用實施例5或6的藥物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癥狀為嗅覺障礙、頭痛、鼻音、鼻塞、流濃鼻涕等。
[0035]治療效果:臨床治愈96例,占96% ;有效4例,占4% ;無效O例;總有效率100%。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辛夷8-12份,蒼耳子13-17份,金銀花26-34份,連翹13-17份,冰片4_6份,鴉膽子8_12份,山慈菇8-12份,爐甘石13-17份,大黃13-17份,黃連8_12份,白芨8_12份,三棱8_12份,莪術8-12份,雄黃8-12份,皂刺8-12份,麝香2_4份,半枝蓮13-17份。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辛夷10份,蒼耳子15份,金銀花30份,連翹15份,冰片5份,鴉膽子10份,山慈菇10份,爐甘石15份,大黃15份,黃連10份,白芨10份,三棱10份,莪術10份,雄黃10份,皂刺10份,麝香3份,半枝蓮15份。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辛夷8-12份,蒼耳子13-17份,金銀花26-34份,連翹13-17份,冰片4_6份,鴉膽子8-12份,山慈菇8-12份,爐甘石13-17份,大黃13-17份,黃連8_12份,白芨8_12份,三棱8-12份,莪術8-12份,雄黃8-12份,皂刺8_12份,麝香2_4份,半枝蓮13-17份,火索麻4-6份,石松子4-6份,石楓藥8-10份,青魚膽草1-3份。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治療鼻炎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辛夷8-12份,蒼耳子13-17份,金銀花26-34份,連翹13-17份,冰片4-6份,鴉膽子8-12份,山慈菇8-12份,爐甘石13-17份,大黃13-17份,黃連8-12份,白芨8-12份,三棱8-12份,莪術8-12份,雄黃8-12份,皂刺8-12份,麝香2-4份,半枝蓮13-17份。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療效好、見效快、服用簡單方便,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IPC分類】A61K33/30, A61K36/9066, A61K33/36, A61K35/55, A61K31/045, A61P11/02
【公開號】CN105106829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16768
【發(fā)明人】李廣臣, 李紫薇
【申請人】李廣臣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