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病毒性心肌炎系指各種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癥。病變雖以心肌為主,但也可累及心包及心內膜,臨床多見于小兒,是兒童和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迀延不愈者,由于病程日久,病機變化十分復雜,虛實寒熱、氣血陰陽、瘀濁邪毒常交互為患。因此,治療時須明辨病變的虛實寒熱,扶正以祛邪。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xiàn)為:胸悶痛或背沉而痛、氣短、心悸、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舌暗紅胖大、苔厚或膩,脈滑緩或結代。心臟體征有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心雜音、心音低鈍等。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目前西醫(yī)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臨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劑、干擾素和心肌細胞營養(yǎng)劑等對癥治療,長期使用效果不好。經(jīng)過發(fā)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忽布筋骨草、野葡萄根、蘆筍、牛蒡子、茶樹根、蘭花參、桔核、大棗、延胡索、苦參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jīng)過加工制成。
[0005]制備本發(fā)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制成:忽布筋骨草20 - 30份、野葡萄根15 — 25份、蘆輿15 — 25份、牛蒡子10 — 20份、茶樹根10 — 20份、蘭花參10 — 20份、桔核10 — 20份、大棗10 - 20份、延胡索10 - 20份、苦參5 - 10份。
[0006]本發(fā)明中藥的最佳重量份為:忽布筋骨草25份、野葡萄根20份、蘆筍20份、牛蒡子15份、茶樹根15份、蘭花參15份、桔核15份、大率15份、延胡索15份、苦參8份。
[0007]本發(fā)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忽布筋骨草:苦、辛、寒。歸肺、胃、肝經(jīng)。清熱解毒、涼血解毒。臨床用于外感風熱,高熱神昏,吐衄,面竣口喝,高血壓,肺熱咳喘,肺癰,瀉痢腹痛,肝炎,尿路結石,腸癰,目赤腫痛,咽喉腫痛,梅毒,瘡癤腫毒,跌打瘀腫,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等癥。
[0008]野葡萄根:甘、平、無毒。歸肝、腎經(jīng)。清熱解毒。臨床用于癰疽疔瘡,慢性骨髓炎等癥。
[0009]蘆筍:甘、寒。清熱生津,利水通淋。臨床用于熱病口渴心煩,肺癰,肺痿,淋病,小便不利等癥。
[0010]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jīng)。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用于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腫毒等。
[0011]茶樹根:苦、涼。歸心、腎經(jīng)。強心利尿、活血調經(jīng)、清熱解毒。用于心臟病,水腫,肝炎,痛經(jīng),口瘡,帶狀皰疹等癥。
[0012]蘭花參:甘、味苦、性平。歸脾、肺經(jīng)。益氣健脾,止咳祛痰,止血。臨床用于虛損勞傷,自汗,盜汗,小J L疳積,婦女白帶,感冒,咳嗽,衄血,瘧疾,瘰疬等癥。
[0013]桔核:平、苦,歸肝、腎經(jīng)。理氣、散結、止痛。用于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腫痛。
[0014]大棗:甘、溫。歸脾、胃經(jīng)。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用于脾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血虛萎黃及婦女臟腑,神志不安,保護正氣等。
[0015]延胡索:辛、苦、溫。歸肝、胃、心、肺、脾經(jīng)?;钛?、散瘀、理氣、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諸痛、月經(jīng)不調、跌打損傷等。
[0016]苦參:苦、寒。歸肝、腎、大腸、小腸、膀胱、心經(jīng)。清熱燥濕,祛風殺蟲。臨床用于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等癥。
[0017]病毒性心肌炎屬于祖國醫(yī)學驚悸、怔忡、胸痹、眩暈等病范疇。患者多由素體虧虛,心之氣陰不足,以致發(fā)病初期感受時邪后,隨即邪毒入侵,內蘊于心,更傷氣陰。邪留不去,心脈受損,血行不暢。本發(fā)明中忽布筋骨草清熱解毒,為君藥,野葡萄根清熱解毒,蘆筍清熱生津,為臣藥,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消腫,茶樹根清熱解毒,蘭花參益氣健脾,桔核理氣、止痛,大棗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延胡索活血、理氣、止痛,苦參清熱解毒。諸藥合用,經(jīng)過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對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獨特的療效。
[0018]本發(fā)明中藥于2011年至2014年臨床觀察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51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51例患者中,男25例,女26例,年齡8?15歲,病程5天?1個月。
[0019]2、診斷標準
診斷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發(fā)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xiàn)為:惡風寒,咳嗽,流涕,頭痛,咽痛,全身不適。較小嬰幼兒可現(xiàn)發(fā)熱,鼻塞,聲重,哭鬧不安,同時兼有面色蒼白,氣短,乏力,多汗。較大兒童可述心悸,胸悶,心前區(qū)痛,舌紅、苔薄,脈浮虛數(shù)。
[0020]3、治療方法
3.1處方:忽布筋骨草25g、野葡萄根20g、蘆筍20g、牛蒡子15g、茶樹根15g、蘭花參15g、桔核15g、大率15g、延胡索15g、苦參8g。
[0021]3.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guī)工藝制成湯劑,每日1劑,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
[0022]4、治療結果:
4.1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制定:
治愈:患者自覺心悸、胸悶、氣喘等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心肌酶恢復正常,心臟彩超無異常表現(xiàn)。
[0023]顯效:患者自覺心悸、胸悶、氣喘等癥狀顯著減輕,心電圖基本恢復正常,心肌酶恢復正常,心臟彩超無異常表現(xiàn)。
[0024]有效:患者自覺心悸、胸悶、氣喘等癥狀減輕,心電圖輕度異常,心肌酶恢復正常,心臟彩超輕度異常。
[0025]無效:患者自覺心悸、胸悶、氣喘等癥狀未減輕,心電圖異常未改善、心肌酶未改善,心臟彩超未改善。
[0026]4.2結果:51例患者中,治愈26例(50.9%),顯效15例(29.4 % ),有效7例(13.7% ),無效3例(6.0% ),總有效率為94%。
[0027]5、典型病例
5.1孫某,男,12歲,因感冒后出現(xiàn)頭痛,發(fā)熱、胸悶、心悸等癥狀。伴有面色皖白,頭昏乏力,肢酸懶言,胸悶氣短,時有心悸,自汗,舌紅、苔膩,脈滑緩,時有歇止。診斷為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1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心悸、胸悶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痊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fā)。
[0028]5.2車某,女,11歲,因感冒發(fā)熱不退,伴咽紅且痛,頭暈乏力,肢酸懶言,胸悶氣短,時有心悸,大便塘軟,納谷不香,舌淡、苔厚膩,脈滑緩,時有歇止。確診為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每日1劑,1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痊愈,一年后隨訪無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對本發(fā)明沒有限制。
[0030]實施例1,一種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是由忽布筋骨草20g、野葡萄根15g、蘆筍15g、牛蒡子10g、茶樹根10g、蘭花參10g、桔核10g、大棗10g、延胡索10g、苦參5g制成。
[0031]實施例2,一種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是由忽布筋骨草25g、野葡萄根20g、蘆筍20g、牛蒡子15g、茶樹根15g、蘭花參15g、桔核15g、大棗15g、延胡索15g、苦參8g制成。
[0032]實施例3,一種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是由忽布筋骨草30g、野葡萄根25g、蘆筍25g、牛蒡子20g、茶樹根20g、蘭花參20g、桔核20g、大棗20g、延胡索20g、苦參10g制成。
【主權項】
1.一種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包括下述藥物: 忽布筋骨草20 - 30份、野葡萄根15 - 25份、蘆筍15 — 25份、牛蒡子10 — 20份、茶樹根10 — 20份、蘭花參10 — 20份、桔核10 — 20份、大率10 一 20份、延胡索10 — 20份、苦參5 — 10份。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包括下述藥物: 忽布筋骨草25份、野葡萄根20份、蘆筍20份、牛蒡子15份、茶樹根15份、蘭花參15份、桔核15份、大棗15份、延胡索15份、苦參8份。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藥,該中藥是由忽布筋骨草、野葡萄根、蘆筍、牛蒡子、茶樹根、蘭花參、桔核、大棗、延胡索、苦參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風熱內侵型小兒病毒性心肌炎。
【IPC分類】A61K36/899, A61P9/00, A61P31/12
【公開號】CN105288323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04699
【發(fā)明人】劉志剛, 欒春艷
【申請人】劉志剛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