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口腔毛滴蟲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口腔毛滴蟲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口腔毛滴蟲病是由口腔毛滴蟲寄生在口腔、齒垢及齒的齲洞內(nèi),可引起咳嗽、咳痰臨床癥狀,故又稱口腔毛滴蟲病。一般認(rèn)為與口腔疾患無直接關(guān)系但可下延引起支氣管炎和肺部感染,主要癥狀為咳嗽、咳痰在黃色和血色痰或胸水中均可檢出蟲體。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治療口腔毛滴蟲病的中藥,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biāo)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fù)發(fā)。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shù)方案來實(shí)現(xiàn)的。一種治療口腔毛滴蟲病的中藥,是由中草藥茶子餅、番石榴葉、木槿皮、食茱萸、柘樹莖葉、水松皮、烏桕葉、山烏桕根、石龍膽、石燕、老鴉花藤、刺蜜、水龍骨、甲香、梓白皮、苦樹皮、管仲、象皮木組成。
[0005]單劑藥量為茶子餅15 g、番石榴葉10 g、木槿皮12 g、食茱萸20 g、柘樹莖葉12g、水松皮10 g、烏桕葉10 g、山烏桕根15 g、石龍膽12 g、石燕12 g、老鴉花藤15 g、刺蜜8 g、水龍骨15 g、甲香8 g、梓白皮12 g、苦樹皮10 g、管仲10 g、象皮木15g。
[0006]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7天為一療程。
[0007]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茶子餅:收濕殺蟲,主治陰囊濕疹、跌打損傷;番石榴葉:收斂止瀉,主治泄瀉、久痢、濕疹、創(chuàng)傷出血;木槿皮:清熱、利濕、解毒、止癢,主治腸風(fēng)瀉血、痢疾、脫肛、白帶、疥癬、痔瘡;食茱萸:溫中、燥濕、殺蟲、止痛,主治心腹冷痛、寒飲、泄瀉、冷痢、濕痹、赤白帶下、齒痛;柘樹莖葉:治癤子、濕疹;水松皮:去火毒,主治皮膚水泡瘡;烏桕葉:治癰腫疔瘡、瘡疥、腳癬、濕疹、蛇傷、陰道炎;山烏桕根:利水通便、去瘀消腫,主治大便秘結(jié)、白濁、跌打損傷、蛇咬傷、痔瘡、皮膚濕癢;石龍膽:清熱解毒,主治腸癰、疔瘡、癰腫、瘰疬、目赤腫痛;石燕:除濕熱、利小便、退目翳,主治淋病、小便不通、帶下、尿血、腸風(fēng)痔漏、眼目障翳;老鴉花藤:舒筋活絡(luò)、調(diào)經(jīng),主治風(fēng)濕骨痛、小兒麻痹后遺癥、月經(jīng)不調(diào);刺蜜:治骨蒸煩渴、血痢、腹瀉、腹痛、頭痛;水龍骨:化濕、清熱、祛風(fēng)、通絡(luò),主治痧穢泄瀉、痢疾、淋病白濁、風(fēng)痹、腰痛、火眼、瘡腫;甲香:治脘腹痛、痢疾、淋病、痔瘺、疥癬;梓白皮:清熱、解毒、殺蟲,主治時病發(fā)熱、黃疸、反胃、皮膚瘙癢、瘡疥;苦樹皮:清熱燥濕、解毒殺蟲,主治菌痢、胃腸炎、膽道感染、蛔蟲病、急性化膿性感染、疥癬、濕疹、燒傷;管仲:清熱消炎、涼血止血,主治赤白痢疾、腸炎、胃痛、肺結(jié)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傷出血、疔瘡;象皮木:清熱解毒、止血消月中,主治感冒、肺炎、百日咳、痧氣胃痛泄瀉、妊娠嘔吐、跌打創(chuàng)傷、潰瘍出血。
[0008]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biāo)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fù)發(fā)。
【具體實(shí)施方式】
[0009]中草藥配比:茶子餅15 g、番石榴葉10 g、木槿皮12 g、食茱萸20 g、柘樹莖葉12g、水松皮10 g、烏桕葉10 g、山烏桕根15 g、石龍膽12 g、石燕12 g、老鴉花藤15 g、刺蜜8 g、水龍骨15 g、甲香8 g、梓白皮12 g、苦樹皮10 g、管仲10 g、象皮木15g。
[0010]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7天為一療程。
【主權(quán)項(xiàng)】
1.一種治療口腔毛滴蟲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中藥組份為茶子餅10-20、番石榴葉5-15、木槿皮5-15、食茱萸10-30、柘樹莖葉5_15、水松皮5_15烏桕葉5_15、山烏桕根10-20、石龍膽5-15、石燕5-15、老鴉花藤10-20、刺蜜5-15、水龍骨10-20、甲香5-15、梓白皮5-15、苦樹皮5-15、管仲5-15、象皮木10-20。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口腔毛滴蟲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味藥的重量份配比為茶子餅15 g、番石榴葉10 g、木槿皮12 g、食茱萸20 g、柘樹莖葉12 g、水松皮10g、烏桕葉10 g、山烏桕根15 g、石龍膽12 g、石燕12 g、老鴉花藤15 g、刺蜜8 g、水龍骨15g、甲香8 g、梓白皮12 g、苦樹皮10 g、管仲10 g、象皮木15g。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口腔毛滴蟲病的中藥,是由中草藥茶子餅、番石榴葉、木槿皮、食茱萸、柘樹莖葉、水松皮、烏桕葉、山烏桕根、石龍膽、石燕、老鴉花藤、刺蜜、水龍骨、甲香、梓白皮、苦樹皮、管仲、象皮木組成。本發(fā)明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biāo)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fù)發(fā)。
【IPC分類】A61K33/06, A61K36/82, A61P1/02, A61K35/618, A61P33/02, A61K35/644
【公開號】CN10556060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69007
【發(fā)明人】汪興東
【申請人】汪興東
【公開日】2016年5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