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魚線血管線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學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魚線血管線栓。
【背景技術】
[0002]線栓法阻塞大腦中動脈致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MCAO)是腦缺血性中風動物模型中最常用者,其原理是用尼龍材料線經頸內動脈插入大鼠大腦中動脈,阻塞血流造成局部腦缺血。
[0003]但是,目前沒有成本低廉,制作簡單的血管線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以魚線為基本材料,提供了魚線血管線栓。
[0005]該魚線血管線栓包括魚線,包括魚線,所述魚線的長度為7cm,直徑為0.265mm ;所述魚線的前端鍍有封錯層,所述封錯層的長度為0.5-lcm,最大外徑為0.7-1.3mm。
[0006]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所述封蠟層后方,還設有長度為0.2cm的環(huán)狀修改液涂層,該修改液涂層的后端距封蠟層前端的距離為2cm。
[0007]本實用新型的魚線血管線栓成本低廉,制作簡單,為醫(yī)學實驗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適于推廣應用。
[0008]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修改、替換或變更。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實施例1
[0011]如圖1所示的魚線血管線栓,包括魚線1,所述魚線I的長度為7cm,直徑為0.265mm ;所述魚線I的前端鍍有封錯層2,所述封錯層2的長度為0.7cm,最大外徑為0.7-1.3mm。在所述封蠟層2后方,還設有長度為0.2cm的環(huán)狀修改液涂層3,該修改液涂層3的后端距封蠟層2前端的距離為2cm。
[0012]本實施例的魚線血管線栓,其使用方法如下:
[0013](I)在距大鼠右側頸總動脈(CCA)分叉處3mm用眼科剪剪一小口,在自制挑針的輔助下將魚線血管線栓(封蠟端)插入到頸內動脈(ICA);
[0014](2)使魚線血管線栓的尾部(非封蠟端)向天花板的方向翹起,一般可順利經過翼腭動脈分叉處;
[0015](3)用眼科鑷輕推入約10mm,此時一般會遇到入顱的狹窄,可以將魚線血管線栓的尾部向大鼠的右側略偏,繼續(xù)插入;
[0016](4)順勢插入到20mm左右,即魚線血管線栓的環(huán)狀修改液涂層到達頸外動脈(ECA)和頸內動脈(ICA)分叉處,以有抵觸感為度,即實現對大腦中動脈(MCA)的阻斷。
[0017](5)系牢頸內動脈(ICA)及右側頸總動脈(CCA)遠心端的備線以固定魚線血管線栓。
[0018](6)大腦中動脈(MCA)阻斷2h后,適當抽出魚線血管線栓約10mm,剪去漏出于皮膚外的線栓,即可實現再灌注。
[0019]本實用新型的魚線血管線栓,其制作方法如下:
[0020](I)取2.5號魚線,以鋒利的手術剪刀剪取長度為7cm左右的線段,維持原有彎曲度,備用;
[0021](2)將白蠟至于加熱燈下加熱熔化至適宜的黏稠度,備用;
[0022](3)將魚線段拿起,將一端插入熔化的白蠟中,深度以0.5?Icm為宜,迅速提起,將魚線平行于桌面拿持,并緩慢轉動魚線,使封蠟層表面平滑,無突起;
[0023](4)在封蠟層后方,以白色修改液涂抹少許,白色修改液的涂抹長度為0.2cm左右,并使白色修改液涂層后端與封蠟層前端的距離為2cm,以白色修改液層后端作為插入血管深度的標記。
[0024]需要注意的是:
[0025]A、在封蠟時,時刻注意蠟的黏稠度,若蠟有凝固的跡象時,應及時加熱熔化;
[0026]B、在將魚線從蠟中取出時,切勿一直使魚線保持垂直,防止在魚線頭部形成水滴狀的固態(tài)蠟,導致線栓頭部過大,不利于插入血管。
[002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以魚線和白蠟為基本原材料,成本低廉,制作簡單,為醫(yī)學實驗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適于推廣應用。
【主權項】
1.一種魚線血管線栓,其特征在于:包括魚線,所述魚線的長度為7cm,直徑為0.265mm ; 所述魚線的前端鍍有封錯層,所述封錯層的長度為0.5-lcm,最大外徑為0.7-1.3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線血管線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蠟層后方,還設有長度為0.2cm的環(huán)狀修改液涂層,該修改液涂層的后端距封蠟層前端的距離為2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魚線血管線栓,包括魚線,所述魚線的長度為7cm,直徑為0.265mm;所述魚線的前端鍍有封蠟層,所述封蠟層的長度為0.5-1cm,最大外徑為0.7-1.3mm。在所述封蠟層后方,還設有長度為0.2cm的環(huán)狀修改液涂層,該修改液涂層的后端距封蠟層前端的距離為2cm。本實用新型的魚線血管線栓成本低廉,制作簡單,為醫(yī)學實驗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適于推廣應用。
【IPC分類】A61B17/12, A61D1/00
【公開號】CN204744289
【申請?zhí)枴緾N201520311637
【發(fā)明人】王張, 孟憲麗, 張藝, 趙啟鵬, 陳小睿, 梁未雯, 徐文龍
【申請人】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