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衣料的洗滌方法及洗滌劑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以堿性無機鹽作為主要洗滌作用試劑的衣料洗滌方法及其洗滌劑組合物。
背景技術:
洗滌衣料的合成洗滌劑因其優(yōu)異的去污力和使用方便,被大眾所廣泛接受。但是,合成洗滌劑帶給消費者的不都是好處,例如合成洗滌劑因其摻入的烷基苯磺酸鈉和磷酸鹽助洗劑而引起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雖然就此問題進行了改良,但是近年來,提出了有可能成為一種影響生物的環(huán)境荷爾蒙的問題。另外,合成洗滌劑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劑即使進行多次漂洗,在衣料上還是會殘留大量表面活性劑,這是事實。對于這類表面活性劑通過人體皮膚來影響人體的可能性是不能否認的。再者,為除去表面活性劑而進行多次漂洗時所大量丟棄的用水,作為珍貴的資源也不能被白白浪費。
對于從古至今所用的肥皂來說,雖然有良好安全性,但是由于使用起來不方便,使對于合成洗滌劑的安全性存在疑問的人們也不能將它作為代替物。而且,和合成洗滌劑相比,雖然肥皂生物降解性良好,但鑒于使用量多,也未必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
雖然表面活性劑的優(yōu)異洗滌性被廣泛認知,但考慮到對生物和環(huán)境等的影響,人們期待著有實質上無添加表面活性劑的、或能大幅度減少表面活性劑的使用量的,并具有和合成洗滌劑同樣的洗滌性能和容易使用的新型洗滌劑的出現。
實質上無添加表面活性劑的,以堿性無機鹽作為主劑的衣料洗滌劑,原來的洗滌堿(碳酸鈉水合物)作為洗滌劑被使用,另外,最近,日本特許公開公報平9-87678號提出了為強化去污力,加入碳酸氫鈉(小蘇打),并摻入酶的洗滌劑。
但是,以往所熟知的以堿性無機鹽作為主劑的洗滌劑和洗衣皂合成洗滌劑相比,洗滌性能和使用性較差,特別是遠及不上合成洗滌劑。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質上不使用對人體的安全和環(huán)境有影響的表面活性劑的、或大幅度減少表面活性劑使用量的洗滌劑組合物,并具有和以往的以表面活性劑為主劑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相同的或更好的洗滌性能和使用性的洗滌劑組合物及使用該洗滌劑組合物的洗滌方法。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者著眼于堿性無機鹽起主要洗滌作用的洗滌劑,即,以堿性無機鹽作為洗滌作用主劑的洗滌劑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fā)現以往的以堿性無機鹽作為主劑的洗滌劑,其堿性無機鹽的組成不適當,而且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是其幾乎沒有防止再污染的功能,防礙了實用上的洗滌性能的實現。
即,洗滌衣料的洗滌效果(有時指洗滌性能)可以把將污垢從衣料上分離的去污力和使洗滌液中分散的污垢不再次附著在衣料上的防止再次污染的性能這兩方面相結合而得到。若防止再污染性能不夠,在洗滌很臟的洗滌物時,則因再次污染而達不到洗滌的目的;另外,在洗滌不太臟的洗滌物時,因進行反復洗滌,而使污垢蓄積下來,引起衣料灰色化,只能說最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洗滌效果。
本發(fā)明者著眼于堿性無機鹽洗滌劑的問題,主要針對以堿性無機鹽作為洗滌主劑的組成及防止再污染劑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可以提供一種以堿性無機鹽作為主劑的洗滌劑組合物及使用該組合物的洗滌方法,該洗滌劑組合物還利用一些添加劑以便實質上不使用表面活性劑,并具有和以往的以表面活性劑作為主劑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同樣的或更加良好的洗滌性能及使用性,完成了本發(fā)明。
(1)堿性無機鹽洗滌劑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以形成堿性緩沖體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洗滌作用成分的,并至少含有防止再污染成分的衣料用洗滌劑組合物。
1-1)堿性無機鹽的組成本發(fā)明的堿性無機鹽包含作為主要成分的主要起pH緩沖作用的pH緩沖作用鹽和主要起堿作用的堿作用鹽。在為洗滌而將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溶解于水時,標準濃度的洗滌液pH在9-11的弱堿性的范圍內,就可以在不會損傷纖維,并充分確保使用者的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洗滌。
通常在洗滌衣料時,pH在9-11的弱堿性范圍內,可以得到高去污力。但是,因pH依賴于堿的濃度,所以若將pH控制在這樣的弱堿性范圍內時,該堿的使用濃度必須低,結果是不能得到足夠的去污力。關于pH、濃度和去污力,獲得如表1所示的數據。
表1
混合物的組成T-碳酸鈉J-碳酸氫鈉MF-硅酸鈉5水合物混合物的比例例如T3+J27表示為碳酸鈉3g+碳酸氫鈉27g由表1可知,在單獨使用堿鹽時,pH在10以下的區(qū)域時,因無足夠的濃度,所以只得到和用碳酸氫鈉水溶液pH為8.3左右相同的去污力。另一方面,不是單獨使用堿鹽、而是用和碳酸氫鈉混合的體系,pH在9以上的區(qū)域時,即使在較低pH時,由于濃度變高,也可以得到和pH高時一樣的去污力。
因此,讓象碳酸氫鈉一樣的pH緩沖作用鹽共存,則形成緩沖體系,即可以在堿作用鹽濃度增加的同時,抑制堿化,又可以使堿劑的濃度足夠高。
在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的水溶液中,-2價碳酸離子和-1價碳酸氫離子的存在比率依賴于水溶液的pH,若pH為10.3時,該比率幾乎為1∶1。高pH區(qū)域,碳酸離子變多,低pH區(qū)域,碳酸氫離子會進一步變?yōu)槎趸細怏w。另外,碳酸氫離子的存在比率越高,緩沖作用也越強,即使?jié)舛茸兓?,pH幾乎不變。因此,通過將碳酸鹽(碳酸離子)和碳酸氫鹽(碳酸氫離子)混合,可以得到任意弱堿性區(qū)域的pH;堿劑濃度提高,且堿劑的濃度引起pH變化小的洗滌液(參考表2)。
表2
*試液A=碳酸鈉水溶液*試液B=本發(fā)明的洗滌劑水溶液(構成比重量%=碳酸鹽75%/碳酸氫鹽25%)*各試劑使用無水粉末。
即使在洗滌液中混入例如呈酸性的污垢,pH緩沖作用鹽也可以發(fā)揮抑制促使洗滌液的酸性化的作用,結果就有可能得到將洗滌液維持在適合于洗滌的,弱堿性范圍內的效果。
作為本發(fā)明的pH緩沖作用鹽,可以用例如碳酸氫堿金屬鹽、硼酸堿金屬鹽、磷酸堿金屬鹽等;還可以輔助使用草酸堿金屬鹽、鄰苯二甲酸堿金屬鹽之類的有機酸鹽。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的堿作用鹽,可以用例如,碳酸堿金屬鹽、硅酸堿金屬鹽等。
本發(fā)明中,上述無機鹽最好包含作為主成分的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碳酸堿金屬鹽及/或硅酸堿金屬鹽。如上所述,碳酸氫堿金屬鹽的主要作用是pH緩沖作用,碳酸堿金屬鹽及硅酸堿金屬鹽的主要作用為促使洗滌液呈堿性。
另外,本發(fā)明的堿性無機鹽洗滌劑的組成基本上是包含為利用其pH緩沖作用的碳酸氫堿金屬鹽,但是若單獨使用碳酸堿金屬鹽而使pH為11左右的組成,因成為了具有本發(fā)明所需的去污力和少許緩沖作用的體系,使用該組成也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堿性無機鹽組成的范疇內。
另外,碳酸堿金屬鹽具有如后敘的良好軟化水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硅酸堿金屬鹽具有使防止再污染能力提高和使洗衣機的金屬表面不生銹的防銹作用,同時還有防止硬成分在排水體系中附著的作用。
硅酸堿金屬鹽,尤其是硅酸鈉,因在洗滌液中生成膠體而具有吸附無機污垢粒子到向洗滌液中分散的作用,所以能防止污垢粒子向纖維吸附,即防止再污染。另外,硅酸堿金屬鹽,尤其是硅酸鈉(5水合物),在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中,可以以任意比例來和碳酸鈉進行置換而不降低去污力。
為了得到足夠的防止再污染性能,最好在洗滌液中,設定硅酸堿金屬鹽的濃度以使其在0.001mol/L以上。
在本發(fā)明中,上述無機鹽總量占洗滌劑組合物的總量的摻入比率較好在90重量%以上。另外,作為后敘防止再污染的物質存在條件,以達到現有洗衣皂和合成洗滌劑同樣程度的防止再污染能力,該無機鹽的摻入比率更好在91重量%以上,象以下一樣,以92重量%以上、93重量%以上、94重量%以上、95重量%以上、96重量%以上、97重量%以上、98重量%以上、99重量%以上的次序,在洗滌劑組合物中的無機鹽的摻入量越多越好。這是因為利用主劑可以得到使去污力提高的效果。
在本發(fā)明中,上述碳酸氫堿金屬鹽和上述碳酸堿金屬鹽的含有摩爾數的組成比較好為1∶7-1∶0.2。在本發(fā)明中,為避免因洗滌液為強堿性而引起的對纖維的損傷、對皮膚的傷害和必須進行排水處理等的弊端,利用含有作為必須成分的碳酸氫堿金屬鹽作為pH緩沖作用鹽,就可以使洗滌時的洗滌液(例如1g/L(0.1重量%)濃度)的pH在弱堿性范圍內,即9-11內,要形成這樣的pH緩沖體系,碳酸氫堿金屬鹽的含有摩爾數和碳酸堿金屬鹽的含有摩爾數的組成比相當于1∶7-1∶0.2。
若將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硅酸堿金屬鹽進行組合時,同樣最好為1∶1.2-1∶0.1的含有摩爾數的組成比。
作為上述主要洗滌作用成分,即形成堿性緩沖體系的無機鹽,在將碳酸氫堿金屬鹽、碳酸堿金屬鹽及硅酸堿金屬鹽三種鹽進行混合使用時,若考慮到硅酸堿金屬鹽,例如,硅酸鈉所具備的防止再污染性能等時,最好將硅酸堿金屬鹽的摻入量規(guī)定在占洗滌劑總重量的20-90重量%、尤其是30-70重量%的構成比為最佳。
對于上述無機鹽的總量和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碳酸堿金屬鹽及/或硅酸堿金屬鹽的摻入比率,要根據該洗滌劑組合物對象的洗滌物的種類,成為出售對象的地區(qū)水的硬度和洗滌條件,例如,洗滌溫度、洗衣機的型號等,選擇適宜的比率。例如,在洗滌容易受損的衣料時,盡量使堿度低、即,應該多摻入碳酸氫堿金屬鹽而使碳酸氫堿金屬鹽的比率高;面對硬度高的地區(qū),在洗滌劑組合物中,因要重視軟化作用,所以較好為以高碳酸堿金屬鹽比率來摻入多量的碳酸堿金屬鹽。
在上述無機鹽的組合中,在使用鈉鹽來作為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碳酸堿金屬鹽時,可以將這些物質的等摩爾混合物的倍半碳酸鈉在上述構成比的范圍內進行置換。
1-2)洗滌液的pH和無機鹽濃度對于洗滌液的pH,可以通過主劑混合物中的碳酸氫堿金屬鹽,例如,碳酸氫鈉的摻入比率來進行調整。用自來水溶解組成最為簡單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考查溶解后的洗滌液的pH和去污力的關系,該結果見表3。
表3
*對于洗滌液的pH,可以變化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比率來進行調整。
從表3可以看出pH到9.3左右,洗滌率和光用自來水的洗滌率無顯著差異;但是當超過pH9.5時,就可以看出洗滌率顯著上升。雖然更高的pH的洗滌率,即在弱堿性的范圍內的洗滌率還有上升的趨勢,但是對于決定適當pH的上限,還要看和添加酶等的相容性。
因此,從去污力的角度出發(fā),按標準使用濃度,例如,1g/L(0.1重量%濃度)用水溶解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時,洗滌液的pH較好在9.5以上。
下面,表4及圖1表示本發(fā)明洗滌液中的無機鹽濃度和去污力的關系。
表4
*主劑的摻入比率為碳酸鹽∶碳酸氫鹽=2∶1雖然存在無機鹽濃度越高,去污率上升的趨勢,但是從一定程度開始,幾乎看不到有上升。另外,本洗滌劑的特征在于,存在洗滌率上升變化平緩的2個“檔”第1檔和第2檔的洗滌率相差較大,濃度高時,洗滌率增高。但是,濃度上增加大約2倍以上,每1次的使用量增加較大。
對于洗滌液中的無機鹽的標準濃度的設定,需要考慮到性能、對環(huán)境影響、成本等多方面,但對于去污力,可以考慮以實用上無問題的最小濃度來設定較為妥當。即,在象日本一樣的低硬度水、低溫的洗滌條件下,本發(fā)明的粉末洗滌劑的使用濃度大約為30-60g/30L洗滌用水,換言之,相當于1-2g/L(以下,有省略了“L”的情況)。
本發(fā)明的弱堿性無機鹽洗滌液還包含本發(fā)明的申請人已申請過并已公開的、將該發(fā)明內容引用到說明書中的在日本特許再公開公報平11-837414號或日本特許再公開公報2000-820549號公開了的通過電解使碳酸氫鈉(有稱為碳酸氫鈉或碳酸氫鈉的情況)水溶液生成含有碳酸離子、碳酸氫離子的pH為9-11的堿性無機鹽水溶液。
1-3)洗滌用水的軟化在洗滌液中,以自來水和井水等所含鉀離子、鎂離子為代表的多價陽離子(硬度成分)以橋梁的形式將表面帶有負電的污垢和纖維雙方連接,使污垢附著在纖維表面上。利用本發(fā)明的無機鹽洗滌劑將洗滌液中所含碳酸離子和這些多價陽離子進行結合,生成不溶于洗滌液的碳酸鹽,以減少來自多價陽離子對去污力的影響。雖然通過生成不溶性碳酸鹽來消耗碳酸離子,但是因碳酸堿金屬鹽的濃度遠遠大于多價陽離子的濃度,因此將本發(fā)明的洗滌劑和有如下構思的合成洗滌劑相比,本發(fā)明的洗滌劑受洗滌用水硬度的影響較小,上述合成洗滌劑的構思為所以為用必須的盡量少的助洗劑的量處理,硬度成分而使表面活性劑起作用。但是,在洗滌用水硬度極高的地區(qū),必須將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的碳酸離子量,即洗滌劑濃度充分提高以確保洗滌力。
將溶解有本發(fā)明洗滌劑的洗滌液的放置狀態(tài)和條件進行如下變化來使硬度成分無效,即軟化水。將其表示在表5中。
表5
*洗滌劑組成(重量比)碳酸鈉∶碳酸氫鈉=2∶1
從表5可以看出在稀釋后靜置的情況下,反應很慢進行,要耗費大約3個小時才能將硬度降低到有效于去污力提高的低硬度。但是,在溶解稀釋后加上攪拌等物理外力時,可以促使反應進行,將硬度降低到同等程度需要大約30分鐘。再放入布料進行攪拌的情況下,可以加快到5分鐘-10分鐘。這樣的特性對于洗滌是有效的。由于這些能促進反應的要素,與洗滌時洗衣機的物理作用相同,所以不必再有特別的操作即可促進軟化水。
攪拌等機械外力能有效地增加洗滌液中的多價陽離子和碳酸離子的接觸機會。超聲波振動及加熱等引起的分子運動的加劇也具有同樣的效果。另外,在放入布料等衣料時,微小的碳酸鈣會附著在布料的表面,起到促進反應的催化劑的作用。
在洗滌用水硬度更高的情況下,會認為軟化時間會和硬度成比例地增長,但是事實上,初始的硬度越高,硬度的降低率也越高,所以,在放入布料,進行攪拌的情況下,無論初始硬度多高,經過大約15分鐘就能降低到同等的硬度。
另外,實際洗滌時,洗滌液中的硬度成分不僅僅只是洗滌用水中所含的硬度成分,還有漂洗時洗滌物上附著的成分和來自人體汗液中的硬度成分,附著的污垢中的硬度成分等,是一個總量,所以由于這些硬度成分是慢慢地溶解出來的,所以不能將洗滌液的硬度降低到一定值以下;而且,在洗滌時間長等情況下,有時洗滌液中的硬度反而會增加。
將洗滌液濃度定為一定(0.8g/L)時,對pH和軟化效果的關系進行考查。
首先,變化作為主劑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混合比率,改變pH,就此時硬度降低的時間變化進行調查。將該結果見在表6中。
表6pH和軟化水時間的關系,硬度指的是總硬度(ppm)
*各pH的主劑混合比率pH7.5……只有自來水pH8.5……碳酸鈉1g+碳酸氫鈉24g(T1+J24)pH9.3……碳酸鈉5g+碳酸氫鈉20g(T5+J20)pH9.8……碳酸鈉10g+碳酸氫鈉15g(T10+J15)pH10.4……碳酸鈉20g+碳酸氫鈉5g(T20+J5)從表6可知,在pH9.3和9.8之間,有很大的變化,pH高時,硬度降低的時間縮短。但是,若超過pH9.8時,到頂了。從該結果可知,最好將pH大約設定在9.5以上,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硬度。
因此,從還考慮去污力和軟化水的角度看,洗滌液的pH在9.5以上為較好。
這樣,本洗滌劑具有使其主成分和降低去污力的硬度成分反應而使硬度成分無效的作用,所以無需特別加入通常用作為合成洗滌劑成分的有機類螯合劑和不溶水性沸石等軟化水劑,就可以得到實用的軟化水的效果。但是,若希望通過在本洗滌劑中添加螯合劑等軟化水劑來進一步提高性能的話,用如上所述方法來促進軟化,經過一段時間后,再添加螯合劑等軟化水劑,就可以利用少量軟化水劑來達到更加有效促進對水的軟化??墒牵谟梅惺惖?、反應時間較長的軟化水劑時,要在提前設定的8-12分鐘左右的洗滌時間內,通過添加來達到同樣的效果,較難。作為其他的軟化水劑,從分解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發(fā),適合用脂肪酸肥皂。因此時的目標是軟化水,所以不必添加能發(fā)揮去污力的量。另外,由于洗滌液中含有堿成分,還可以用添加油酸等脂肪酸來代替脂肪酸鹽而在洗滌液中生成金屬皂的方法。
(2)防止再污染成分在合成洗滌劑中,表面活性劑不僅具有去污力,其本身也有足夠的分散性(防止再污染性能),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防止再污染性能,也可以添加少量的再污染防止劑。特別是固體粒子污垢的分散性和脫落的污垢往布料上再附著性(再污染性)有關,多數的表面活性劑具有吸附在固體粒子污垢上,使其分散的性能。
但是,在本發(fā)明的無機鹽的情況下,幾乎不能期望有將這樣的固體粒子分散的作用,所以使用只含無機鹽的洗滌液時,事實上,在洗滌體系中,不僅有固體粒子污垢,還有油垢和疏水性污垢存在,并復合化,向衣料上附著到再污染都是自然的,所以就不能避免在洗衣機槽上有附著。
通常,對于防止再污染的機理來說,可以考慮污垢的可溶性、分散性、和纖維的電斥力等。本發(fā)明者就對本發(fā)明的無機鹽洗滌劑賦予防止再污染性能的目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查明,再污染發(fā)生在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高的時候,并且,只要使表面張力有一點點的降低,(大約58dyn/cm以下),就可以很大程度防止再污染。但是,這作為主要的對親水性纖維的防止再污染的方法,為得到更充分的防止再污染性能,必須還要具有向疏水性纖維和非極性污垢附著的性能,即將這些污垢進行分散的性能。另外,在以無機鹽作為主要洗滌作用成分的本發(fā)明的洗滌液體系中,因原來的離子含量較大,所以要通過添加防止再污染成分來得到靜電斥力的效果不大,成為問題的是不發(fā)生靜電吸附的非極性固體污垢粒子或固體污垢粒子和疏水性污垢的混合物,另外,怎樣防止對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
因此,為了得到本發(fā)明所需的防止再污染性能,希望能具有以下兩種性能(1)使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上述規(guī)定的表面張力以下的性能(稱為表面張力降低能)及(2)吸附在疏水性纖維和非極性污垢上使污垢分散的性能(以下稱為疏水性再污染防止能)。
這里“規(guī)定的”表面張力降低能指的是按洗滌時的作為標準洗滌液濃度的實用濃度1g/L(0.1重量%),將本發(fā)明的無機鹽洗滌劑在水中溶解,得到洗滌液,將該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的能力。對于作用于這樣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能,為了得到實用的再污染防止能,就必須確定界限,以此作為目的,進行了“墨汁試驗”。在本墨汁試驗中,將少量墨汁分別滴在各濃度的本發(fā)明的洗滌液中,觀察墨汁的移動,根據它是擴散在表面上,污染洗衣機槽的內壁(無表面張力降低作用),還是相對洗滌液表面,垂直落下或在洗滌液中分散(有表面張力降低作用),判斷本發(fā)明的洗滌液的各濃度下,有無表面張力降低作用。該結果見表7。
表7墨汁試驗在各濃度的洗滌液中,分別滴下0.5g的墨汁,簡單對分散性進行評估。
本發(fā)明洗滌劑無機鹽洗滌劑-標準濃度1g/L
×擴散到表面,污染洗衣機槽內壁△開始分散,但還有污染◎相對于洗滌液表面,垂直落下-分散從表7可證實若能將本發(fā)明的洗滌液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就可以發(fā)揮一定的再污染防止能。
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用防止再污染成分,不僅僅局限于通常所用的防止再污染劑,即水溶性高分子物質的范疇,也可以包括在本發(fā)明的洗滌液體系中,摻入臨界膠束濃度以下量的具有上述所定的表面張力降低作用的表面活性劑。
下面,為了對本發(fā)明用的防止再污染成分進行研究,以大約現有合成洗滌劑的標準表面活性劑濃度(陰離子類)的1/10以下作為標準量,將各種防止再污染物質(也有稱為分散劑的情況)添加在本發(fā)明的洗滌液中并使其在本發(fā)明洗滌液中的濃度達到約0.017g/L(相當于將0.5g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添加于30L的洗滌用水中進行溶解而得的成分濃度),對此時的防止再污染性能進行評估。另外,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的組合物的成分組成為無機鹽主劑28.6g+各再污染防止物質0.5g,再者,無機鹽主劑的成分組成為碳酸鈉10g+碳酸氫鈉7.8g+硅酸鈉5水合物10.8g。作為被檢衣料,棉質及聚酯纖維用這2種;滴下一定量的墨汁來作為污垢,將在被檢洗滌液中洗滌前后的白度差進行了比較。另外,本防止再污染性能的評估試驗是基于后述的再污染試驗的條件下進行的。結果見表8-表10。
表8(a)各組再污染防止物質的防止再污染性能的評估試驗結果*洗滌液(無機鹽主劑28.6g+各再污染防止物質0.5g)/30L*無機鹽主劑=碳酸鈉10g+碳酸氫鈉7.8g+硅酸鈉10.8g=無機鹽成分總量28.6g
表9(b)各組再污染防止物質的防止再污染性能的評估試驗結果*洗滌液(無機鹽主劑28.6g+各再污染防止物質0.5g)/30L*無機鹽主劑=碳酸鈉10g+碳酸氫鈉7.8g+硅酸鈉10.8g=無機鹽成分總量28.6g
表10(c)各組再污染防止物質的防止再污染性能的評估試驗結果*洗滌液(無機鹽主劑28.6g+各再污染防止物質0.5g)/30L*無機鹽主劑=碳酸鈉10g+碳酸氫鈉7.8g+硅酸鈉10.8g=無機鹽成分總量28.6g
從該結果可知,各種再污染防止物質可以被分成3組(a)有上述的表面張力降低能及上述疏水性再污染防止能,在單獨和在低濃度下使用時,就可以得到足夠的防止再污染的效果;(b)僅具有上述表面張力降低能或上述疏水性再污染防止能中的一種,不能單獨利用這些物質來作為再污染防止成分,只能互相補充,進行組合,或和上述(a)的分散劑進行組合,得到防止再污染的實用性效果;(c)若無和現有的合成洗滌劑同等的濃度時,就得不到效果,或利用無機鹽洗滌劑類得不到防止再污染的效果。
可以用作本發(fā)明的再污染防止成分的分散劑,有如上所述的可以單獨使用的(a)組及可以和其他物質進行組合使用的(b)組(a)作為該組物質,可以用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維素、部分皂化聚乙烯醇、聚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等非離子性水溶性高分子物質或非離子性表面活性劑。
另一方面,作為(b)組的物質,可以用聚丙烯酸鈉、聚乙烯醇、羥乙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水溶性高分子物質、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月桂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乙二醇、月桂酰胺丙基乙酸甜菜堿等非離子或兩性表面活性劑等。
可以說以少量(a)組物質就可以得到將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大約58dyn/cm以下的作用,而且,有良好的向疏水性纖維和非極性污垢上吸附的吸附性、分散性。另外,上述的疏水性再污染防止能良好的一般向親水性纖維和極性污垢上吸附的吸附性和分散性也良好。
(b)組物質包括有表面張力降低能但分散能小的非離子性或兩性的分散劑和有分散能但無表面張力降低能的陰離子性分散劑,雖然對于親水性纖維和極性污垢來說,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疏水性纖維和非極性污垢就沒顯示出效果,若以利用少量物質來對棉及化學纖維(聚酯)兩者都有防止再污染性能作為前提的話,單獨利用(b)組的物質就不能得到足夠的防止再污染性能。
(a)組物質的防止再污染性能可以隨著濃度的增加而變好,但是從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荷來說,理想為盡可能減少實用上所需濃度量加以使用。另外,無論再污染防止物質的濃度怎樣增高,表面張力的降低到頂了,濃度去污力的影響,也幾乎沒有。
以對聚乙烯醇進行了如下的試驗為例進行表示(參照表11)。
表11無機鹽主劑碳酸鈉10g+碳酸氫鈉7.8g+硅酸鈉10.8g再污染防止物質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皂化度88摩爾%,粘度5mPa.s
評估結果防止再污染性能認可和分散劑粘度的增加有關聯性。
去污力無和分散劑濃度增加的關聯性。
另外,對于部分皂化型的聚乙烯丙醇的防止再污染性能,顯示將聚合度的參數變化時的影響。(參考表12)。
表12*關于部分皂化型PVA(聚乙烯醇)的防止再污染性能,對將聚合度的參數變化時的影響進行考查。
評估結果在部分皂化型PVA中,到分子量為1000的PVA為止,都顯示較好的防止再污染性能。
從表12可知在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PVA)中,到分子量為1000的PVA為止,都顯示較好的防止再污染性能。
為了考查疏水基的影響,就可以分別將親水基聚氧乙烯和疏水基聚氧丙烯的分子量構成比進行各種變化的プルルロニツク進行試驗,得到圖2所示的結果。
從圖2的防止再污染性能評估結果來看,疏水基的大小(分子量)超過3000,試驗具有良好的效果。雖然在坐標網格的右面和上面的整個的分子量(總分子量)變大,但是即使有相同的總分子量,若疏水基的分子量小,幾乎看不出有效果,所以認為疏水基的大小很重要。另外,若疏水基大小相同時,親水基占總分子量的比例越小,相對于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能就越高。換言之,如果疏水基大小相同,總分子量較小的,對疏水性纖維就有利。
由上述研究可知,在本發(fā)明中,適合作為再污染防止成分的物質為水溶性高分子物質,其中,使用效果較好的物質一般滿足2個條件即非離子性、并且具有疏水性的較大的疏水基部分。而在這些物質中,又以平均分子量為1000-50萬左右的分子量較低的物質為佳,尤其是數千左右的物質為最佳。另外,從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的角度出發(fā),較好用纖維素類、多元醇類、脂肪酸類等、具體來說用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維素、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等效果較好。
另外,因衣料中包含親水性纖維和疏水性纖維,還有和這樣的纖維有相性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所以為得到足夠的防止再污染性能,與單獨使用(a)組的物質相比,將上述的(a)組中的同類物質進行組合或將(a)組的物質和(b)組的物質進行組合效果較好。最好是將上述(a)組中的2種以上物質進行適當組合。
對各種再污染防止成分的組合進行評估的結果見表13。
表13再污染防止物質的組合的評估*洗滌液(無機鹽主劑28.6g+各再污染防止物質組合的總量0.5g)/30L*將2種物質的摻入比率全部定為1∶1(0.25g+0.25g)。
*無機鹽主劑=碳酸鈉10g+碳酸氫鈉7.8g+硅酸鈉10.8g=無機鹽成分總量28.6g
從表13可知若將(a)組再污染防止物質中的對棉顯示較好結果的物質和對聚酯纖維顯示較好結果的物質進行很好組合時,就能以少量物質分別對親水性纖維和疏水性纖維均衡地發(fā)揮防止再污染的效果。特別是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和羥丙基甲基纖維素1∶1的組合,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結果。
對于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來說,再污染防止成分的總量占洗滌劑組合物總量的比例較好在10重量%以下。
然后,以防止再污染性能達到實用上的水準為條件,再污染防止成分的總量占洗滌劑組合物總量較好在9重量%以下,以如下順序,希望洗滌劑組合物中的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摻入量少8重量%、7重量%、6重量%、5重量%、4重量%、3重量%、2重量%、1重量%。
本發(fā)明中,雖然水溶性高分子等再污染防止成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為有機物質,應該盡量少用這樣的有機物質,這是因為本發(fā)明還有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為目的。
在將本發(fā)明的無機洗滌劑組合物以假設的標準使用量1g/L溶解在水中而得到的洗滌液中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濃度至少為0.007g/L(0.0007重量%,相當于在30L的洗滌用水中,將0.2g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溶解時的成分濃度)以上,較好在0.01g/L(0.001重量%,相當于在30L的洗滌用水中,將0.3g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溶解時的成分濃度)以上。另外,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中的無機鹽摻入比率為90重量%時,該洗滌劑組合物中的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摻入比率上限為10重量%,因此,上述洗滌液中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濃度以0.1g/L(0.01重量%,相當于在30L的洗滌用水中,將3g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溶解時的成分濃度)為上限。
另外,如上所述,作為本發(fā)明的無機鹽洗滌主劑成分之一的硅酸堿金屬鹽,雖然沒有(a)組再污染防止物質一類的效果,但是因能使再污染防止效果提高,所以將其合用,就可以減少(a)組的有機類再污染防止物質的使用量。
在將硅酸鹽或有機類再污染防止物質加入到有碳酸氫鹽和碳酸鹽組合的無機鹽主劑內時,確認可以使防止再污染性能提高。以和主劑中碳酸鈉同樣的重量比率來替換硅酸鈉,慢慢增加摻入比率時,評估再污染防止能。另外,將有機類再污染防止物質的量定為一定。
表14*將主劑+分散劑0.5g溶解于30L的水中,制成洗滌液,測定各洗滌液中的再污染度。
從該結果可知,硅酸鈉(作為5水合物)占洗滌劑總量的30-70重量%為較好。
通過將這樣的水溶性硅酸鹽和(a)組的再污染防止物質合用,洗滌液中所含的有機類再污染防止成分的下限濃度可以下降到0.007g/L(0.0007重量%)左右,能夠以非常低的濃度來得到實用上的防止再污染的效果。這樣,只相當于以往合成洗滌劑等的1/10以下的有機物質。
(3)添加劑對于本發(fā)明的洗滌劑,只要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范圍,根據需要,還可以包含合成洗滌劑等用作常用成分的物質例如洗滌用酶、氧化型漂白劑、殺菌劑、香料、軟水劑、發(fā)泡劑等。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洗滌用酶。這是因為它對除去用含有堿性無機鹽主劑及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本發(fā)明洗滌類現今無法完全除去的污垢是有用的。作為洗滌用酶,有蛋白質分解酶(蛋白酶)、脂肪分解酶(脂肪酶)、纖維素分解酶(纖維酶)、淀粉分解酶(淀粉酶)等,特別是,蛋白酶對于日常的污垢來說,有特效,在重復進行洗滌的情況下,纖維酶有維持棉纖維的潔白和除去固體粒子污垢等效果,實用性較高。
對應于洗滌劑組合物總量,每1酶,酶的摻入量可以大約為0.3%-3重量%左右。
因本洗滌劑的液性為弱堿性,所以在研究酶摻入時,必須選擇在其pH范圍內活性不降低的酶。相反,對于pH范圍的選擇,最好不僅僅只考慮堿鹽的去污力,還要考慮到能充分發(fā)揮組合物中的摻入酶的活性。
另外,在往洗滌劑中摻入酶的時候,特別應注意的是為了保證洗滌液中的酶的活性的穩(wěn)定性,就必須特別注意洗滌用水中所含的有效游離氯使酶失活的問題。另外,本發(fā)明洗滌劑中以碳酸鹽為主成分之一,而碳酸鹽有促進有效游離氯的氧化反應的作用,所以要特別注意。
因此,在往洗滌劑中摻入酶時,必須同時添加酶和還原劑。作為還原劑,用亞硫酸鹽、硫代硫酸鹽是適當的,還可以用硫酸銨鹽等銨鹽捕獲活性氯,防止使酶失去活性的方法。對應于洗滌劑組合物總量,這些還原劑的摻入量可以為0.3%-3重量%左右。
作為氧化型漂白劑,可以用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過氧化氫等。雖然在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中不使用氧壓型漂白劑,也可以得到和以往以表面活性劑作為主劑的合成洗滌劑同樣的去污力,但是,加入漂白劑可以期望得到更好的洗滌性能。
摻入殺菌劑除了對被洗滌物進行殺菌外,還可以防止含有有機物質的洗滌劑組合物的變質和生霉,可以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從氯化芐烷銨和對羥基苯甲酸酯、丙二醇等中進行適當的選擇。若從人體的安全性考慮,則希望添加從柑橘類果實的種子中取的提取液。這里的柑橘類果實指的是學名為シトラスパラデシ(Critrusparadisi)的,葡萄柚類,因提取液本身粘度高,在添加時,用水進行稀釋,同時,較好用天然的甘油、丙二醇等分散劑。シトラスパラデシ的種子提取液因還具有消滅細菌和微生物的殺菌和抗菌的制菌效果,所以若作為制菌添加劑,添加到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中,就能夠期待有對被洗滌物制菌的效果。作為其他的殺菌劑,也可以摻入從茶葉和竹子中得到的天然殺菌劑。
(4)洗滌劑組合物的制造方法因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的原料幾乎都是粉末或顆粒狀,只要將其進行均勻地混合,就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制成各種的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的形狀。最簡單、最經濟的制造方法是只要用眾所周知的間歇式混合機對這些粉體的原料進行攪拌混合,制成粉末狀的或粒狀的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
為了方便,可以作成1次使用量為一個藥片形和片狀的洗滌劑,當然也可以將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制成粉體原料和水混合的濃縮液型的洗滌劑。
例如在通過循環(huán)式或間歇式電分解使洗衣機槽內儲存的碳酸氫鈉水溶液生成本發(fā)明的弱堿性無機鹽洗滌液時,可以將上述的含有硅酸鹽和水溶性高分子物質的再污染防止成分等以粉末或水溶液等形式另外加入。
(5)洗滌液本發(fā)明涉及基本上是由作為主要洗滌作用成分的能形成堿性緩沖體系的無機鹽洗滌作用成分和再污染防止成分構成的,并且實質上不包含表面活性劑的洗滌液來洗滌衣料的洗滌方法。另外,若洗滌液中還含有洗滌用酶時,可以使洗滌性能進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堿性無機鹽較好的形態(tài)是含有作為主成分的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碳酸堿金屬鹽及/或硅酸堿金屬鹽,在日本的洗滌條件下,在本發(fā)明的洗滌液中,以含堿性無機鹽總量的濃度約1-2g/L(0.1-0.2重量%)將堿性無機鹽溶解為佳。較好將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碳酸堿金屬鹽以含有摩爾數1∶7-1∶0.2的比率存在,較好將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硅酸堿金屬鹽以含有摩爾數1∶1.2-1∶0.1的比率存在。另外,以3成分體系存在時,從去污力來看,硅酸堿金屬鹽可以任意地和碳酸堿金屬鹽替換。另外,硅酸鹽的選擇,從pH和溶解性、減少總使用量及制造成本來看,硅酸鈉5水合物為好。
從去污力及軟化水速度考慮,主要由堿性無機鹽緩沖體系來決定本發(fā)明的洗滌液所呈現的pH較好為.9.5-11,更好為10-10.6。
另外,本發(fā)明的無機洗滌液中的一個重要成分(有機類)的再污染防止成分的總量較好在0.01g/L(0.001重量%)以上。在使用還具有防止再污染性能的占洗滌劑組合物總量30-70重量%的硅酸鈉(5水合物)時,洗滌液中所含的有機類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濃度可以在0.007g/L(0.0007重量%)以上。
在象日本一樣的低硬度水、低溫洗滌這類通常的洗滌條件下,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洗滌液的實際使用濃度可以在0.5-5g/L(0.05-0.5重量%)的范圍內。另外,這樣范圍的實際使用濃度相當于權利要求中申請的實際使用濃度的范圍。在洗滌污垢較少的衣料時可以使用,稀釋到0.5g/L(0.05重量%,相當于在30L的洗滌用水中,將15g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溶解時的成分濃度)左右的使用濃度而提高到5g/L(0.5重量%,相當于在30L的洗滌用水中,將150g的再污染防止成分溶解時的成分濃度)左右的使用濃度,可以在浸泡洗滌和使用高硬度洗滌用水的地區(qū)進行洗滌時使用,在這些低濃度和高濃度之間的濃度區(qū)域內,可以根據應洗滌衣料的量和洗滌用水體積等,選擇適當的濃度。另外,在這樣的實際使用濃度范圍內,本發(fā)明的洗滌劑可以發(fā)揮和現有的洗衣皂和合成洗滌劑幾乎同等的或更好的洗滌性能。
下面,對于本發(fā)明的標準組成的粉末洗滌劑組合物,就它的投入量和洗滌液pH的關系進行說明。
將碳酸鈉112g、碳酸氫鈉60g、硅酸鈉5水合物110g和其他的添加劑18g進行混合,以使洗滌劑總量為300g,采用此摻入比率的洗滌劑組合物,溶解于30L的水中,分別制成濃度在0.5-5g/L(0.05-0.5重量%)的范圍內的、各種濃度的洗滌液,這些洗滌液的pH值(25℃)如下,即0.05重量%(粉末洗滌劑組合物的投入量為15g/30L)的濃度,pH值為10.39,0.10重量%(同樣組合物的投入量為30g)為10.64,0.15重量%(投入量為45g/30 L)為10.73,0.20重量%(投入量為60g/30L)為10.78,0.25重量%(投入量為75g/30 L)為10.79,0.30重量%(投入量為90g/30L)為10.80,0.50重量%(投入量為150g/30L)為10.89。
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本發(fā)明是不使用有可能對人體安全和對環(huán)境產生負荷的表面活性劑的,或大量削減表面活性劑使用量的洗滌劑組合物,本發(fā)明能提供具有和加入了酶和漂白劑的洗滌劑同等的或更強的去污力和使用方便,特別在防止再污染性能上優(yōu)異的有無機鹽主劑的洗滌劑組合物。另外,若利用本發(fā)明的衣料的洗滌方法、衣料用洗滌劑組合物及防止再污染劑的話,就能同時以極高水平充分滿足現代日本消費者的討厭不潔的愛好清潔的需要和討厭有洗滌劑成分殘留在衣料上的對健康的需要。
通過將堿金屬碳酸氫鹽和碳酸鹽及/或硅酸鹽溶解于水中,將pH及濃度設定在特定范圍內并利用堿劑對油脂污垢等進行皂化、分解等來得到洗滌效果。另外,由于是和碳酸氫鹽共存的緩沖體系因此可以大量放入碳酸鹽及/或硅酸鹽的堿作用的鹽而使洗滌液的離子強度變高,這樣陰離子吸附在固體污垢和被洗滌物的表面上,利用電斥力就易于使固體污垢從被洗滌物表面上分離。另外,水中所含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等影響以往洗滌劑的去污力的硬度成分變?yōu)樘妓猁},而產生碳酸鹽至凝集過程中所生成的膠狀碳酸鈣會吸附洗滌液中的污垢粒子,使洗滌性能得到提高。
硅酸鹽,特別是硅酸鈉本質上具有在水溶液中生成膠體,并通過該膠體將無機污垢粒子吸附并向洗滌液中分散的作用,還具有防止污垢對纖維吸附,即,防止再污染的功效。當將以碳酸鹽及碳酸氫鹽作為主成分的洗滌劑組合物和硅酸鹽進行組合時,就可以以任何比例用硅酸鹽來替換碳酸鹽而不會減弱去污力。
在通過無機鹽來得到這樣的主要洗滌作用的洗滌劑組合物中,以極少量添加具有能降低表面張力作用及疏水性纖維再污染防止能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質,即,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維素、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等,就可以將妨礙堿性無機鹽洗滌劑普及的主要原因的防止再污染性能提高,并能將洗滌性能達到和合成洗滌劑相當的實用程度。這種具有降低表面張力該作用等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質特別對很難防止再污染的聚酯等化纖纖維是有效的,通過與還含有上述硅酸鈉的其他再污染防止成分合用,就可以進一步降低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整個添加量。
圖1表示將本發(fā)明的洗滌液的濃度參數變化時的去污率的變化。
圖2表示プルロニツク的防止再污染性能的評估結果。
實施發(fā)明的最佳方式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或洗滌液與迄今為止使用的洗滌劑組合物及其洗滌劑進行比較的具體例。但以下所示的具體的數值僅是例舉了使用本發(fā)明洗滌劑組合物所表現的洗滌性能的一部分,本發(fā)明不僅限于此。此外,關于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涉及去污力試驗的實施例或比較例,由于去污力根據所使用的污染布的批號不同而有所變化,因此,污染布的批號不同的試驗之間有不能單純用數值比較的情況。
去污力試驗1在說明試驗1之前,先說明試驗條件。
去污力試驗條件洗衣機使用株式會社東芝制的全自動洗衣機(AW-C60VP、6kg型、水位設定31升、負荷為毛巾2kg),用水溫20℃的自來水(藤澤市市水道、pH7.5、EC19mS/m)洗滌12分鐘,漂洗1次,脫水5分鐘。
將帶有“人工皮脂”的人工污染布(Scientific Services S/D inc.USA制、棉和混紡2種)3塊及帶有礦物油和碳黑的污染布(EMPA101)、帶有橄欖油和碳黑的污染布(EMPA106)、帶有血液的污染布(EMPA111)、帶有蛋白質的可可脂的污染布(EMPA112)、帶有紅葡萄酒的污染布(EMPA114)、帶有血液和牛奶和碳黑的污染布(EMPA116)各3塊縫在毛巾上,用上述洗衣機洗滌?!叭ノ勐省庇孟率剿愠觥?br>
去污率%=(洗滌后污染布的白度-洗滌前污染布的白度)÷(未污染布的白度-洗滌前污染布的白度)×100“白度”是用白度計(ミノルタ株式會社制、CR-14/Whiteness Index ColorReader)分別對3塊污染布取相互各不同的正反面的10個點進行測定、求得的平均值。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去污力的試驗,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則是按照本試驗的條件進行。
實施例1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甲基纖維素0.2g、聚乙烯醇0.2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4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4g/L、pH為10.6的洗滌液。測定使用該洗滌液洗滌時的洗滌前后各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實施例2將由碳酸氫納16g、硅酸鈉(9水合物)40g、甲基纖維素0.2g、聚乙烯醇0.2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56.4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82g/L、pH為10.6的洗滌液。測定使用該洗滌液洗滌時的洗滌前后各污染布的水道水率。結果在表15。
實施例3將由碳酸鈉18g、碳酸氫納8g、甲基纖維素0.2g、聚乙烯醇0.2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26.4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0.85g/L、pH為10.3的洗滌液。測定使用該洗滌液洗滌時的洗滌前后各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實施例4在實施例1的洗滌液中,再分別加入作為酶的蛋白酶0.3g及纖維素酶0.1g、作為還原劑的亞硫酸鈉0.6g并使其溶解,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實施例5在實施例1的洗滌液中,再分別加入作為酶的蛋白酶0.3g及纖維素酶0.1g、作為還原劑的亞硫酸鈉0.6g、作為漂白劑的過碳酸鈉6g并使其溶解,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比較例1作為實施例1至5的比較例,將由碳酸鈉18g、碳酸氫納8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26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0.84g/L、pH為10.4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洗滌,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比較例2
作為實施例1至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肥皂粉按照標準濃度溶解于自來水得到的洗滌液(洗滌劑濃度為1g/L、ミヨシ肥皂制造(株式會社)制),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比較例3作為實施例1至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液體合成洗滌劑按照標準濃度稀釋溶解于自來水的洗滌液(液體アタツク(attack)、洗滌劑濃度為20mL/31L、花王株式會社制、未添加酶·漂白劑),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比較例4作為實施例1至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合成洗衣粉按照標準濃度溶解于自來水得到的洗滌液(ニエ一ビ一ズ、洗滌劑濃度為0.8g/L、花王株式會社制、添加酶·漂白劑),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比較例5作為實施例1至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合成洗衣粉按照標準濃度溶解于自來水得到的洗滌液(アタツク、0.65g/L、花王株式會社制、添加酶·漂白劑),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5。
表15
*1蛋白酶0.3g+纖維素酶0.1g+亞硫酸鈉0.6g注亞硫酸鈉作為還原劑(防酶失活劑)摻和*2過碳酸鈉6g
實施例1-5的去污率和比較例2-5的去污率比較表明,本實施例的以無機鹽為洗滌主劑且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洗滌液,具有與市場上出售的以表面活性劑為洗滌主劑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幾乎同等或更強的去污力。其中,實施例4-5和比較例2-5進行比較表明,又添加了酶及還原劑和漂白劑的實施例4、5的洗滌液綜合來看具有與迄今為止使用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幾乎同等或更強的去污力,特別是以蛋白質污物為對象的去污力優(yōu)良。
此外,實施例1-3和比較例1的比較表明,實施例中的添加了甲基纖維素和聚乙烯醇等具有降低表面張力作用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質,在1次洗滌的本試驗中從去污率來看其效果幾乎沒有。
進一步對實施例1及2和實施例3進行比較表明,即使將硅酸鈉和碳酸鈉進行替換,去污率也幾乎相等。
再污染試驗1再污染試驗1以下述的試驗條件實施,確認了再污染防止效果。
再污染試驗條件洗衣機使用夏普株式會社制的雙缸洗衣機(ES-25E、水位設定30升、負載為毛巾1.5kg),用水溫20℃的自來水(藤澤市市水道、pH7.5、EC15.5mS/m)洗滌10分鐘,流水漂洗4分鐘,脫水5分鐘。
在洗衣機中,作為再污染的污染物滴入墨汁0.45g,將棉及聚酯的白布(5cm正方形)各3塊縫在毛巾上和下述污染布一同進行洗滌。
再污染評價是通過測定上述棉及聚酯的白布(5cm正方形)各3塊的洗滌前后的白度進行。作為評價數值的再污染度是洗滌后的白度減去洗滌前的白度得到的數值。再污染度為正值時,表示洗滌后變得更白,再污染度為負值時,表示被再污染、白度降低。因此,只要再污染度縫為零或正值(但,聚酯的情況下為-1以上),就可判斷再污染防止性能在實用方面沒有問題。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再污染試驗,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則是按照本試驗的條件進行。
實施例6用實施例1得到的洗滌液,通過計算求得該情況下的再污染度。其結果見表16。
實施例7用實施例2得到的洗滌液,以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對再污染進行評價。其結果見表16。
實施例8用實施例3得到的洗滌液,以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對再污染進行評價。其結果見表16。
比較例6作為實施例6-8的比較例,使用比較例1得到的洗滌液,以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對再污染進行評價。其結果見表16。
比較例7作為實施例6-8的比較例,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2g/L、pH為10.6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以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對再污染進行評價。其結果見表16。
比較例8作為實施例6-8的比較例,使用比較例3的洗滌液,以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對再污染進行評價。其結果見表16。
表16
該結果表明,如果不添加水溶性高分子物質則再污染度大,難以實用(參照比較例6,7),添加了高分子物質的實施例6-8的洗滌液,即使是再污染防止效果低的實施例(實施例8),發(fā)揮的再污染防止性能也在比較例6,7以上。
實施例6-8的比較表明,洗滌劑中的硅酸鈉的含量越多,再污染防止性能越高。
再污染試驗2實施例9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甲基纖維素0.4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4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4g/L、pH為10.6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在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下對再污染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7。
實施例10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聚乙烯醇0.4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4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4g/L、pH為10.6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在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下對再污染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7。
實施例11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羥丙基纖維素0.4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4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4g/L、pH為10.7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在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下對再污染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7。
實施例12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羥丙基纖維素0.2g、聚乙烯醇0.2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6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4g/L、pH為10.7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在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下對再污染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7。
實施例13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LT0.45g、羧甲基纖維素0.15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6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4g/L、pH為10.6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在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下對再污染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7。
比較例9作為實施例9-13的比較例,將由碳酸鈉9g、碳酸氫納10g、硅酸鈉(9水合物)22g的各成分組成、總量為41g的洗滌劑溶解于自來水31升中,得到洗滌劑濃度為1.32g/L、pH為10.6的洗滌液。使用該洗滌液在與實施例6相同的條件下對再污染進行評價。結果見表17。
表17
無機鹽主劑成分組成的摻入比例和量一定,再污染防止劑的種類和量的各種組合進行比較的再污染試驗2的結果表明,單獨添加水溶性高分子物質的情況下,如果考慮棉及化學纖維(聚酯)的平衡,則聚乙烯醇(參照實施例10)能最好地發(fā)揮良好的再污染防止性能。
去污力試驗2去污力試驗2按照去污力試驗1的條件進行,在和現有的合成洗滌劑及洗衣皂間對洗滌性能進行了比較確認。
實施例14使用將由下述各成分組成的本發(fā)明的洗滌劑A(未摻入酶)30g溶解于自來水30L中得到的洗滌液進行洗滌,測定洗滌前后各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8。
本發(fā)明洗滌劑A(未摻入酶)的組成碳酸鈉10.5g碳酸氫鈉 8.0g硅酸鈉11gPVA 0.25gHPMC 0.25g總量 30.0g實施例15使用將由下述各成分組成的本發(fā)明的洗滌劑B(摻入酶)30g溶解于自來水30L中得到的洗滌液進行洗滌,測定洗滌前后各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8。
本發(fā)明洗滌劑B(摻和酶)的組成碳酸鈉 10.0g重碳酸鈉 7.8g硅酸鈉 10.8gPVP 0.2gHPMC 0.2g纖維素酶 0.2g亞硫酸鈉 0.6g總量 30.0g比較例10作為實施例14至1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液體合成洗滌劑按照標準濃度溶解于自來水得到的洗滌液(洗滌劑濃度為20ml/31L、摻和酶),以與實施例14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8。
比較例11作為實施例14至1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合成洗衣粉按照標準濃度溶解于自來水得到的洗滌液(0.65g/L、摻和酶及熒光增白劑),以與實施例14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8。
比較例12作為實施例14至1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液體洗滌劑按照標準濃度溶解于自來水得到的洗滌液(過敏患者用,摻和表面活性劑9%),以與實施例14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8。
比較例13作為實施例14至15的比較例,使用將市場上出售的純肥皂粉按照標準濃度溶解于自來水得到的洗滌液(洗滌液濃度1g/L),以與實施例14相同的方法測定污染布的去污率。結果見表18。
上述實施例14、15及比較例10-13的去污力試驗結果見表18。
表18
將實施例14-15的去污率和比較例10-13的洗滌率進行比較表明,本實施例的以無機鹽為洗滌主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洗滌液,具有與市場上出售的以表面活性劑為洗滌主劑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幾乎同等或在其上的去污力。其中,實施例14-15和比較例10-13進行比較表明,又添加了酶及還原劑的實施例15的洗滌液綜合來看具有與迄今為止使用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幾乎同等或在其上的洗滌性能,特別是以蛋白質污染為對象的去污力優(yōu)良。
再污染試驗3再污染試驗3按照再污染試驗1的試驗條件進行,在和現有的合成洗滌劑及洗衣皂之間對洗滌性能進行了比較確認。
實施例16使用將由與實施例14相同的各成分組成的本發(fā)明的洗滌劑A(未摻入酶)30g溶解于自來水30L中得到的洗滌液進行洗滌,該情況下的再污染度通過計算求得。結果見表19。
實施例17使用將由與實施例15相同的各成分組成的本發(fā)明的洗滌劑B(摻入酶)30g溶解于自來水30L中得到的洗滌液進行洗滌,該情況下的再污染度通過計算求得。結果見表19。
比較例14作為實施例16-17的比較例,使用和比較例10相同的洗滌液洗滌,該情況下的再污染度通過計算求得。結果見表19。
比較例15作為實施例16-17的比較例,使用和比較例11相同的洗滌液洗滌,該情況下的再污染度通過計算求得。結果見表19。
比較例16作為實施例14-15的比較例,使用和比較例12相同的洗滌液洗滌,該情況下的再污染度通過計算求得。結果見表19。
比較例17作為實施例14-15的比較例,使用和比較例13相同的洗滌液洗滌,該情況下的再污染度通過計算求得。結果見表19。
表19
以與本發(fā)明的無機鹽洗滌劑組合使用為前提,通過進行設想的各種再污染防止物質的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的性能評價試驗得到的結果,含有在該結果的基礎上選擇的PVP(聚乙烯醇)和HPMC(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組合的再污染防止劑的本發(fā)明洗滌液,如本再污染試驗3的結果表明的關于棉及化學纖維(聚酯)這兩種材料,與有無摻入酶沒有關系,均具有與市場上出售的以表面活性劑為洗滌主劑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幾乎同等或在其上的再污染防止性能。
COD/BOD分析試驗將本發(fā)明的洗滌劑按照實際使用濃度的1g/L(0.1重量%)用水溶解得到的洗滌液和將市場上出售的合成洗衣粉按照標準濃度用水溶解得到的洗滌液,其COD及BOD的分析試驗結果在表20中表示。本分析試驗是按照JIS(日本工業(yè)標準)的“工廠排水試驗法”進行。
表20COD及BOD的分析試驗結果-根據JIS K 01021998“工廠排水試驗法”
表20的分析結果表明,由本發(fā)明的洗滌劑得到的洗滌液與市場上出售的由合成洗衣粉得到的洗滌劑比較結果是COD及BOD幾乎均為1/20,因此,如果用本發(fā)明的洗滌劑代替現有的合成洗滌劑使用,則可期待能大幅度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
魚毒性試驗使用水生生物的鳉(めだか),作為該鳉的養(yǎng)殖水,準備了將市場上出售的合成洗衣粉溶解于水得到的洗滌液(標準濃度0.7g/L(0.07重量%))、將純肥皂粉溶解于水得到的洗滌液(標準濃度1g/L(0.1重量%))和將本發(fā)明的洗滌劑溶解于水得到的洗滌液(標準濃度1g/L(0.1重量%))的各洗滌液按照標準、稀釋5倍、稀釋25倍的各濃度的洗滌液,在各溶液內以每1L養(yǎng)殖1條的比例養(yǎng)殖10條,觀察其生存率隨時間變化的魚毒性試驗結果在表21中表示。
表21魚毒性試驗結果
標準濃度按照水量為30L時的標準使用量算出合成洗滌劑0.07%純肥皂粉 0.10%本發(fā)明的洗滌劑0.10%以每1L養(yǎng)殖1條的比例使用10條鳉表21的魚毒性試驗結果可以說明,與市場上出售的由合成洗衣粉和純洗衣粉得到的洗滌液進行比較,本發(fā)明的洗滌液是對水生生物安全性極高的物質。
使用試劑的規(guī)定本說明書中公開的使用試劑為下述試劑。
碳酸鈉蘇打灰(株式會社)トクヤマ碳酸氫鈉碳酸氫鈉東ン一(株式會社)硅酸鈉硅酸鈉打5水合物Na2O 28-30%、SiO227-29%日本化學(株式會社)亞硫酸鈉無水亞硫酸鈉打大東化學(株式會社)甲基纖維素メトロ一ズSM MC 400信越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羥丙基纖維素HPC M型(株式會社)トクヤマ羥丙基甲基纖維素メトロ一ズSH SEB-04T信越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羥乙基甲基纖維素メトロ一ズSE SNB-30T信越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聚乙烯醇ポバ一ルルPA-05S信越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聚合度3500部分皂化型聚合度1000部分皂化型聚合度500部分皂化型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試藥聚丙二醇三元醇分子量4000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二元醇分子量3000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プルルロニツクアデカプルルロニツク(L31、L34、L61、L64、L68、L101、P103、F108)旭電化工業(yè)(株式會社)酶1蛋白酶Properase1000E ナガセケムテツクス(株式會社)酶2纖維素酶celluzyme 0.7Tノボザイムスジヤパン(株式會社)表面活性劑
非離子(OT-221、LT-221)日本油脂(株式會社)月桂基酰胺丙基乙酸甜菜堿PB-30L 旭電化工業(yè)(株式會社)聚甘油脂肪酸酯 CPG-150 旭電化工業(yè)(株式會社)聚乙二醇油酸脂 OEG-106 旭電化工業(yè)(株式會社)其它乙二醇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聚乙二醇PEG-6000分子量6000PEG-400 分子量400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羥乙基纖維素SP-400ダイセル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羧甲基纖維素WS-D 醚化度0.6-0.7BSH-12醚化度0.65-0.75第一工業(yè)制藥(株式會社)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平均分子量33000平均分子量360000和光純藥工業(yè)(株式會社)聚丙烯酸鈉平均分子量2700-7500產業(yè)上利用的可能性本發(fā)明的洗滌劑組合物為以堿性無機鹽為洗滌主劑、實質上不使用表面活性劑的洗滌劑組合物,具有與迄今為止使用的以表面活性劑為主劑的洗衣皂或合成洗滌劑同等或其以上的去污力以及使用方便的特點。
以上所述本發(fā)明明確地有多個屬于同一性的范圍。這種多樣性不能視為脫離了發(fā)明的意圖及范圍,對本發(fā)明的同業(yè)者來說顯而易見的所有改變包含于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的技術范圍。
權利要求
1.衣料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洗滌液進行洗滌。
2.衣料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通過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使表面張力調整為58dyn/cm以下的洗滌液進行洗滌。
3.衣料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通過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使表面張力調整為58dyn/cm以下、且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得到改善的洗滌液進行洗滌。
4.衣料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且pH調整為9.5-11的洗滌液進行洗滌。
5.衣料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表面張力調整為58dyn/cm以下、且pH為9.5-11的洗滌液進行洗滌。
6.衣料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表面張力調整為58dyn/cm以下、pH為9.5-11、且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得到改善的洗滌液進行洗滌。
7.衣料的洗滌方法,它使用經過使其中含有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為主的洗滌作用成分的工序和使其中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的工序得到的洗滌液進行洗滌,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滌作用成分通過電解碳酸氫鈉水溶液生成。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使上述再污染防止成分含有至少一種以上具有降低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作用的物質,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至58dyn/cm以下。
9.根據權利要求1、3、4、6或7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使上述再污染防止成分含有至少一種以上具有降低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作用和改善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作用的物質,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至58dyn/cm以下、且使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得到改善。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再污染防止成分中的上述具有降低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作用的物質是水溶性高分子物質。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再污染防止成分中的上述具有降低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作用且改善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的物質是水溶性高分子物質。
12.根據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至少含有作為疏水基的選自乙酰基、甲氧基、羥丙基、聚丙二醇的任一種,且含有作為親水基的羥基。
13.根據權利要求10-12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是非離子系。
14.根據權利要求10-13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50萬以下。
15.根據權利要求10-14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含有選自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維素、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聚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一種以上。
16.根據權利要求9-15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滌液中的上述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濃度至少在0.007g/L以上。
17.根據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滌液中還添加了洗滌用酶。
18.衣料用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
19.衣料用洗滌劑組合物,它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其特征在于,該洗滌劑組合物用水溶解成實際使用濃度時所得到的洗滌液的表面張力在58dyn/cm以下。
20.衣料用洗滌劑組合物,它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其特征在于,該洗滌劑組合物用水溶解成實際使用濃度時所得到的洗滌液的表面張力在58dyn/cm以下、且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得到改善。
21.衣料用洗滌劑組合物,它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其特征在于,該洗滌劑組合物用水溶解成實際使用濃度時所得到的洗滌液的pH為9.5-11。
22.衣料用洗滌劑組合物,它以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作為主要的洗滌作用成分、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其特征在于,該洗滌劑組合物用水溶解成實際使用濃度時所得到的洗滌液的表面張力在58dyn/cm以下、且pH為9.5-11。
23.根據權利要求19、20或22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再污染防止成分中的具有降低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作用的物質是水溶性高分子物質。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至少含有作為疏水基的選自乙?;⒓籽趸?、羥丙基、聚丙二醇的任一種,且含有作為親水基的羥基。
25.根據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是非離子系。
26.根據權利要求23-25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的分子量在1000以上50萬以下。
27.根據權利要求23-26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含有選自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維素、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聚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一種以上。
28.根據權利要求18-27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無機鹽由碳酸氫堿金屬鹽和碳酸堿金屬鹽或硅酸堿金屬鹽組成,其總量占洗滌劑組合物總量的90重量%以上。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碳酸氫堿金屬鹽的含有摩爾數和上述碳酸堿金屬鹽的含有摩爾數之比為1∶7-1∶0.2。
30.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碳酸氫堿金屬鹽的含有摩爾數和上述硅酸堿金屬鹽的含有摩爾數之比為1∶1.2-1∶0.1。
31.根據權利要求18-27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無機鹽由碳酸氫堿金屬鹽、碳酸堿金屬鹽及硅酸堿金屬鹽三種組成,其總量占洗滌劑組合物總量的90重量%以上。
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洗滌劑組合物總量中的上述硅酸堿金屬鹽的含有率為20-90重量%,較好為30-70重量%。
33.根據權利要求18-32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為上述再污染防止成分的物質的總量占洗滌劑組合物總量的10重量%以下。
34.根據權利要求18-33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還添加了洗滌用酶及根據需要防止該酶失活的還原劑。
35.根據權利要求18-34中任一項所述的洗滌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為添加劑還包含含氧漂白劑。
36.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和主要洗滌作用成分由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制得的衣料洗滌用洗滌液組合使用,具有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的作用。
37.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和主要洗滌作用成分由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制得的衣料洗滌用洗滌液組合使用,具有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且改善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的作用。
38.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和主要洗滌作用成分由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制得的pH調整為9.5-11的衣料洗滌用洗滌液組合使用,具有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的作用。
39.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和主要洗滌作用成分由形成堿性緩沖系的無機鹽制得的pH調整為9.5-11的衣料洗滌用洗滌液組合使用,具有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且改善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的作用。
40.根據權利要求36-39中任一項所述的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具有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的作用的物質為水溶性高分子物質。
41.根據權利要求37或39所述的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具有使上述洗滌液的表面張力降低到58dyn/cm以下、且改善疏水性纖維的再污染防止性作用的物質為水溶性高分子物質。
42.根據權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至少含有作為疏水基的選自乙酰基、甲氧基、羥丙基、聚丙二醇的任一種,且含有作為親水基的羥基。
43.根據權利要求40-42中任一項所述的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是非離子系。
44.根據權利要求40-43中任一項所述的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50萬以下。
45.根據權利要求40-44中任一項所述的再污染防止劑,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高分子物質含有選自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甲基纖維素、部分皂化型聚乙烯醇、聚丙二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的一種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使用主要的洗滌作用為堿性無機鹽,還至少含有再污染防止成分的洗滌劑組合物進行洗滌。使用具有與以表面活性劑為洗滌主劑的合成洗滌劑同等或其以上的洗凈力且再污染防止性能也優(yōu)良、主要的洗滌作用為無機鹽的洗滌劑的衣料的洗滌方法及該洗滌方法所使用的洗滌劑組合物。
文檔編號C11D3/39GK1479784SQ01820069
公開日2004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2月5日
發(fā)明者荒井一好, 瀨尾知樹, 樹 申請人:水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