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家用電器,尤其是一種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
技術背景目前市場上現(xiàn)有的紫砂陶瓷類電熱鍋,為了解決鍋膽的制造成型精度低和 提高熱效率的問題,通常采用輻射空腔加熱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技術方案大 致有兩種, 一種方案是在殼體內設置隔熱罩和安裝盤,安裝盤和隔熱罩機械連 接在一起,電熱器固定在隔熱罩內,安裝盤下設彈性裝置,和隔熱罩、電熱器 一起外鍋內上下浮動,隔熱罩和鍋膽之間形成輻射加熱腔,電熱器上方設置有起防護作用的蓋網組件,如中國專利CN200980173Y,這種結構的特點是結構緊 湊,但由于電熱器在使用過程中隨隔熱罩上下浮動,給電氣安全帶來隱患,電 熱器的電連接存在不可靠性,且防護網罩、隔熱罩、安裝盤三者之間采用較為 復雜的機械連接,給發(fā)熱結構的裝配和拆卸維修帶來不便。另一種方案是在殼 體內設置有隔熱套、反射套、電熱器固定座,電熱器固定在隔熱套上,反射套 底部設有彈性裝置,電熱器敞露,使用過程中,反射套可在隔熱套內上下浮動, 鍋膽和反射套之間形成輻射加熱腔,這種結構解決了電熱器的電氣安全問題, 但電熱器座的結構較為復雜,實現(xiàn)成本較高,且電熱器敞露,在未放入鍋膽加 熱的情況下,用戶可以和高溫電熱器直接接觸,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 雜物易落入電熱器中,不易清理,如中國專利CN2882482Y。發(fā)明內容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該電熱 鍋具有較高的加熱效率,鍋膽壽命高,電熱器固定結構簡單,連接安全穩(wěn)定,并在結構上為其提供安全防護等特點。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本發(fā)明包括鍋蓋、鍋膽、電熱器、反射罩、導熱套、隔熱套、外殼及控制 裝置,外殼內部固定隔熱套,導熱套介于隔熱套和鍋膽之間,導熱套通過彈性 裝置連接到隔熱套底部,電熱器固定在隔熱套底部上方,所述電熱器底部設置 反射罩,導熱套底部對應電熱器開孔,鍋膽、導熱套、反射罩形成閉合加熱保 溫腔。所述導熱套在開孔處設置上凸環(huán),反射罩周邊設置下凸環(huán),導熱套上凸環(huán) 與反射罩下凸環(huán)在縱向交錯。.所述的導熱套對應電熱器開孔處設置有金屬網罩,金屬網罩位于電熱器上 方,對電熱器起防護和遮蔽作用,金屬網罩中心還設有環(huán)狀支撐凸臺。所述的反射罩內側面為拋物面,表面經過鏡面光滑處理,將熱量聚集并向 上反射加熱鍋膽,減少熱量向下傳遞。所述的反射罩上設置有固定電熱器的支架。所述的反射罩中部還設置有環(huán)狀隔熱凸臺,隔熱凸臺內設置有測溫裝置。所述的控制裝置包括測溫組件,測溫組件與隔熱套底部彈性連接,依次穿 過反射罩、金屬網罩與鍋膽底部接觸。 所述的電熱器為發(fā)熱管或加熱板。本發(fā)明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具有如下有益技術效果1、提高加熱效率和鍋膽壽命。由于通過閉合加熱保溫腔內的高溫熱空氣間 接加熱鍋膽,并利用反射罩對熱量的向上反射聚集作用,顯著提高了加熱效 率,鍋膽受熱均勻,消除了底部的熱變形應力,提高了鍋膽的使用壽命。2、 熱量散失少,節(jié)約能源。在較為狹小的高溫加熱腔內,利用熱空氣加熱, 熱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相對與敞開式加熱來說,具有明顯的節(jié)能作用,約 節(jié)能30%左右。3、 安全可靠,結構簡單。由于對電熱器進行了可靠固定,避免了電熱器浮動帶來的電氣連接不可靠性,且將電熱器通過支架直接固定在反射罩上,固 定方式簡單,容易實現(xiàn)。同時還通過位于電熱器上方的導熱套為其提供安全 防護,導熱套通過彈性裝置與底部連接,未放入鍋膽時距離電熱器較遠,防 止用戶在未放鍋膽加熱的情況下直接與高溫電熱器接觸而發(fā)生熱傷害,使用 更安全可靠。4、 測溫控制準確。測溫裝置設置在與熱空氣隔離的環(huán)狀隔熱凸臺內,減少 了熱空氣對測溫控制的影響,控溫準確,保證了烹飪效果。
圖1是本發(fā)明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鍋膽放入后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鍋膽放入前的示意圖。 圖3為導熱套視圖。 圖4為反射罩視圖。圖中1、鍋蓋;2、鍋膽;3、電熱器;4、反射罩;5、導熱套;6、隔熱 套;7、外殼;8、控制裝置;9、彈簧;10、隔套;11、支柱;12、螺母;41、 支架;42、下凸環(huán);43;隔熱凸臺;51、開孔;52;金屬網罩;53、支撐凸臺; 54、上凸環(huán);55、導柱;501、加熱保溫腔;81、測溫組件;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闡述如圖l、圖2所示,本發(fā)明是一種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包括鍋蓋l、鍋膽2、電熱器3、反射罩4、導熱套5、隔熱套6、外殼7及控制裝置8等,外殼7內 部固定隔熱套6,鍋膽2底部置于導熱套5內,導熱套5通過彈性裝置連接到隔 熱套6底部,電熱器3固定在隔熱套6底部上方,所述的電熱器3底部設置有 反射罩4,導熱套5底部對應電熱器3開孔51,鍋膽2、導熱套5、反射罩4之 間形成的閉合加熱保溫腔501,電熱器3置于閉合加熱保溫腔內,如圖1所示。所述的電熱器3固定在隔熱套6底部上方,是反射罩4底部設置有隔套10 和固定支柱ll,支柱11穿過隔套10和隔熱套6底部過孔,并用螺母12鎖定, 使反射罩4與隔熱套6底部保持一定的距離。反射罩4上還設置有固定電熱器3 的支架41,將電熱器3固定在反射罩4上,增強了電熱器3電氣性能的安全可 靠性。電熱器3下表面到反射罩4內表面的距離保持在5mm以上,以減少熱量 向下傳導,同樣有利于降低底部溫度,如圖2所示。所述的導熱套5對應電熱器3開孔51處,設置有上凸環(huán)54,如圖3所示。 上凸環(huán)54是由導熱套5直接向下拉伸而成,或是固定在導熱套5上的獨立零件。 對應上凸環(huán)54,反射罩4上設置有下凸環(huán)42,如圖4所示。下凸環(huán)42是由反 射罩4直接拉伸而成,或是固定在反射罩4上的獨立零件,上凸環(huán)54和下凸環(huán) 42在縱向交錯,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一定的間距(2 — 5mm),放入鍋膽2,導熱套5 向下移動,上、下凸環(huán)在水平方向上交錯閉合,阻止熱量向四周傳遞,鍋膽2、 反射罩4、導熱套5之間形成閉合的加熱保溫腔501。所述上、下凸環(huán)在水平方向上交錯閉合,是上凸環(huán)54在外側,下凸環(huán)42 在內側,或是下凸環(huán)42在外側,上凸環(huán)54在內側,本實施例采用下凸環(huán)42在 外側,也既是上凸環(huán)54的外側直徑小于下凸環(huán)42的內側直徑,但應大于電熱 器3的最大直徑,以包容電熱器3,更好的隔絕熱量向四周傳遞,提高熱效率,如圖l所示。所述的導熱套5底部對應電熱器3開孔處還設置有起防護和導熱作用的金 屬網罩52,開孔直徑應足夠大,以保證熱量向上傳遞過程中,通過金屬網罩52 而不被導熱套5底部遮擋反射,提高加熱效率,如圖2所示。金屬網罩52位于 電熱器3上方,中心設置有支撐鍋膽底部的環(huán)狀支撐凸臺53,其高度保證放入 鍋膽2后,鍋膽2底部距離高溫金屬的距離在2mm以匕以避免鍋膽2直接和 高溫金屬接觸,而造成鍋膽2在加熱過程中,底部受熱不均而影響使用壽命。所述的金屬網罩52中心設置的環(huán)狀支撐凸臺53,放入鍋膽2后,支撐凸臺 53承托鍋膽2底部,并使導熱套5向下移動,直至鍋膽2的鍋沿底面承托在隔 熱套6上,如圖1所示。支撐凸臺53中心設有容讓孔,以使測溫組件81可以 自由穿過金屬網罩52和鍋膽2底部接觸。所述的導熱套5通過彈性裝置連接到隔熱套6底部,導熱套5底部固定安 裝有導柱55,如圖1或圖2所示,導柱55穿過隔熱套6底部的通孔并與之活動 連接,彈簧9套接在導柱55上,上端與導熱套5底部相抵,下端與隔熱套6底 部相抵。放入鍋膽2時,導熱套5向下移動,取出鍋膽2時,導熱套5向上移 動。所述的反射罩4內表面為拋物面,進行鏡面光滑處理,可將熱量聚集并向 上反射,減少熱量向下傳遞,降低底部環(huán)境溫度,有利于改善電子元器件的T 況和器具控制功能的開發(fā)擴展,并提高加熱效率。所述的控制裝置8包括測溫組件81,所述的反射罩4中部設置有環(huán)狀隔熱 凸臺43,其中部為空腔,空腔內設置有測溫組件81,測溫組件81通過彈性裝 置和隔熱套6底部連接,可在空腔內上下浮動。空腔頂部開孔,孔徑足夠大, 以使測溫組件81可以自由穿過隔熱凸臺43頂部和鍋膽2底部彈性接觸。鍋膽2放置到位后,隔熱凸臺43的頂面高度應相平于或略低于金屬網罩52上的支撐 凸臺53的頂面,不能低于支撐凸臺53的底面,以免熱空氣進入空腔影響測溫 控制的精度。當然,所述的電熱器3固定在隔熱套6底部上方,反射罩4設置在電熱器3 下方,也可以是電熱器3直接通過固定裝置固定在隔熱套6上,如在電熱器3 冷端加工出螺紋,通過螺母鎖緊固定在隔熱套6底部上方,反射罩4也直接固 定在隔熱套6上,或是電熱器3固定在隔熱套6底部上方,反射罩4上設置固 定裝置,如支架41,將其固定在電熱器3上,都是可以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
權利要求
1. 一種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包括鍋蓋、鍋膽、電熱器、導熱套、隔熱套、外殼及其控制裝置,外殼內部固定隔熱套,導熱套介于隔熱套和鍋膽之間,導熱套通過彈性裝置連接到隔熱套底部,電熱器固定在隔熱套底部上方,其特征是,所述電熱器底部設置反射罩,導熱套底部對應電熱器開孔,鍋膽、導熱套、反射罩形成閉合加熱保溫腔。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其特征是,所述導熱套在開孔 處設置上凸環(huán),反射罩周邊設置下凸環(huán),導熱套上凸環(huán)與反射罩下凸環(huán)在縱向 交錯。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其特征是所述的導熱套的開孔 處設置有金屬網罩,金屬網罩位于電熱器上方,中心設有環(huán)狀支撐凸臺。
4、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射罩內側面 為拋物面。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 裝置包括測溫組件,測溫組件與隔熱套底部彈性連接,依次穿過反射罩、金屬 網罩與鍋膽底部接觸。
6、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其特征是所述的電熱器為加熱 管或加熱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安全節(jié)能電熱鍋,包括鍋蓋、鍋膽、電熱器、導熱套、隔熱套、外殼及其控制裝置,外殼內部固定隔熱套,導熱套介于隔熱套和鍋膽之間,導熱套通過彈性裝置連接到隔熱套底部,電熱器固定在隔熱套底部上方,所述電熱器底部設置反射罩,導熱套底部對應電熱器開孔,鍋膽、導熱套、反射罩形成閉合加熱保溫腔。本發(fā)明具有加熱效率高,節(jié)約能源,安全可靠,測溫準確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A47J36/36GK101273835SQ20081001593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岱 張, 張劍英, 峰 曹, 朱澤春 申請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