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壓清潔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高壓清潔設備,包括用于加熱可由高壓清潔設備排出的液體的可以加熱的換熱器;具有限定了驅動軸線的驅動軸的馬達;用于提高液體壓カ的泵機組; 用于產(chǎn)生燃燒空氣流的風機葉輪以及用于為換熱器推送燃料的燃料泵,其中,泵機組、風機葉輪和燃料泵沿驅動軸線布置并可以由驅動軸驅動并且與馬達一起構造結構單元。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高壓清潔設備在DE 36 17 556 Al中有所描述,其中結構單元以具有垂直取向的驅動軸線直立地在具有垂直取向的軸線的同樣直立的換熱器旁邊裝入。基于這種結構方式,高壓清潔設備具有并非不可觀的位置需求,特別是該高壓清潔設備要求可觀的放置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如此地改進依據(jù)分類的高壓清潔設備,S卩,該高壓清潔設備具有更加緊湊的結構形式和更少的空間需求。該任務在開頭提到的類型的高壓清潔設備中依據(jù)本發(fā)明通過如下方式解決,即, 結構單元與高壓清潔設備的高度方向相關地布置在換熱器的下面。在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高壓清潔設備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如下方式獲得緊湊的結構形式,即,使用用于驅動泵機組、風機葉輪和燃料泵的馬達。出于這一原因,不需要設置用于泵機組、風機葉輪和燃料泵的各単獨的驅動裝置。另ー方面,在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高壓清潔設備中結構單元布置在換熱器的下面。這例如允許了,高壓清潔設備的承載的構件,例如像底盤小于由現(xiàn)有技術中所公開的高壓清潔設備中的底盤地設計??赡艿膿醢宓牟考部梢钥s小, 從而總體上獲得高壓清潔設備的更加緊湊的結構形式和更小的空間需求。此外,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高壓清潔設備要求更小的放置面。有利的是,驅動軸線水平地取向。由此可以減小用于高壓清潔設備的空間需求。此外,在這種實施方式中可能的是,高壓清潔設備的重心與驅動軸線例如垂直取向的實施方式相比向下移位。高壓清潔設備按照這種方式更加穩(wěn)定,這樣可以減少對高壓清潔設備的承載的部件的要求。這又有利地在高壓清潔設備的緊湊的結構形式方面產(chǎn)生影響。優(yōu)選地,高壓清潔設備具有至少ー對可以繞共同的轉動軸線轉動的滾輪,轉動軸線平行于驅動軸線取向。借助滾輪可以將高壓清潔設備在安裝面上運動??梢杂善湓O置如下,即,可以將高壓清潔設備繞滾輪的支承點在安裝面上傾斜并類似于手推車那樣運輸。驅動軸線平行于轉動軸線的取向在實踐中證明對高壓清潔設備的穩(wěn)定性是有利的。情況表明,按照這種方式從馬達出發(fā)的轉矩可以比例如驅動軸線相對于轉動軸線垂直定向的情況更好地導出到高壓清潔設備的上面保持有滾輪的承載的構件上。有利地,高壓清潔設備包括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取向的軸線的直立換熱器。按照這種方式,可以構成一種僅占據(jù)很小放置面的高壓清潔設備。在此有利的是,在運行中換熱器的軸線垂直地取向,以便改善高壓清潔設備的穩(wěn)定性。如果高壓清潔設備如前所述按照手推車的類型可以傾斜并可以在安裝面上運動, 那么在實踐中證明有利的是,換熱器具有與高壓清潔設備的縱向相關地布置在滾輪的轉動軸線與驅動軸線之間的軸線。優(yōu)選地,高壓清潔設備包括上面保持有結構單元的底盤以及上面保持有換熱器的至少部分覆蓋該結構單元的承載裝置。這使高壓清潔設備的安裝變得容易。結構單元可與底盤連接,而換熱器則可與承載裝置連接。接下來,承載裝置可與底盤例如力鎖合和/或形狀鎖合地連接。有利的是,承載裝置可與底盤可松開地連接,因為這樣除了簡化高壓清潔設備的安裝外也有利于簡化其維護。在這種情況下由其可以設置,承載裝置可與底盤僅利用很少的手柄和完全或盡可能不使用工具地松開。有利的是,在將承載裝置與底盤松開后,結構單元或需要時覆蓋該結構単元的遮蓋裝置對于使用者是可以自由接觸的,以便使高壓清潔設備的維護變得容易。優(yōu)選地,承載裝置具有包括用于換熱器的安裝面的呈板形設計的承載件。在該承載件上可以穩(wěn)定地安裝換熱器,并且該承載件例如可以安置在底盤上布置的支撐元件上。 在承載件的下面有利地存在有容納空間,里面至少部分地布置有結構單元。在將承載件與底盤松開后,然后結構單元或需要時覆蓋該結構単元的遮蓋裝置是使用者可自由接觸的。有利地,馬達或由馬達和泵機組組成的単元布置在高壓清潔設備的中心縱軸線上。由此可以提高高壓清潔設備的穩(wěn)定性,因為馬達或由馬達和泵機組組成的単元占據(jù)結構單元質量的絕大部分。到目前在結構單元的構造方面尚未探討。在這種結構方面有利的是,泵機組與驅動軸線相關地在軸向上構造了結構單元的第一端部。這例如在維護高壓清潔設備時具有優(yōu)點,如在進行對用于經(jīng)施加壓カ的液體的流入管道和/或對用于處于壓力下的液體的排出管道的維護工作吋,這些管道都保持在泵機組上。泵機組在這種實施方式中對于使用者而言按照簡單的方式而被達到。優(yōu)選地,泵機組至少部分超出換熱器的外界限突出。這也使使用者容易例如為了維護工作達到泵機組。具有優(yōu)點的是,高壓清潔設備包括沿驅動軸線布置的并可由驅動軸驅動的通風裝置葉輪作為結構單元的組成部分,用于產(chǎn)生冷卻馬達的冷卻空氣流。借助通風裝置葉輪可以為馬達提供冷卻空氣流,從而可以避免其過熱。因為通風裝置葉輪由馬達驅動,所以不需要設置用于通風裝置葉輪的單獨的驅動裝置。這有利于高壓清潔設備的緊湊的結構。為了獲得馬達的高效冷卻有利的是,通風裝置葉輪以與驅動軸線相關地軸向設置在馬達的前面的方式保持在驅動軸上。通風裝置葉輪特別是可以設計為軸向通風裝置葉輪。優(yōu)選地,泵機組布置在馬達的背離通風裝置葉輪的側上,因為這給出如下可能性, 即,借助冷卻空氣流不僅冷卻馬達,而且也冷卻泵機組。有利的是,風機葉輪布置在通風裝置葉輪的背離馬達的側上。借助風機葉輪產(chǎn)生用于換熱器的燃燒空氣流。通過風機葉輪與驅動軸線相關地軸向設置在通風裝置葉輪的前面,能夠盡可能地避免燃燒空氣僅包括由于馬達的廢熱所加熱的空氣。這在實踐中證明對換熱器的運行是有利的。有利的是,風機葉輪至少部分超出換熱器的外界限突出并且高壓清潔設備具有從風機葉輪出發(fā)的并指向換熱器方向的用于燃燒空氣的流動通道。按照這種方式,可以給流動通道授予簡單的結構形式。例如流動通道可以從風機葉輪出發(fā)直線地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優(yōu)選地,換熱器具有殼體外殼,該殼體外殼帶有布置在其面朝風機葉輪的側上的用于燃燒空氣的進風口,在該進風口上流動通道相對殼體外殼大致正切地聯(lián)接到換熱器上。燃燒空氣流可以由此以大致正切的流動方向進入換熱器的殼體中,這在實踐中在換熱器的運行中證明是有利的。有利的是,燃料泵與驅動軸線相關地在軸向上構造了結構單元的第二端部,因為由此對于使用者而言例如在維護高壓清潔設備時更容易達到該燃料泵。在維護工作時例如可以設置,燃料管道與燃料泵連接或由該燃料泵松開,這在這種實施方式中可以按照更加簡單的方式執(zhí)行。出于同樣原因優(yōu)選的是,燃料泵至少部分超出換熱器的外界限地突出。有利地,高壓清潔設備在燃料泵的上面包括用于燃料的罐。由此將罐與燃料泵連接的燃料管道可以盡可能短地構造。該罐例如可以布置在換熱器的旁邊。優(yōu)選地,高壓清潔設備具有包括第一半殼和第二半殼的半殼式殼體,這兩個半殼在它們之間限定了容納空間,在該容納空間中至少部分地容納結構單元。這一方面有利于高壓清潔設備的緊湊結構形式,在該結構形式中結構單元至少部分容納在容納空間中。結構單元例如可以作為整體保持在半殼式殼體內。于是不需要單獨固定單個的構件、也就是馬達、泵機組、風機葉輪、燃料泵和需要時的通風裝置葉輪。另一方面,高壓清潔設備的安裝得到簡化。因此可以設置,將結構單元插入第一半殼內并至少部分地利用固定在第一半殼上的第二半殼覆蓋。此外,使用半殼式殼體實現(xiàn)了至少部分容納在該半殼式殼體內的結構單元的保護??梢栽O置如下,即,燃料泵和/或泵機組至少部分布置在半殼式殼體的外面。由此一方面可以在使用半殼式殼體的情況下獲得前面提到的優(yōu)點和另一方面可以如同樣已經(jīng)提到的那樣,按照方便使用者的方式執(zhí)行在泵機組上和/或在燃料泵上的維護工作。當高壓清潔設備包括設計了第一半殼和/或第二半殼的底盤時,該高壓清潔設備獲得簡單的結構上的構造。因此為了將結構單元安裝在高壓清潔設備上可以例如設置如下,即,該結構單元插入設計了第一半殼的底盤中,以便接下來由設計有第二半殼的遮蓋裝置覆蓋。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隨后的描述用于與本發(fā)明的詳細闡釋的附圖結合。其中圖1示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高壓清潔設備的立體圖,具有下部以及布置在該下部上面的并且包括罩的殼體;圖2示出取下罩后由圖1的高壓清潔設備;圖3以分解圖示出由圖1的高壓清潔設備的結構單元,包括馬達、泵機組、通風裝置葉輪、風機葉輪和燃料泵;圖4示出由圖1的高壓清潔設備的下部的立體圖;以及圖5部分以分解圖示出由圖4的下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依據(jù)本發(fā)明的高壓清潔設備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在圖1中立體示出并在那里整體采用附圖標記10標注。該高壓清潔設備具有前側面12、背側面13、左側面14、右側面15、上側面16和下側面17。高壓清潔設備10包括圖4和圖5中示出的具有底盤20的下部18,在底盤上背側面13的附近在左側面14和右側面15上保持有兩個能繞共同轉動軸線22轉動的滾輪。圖中只能看到其中的右滾輪M。前側面15的附近,高壓清潔設備10在下側面17上具有多個支撐元件,圖中只能看出其中的支撐腳25。通過這些支撐元件和滾輪M以及未示出的滾輪,高壓清潔設備10可以直立在安裝面26上。高壓清潔設備10在下部18的上面具有殼體28。殼體28通過背側面13上的背面的殼體壁30以及左側面14和右側面15面朝背側面13的區(qū)段并此外通過前側面12上的罩32以及左側面14和右側面15的面朝前側面12的區(qū)段形成??梢詫⒄?2按照簡單和方便使用者的方式由殼體壁30和由下部18松開,從而使用者看到基本上如圖2所示那樣的高壓清潔設備10。對罩32下面的高壓清潔設備10的構造隨后還要探討。在上側面16上,高壓清潔設備10具有手柄34形式的操作件。使用者可以抓住該手柄,以便將高壓清潔設備10繞滾輪M和未示出的滾輪的支承點在安裝面沈上傾斜并由此使高壓清潔設備10類似于手推車那樣在安裝面26上運動。保持在手柄34的附近在殼體觀上面的軟管卷筒36用于容納圖中未示出的高壓軟管,通過該高壓軟管由高壓清潔設備可以排出經(jīng)施加壓力的清潔液體。為了借助高壓清潔設備10將輸送給它的液體例如水施加壓力,高壓清潔設備10具有圖3中以分解圖示出的結構單元40。結構單元40包括具有限定了驅動軸線44的驅動軸46的馬達42、泵機組48、通風裝置葉輪50、風機葉輪52以及燃料泵M。馬達42作為電動馬達設計并且作為軸向活塞泵設計的泵機組48法蘭連接到該馬達上。按照這種方式,馬達42和泵機組48形成了共同的單元56。與驅動軸線44相關地在軸向上,泵機組48形成了結構單元40的第一端部。為了構造為軸向活塞泵,泵機組具有泵頭57、泵區(qū)塊58以及斜盤式設施59,從而使得泵機組48能夠以公知的方式由驅動軸46驅動。此外,圖中示出用于經(jīng)施加壓力的液體的輸送管道60以及在泵頭57上的聯(lián)接元件61。用于經(jīng)施加壓力的液體的排出管道62(圖幻聯(lián)接到聯(lián)接元件61上。通風裝置葉輪50直接設置在馬達42之前地在馬達42的背離泵機組48的側上保持在驅動軸46上。按照這種方式,該通風裝置葉輪同樣可以由驅動軸46驅動。該通風裝置葉輪設計為軸向通風裝置葉輪。設計為徑向通風裝置葉輪的風機葉輪52在驅動軸線44的方向上設置在通風裝置葉輪50的前面。該風機葉輪同樣保持在驅動軸46上并可以由該驅動軸驅動。燃料泵M在風機葉輪52的背離通風裝置葉輪50的側上借助離合機構66抗相對轉動地聯(lián)接到風機葉輪52上。由此,燃料泵M也可以由驅動軸46驅動。燃料泵討與驅動軸線44相關地在軸向上形成了結構單元40的第二端部。可以由驅動軸46驅動的泵機組48、通風裝置葉輪50、風機葉輪52和燃料泵M的結構單元40的前述構造實現(xiàn)了高壓清潔設備10的緊湊構造,其中可以使用馬達42作為唯一的驅動裝置。由此無需用于附加驅動裝置的位置。正如特別是從圖4和圖5中清楚看出的那樣,結構單元40可以按照簡單方式節(jié)省空間地安裝在高壓清潔設備10上。為了結構單元40,在下部18以及特別在底盤20上存在有容納部66。該容納部66從左側面14上的由底盤20形成的邊緣68 —直延伸到右側面15上的由底盤20形成的邊緣69。容納部66的底壁70在邊緣68的附近水平分布。聯(lián)接到該水平區(qū)段上并且在邊緣69的方向上,底壁70在下側面17的方向上呈弧形地分布,而且基本上以具有底壁70的不同彎曲半徑的三個區(qū)段的方式分布。比較大的第一區(qū)段大致布置在高壓清潔設備10的中心區(qū)域內,比較窄的第二區(qū)段在邊緣69的附近,而更窄的第三區(qū)段則處于前述兩個區(qū)段之間的高壓清潔設備10的橫向上??傮w上底盤20由此在呈弧形彎曲的底壁70區(qū)域內構造了橫向于高壓清潔設備10的縱向取向的槽72。在高壓清潔設備10的橫向上,槽從由邊緣69間隔如邊緣68與邊緣69的寬度的大致十分之一的點一直延伸到由邊緣69間隔如邊緣68與邊緣69的寬度的大致四分之三的點。此外成本低廉地和制造技術上簡單整體式地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底盤20在槽72的區(qū)域內設計了第一下半殼74,結構單元40至少部分可以插入該下半殼內(圖5,在該圖中還事先借助離合機構64在風機葉輪52上聯(lián)接燃料泵54)。如果將結構單元40插入半殼74內,那么該結構單元利用其面朝底壁的下半部在該底壁的上面沉入半空間內,從而使得驅動軸線44水平地和平行于轉動軸線22地取向。通過驅動軸線44的水平取向,與高壓清潔設備10的縱向相關地實現(xiàn)了結構單元40在滾輪M和未示出的滾輪前面的裝入(圖4)。底盤20按照這種方式可以這樣小地構造,S卩,對于高壓清潔設備10而言僅要求很小的放置面。此外,具有水平驅動軸線44的結構單元40的裝入有利于高壓清潔設備10在其高度方向上的緊湊的幾何尺寸以及此外有利于高壓清潔設備10的低的重心。該高壓清潔設備由于低重心而特征在于高穩(wěn)定性。在第一半殼74內,可以將結構單元40按照未詳細描述的方式軸向地和徑向地與驅動軸線44所設置的和“按規(guī)定”的取向相關地固定。第二半殼76用于結構單元40進一步固定在底盤20上,該第二半殼與第一半殼74 一起構造了高壓清潔設備10的半殼式殼體78。半殼76整體式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以半圓形的蓋80的形式大致以倒立的槽的構型來設計。該半殼76與半殼74可以以能松開的方式連接。在半殼74與76之間形成的容納空間內,部分地容納有結構單元40,其中,風機葉輪52、通風裝置葉輪50和由馬達42和泵機組48組成的單元56的面朝通風裝置葉輪50的大致半部容納在容納空間內。各與驅動軸線44相關地在軸向上形成了結構單元40的端部的燃料泵M和泵機組48布置在半殼式殼體78的外面。通過這種結構形式,半殼式殼體78保護結構單元40至少部分不受外界影響并防止由使用者的直接抓取。但使用者出于維護目的可以按照方便使用者的方式接觸燃料泵M和泵機組48。在高壓清潔設備10的縱向上觀察,由底盤20在槽72與前側面12之間伸出有兩個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支撐元件82和84。支撐元件82與驅動軸線44相關地在軸向上大致布置在單元56的中心區(qū)域內,并且支撐元件84在軸向上大致布置在通風裝置葉輪50與風機葉輪52之間。支撐元件82和84構造了水平的支承區(qū)域86或者說88。其它的經(jīng)復雜造型的水平支承區(qū)域90在高壓清潔設備10的縱向上觀察地由底盤20設計在槽72與背側面13之間。該支承區(qū)域90與驅動軸線44相關地在軸向上大致在通風裝置葉輪50與泵機組48之間延伸(圖4)。在支承區(qū)域86、88和90上平放有高壓清潔設備10的承載裝置94的呈板形的承載件92。該呈板形的承載件92能夠與底盤20按照未詳細描述的方式能松開地連接,并且該呈板形的承載件與驅動軸線44相關地在軸向上大致從通風裝置葉輪50直至泵機組48地覆蓋半殼式殼體78 (圖2)。在支撐元件92上安裝有具有呈柱體形殼體外殼98和垂直定向的軸線100的可以加熱的換熱器96。該換熱器96通過已經(jīng)提到的排出管道62與泵機組48連接,以便為了提高清潔效果加熱經(jīng)施加壓力的液體。由換熱器96加熱的液體可以通過圖中未示出的排出管道被排出,該排出管道例如可以與能存放在軟管卷筒36上的高壓軟管連接。換熱器96的幾何尺寸以如下方式地測定,即,該換熱器在前側面12、背側面13、左側面14和右側面15的方向上不超出呈板形的承載件92。這意味著,泵機組48在左側面14的附近并且燃料泵討在右側面15的附近超出換熱器96的外界限地突出。用于換熱器96的這種幾何尺寸的選擇由此有利于高壓清潔設備10的維護方便性,其中能夠按照方便使用者的方式接觸泵機組48和燃料泵M。具有垂直定向的軸線100的、具有其在高壓清潔設備10的縱向上和橫向上的所選擇的幾何尺寸的換熱器96的直立取向此外引起如下,S卩,該高壓清潔設備如已經(jīng)提到的那樣,僅要求很小的放置面。在殼體觀的下面,在換熱器96與右側面15之間在殼體壁30上布置有燃料容器102,該燃料容器此外可以按照未示出的方式支撐在底盤20上。該燃料容器可以容納用于換熱器96的運行所需的燃料,該燃料可以通過圖中未示出的第一燃料管道輸送給燃料泵M。圖中同樣未示出的第二燃料管道將燃料泵M與換熱器96連接。在支撐元件84的面朝右側面15的側的旁邊,半殼式殼體78的上半殼76構造了呈接管形的聯(lián)接元件104。聯(lián)接元件104超出換熱器96的外界限地在右側面15的方向上伸出去。由此可能的是,保持在換熱器96上的流動通道106從聯(lián)接元件104出發(fā),首先以緊湊的結構形式并且結構上簡單地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從而該流動通道節(jié)省空間地經(jīng)過承載件92。在承載件92的上面,流動通道106大致呈直角地彎折并水平地分布,其中,該流動通道利用其背離聯(lián)接元件104的端部近似正切地聯(lián)接到換熱器96的殼體外殼98上。由風機葉輪52提供的燃燒空氣由此可以沿殼體外殼98的內周邊面流入到換熱器96中,事實證明,這在高壓清潔設備10的運行中對換熱器96中的燃燒過程是有利的。概括地說,通過將帶有僅一個具有水平取向的驅動軸線44的驅動裝置的結構單元40布置在以垂直取向的軸線100直立的換熱器96的下面,可以將高壓清潔設備10授予非常緊湊的結構形式。高壓清潔設備10通過這種結構形式此外要求了很小的放置面。該高壓清潔設備具有低的重心并因此特征在于良好的穩(wěn)定性。
權利要求
1.高壓清潔設備(10),包括用于加熱能由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排出的液體的能加熱的換熱器(96);具有限定了驅動軸線G4)的驅動軸06)的馬達02);用于提高液體壓力的泵機組G8);用于產(chǎn)生燃燒空氣流的風機葉輪(52)以及用于為所述換熱器(96)推送燃料的燃料泵(M),其中,所述泵機組(48)、所述風機葉輪(5 和所述燃料泵(54)沿所述驅動軸線G4)布置并能夠由所述驅動軸G6)驅動并且與所述馬達G2) —起構造結構單元(40),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單元00)與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的高度方向相關地布置在所述換熱器(96)的下面。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軸線G4)水平地取向。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具有至少一對能繞共同的轉動軸線02)轉動的滾輪(M),所述轉動軸線平行于所述驅動軸線 (44)取向。
4.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包括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取向的軸線(100)的直立換熱器(96)。
5.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包括上面保持有所述結構單元GO)的底盤O0)以及上面保持有所述換熱器(96)的、至少部分覆蓋所述結構單元的承載裝置(94)。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裝置(94)能與所述底盤 (20)能松開地連接。
7.按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裝置(94)具有帶有用于所述換熱器(96)的安裝面的、呈板形設計的承載件(92)。
8.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達0 或由馬達 (42)和泵機組08)組成的單元(56)布置在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的中心縱軸線上。
9.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機組G8)與所述驅動軸線G4)相關地在軸向上構造了所述結構單元GO)的第一端部。
10.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機組G8)至少部分地超出所述換熱器(96)的外界限突出。
11.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 包括沿所述驅動軸線G4)布置的并能由所述驅動軸G6)驅動的通風裝置葉輪(50)作為所述結構單元GO)的組成部分,用于產(chǎn)生冷卻所述馬達G2)的冷卻空氣流。
12.按權利要求11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裝置葉輪(50)以與所述驅動軸線G4)相關地軸向設置在所述馬達0 的前面的方式保持在所述驅動軸G6) 上。
13.按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機組08)布置在所述馬達G2)的背離所述通風裝置葉輪(50)的側上。
14.按權利要求11至13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葉輪(52)布置在所述通風裝置葉輪(50)的背離所述馬達0 的側上。
15.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葉輪(5 至少部分超出所述換熱器(96)的外界限地突出并且所述高壓清潔設備(10)具有從所述風機葉輪(52)出發(fā)的并指向所述換熱器(96)的方向的用于燃燒空氣的流動通道(106)。
16.按權利要求15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干,所述換熱器(96)具有殼體外殼 (98),所述殼體外殼具有布置在所述殼體外殼的面朝所述風機葉輪(5 的側上的用于燃燒空氣的進風ロ,在所述進風口上所述流動通道(106)相對所述殼體外殼(98)大致正切地聯(lián)接到所述換熱器(96)上。
17.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干,所述燃料泵(54)與所述驅動軸線G4)相關地在軸向上構造了所述結構単元GO)的第二端部。
18.按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高壓清潔設備,其特征在干,所述燃料泵(54)至少部分地超出所述換熱器(96)的外界限突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壓清潔設備(10),包括用于加熱可由高壓清潔設備(10)排出的液體的可以加熱的換熱器(96);具有限定了驅動軸線(44)的驅動軸(46)的馬達(42);用于提高液體壓力的泵機組(48);用于產(chǎn)生燃燒空氣流的風機葉輪(52)以及用于為換熱器(96)推送燃料的燃料泵(54),其中,泵機組(48)、風機葉輪(52)和燃料泵(54)沿驅動軸線(44)布置并可以由驅動軸(46)驅動并且與馬達(42)一起構造結構單元(40)。為了這樣地改進這種類型的高壓清潔設備,即,該高壓清潔設備具有更加緊湊的結構形式和更小的空間需求,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結構單元(40)與高壓清潔設備(10)的高度方向相關地布置在換熱器(96)的下面。
文檔編號B08B3/02GK102574165SQ20098016192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14日
發(fā)明者維爾納·施瓦布 申請人:阿爾弗雷德·凱馳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