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清潔薄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清潔薄片。
技術(shù)背景
以往,作為安裝于連結(jié)有把持部的掃除工具而使用的清潔薄片,公知有在基體材 料薄片上接合纖維集合體的薄片。
就安裝有這樣的清潔薄片的掃除工具,例如提出了能夠?qū)Π惭b有清潔薄片的主體 部分的易變形狀態(tài)和難變形狀態(tài)進行切換的掃除工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當使用該 掃除工具時,能夠根據(jù)變形的程度來改變對被清潔面的按壓力、清潔壓力、或者對被清潔面 的按壓面積,因此能夠使用單一的掃除工具進行與清潔形式相應的有效的清潔。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7-68772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安裝在掃除工具上的清潔薄片,只隨著掃除工具主體 部分的變形而變形,因此在主體部分難變形的情況下,清潔薄片就無法沿著位于家具背后 等間隙的形狀進入,因而無法充分地清潔該間隙。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沿著間隙的形狀進入,從而充分地清潔該間隙的清潔薄片。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技術(shù)方案1記載的發(fā)明是一種安裝于掃除工具的清潔薄片, 其特征在于,具備基體材料薄片;纖維集合體,其接合于上述基體材料薄片的一面、由纖 維集合而成;彈性部件,其接合于上述基體材料薄片的另一面、且能夠沿著被清潔部所具有 的間隙的形狀而彈性變形,該清潔薄片的特征在于,通過使上述掃除工具所具備的掃除工 具主體部,從該清潔薄片的長邊方向一端側(cè)插入而被安裝于上述掃除工具,在上述清潔薄 片安裝于上述掃除工具的狀態(tài)下,上述彈性部件至少配置在比上述掃除工具主體部的前端 更靠上述清潔薄片的長邊方向另一端側(cè)。
技術(shù)方案2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shù)方案1記載的清潔薄片的基礎(chǔ)上,其特征在于,上 述彈性部件形成為板狀。
技術(shù)方案3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shù)方案1或2記載的清潔薄片的基礎(chǔ)上,其特征在 于,該清潔薄片被設(shè)置成上述彈性部件被上述基體材料薄片覆蓋,上述纖維集合體覆蓋上 述基體材料薄片的外表面。
根據(jù)本發(fā)明,清潔薄片具備能夠沿著被清潔部所具有的間隙的形狀而彈性變形, 在清潔薄片安裝于掃除工具的狀態(tài)下,該彈性部件至少配置在比掃除工具主體部的前端更 靠清潔薄片的長邊方向另一端側(cè)。因此,即便在掃除工具主體部難變形的情況下,由于在清 潔薄片被安裝于掃除工具的狀態(tài)下,該清潔薄片比掃除工具主體部的前端更靠長邊方向另 一端側(cè)的部分借助彈性部件而變形,因此能夠沿著間隙的形狀進入,從而對該間隙充分地 進行清潔。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清潔薄片和掃除工具的一例的俯視立體圖。
圖2是用于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向清潔薄片安裝掃除工具后的狀態(tài)的一例的圖。
圖3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安裝于掃除工具的清潔薄片來清潔間隙的狀態(tài) 的一例的圖。
圖4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安裝于掃除工具的清潔薄片來清潔間隙的狀態(tài) 的另一例的圖。
圖5是使用安裝于變形例1的掃除工具的清潔薄片來清潔間隙的狀態(tài)的一例的 圖。
圖中符號說明
10...清潔薄片;11...基體材料薄片;12...纖維集合體;13...彈性薄片(彈 性部件);20、30...掃除工具;21、31...掃除工具主體部;22...把持部;121...纖維; A...被清潔部;B...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是,發(fā)明的范圍不局限于圖示 例。
本發(fā)明涉及的清潔薄片是安裝于掃除工具來使用的更換式清潔薄片。
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在清潔薄片10中,將長邊方向一端側(cè)稱為后側(cè)、另一端側(cè) 稱為前側(cè),將短邊方向一端側(cè)稱為左側(cè)、另一端側(cè)稱為右側(cè),將與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雙方 垂直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
本實施方式的清潔薄片10例如如圖1和圖2所示,是拖布狀的清潔薄片,構(gòu)成為 包括相互重疊的兩張基體材料薄片11 ;與基體材料薄片11 一側(cè)的面(外表面)接合由纖 維121...集合而成的纖維集合體12 ;與基體材料薄片11另一側(cè)的面(內(nèi)表面)接合且可 彈性變形自如的彈性薄片13。
而且,清潔薄片10例如如圖2所示,安裝成覆蓋掃除工具20所具備的掃除工具主 體部21的大致整體來使用。
具體而言,清潔薄片10通過將掃除工具主體部21從插入部IOa插入而被安裝于 掃除工具20來使用。
清潔薄片10例如如圖3和圖4所示,在被清潔部A有垃圾等固體狀污垢的情況下, 主要用纖維集合體12纏取該固體狀污垢,以便取出該固體狀污垢。
基體材料薄片11、11例如形成前后方向較長的矩形形狀,以未被纖維集合體12覆 蓋的面彼此對置的方式重疊,通過將長度方向另一端部(前端部)和短邊方向兩端部(左 端部和右端部)接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袋狀。即、由基體材料薄片11、11形成的袋狀體的長 度方向一端部(后端部)成為開口部。
基體材料薄片11是將規(guī)定的纖維作為纖維原材料,通過例如水刺(Spimlace)、 熱風(Air-through)、氣流成網(wǎng)(Air-laid)、點粘合(Pointbond)、紡粘(Spun bond)、針朿 Ij (Needle Punch)等公知的技術(shù)制造而成的無紡布。
作為規(guī)定的纖維,例如可以列舉出人造絲、纖維素纖維(lyocell)、天絲 (Tencel)、棉等纖維素類纖維,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等聚烯烴類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聚丁烯對太酸鹽等聚酯纖維、尼龍等聚酰胺類纖維。它們可以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 來使用。
另外,基體材料薄片11不局限于無紡布,只要是薄片則可以是任意材料,例如可 以是織布。
纖維集合體12通過采用規(guī)定的接合方法將纖維121...與基體材料薄片11接合 而形成。
作為規(guī)定的接合方法,例如可列舉出熱熔等公知的粘接劑、熱封、超聲波密封、縫 制、裝訂、栽毛。它們可以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這里,纖維121形成由很多纖維集合而成的纖維束(tow)。
纖維集合體12是由規(guī)定的纖維形成的纖維束狀的纖維121集合而成的。
作為規(guī)定的纖維,例如可以列舉出人造絲、纖維素纖維(lyocell)、天絲 (Tencel)、棉等纖維素類纖維,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等聚烯烴類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聚丁烯對太酸鹽等聚酯纖維,尼龍等聚酰胺類纖維。它們可以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 來進行使用。
彈性薄片13通過以下方式形成,例如通過在前后方向較長的矩形板狀的彈性部 件上,在從該彈性部件短邊方向中央部的長邊方向一端(后端)到長邊方向大致中央的位 置,設(shè)置大致矩形形狀的切口部13a而形成。
彈性薄片13是通過規(guī)定的粘接方法,將該彈性薄片13的兩面(上表面和下表面) 與基體材料薄片11、11粘接起來。因此,在該清潔薄片10中,可以將掃除工具主體部21從 插入部IOa插入,該插入部IOa的構(gòu)成包括由基體材料薄片11、11形成的袋狀體的開口 部、和設(shè)于彈性薄片13的切口部13a。
作為規(guī)定的粘接方法,例如可以列舉出熱熔等公知的粘接劑。
彈性薄片13是通過將規(guī)定的樹脂進行注塑成型等所形成的彈性部件。
作為規(guī)定的樹脂,例如可以列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熱可 塑性樹脂,硅橡膠、丁烯橡膠等軟質(zhì)樹脂。它們可以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掃除工具10例如構(gòu)成為,具備能夠插入到插入部IOa的形狀的掃除工具主體部 21、為了操作掃除工具主體部21而在掃除時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22。
在此,掃除工具20 (掃除工具主體部21)由難變形的部件形成。
接下來,說明清潔薄片10的使用方法。
首先,將清潔薄片10安裝于掃除工具20。具體而言,通過將掃除工具20的掃除工 具主體部21從清潔薄片10的插入部IOa插入,例如如圖2所示,將清潔薄片10安裝于掃 除工具20。
然后,使用者握住安裝有清潔薄片10的掃除工具20的把持部22,利用清潔薄片 10對被清潔部A進行擦拭清潔。
這里,清潔薄片10能夠進入被清潔部A具有的間隙B (家具Al與家具Al之間的 間隙、以及家具Al與墻壁A2之間的間隙),對該間隙B進行清潔。
具體而言,例如圖3所示,通過將安裝于掃除工具21的清潔薄片10插入家具Al與家具Al之間的間隙,由此能夠使清潔薄片10進入該間隙。
當進一步推入安裝于掃除工具21的清潔薄片10時,例如如圖4所示,該清潔薄片 10借助彈性薄片13而沿著家具Al和墻壁A2之間的間隙的形狀而彈性變形為側(cè)面觀察時 大致L字狀,因此能夠使清潔薄片10進入該間隙。
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清潔薄片10,具備基體材料薄片11 ;纖維集合體 12,其接合于該基體材料薄片11的一面、由纖維121...集合而成;彈性薄片13,其接合于 基體材料薄片11的另一面、能夠沿著被清潔部A所具有的間隙B的形狀而彈性變形,該清 潔薄片10通過使掃除工具20所具備的掃除工具主體部21從清潔薄片10的長邊方向一端 側(cè)(后端側(cè))插入而被安裝于掃除工具20,在清潔薄片10安裝于掃除工具20的狀態(tài)下,未 配置掃除工具主體部21的部分(比掃除工具主體部21的前端更靠清潔薄片10的長邊方 向另一端側(cè)(前端側(cè))的部分)能夠借助彈性薄片13發(fā)生彈性變形。
因此,雖然掃除工具主體部21由難變形的部件形成,但在清潔薄片10安裝于掃除 工具20的狀態(tài)下,該清潔薄片10比掃除工具主體部21的前端更靠前端側(cè)的部分借助彈性 薄片13而變形,能夠沿著間隙B的形狀進入,從而充分地清潔該間隙。
另外,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清潔薄片10,彈性薄片13形成為板狀。
因此,即便間隙B較窄也能夠進入該間隙B。
另外,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清潔薄片10,其被設(shè)置成彈性薄片13被基 體材料薄片覆蓋,纖維集合體12覆蓋基體材料薄片11的外表面。
S卩、清潔薄片10在該清潔薄片10的兩面具有纖維集合體12,因此能夠同時對相互 對置而形成間隙B的兩個面進行清潔。
此外,根據(jù)以上說明的本實施方式的掃除工具20,其具備被插入到清潔薄片10 中的掃除工具主體部21、和掃除時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22。
因此,即便用難變形的部件形成掃除工具主體部21,由于清潔薄片10能夠借助彈 性薄片13而變形,因此能夠沿著間隙B的形狀進入,從而充分地清潔該間隙。
另外,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題思想的范圍內(nèi)可以適當 地進行改變。
變形例1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由難變形的部件形成掃除工具主體部21,但不限于此,安裝 清潔薄片10的掃除工具的掃除工具主體部,例如可以如圖5所示的掃除工具30的掃除工 具主體部31那樣,由能夠沿著被清潔部A所具有的間隙B的形狀進行彈性變形的彈性部件 形成。
具體而言,掃除工具主體部31是通過將規(guī)定的樹脂進行注塑成型等而形成的彈 性部件。作為規(guī)定的樹脂,例如可以列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熱可 塑性樹脂,硅橡膠、丁烯橡膠等軟質(zhì)樹脂。它們可以單獨或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根據(jù)以上說明的變形例1的掃除工具30,掃除工具主體部31能夠沿著被清潔部A 所具有的間隙B的形狀進行彈性變形。
S卩、清潔薄片10在安裝于變形例1的掃除工具30的狀態(tài)下,不僅未配置掃除工具 主體部31的部分(被掃除工具主體部31的前端更靠前側(cè)的部分)能夠變形,而且例如如 圖5所示,配置了掃除工具主體部31的部分也能夠變形。因此與安裝于上述實施方式的掃除工具20的情況相比較,由于清潔薄片能夠進入到間隙B的深處,因而能夠更充分地清潔 該間隙B。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和變形例1中,是在基體材料薄片11的大致整個內(nèi)表面 配置了彈性薄片13,但不限于此,在清潔薄片10安裝于掃除工具20、30的狀態(tài)下,彈性薄片 13至少配置在比掃除工具主體部21、31的前端更靠清潔薄片10的長邊方向另一端側(cè)(前 端側(cè))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和變形例1中,是由基體材料薄片11、11形成袋狀體,但 不限于此,可以只將基體材料薄片11例如粘貼于彈性薄片13的兩面(上表面和下表面) 即可。
另外,基體材料薄片11、纖維集合體12、彈性薄片13、插入部10a(切口部13a)以 及掃除工具20、30的形狀不限于上述說明的形狀,可以是任意的。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清潔薄片,安裝于掃除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備 基體材料薄片;纖維集合體,其接合于上述基體材料薄片的一面,由纖維集合而成, 彈性部件,其接合于上述基體材料薄片的另一面、能夠沿著被清潔部所具有的間隙的 形狀而彈性變形,該清潔薄片通過使上述掃除工具所具有的掃除工具主體部從該清潔薄片的長邊方向 一端側(cè)插入,而被安裝于上述掃除工具,在上述清潔薄片安裝于上述掃除工具的狀態(tài)下,上述彈性部件至少配置在比上述掃除 工具主體部的前端更靠上述清潔薄片的長邊方向另一端側(c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清潔薄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彈性部件形成為板狀。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潔薄片,其特征在于, 該清潔薄片被設(shè)置成上述彈性部件被上述基體材料薄片覆蓋, 上述纖維集合體覆蓋上述基體材料薄片的外表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清潔薄片,能夠沿著間隙的形狀進入從而充分地清潔該間隙。安裝于掃除工具(20)的清潔薄片(10)的特征在于,具備基體材料薄片(11);接合于基體材料薄片(11)的一面、由纖維集合而成的纖維集合體(12);接合于基體材料薄片(11)的另一面、能夠沿著被清潔部(A)所具有的間隙的形狀而彈性變形的彈性薄片(13),該清潔薄片(10)通過使掃除工具(20)所具備的掃除工具主體部(21)從清潔薄片(10)的長邊方向一端側(cè)插入而被安裝于掃除工具(20),在清潔薄片(10)安裝于掃除工具(20)的狀態(tài)下,彈性薄片(13)至少配置在比掃除工具主體部(21)的前端更靠清潔薄片(10)的長邊方向另一端側(cè)。
文檔編號A47L13/20GK102028441SQ20101026545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開原加奈 申請人:大王制紙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