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下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529997閱讀:27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下降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下降器,尤其涉及ー種以人體自身重量為重力、通過手工控制的下降器。
      背景技術
      在《建筑物外墻清洗作業(yè)座板式單人吊具安全技術規(guī)范》中有關于棒式下降器的介紹。使用棒式下降器時,操作人員將工作繩自由端繞在下滑繩口中可以鎖定下降器,將工作繩從下滑繩口中解開則可實現(xiàn)下降,但在解開時應注意向下拉住工作繩以防止突然下降,這樣的操作往往給使用者帶來了操作上的困難、存在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現(xiàn)今棒式下降器往往給使用者帶來了操作上的困難、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棒式下降器,在外套筒上設置帶活門的承載件,工作繩纏繞在芯軸上形成繞繩之后、經(jīng)外套筒的套ロ、從承載件上滑過下垂至低處,在下降器的芯軸上設置壓繩件,在手工控制下壓繩件做上、下滑行,當壓繩件向上滑行后對芯軸上的繞繩進行擠壓,繞繩摩擦力増大,人體停止下降;當壓繩件向下滑行時繞繩不再被壓緊,繞繩摩擦力降低,人體下降。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ー種下降器,由芯軸和外套筒組合而成,所述芯軸上設置有上端頭、下端頭,芯軸下端設置有下吊鉤ロ,上端頭上設置有上滑繩ロ、下端頭上設置有下滑繩ロ,在端頭上還設置有定位件,所述外套筒上設置有套ロ、固定ロ,工作繩通過固定端固定在高處、經(jīng)芯軸上端頭的上滑繩ロ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上繞繩,外套筒套接在芯軸的上端頭、下端頭上并通過所述定位件與固定ロ之間的卡合進行固定,人體固定在芯軸的下吊鉤口上,其特征是工作繩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上繞繩之后、經(jīng)過下端頭的下滑繩ロ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下繞繩,在所述外套筒上還設置有具有活門的工作繩承載件,所述工作繩承載件設置在下端頭的下側(cè)且位于繞繩的出口處,在承載件下側(cè)設置有固定在外套筒上、對承載件起支撐作用的支撐件,工作繩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下繞繩之后、從套ロ出來、再滑過承載件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的支撐下垂至低處,所述芯軸上位于下繞繩的下側(cè)設置有套接在外套筒中、具有軸孔、沿芯軸上下滑行的壓繩件,所述壓繩件具有從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操控的部位,并且在所述壓繩件的下側(cè)設置有弾性件,所述彈性件一端固定在芯軸上、另一端壓緊壓繩件。在下降器上纏繞工作繩時,可以根據(jù)人體的重量來纏繞工作繩。當人手向下拉壓繩件時,壓繩件脫離下繞繩,繞繩摩擦力降低,人體下降;當人手松開壓繩件時,在弾性件的作用下壓繩件向上滑行恢復對下繞繩的壓緊,繞繩摩擦力増大,人體停止下降。設置工作繩承載件的功能在于使工作繩的重力施加在承載件上而不是直接施加在壓繩件上。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所述壓繩件呈倒立的具有桶腔的桶狀結構,壓繩件套接在芯軸上,壓繩件的軸孔上設置有缺ロ,所述彈性件通過固定件固定,所述彈性件置于壓繩件桶腔中,所述固定件套接在桶腔內(nèi)壁上并固定在芯軸上,在所述芯軸上設置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可以通過壓繩件軸孔上的缺ロ,所述卡位件與缺ロ錯位時壓繩件被固定,所述卡位件與缺ロ對齊時壓繩件被釋放向上滑行并壓緊繞繩。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所述承載件上設置有護繩件,工作繩從套ロ出來、滑過承載件的上側(cè)并從護繩件中經(jīng)過、最后下垂至低處,護繩件防止承載件移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在外套筒上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與承載件的活門配合防止承載件移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在所述外套筒與壓繩件的外表面上分別標注有指示芯軸卡位件與壓繩件軸孔缺ロ互相對齊的標志;在所述外套筒上還標注有指示所述固定ロ水平位置的標志。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在壓繩件上側(cè)設置有防滑墊,所述防滑墊與壓繩件是一體式固定的,壓繩件向上滑行時,防滑墊壓緊繞繩,卡位件呈長條形結構,壓繩件上的缺ロ與卡位件互相卡合防止壓繩件轉(zhuǎn)動。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在壓繩件上設置有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與壓繩件是分體式的,防滑件主要由防滑墊、墊座、卡ロ件組成,防滑墊與墊座固定在一起,卡ロ件與套ロ互相卡合防止防滑件轉(zhuǎn)動,壓繩件向上滑行時推動防滑件一起向上滑行,防滑件上的防滑墊壓緊繞繩,壓繩件向下滑行時防滑件離開繞繩。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所述防滑墊采用防滑膠澆鑄成型。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的另ー個技術方案是,ー種下降器,由芯軸和外套筒組合而成,所述芯軸上設置有上端頭,芯軸下端設置有下吊鉤ロ,上端頭上設置有上滑繩ロ,在上端頭上還設置有定位件,所述外套筒上設置有套ロ、固定ロ,工作繩通過固定端固定在高處、經(jīng)芯軸上端頭的上滑繩ロ進入纏繞在芯軸上形成繞繩,外套筒套接在芯軸的上端頭上并通過所述定位件與固定ロ之間的卡合進行固定,人體固定在芯軸的下吊鉤口上,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套筒上還設置有具有活門的工作繩承載件,所述工作繩承載件設置在位于繞繩的出口處,在承載件下側(cè)設置有固定在外套筒上、對承載件起支撐作用的支撐件,工作繩在芯軸上纏繞形成繞繩之后、從套ロ出來、再滑過承載件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的支撐下垂至低處,所述芯軸上位于繞繩的下側(cè)設置有套接在外套筒中、具有軸孔、沿芯軸上下滑行的壓繩件,所述壓繩件具有從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的部位,并且在所述壓繩件的下側(cè)設置有弾性件,所述彈性件一端固定在芯軸上、另一端壓緊壓繩件。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為在所述外套筒上設置有多個支撐件,所述承載件的活門可以穿過支撐件使承載件置于不同位置的支撐件上。因為當繞繩圈數(shù)不同時其出ロ位置也不相同,多個支撐件能夠使承載件與不同圈數(shù)的繞繩相對應。本發(fā)明提示,設置多個支撐件的特征可以應用在本發(fā)明的所有技術方案中。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只需用手操作下降器上的壓繩件,使其向下或向上滑動,人體就可以實現(xiàn)下降或懸停,操作簡單,既安全又方便。


      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圖7為現(xiàn)有棒式下降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I、圖2、圖7為平面結構示意圖,圖3、圖4、圖5為局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外部立體圖,圖2、圖7為使用時工作繩的繞繩圖。圖8、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8、圖9為平面圖結構示意圖,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為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15為外部結構示意圖。圖16、圖17為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6為外部結構示意圖,圖17為局部結構示意圖。圖18、圖19為本發(fā)明第三個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9為圖18旋轉(zhuǎn)180度的視圖。圖20圖為本發(fā)明第四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1、圖22、圖23、圖24、圖25為本發(fā)明第五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1為平面圖,圖22、圖23、圖24、圖25為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26、圖27、圖28、圖29、圖30、圖31為本發(fā)明第六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6為平面圖,圖27、圖28、圖29、圖30為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31為外部結構示意圖。圖32、圖33為本發(fā)明第七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芯軸,1. Ia上端頭,I. Ial上滑繩ロ,I. Ia2定位件,I. Ib下端頭,I. Ibl下滑繩ロ,I. 2a上吊鉤ロ,I. 2b下吊鉤ロ,I. 3卡位件;2.外套筒,2. I套ロ,2. 2固定ロ,2. 3. I第一對齊標志,2. 3. 2第二對齊標志;3.工作繩,3. I工作繩固定端,3. 2繞繩,3. 2a上繞繩,3. 2b下繞繩,3. 3工作繩自
      由端;4.人體;5.壓繩件,5. I軸孔,5. 2抓握部位,5. 3桶腔,5. 4缺ロ,5. 5第三對齊標志,5. 6 一體式防滑墊;6.彈性件;7 固定件;8.承載件,8. I承載件活門,8. 2護繩件;9.支撐件、9. I第一支撐件、9. 2第二支撐件;10.定位塊;11.防滑件,11. I防滑墊,11. 2墊座,11. 3卡ロ件,11. 4內(nèi)隔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圖7為現(xiàn)有棒式下降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I、圖2、圖7為平面圖結構示意圖,圖3、圖4、圖5為局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外部立體圖,圖
      2、圖7為使用時工作繩的繞繩圖。圖中顯示,現(xiàn)有棒式下降器,由芯軸I和外套筒2組合而成,所述芯軸I上設置有上端頭I. la、下端頭I. lb,芯軸I兩端設置有上吊鉤ロ I. 2a、下吊鉤ロ I. 2b,上端頭I. la、下端頭I. Ib上分別設置有上滑繩ロ I. lal、下滑繩ロ I. lbl,在上端頭I. Ia上還設置有外套筒2的定位件I. Ia2,所述外套筒2上設置有套ロ 2. I、固定ロ
      2.2,工作繩3通過固定端3. I固定在高處、經(jīng)芯軸I上端頭I. Ia的上滑繩ロ I. Ial進入纏繞在芯軸I上形成繞繩3. 2然后從下端頭I. Ib的下滑繩ロ I. Ibl下垂至低處,外套筒2套接在芯軸的上、下端頭上并通過定位件I. Ia2與固定ロ 2. 2之間的配合固定,人體4固定在芯軸I的下吊鉤ロ I. 2b上。圖2為現(xiàn)有棒式下降器的ー種繞繩圖,圖中顯示,繩子通過固定端3. I固定在高處,然后直接進入上滑繩ロ I. Ial纏繞在芯軸I上。圖7為現(xiàn)有棒式下降器的另ー種繞繩圖,圖中顯示,繩子通過固定端3. I固定在高處,然后穿過上吊鉤ロ I. 2a、進入上滑繩ロ
      I.Ial再纏繞在芯軸I上。圖2的纏繩方法很方便,由于工作繩不穿過上吊鉤ロ I. 2a而是直接進入上滑繩ロ I. lal, 因此下降器可以在工作繩的任何位置上纏繞工作繩,給搶險救生或高空作業(yè)帶來方便。圖7的纏繞方法給繞繩造成一定的麻煩,因為繩子的另ー個端頭必須從上吊鉤ロ I. 2a中穿過。圖中顯示,在現(xiàn)有技術中,棒式下降器的芯軸I與上端頭I. la、下端頭I. Ib是一體式地澆鑄或焊接固定在一起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纏繞在下降器芯軸I上的繞繩3. 2所產(chǎn)生的摩擦力來控制下降器的下降速度,可根據(jù)人體4重量的大小來選擇繞繩3. 2的圈數(shù),在芯軸I上纏繞工作繩之后再套上外套筒2,即可懸吊進行消防逃生、搶險、建筑物外墻清洗或由上向下運送物件等工作。使用時,操作人員將工作繩自由端3.3繞在下滑繩ロ l.lbl中可以鎖定下降器,將工作繩自由端3. 3從下滑繩ロ I. Ibl中解開則可實現(xiàn)下降,但在解開時應注意向下拉住工作繩以防止突然下降;這樣的操作給使用者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圖8、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圖15為本發(fā)明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8、圖9為平面圖結構示意圖,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為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15為外部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在本實施例中,下降器由芯軸I和外套筒2組合而成,所述芯軸I上設置有上端頭I. la、下端頭I. lb,芯軸I下端設置有下吊鉤ロ I. 2b,上端頭I. Ia上設置有上滑繩ロ I. lal,下端頭I. Ib上設置有下滑繩ロ I. lbl,在端頭I. Ia上還設置有定位件I. Ia2,所述外套筒2上設置有套ロ 2. I、固定ロ 2. 2,工作繩3通過固定端
      3.I固定在高處、經(jīng)芯軸I上端頭I. Ia的上滑繩ロ I. Ial進入纏繞在芯軸I上形成上繞繩
      3.2a,外套筒2套接在芯軸I的上端頭I. la、下端頭I. Ib上并通過所述定位件I. Ia2與固定ロ 2. 2之間的卡合進行固定,人體4固定在芯軸I的下吊鉤ロ I. 2b上;在本實施例中,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的是,工作繩纏繞在芯軸I上形成上繞繩3. 2a之后、經(jīng)過下端頭I. Ib的下滑繩ロ I. Ibl纏繞在芯軸I上形成下繞繩3. 2b,在所述外套筒2上還設置有具有活門的工作繩承載件8,所述工作繩承載件8設置在下端頭I. Ib的下側(cè)且位于繞繩的出ロ處,在承載件8下側(cè)設置有固定在外套筒2上、對承載件8起支撐作用的支撐件9,工作繩纏繞在芯軸I上形成下繞繩3. 2b之后、從套ロ 2. I出來、再滑過承載件8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8的支撐下垂至低處,所述芯軸I上位于下繞繩3. 2b的下側(cè)設置有套接在外套筒2中、具有軸孔5. I、沿芯軸I上、下滑行的壓繩件5,所述壓繩件5具有從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操控的部位5. 2,并且在所述壓繩件5的下側(cè)設置有弾性件6,所述彈性件6 —端固定在芯軸上、另一端壓緊壓繩件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繩件5呈倒立的具有桶腔5. 3的桶狀結構,壓繩件5套接在芯軸上,壓繩件5的軸孔5. I上設置有缺ロ 5. 4,壓繩件5的下側(cè)設置有彈性件6,彈性件6置于壓繩件5的桶腔5. 3中,弾性件6 —端通過固定件7固定,另一端壓緊壓繩件5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7套接在桶腔5. 3內(nèi)壁并固定在芯軸I上,在所述芯軸I上設置有卡位件I. 3,所述卡位件I. 3可通過壓繩件軸孔5. I上的缺ロ 5. 4,所述卡位件
      1.3與缺ロ 5. 4錯位時壓繩件5被固定,所述卡位件I. 3與缺ロ 5. 4對齊時壓繩件5被釋放向上滑行并壓緊下繞繩3. 2b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繩件5具有從外套筒2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操控的部位
      5.20圖8、圖14中顯示,使用之前,卡位件I. 3與缺ロ 5. 4錯位,在彈性件6的作用下,壓繩件5由卡位件I. 3固定在芯軸I上;在使用時,先將工作繩3通過固定端3. I固定在高處,然后經(jīng)上端頭I. Ia的上滑繩ロ I. Ial在上端頭I. Ia與下端頭I. Ib之間的芯軸上纏繞工作繩形成上繞繩3. 2a、再經(jīng)下端頭I. Ib的下滑繩ロ I. Ibl在下端頭與壓繩件之間的芯軸上纏繞工作繩形成下繞繩3. 2b,再將外套筒2套接在上端頭I. la、下端頭I. Ib和壓繩件5上,外套筒2與芯軸I通過定位件I. Ia2與固定ロ 2. 2之間的卡合進行固定,工作繩自由端
      3.3從外套筒2的套ロ 2. I出來、再滑過承載件8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8的支撐下垂至低處;用手轉(zhuǎn)動壓繩件5使卡位件I. 3與壓繩件軸孔缺ロ 5. 4互相對齊,此時在弾性件6的作用下壓繩件5將向上滑行將下繞繩3. 2b壓緊;最后,將人體4固定在芯軸I的下吊鉤ロ I. 2b上即可進行懸吊。圖9顯示,在彈性件6的作用下,下繞繩3. 2b被壓繩件5向上擠壓在下端頭I. Ib上。圖10為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所述彈性件6通過固定件7固定。圖11顯示,在本實施例中,壓繩件5上設置有軸孔5. I、軸孔缺ロ 5. 4。圖12、圖13中顯示,在所述外套筒2上還設置有具有活門8. I的工作繩承載件8,在承載件8下側(cè)設置有固定在外套筒2上、對承載件8起支撐作用的支撐件9。圖14為裝上壓繩件5后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在芯軸I上設置有卡位件
      1.3,卡位件I. 3與缺ロ 5. 4錯位時壓繩件5被固定。圖15為外部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工作繩纏繞在芯軸I上形成下繞繩3. 2b之后、從套ロ 2. I出來、再滑過承載件8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8的支撐下垂至低處。圖16、圖17為本發(fā)明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6為外部結構示意圖,圖17為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與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承載件8上設置有護繩件8. 2,工作繩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下繞繩之后、從套ロ 2. I出來、滑過承載件8的上側(cè)并從護繩件中經(jīng)過、最后下垂至低處,護繩件防止承載件8移位。圖18、圖19為本發(fā)明第三個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9為圖18旋轉(zhuǎn)180度的視圖。圖中顯示,與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在外套筒2上設置有定位塊10,所述定位塊10與承載件8的活門8. I配合防止承載件移位。圖20圖為本發(fā)明第四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與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外套筒2的外表面上標注有第一對齊標志2. 3. I、第二對齊標志
      2.3. 2,在壓繩件5的外表面上標注有第三對齊標志5. 5 ;當?shù)谝粚R標志2. 3. I與第三對齊標志5. 5對齊吋,芯軸卡位件I. 3與壓繩件軸孔缺ロ 5. 4互相對齊;將外套筒2的套ロ
      2.I與定位件I. Ia2互相對齊將外套筒2套接在上端頭I. Ia上并使第二對齊標志2. 3. 2與定位件I. Ia2在水平位置上互相對齊,此時轉(zhuǎn)動外套筒2,定位件I. Ia2與固定ロ 2. 2將卡合在一起。由于卡位件I. 3和缺ロ 5. 4都是位于內(nèi)部,第一對齊標志2. 3. I與第三對齊標志5. 5起指示卡位件I. 3和缺ロ 5. 4兩者互相對齊的作用;第二對齊標志2. 3. 2起指示定位件I. Ia2與固定ロ 2. 2兩者互相對齊的作用。圖21、圖22、圖23、圖24、圖25為本發(fā)明第五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1為平面圖,圖22、圖23、圖24、圖25為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與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在壓繩件5的上側(cè)設置有一體式防滑墊5. 6,所述一體式防滑墊5. 6與壓繩件5是一體式固定在一起的,壓繩件5向上滑行吋,防滑墊5. 6壓緊下繞繩3. 2b ;
      圖25中顯示,卡位件I. 3為長條形,在壓繩件做上、下移動時,壓繩件5上的缺ロ
      5.4 一直與卡位件I. 3互相卡合,卡位件I. 3防止壓繩件5轉(zhuǎn)動。圖26、圖27、圖28、圖29、圖30、圖31為本發(fā)明第六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6為平面圖,圖27、圖28、圖29、圖30為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圖31為外部結構示意圖。圖中顯示,與第一個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在芯軸上設置有防滑件11,所述防滑件11與壓繩件5是分體式的,防滑件11設置在壓繩件5的上側(cè),防滑件11主要由防滑墊
      11.I、墊座11. 2、卡ロ件11. 3組成,防滑墊11. I與墊座11. 2固定在一起,卡ロ件11. 3與套ロ 2. I互相卡合防止防滑件11轉(zhuǎn)動,壓繩件5向上滑行時推動防滑件11 一起向上滑行,防滑件11上的防滑墊11. I壓緊繞繩;壓繩件5向下滑行時防滑件1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行,離開繞繩。在圖27、圖28、圖29中顯示,墊座內(nèi)部還設置有內(nèi)隔板11. 4,內(nèi)隔板11.4的作用主要是確保防滑墊11. I與墊座11. 2的結合更牢固。本發(fā)明提示,在第五、第六實施例中,所述一體式防滑墊5. 6、防滑墊11. I可以采用防滑膠材料進行澆鋳。圖32、圖33為本發(fā)明第七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例提出的ー種下降器,由芯軸I和外套筒2組合而成,所述芯軸I上設置有上端頭I. Ia,芯軸下端設置有下吊鉤ロ
      I.2b,上端頭I. Ia上設置有上滑繩ロ I. lal,在上端頭上還設置有定位件I. Ia2,所述外套筒2上設置有套ロ 2. I、固定ロ 2. 2,工作繩3通過固定端3. I固定在高處、經(jīng)芯軸上端頭I. Ia的上滑繩ロ I. Ial進入纏繞在芯軸上形成繞繩3. 2,外套筒2套接在芯軸的上端頭
      I.Ia上并通過所述定位件I. Ia2與固定ロ 2. 2之間的卡合進行固定,人體4固定在芯軸的下吊鉤ロ I. 2b上。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外套筒2上還設置有具有活門的エ作繩承載件8,所述工作繩承載件8設置在位于繞繩的出ロ處,在承載件8下側(cè)設置有固定在外套筒上、對承載件起支撐作用的第一支撐件9. I,工作繩在芯軸上纏繞形成繞繩3. 2之后、從套ロ 2. I出來、再滑過承載件8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的支撐下垂至低處,所述芯軸I上位于繞繩3. 2的下側(cè)設置有套接在外套筒2中、具有軸孔5. I、沿芯軸上下滑行的壓繩件5,所述壓繩件5具有從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的部位5. 2,并且在所述壓繩件的下側(cè)設置有弾性件6,所述彈性件一端固定在芯軸上、另一端壓緊壓繩件。圖33顯示,在本實施例中,還設置有第二支撐件9. 2,所述承載件8的活門可以穿過第一支撐件9. 1,當承載件8置于不同的支撐件上時其所處的位置也不同。因為當繞繩圈數(shù)不同時繞繩出口位置也不相同,設置多個支撐件能夠使承載件的位置與不同圈數(shù)的繞繩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壓繩件5呈倒立的具有桶腔5. 3的桶狀結構,壓繩件5套接在芯軸I上,壓繩件5的軸孔5. I上設置有缺ロ 5. 4,所述彈性件6通過固定件7固定,所述彈性件6置于壓繩件5桶腔5. 3中,所述固定件7套接在桶腔5. 3內(nèi)壁上并固定在芯軸I上,在所述芯軸I上設置有卡位件I. 3,所述卡位件I. 3可以通過壓繩件軸孔上的缺ロ 5. 4,所述卡位件I. 3與缺ロ 5. 4錯位時壓繩件5被固定,所述卡位件I. 3與缺ロ 5. 4對齊時壓繩件5被釋放向上滑行并壓緊繞繩3. 2。在本實施例中,在芯軸I上設置有防滑件11,防滑件11與壓繩件5是分體式的,防滑件11的結構可以參照第六實施例;當壓繩件向上滑行吋,防滑件11壓緊下繞繩3. 2b。 本發(fā)明提示,第七實施例中設置多個支撐件的特征也可以應用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中。
      權利要求
      1.ー種下降器,由芯軸和外套筒組合而成,所述芯軸上設置有上端頭、下端頭,芯軸下端設置有下吊鉤ロ,上端頭上設置有上滑繩ロ、下端頭上設置有下滑繩ロ,在端頭上還設置有定位件,所述外套筒上設置有套ロ、固定ロ,工作繩通過固定端固定在高處、經(jīng)芯軸上端頭的上滑繩ロ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上繞繩,外套筒套接在芯軸的上端頭、下端頭上并通過所述定位件與固定ロ之間的卡合進行固定,人體固定在芯軸的下吊鉤口上,其特征是工作繩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上繞繩之后、經(jīng)過下端頭的下滑繩ロ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下繞繩,在所述外套筒上還設置有具有活門的工作繩承載件,所述工作繩承載件設置在下端頭的下側(cè)且位于繞繩的出口處,在承載件下側(cè)設置有固定在外套筒上、對承載件起支撐作用的支撐件,エ作繩纏繞在芯軸上形成下繞繩之后、從套ロ出來、再滑過承載件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的支撐下垂至低處,所述芯軸上位于下繞繩的下側(cè)設置有套接在外套筒中、具有軸孔、沿芯軸上下滑行的壓繩件,所述壓繩件具有從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操控的部位,并且在所述壓繩件的下側(cè)設置有弾性件,所述彈性件一端固定在芯軸上、另一端壓緊壓繩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所述壓繩件呈倒立的具有桶腔的桶狀結構,壓繩件套接在芯軸上,壓繩件的軸孔上設置有缺ロ,所述彈性件通過固定件固定,所述弾性件置于壓繩件桶腔中,所述固定件套接在桶腔內(nèi)壁上并固定在芯軸上,在所述芯軸上設置有卡位件,所述卡位件可以通過壓繩件軸孔上的缺ロ,所述卡位件與缺ロ錯位時壓繩件被固定,所述卡位件與缺ロ對齊時壓繩件被釋放向上滑行并壓緊繞繩。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所述承載件上設置有護繩件,工作繩從套ロ出來、滑過承載件的上側(cè)并從護繩件中經(jīng)過、最后下垂至低處,護繩件防止承載件移位。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外套筒上設置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與承載件的活門配合防止承載件移位。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套筒與壓繩件的外表面上分別標注有指示芯軸卡位件與壓繩件軸孔缺ロ互相對齊的標志;在所述外套筒上還標注有指示所述固定ロ水平位置的標志。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壓繩件上側(cè)設置有防滑墊,所述防滑墊與壓繩件是一體式固定的,壓繩件向上滑行時,防滑墊壓緊繞繩,卡位件呈長條形結構,壓繩件上的缺ロ與卡位件互相卡合防止壓繩件轉(zhuǎn)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壓繩件上設置有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與壓繩件是分體式的,防滑件主要由防滑墊、墊座、卡ロ件組成,防滑墊與墊座固定在一起,卡ロ件與套ロ互相卡合防止防滑件轉(zhuǎn)動,壓繩件向上滑行時推動防滑件一起向上滑行,防滑件上的防滑墊壓緊繞繩,壓繩件向下滑行時防滑件離開繞繩。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套筒上設置有多個支撐件,所述承載件的活門可以穿過支撐件使承載件置于不同位置的支撐件上。
      9.ー種下降器,由芯軸和外套筒組合而成,所述芯軸上設置有上端頭,芯軸下端設置有下吊鉤ロ,上端頭上設置有上滑繩ロ,在上端頭上還設置有定位件,所述外套筒上設置有套ロ、固定ロ,工作繩通過固定端固定在高處、經(jīng)芯軸上端頭的上滑繩ロ進入纏繞在芯軸上形成繞繩,外套筒套接在芯軸的上端頭上并通過所述定位件與固定ロ之間的卡合進行固定,人體固定在芯軸的下吊鉤口上,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套筒上還設置有具有活門的工作繩承載件,所述工作繩承載件設置在位于繞繩的出口處,在承載件下側(cè)設置有固定在外套筒上、對承載件起支撐作用的支撐件,工作繩在芯軸上纏繞形成繞繩之后、從套ロ出來、再滑過承載件的上側(cè)受到承載件的支撐下垂至低處,所述芯軸上位于繞繩的下側(cè)設置有套接在外套筒中、具有軸孔、沿芯軸上下滑行的壓繩件,所述壓繩件具有從外套筒中露出并供人手抓握的部位,并且在所述壓繩件的下側(cè)設置有弾性件,所述彈性件一端固定在芯軸上、另一端壓緊壓繩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下降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套筒上設置有多個支撐件,所述承載件的活門可以穿過支撐件使承載件置于不同位置的支撐件上。
      全文摘要
      一種下降器,為了解決現(xiàn)今棒式下降器往往給使用者帶來了操作上的困難、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棒式下降器,在外套筒上設置帶活門的承載件,工作繩纏繞在芯軸上形成繞繩之后、經(jīng)外套筒的套口、從承載件上滑過下垂至低處,在下降器的芯軸上設置壓繩件,在手工控制下壓繩件做上、下滑行,當壓繩件向上滑行后對芯軸上的繞繩進行擠壓,繞繩摩擦力增大,人體停止下降;當壓繩件向下滑行時繞繩不再被壓緊,繞繩摩擦力降低,人體下降。本發(fā)明提出的下降器,不但可以作為建筑物外墻清潔、裝修等施工時的懸吊工具,還可以作為建筑物消防救生、搶險或高空救生、作業(yè)時懸吊工具,還可作為人員空降時的專用設備。
      文檔編號A47L11/38GK102613945SQ20121009876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6日
      發(fā)明者何少敦 申請人:何少敦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