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流動式羽絨被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被子,具體涉及一種流動式羽絨被。
背景技術(shù):
傳統(tǒng)的填充物含絨量為90%以上的羽絨被,為了達到羽絨分布均勻的目的,將被芯分割成若干個獨立的空間,每個空間中填充的羽絨不產(chǎn)生流動。其中,切穿式羽絨被造成被芯表面橫向、縱向呈波浪形交織狀態(tài),導致被芯與人體接觸面減小,降低保暖效果;立襯式羽絨被,其表面橫向、縱向呈波浪形交織狀態(tài)雖有緩解,但其制作難度顯著提高,導致生產(chǎn)效率的降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使羽絨均勻分布的流動式羽絨被。技術(shù)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流動式羽絨被,包括上片面料層、下片面料層和羽絨被芯,所述上片面料層和下片面料層的三面縫合固定,所述上片面料層均勻分隔成多個長方形,所述上片面料層和下片面料層縫合的空腔內(nèi)填充有所述的羽絨被芯,所述每個長方形各邊居中部分與下片面料層縫合固定,縫合位置上留有縫合部分和空隙部分。作為優(yōu)化,所述每個長方形各邊的30-40%居中部分長度與下片面料層縫合固定。上片面料層和下片面料層之間填充有含絨量大于90%的羽絨(鴨絨或鵝絨)被芯,充分利用含絨量大于90%的羽絨(鴨絨或鵝絨),其含空氣量大,極易漂浮、游動的原理,被子在使用過程中,很小外力作用下,羽絨便可以通過每個正方形之間大量的通道之間發(fā)生頻繁的漂浮、游動,達到羽絨的均勻分布狀態(tài)。而含絨量小于90%的羽絨(鴨絨或鵝絨)由于其漂浮、游動能力的降低,羽絨均勻分布狀態(tài)效果會減弱。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流動式羽絨被,采用不完全縫合方式,使填充羽絨的被子柔軟舒適、與人體接觸的面積及表面橫向、縱向呈波浪形交織狀態(tài)顯著改善,生產(chǎn)效率顯著提聞。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選用上、下兩片200*230cm等規(guī)格的面料層三面縫合后,將200*230cm上片面料層I劃分成若干塊邊長為25-28cm的長方形3,再將每個長方形3邊長中的30-40%居中部分長度與下片面料層2用縫紉機縫合固定,縫合位置上留有縫合部分4和空隙部分5,最后,上片面料層I和下片面料層2縫合的空腔內(nèi)充入充入含絨量大于90%的羽絨(鴨絨或鵝絨)。圖中虛線加粗部分表示 縫合部分。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流動式羽絨被,包括上片面料層(I)、下片面料層(2)和羽絨被芯,所述上片面料層(I)和下片面料層(2)的三面縫合固定,所述上片面料層(I)均勻分隔成多個長方形(3),所述上片面料層(I)和下片面料層(2)縫合的空腔內(nèi)填充有所述的羽絨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長方形(3)各邊居中部分與下片面料層(2)縫合固定,縫合位置上留有縫合部分⑷和空隙部分(5)。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流動式羽絨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長方形(3)各邊的30-40%居中部分長度與下片面料層(2)縫合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流動式羽絨被,包括上片面料層、下片面料層和羽絨被芯,所述上片面料層和下片面料層的三面縫合固定,所述上片面料層均勻分隔成多個長方形,所述上片面料層和下片面料層縫合的空腔內(nèi)填充有所述的羽絨被芯,所述每個長方形各邊居中部分與下片面料層縫合固定,縫合位置上留有縫合部分和空隙部分。本實用新型的流動式羽絨被,采用不完全縫合方式,使填充羽絨的被子柔軟舒適、與人體接觸的面積及表面橫向、縱向呈波浪形交織狀態(tài)顯著改善,生產(chǎn)效率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A47G9/00GK202504841SQ20122001730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月16日
發(fā)明者張華 , 施勤, 潘敏 申請人:南通斯得福紡織裝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