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動烹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一種用于烹制食品的機器。目前使用的烹調裝置,主要是沿用多年的炒鍋,炒勺和鍋鏟(手拿著用來翻動鍋中食物的工具這里統(tǒng)稱作鍋鏟,簡稱鏟。加熱方式有電加熱或燃氣加熱及爐火加熱,這些用具互相獨立,只有通過人手拿放使用才聯(lián)系在一處完成烹制食物功能。電與燃氣加熱機理不同,于是有電鍋與燃氣鍋(一般與爐火加熱通用)相互獨立不能通用。造成一個家庭有多種鍋的局面。傳統(tǒng)加熱方式與微波加熱方式不同各有優(yōu)缺點,且兩種加熱用具分離不能結合一處發(fā)揮各的優(yōu)點。
由于人類社會的進步,各種自動化機器延生,即自動化是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方向,烹調自動化能把人從繁索的作菜中解脫出來,縮短不會烹調入學習烹制時間,幫助人們提高烹調質量。自動切菜到自動加料及自動溫控和自動烹調,可以徹底把人們從家庭烹制中解脫出來而自動烹調裝置又是達到高一級(如自動加料烹調)的基礎和關鍵。因而自動翻炒(包括其它方式如純煮的翻動)自動涮鍋,自動盛入指定位置容器中,是制造全自動烹調的基本結構。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可以,自動翻炒、自動涮鍋、自動盛入容器(盤碗等)的烹調裝置,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高自動化程度的基礎裝置,同時裝置上設置排泄污水(一般為涮鍋水)部件,來解決排污問題。并設置燃氣、電兩用鍋,使兩者一鍋通用達到兩者互補的效果。
實施方案一、設制可以自動翻動的鍋,進而達到自動盛出的目的。
目前使用的鍋,在鍋沿處設有鍋耳,或炒勺連有一個手柄,電炒鍋的鍋體連同電發(fā)熱器置于一個底座上通過底座支撐連接鍋體。炒鍋炒勺使用時座于爐上。因此不能燃氣、電通用,在許多人心中形成燃氣電不能通用和沒有必要的偏見。燃氣電通用可以節(jié)省鍋,減少占地空間,在沒有燃氣需用電時,或不用電使用燃氣時可以迅速轉挽,同時擴大了一單一電鍋的市場。
現(xiàn)有的炒鍋、炒勺需用鏟一鏟一鏟地把鍋中食物盛出或端起來翻倒,有時還要自己拿鏟,或他人使鏟攜助盛出食物,由于一般鍋沿是圓形,直徑大于盤碗等容器,因此容易把食物倒出容器口外,由于圓形鍋沿是適和人翻炒且千百年成為習慣用形,設制自動翻倒出食物和非圓鍋沿,從小于盤碗口處倒出食物即可達到克服現(xiàn)有鍋缺點。從而達到使工具質交為機器的效果。
1.在鍋體相應處(最好是在鍋沿附近或鍋內凹的圓心處)設置軸性部件(鍋軸一體或軸與鍋相對為軸瓦等,達到相對固定部份可以轉動)鍋體通過鈾性部件與整體相連并通過軸的作用使鍋體可以相對整體轉動或擺動。鍋體相應處或通過軸與動力裝置連接來驅動鍋體運動。(這樣整個鍋體不在靠鍋底座或座與灶爐上來支撐和放置,使鍋體可以相對整體運動)在鍋底部設置燃氣灶空間用來放置燃氣灶。在鍋相應處設置電加熱器,以達加熱目的。如
圖1,圖中A為主視圖B為側視圖。圖中a是鍋體,b是鍋沿,c是軸,圖中軸c與鍋體連為一體,d為與軸連接的部件,用來支撐固定軸c,d與整個裝置連為一體,c、d與間連接方式可以是軸承式或軸瓦式。e是燃氣灶,放置在鍋底部,由于d的作用使e與a不直接持觸,f是電熱管,電熱管f可以直接固定在鍋體上或制成電熱盤與整體連接,圖1.B中h是支撐連接電熱盤K的軸K可通過軸轉動到鍋底。鍋體動力裝置通過軸c或直接驅動鍋體運動。
在燃氣灶上或相應處設置動力裝置來驅動燃氣灶e可在相應方向上運動,以達控制燃氣對鍋的加熱溫度的變化如熱溫高e遠離鍋體溫低側移到與鍋體最近處,動力裝置與控制部份連接并設置溫度感應器來自動控制溫度。
2.鍋體的幾種形狀結構 傳統(tǒng)鍋體的形狀鍋口是圓形,整個鍋類似部分球形,目前的不沾鍋有類似柱形。一般鍋體體積較大,鍋口大于常用盤碗的口,因此用手翻倒時容易溢出容器外若把鍋體制成類似橢圓或方形等出口與容器口大小相應,從較窄處盛出食物則不會四溢,此法雖不適合人手用,卻適合自動烹調裝置。如圖2,圖中a是鍋沿類似橢圓形,b為相應容器,c為鍋體的支撐軸,軸兩側較e兩側距離短e作為鍋口,可以在e上開一個與盤碗形狀類似的口,圖3是圖2箭頭方向視圖,當鍋口轉到較低位置時食物倒出形狀有些類似下面的盛接形器口,以保容器盛接食物不易溢出。圖4為在垂直于鍋轉動軸心線的任意方向的剖視圖,a為鍋轉動軸,b為鍋體,c為鍋內凹面線在平面投影為圓弧。為滿足自動烹調的翻動,圓弧的度數(shù)θ大于180°,以保證食物不翻出鍋外和相對傳統(tǒng)鍋有兩個鍋底(傳統(tǒng)鍋的最大剖視面的圓弧投影小于等于180°)而且達到電與燃氣可用不同鍋底互不干涉和節(jié)能之效果。二.鏟用傳統(tǒng)烹調工具方式,一般都需翻動使食物各部份均勻加熱,自動烹調裝置需設制類似的鏟翻動食物,用傳統(tǒng)工具的鏟,在盛出時人手一鏟一鏟地鏟出鍋中食物或人手翻倒鍋中食物時鏟起刮落鍋上滯溜食物,涮鍋時用涮子來涮鍋。人手的翻動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動作過程,模擬人手翻動來翻動食物是目前人類難以辦到的。如果自動烹調裝置上再設制涮子,容易造成結構復雜。因此設置一個即能翻炒又能與鍋聯(lián)合起盛出食物的作用還能作涮鍋器使用的鏟,是以較簡單方式實現(xiàn)自動烹調的關鍵,從而使裝置結構簡單功能齊全成本降低,實用性增強。
1.設制通過軸可轉動的鏟,通過轉動這一最為簡單的方式來翻動,盛出和涮鍋。
設制一個鏟身與鍋內凹形狀大致相同的鏟,如圖5,鏟身的形狀在相應方位置于放鍋中的內凹形狀大致吻合,a是鍋體,鍋體與鍋軸f連為一體,通過軸與烹調裝置的應相部件連為一體,f為空心軸,兩側軸同心(即在一條軸心直線上),f空心處是鏟的軸,鏟軸g連為一體,軸與動力裝置連結,來驅動鏟轉動,圖中b為鍋內凹面剖視投影線,d是鏟上與鍋內凹相對的面的剖視投影線。e是鏟與鍋之間的空隙。
空隙要求較窄,最好小于0.1毫米,在鏟轉動時與鍋之相對面形成的空隙最好全在0-0.1毫米之間,以保證空隙不進入食物,同時起刮起食物,使鍋干凈以達涮鍋之效果。鍋內凹及鏟可涮涂不沾材料、以達較好翻動和涮鍋及不沾之效果。
2.鏟的形狀,可把鏟人為劃分成三部份如圖6。
圖中A為主視圖,B′為側視圖C′為府視圖。圖B與B′、C與C′的區(qū)別是兩者表示有不同的結構。第一部份為鏟的連接軸a,b稱作鏟身,c稱作檔片,b相對單箭頭表達b為厚度最好2毫米左右的鋼性材料,雙箭頭表示鏟寬(長寬相應可)。b上連有檔片c以確保把食物翻動(b較厚時可代替c)因B與B′不同的是B中鏟身在相應外有一定彎變曲,B′中鏟身相對不變較直且多出d′的虛線部份。
鏟身的府視圖在C中有一段弧形,此形狀制成大致與盛接容器外形相匹配。
圖A、B、C綜合一處為,鏟身在相應處漸漸偏離圖B的中心直線形成一個弧形,以達食物在鍋底相應方向被翻動時能與盛接器相配,不致溢出容器外。
圖A、B′、C′的綜合一處表示出一個程現(xiàn)出一個類似曲軸形象的鏟。鏟上有凸出的虛線表示的部件,其目的與圖A.B.C表示形狀目的相同當實線部份不變曲時,可設置虛線部件,達到變曲的相同效果。
3.與水管通接的鏟目前的鏟與水管獨立,涮鍋時通過水管或其他容器盛水放入鍋中。這里設置與水管連接的鏟,來起沖涮鍋體的目的,這樣可以省去涮子,攜助鏟涮鍋達到涮干凈的效果。
如圖7圖中a是鏟的軸,軸為內空心成管,通過密封圈閥門與水源相通,達到在鏟轉動時不致在連接處漏水。b為鏟身在鏟身上設置相應管徑的有若干小孔的管,d為管孔,開口于鍋凹相對面,或其它相應面。
在涮鍋時,水管閥門接通水從管孔處流出(有一定速度)起沖涮目的。同時還可以起到鍋中加水的作用。三、鍋與鏟的配合廚師顛勺使食物翻動均勻,而一般人難以學會廚師手藝,且炒勺以外的鍋顛動十分不便,本發(fā)明設制的自動翻炒,可摸擬廚師顛勺效果,且不需要廚師手藝,圖8中a為鍋,b為鏟,交叉線的圓塊表示食物,當鏟轉到虛線部份時,食物落下。a的垂直與鍋軸心線方向的剖視最大圓孤度大于180°。
1.鏟的工作方式(1)轉動(2).轉致如圖8中相應位置時反轉(類似于擺動)同時鍋體不動或相應距離擺動(小于鏟擺動角)。
2.鍋體內凹應與鏟形狀相適應,以保鏟在鍋內凹轉動時鏟身同鍋內凹對應曲面各部份始能與鍋體保持相應距離最好在0-0.1毫米之間,間距越小越好。
3.盛倒食物時,如圖9鍋口轉到容器上方相應處同時鏟相應運動即把食物盛出。
鍋軸與鏟軸同在一個軸心線上(有一定同軸度),如圖5這樣結構最為簡單,工作時,鍋口平面處于相應位置,如圖8鏟相應方向轉動一定位置時,鏟起食物到達一定高度后鏟漸翻轉朝下,食物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入鍋底達到翻動效果。
四本發(fā)明的自動烹調裝置整體布局與排污?,F(xiàn)有的涮鍋后排污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類似于盛食物把不盛出后涮凈;二是端起鍋倒出污水后涮凈。由于人們千百年的習慣形成鍋體沒有必要的設置,相應的排污裝置的偏見,以及以為排污裝置多余的傳統(tǒng)思維,本發(fā)明這里設置排污裝置,不僅解決了不需傳統(tǒng)盛倒,而且解決了自動烹調裝置的排瀉問題,使自動烹調更加完善。如圖10圖中a是鍋體從兩軸中心剖視圖,通過支撐架c支撐與其它部份連為一體,b是鍋運動的動力裝置,d是鏟,e是裝在整體上通過軸帶動鏟運動的動力裝置,K為鍋體上的電熱管。圖10中A是主視圖B是側視圖,f是燃氣灶,g是排污容器,h是與g相通的排污管。工作時燃氣或電熱管置于鍋底,加熱放入食物后鏟翻炒,需盛出時鍋口轉到相應位置倒入相應容器中涮鍋后,排污容器置于底口下從管排出涮鍋水通過移動f,或切斷電熱管電源來調解鍋內溫度。M是蓋與鍋體同圍成一個球形或扁球形,N是鍋蓋上的與微波發(fā)射器相連的導波室,微波從較大折射角射出,然后在鍋中被鍋體折射后在鍋內凹轉動達到加熱鍋內食物之作用,圖中虛線表示微波傳播路線。同時鏟由非金屬材料構成以免反射微波。這樣,由傳統(tǒng)加熱方式同微波加熱結合,兩者在不同加熱需要時使用,如炸鍋,炒、悶、燉,或解凍大塊食物,內外同熟等不同需要時使用,不僅發(fā)揮了各自優(yōu)點,而且即能烹制出傳統(tǒng)風味食物又能迅速快捷完成烹制過程的效果,同時還能產(chǎn)生其它口味的新菜系。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烹調裝置,有鍋、鏟、加熱器、動力裝置等。其特征在于在鍋的相應處有軸性結構[圖1]鍋通過軸性結構于整體相連接(被支持和固定),鍋體由動力裝置驅動能轉動或往復擺動;鏟上有軸性結構[圖5]鏟通過軸性結構于整體連接,鏟由動力裝置驅動,可繞或依軸轉動,或往復擺動,鏟與鍋相應面與鍋凹大致吻合[圖5],鏟按裝后能夠在鍋凹內轉動[圖5],鏟相應面與鍋凹面相對應部份形狀大致相同[圖5],鏟相對鍋轉動時,鏟與鍋之間保持相應狹窄空隙或鏟與鍋之間相接觸擦,以達涮凈鍋和防止夾雜食物在鍋與鏟之間的效果;當鍋口轉向相應位置時,鍋內食物從鍋口落出[圖9],鏟沿相應方向轉動及在相應位置與鍋配合即可把鍋中滯溜食物從鍋翻出,達到自動盛出的效果。[圖9]在鍋底處放置燃氣灶,相應處放置電熱器,即可達到燃氣、電兩用之效果[圖1]。可以在燃氣灶設置移動裝置或可以手動,使燃氣灶可以運動遠離鍋底以達降低鍋溫作用來調解溫度或設置控制通氣量大小的裝置通過調節(jié)燃氣燃燒發(fā)熱量來調節(jié)溫度或兩者取二或都有或切斷發(fā)熱電源來調解溫度。在相應位置設置容器,且容器通過管道來排瀉鍋口倒出的污水及把污水排入相應處(下水道或污物桶中)[圖10]。
2.一種自動烹調裝置用鍋,其特征是在鍋的相應處由軸性部件與整體連接[圖1、圖10],鍋體通過軸性連接被支撐,鍋體在動力作用下能轉動或擺動。
3.一種自動烹調裝置用鏟其特是鏟上有軸性部件并通過軸性部體與整體連接,鏟身與鍋接觸的相應面形狀大致相同,鏟在鍋凹內轉動或擺動起翻動食物或涮鍋作用[圖5]
4.一種與水管相通的烹調裝置用鏟其特征是鏟上設有相應大小的管[圖7]且經(jīng)過鏟軸[圖7]與水源通過閥門相連。管上有若干小孔[圖7]在涮鍋時水源閥門打開水通過水管從小孔流出起對鍋中滯留產(chǎn)生一定沖涮作用來攜助鏟涮鍋或向鍋內加水。
5.一種與容器口相應的烹調裝置用鏟,有鏟身、軸等。其特征是相對于一個沿軸心線方向的正投影視圖中一個平面的鏟身中心線大致在一條直線上的鏟[圖11],鏟身相應處變曲遠離平面(突然或漸漸)[圖6.B、B]圍成一個與盛接容器相匹配的形狀[圖6.C.C′],用來限制鍋中食物形成的形狀,確保與容器口大小相應使食物從鍋中盛出時不溢出容器外。
6.一種自動烹調用鍋其特征是在鍋盛出口處開一與盛接容器口相應的缺口[圖2、圖3]用來限制食物倒出時的形狀不大于下面盛接容器口。
7.一種自動烹調機上的排瀉污水的裝置,其特征是有一盛污水容器,容器與管道相連通,通過管道把污水排到相應去處。
8.一種自動烹調裝置上的燃氣、電兩用裝置其特征是在鍋體上或裝置相應處裝有電熱器,在鍋下方,有燃氣灶,或設有燃氣灶位置。用戶用電加熱時接通電,當用燃氣時關閉電加熱源,點燃燒燃氣,也可兩者同時用。
9.一種微波自動烹調裝置,可以有傳統(tǒng)加熱裝置,是在鍋蓋或鍋體相應處,由導波器把微波導入鍋中,使其在鍋中加熱食物[圖10]
10.一種自動烹調裝置用鍋其特征是在沿垂直于鍋軸心線方向的相應處鍋剖面視圖的鍋內凹面在圖中圍成一個大于180°的角的圓弧,即鍋內凹相應處,部視投影視線為大于半圓的孤[圖4]。
全文摘要
能自動翻炒、自動涮鍋、自動盛出、自動排泄涮鍋污水、燃氣、電通用,同時還可與微波發(fā)射裝置結合一處制成微波鍋達到既能傳統(tǒng)方式烹調還有微波爐之功能。
文檔編號A47J27/00GK1238163SQ9810918
公開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6月7日
發(fā)明者胡強 申請人:胡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