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特別是關于同一配重塊可利用不同組裝角度結合于一桿頭本體上,以提供二種以上配重效果的高爾夫桿頭構造。
背景技術:
:習用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如美國公開第2002/0137576號「具可調整配重塊的高爾夫桿頭〔GolfClubHeadwithAdjustableWeights〕」發(fā)明專利所示,其包含一桿頭本體、至少一配重螺絲及至少一飾蓋。該桿頭本體在適當位置設置至少一螺孔。各配重螺絲的長度短于該螺孔的深度,因而該配重螺絲可適當調整至螺設結合在該螺孔內的適當位置。該飾蓋則螺設結合在該螺孔的開口處,藉以修飾該螺孔的外觀。雖然上述配重螺絲可快速調整高爾夫桿頭的整體重心位置,但是在實際進行調整時,使用者必需費時費力的使用扳手逐一調整各配重螺絲及各飾蓋。再者,該配重螺絲及飾蓋的調整范圍過大,難以拿捏,亦造成使用者難以準確控制整體重心位置?;谏鲜鲆蛩?,確實仍有必要進一步改良上述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為克服上述公知結構的缺點,產(chǎn)生了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中一配重塊可利用不同組裝角度結合于一桿頭本體上,以提供二種以上不同配重效果,使本發(fā)明具有增加配重調整的裕度及便利性的功效。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次要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中一桿頭本體設有至少一凹槽,該凹槽選擇形成幾何或特殊設計的對稱形狀,以便利用不同組裝角度結合對應形狀的一配重塊,使本發(fā)明具有增加配重調整的裕度及便利性的功效。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包含一桿頭本體,其適當設置一凹槽,該凹槽內對稱設有數(shù)個容置部及至少一結合部;至少一配重塊,其設有一蓋板、數(shù)個凸部及至少一結合部,該蓋板與桿頭本體的凹槽具有相同的對稱形狀,該凸部提供不同配重分布,并可容設于該凹槽的容置部內;及至少一結合元件,其用以在組裝時結合該配重塊及桿頭本體的結合部,且該配重塊可在組裝時適當改變相對該凹槽的組裝角度,以快速改變高爾夫桿頭的整體重心位置。較佳的,該桿頭本體的凹槽及配重塊的蓋板是共同選擇形成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矩形、正多邊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星形的對稱形狀。較佳的,該配重塊的蓋板的凸部是一部份具有相同配重。較佳的,該配重塊的蓋板的凸部之間皆具有不同配重。較佳的,該桿頭本體的結合部及配重塊的結合部屬螺孔;及該結合元件屬螺桿。較佳的,該桿頭本體將二個該結合部180度對角設于該凹槽的二容置部內;及該配重塊將二個該結合部180度對角設在該蓋板的內面。較佳的,該桿頭本體在該凹槽的正中央位置設置單一該結合部;及該配重塊在該蓋板的內面的正中央位置設置單一該結合部。較佳的,該凹槽可選擇設于該桿頭本體的底部靠近后側、趾部、跟部、打擊面板、中央的位置上。較佳的,該凹槽可選擇設于該桿頭本體各側邊靠近后側、趾部、跟部的位置上。較佳的,該桿頭本體選自木桿型、鐵桿型、推桿型的桿頭。因此,本發(fā)明提出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在組裝時,該配重塊利用該結合元件結合在該桿頭本體的凹槽內,該配重塊可適當改變相對該凹槽的組裝角度,以改變高爾夫桿頭的整體重心位置。也就是說,其中一桿頭本體設置一凹槽,以供結合一配重塊。該配重塊可利用不同組裝角度結合于該凹槽,以提供不同配重效果。藉此,本發(fā)明確實不但能用以快速調整整體重心位置,且亦可相對增加配重調整便利性。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配重塊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分解剖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組合剖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進行另一組裝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配重塊配置位置的分解立體圖。圖6A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具有另一配重塊配置位置的組合后視圖。圖7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組合剖視圖。圖9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分解立體圖。附圖標號說明1桿頭本體11凹槽12容置部13結合部2配重塊20蓋板201結合部21第一凸部211結合部22第二凸部221結合部23第三凸部24第四凸部3結合元件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它自的、特征、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將特舉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圖1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包含一桿頭本體1、一配重塊2及二結合元件3。該桿頭本體1是選自木桿型、鐵桿型或推桿型等習用桿頭的基本構造,本發(fā)明在下文皆以木桿頭為例,故于此不再予詳細贅述各種桿頭的基本構造。該桿頭本體1在適當位置進一步設有一凹槽11,例如在底部〔Sole〕靠近后側(rear)的位置上設置該凹槽11。該凹槽11較佳是呈正方形、菱形或平行四邊形的幾何對稱形狀。該凹槽11的內底面則設有數(shù)個容置部12及二結合部13。該容置部12是對稱凹設于該凹槽11內的四個角隅位置,且各容置部12皆具有相同容積。該二結合部13是選擇180度對角設于該凹槽11的二容置部12內,該結合部13較佳為一螺孔,或亦可置換為其它等效結合構造。請參照圖1及2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配重塊2較佳是由比重不同于該桿頭本體1的材料制成,其包含一蓋板20、二第一凸部21及二第二凸部22。該蓋板20的形狀對應于該凹槽11的形狀,例如選自正方形、菱形或平行四邊形。該第一凸部21及第二凸部22凸設于該蓋板20的內面的四個角隅位置。該二第一凸部21相互鄰接,并適當設計至具有相同配重。該二第一凸部21之一選擇形成一結合部211,該結合部211較佳為一螺孔,或亦可置換為其它等效結合構造。該二第二凸部22亦相互鄰接,并適當設計至具有相同配重。該二第二凸部22之一選擇形成一結合部221,該結合部221較佳亦為一螺孔,或亦可置換為其它等效結合構造。該第一凸部21及第二凸部22之間具有不同的配重。該二結合部211、221呈對角設置。再者,該結合元件3較佳為螺桿,或亦可置換為其它等效結合構造。請參照圖3及4所示,在本發(fā)明進行組裝時,首先將該配重塊2的二結合部211、221適當對位至該桿頭本體1的凹槽11的二結合部13。接著,利用該二結合元件3分別穿過該結合部211、13或221、13,以便將該配重塊2螺設結合于該凹槽11內,如此即可完成組裝。組裝后,由于該第一凸部21及第二凸部22位于該桿頭本體的不同相對位置上,因此可將高爾夫桿頭的整體重心調整至一預定位置〔未繪示〕上。請參照圖5所示,當本發(fā)明進一步調整配重時,由于該配重塊2的蓋板20及凸部21、22至少具有180度的對稱形狀,因此該蓋板20在轉動180度后仍可順利結合于該桿頭本體1的凹槽11內。藉此,本發(fā)明即可快速互換該第一凸部21及第二凸部22的原相對位置,因此造成高爾夫桿頭的整體重心位移至另一預定位置[未繪示]上。亦即,本發(fā)明僅需調整同一配重塊2的組裝角度即可提供至少二種不同配重效果,且其組裝極為簡便,因此確實能增加調整配重的裕度及便利性。請參照圖6及6A所示,其揭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相較于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的桿頭本體1在底部或其它部位設置數(shù)個凹槽11,同時對應設置數(shù)組配重塊2及結合元件3。舉例而言,如圖6所示,該凹槽11可選擇設于該桿頭本體1底部〔sole〕靠近后側〔rear〕、趾部[toe]、跟部[heel]或打擊面板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如圖6A所示,該凹槽11亦可選擇設于該桿頭本體1各側邊[skirt]靠近后側〔rear〕、趾部(toe)或跟部[heel]的位置上。由于各配重塊2皆具二種組裝角度選擇,因此當設置三組配重塊2時,本發(fā)明將能提供2×2×2種不同調整配重的效果,依此類推。藉此,各配重塊2皆可分別變化其組裝角度,以造成不同相對配重效果,以提升調整配重裕度及符合不同產(chǎn)品的重心設計需求。請參照圖7及8所示,其揭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相較于第一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的配重決2在該蓋板20的內面對稱設置一第一凸部21、一第二凸部22、一第三凸部23及一第四凸部24,該第一凸部21、第二凸部22、第三凸部23及第四凸部24各具有不同配重。同時,該蓋板20在內面的正中央位置獨立設置一結合部201。該桿頭本體的凹槽11對稱設置相同容積的四個容置部12,而該凹槽11的正中央位置另獨立設置一結合部13。在組裝時,該蓋板20利用單一結合元件3結合于該凹槽11中,同時該蓋板20及凹槽11的非正圓對應形狀[如正方形、菱形或平行四邊形]則可相互卡掣,以便輔助維持穩(wěn)固結合的關系。藉由改變結合方式,該蓋板20將能以90度角調整各凸部21、22、23、24相對組裝于不同容置部12的位置,亦即同一配重塊2將能提供四種不同調整配重的效果。請參照圖9所示,其揭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相較于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的桿頭本體1的凹槽1及配重塊2的蓋板20是依產(chǎn)品需求選擇形成對應形成其它幾何對稱形狀,例如矩形[長方形]。該配重塊2的蓋板20是180度對稱設有該第一凸部21、第二凸部22及二結合部211、221。該凹槽11則180度對稱配置該二容置部12及二結合部13。藉此,該蓋板20同樣將能以180度角調整該二凸部21、22的相對組裝位置,亦即同一矩形配重塊2同樣能提供二種不同調整配重的效果。同理,本發(fā)明亦可依產(chǎn)品需求選擇形成其它幾何或特殊設計的對稱形狀,例如正多邊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或星形等,以直接利用同一的配重塊2的組裝角度變化提供二種以上不同調整配重的效果。如上所述,相較于習用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必需由數(shù)個配重螺絲分別控制不同螺設程度,而難以操作且不易精準調整等缺點,圖1的本發(fā)明在該配重塊2的蓋板20的內面直接180度或90度的對稱配置數(shù)個凸部21、22,并直接通過改變該配重塊2的組裝角度而提供不同配重效果,其確實可相對增加調整配重的裕度及便利性。雖然本發(fā)明已利用前述較佳實施例詳細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包含一桿頭本體,其適當設置至少一凹槽,該凹槽內對稱設有數(shù)個容置部及至少一結合部;至少一配重塊,其設有一蓋板、數(shù)個凸部及至少一結合部,該蓋板與桿頭本體的凹槽具有相同的對稱形狀,該凸部提供不同配重分布,并可容設于該凹槽的容置部內;及至少一結合元件,其用以在組裝時結合該配重塊及桿頭本體的結合部,且該配重塊可在組裝時適當改變相對該凹槽的組裝角度,以快速改變高爾夫桿頭的整體重心位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桿頭本體的凹槽及配重塊的蓋板是共同選擇形成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矩形、正多邊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星形的對稱形狀。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配重塊的蓋板的凸部是一部份具有相同配重。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配重塊的蓋板的凸部之間皆具有不同配重。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桿頭本體的結合部及配重塊的結合部屬螺孔;及該結合元件屬螺桿。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桿頭本體將二個該結合部180度對角設于該凹槽的二容置部內;及該配重塊將二個該結合部180度對角設在該蓋板的內面。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桿頭本體在該凹槽的正中央位置設置單一該結合部;及該配重塊在該蓋板的內面的正中央位置設置單一該結合部。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凹槽可選擇設于該桿頭本體的底部靠近后側、趾部、跟部、打擊面板、中央的位置上。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凹槽可選擇設于該桿頭本體各側邊靠近后側、趾部、跟部的位置上。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特征是,該桿頭本體選自木桿型、鐵桿型、推桿型的桿頭。全文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爾夫桿頭的可調整配重構造,其包含一桿頭本體、至少一配重塊及至少一結合元件。該桿頭本體適當設置一凹槽。該配重塊設有一蓋板及數(shù)個凸部。該蓋板與凹槽具有相同的對稱形狀。該凸部提供不同配重分布。在組裝時,該配重塊利用該結合元件結合在該桿頭本體的凹槽內,該配重塊可適當改變相對該凹槽的組裝角度,以改變高爾夫桿頭的整體重心位置。文檔編號A63B53/06GK1778426SQ200410090429公開日2006年5月31日申請日期2004年11月18日優(yōu)先權日2004年11月18日發(fā)明者羅來發(fā)申請人:復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