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集腰椎康復與健身兩用的鍛煉裝置,尤其是一種手腳協(xié)調(diào)運動機構。
背景技術:
過去一直被稱為老年病的腰椎疾病,目前已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專家表示,中國城市患者中有一半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其中大多數(shù)為從事伏案工作的白領人群。青少年因長期伏案學習并且缺乏體育鍛煉也有患腰椎疾病的風險。據(jù)資料顯示:成年人有80%遭受腰痛的困擾,而腰椎疾病近年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目前已達15.2%。所以,腰椎疾病的預防及治療刻不容緩!
而現(xiàn)有產(chǎn)品中,被動按摩型器材起到的預防腰椎問題效果不足又缺乏樂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已有被動按摩型器材的效果較差、趣味性較差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效果較好、趣味性較高的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的手腳協(xié)調(diào)運動機構。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的手腳協(xié)調(diào)運動機構,所述手腳協(xié)調(diào)運動機構包括兩套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對稱布置在框架兩側,一側的連桿機構包括手握桿、腳踏和輪盤,所述手握桿的中部通過第一支點連接在框架上,所述手握桿的下端與第一連桿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前端與第二連桿的下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通過第二支點連接在框架上,所述第二連桿上端與第三連桿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前端與折形桿的上端連接,所述折形桿的下端與弧形桿的中部連接,所述弧形桿的上端與第四連桿的下端鉸接,所述第四連桿的上端鉸接在輪盤的輪轂上,所述弧形桿的下端與滑塊鉸接,所述滑塊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滑軌上,所述滑軌位于床部的前方;
兩側的第四連桿與輪盤的輪轂的連接處之間設有相位差,兩個輪盤分別安裝在輪軸的兩端,所述輪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
進一步,所述相位差為180°。當然,也可以是其他角度。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有效預防腰椎問題,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使腰椎術后患者較快得以康復,主動式實現(xiàn)腰椎康復鍛煉,增強腰椎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的手腳協(xié)調(diào)運動機構的示意圖。
圖2為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和圖2,一種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的手腳協(xié)調(diào)運動機構,所述手腳協(xié)調(diào)運動機構包括兩套連桿機構,所述連桿機構5對稱布置在框架2兩側,一側的連桿機構包括手握桿6、腳踏和輪盤11,所述手握桿6的中部通過第一支點連接在框架2上,所述手握桿6的下端與第一連桿7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7的前端與第二連桿8的下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8的中部通過第二支點連接在框架2上,所述第二連桿8上端與第三連桿9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三連桿9的前端與折形桿10的上端連接,所述折形桿10的下端與弧形桿13的中部連接,所述弧形桿13的上端與第四連桿14的下端鉸接,所述第四連桿14的上端鉸接在輪盤11的輪轂上,所述弧形桿10的下端與滑塊鉸接,所述滑塊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滑軌15上,所述滑軌15位于床部1的前方;
兩側的第四連桿14與輪盤的輪轂的連接處之間設有相位差,兩個輪盤11分別安裝在輪軸18的兩端,所述輪軸18安裝在框架2的軸座上。
進一步,所述相位差為180°。當然,也可以是其他角度。
本實施例的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包括床部1、框架2、傳動機構3、螺桿升降機構4和連桿機構5,所述框架2上安裝螺桿升降機構4,所述螺桿升降機構4的動作端與所述床部1的底部聯(lián)動,所述連桿機構5設有用于供使用者手和腳操作的工位,所述連桿機構5通過所述傳動機構3與所述螺桿升降機構4聯(lián)動。
所述框架2用來支撐整體,床墊和靠枕部分則盡可能地提高人體舒適度;傳動機構3由錐齒輪、齒輪、鏈輪、鏈條及傳動軸構成,傳遞輸入動力;螺桿升降機構4主要由軸承座、錐齒輪、螺桿、升降套筒組成,以錐齒輪為輸入端,通過螺桿與升降套筒的相對運動實現(xiàn)升降;連桿機構5由多根桿件與輪盤組成,通過一定的連接方式,將使用者手和腳部的動力輸入傳動系統(tǒng)輸入端。人體全身運動產(chǎn)生的動力輸入到連桿機構,以連桿機構為起點,經(jīng)傳動系統(tǒng)傳遞動力,最后使得螺桿升降部分實現(xiàn)升降,在床面形成人體腰椎正常生理曲線。
連桿機構5:使用者雙手握住位于外部框架兩側的手握桿6,腳踏在裝置尾部的踏板上,踏板安裝在弧形桿13上。雙手非同向搖動手握桿6,雙腳隨著手的頻率踩動踏板,模擬人體行走。手部的力通過一系列的連桿擺動傳遞到輸出端輪盤11處,腿部的力以左側連桿機構為例,當手前后擺動手握桿6時,第一連桿7平動,傳遞到折形桿10前后擺動,如折形桿10前擺時,帶動弧形桿13向前移動,弧形桿13通過第四連桿14帶動輪盤11順時針轉動,兩側輪的運動相差設定相位差(例如半個周期),故整個機構可以形成周期性運動。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為:當使用該裝置進行腰椎鍛煉或腰椎康復訓練時,人平躺在床墊上,頭靠住靠枕,雙手握住裝置兩側的手握桿6,腳踏在裝置弧形桿13的踏板上。雙手非同向搖動桿。以左側連桿機構為例,當手前后擺動手握桿6時,第一連桿7平動,傳遞到折形桿10前后擺動,如折形桿10前擺時,帶動弧形桿13向前移動,弧形桿13通過第四連桿14帶動輪盤11順時針轉動。輪盤11與輪軸固定連接,故帶動輪軸轉動,由于兩邊的連桿機構5的輪盤在靜止時有180°的相位差,故轉動時一輪可以通過另一側的輪帶動通過死點,形成一個穩(wěn)定轉動的周期運動。輪軸的轉動通過傳動機構帶動螺桿升降機構動作,與螺桿升降機構的升降套筒固連的空心方形鋁管與床墊作用在床面形成中間上凸的人體正常生理曲度。遠動停止時,螺桿升降機構自鎖,床面保持當前的曲度;手腿反向的周期性協(xié)調(diào)運動使得床面回歸到原來的狀態(tài)。往復運動起到腰椎鍛煉及腰椎康復訓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