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紗的制造方法及其復合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般紡織品及編織物用的復合紗。
近年來,作為衣料用的紗,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追求具有新的審美觀或感性的紗。其中有所謂木紋風格的紗。其制造方法,有利用混紡的木紋風格,利用捻線的木紋風格,利用噴氣交織的木紋風格,但無論哪一種皆為規(guī)律性或完全隨機之物,而無法制造出自然的手工狀態(tài)之物。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自然的木紋風格的紗。
本發(fā)明是一種復合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精紡機牽伸由短纖維所構成的二支纖維束為細紗的精紡工序中,使一方的纖維束的供給速度根據(jù)1/f波動變化,以和另一方的纖維束進行捻合。
還有,本發(fā)明另一種復合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精紡機牽伸由短纖維所構成的二支纖維束為細紗的精紡工序中,至少將其中一方的纖維束的供給速度分為大小二階段,使其中一階段的供給速度根據(jù)1/f變動的時間間距變化,以和另一方的纖維束進行捻合。
本發(fā)明另一發(fā)明是一種復合紗,配置有由短纖維所構成的二支纖維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方的復合紗外周的存在及不存在的位置交替出現(xiàn),存在位置的長度以及不存在位置的長度隨著1/f波動變化。
以下對附圖作簡單說明圖1是顯示用以制造1/f波動的復合紗的精紡機的說明圖。
圖2是顯示以1/f波動變化一方的纖維束的供給速度時的復合紗的說明圖。
圖3是顯示以1/f波動的間距,交替的變化二支纖維束的供給速度時的復合紗的說明圖。
在上述附圖中,1-牽伸部,11-后羅拉,11T-后上羅拉,12-中羅拉,12T-皮圈,131、132-前羅拉,131T、132T-前上羅拉,21-1/f波動信號,221、222-控制器,311、312-粗紗,321、322-纖維束,33-復合紗,34-管紗,4-錠子部。
發(fā)明實施方式以下結合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精紡機精紡機可由二支粗紗來制造復合紗,例如圖1所示,以牽伸部1進行精紗311及312的牽伸,同時將粗紗311的纖維束321及粗紗312的纖維束322供給至前羅位131及132,此后,以錠子部4進行復合紗33的加捻,卷于管紗34的。前述牽伸部1具有后羅拉11、后上羅拉11T,中羅位12,皮圈12T,前羅位131、132,以及前上羅拉131T、132T。
(2)粗紗粗紗的纖維,可使用棉、麻、絲、羊毛等的天然纖維,或人造絲、銅銨絲、高強度再生纖維素纖維(例如,商品名添塞路)等的再生纖維、或尼龍、聚酯等的合成纖維等的短纖維及其組合。
(3)前羅拉的驅動前羅拉131、132,是用以牽伸纖維束,且分別獨立地被驅動控制。前羅拉131、132,如圖1所示,各具有前上羅拉131T、132T,分別以馬達M231、232驅動,而馬達M231、232則以控制器221、222控制。此控制器221、222,是用以進行根據(jù)1/f波動信號的驅動,及通常一定速度的驅動的切換。
控制器221、222的控制,例如,使其中一方的粗紗根據(jù)1/f波動信號供給時,另一方的粗紗以通常的一定速度(基準速度)供給,而得以制造具有1/f波動的復合紗。
(4)1/f波動信號針對1/f波動信號,若分析時間系列的功率頻譜,則其頻率(f)的強度大致與頻率成反比(1/f),而此點與人體基本的律動的變化相關,因此能賦予自然的木紋風格及手工制作的參差感。以另一角度來看,如果人持續(xù)受到相同的刺激將感到麻煩,與此相反的,如受到變化過于激烈的刺激反而伴隨而來的是不愉快感,適當結合此兩者的變動即為1/f波動(例如,日本特開平第7-243137號公告)。
1/f波動信號,可藉由于隨機數(shù)序列演算既定數(shù)量的系數(shù)所作成的數(shù)值序列求出,使用計算機等以周知的方法作成(如前述日本特開平7-243137)號公告。
再者,所謂1/f波動,是指具有頻率成分f的功率頻譜正比在1/fk,且k為1附近的值以及具有與此類似的頻譜的。
實施例以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以1/f波動使纖維束的供給速度變化時如以圖1的方式供給二支粗紗311、312時,二支紗皆會在通過一般的后羅拉11、中羅拉12后,將二支纖維束321、322供給至左右獨立動作的前羅拉131、132及分別與其連動的前上羅拉131T、132T。
使一方的纖維束的供給速度隨1/f波動變化以進行牽伸,另一方的纖維束則不變化而以一定的供給速度進行牽伸。作為1/f波動的變化例,如圖2(A)所示,相對于前羅位131的表面速度1(一定的供給速度V0),使前羅拉132的表面速度產(chǎn)生1/f波動的變化。1/f波動信號,例如,是規(guī)定為在設定的供給速度的變化幅度(1.00與1.25間)內變化。
若牽伸纖維束322的前羅拉132的表面速度相對于前羅拉131為1.00時(圖2(A)的L部),由于纖維束321、322是以相同速度供給,因此大致以等間距出現(xiàn)在表面,而成為如圖2(B)所示。
相對于此,若牽伸纖維束322的前羅拉132的表面速度相對于前羅拉131為1.25時(圖2(A)的M部),纖維束322相對于纖維束321變得較細,較長,纖維束321卷在所制造的復合紗33的外周而外露,而成為如圖2(C)所示。
因此,在L部的前羅拉131與前羅拉132的速度差為零,M部的速度差為最大。此時,前羅拉131的控制器221是以不使前羅拉的速度變化的方式進行控制。
藉以上述方式進行控制,二支纖維束的圖案,例如以圖2的L部與M部的圖案間的圖案來產(chǎn)生1/f波動的變化,而具有自然的木紋風格。
(2)以1/f波動的時間間距使纖維束的供給速度變化時如以圖1的方式供給二支粗紗311、312時,二支紗皆會在通過一般的后羅拉11、中羅拉12后,將二支纖維束131、132供給至左右獨立動作的前羅拉131、132及分別與其連動的前上羅拉131T、132T。
至少使一方的纖維束的供給速度做二階段的交替變化。此時,使其中一階段的供給時間的間距隨1/f波動變化。另一纖維束的供給速度,則保持一定,或也可使其供給時間的間距以與前述纖維束相反的1/f波動來變化。
就二支纖維束而言,將供給時間的間距隨1/f波動變化時,如圖3所示,在其中一階段,相對于前羅拉131的表面速度1,使前羅拉132的表面速度為1.25,于另一階段,相對于前羅拉131的表面速度1.25,使前羅拉132的表面速度為1,至少使一階段的供給時間以1/f波動的間距來變化。
當前羅拉131的表面速度為1.25時,如圖3的J部所示,相對于前羅拉132(表面速度1.0)的纖維束322,纖維束321變得較細、較長,粗紗312卷撓在所制造的復合紗33的外周而外露。相對于此,相反地當前羅拉131的表面速度為1.0、前羅拉131的表面速度為1.25時,如圖3的K部所示,相對于纖維束321,纖維束322變得較細、較長,粗紗312卷撓在所制造的復合紗33的外周。
以上述方式制造的復合紗33的圖案顯示在圖3。圖3的圖案,是以一方的纖維束露出在外周部分311的長度成為20mm左右的方式控制前羅拉131、132的旋轉,且前羅拉132的表面速度為1.25的階段中以1/f波動(t1、t2、t3……)的間距變化供給時間的。
如上述所述,二支纖維束321、322的圖案,會產(chǎn)生1/f波動變化,而具有既非規(guī)律性、亦非隨機變化的自然的木紋風格。
本發(fā)明可獲得如下效果,即(1)能獲得具有自然的木紋風格的復合紗;(2)使用本發(fā)明的復合紗,能獲得具有即非規(guī)律性,亦非隨機變化的自然的木紋風格的編織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精紡機牽伸由短纖維所構成的二支纖維束為細紗的精紡工序中,使一方的纖維束的供給速度根據(jù)1/f波動變化,以和另一方的纖維束進行捻合。
2.一種復合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精紡機牽伸由短纖維所構成的二支纖維束為細紗的精紡工序中,至少將其中一方的纖維束的供給速度分為大小二階段,使其中一階段的供給速度根據(jù)1/f變動的時間間距變化,以和另一方的纖維束進行捻合。
3.一種復合紗,配置有由短纖維所構成的二支纖維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方的復合紗外周的存在及不存在的位置交替出現(xiàn),存在位置的長度以及不存在位置的長度隨著1/f波動來變化。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木紋風格的復合紗,是在精紡機中,以根據(jù)1/f波動信號的供給速度或供給時間分別供給二支纖維束,以將其中一方的纖維束露出外周或織入中心的復合紗的制造方法及其復合紗。
文檔編號D01H5/36GK1263175SQ00100748
公開日2000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0年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2月12日
發(fā)明者武者利光, 丹羽由樹, 五十部亞昭, 堀越重男 申請人:日清紡織株式會社, 武者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