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84764閱讀:29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設計,尤其是指一種應用于編織繩索、鋼索或帶體的編織機后側(cè),可針對卷收滾筒予以省力取卸的編織機滾筒起重機構設計,以達到輕松裝卸該卷收滾筒的效果。
      該卷收滾筒40于使用時是必須呈可轉(zhuǎn)動狀樞設于編織機后側(cè),以將編織完成的繩索、鋼索或帶體卷收,但是習見編織機裝設卷收滾筒40的結構設計,均須作業(yè)者搬動提高該卷收滾筒40以進行活動裝設,而無其他省力的輔助機構,所以該作業(yè)者進行卷收滾筒40裝設時,即相當費力辛苦,尤其當卷收滾筒40全部卷滿繩索、鋼索或帶體后,將其卸下則更為一費力的苦差事。
      又習見編織機編織繩索、鋼索或帶體時,其繩索或帶體中間常須另外設有一紗線或銅線等,所以必須于編織機前端另外設有一大紗筒將該紗線或銅線引至機臺10上,以讓上述的紗線301纏繞編織。其中該大紗筒拆裝時,亦有相同于該卷收滾筒40取卸的費力缺點,因而造成作業(yè)者的工作更為艱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是包括一搖臂機構、兩連桿及兩支架,其特征是搖臂機構,是由一軸桿、一搖臂及兩曲臂構成,該軸桿于兩側(cè)桿身分別固設一徑向的曲臂,軸桿一側(cè)端固設一搖臂,并將軸桿呈可轉(zhuǎn)動狀橫跨設置于編織機后端,構成受搖臂扳動而呈轉(zhuǎn)動兩曲臂狀;連桿,是形成為長桿狀,利用兩支連桿分別裝設于搖臂機構及支架之間而呈聯(lián)動狀;支架,其是形成Y形的板片狀,于上端設有一凹槽,于中間部設有橫向銷孔供樞設于編織機后端兩側(cè)的滾筒架而呈可翻轉(zhuǎn)狀;兩連桿分別以前端樞接于搖臂機構的曲臂末端,并令后端分別樞接于兩支架下端。
      該搖臂機構乃以一軸桿呈可轉(zhuǎn)動狀橫設于編織機的后端,于其桿身固設有兩支下伸的曲臂并于軸桿一側(cè)端設有一搖臂;兩連桿是呈長桿狀,分別以前端樞設于搖臂機構的曲臂下端,并令后端樞設于兩支架的下端;而兩支架是為略呈Y形的板片,并分別框設于編織機后端兩側(cè)的滾筒架內(nèi)側(cè);籍此,即組成扳動該搖臂可利用連桿推拉兩支架翻轉(zhuǎn)的滾筒起重機構,從而達到應用兩支架省力取卸編織機滾筒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次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設計,其中,該兩支架后側(cè)的滾筒架內(nèi)側(cè)處是可分別設有一微調(diào)裝置,藉此控制兩支架翻轉(zhuǎn)的定位位置,使卷收滾筒的齒輪與編織機的齒輪準確咬合運轉(zhuǎn),以進行繩索、鋼索或帶體的卷收。
      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種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設計,其中,該編織機前端是可另設有一省力操作的起重機構,以于編織帶體中央需設一紗線或銅線等時,可將一大紗筒輕松架設于編織機前端,而將其紗線或銅線牽引至編織機上進行編織作業(yè)。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起重機構的組合狀態(tài)立體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起重機構的分解狀態(tài)立體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起重機構的組裝狀態(tài)側(cè)視圖。
      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起重機構的裝卸動作示意圖。
      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狀態(tài)立體圖。
      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拆卸動作示意圖。
      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裝置動作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應用時,(請參考圖5所示)是可往后扳動該搖臂機構1的搖臂12,使軸桿11及曲臂13向前回轉(zhuǎn)帶動連桿2拉扯兩支架3的底端,令兩支架3同步向后下方翻轉(zhuǎn),若此作業(yè)者即可將空卷收滾筒40推移契入,再將搖臂12往前扳動,使兩支架3往上翻轉(zhuǎn)撐起有齒輪401的卷收滾筒40,藉此輕松將卷收滾筒40裝設于編織機后端,以卷收編織完成的繩索、鋼索或帶體。同理,當卷收滾筒40繞滿繩索、鋼索或帶體時,即可輕松扳動搖臂12使兩支架3向后翻轉(zhuǎn),進而卸下該沉重的卷收滾筒40,獲致輕松方便的裝卸效果。
      其次,本實用新型籍該曲臂13、連桿2以及支架3的數(shù)個銷孔131、21、23、32等設計,使用者是可自由調(diào)整連桿2樞設位置,藉以適當控制該兩支架3翻轉(zhuǎn)的角度。又利用該微調(diào)裝置34設計,當兩支架3撐起卷收滾筒40令其齒輪401與編織機的傳動齒輪60咬合時,即可籍微調(diào)裝置34的微調(diào)螺栓341抵靠于兩支架3后端(如圖4所示)以使兩齒輪40、60精確咬合運轉(zhuǎn)。
      再者,(如


      圖1及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亦可于編織機的前端(或一側(cè)端)另設有一起重機構4,其是包括一手推把41、兩支撐架42及兩座板43組成,其中該手推把41是為一橫桿411于兩端分設有一扳桿412而構成冂形狀,該兩支撐架42是呈L形板片狀,于上端開設有一凹槽421,而該兩座板43是分別形成為板片狀;藉此,將兩座板43分別固設于編織機前端(或一側(cè)端)的兩邊,令該兩支撐架42分別樞設于兩座板43側(cè),并令手推把41的兩扳桿41底端分別固設于兩支撐架42側(cè)邊,即構成可取卸習見大紗筒70的起重機構。
      若此,當編織機其繩索、鋼索或帶體的編織作業(yè),該繩索或帶體中間須另外設有一紗線或銅線,而必須于編織機前端(或一側(cè)端)另外設有一大紗筒70,以將該紗線或銅線牽遷引至機臺10中央進行編織時,其裝設該大紗筒70的作業(yè)即可利用起重機構4輕松完成。(請參考圖7及圖8所示)作業(yè)者是可扳動手推把41使兩支撐架42往下翻轉(zhuǎn),再將大紗筒70滾入與支撐架42的凹槽421契合,若此再輕松扳起手推把41時,即可以該兩支撐架42撐起大紗筒70,以令大紗筒70裝置架設于編織機前端(或一側(cè)端),并牽引其紗線至機臺10上方進行編織作業(yè)。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技術手段,仍是在于前述包括一搖臂機構1、兩連桿2及兩支架3所組成的編織機滾筒起重機構,其不僅可如前述裝置于編織機后端,亦可裝設于編織機的前端或一側(cè)端,藉此應用于輕松裝卸該大紗筒70。由此可見,凡運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所為的簡易變更、置換,仍應包括于本案的專利范圍及技術精神中。
      權利要求1.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是包括一搖臂機構、兩連桿及兩支架,其特征是搖臂機構,是由一軸桿、一搖臂及兩曲臂構成,該軸桿于兩側(cè)桿身分別固設一徑向的曲臂,軸桿一例端固設一搖臂,并將軸桿呈可轉(zhuǎn)動狀橫跨設置于編織機后端,構成受搖臂扳動而呈轉(zhuǎn)動兩曲臂狀;連桿,是形成為長桿狀,利用兩支連桿分別裝設于搖臂機構及支架之間而呈聯(lián)動狀;支架,其是形成Y形的板片狀,于上端設有一凹槽,于中間部設有橫向銷孔供樞設于編織機后端兩側(cè)的滾筒架而呈可翻轉(zhuǎn)狀;兩連桿分別以前端樞接于搖臂機構的曲臂末端,并令后端分別樞接于兩支架下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其特征是該搖臂機構的軸桿兩側(cè)桿身分別套設一軸承座,軸承座固定于編織機后端,軸桿形成可轉(zhuǎn)動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其特征是該搖臂機構的軸桿一側(cè)端套設一定位環(huán),于定位環(huán)徑向設有一定位螺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其特征是該搖臂機構的曲臂末端桿身設有一排銷孔,以供與連桿前端樞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其特征是該連桿的前后端是分別設有銷孔,以供螺栓及螺帽穿設與曲臂及支架構成樞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其特征是該支架下端是設有數(shù)個銷孔,以與連桿后端樞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編織機的滾筒起重機構,其特征是該支架樞設處的后側(cè)滾筒架,設有一微調(diào)裝置,微調(diào)裝置是形成為一座狀,于其上端并螺設有一微調(diào)螺栓以抵靠于支架后端。
      專利摘要編織機的起重機構。使編織機操作更加省力,防止故障。包括一搖臂機構、兩連桿及兩支架,其特征是搖臂機構,是由一軸桿、一搖臂及兩曲臂構成,該軸桿于兩側(cè)桿身分別固設一徑向的曲臂,軸桿一側(cè)端固設一搖臂,并將軸桿呈可轉(zhuǎn)動狀橫跨設置于編織機后端,構成受搖臂扳動而呈轉(zhuǎn)動兩曲臂狀;連桿,是形成為長桿狀,利用兩支連桿分別裝設于搖臂機構及支架之間而呈聯(lián)動狀。
      文檔編號D07B7/00GK2529895SQ0220163
      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月17日
      發(fā)明者陳妙翰 申請人:陳妙翰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