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向動力洗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洗衣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雙向動力洗衣機的傳動機構以及配置該傳動機構的洗衣機。
背景技術:
傳統洗衣機其結構是由箱體、內桶、外桶、攪拌器、驅動系統以及控制系統等構成。洗衣時,內桶不轉動,攪拌器作正反方向旋轉,帶動桶內水及衣物轉動實現洗滌。該洗滌方法經過實踐檢驗,發(fā)現存在一些缺陷1、僅是依靠攪拌器旋轉來產生水流,洗滌形式單一,洗凈比難以提高。2、水流強度弱,衣物易產生纏繞。為了克服上述缺陷,一些洗衣機制造企業(yè)設計出一種“轉桶”洗衣機,其洗滌方式是,洗滌時,內桶處于自由狀態(tài),攪拌器轉動時,內桶靠攪拌器轉動產生的反作用力轉動,實現內桶與攪拌器反向旋轉,從而達到“搓衣”的目的。但該方法仍存在不足,由于內桶無動力驅動,內桶的轉動力度小,且攪拌器只在內桶底面正反轉,“搓衣”的效應不大,洗滌效果提高的不明顯,并且仍不能很好地解決衣物纏繞的問題。
為了解決現有“轉桶”式洗衣機所存在的不足,本專利申請人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洗滌方式,洗滌時,內桶與攪拌器均在動力的驅動下按相反方向轉動,進行洗滌,即雙向洗滌,這樣可以增大水流強度,提高洗凈比。而現有的洗衣機傳動機構無法實現上述雙向洗滌方式,如何盡快設計出雙向動力的傳動機構,則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要解決為雙向動力洗衣機配置傳動機構的問題。
為了達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傳動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所述的傳動裝置用來將動力裝置輸出的動力傳送給該洗衣機的內桶和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傳動裝置分別與安裝在外桶內的內桶和安裝在所述內桶中的用來攪拌衣物的攪拌器相連,其中在洗滌時,該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使內桶與攪拌器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能構成反向機構,通過該反向機構使內桶與攪拌器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各有兩套,一套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驅動內桶,另一套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驅動攪拌器,從而使內桶與攪拌器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兩套動力裝置輸入相同方向的轉動,兩套傳動裝置中一套輸出與其動力裝置輸入轉動同向的轉動,另一套輸出與其動力裝置輸入轉動反向的轉動。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兩套動力裝置輸入相反方向的轉動,兩套傳動裝置中兩套都輸出與其動力裝置輸入轉動同向的轉動。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兩套動力裝置輸入相反方向的轉動,兩套傳動裝置中兩套都輸出與其動力裝置輸入轉動反向的轉動。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動力裝置是兩套,而傳動裝置直接將內桶和攪拌器與動力裝置相連接,即所述的兩套動力裝置分別以相反方向的轉動直接驅動內桶與攪拌器。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動力裝置只有一套,分別驅動兩套傳動裝置,從而分別帶動內桶與攪拌器。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都只有一套,即內桶與攪拌器是由一套動力裝置和一套傳動裝置帶動。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傳動裝置為機械傳動裝置。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機械傳動裝置包括皮帶與齒輪變速器。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齒輪箱,齒輪箱包括一傳動軸和一輸出軸,兩軸上設有傳動齒輪,其中內桶與攪拌器中的一個由傳動軸直接驅動,另一個則由輸出軸驅動,傳動軸與輸出軸的轉動方向相反。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齒輪箱,齒輪箱包括一根動力輸入軸和兩根動力輸出軸,在所述的輸入與輸出軸上連接有輸入、輸出齒輪,輸出齒輪分別連接到洗衣機內桶軸和攪拌器軸上,從而帶動內桶與攪拌器轉動,所述的兩根輸出軸均由同一根輸入軸驅動,但轉動方向相反。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齒輪箱還包括中間軸和中間軸齒輪,其中一根輸出軸通過輸入、輸出齒輪與輸入軸直接嚙合,另一根則通過中間軸、中間軸齒輪及輸入、輸出齒輪與輸入軸嚙合。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齒輪箱,齒輪箱內下部裝有主動軸,該主動軸下端是動力輸入端且在齒輪箱殼體外,位于殼體內的軸上端為動力輸出端,內桶軸和插裝在內桶軸中空腔內的攪拌器軸下部裝在齒輪箱內,內桶軸下端裝有齒輪一,主動軸的上端為齒輪二,攪拌器軸下端裝有齒輪三,在齒輪箱內對稱地裝有兩對齒輪軸一、齒輪軸二,上述每根齒輪軸二、齒輪軸一上分別裝有倒“T”字形雙聯齒輪一、雙聯齒輪二,雙聯齒輪一具有第一、二、三齒輪段,雙聯齒輪二具有A齒輪段、B齒輪段,上述齒輪二與其兩側對稱設置的雙聯齒輪一的第一齒輪段相嚙合,上述齒輪三與其兩側對稱設置的雙聯齒輪一的第二齒輪段相嚙合;上述雙聯齒輪一的第三齒輪段與兩側的雙聯齒輪二的A齒輪段相嚙合,上述齒輪一與兩側的雙聯齒輪的B齒輪段相嚙合。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齒輪軸一、齒輪軸二插裝在齒輪箱箱體的上下殼體板的軸孔內,采用過盈配合;齒輪軸二、齒輪軸一與其相配裝的雙聯齒輪一、雙聯齒輪二為動配合。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在內桶軸下部空腔內裝有軸承一,在軸承一和內桶軸端面有一固定擋圈。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傳動裝置包括齒輪箱,齒輪箱內有一裝在攪拌器軸上的中心齒輪,該中心齒輪與至少一個以上行星輪相嚙合,而行星輪與內齒圈相嚙合,內桶軸與內齒圈相連接。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行星輪軸上端固定在一上行星架上,下端插裝固定在制動輪下端蓋上。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行星輪軸上端固定在齒輪箱上端的殼體上,下端固定在齒輪箱下端蓋上。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內齒圈上部是內齒圈上軸套,上述內齒圈上軸套與內桶軸制成一體或連接為一體。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在內齒圈上軸套與制動輪之間安裝有密封圈或軸承四中的至少一個,所述的軸承四為含油軸承或滾動軸承。
這種雙向動力洗衣機,還可以進一步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的行星輪為1-4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上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傳動機構實現了洗滌時,內桶與攪拌器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增大水流強度,提高了洗凈比。2、由于內桶與攪拌器同時按相反轉向轉動,會形成水流方向不斷轉換,容易使衣物不斷翻滾,減少了衣物纏繞的現象。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洗衣機的剖面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洗衣機的傳動機構的第一實施例的半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洗衣機的傳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齒輪箱的展開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齒輪箱結構布置簡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齒輪箱結構俯視方向布置簡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齒輪箱的立體圖之一;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齒輪箱的立體圖之二。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齒輪箱的俯視方向剖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傳動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齒輪箱的傳動關系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傳動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
1、洗衣機;2、箱體;3、外桶;4、內桶;5、攪拌器;6、排水電機7、皮帶輪一;8、傳動機構;9、電機;10、攪拌器軸;11、內桶軸;12、齒輪一;13、齒輪箱;14、制動桿部件;15、雙聯齒輪一;16、齒輪軸一;17、棘爪;18、外軸套;19、主動軸套;20、主動軸;21、離合彈簧;22、棘輪;23、復合單向軸承一;24、齒輪二;25、制動帶;26、軸承一;27、擋圈;28、雙聯齒輪二;29、齒輪軸二;30、齒輪三;31、齒輪箱殼體;32、軸承二;33、復合單向軸承二;34、軸承三;35、密封圈;36、軸承四;37、上行星架;38、中心齒輪;39、行星輪;40、內齒圈;41、制動輪;42、單向軸承;43、制動輪下端蓋;44、軸承五;45、制動輪下端蓋軸套;46、軸承六;47、方軸套;48、皮帶輪二;49、離合彈簧;50、制動臂部件;51、剎車帶;52、內齒圈上軸套;53、行星輪軸。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圖7,整個洗衣機用標記1代表,傳動裝置用標記8代表,動力裝置用標記9表示,齒輪箱用標記13代表。洗滌時,為了達到內桶4在動力的驅動下與攪拌器5相互反向轉動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對傳動裝置8的齒輪箱13的結構作了新設計,其結構是,該傳動裝置8是洗滌時使內桶4與攪拌器5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的傳動裝置8。所述的傳動裝置8包括齒輪箱13,齒輪箱13內下部裝有主動軸20,該主動軸20下端是動力輸入端且在齒輪箱13殼體外,位于殼體內的軸上端為動力輸出端,內桶軸11和插裝在內桶軸11中空腔內的攪拌器軸10下部裝在齒輪箱13內,內桶軸11下端裝有齒輪一12,主動軸20的上端為齒輪二24,攪拌器軸10下端裝有齒輪三30,在齒輪箱13內對稱地裝有兩對齒輪軸一16、齒輪軸二29,上述齒輪軸一16、齒輪軸二29插裝在齒輪箱上下殼體板的軸孔內,齒輪軸一16、齒輪軸二29與軸孔為過盈配合,上述兩對齒輪軸一16、齒輪軸二29的布置位置如圖5所示,上述每根齒輪軸二29、齒輪軸一16上分別裝有倒“T”字形雙聯齒輪一15、雙聯齒輪二28,齒輪軸二29、齒輪軸一16與雙聯齒輪一15、雙聯齒輪二28為動配合,雙聯齒輪一15具有三段齒輪段151、152、153,雙聯齒輪二28具有二段齒輪段,即A齒輪段281和B齒輪段282,上述齒輪二24與其兩側對稱設置的雙聯齒輪一15的第一齒輪段151相嚙合,上述齒輪三30與其兩側對稱設置的雙聯齒輪一15的第二齒輪段152相嚙合;上述雙聯齒輪一15的第三齒輪段153與兩側的雙聯齒輪二28的A齒輪段281相嚙合,上述齒輪一12與兩側的雙聯齒輪二28的B齒輪段282相嚙合。在內桶軸11下部空腔內裝有軸承一26,在軸承一26和內桶軸11端部有一固定擋圈27。
上述結構形式的傳動裝置8即可實現雙向洗滌,即洗滌時內桶4與攪拌器5相互反向轉動,具體工作原理如下
洗滌時,將棘爪17卡在棘輪22內,離合彈簧21不會抱緊主動軸套19與外軸套18,當正轉時在制動力的作用下,制動帶25剎住齒輪箱殼體31,當反轉時,復合單向軸承一23在單向制動力的作用下也剎住齒輪箱殼體31,以防其轉動。動力裝置即電機9經皮帶輪一7帶動主動軸20轉動,主動軸20上的齒輪二24帶動與其嚙合的雙聯齒輪一15的第一段齒輪段151轉動,雙聯齒輪一15的第二齒輪段152帶動與其嚙合的齒輪三30轉動,從而帶動攪拌器軸10(攪拌器5)轉動。與此同時,雙聯齒輪一15的第三段齒輪段153帶動與其嚙合的雙聯齒輪二28轉動,雙聯齒輪二28的B齒輪段282帶動與其嚙合的齒輪一12轉動,從而帶動內桶軸11(內桶4)轉動。
攪拌器軸10與內桶軸11轉向關系為主動軸20正轉→齒輪二24正轉→雙聯齒輪一15反轉→齒輪段152反轉→齒輪三30正轉→攪拌器軸10(攪拌器5)正轉。同樣,當主動軸20反轉時,也會使攪拌器軸10(攪拌器5)反轉。
主動軸20正轉→齒輪二24正轉→雙聯齒輪一15反轉→齒輪段153反轉→雙聯齒輪二28正轉→齒輪段282正轉→齒輪一12反轉→內桶軸11(內桶4)反轉。同樣,當主動軸20反轉時,也會使內桶軸11(內桶4)正轉。
從以上對傳動關系的分析可知,洗滌時,內桶4與攪拌器5實現了反向轉動且均有動力驅動。
脫水時,制動帶25松開,使整個齒輪箱13處于自由狀態(tài)。棘爪一17脫離棘輪22,主動軸20轉動時,使離合彈簧21處于旋緊狀態(tài),使主動軸套19(主動軸20與主動軸套19是通過花鍵連接)與外軸套18旋緊成一體,齒輪軸一16、齒輪軸二29與齒輪箱13同體固定,從而使主動軸20與齒輪箱13同步轉動,而不會發(fā)生相對轉動,因而齒輪箱13帶動攪拌器軸10和內桶軸11同向同步共同旋轉,從而實現脫水。
參見圖8和圖9,第二實施例的設計構思是齒輪箱13內有一裝在攪拌器軸10上的中心齒輪38,該中心齒輪38與四個行星輪39相嚙合,行星輪39裝在行星輪軸53上,使行星輪39可繞行星輪軸53轉動。上行星架37為圓環(huán)形,上面設有四個軸孔,行星輪軸53上端插裝固定在一上行星架37的軸孔內(采用過盈配合),行星輪軸53下端插裝固定在制動輪下端蓋43上(同樣采用過盈配合)。而行星輪39與內齒圈40相嚙合,內齒圈40為階梯形軸套形狀,下端是開口狀,上端是內齒圈上軸套52,內齒圈上軸套52為階梯形“縮頸”,內齒圈上軸套52與內桶軸11采用過盈配合緊密地連接成一體。內齒圈上軸套52與制動輪41之間安裝有密封圈35和軸承四36,該軸承四36可采用滾動軸承。在內桶軸11和攪拌器軸10之間裝有軸承二32,在齒輪箱殼體31外的上部與內桶軸11之間裝有軸承三34,在齒輪箱殼體31下端內與制動輪下端蓋軸套45之間裝有軸承五44,在齒輪箱殼體31下端內與制動輪下端蓋軸套45之間裝有單向軸承42,在攪拌器軸10與制動輪下端蓋軸套45之間裝有軸承六46,在制動輪下端蓋軸套45的下方以及攪拌器軸10的外部設有方軸套47,在制動輪下端蓋軸套45之外套有離合彈簧49,在齒輪箱13的一側裝有制動臂部件50。
參見
圖11,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主要不同的是,行星輪軸53上端固定在齒輪箱13上端的殼體上;下端固定在齒輪箱13下端蓋上,這樣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在齒輪箱13的下方設有復合單向軸承二33。
參見圖8、圖9和
圖10,上述第二實施例結構形式的傳動裝置也可實現雙向洗滌,即洗滌時內桶與攪拌器相互反向轉動,具體工作原理如下洗滌時,離合彈簧49處于放松狀態(tài),當皮帶輪二48帶動攪拌器軸10轉動時(即攪拌器轉動),中心齒輪38跟隨轉動→行星輪39轉動→內齒圈40轉動→內桶軸11轉動(即內桶轉動),從而實現了攪拌器與內桶按相反方向轉動(見
圖10)。傳動比為攪拌器∶內桶=(2-4)∶1。
脫水時,在離合彈簧49處于旋緊狀態(tài),攪拌器軸10與制動輪下端蓋43連在一起,此時,皮帶輪二48轉動時,攪拌器軸10與制動輪41(與剎車帶51相連)同時轉動,因行星輪39與制動輪下端蓋43通過行星輪軸53連接在一起,行星輪39與中心齒輪38無相對運動,也就是說行星輪39與中心齒輪38自身不能轉動,這時制動輪下端蓋43的轉動力通過行星輪軸53傳遞給行星輪39,而行星輪39傳遞給內齒圈40,內齒圈40傳遞給內桶軸11,因而內桶與攪拌器同速同向轉動進行脫水。
上述三個實施例的各種結構形式的傳動裝置8可配置在雙向動力洗衣機中,以實現雙向動力洗滌。
應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攪拌器5不僅限于現有結構形式的波輪,也可以是現有的其它攪拌裝置以及其它變化或改型,如可以是高波輪或桶形攪拌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8也可用于沿橫軸向、縱軸向及斜軸向轉動或擺動的洗衣機中。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描述,以說明和描述本實用新型。不應該認為上述描述是窮盡的或是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揭示的形式。顯然,對于本技術領域的熟練人員來說還能作出很多改進和變化可以采用諸如連桿機構、帶傳動機構、鏈傳動機構、凸輪機構、螺旋機構等等以及將各種機構疊加或復合而成的綜合機構這樣的傳動裝置,來解決和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所采用的包括皮帶傳動和齒輪傳動的傳動裝置一樣的技術問題,即最終使洗衣機的內桶與攪拌器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
所選擇和描述的實施例是為了最好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其實際應用,由此使本技術領域的其它熟練人員能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例,并具有各種改進適合于所考慮的特定使用情況。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和其等同物來確定。
權利要求1.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傳動包括動力裝置(9)和傳動裝置(8),所述的傳動裝置(8)將動力裝置(9)輸出的動力傳送給該洗衣機的內桶(4)和攪拌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裝置(8)包括齒輪箱(13),齒輪箱(13)包括一根動力輸入軸和兩根相互反向轉動的動力輸出軸,在所述的輸入與輸出軸上連接有輸入、輸出齒輪,輸出齒輪分別連接到洗衣機內桶軸(11)和攪拌器軸(10)上,內桶軸(11)上端連接內桶(4);攪器軸(10)上端連接攪拌器(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裝置(8)包括齒輪箱(13),齒輪箱(13)內下部裝有主動軸(20),該主動軸(20)下端是動力輸入端且在齒輪箱(13)殼體外,位于殼體內的軸上端為動力輸出端,內桶軸(11)和插裝在內桶軸(11)中空腔內的攪拌器軸(10)下部裝在齒輪箱(13)內,內桶軸(11)下端裝有齒輪一(12),主動軸(20)的上端為齒輪二(24),攪拌器軸(10)下端裝有齒輪三(30),在齒輪箱(13)內對稱地裝有兩對齒輪軸一(16)、齒輪軸二(29),上述每根齒輪軸二(29)、齒輪軸一(16)上分別裝有倒“T”字形雙聯齒輪一(15)、雙聯齒輪二(28),雙聯齒輪一(15)具有第一、二、三齒輪段(151、152、153),雙聯齒輪二(28)具有A齒輪段(281)、B齒輪段(282),上述齒輪二(24)與其兩側對稱設置的雙聯齒輪一(15)的第一齒輪段(151)相嚙合,上述齒輪三(30)與其兩側對稱設置的雙聯齒輪一(15)的第二齒輪段(152)相嚙合;上述雙聯齒輪一(15)的第三齒輪段(153)與兩側的雙聯齒輪二(28)的A齒輪段(281)相嚙合,上述齒輪一(12)與兩側的雙聯齒輪(28)的B齒輪段(282)相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齒輪軸一(16)、齒輪軸二(29)插裝在齒輪箱箱體(31)的上下殼體板的軸孔內,采用過盈配合;齒輪軸二(29)、齒輪軸一(16)與其相配裝的雙聯齒輪一(15)、雙聯齒輪二(28)為動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特征在于在內桶軸(11)下部空腔內裝有軸承一(26),在軸承一(26)和內桶軸(11)端面有一固定擋圈(27)。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特征在于傳動裝置包括齒輪箱(13),齒輪箱(13)內有一裝在攪拌器軸(10)上的中心齒輪(38),該中心齒輪(38)與至少一個以上行星輪(39)相嚙合,而行星輪(39)與內齒圈(40)相嚙合,內桶軸(11)與內齒圈(40)相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特征在于行星輪軸(53)上端固定在一上行星架(37)上,下端插裝固定在制動輪(41)下端蓋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特征在于行星輪軸(53)上端固定在齒輪箱(13)上端的殼體上,下端固定在齒輪箱(13)下端蓋上。
專利摘要一種雙向動力洗衣機,其傳動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所述的傳動裝置用來將動力裝置輸出的動力傳送給該洗衣機的內桶和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傳動裝置分別與安裝在外桶內的內桶和安裝在所述內桶中的用來攪拌衣物的攪拌器相連,其中在洗滌時,該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使內桶與攪拌器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本雙向動力洗衣機的傳動機構實現了洗滌時,內桶與攪拌器均由動力驅動且相互反向轉動,增大水流強度,提高了洗凈比。由于內桶與攪拌器同時按相反轉向轉動,會形成復合翻滾水流且方向不斷轉換,容易使衣物不斷翻滾,減少了衣物纏繞的現象。
文檔編號D06F37/30GK2658195SQ02241910
公開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0月18日
發(fā)明者柴永森, 張智春, 呂佩師, 許升, 姜戰(zhàn)存, 華澤珍, 王開明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