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洗衣機桶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全自動洗衣機,尤其是涉及一種通過把洗用水滲入衣物的方式來進行洗滌的滲透式洗衣機、這種滲透式洗衣機的控制方法及其所用的桶蓋。
背景技術:
通過把能量,如沖擊能,作用于衣物的方式來清除臟物的設備,根據所利用的能量類型的不同有振動洗衣機、滾筒洗衣機、攪拌洗衣機等。衣物的洗滌是利用振動器或攪拌機把沖擊能作用于衣物來進行的,或通過滾筒的旋轉洗滌衣物的。
圖1表示現有技術中的振動式洗衣機的一個剖面圖,參照這幅附圖來描述這種振動式洗衣機。
有一個內桶3可旋轉地安裝在外桶2的內部,內桶3上有許多洗滌孔5,外桶2用于儲存洗用水,其內的內桶3安裝有一個可旋轉的振動器4。在外桶2的下面設有一個排水閥9,用于把洗用水排到洗衣機外。一個旋轉力從安裝在外桶2底面上的馬達8傳送到與內桶3相連的脫水軸6a及與振動器4相連的洗滌軸6,使內桶3與振動器4旋轉。通過聯(lián)軸器7使洗滌軸6與脫水軸6a相互連接或相互脫離。
在外桶2上有一個桶蓋11,下面將會參照圖2對這個桶蓋11進行描述。桶蓋11大致呈環(huán)形的,它具有一個上表面部分11a,位于外桶蓋2與內桶蓋3的頂端;一個緊貼部分11b,從上表面部分11a的一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用于與外桶2的一內表面緊密地貼合;一個連接部分11c,從緊貼部分11b沿大致垂直方向突出,通過螺釘14與外桶2相連。所設置的桶蓋11用于防止噪音和泡沫的溢出,也防止雜物滲入內桶與外桶之間的空間。
下面將參照圖1和圖2,對前面所提到的現有技術中的振動式洗衣機的操作進行描述。
這種洗衣機的操作過程有洗滌過程、漂洗過程及脫水過程,通過依次操作每個過程,就可以完成洗滌。在洗滌過程中,當把衣物放入內桶3后,啟動洗衣機時,洗用水就被注入,直到達到內桶3和外桶2的一定水位。當供水結束時,在內桶3靜止的情況下,馬達8就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作間歇性轉動,這就使振動器4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轉動,從而對衣物進行洗滌。也就是說,振動器4重復地進行正轉和反轉,從而轉動內桶3內的衣物,同時也使水發(fā)生流動。于是,通過振動器4與水流的沖擊、與內桶3的摩擦以及洗滌劑的軟化等進行洗滌衣物。當洗滌過程執(zhí)行一個預定時間后,排水閥9就打開,把污水排出洗衣機。然后,向內桶3內注入干凈的洗用水,振動器4發(fā)生旋轉,進行一個預定時間的漂洗。在脫水過程期間,洗滌軸6與脫水軸相連,內桶3與振動器4在一個方向上一起高速旋轉。因此,洗用水通過洗滌孔5被排到外桶2內,并通過排水閥9排出洗衣機。
然而,現有技術中的這種洗衣機在洗滌時,主要采用象振動器或攪拌器這樣的機械能,這種洗衣機為了洗滌充分,就需要具備一定速度的旋轉力,這樣就造成衣物纏繞或對衣物造成損害。由于現有技術中的這種洗衣機在洗滌時,水被注入內桶和外桶,因此這種洗衣機在洗滌過程中洗用水及洗滌劑的用量都很大,同時,也由于供水時間及排水時間加長,而這些供水時間及排水時間與洗滌時間沒有直接關系,從而使整個洗滌過程加長。
因此,在這個方面已作了一些研究,使洗滌時無需摩擦衣物,也不需對衣物進行沖擊,其中的一個方案就是采用滲透式洗衣機。也就是說,已經研究出,如果從衣物紡織纖維之間穿過的水的相對流速大于一定數值,水就能進行洗滌,而不對衣物產生摩擦,也不會使衣物產生纏繞。采用這個原理的洗衣機被叫做滲透式洗衣機。如USP 5191667中所公開的那樣,現有技術中的滲透式洗衣機通常設有一個洗用水噴嘴,用于向內桶內的衣物以一預定速度進行噴射洗用水,還設有一個單獨的泵,用于向洗用水噴嘴泵送洗用水。因此,現有技術中的這種滲透式洗衣機存在一些問題,即為了獲得洗滌所需的噴射力,就會使系統(tǒng)變得很復雜,而且泵的尺寸也很大。因此,現有技術中的這種滲透式洗衣機主要用作振動式洗衣機的補充裝置。
雖然在JP S51-13416中公開了一種洗衣機,這種洗衣機通過旋轉內桶來進行滲透洗滌,但是它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由于內桶只在一個方向上旋轉,因此,洗用水滲透進衣物的固定位置,這造成洗滌方面的差別,即發(fā)生衣物上有的地方被洗凈了,但有的地方卻沒被洗凈。
第二,由于只采用滲透洗滌,使得洗滌效率低。雖然滲透式洗滌能防止對衣物造成損害,并能防止衣物發(fā)生纏繞,但是總地來說,與振動式洗衣機相比,這種只采用滲透洗滌的效率還是較低的。
第三,由于這種洗衣機在向位于內桶與外桶之間的上部泵送洗用水并流入內桶時,沒有提供一個導向裝置來把洗用水導入內桶的內表面。且該洗衣機的泵水效率低。
現有技術中滲透式洗衣機所使用的桶蓋在噴射洗用水時會漏水。即,如圖2所示,由于現有技術中的桶蓋11是僅用螺釘14連接到外桶2上的,因此,洗用水通過桶蓋11的緊貼部分11b與外桶之間的間隙以及連接部分11c與外桶2頂部之間的間隙發(fā)生泄漏。此外,被泵送的洗用水從桶蓋內側飛濺到外桶2的外面,并由于這種飛濺的洗用水撞擊外殼,從而產生噪音。由于這種飛濺會造成洗用水的損失,從而使洗滌性能及漂洗性能降低。而且,泄漏和飛濺出的洗用水流到外桶102的外面,把洗衣機的各種電器元件弄濕,這就容易造成洗衣機發(fā)生故障或失常。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就針對一種滲透式洗衣機、這種滲透式洗衣機的控制方法、以及這種洗衣機所用的桶蓋,本發(fā)明基本上避免由于現有技術存在的局限和缺點所造成的幾個問題。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滲透式洗衣機以及這種洗衣機的控制方法,這種洗衣機結構簡單,而且能提高洗滌效率。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發(fā)明目的是提供滲透式洗衣機所使用的桶蓋,這種桶蓋能提高泵送效率及洗滌效率。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的附加技術特征及其優(yōu)點進行描述,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從這些描述中看得很清楚,或通過實施本發(fā)明就可以知道。本發(fā)明的目的和其它的優(yōu)點可以通過這里的書面描述、權利要求書及附圖中所指出的技術特征來實現。
為了實現本發(fā)明的這些優(yōu)點及其它優(yōu)點,以及實現本發(fā)明所描述的發(fā)明目的,如概括和概要所描述的,用于控制全自動洗衣機的方法包括一個洗滌過程、一個漂洗過程和一個脫水過程,其中的洗滌過程或漂洗過程包括這樣一個步驟,即以一個大于預定速度的速度在一個方向上轉動內桶,該預定速度設定為使得由高速旋轉的內桶產生一離心力,把衣物推壓在內桶的壁面上,使內桶內的洗用水以大于所需速度的速度穿透衣物,完成洗滌并將那些透入衣物及向上排入外桶的洗用水再泵入內桶。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洗衣機,包含一個外桶,安裝在洗衣機主體內,用于儲存洗用水;一個內桶,可旋轉地安裝在外桶內,在內桶壁面上具有許多洗滌孔,用于把洗用水向外桶排放;一個振動器,可旋轉地安裝,并與內桶形成一個整體;一個馬達,直接與內桶及振動器相連;一個桶蓋,安裝在外桶的頂部,在馬達高速旋轉使洗用水從內桶經外桶又流回內桶時,該桶蓋用于把洗用水導入內桶;其中,在馬達的驅動下,內桶以一個大于預定速度的高速度以正向或反向旋轉,內桶的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洗用水以一個大于所需速度的速度穿透衣物,并經過內桶與外桶之間的空間又流回內桶,且由內桶旋轉方向的改變所產生的慣性使衣物下落(dropped),從而實現洗滌。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個桶蓋,該蓋安裝在洗衣機外桶的頂端,用于防止噪音及泡沫的溢出。這種桶蓋包括一個上桶蓋和一個下桶蓋,上桶蓋用于與外桶相連,下桶蓋位于上桶蓋的下面,并相互間隔開,用于與上桶蓋相連,從而在上桶蓋與下桶蓋之間形成洗用水通道。
應當知道,前面所作的概述與下面的詳細描述都是示范性和解釋性的,它們旨在對如權利要求書的本發(fā)明作出進一步的解釋。
在這里提供一些附圖,它們作為描述的一部分,以便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這些附圖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它們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發(fā)明原理。
在這些附圖中圖1是現有技術中振動式洗衣機的一個剖面圖;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3A~3C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滲透式洗衣機的剖面圖,其中圖3A表示一滲透洗滌過程,圖3B表示一個攪拌洗滌過程,圖3C表示一個恢復流動洗滌過程;圖4~6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桶蓋的剖面圖;圖7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優(yōu)選實施例中桶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8表示圖7所示桶蓋的立體裝配示意圖,其中具有部分零件剖面圖;圖9表示從圖8進行變化的一桶蓋的組裝剖面圖;圖10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桶蓋的立體示意圖;圖11表示裝配到洗衣機上的圖10中所示桶蓋的剖面圖;圖12表示圖10中所示桶蓋的操作原理;圖13表示對圖10中所示桶蓋進行變型所得桶蓋的立體示意圖;圖14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中桶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15表示圖14所示桶蓋的分解剖面圖;圖16表示圖15中“B”部分的放大的剖面圖;圖17表示圖14所示的桶蓋的分解圖;圖18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四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桶蓋的連接結構的一個變型的剖面圖;圖19~22表示圖14所示桶蓋的不同變型的剖面圖;圖23表示圖14所示桶蓋的另一改型的剖面圖;圖24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五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桶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5表示一個部分被切除的示意圖,用于說明圖24所示桶蓋的運作情況;圖26表示圖24所示桶蓋的一種變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7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六優(yōu)選實施例中桶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8表示沿圖27中I-I線的剖面圖;圖29表示沿圖27中II-II線的剖面圖;圖30表示圖27所示桶蓋的一種變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31表示沿圖30中III-III線的剖面圖;圖32表示圖27所示桶蓋的另一種變型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33表示沿圖32中IV-IV線的剖面圖;圖34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七優(yōu)選實施例中桶蓋的底視圖;圖35表示圖34所示桶蓋的底視圖;圖36表示圖34所示桶蓋的縱向剖面圖;圖37A和37B中的每一圖表示圖34所示桶蓋一種變型的底視圖。
圖38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第八優(yōu)選實施例中桶蓋的底視圖;圖39表示圖35所示桶蓋的底視圖;
圖40和41分別表示圖38所示桶蓋的一種變型的底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發(fā)明,其中的例子在附圖中進行說明。下面就參照圖3A-3C來描述滲透式洗衣機及其控制方法。
對照圖3A-3C,這種滲透式洗衣機有一個可旋轉的安裝在外桶102內且具有許多洗滌孔104的內桶103,帶有一個與內桶103一起構成一個整體的振動器105。在內桶103的頂部設有一個流體平衡器108,用于在旋轉期間對內桶103進行平衡。此外,在外桶102的頂端有一個桶蓋400,用于防止噪音,防止泡沫形成,并對洗滌過程進行引導。在外桶102和一排水閥109的下面設有一個馬達107,用于提供旋轉動力。馬達107采用可變速馬達更佳,馬達具有一根直接與單一驅動軸106相連的轉軸,驅動軸轉動內桶103和振動器105,而無需采用附加的動力傳動裝置。本發(fā)明的上述滲透式洗衣機通過改變馬達107的旋轉速度就能很方便地進行滲透洗滌、攪拌洗滌及恢復流動洗滌。
下面將對照圖3A-3C來描述本發(fā)明上述滲透洗衣機的操作情況。
滲透式洗滌將對照圖3A來描述。當啟動洗衣機時,馬達107就高速旋轉。然后,使與馬達107相連的驅動軸106發(fā)生旋轉,也使振動器105及與驅動軸相連的內桶103高速旋轉。正如在對現有技術中所作的描述的那樣,滲透式洗滌要求流體穿過衣物的洗用水的相對流速大于一定的數值,且這個流速應該能足夠產生一個能使洗用水從內桶流向外桶的離心力,然后又流到內桶。當振動器105與內桶高速旋轉時,就會產生一個離心力,把內桶103內的衣物推向內桶103的壁面,并把內桶103內的洗用水通過內桶103上的洗滌孔104推向外桶102,當洗用水從衣物的織物纖維之間穿過時,就能進行滲透洗滌。被推向外桶102的洗用水和外桶102底面上的洗用水沿著位于內桶103與外桶102之間的空間由這個離心力來進行向上泵送,直到這些洗用水沖擊到桶蓋400,洗用水沖擊到桶蓋400后又回流到內桶103內。由于內桶103的高速旋轉,從而產生一個離心力,這個離心力使流入內桶103的洗用水具有一個很高的壓力。因此,通過由離心力及洗用水的重力所形成的壓力,使洗用水對衣物有一個沖擊力,從而對衣物有一種擊打效果,這就使洗滌效率得到提高。
同時,正如在現有技術中所描述的那樣,當內桶只在一個方向上進行旋轉的情況下,就會發(fā)生洗滌差別,這種洗滌差別的程度取決于衣物的各部分,因為衣物在桶內的位置一直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內桶在正向方向上旋轉一個預定時間后,內桶就在相反的方向上進行旋轉。然后,當內桶的旋轉方向從正向變?yōu)榉聪驎r,被推向內桶壁的衣物就會聚集在內桶的中央,并且隨著內桶的加速,衣物會重新被推向壁面。于是,由于洗用水所穿過的衣物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所以能防止洗滌差別。
同時,正如所說的那樣,本發(fā)明的滲透式洗衣機通過改變馬達的速度和旋轉方向,不僅可以進行滲透式洗滌,而且還能進行攪拌式洗滌及恢復流動洗滌。圖3B表示一個攪拌洗滌過程,下面參照圖3B來描述攪拌洗滌過程。
通過把旋轉速度設定為低于一定的數值,就可以獲得攪拌洗滌。也就是說,如果馬達的旋轉速度被設定得相對低,那么振動器和內桶103也就以一個低的速度進行旋轉,使離心力降低,從而不能把位于內桶103與外桶102之間的洗用水往上推,而是使洗用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被推向內桶103壁面的衣物落到內桶103的底部,從而被浸入洗用水內。在這種情況下,由內桶103的旋轉所造成的水流有利于攪拌洗滌,其原理與現有技術中的振動式洗衣機的原理相同。既能滲透洗滌,又能攪拌洗滌,從而具有很好的洗滌效率。
圖3C表示恢復流動洗滌(restoration circulation washing)過程,下面將參照圖3C來描述恢復流動過程。
如果在滲透洗滌過程中以一個很高速度旋轉的內桶103停下來或降低速度,那么,由于慣性而被推到內桶103的內壁的衣物就聚集在內桶103的中央部分、且衣物相互碰撞。也就是說,衣物之間的相互碰撞或衣物與振動器105之間的碰撞就能對衣物進行洗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進行恢復流動洗滌,雖然內桶103的旋轉可以停止,但是,仍可以進行恢復流動洗滌,而無需分別限制。由于內桶在滲透洗滌過程中不斷地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轉,因此,無論旋轉方向何時改變,都能使恢復流動洗滌自動地連續(xù)地進行。
當滲透洗滌、攪拌洗滌、恢復流動洗滌結束時,就進行脫水過程。當脫水過程結束時,就執(zhí)行再供水過程,以便進行隨后的漂洗過程。雖然本發(fā)明中的滲透式洗衣機可以只進行滲透式洗滌,但是優(yōu)選的情況是根據衣物的骯臟程度及衣物數量,使這種滲透式洗衣機適當地對滲透式洗滌、攪拌式洗滌及恢復流動洗滌進行組合。正如所描述的那樣,可以把一個洗滌過程或一個漂洗過程分成小間隔,以便在這些間隔內重復進行滲透洗滌和攪拌洗滌,或者采用與此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在完成滲透洗滌之后,使再供水來執(zhí)行攪拌洗滌。
下面將描述本發(fā)明的滲透式洗衣機及其控制方法的一些優(yōu)點。
由于本發(fā)明中的滲透式洗衣機主要進行滲透式洗滌,因此與振動式洗衣機相比,本發(fā)明中的滲透式洗衣機就減小了對衣物的損害,減小衣物的纏繞。在滲透式洗滌過程中,洗用水的再供給內桶使所消耗的洗用水的量減小,所用的洗滌劑的量也減小,且供水和排水都加快,這就減小了洗用水的供水時間和排水時間。此外,在振動式洗衣機中,外桶內的洗用水沒什么用,它只會干擾內桶103的旋轉,這是因為當內桶旋轉時,外桶內的洗用水產生一種摩擦,雖然內桶內的洗用水起一個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洗滌是通過內桶內的洗用水與衣物相接觸來進行的。因此,為了使旋轉平穩(wěn),使內桶盡可能地與外桶內的洗用水少接觸,這是很重要的。順便說一下,本發(fā)明中的滲透式洗衣機,向內桶與外桶內所供的洗用水的量不大(約50%),并且在進行洗滌時把洗用水重新泵入內桶。也就是說,外桶內的洗用水的量越小,內桶的旋轉就越平穩(wěn)。與現有技術中的滲透式洗衣機不同,本發(fā)明中的滲透式洗衣機不需要單獨的泵送裝置,因此系統(tǒng)簡單,通過對滲透洗滌、攪拌洗滌及恢復流動洗滌進行適當的組合使用,就能獲得滿意的洗滌效果,同時還可防止對衣物造成損害,防止衣物纏繞。本發(fā)明中的滲透式洗衣機利用高壓把內桶103內的水經內桶103與外桶102之間的空間泵送到內桶頂端,然后又回流到內桶103。因此,如果采用現有技術中的桶蓋,那么所泵送的洗用水的高壓會造成泄漏。雖然可以通過在外桶102的上表面設置一個墊圈來防止這種泄漏,但是要使墊圈與一個大直徑的外桶102精確的配合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優(yōu)選的方案是,對滲透式洗衣機的桶蓋結構進行適當地改變。下面將對本發(fā)明中的桶蓋進行描述。
下面將參照圖4~6,對本發(fā)明中的桶蓋的第一個實施例進行描述。第一實施例中的桶蓋與現有技術中的桶蓋大體相同,只是在這第一實施例中,另外設置了一個防漏裝置。
也就是說,與現有技術相似,第一實施例中的桶蓋400包括一個上表面部分411、一個緊貼部分413和一個連接部分412。然而,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連接部分412在大致中央處有一個向下突起,這個突起與緊貼部分413平行,在外桶102的頂部有一條槽,用于插入這個突起415。此外,在緊貼部分413與突起415之間的空間內有一個密封元件417,用于防止泄漏。
參照圖5,突起415的長度也可以做得短一些,以便把密封元件417設置在突起415下面的空間內。
參照圖6,密封元件可以設置在外桶102的頂端。更詳細地說,密封元件417安裝到外桶102的頂端,一個支撐件102b從外桶102的頂端部分102a的下面一處朝外的徑向突出。在桶蓋400上表面411的外周上形成一個水平部分441,水平部分441的一端向下彎曲,形成一個與外桶102內的支撐件102b的內表面相配合的緊貼部分413,而無需設置連接部分。為了使組裝容易,優(yōu)選的方案是用粘膠452把密封元件417與桶蓋的水平部分441相連。優(yōu)選的方案是把外桶102上的支撐件102b所突出的位置位于外桶102頂端的下面,以便在外桶102的頂端102a和支撐件102b之間提供一個空間。因為盡管設置了密封元件417,但如果發(fā)生洗用水泄漏,那么泄漏的洗用水就可以收集在這個空間內。收集在這個空間內的洗用水通過溢流管(圖中未示)被排出,這條溢流管與一條通氣管相連。第一實施例中的桶蓋,即使在高壓狀態(tài)下洗用水經密封元件417被泵送到桶蓋400的情況下,也能防止洗用水的泄漏。由于桶蓋400與外桶102相配合只需把桶蓋上的突起415插入外桶102的槽內即可,因此,裝配簡單。此外,由于槽用作導向,使桶蓋400精確地與外桶102配合,從而在洗衣機的洗滌過程期間可防止震動的發(fā)生。
同時,即使第一實施例中的桶蓋400能防止洗用水的泄漏,但是不能防止由于洗用水沖擊桶蓋所造成的洗用水的噴灑,也不可能把洗用水精確的導向內桶103內。因此,在本發(fā)明的第二至第七實施例中提供了改進的桶蓋。下面將參照圖7和圖8來描述第二實施例中的桶蓋。
第二實施例中的桶蓋200包括一個上桶蓋201和一個下桶蓋203。上桶蓋201與外桶102相連,下桶蓋203安裝在上桶蓋201的下面,上桶蓋201與下桶蓋203之間有一個空間,在上桶蓋與下桶蓋之間的這個空間內形成洗用水導向通道P1、P2。上桶蓋201具有一個上表面部分211、一個緊貼部分214和一個連接部分215。所說的上表面部分211大致呈環(huán)形,所說的緊貼部分214從上表面部分211的外端豎直地突出,用于緊密地與外桶102的內壁相貼合,所說的連接部分215從緊貼部分214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與外桶的頂端相連,形成一個大致呈“L”形的斷面。下桶蓋203具有一個上表面部分221和一個豎直部分225。該豎直部分225從上表面部分221的外端向下突出,且設有許多加強筋條224,這些加強筋條連接在上表面部分與豎直部分之間。每隔一定的間距設置了許多高度調節(jié)元件222。為了把上桶蓋201與下桶蓋203相連,優(yōu)選的做法是在高度調節(jié)元件222上設置一內螺紋223,并在上桶蓋201的上表面部分221上設置許多連接孔212,這些連接孔212的位置與高度調節(jié)元件222相對應。
下面將參照圖8,對連接狀態(tài)進行描述。上桶蓋201與下桶蓋203通過螺釘213相連,上桶蓋203通過螺釘與外桶蓋102的頂端相連。因此,如圖8所示,洗用水被泵送到桶蓋200后,由位于上桶蓋與下桶蓋之間的導向通道P1和P2進行導向,把這些洗用水平穩(wěn)地導入內桶103,這樣就提高了泵送效率。而且可以防止洗用水的噴濺。由于桶蓋200是可以調節(jié)的,所以可以通過調節(jié)上桶蓋與下桶蓋之間的空間S,即調節(jié)高度調節(jié)元件222的高度,使得從桶蓋200噴射到內桶103的洗用水的壓力是可以調節(jié)的。順便說一下,有可能洗用水通過上桶蓋201的連接孔與螺釘之間的間隙發(fā)生泄漏,如圖8所示。因此,優(yōu)選的方案是如圖9所示那樣把高度調節(jié)元件222a設置在上桶蓋201上,而把通孔設置在下桶蓋203上。由于從桶蓋200流向內桶103的洗用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是沿內桶103內徑的切線方向上前進的。
為此,第三個實施例中的桶蓋克服了這個缺陷,下面將參照附圖10~11來描述第三個實施例中的桶蓋。
第三個實施例中的桶蓋300包括一個上表面部分301和一個緊貼部分303,并且在上表面部分301的下側設有許多偏轉器302,用于使洗用水的流向發(fā)生偏轉。偏轉器302沿徑向設置,使沿切線方向前進的洗用水偏轉到中間方向。以固定的間距設置許多偏轉器,對流動通道進行劃分。如圖12所示,這種結構允許被泵送并流入桶蓋300的洗用水撞擊這些偏轉器302,從而改變流向,使洗用水不是沿著切線方向前進,而是朝著基本位于中間的位置前進。如圖13所示,可以在偏轉器302上設置一個導向肋305,用于減小洗用水的摩擦。最好是在偏轉器302的底部設置一個防滴板304,用于防止洗用水的水滴由于重力作用流入桶蓋,防止流入內桶103與外桶102之間的空間,而使這些水滴流入內桶103。當然,可以設置大面積的防滴板304,也可以設置第二實施例中的下桶蓋。在第二實施例中的高度調節(jié)元件222和222a可以設置成偏轉器302的形式,以便高度調節(jié)元件222和222a同時又用作一個偏轉器,這樣來聯(lián)合使用它。
由于在第一實施例到第三實施例桶蓋中,洗用水通道P2的出口大致是水平的,因此,洗用水也都沿大致水平方向流出。與此相反,下面的第四實施例到第七實施例中的桶蓋均設有一個可調噴射角,且組裝方便。
下面將參照圖14~16來描述第四實施例中的桶蓋。
與第二實施例中的桶蓋相似,第四實施例中的桶蓋也包括一個上桶蓋501和一個下桶蓋503,用于形成一條洗用水通道。上桶蓋501具有一個上表面部分521、一個緊貼部分522和一個連接部分523。下桶蓋503除了具有許多導向元件505以外,也具有一個上表面部分512和一個豎直部分511。下桶蓋503上的這些導向元件505在上桶蓋與下桶蓋之間以一定的間距設置,它們既用作高度調節(jié)元件,又用作前面實施例中所說的偏轉器。導向元件505最好是從流體通道的入口到出口延伸形成,以便把整個洗用水通道都罩住。在這個實施例中,水平通道P2被用于對內桶103的下部進行導向,上桶蓋501和下桶蓋503都設有向下的彎曲部分,從而提供一個流線型的水平通道P2,使摩擦減小。下桶蓋503安裝成與流體平衡器108相隔一個預定的距離T1,平衡器108內的腔室507的形狀與通道P2的形狀相適應。由于這種結構能夠防止流體平衡器108與桶蓋500發(fā)生碰撞。為了防止流體平衡器108與外桶102和503之間發(fā)生碰撞,可以在流體平衡器108與外桶102及503之間再設一第二間隙T2。距離T1最好大致等于流體平衡器108和外桶102之間的間距T2。
下面將參照圖17,對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中桶蓋的連接結構進行描述。
與前面的實施例相似,如果用螺釘來連接上桶蓋、導向元件及下桶蓋,那么洗用水就會發(fā)生泄漏。因此,最好是分別制造上桶蓋501、導向元件505及下桶蓋503,然后通過焊接或類似方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當然,也可以把上桶蓋501與導向元件505做成一個整體,然后把下桶蓋503焊接到這個整體上,或者是把下桶蓋503與導向元件505做成一個整體,然后把上桶蓋501焊接到這個整體上。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組裝方便及防止上桶蓋501沿朝外的徑向方向突出,在下桶蓋503的一側設置一個臺階部分532,用于接住上桶蓋501的底端。如圖18所示,利用螺釘來連接也是可能的,尤其是,考慮到防漏,利用螺釘把下桶蓋503連接到導向元件505上是有效的。與前面的實施例相似,本實施例中的桶蓋可以對洗用水進行平穩(wěn)地導向、可以防止洗用水的噴濺及泄漏。此外,本實施例中的桶蓋還能進一步提高泵送性能和洗滌性能,因為洗用水通道具有預定的彎曲部分,是流線型的,這就減小了摩擦造成的損失,從而能有效地把洗用水導入內桶103的下部。順便說一下,在本實施例中,上桶蓋501和下桶蓋503的前端,即洗滌洗用水出口的寬度W可以被調節(jié),從而可調節(jié)洗用水的壓力。也就是說,洗用水出口的寬度越小,洗用水的壓力就越高。調節(jié)寬度W最好把上桶蓋501的前端向下桶蓋503的前端方向增大或減小一個θ角。此外,如圖20和圖21所示,上桶蓋501的前端可以相對于下桶蓋503的前端延長或縮短,從而可以調節(jié)洗用水的噴射角。也就是說,如果上桶蓋相對于下桶蓋503的前端縮短一個距離H1,那么,洗用水就向上噴,如果延長一個距離H2,那么洗用水就向下噴??傊?,本實施例允許對噴射壓力和噴射角進行適當地調節(jié)。此外,如圖23所示,由上桶蓋501的前端所形成的半徑R1和由下桶蓋503前端所形成的半徑R2最好做成不相等,以便提高洗用水的供給效率。
同時,由于導向元件505不是彎曲的,因此洗用水就會成一個直角地撞擊導向元件505,這樣就造成摩擦,并使泵送效率因此降低。此外,洗用水流向的突然改變會因撞擊而產生噪音。由于在第三實施例中的桶蓋具有偏轉器,這些偏轉器與洗用水的流向垂直,因此,一部分洗用水會撞擊到偏轉器上,使流向發(fā)生改變,但是這種改變不是使流向轉向內桶,而是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后轉向與洗用水流向相反的方向。此外,在偏轉器的外周與緊貼部分所形成的空間內會產生渦流。這些是造成泵送效率降低的原因。因此,下面的實施例是桶蓋的一種變型,以便來解決這些問題。
第五個實施例中的桶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下面將參照圖24來對這個實施例進行解釋。
本實施例中的導向元件505具有一個彎曲部分,用于平穩(wěn)地對洗用水進行導向,使導向元件505處的摩擦最小。由于內桶103要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轉,因此最好分別設置正向導向元件505a和反向導向元件505b。由于其它部分與第四實施例相同,因此在此不作出重復說明。根據這個實施例,如圖25所示,由于通過內桶103的高速旋轉進行泵送的洗用水可以平穩(wěn)地流入內桶103,摩擦力達到最小,因此,提高了泵送效率。然而,如圖24所示,如果正向導向元件505a和反向導向元件505b被做成一個整體,那么,前端505c就沒有彎曲部分,這會造成很大的摩擦。因此,優(yōu)先的情況是,使前端505也具有一個彎曲部分。為了做到這一點,如圖26所示,正向導向元件505a和反向導向元件505b最好在整個長度上都設置成彎曲的,使它們的前端與一個彎曲部分507c相連。于是,由于在內桶103正向旋轉期間,被泵送的洗用水由正向導向元件507a進行導向,使摩擦減小,在內桶103作反向旋轉期間,被泵送的洗用水由反向導向元件507b進行導向,使摩擦減小,因此,彎曲的導向元件507a和507b可以提高泵送效率。
同時,即使前面所提的本發(fā)明中的桶蓋能有效防止洗用水的噴濺,但是,一旦發(fā)生噴濺,洗用水就會流出外桶102。因此,下面的第六實施例可以有效防止洗用水噴射到外桶102外。下面將參照附圖27來描述第六實施例中的桶蓋。
與第四和第五實施例中的桶蓋相似,第六實施例中的桶蓋700包括具有一彎曲部分的一個上桶蓋701和一個下桶蓋703以及一個導向元件705。上桶蓋701具有一個上表面部分714、一個緊貼部分715和一個連接部分711。下桶蓋也具有一個上表面部分722和一個豎直部分721。然而,在這個實施例中,上桶蓋701的緊貼部分715向上突出,形成一條突邊715a,在外周與突邊715a之間形成一條槽712,用于收集噴出的洗用水。然后,被收集在槽712內的洗用水通過洗用水排放裝置720排入內桶103。洗用水排放裝置720是一些傾斜的流體通道713,它們凹入上桶蓋的上表面上,并以一定間距設置,在通道713的兩側有壁面713a和713b。傾斜的流體通道713是朝內下方傾斜的。
在這個實施例中,可以只在豎直流體通道705上設置導向元件705,這是因為傾斜的流體通道713的壁面713a和713b充當了水平流體通道P2上的導向元件。因此,如圖28所示,噴出的洗用水被收集在上桶蓋701的槽712內,并沿著傾斜地流體通道713流入內桶103。此外,如圖29所示,當壁面713a和713b切分通道時,被泵送的洗用水通過上桶蓋701與下桶蓋703之間的流體通道流向內桶103。壁面713a與713b設有彎曲部分,在正向旋轉和反向旋轉時,用于對洗用水進行導向,使摩擦減小。
洗用水排放裝置如圖30和圖31所示。也就是說,在上桶蓋701的槽內以一定間距設置許多排放孔725。此外,用于把洗用水從排放孔725導入內桶103的導向元件最好設置在下桶蓋703上。因為如果沒有導向元件,那么通過排放孔排出的洗用水將又流入內桶103與外桶102之間的空間,從而因下桶蓋703也具有一彎曲部分而阻礙洗用水的流通。導向元件具有一對壁面726和727,這對壁面垂直于下桶蓋703的上表面,其寬度稍大于排放孔725的寬度,一條傾斜通道728連接壁面726和727,這條傾斜通道沿內徑方向向下傾斜。壁面726和727同時還用作高度調節(jié)元件。此外,在壁面726和727的前面還可設置帶有供水孔724的前部723。
下面將描述本實施例的運作情況。被泵送的洗用水收集在上桶蓋701的槽712內。槽712內所收集的洗用水通過排放孔725流入下桶蓋703,并沿著傾斜通道728流入內桶103。因此,可以防止洗用水濺出外桶102。同時,如圖32和圖33所示,當然也可以不設置洗用水排放裝置,而把上桶蓋701的上表面做成具有一傾角α,使被濺到上桶蓋701上的洗用水沿上桶蓋701的上表面自然地流入內桶103。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把導向元件705延伸到水平通道,即形成一豎直部分705a和一水平部分705b。
第二到第六實施例中的桶蓋結構復雜,成本高,這是因為這些桶蓋包括上桶蓋、下桶蓋和導向元件。這樣組件相對較多,使組裝困難。因此,下面第七和第八實施例所提供的桶蓋結構簡單,且與前面所提到的實施例中的桶蓋具有相同的效果。與前面第二至第六實施例中的桶蓋不同,下面實施例中的桶蓋具有一個單獨的桶蓋(與現有技術中的上桶蓋相對應)。此外,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桶蓋不同,在這些實施例中的桶蓋都在桶蓋的底表面設有用于把洗用水導入內桶的裝置。由于下面將要描述的原因,被泵送的洗用水只利用相當于上桶蓋的一個桶蓋就能把洗用水導入內桶,不需采用下桶蓋。滲透洗滌要求馬達快速旋轉,以便對洗用水進行泵送。也就是說,在滲透洗滌過程中,洗用水應被向上泵送,使洗用水克服洗用水自身的重力而向上流動。因此,雖然設置下桶蓋,朝桶蓋泵送的洗用水也不會下落,即使不用下桶蓋,也可以形成洗用水通道。此外,在攪拌洗滌的情況下,由于洗用水不循環(huán)流動,桶蓋只用于防止噪音和降低泡沫,因此也可以省去下桶蓋。下面將參照圖34和36來描述第七實施例中的桶蓋。
第七實施例中的桶蓋800包括一個用于緊貼在外桶頂端內表面的緊貼部分810、一個從緊貼部分810以一個角度向上延伸的并被用于對洗用水進行導向的上表面部分811、以及一個從緊貼部分810沿水平方向突出并通過螺釘與外桶相連的連接部分。上表面部分811最好具有一彎曲部分,而不是與緊貼部分成直角,用于減小與洗用水之間的摩擦。此外,具有一豎直偏轉器813,該豎直偏轉器813朝下設置在上表面部分811的前端,用于把洗用水向下導向內桶的下部,并且最好在上表面811的外周上設置一豎直保護器811a,用于保護洗用水噴向外桶的外側。在上表面部分811上以一定間距設置許多主偏轉器812,用于使泵送到桶蓋上的洗用水的流向朝內桶的中間方向偏轉。主偏轉器812被設置成連接桶蓋上表面的內徑和外徑,并與桶蓋的徑向成θ1角。此外,還可設置一些輔助偏轉器814,用于使洗用水的導向更平穩(wěn)。輔助偏轉器814具有一個前端和一個后端。所述前端從內徑開始,沿著與桶蓋大致同心的圓延伸。所述后端位于主偏轉器812的一個位置上。在這種情況下,輔助偏轉器的前端最好與主偏轉器812的前端間隔一個預定的距離L2。因此,桶蓋800被主偏轉器812以一定間距S分隔,其中,間隔S之間的空間具有一條主流體通道W1和一條輔助通道W2,主流體通道是由主偏轉器812與輔助偏轉器814形成的,輔助通道W2是由輔助偏轉器814與豎直偏轉器813形成的。
下面將對本實施例的運作進行描述。
被泵送到桶蓋800的洗用水以最小摩擦由桶蓋800導向內桶。更具體地說,洗用水向上升起,并使之與桶蓋800的底表面相接觸。然后,通過主偏轉器812和輔助偏轉器814對洗用水進行導向,使洗用水的流向從切線方向偏轉到內桶的中間方向。由主偏轉器812與輔助偏轉器814所形成的主通道W1使洗用水的流向發(fā)生改變,這些流向發(fā)生改變的洗用水又撞擊到豎直偏轉器813上,使流向從水平方向偏轉到豎直向下的方向,從而使洗用水流入內桶的下部。大部分被泵送的洗用水由主流體通道進行導向,并噴入內桶103內,但是,有一部分被泵送的洗用水直接從輔助流體通道W2流入內桶103。由于大部分的洗用水是由主流體通道進行導向的,每條主流體通道W1的出口P具有一個很小的寬度L2,且出口的數量有限,這就使洗用水的壓力增大,于是洗用水就從出口集中地被噴射,提高了洗滌效率。與此相比,在現有技術中,由于洗用水是從桶蓋的整個內徑上被噴射的,因此洗滌效率較低,這是由于噴射壓力分散了。雖然在水平方向流動并撞到豎直偏轉器813上的洗用水改變其流向,使洗用水向下流入內桶,但是一部分洗用水由于撞擊的沖擊作用而被分散掉。但是,本實施例中桶蓋可以使洗用水的分散達到最小,使所產生的噪音最小,形成泡沫最少,這是因為洗用水在撞擊豎直偏轉器813之前撞擊了輔助偏轉器814。此外,通過桶蓋800上的突邊811a可以防止仍然散開的洗用水漏出外桶102的外壁。如圖37A所示,在主通道W1的出口P最好設置一個緩沖元件815,從而洗用水事先撞擊到這塊緩沖元件815上,從而有效地防止了當洗用水撞擊豎直偏轉器813時發(fā)生洗用水的分散。緩沖元件815大致與洗用水的流向垂直設置,即,從輔助偏轉器814的前端連接到主偏轉器812的前端,其高度小于主偏轉器812和輔助偏轉器814的高度。如圖37B所示,也可以不設置這種緩沖元件,而是在主流體通道的出口P設置一傾斜部分817。
下面第八實施例中的桶蓋是第七實施例中桶蓋的一種變型,它適合于兩個方向上的情況,即適合于內桶103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轉的情況。下面將參照圖38對第八實施例中的桶蓋的總體結構進行描述。
與第七實施例中的桶蓋相似,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中的桶蓋800除了第一主偏轉器812和第二主偏轉器812a是根據兩個方向的旋轉來設置的,以及對輔助偏轉器814a的結構作了改變之外,它也包括主偏轉器、輔助偏轉器,以及豎直偏轉器。更具體地說,第一主偏轉器812是以一定間距設置在桶蓋800上表面部分的下側,第二主偏轉器812a與第一主偏轉器812對稱設置。輔助偏轉器814a具有一個前端和一個后端,該前端從內外圓周開始沿桶蓋的一個同心圓延伸,而后端與桶蓋的內圓周相連。也就是說,輔助偏轉器814a的前端設置在與第一主偏轉器812的前端間隔的位置,而輔助偏轉器814a的后端設置在與第二主偏轉器812a的前端間隔的位置。此外,優(yōu)選的方案是在第一主偏轉器與第二主偏轉器812a之間設置許多肋條,以防止變形,且最好是與桶蓋的周邊同心。此外,可以切去一部分外肋。設置肋條818的原因如下所述。流經主偏轉器812和812a的洗用水在第一主偏轉器812和第二主偏轉器812a之間會形成渦流,或者是會流向主流體通道的出口,從而妨礙洗用水在主流體通道內的流動。因此,設置這些肋條818可一定程度地限制第一主偏轉器812與第二主偏轉器812a之間的洗用水,以便防止對主流體通道內洗用水的干擾。于是,桶蓋被第一主偏轉器812和第二主偏轉器812a分成固定的間隔S。間隔S之間的空間具有一條由主偏轉器812和一正前的輔助偏轉器812a所形成的主流體通道W1,以及一條由輔助偏轉器812a和豎直偏轉器813所形成的輔助流體通道W2。并由第一主偏轉器812和一相鄰的第二主偏轉器812a形成一個空間。因此,當內桶在正向方向上(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被泵送到桶蓋的大部分洗用水由桶蓋進行導向,如圖中實線箭頭所示,從而使這些洗用水經正向出口P3以最小摩擦噴入內桶。相反,當內桶在反向(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被泵送到桶蓋的大部分洗用水由桶蓋進行導向,如圖中虛線所示,從而使這些洗用水經反向出口P4以最小摩擦噴入內桶。因此,第八實施例中的這個桶蓋能有效地處理正向和反向上的旋轉。
同時,如圖39所示,正向出口P3與反向出口P4的一部分可被切除,使形成一個開口816,從而減小因洗用水撞擊豎直偏轉器813所造成的洗用水分散。同時,如圖40和圖41所示,與第七實施例相同,設置緩沖元件815或設置傾斜部分817,以便有效地防止洗用水發(fā)生分散。此外,優(yōu)選的方案是在桶蓋與外桶之間設置一個密封元件。
正如所描述的那樣,這種滲透式洗衣機、這種洗衣機的控制方法及其桶蓋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
第一,這種滲透式洗衣機能夠對滲透洗滌、攪拌洗滌和恢復流動洗滌進行適當的組合來進行洗滌。因此,洗滌效率得到提高,同時減小了對衣物的損害,減少了衣物的纏繞。此外,洗滌只需少量的洗用水就能進行,從而減小了水與洗滌劑的用量,使排水時間減小,縮短了整個洗滌時間。
第二,本發(fā)明中的桶蓋能提高洗用水的泵送效率,因為洗用水的泄漏和分散被有效地防止了,而且能夠把洗用水導入內桶內而不會有摩擦損失。此外,還減小了在內桶高速旋轉時由流動的洗用水所造成的噪音和泡沫。
第三,由于本發(fā)明中的桶蓋有利于被泵送的洗用水向內桶的中央噴射,從而使洗滌效率得到了提高。
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很明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及發(fā)明的構思下,可以對本發(fā)明中的滲透式洗衣機、這種滲透式洗衣機的控制方法及其桶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因此,本發(fā)明包括本發(fā)明的各種改變和各種變型,只要它們落在權利要求書以及它們的一些等同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安裝在洗衣機頂部的桶蓋,用于防止噪音和泡沫溢出,所述桶蓋包含一個大致呈環(huán)形的上表面部分;一個緊貼部分,用于與外桶的頂部緊密地貼合;一個連接部分,從緊貼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與外桶相連接;洗用水導向裝置,設置在上表面部分的底側,用于對洗用水進行導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桶蓋,其中所述洗用水導向裝置沿內桶與外桶之間的空間導引洗用水向上泵送。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桶蓋,其中所述洗用水導向裝置包括多個主偏轉器,每個主偏轉器都以一定間距連接上表面部分的內周和外周,以及多個輔助偏轉器,每個輔助偏轉器都從上表面部分的內周開始,沿著與桶蓋的一同心圓延伸,并連接在主偏轉器的一個預定位置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桶蓋,其中位于主偏轉器前端與輔助偏轉器前端之間的空間小于位于豎直部分與輔助偏轉器之間的空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桶蓋,其中所述桶蓋還包括一個從桶蓋上表面部分的前端向下彎曲的豎直偏轉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桶蓋,其中在主偏轉器前端與輔助偏轉器前端之間的空間內設置一緩沖元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桶蓋,其中所述洗用水導向裝置包括多個第一主偏轉器,每個第一主偏轉器與上表面部分的外周及內周相連,多個第二主偏轉器,每個第二主偏轉器都與第一主偏轉器對稱設置,多個輔助偏轉器,從與第一主偏轉器的前端相隔開的內周上的一個位置開始,沿著與桶蓋同心的一圓延伸,并與另一位置相連,所述另一位置位于與第一主偏轉器前面的第二主偏轉器的前端相隔開的內周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桶蓋,其中所述洗用水導向裝置沿內桶與外桶之間的空間導引洗用水向上泵送。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桶蓋,其中進一步包括多個加強件,其位于所述第一偏轉器和鄰近的第二主偏轉器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安裝在洗衣機外桶頂部的桶蓋包括一個上表面部分,其大致呈環(huán)形,位于外桶的頂部;一個緊貼部分,其從上表面部分的外周沿上下方向突出,用于與外桶的內表面緊緊貼合;一個連接部分,其從緊貼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與外桶相連;一個朝下的突起,其位于緊貼部分與連接部分之間;一個密封元件,其用于插入緊貼部分與連接部分之間的空間內。
文檔編號D06F23/00GK1782196SQ20051012884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柳在哲, 趙成珍, 柳亨垈, 姜昌植, 金知孟 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