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熨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家用熨衣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熨衣機。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的家用熨衣機都為手動熨衣機,上下兩個燙板合攏壓熨衣物 的壓力是通過操作人員用自身手力操作來啟動設在上燙板的機械連接組件產(chǎn)生 的,由于該連接組件受到家用褽衣機使用中要求輕便、簡潔、小巧等市場要求, 其產(chǎn)生的樊燙壓力便有所限制,無法突破,因此不能對所有衣物都起到良好的 褽燙效果。另外,壓熨衣物的壓力主要還是由操作人員自身手力反復操作來啟 動完成的,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通過雙手作用在連接組件上使上燙板緊緊 壓在下燙板上,工作一段時間后操作人員的雙手容易產(chǎn)生疲勞。熨燙機使用者 一般以女性為主,女士體力有限,因而頻繁的用手操作容易形成操作人員的工 作疲勞,降低褽燙工作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褽衣機的 技術方案。
所述的電動褽衣機,包括上燙板和下燙板,所述上燙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 在下燙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連接包括控制器、電機和連桿機構, 所述控制器與電機連接,所述電機通過連桿機構與上燙板連接,所述連桿機構 包括伸縮桿、增力桿、壓力桿和支撐架,所述伸縮桿一端與電機輸出軸連接, 另一端與增力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壓力桿一端活動連接在支撐架上,另一端活動連接在增力桿上,所述增力桿的另一端與上燙板活動連接。
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桿包括轉動軸、長桿、傳動桿和 擺桿,所述傳動桿活動連接在支撐架上,所述傳動桿的一端與長桿的一端活動 連接,另一端與擺桿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擺桿的另一端與增力桿的一端活動 連接。
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桿一端配合設置移動塊,所述移動 塊與轉動軸一端活動連接,轉動軸另一端與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
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桿上設有長銷軸,所述增力桿上 設有對應該長銷軸的腰圓形通孔,所述長銷軸穿過通孔的該端活動連接有掛鉤, 所述支撐架上設有對應該掛鉤的鉤掛軸。
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內(nèi)部設有用于意外斷電時對電 機進行供電的回路。
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過配合設置的腳踏開關進行 控制。
上述電動熨衣機通過操作人員腳踏啟動自動控制連桿機構的運用,大大的 超越了目前手動熨衣機的技術,操作人員再不會因為手力啟動操作大量的熨衣 工作而極易疲勞,人性化的設計極其顯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增力桿、 壓力桿及掛鉤之間形成杠桿放大原理的運用,使上下燙板之間產(chǎn)生超強的壓力, 讓熨衣效果更佳、更完美;且自動供放電的電路運用,防止樊燙衣物時因突然 斷電而帶來的意外災害與損失。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并給出具體實施方式
。 如圖1所示,電動樊衣機有一個用于起支撐作用殼體1,在殼體1的一端安 裝有下燙板2,在殼體l內(nèi)部設有連接組件,它包括控制器3、電機4和連桿機
構??刂破?固定在殼體1內(nèi)部,其上設有電源開關5和腳踏開關6。電源開關 5固定在殼體1表面,用于控制整個爽衣機的供電電源;腳踏開關6是用于控制 電機4工作。電機4也固定在殼體1內(nèi)部,它與控制器3連接。
連桿機構包括伸縮桿、增力桿7、壓力桿8和支撐架9。支撐架9固定在殼 體1內(nèi)部,在支撐架9上安裝有壓力桿8。伸縮桿包括轉動軸10和一端配合設 置移動塊20的長桿11,轉動軸10 —端與電機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 移動塊20活動連接,所述的移動塊20與長桿11配合活動連接。伸縮桿還包括 傳動桿12和擺桿13,傳動桿12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在支撐架9上,且傳動桿12 與支撐架9的連接點位于傳動桿12的中部。傳動桿12的一端與長桿11通過銷 軸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擺桿13的一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擺桿13的另一端與 增力桿7的一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壓力桿8的一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在支撐 架9上,另一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在增力桿7上,壓力桿8和增力桿7的連接 點位于增力桿7的相應長度處,相對于該連接點增力桿7兩端的長度不相同, 形成倍數(shù)關系。增力桿7的另一端通過壓板19與上燙板14活動連接,增力桿7 與壓板19之間通過銷軸活動連接,這樣上燙板14位于下燙板2的上方進行運 動。在壓力桿8的一側設有一個長軸銷15,增力桿7在對應該長軸銷15的地方 開設有腰圓形通孔16,該長軸銷15穿過增力桿7所設有的通孔16的該端活動 連接有掛鉤17,掛鉤17上設有用于鉤掛的凹槽,在支撐架9上設有對應該凹槽 的鉤掛軸18,鉤掛軸18在熨燙過程中的工作壓力階段始終位于凹槽內(nèi)。
使用時先開啟電源開關5,然后踩下腳踏開關6,電機4順時針轉動就直接帶動轉動軸10運動,進而使長桿ll向電機4的方向運動,與長桿ll連接的傳
動桿12順時針運動并帶動擺桿13運動。由于傳動桿12順時針運動使得傳動桿 12靠近增力桿7該端與增力桿7距離減少,進而在擺桿13的作用下增力桿7連 帶壓力桿8圍繞壓力桿8與支撐架9的連接點逆時針運動,這樣上燙板14就朝 下燙板2運動。在增力桿7運動到一定程度時通孔16已經(jīng)從上往下運動并與長 銷軸15接觸,接著增力桿7和壓力桿8在長銷軸15處相互作用使得壓力桿8 與增力桿7同步圍繞其與支撐架9的連接點做逆時針運動,從而使得上燙板14 與下燙板2合攏的程度增加。在增力桿7逆時針轉動的過程中掛鉤17沿其上的 長銷軸15做逆時針運動,并在上燙板14壓到衣物與下燙板2合攏受力后,掛 鉤17向上運動,最終在掛鉤17被鉤掛軸18阻擋后壓力桿8和其與增力桿7的 活動連接點停止運動。而增力桿7則沿著這個停止的活動連接點繼續(xù)做逆時鐘 運動,并使上燙板14繼續(xù)施壓給下燙板2及其上的衣物。根據(jù)杠桿力臂原理, 由于增力桿7在其與壓力桿8的連接點到與壓板19之間的長度遠遠小于剩余部 分的長度,因此增力桿7在壓板上產(chǎn)生的下壓力就遠遠大于從電機4處獲得的 力,從而起到了一個成倍放大的增力效果。上下燙板以很大的壓力合攏后就能 很好的進行衣物壓平壓挺的樊燙工作,不再需要操作人員象操作手動熨衣機那 樣頻繁用手力來啟動進行上下燙板擠壓,從而實現(xiàn)了機械自動化操作。當松開 腳踏開關6后電機4逆時針轉動,這樣上燙板14就上抬,操作人員就可以將熨 燙好的衣服取下,并換上待褽的衣物。
由于突然斷電后燙板仍會慣性升溫, 一旦在上下燙板合攏時意外斷電,就 容易燙壞衣物,因此在控制器3內(nèi)部設有用于斷電時對電機4進行自動供放電 的電路,這樣電機4在斷電后能自動反向工作,使原先合攏的上下燙板分開, 進而起到自動斷電保護的功能。本發(fā)明熨衣機運用改進的連桿機構和電機4及習慣性的腳踏控制,不僅不 需要通過操作人員以頻繁容易疲勞的手力來啟動和提供壓褽衣物的壓力,而且 可以將較小的動力進行數(shù)倍放大來產(chǎn)生足夠大的熨燙壓力,這樣的壓力遠遠大 于原有技術中所能獲得的壓力。
權利要求
1. 電動熨衣機,包括上燙板(14)和下燙板(2),所述上燙板(14)通過連接組件固定在下燙板(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連接包括控制器(3)、電機(4)和連桿機構,所述控制器(3)與電機(4)連接,所述電機(4)通過連桿機構與上燙板(14)連接,所述連桿機構包括伸縮桿、增力桿(7)、壓力桿(8)和支撐架(9),所述伸縮桿一端與電機(4)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增力桿(7)的一端連接,所述壓力桿(8)一端活動連接在支撐架(9)上,另一端活動連接在增力桿(7)上,所述增力桿(7)的另一端與上燙板(14)活動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桿包括轉動軸 (10)、長桿(ll)、傳動桿(12)和擺桿(13),所述傳動桿(12)活動連接在支撐架(9)上,所述傳動桿(12)的一端與長桿(11)的一端活動連接,另一端與擺桿(13) 的一端活動連接,所述擺桿(13)的另一端與增力桿(7)的一端活動連接。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桿(ll)一端配 合設置移動塊(20),所述移動塊(20)與轉動軸(10)—端活動連接,轉動軸(IO) 另一端與電機(4)的輸出軸固定連接。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桿(8)上設有長銷 軸,所述增力桿(7)上設有對應該長銷軸的腰圓形通孔,所述長銷軸穿過通孔的 該端活動連接有掛鉤(17),所述支撐架(9)上設有對應該掛鉤(17)的鉤掛軸 (18)。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內(nèi)部設有用 于斷電時對電機(4)進行供電的回路。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熨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通過配合設 置的腳踏開關(6)進行控制。
全文摘要
電動熨衣機屬于家用熨衣設備的技術領域,包括上燙板和下燙板,所述上燙板通過連接組件固定在下燙板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連接包括控制器、電機和連桿機構。上述電動熨衣機通過操作人員腳踏啟動自動控制連桿機構的運用,大大的超越了目前手動熨衣機的技術,操作人員再不會因為手力啟動操作大量的熨衣工作而極易疲勞,人性化的設計極其顯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增力桿、壓力桿及掛鉤之間形成杠桿放大原理的運用,使上下燙板之間產(chǎn)生超強的壓力,讓熨衣效果更佳、更完美;且自動供放電的電路運用,防止熨燙衣物時因突然斷電而帶來的意外災害與損失。
文檔編號D06F71/32GK101418511SQ200810162659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李衛(wèi)東 申請人:李衛(wèi)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