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縫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實施包邊線跡、安全線跡的包縫機。
背景技術:
作為縫紉機的驅動方法,以往公知如下方法:通過皮帶對安裝在縫紉機臺板上的電機和縫紉機的驅動軸進行連接,將電機的旋轉經(jīng)由皮帶傳送到縫紉機的驅動軸(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圖5是上述專利文獻I記載的包縫機的主視概要圖??p紉機主體I由形成為箱型的機座2和在機座2的上方與機座2鄰接配置的臂部3構成外殼。另外,在臂部3的左端鄰接配置有機頭4。而且,在臂部3的上方配置有上罩10,在機座2的下方配置有油盤6。壓腳軸7的下端從機頭4的下表面突出,該壓腳軸7的下端支承壓臺8的上表面。壓臺8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柱狀部件,在其跟前側端部安裝有壓腳9。壓腳9通過壓腳軸7被壓抵在布料輸送臺16上。主軸11的一端從機座2的右側面突出,在該主軸11的一端安裝有手輪20。在手輪20上卷繞有皮帶21,主軸11通過皮帶21與未圖示的電機連結。在搬運上述那樣的以往公知的包縫機時,通常,作業(yè)者在將皮帶21從手輪20拆下后,用一只手把持壓臺8的下表面,并用另一只手把持手輪20。另外,近年來,還公知有不通過皮帶連接縫紉機的主軸和電機的所謂電機直接驅動式縫紉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圖6是上述專利文獻2記載的包縫機的主視概要圖。直驅電機12的電機主體12a被安裝在機座2的右側面。從主軸11的機座突出的一端通過聯(lián)軸器14以兩軸的軸心對齊的方式與直驅電機12的電機軸12b的一端連結,電機軸12b的旋轉被傳送到主軸11。在電機軸12b的另一端安裝有手輪12c。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6-10958號公報(圖2)專利文獻2:中國實用新型CN2707792號公報(圖2、圖4)在搬運專利文獻2所示的電機直接驅動式包縫機時,若用一只手把持手輪12c,則因縫紉機的載荷而有可能導致主軸11和電機軸12b的軸心錯位。另外,在把持電機主體12a的情況下,存在用手難以把持或者電機主體12a相對于機座2的安裝強度不夠的問題。另一方面,關于專利文獻I所示的以往的包縫機,因手輪20隨著主軸旋轉能夠繞主軸旋轉,而且,手輪20的大半部分被皮帶罩22覆蓋,因此也并不容易用手把持。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課題是提供一種包縫機,無論與電機連結的連結方式如何,都能容易地用手把持并搬運。為解決上述課題,本實用新型的包縫機具有:機座,該機座形成包縫機的外殼;臂部,該臂部在該機座的上方與該機座鄰接地設置;機頭,該機頭被設置在該臂部的左端,所述包縫機的特征在于,在該機座或該臂部的右側面設置有把手部。此外,優(yōu)選為,在所述機頭的下方設置有壓臺,所述把手部被配置在與該壓臺大致相等的聞度。此外,所述把手部優(yōu)選以槽狀形成在所述機座或所述臂部上,而且,最好形成為在中途向上方彎曲地延伸的鉤狀。另外,所述把手部也可以附設在所述機座或所述臂部上。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無論與電機連結的連結方式如何,即使是電機直驅式包縫機,也能容易地用手把持并搬運包縫機。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包縫機的概要主視圖。圖2是從A-A截面觀察圖1的包縫機的右視圖。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包縫機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右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包縫機的概要主視圖。圖5是專利文獻I的以往包縫機的概要主視圖。圖6是專利文獻2的以往包縫機的概要主視圖。附圖標記說明2 機座3 臂部4 機頭5 把手部5a水平槽部5b鉛直槽部12直驅電機12a電機主體12b電機軸12c 手輪17把手部17a安裝部17b提手部20 手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圖1至圖2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關于與圖5或圖6所示的以往縫紉機通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進行表示,并省略詳細說明。在機座2的右側面安裝有電機用托架13,直驅電機12的電機主體12a被固定在電機用托架13上。電機軸12b的一端通過聯(lián)軸器14與從機座2的右側面突出的主軸11的一端連結。在所述主軸11的一端安裝有風扇15,風扇15被配置在設置于機座2右側面的凹部2a中。凹部2a的下方開口。風扇15與主軸11同步旋轉,通過風扇15的旋轉產(chǎn)生的風經(jīng)由所述凹部2a的開口向油盤6側流動。也就是說,風扇15是用于冷卻油盤6和油盤6內的潤滑油的裝置。在機座2的上方與機座2鄰接地設置有臂部3,在該臂部3的右側面形成有把手部
5。把手部5由水平槽部5a和鉛直槽部5b構成,該水平槽部5a向臂部3的右側面開口并朝向機頭4側大致水平地延伸,該鉛直槽部5b從該水平槽部5a連續(xù)地形成且朝向上方延伸。也就是說,把手部5從縫紉機主體I的正面觀察時形成為鉤狀的槽。把手部5的水平槽部5a和鉛直槽部5b的寬度尺寸被設定成食指到小指的四個手指能夠插入。根據(jù)如上所述的把手部5的構造,在搬運縫紉機主體I時,作業(yè)者的手不易從把手部5脫離。另外,由于把手部5形成在臂部3上,所以還解決了上述的現(xiàn)有技術的課題、即電機軸12b和主軸11的軸心錯位或者把手部分的安裝強度不夠這樣的問題。在本實施例中,把手部5形成在臂部3上,但也可以形成在機座2上。但是,從縫紉機主體I容易把持這方面來看,把手部5優(yōu)選形成為與起到另一個把手的作用的壓臺8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在圖1至圖2所示的本實施例中,把手部5優(yōu)選形成在臂部3上。如圖3所示,把手部5也可以與機座2的凹部2a —體形成。在該情況下,在凹部2a右側安裝板狀的風扇用罩19來覆蓋凹部2a,并且通過使風扇用罩19的上部向內側(圖3的紙面里側)彎折而形成的彎折部19a,來大致沒有間隙地分隔凹部2a和把手部5的水平槽部5a。若如上所述構成,則能夠防止由風扇15產(chǎn)生的風向把手部5側泄漏。把手部也可以附設在臂部或機座上。如圖4所示,把手部17由方形板狀的部件彎折成-形而形成,左側的垂直面成為安裝部17a,從安裝部17a向外側水平地延伸且在中途向下方彎曲的面成為提手部17b。而且,該把手部17利用螺釘18通過安裝部17a被安裝在臂部3的右側面。由于提手部17b是具有彎折面的構造,所以把持的手不易脫離。采用上述把手部17,在搬運縫紉機主體I時,也能夠防止電機軸12b和主軸11的軸心錯位。與把手部形成在機座或臂部上的上述實施例相比,雖然從把手部的安裝強度方面來看是不利的,但具有能夠較容易地改變把手部的安裝位置這樣的優(yōu)點。
權利要求1.一種包縫機,具有:機座,該機座形成包縫機的外殼;臂部,該臂部在該機座的上方與該機座鄰接地設置;機頭,該機頭被設置在該臂部的左端,所述包縫機的特征在于,在該機座或該臂部的右側面設置有把手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縫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頭的下方設置有壓臺,所述把手部被配置在與該壓臺大致相等的高度。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以槽狀形成在所述機座或所述臂部上。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附設在所述機座或所述臂部上。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包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形成為在中途向上方彎曲地延伸的鉤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包縫機,無論與電機連結的連結方式如何,都能容易地用手把持并搬運。包縫機具有機座(2),該機座形成包縫機主體(1)的外殼;臂部(3),該臂部在該機座(2)的上方與該機座(2)鄰接地設置;機頭(4),該機頭被設置在該臂部(3)的左端,其中,在該臂部(3)的右側面形成把手部(5)。把手部(5)由水平槽部(5a)和鉛直槽部構成,該水平槽部(5a)的一端在所述臂部(3)的右側面開口并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該鉛直槽部與該水平槽部(5a)連續(xù)且朝向大致鉛直上方延伸。
文檔編號D05B73/00GK203065807SQ2013200880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板東進, 中田健一, 門脅榮一, 川人俊夫, 三井真二, 豐田一真 申請人:飛馬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