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縫痕跡的制衣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縫紉工藝領域,尤其是手工縫紉呢絨類服裝技術。
目前,在國內外廣泛采用的縫紉方法,一般為先裁剪,而后用縫紉機或手工作切面縫合,雖然隨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縫紉設備和用料、工藝有了極大的改進,但均無法避免在成品上留有拼縫線跡,從而使其有條條板板的感覺,缺少整體美。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產品具有整體美感、無縫痕跡的手工制衣方法。
圖1、圖2分別為本發(fā)明針線行走路線背面圖。
圖3、圖4為本發(fā)明針線行走路線俯視圖。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如附圖所示,將裁剪好待縫制的呢絨面料對齊,用尾部穿有線的針從圖1A塊面料的背面a點進針,穿過A、B二塊面料拼縫的斷面,從B塊面料的b點出針,抽緊線,再從b點原處進針通過A、B面料拼縫的斷面從c點出針,抽緊線,以此類推進行縫制;亦可從圖2A塊面料背面a點穿過A、B面料拼縫的斷面,從B塊面料的b點出針,抽緊線,再從b點下方的f點進針,穿過A、B塊面料的拼縫斷面,從A塊面料的c點出針,抽緊線,再從c點下方的g點進針,穿過A、B面料的拼縫斷面,從B塊面料的d點出針,抽緊線,以此類推進行縫制。上述抽緊線的要求是使A、B二塊面料合攏成無縫隙為準,其中a、b、c、d、e、f、g點距拼縫的距離為3~5mm,針距ac、bd可以根據產品牢度的要求確定,一般來說針距的大小與縫紉牢度成反比,bf、cg的間距可控制在0.5-1mm間,縫合完成后,在成品的正面即拼縫處用針輕輕整撥,利用呢絨面料的質地厚、表面絨長等特點,使服裝的成品正面達到無縫制痕跡,十分美觀。
本發(fā)明具有操作簡單,縫接處強度大、成品正面無縫制痕跡等特點,不僅適用于衣褲的生產,還可用于絨制玩具或工藝品的生產。
權利要求
1.一種手工無縫痕跡的制服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裁剪好的呢絨面料A、B對齊,用尾部穿有線的針從A塊面料的背面a點,穿過A、B面料的拼縫斷面,從B塊面料的b點出針,抽緊線,再從b點原處進針通過A、B面料拼縫的斷面,由A面料c點出針,抽緊線;亦可以從b點下方g點進針,穿過A、B面料拼縫斷面,從A面料的c點出針,再從c點下方g點進針,穿過AB面料拼縫斷面,從B面料d點出針,抽緊線,以此類推縫紉,縫合后,在成品拼縫的正面,用針輕輕整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無縫痕跡的制服方法,其特征在于a、b、c、d、f、g,離拼縫3~5mm,bf、cg的間距為0.5~1mm,針距ac、bd的大小可以根據產品牢度的要求確度,針距的大小與縫紉牢度成反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涉及一種縫紉工藝,由于它充分利用了呢絨面料質地厚、表面絨長等特點,采用了待縫的二塊面料拼縫斷面來回縫制,并進行表面整撥的工藝,使縫紉成品具有縫接強度大,表面無縫紉痕跡的優(yōu)點,為制作“天衣無縫”的系列時裝提供了確切的方法,本方法操作簡單,不僅適用于衣褲的生產,還可以用于絨制玩具或工藝品的生產。
文檔編號D05B93/00GK1068377SQ9110744
公開日1993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7月9日
發(fā)明者張鈞鏵 申請人:張鈞鏵